首页 > 报告总结 > 开题报告 > 详情页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022-07-11 22:43:2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第一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所以我课题的方向是服装设计中色彩心理学的应用,也希望此论文了解造就服装设计中心理学的应用。

意义: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如今社会进入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讲究快,而服装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色彩方面更要注重这一点,色彩是最能冲击人们视野的东西,所以研究色彩更能直接快速的研究人们的心理。服装设计注重色彩更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反过来辅助设计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色彩在服装设计中十分重要,它是人类视觉中最响亮的符号,但如今在服装设计中色彩的心理的研究还是有待发展,人们对它们的认识还不足,而人们如今对服装设计的款式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可是色彩方面就比较欠缺一些,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直觉来选择自己的服装的色彩,而没有觉得这能够代表什么,更不会更深入的了解心理的变化。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点欠缺的。

发展趋势:虽然色彩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可是发展的趋势还是很大的,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在发展方面是很大的。

三、基本构思:

以服装流行色彩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服装流行色彩发生的趋势和动机,指出服装流行色彩是个人机能和社会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因形、色为物象与美术形象的两大要素,故色彩学为美术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课题。它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色彩应用史上,装饰功能先于再现功能而出现。人类制作颜料是从炙烤动物流出的油与某些泥土的偶然混合开始的,后逐渐以蛋清、蜡、亚麻油、树胶、酪素和丙烯聚合剂等作颜料结合剂。在古代中国、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颜料多用在家具、建筑内部、服装、雕像等装饰上。文艺复兴时代开始,新的色彩不断出现,油画的产生使色彩越发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段。

色彩学的研究在近代才开始,它以光学的发展为基础,牛顿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和开普勒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色彩学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心理物理学解决了视觉机制对光的反映问题。印象主义出现后,色彩并置对比、互补色等问题,促使理论家、艺术家运用科学方法探讨色彩产生、接受及应用的规律。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许多色彩学研究的专门著作。

所以说在色彩学和服装设计上面的研究要针对光学物理学和色彩学。

四、完成期限和研究方法:

完成期限:

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报纸以及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对与论文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发现并且提炼问题,然后自己找资料解决方法,写出报告并争取通过开题,确定论文题目后开始对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第二阶段:阅读书籍,找出所需要的问题的文案,结合理论专著及第一阶段搜集资料,找出解释问题的方法,对书籍材料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集中学习,最终确定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根据已有的论文框架,根据自己研究的方法,还有自己在书籍里所发现的问题,结合第一、二阶段的工作完成论文的初步写作;

第四阶段:写完论文,反复通篇阅读论文,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细节问题进行仔细推敲和修改,其间将论文提交导师,听取导师意见,在此基础上作最后的润色及定稿,并且开始为论文答辩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1998

[2]李当岐:《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史悠鹏《服装色彩设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4]贾京生《服装色彩设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云南,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聚集地,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滋养着这片神奇的红土高原,在这载歌载舞的海洋世界里,可以一览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感叹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震撼我们的更是民族的信仰,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创造力。云南的15个独有民族,因其历史、地域、环境、民俗等多重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人文景观。通过对比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感受民族情感的表达,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共同的民族心理,这一民族心理维系着民族的凝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像法国著名学者赖明(GustaveLeBon)深有体会地说,从他在各国游历中所带回的最明显的印象,即每一民族具有一种心理组织,就像其解剖学上之性质一样固定,并且有其感情,其思想,其制度,其信仰与其艺术等都是从其中所引出的。早于19世纪末,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独立学科,研究涉及到知觉、认知、行为、人际关系等领域,而后,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心理学衍生出众多心理学分支学科,如《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舞蹈心理学》等等,由此可知,心理学早已根据心理活动为出发点,通过心理现象研究与分析问题,解析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此,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为载体的特殊行为活动,这种行为表现反映着内在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探究与分析,亦是进一步对民族文化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深层挖掘。自古至今,民族民间舞蹈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风格特征,及鲜活动感的节奏与舞韵而生生不息。从原始时期以宣泄情感、通灵祈福到今日的娱乐审美、大众普及,它的“内外形态”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细微的变化,每一次的变革都离不开时代发展的影响与推动,这一变迁便是内外的统一体。如《民族心理学》所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心理模式,使得民族成员以民族所特有的心理方式或心理模式作用于外部世界。毋庸置疑,文化的发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舞蹈作为以人为载体的特殊行为,具有生命、运动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注定了它的内外形态必然跟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因此,舞蹈心理特征作为舞蹈的内部形态,支配着舞蹈的行为表现,反映着该民族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哈尼族作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众多,支系纷繁,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品质。在经过漫长的迁徙与战争,生存与发展,该民族的舞蹈文化与舞蹈心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蜕变过程,当民族传统舞蹈心理面临多种冲击,其渴望求新、求异、又求同的动机与心理,便形成了当代特有的民族舞蹈心理结构。笔者试图通过对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形态特征的分析,挖掘其舞蹈心理特征,通过舞蹈的外部形态所反映的舞蹈心理特征,旨在描述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特征及舞蹈心理特征现状,阐释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剖析其发展规律与发展走向。以及特有的舞蹈心理联系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与教学,在编创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与教育教学中,以强烈的时代感和舞美感紧密结合教学,充分展示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与教学意义。故此,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探索与研究与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紧密相连,是深入理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正基于此,构成了笔者写作的动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哈尼族历史悠久,作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支系繁多,舞蹈种类亦是丰富多彩。无论是祭祀性舞蹈、劳动性舞蹈、仿生性舞蹈等,都折射出深厚的文化意蕴与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在哈尼族传统文化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哈尼族民间舞蹈也随之反映了社会发展态势和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当代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哈尼族人民,经历着多元文化的冲击,生态环境的变迁,现代审美情趣的影响,这些因素无疑对传统舞蹈文化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心理特征产生了息息相关的影响。通过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所反映出的舞蹈心理特征,揭示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深层文化意蕴,把握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向,融合当代哈尼族对舞蹈文化的认知与审美追求,在传承,保护,发展的过程中,联系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促进哈尼族民间舞蹈的长足发展,突显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一、以哈尼族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历史文化,舞蹈形态、生活环境等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探索舞蹈心理特征为出发点,进行多角度的剖析,通过舞蹈外部形态分析其舞蹈心理特征变化,以形态联系心态,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与心态进行昔与今的对比与分析,阐释其当代的内在文化意蕴与发展规律,丰富哈尼族民间舞蹈理论体系,为哈尼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与探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以当代哈尼族的舞蹈心理特征联系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编创,包括元素提取、体态的定位、风格的把握,根据民族特有的舞蹈心理,准确地加工整合舞蹈组合,最终以反映符合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审美需求和心理特征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挖掘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应用价值和审美意蕴,丰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三、哈尼族民间舞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民间类舞蹈,艺术专业类舞蹈,社会舞蹈类等等,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与心态亦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蜕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刻有时代烙印的舞蹈的心理特征。通过对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探索与研究,把握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在涵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必要手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哈尼族民间舞蹈种类纷繁,建国以来蒸蒸日上的哈尼族民间舞蹈创作,极大的丰富了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棕扇舞作为哈尼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特征。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工作者在云南哈尼族地区首见在丧葬仪式中以棕扇为道具而舞,这是早期的棕扇舞表现形式。1957由红河州歌舞团朱子脖嗟家宰厣任栉乇啻吹摹栋尊履瘛罚渭颖本┕焓苣晗桌裢砘嵫莩觯馐鞘状谓厣任杞幸帐跫庸ぐ嵘衔杼ā1986年棕扇舞曾被选中参加由云南省民委和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民俗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表演。1988年云南民族艺术节,哈尼族棕扇舞方队参加了开幕式文艺表演。20xx年红河州州庆之时,由红河州歌舞团编导王佳敏编导编排的《白鹇鸟与棕扇》,参加第六届荷花奖舞蹈大赛,荣获作品十佳奖。舞蹈以道具棕扇作为白鹇鸟的羽翼,以模仿白鹇鸟林中窥探、嬉戏展翅、寻食饮水等各种生动有趣的生活状态,惟妙惟肖地展现了“白鹇鸟”优美妙曼的舞姿。棕扇舞作为哈尼族的代表性舞蹈,是舞蹈编导创作较多的哈尼族民间舞蹈之一,在提取哈尼族民间原生态舞蹈元素的同时,编导融合了自己对哈尼族棕扇舞的理解与创新,营造了不同年代赋有时代特征和深层文化意境的哈尼族舞蹈作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哈尼族舞蹈创作与文化发展。

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使得民间舞蹈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在高校教育的良好平台中,民族民间舞蹈从乡间走入课堂,经过系统的挖掘、整理、加工,最终以教材组合的形式得以应用和发扬。如今,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层出不穷,如北京舞蹈学院《东北秧歌舞蹈教材》、《维吾尔族舞蹈教材》等等、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精品课程《藏族舞蹈教学组合》、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精品课程《蒙古舞教学组合课》、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精品课程《彝族民间舞蹈代表性组合》、《傣族民间舞蹈精品课程》、《云南滇南彝族民间舞蹈组合课》等等,由此可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立与发展日益壮大,各高校也在极力挖掘民间舞蹈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目前,搜集《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和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现状,有以下几点:20xx年11月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舞蹈系参加《舞蹈世界》,表演了哈尼族民间舞蹈《四季》、《樱花》、《长街宴》等,包括创作的舞蹈作品《山谷木屐》和哈尼族音舞诗画剧《阿密车》,舞蹈以舞蹈作品的形式表现了文华学院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思路与教学理念。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编创的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棕扇舞》和《鼓舞》,立足于本土,传承和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教材的建构处于初级尝试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红河学院舞蹈系编创的《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从《体态动律》到《乐作舞》、《鼓舞》、《棕扇舞》等一系列的教学,通过哈尼族舞蹈教材中的舞蹈形态与风格特征,向学生传递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彰显了红河学院的教学特色。根据以上资料信息的收集,可以得知云南当地的院校已开始对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立进行探索与实践,但是至今,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应用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更未普及到舞蹈教育教学中,它的建构与完整还待研究与整理。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民族学、艺术人类学、民族心理学,舞蹈形态学,舞蹈生态学等学科对哈尼族民间舞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探索。在舞蹈本体与舞蹈形态相关的社会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以揭示当代哈尼族舞蹈形态以及舞蹈心理特征的联系,阐释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与发展动态,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发展提供研究途径与理论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这是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方法主要以观察法和调查法为主,通过观察其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的改变,以及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行为特征,获得第一手资料,以外显性变化论证分析当代的舞蹈心理特征及其变化因素。调查法以收集大量数据,包括事实资料和所需的心理资料,以结合观察法,收集客观详实的资料,运用田野调查法感受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行为与心理。

二、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进行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以自陈测验金额投射测验为主,自陈量表法是让被试者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投射测验根据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通过问题,根据被测者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的答案,探索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

三、舞蹈形态学方法:于平老师在其《舞蹈形态学》中将本学科分为“风格化原则”的历史研究和“生命化原则”预测研究,研究当代哈尼族舞蹈心理特征,必须维系其历史,通过舞蹈本体在历时性的变化中,分析其心理特征。通过人体运动的视觉效果,产生对其“心态对应”的感知,即心灵感受与运动人体的“心物同构,”以“形态”联系“心态”,从而通过舞蹈的外部形态窥探其舞蹈心理特征。四、舞蹈生态学方法: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其一就是对舞蹈形态的观察与分析,环境对舞蹈的影响必然反映在舞蹈形态上,因而通过舞蹈形态来联系与环境的多层关系。其二,关注历时性文献追溯与共时性田野考察相互印证,运用典型舞畴分析法――形态特征的提取,以把握与分析其舞蹈的本质。

五、写作提纲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5

绪论8-16

一、选题缘起8-9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9-10

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10-11

四、研究现状11-16

(一)、哈尼族民间舞蹈本体的研究现状:11-14

(二)、哈尼族民间舞蹈的理论研究现状:14-15

(三)、当代哈尼族舞蹈心理特征探索研究现状15-16

第一章民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含义16-18

第一节各学科与舞蹈心理特征的渊源16-17

第二节本文对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界定17-18

第二章当代哈尼族舞蹈所反映的舞蹈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18-32

第一节当代哈尼族多类型舞蹈心理特征18-26

一、民间舞蹈心理特征18-19

二、教育教学类舞蹈心理特征19-22

三、创作型舞蹈心理特征22-24

四、社会舞蹈心理特征24-26

第二节影响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多元因素26-32

一、物质层面27-28

二、制度层面28-29

三、行为方面29-30

四、心理层面30-32

第三章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解读32-40

第一节民间原初性的舞蹈形态与舞蹈心理特征32-35

一、戈奎乡棕扇舞32-33

二、大水沟乡同尼尼舞33-34

三、绿春县乐作舞34-35

第二节民俗活动中的舞蹈形态与舞蹈心理特征35-37

一、戈奎乡棕扇舞35-36

二、大水沟乡同尼尼舞36-37

三、绿春县乐作舞37

第三节艺术加工类的舞蹈形态和舞蹈心理特征37-40

一、戈奎乡棕扇舞37-38

二、大水沟乡同尼尼舞38-39

三、绿春县乐作舞39-40

第四章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0-52

第一节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与舞蹈教材建构的联系40-43

一、教材编创的理念与思路40-42

二、教材编创的目的与意义42-43

第二节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在舞蹈教材编创中的应用43-49

一、传统舞蹈心理特征与当代舞蹈心理特征的结合44-45

二、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解析及教材教学应用45-49

第三节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49-52

一、突出地方院校特色精品课程49-50

二、当代社会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50-52

结语52-54

致谢54-56

参考文献56-57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学术期刊类:

[1]袁蓉.论云南民族民间舞代表性组合教材发展及其规律[J]艺术教育,20xx年第3期

[2]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20xx(4)

[3]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xx年第二期

[4]张晨.从民间到舞台的棕扇舞-试论红河哈尼族审美文化变迁[J].云南民族大学,20xx

[5]张谛.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J].红河学院学报,20xx

[6]曹天明.哈尼族丧葬礼俗中的扇子舞[J].民族艺术研究,20xx

[7]龙倮贵.红河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xx

学术著作类:

[1]李静.民族心理学[M].民族出版社,20xx.10

[2]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06.01

[3]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7.12.01

[4]王军.教育民族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

[5]赵荣,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6]刘建.宗教与舞蹈[M].民族出版社20xx年5月版

[7]李廷海.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与调查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07

[8]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10月

[9]李今印、刘金吾.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舞蹈[M].云南民族出版社

[10]云南地方艺术集成志.哈尼族民间舞蹈[M]云南人民出版社20xx年10月

第三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脑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教学技术才真正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来,为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门学科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国外英语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的能力。随着英语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教学的手段之一。可以预料,现代科学技术无疑将极大地影响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英语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

我之所以选择本课题是因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教育技术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扩展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等等。因此,多媒体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多媒体英语教学有着传统英语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多媒体英语教学在我国尚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少老师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误区,如只图表面气氛而忽视教学的实效性,过多的依赖多媒体从而忽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等等。我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和怎样让多媒体英语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与学的媒介作用,提高自己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让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淡化存在的问题,让多媒体更好的为英语教学服务,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2、让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出更好效果的方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图表面热闹而忽视其实效性。

2、盲目追求形象性,限制学生创造力。

3、过多依赖多媒体,从而忽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方法:

1、运用查阅文献、书面调查等各种方法搜集资料;

2、整理分析材料,选择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题目;

3、执笔撰写;

4、修改定稿。

措施: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了解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3、上网查询;

4、请教导师陈金荣。

四、研究工作进度:

选题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写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提纲;

修改提纲,撰写论文,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修改论文,答辩。

第四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新的高效的聚类算法;一是把已有的聚类算法或论文提出的新算法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出一个好的入侵检测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针对聚类算法的研究问题:

1、如何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上是高效率的,但是无法处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里的海量对象。现有的聚类算法只有极少数适合处理大数据集,而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对象,无法分析具有类属性的数据对象。

2、如何处理离群点

然而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对相对较小的簇比较感兴趣,比如入侵检测中,这些小的簇可能代表异常行为,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在对算法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离群点。

3、研究适合具有类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对聚类分析而言,有效性问题通常可以转换为最佳类别数K的决策。而目前有关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大都集中在对数值数据的聚类方式分析上。对于具有类属性的数据聚类,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二、针对聚类算法在IDS应用中的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很多的聚类算法都已经和IDS应用环境结合起来了,很多研究者对前人提出的算法作出改进后,应用到IDS系统中去,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算法来适应IDS的要求。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我们需要把更好的聚类技术成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

2、利用聚类技术处理入侵检测中的频繁误警

虽然入侵检测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然而它常常触发大量的误警,使得安全管理员不堪重负,事实上,大量的误警是重复发生并且频繁发生的,可以利用聚类技术来寻找导致IDS产生大量误警的本质原因。

二、学位论文研究依据

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聚类分析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重要性及其与其他研究方向的交叉特性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对聚类算法的研究必将推动相关学科向前发展。另外,聚类技术已经活跃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作为与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方面也得到大量的应用。然而,聚类算法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聚类算法在某些应用领域还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得还不够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论文的选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聚类算法的研究以及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前人已经提出很多聚类算法,然而没有任何一种聚类算法可以普遍适用于揭示各种多维数据集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根据数据在聚类中的积聚规则以及应用这些规则的方法,可以将聚类算法分为以下几种:

1.划分聚类算法

划分聚类算法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目或聚类中心,通过反复迭代运算,逐步降低目标函数的误差值,当目标函数收敛时,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划分聚类算法典型代表是k-means算法[1]和k-modoids算法。这些算法处理过程简单,运行效率好,但是存在对聚类数目的依赖性和退化性。迄今为止,许多聚类任务都选择这两个经典算法,针对k-means及k-modoids的固有弱点,也出现了的不少改进版本。

2.层次聚类算法

又称树聚类算法,它使用数据的联接规则,透过一种层次的架构方式,反复将数据进行分裂和聚合,以形成一个层次序列的聚类问题解。由于层次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比较高,所以适合于小型数据集的聚类。20xx年,Gelbard等人有提出一种新的层次聚合算法,称为正二进制方法。该方法把待分类数据以正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二维矩阵中,他们认为,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正二进制会改善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聚类的鲁棒性,对于层次聚类算法尤其如此。Kumar等人[9]面向连续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分辨粗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既考虑了项的出现次序又考虑了集合内容,该算法能有效挖掘连续数据,并刻画类簇的主要特性。

第五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糖,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最早用蜂蜜作为甜味剂.以后逐渐用含淀粉的谷物和甘蔗制糖.从甜菜制糖到目前为止却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糖品从而,促使淀粉糖业能够得到发展.因此,研究淀粉糖工艺原理,降低能耗、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课题研究现状

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利用淀粉为原料生产的糖品称为淀粉糖.淀粉糖产品种类多.生产历史悠久. 在葡萄糖的深加工方面,虽早在1897年就发现碱性能催化葡萄糖发生异构化反应,转化成果糖.以后也不断深入研究过这种碱性异构化反应,但在工业上还是不能应用.主要是反应不易控制,转化率低,糖分分解产品颜色深、味道差、精制困难。1957年美国的马歇尔等发现,假单孢杆菌酶能催化葡萄糖发生异构化反应,转化成果糖,但酶的产量低、培养基较贵,等各方面不利因素,使之不能投入生产。直到1965年日本高歧义辛在土壤中分离出白色链霉菌,可以利用木糖木聚糖及农副产品、麸皮、玉米芯、稻杆、麦杆等。酶产量高、性质也好,异构酶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为工业化生产开辟了途径,1960年,日本首先利用这种酶生产果葡糖奖,应用酶法将淀粉糖化,,得纯度很高的糖化液,再用异构酶使一部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因产品和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果糖,称为果葡糖浆,也叫异构糖浆。淀粉糖工业已有60多年的历史,淀粉糖种类繁多、产量大,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方面才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果葡糖浆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但目前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目前东北制药总厂研究所正在抓紧时间研究果葡糖浆的生产工艺,近几年可望投入生产,推向市场。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利用含淀粉的粮食、薯类等为原料,经过酸法、酸酶法或酶法制取的糖,讨论工艺原理,研究各段工艺中的重要控制点,分析有效降低能耗的方法。本次试验中的难点在于找出各段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

四、论文基本结构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正文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五、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20xx年12月到20xx年三月选题

2:20xx年3月4号选题为:论玉米(淀粉)生产及改进

3:20xx年3月4号到3月15号:查相关资料,写论文开题报告

4:20xx年3月20号:设计论文封面,查相关资料

5:20xx年3月21―23号:写草稿论文,定格式

6:20xx年3月―4月:修改草稿论文

7:20xx年4月2―25号:写论文摘要,正文

8;20xx年5月1号:写论文目录

9:20xx年5月2―10号:修改论文,复查

10:20xx年5月11号:交论文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波,李永明.玉米醇溶蛋白的耐热性研究[J].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1997(3):1~5.

[2] 尤新.玉米的综合利用及深加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 何东平,胡传荣.淀粉糖生产技术[J].食品科技,1997(5):16~17.

[4] 郑喜群,刘晓兰,刘雅萍. 淀粉糖蛋白酶解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xx,22(7):41-44.

[5] 崔凌飞,王遂.Alcalase蛋白酶水解玉米皮蛋白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xx,18(1):62-66.

[6] 吕欣,毛忠寅等.玉米黄色素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xx,(4)

[7] 玉米深的天空――CCR厂内部报刊,20xx,22(1):

[8] 卢艳杰,龚院生,姚惠源等.淀粉糖工艺研究[5]中国粮油学报,20xx,17(2):34-37

[9] 王威等.食品与发酵工业,1994,2:36-40

[10] 冯宋明.生物化学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1] 姚艾东.食品工业科技,20xx,22(4):32-34

[12] 张存劳.淀粉与淀粉糖,1991,4:36-37。29

[13] 刘军,王小红等.淀粉糖的检验.CCR质检中心淀粉糖液化岗位作业指导书,20xx.4:46-49

[14] 苏真.高粱色素的提取和利用[J]食品工业科技,1991,(4):38~4l

[15] 曹石浑身是宝的玉米[J]食品科技,1981,(5):6

第六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国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这种形式,需要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 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态

2. 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 古典吉他的特点

1. 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 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 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 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1. 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乐曲。

2. 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3. 依据分析探讨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规律。 拟达到的目的: 通过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古典吉他曲目风格的发展,并通过古典吉他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研究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某某年 3月 收集论文资料,开始写初稿

某某年4月-5月 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某某年5月 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某某年6月 完成论文《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的撰写

推荐专题: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