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开题报告 > 详情页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五大要求(大全)

2022-07-11 22:37:0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五大要求(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五大要求(大全)》。

第一篇:关于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保*,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

一、选题依据

1.设计(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2.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

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设计(论文)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参数);

2.设计(论文)进度计划,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四、文献查阅

学生至少阅读1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近期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少5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开题报告。必要时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报告。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的前四周内完成;

2.开题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开题报告的学生,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设计(论文)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4.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随意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

5.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部分*可根据需要手写在统一纸张上,但封面需按统一格式打印)。

[关于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要求]相关文章:

1.关于毕业设计的开题的报告

2.关于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

3.关于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5.关于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版

6.关于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四篇

7.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8.关于包装毕业设计展要求

9.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求

10.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第二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在满足办公空间的基本功能要求上,反映出新时代的办公空间的特色和个性。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 相应的平面布置图;

2. 相应的顶面布置图;

3. 室内空间的立面及剖面图30张以上;

4. 各类相关的节点及详图若干张;

5. 反映设计思想的分析图及草图若干张;

6. 各类相关的设计参考图及意向图若干张;

7. 空间透视彩色效果图6张以上。

8. 详细的设计说明,约400字以上;

三、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设计准备阶段(20xx年1月下旬―20xx年2月中旬)设计调研,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地主题,拟定方案。

2.设计构思阶段(20xx年2月中旬―20xx年3月下旬)确定设计主题、绘制草图。从造型、材质等进行构思,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3.设计完善阶段(20xx年4月上旬―20xx年4月下旬)不断完善修改设计方案,完成个阶段的草图直至草图定稿。

4.设计表达阶段(20xx年2月下旬―20xx年4月下旬)完成设计图纸的绘制和模型的制作。

5.展示阶段(20xx年4月下旬―20xx年5月下旬)展示图板的排版工作,完成毕业设计展示工作。

6.答辩阶段(20xx年6月上旬―20xx年6月中旬)完成及论文报告全部内容制作,毕业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怀特黑德.室内照明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12.

[2] 沙伦.麦克法兰.照明设计与空间效果〔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xx.7

[3] .(英)杰里米・迈尔森,菲利普・罗斯。《21世纪办公空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10

[4] 吴蒙友.建筑室内灯光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1.

[5] 深圳市金版文化有限公司编.灯光-精彩设计07〔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xx.2 .

[6] (西)奥罗拉・奎特。《极少主义――极多主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xx.5

[7] 《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xx-2006)

[9] 《无障碍设计》大连理工出版社

第三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新旧理念的冲突,知识技能与审美情感的较量

新课改在音乐课程目标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体突出了一切以情感审美为核心的原则,在极力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追求的同时,也极力淡化了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高中声乐教学还仅仅停留在一种随琴或跟随录音鹦鹉学舌般的跟唱形式,对于喊唱、漏气、音高音调不准、面无表情、了无生气等等歌曲演唱中的不良现象,很少有老师会停下来并运用合理的声乐教学法加以引导、启发和纠正。

但是,毕竟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讲究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不从声音的训练着手,不培养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歌唱意识和歌唱习惯,是不可能把歌唱好的。正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以审美为核心”是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但是如果不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储备与技巧、技能的提升,我们又拿什么来进行审美表现。

因此,高中声乐教学绝非我们一般认识中的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会一首歌那么简单,它绝不应仅仅是一种“授人以鱼”式的简单的歌曲教唱;它不应仅局限于唱会一首歌,更应该提升到把一首歌唱好,唱得声情并茂;它应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融入渗透,应有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与系统的呈现,应是一种具备技能技巧、方式方法的音乐审美表现及情感体验,是一种“授人以渔”式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渗透贯穿的普及性、大众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2、声乐教学法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引入和运用的必要性。

学习歌唱的若干理由:

歌唱有益健康,它促进深呼吸,从而发展肺部并清洁血液;歌唱促进良好的体态和优美风度;歌唱增进面部的表现力和头脑的生气;歌唱促进沉着和自信,通过克服困难发展个性;歌唱改善讲话品格,它丰富语言,改善吐字;歌唱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的能力;歌唱改善解释性判断力,这是由对歌词和诗歌的较深理解而激发出来的;歌唱发展对伟大歌手们的艺术的欣赏;歌唱促进对音乐的兴趣;歌唱提高个人境界;歌唱净化感情,对个人,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表现手段;作为一种娱乐手段和方式,歌唱可以自我满足。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唐琳老师在《声乐教学泛论》一书中对声乐教学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声乐教学法即以严格规定的教程或技巧进行练习,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歌唱能力所使用的原理与方法。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使发声器官具有适应歌唱时所要求的那种协调与耐力,并改善嗓音;以使学生获得表演的知识。

声乐教学法的使用因人而异,很少只使用一种方法。优秀的教师常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手段。而且每一种声乐教学法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都有联系,只不过各种教学法所强调的方面不一样,侧重点不同而已。

本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声乐教学法”是一个较为笼统和宽泛的概念,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可以合理、恰当、有效运用,对高中生的歌曲演唱与表现起到促进、改善、发展与提升,使之不断趋于科学与完善的一切声乐教学方法与手段,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运用的声乐教学法,都可以理解为声乐教学法的范畴。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准备阶段(201 年5月至201 年8月)

课题申报;研读课标,理解新课标精神和理念;检索研读相关资料,学习古今中外各类声乐文献;撰写读书笔记及反思体会;坚持撰写声乐教学法用于初中歌唱教学的研究随笔,总结归纳各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以及理论指导意见。

2、实施阶段(201 年9月至201 年1月)

灵活有效地运用声乐教学法,解决学生中常见的歌唱陋习,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整理好声乐教学法运用于歌唱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与反思;编写教学案例集,将实践中运用有效的声乐教学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不断深化、发展和完善;基本确立声乐教学法运用于歌唱教学的策略与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模式;在实施运用声乐教学法进行歌唱唱教学的具体操作中不断追求课程三维目标的高度融合,实现技与情的高度统一。

3、总结阶段(201 年2月至201 年5月)

总结成果:整理研究成果;完善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相关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结题申请;完善结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持续跟进,深化课题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完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系列论文以及研究随笔的撰写与整理。

比如:

(1)、《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探究与反思》;

(2)、《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与模式》;

(3)、《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运用中如何做到技术与情感的有效融合》;

(4)、《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有效运用的课例研究》;

(5)、“声乐教学法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的资料汇编”、“课题研究随笔的整理”等等。

2、通过声乐教学法的在初中歌唱教学中合理、恰当、有效地引入运用,使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歌唱的基本演唱技巧技能,灵活运用声乐教学法关于生理、心理、精神及思想文化、情感意识等方面的意识启发,协调身心,做到声情并茂、富有表情、充满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在歌唱课上的自信心和勇气,为学生们终生学习音乐、喜爱并享受音乐、享受生活奠定基础,一言以撇之,即使学生们通过灵活运用声乐教学法意识启发手段不仅唱会一首歌,而且养成一种良好的会唱歌的歌唱习惯和歌唱意识,从而具备将一首歌唱好、唱得声情并茂、唱得自信满满的歌唱技巧与技能,使得这种歌唱技巧技能伴随其终生,为学生们的幸福人生、情趣人生奠定基础。

3、完成相关论文。

4、结题报告。

声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

研究目的:

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史研究,对新时期民族声乐中繁荣背后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剖析。对新时期民族时期的声乐萌芽发展到今天系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演化、发展,逐渐由最初处于混沌状态的劳动号子发展为今天这种风格各异、发声方法丰富、理论扎实的艺术品种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要求

内容和要求: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二、新时期民族声乐发展及风格特点

三、新时期民族声乐艺术的代表性歌唱家及作品

四、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五、新时期民族声乐的新思路

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前期的民族音乐的发展,比如民族声乐在方法上,曲目上,风格上,他们质和量的变化。一些音乐家的演唱方式从前面的单一风格发展到现阶段的多元化风格。出现了现阶段“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音乐创作特点。但是在看到民族声乐繁荣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容忽视民族声乐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们在借鉴西洋声乐唱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因地理位置,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的声音条件的差异,要塑造适合自己本民族的唱法,来演唱我们本民族的声乐。另外一点,在我们快速发展本民族的声乐知识的基础上,在要求速度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我们的质量,更不容忽视我们声乐歌唱者音乐素养的提高,在发展本民族声乐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更应该注意少数民族,如原生态音乐的保存与发展。

第四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传统语文教学使得师生在课堂中均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寻求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策略,并研究了采取无为之教的原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无为之教实施的状况和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则和策略!

2.不可否认,迄今为止,完整、系统地用纯理论来论述无为之教的并不多见,但无为之教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西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和儿童中心论以及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法,老庄的“无为而治”和“北魏南李”(魏书生和李镇西)教学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无为之教相通或类似。笔者在详阅其它相关资料,并借鉴成功的教育典范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提炼、类比等方法完成了此文的创作,意义深远!

二、研究内容:

拟将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阐释无为之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现状及其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原则与策略。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教育实习)。

3.调查研究法。

(二)可行性分析

1.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导”、 “主体”理论

3.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

4.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先行者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3/20--4/7 围绕选题,撰写提纲,并完成初稿,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4/7 --4/23 充分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后,修改论文,完成二稿。

4/23--4/30 在老师指导下,在二稿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论文格式规范予以完善,基本定稿。

5/1以后 准备论文答辩。

第五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论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姓名:XX

学号:XX

指导教师:XX

学院:XX

专业:XX

职称:XX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XX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成了新的时代课题。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因此,现代化教育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克抗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

①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

②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

③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

④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掌握相应的幼儿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同时,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完善自身,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引言:现代化教育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要求

一、信息素养的及幼儿教师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二)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

(三)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目标

二、幼儿教师信息素养问题

(一)分析调查问卷

(二)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三)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的分析

三、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讨论

(一)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途径

(二)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现今的教师整体教育现状进行反思

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思路:通过对现代化教育环境下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了解,分析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提出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及培养意见。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1]李宏飞。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J]。现代科技,2006,(8)。

[2]王玉明。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4,(2)。

[2]郭连锋,王红利。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3,(3)。

[3]成维莉,周彩英。论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4]雷德权,唐永葆。创新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J]。当代教育论坛,2003,(5)。

[5]钟志贤。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6]张成光。基于潍坊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及培训建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1)。

[7]潘丽芳,龚一鸣等。关于《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调查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8]钟志贤。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9]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EB/OL]。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XX年12月5日参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确定论文题目

2、20XX年12月2日-2006年12月6日准备完成开题报告书

3、20XX年12月7日-2006年12月12日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4、20XX年12月15日-2007年3月10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5、20XX年3月10日-2007年4月10日修改论文初稿,并完成最终定稿

6、20XX年4月11日-2007年4月20日进行毕业论文评审

第六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

推荐专题: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