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开题报告 > 详情页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大全(推荐5篇)

2022-06-17 23:21:5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大全(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大全(推荐5篇)》。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编号 111112127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研究

学生姓名 专 业 学 号 指导教师 学 院

杨滟艳 对外汉语 111112127 王立洲 文学院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学科内部的基本共识。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来讲,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谈到“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从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来讲,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 培养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忽视语言教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往往决定语言教学的最终效果。充分而积极的文化教学既能起到促进和深化学习者语能力的作用,也使语言教学的手段更加丰富。 中国的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心理积淀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留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汉语,学习汉语背后的儒家文化知识必不可少,所以帮助留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念,分析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学文化的教学,将有利于学习者更好的了解汉语思维,从而提高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讲,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弘扬和传播,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此外,许多留学生在希望掌握汉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同时,也希望了解和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儒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统治地位,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外国留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儒学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对留学生进行儒学文化教学,既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又能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1950年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从80年代后一直以蓬勃发展的态势稳步前进,尤其在90年代后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研究也进入到学科理论的深化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围绕着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进行了热烈、持久而有意义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问题

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尚且还是一个有待肯定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和外语教学界普遍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看成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而把文化看成是历史、地理、哲学等非语言专业的教学内容。这种纯语言教学的观念和模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低下。后来,随着熊文华、朱文俊、吕必松、张占一等学者先后提出在语言教学中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观点,我国语言教学界逐渐走出了“就语言教语言”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并迅速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进行文化教学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与分类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渗入文化教学,这已成为公论。但文化的内容浩如烟海,究竟哪些文化内容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畴,哪些文化内容不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给文化教学准确定位。1984年,张占一先生在《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中首次提出了“交际文化”的概念,他从功能的角度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认为:“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就属于交际文化。”后又在1990年发表的《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一文中对“交际文化”的内涵作了进一步补充,增加了“非语言”的内容,扩大为“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的概念一经提出,热烈响应者有之,严厉批判者也有之。但不管怎样,事实证明,后来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一系列有关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分类以及文化导入方法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这个概念的认同和深化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赵贤州、陈光磊、林国立、魏春木、卞觉非等。可以说“交际文化”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理论已经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日趋成熟和完善。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除了对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外,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文化因素教学的方法与原则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共出现过四种观点,即“文化导入说”、“文化揭示说”、“文化融合说”、“文化语言有机化合说”,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文化导入说”和“文化揭示说”。赵贤州先生最先提出“文化导入说”,并对文化导入的原则作了探讨,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步导入时必须遵循“阶段性、适度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此后,魏春木、卞觉非、陈光磊、张英等人也先后对文化导入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光磊提出文化导入有四种方法,即“直接阐释法、交互融合法、交际实践法和异同比较法”。张英则认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比重在整个预科教育阶段是个‘变量’,它的规律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并规定“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比重,在初级约为5∶1,中级阶段约为4∶1,高级阶段则要上升到3∶1”。“文化揭示说”的主要倡导者是张占一和吕必松等学者,其核心理论就是“交际文化”,即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揭示那些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

以上是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研究现状。80年代末至今,对外汉语教学界针对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在文化教学的内容、分类、方法与原则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这一时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被逐步重视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论著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儒家文化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相关的研究和论述也都是散见于一些其他的论著和小论文中。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学文化的教学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空白,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路线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家文化因素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1)要有针对性

(2)要有代表性 (3)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2.教学内容的选择

(1)语音

(2)词汇

(3)语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学文化教学的教学策略 1.文化讲座

2.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3.课外文化实践教学

四、进度安排 第1阶段: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11-12周:选择导师,在导师指导下查找资料,确定研究方向 13-14周:网上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并开题 15-18周:继续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提炼观点 第2阶段: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8—9周,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拟写论文提纲和初稿; 10—11周,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进行二稿写作; 12—13周,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三稿写作并定稿;

14周,按照学校要求排版,送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阅论文;论文答辩; 15周,答辩后按照答辩委员会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并打印装订论文。

五、文献综述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

1986年,何道宽在《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中提出文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语言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并提出了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张英在《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中对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中存在的为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现状是缺少精准性的典型教材,且文化教学目标并不十分清楚。提出制定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和确立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等级标准的解决方法。

王美玲在《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中》探讨了汉语文化语用特点及其渊源,分析了汉语语用特点中的文化因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考察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就留学生汉语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刘琳在《浅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对汉语中语义、语构、语用所体现的中国文化进行了分类。总结了汉语语义中体现中国特有的现象与民族含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汉语语构体现的汉语整体性的特征和结构“意合”;言语交际如:称呼、问候、道别和非言语交际如:隐私、时间、行为语言等方面汉语语用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

1987年,复旦大学留学生部汉语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陈光磊在《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一文中结合日本留学生,美国留学生以及复旦大学几位语言教师的体会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提出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相关性,对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方法论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刘琳在《浅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提到文化在教材中出现的方式,即:在对话中体现文化、在课文中直接介绍文化、通过注释讲解文化、练习中补充文化,指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有效使用文化对比法、以讨论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等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为我们对外汉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借鉴。

陈映戎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与形式》中提出:“文化探究策略”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知识性,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又提出了借助声像等教学手段传递文化信息、分角色情景表演、开设文化讲座和文化实践课等对留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方法。

祖晓梅在《提问——汉语课堂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详细阐述了“提问”在文化教学中的意义、内容和策略,指出汉语课堂采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文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突出了汉语课堂交际化、互动性和过程化的特点,并对提问的内容、提问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三)对外汉语教师素质要求

目前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一重要问题,学术界的研究还不甚成熟,陆俭明先生曾经提出汉语教员应具备的几种素质:很强的学科意识、很强的学习研究意识和自尊自重的意识。这是对对外汉语教师专业思想认识的要求,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王晓音在《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中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汉语知识素养、语言素养、业务素养、跨文化交际素养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操作性较强的自我成长指南。

韩东在《全球“汉语热”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结合其考察的美国汉语教师标准和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标准,提出了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的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结构框架,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具备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相对全面的语言学知识;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教育技能;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一定的教育改革能力;具备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

单亚兰在《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探究——从学生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通过对在华留学生的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期待。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家文化因素的教学研究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被逐步重视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论著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相关的研究和论述也都是散见于一些其他的论著和小论文中。

关世杰在《跨文化交流学》的第二部分对人的价值观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的论述中提到了一些儒家的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陈光磊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中的第一项习俗文化和第三项心态文化中也提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

在刘博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的第二章提到了儒家的伦理观和自谦礼仪。 顾嘉祖在《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一书中提出语言背后隐含着的深层的文化观念,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了儒家的“仁”的思想、“等级观念”、“中庸之道”、“宗法人伦结构”等,从儒家文化观念的角度对汉语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张公瑾 丁石庆在《文化语言学教程》中从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反映社会形态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汉民族的语言道德标准进行了总结,即:言礼、言仁、言忠、言信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于语言道德准则的影响。

陈俊森 樊葳葳 钟华编著的《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第四章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对儒家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即儒家的天道观、仁义观、礼仪观、信义观、家庭观、婚姻观等。对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

在赵建华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功能大纲》中有关称谓、礼让、敬佩、信任与不信任、谦虚等方面的内容页涉及到儒家文化对于汉语语言的影响。

(五)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日渐成熟,但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范围更是广泛,没有系统和详细的论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于中国儒家文化因素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大纲文化因素教学的编排中涉及到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也相对较少,对于留学生对汉语语言背后的中国儒家文化的学习不利。

2、由于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还不甚成熟,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和素质的认定没有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

3、对于外国留学生进行的儒学文化教学没有针对性的区分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对于儒学文化对不同文化的影响在教学中应用甚少。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文试从文化教学的角度对于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的儒学文化教学进行研究。

六、参考文献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博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陈俊森 樊葳葳 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5】赵建华.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6】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1

【7】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文化,1990(3). 【8】赵贤州.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 【9】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10】何道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J】.外国语文教学,1986,(1) 【11】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6) 【1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中山大学学报,1996,(6) 【13】周思源.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观念【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14】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 【15】王洪明.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J】.教育探索,2011(8)

【16】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

【17】赵宏勃.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5 【18】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 【19】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 【20】周正兴.试论对外汉语教师的必备素质【J】.苏州大学学报,1995 【21】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 【22】赵贤州.教材编写散仑【J】.世界汉语教学,1987 【23】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24】熊文华.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

第二篇:初等教育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初等教育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教育学类

1、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2、义务教育

・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

3、教师教育

・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教师的素质研究

・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

・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骨干教师流动制度的利与弊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优秀教师的特点及评价研究(4)教育管理

・校长负责制实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校管理向国际化迈进的研究

・教育法制化建设的研究

・班主任素质的研究

・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校本管理”的研究

・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4、比较教育

・美国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基础教育研究

・英国公立小学的课程设置研究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美国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的研究

・中外学校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

5、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6、德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小学德育目标、课程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研究

・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小学德育的评价研究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及其实证研究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与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办法的研究 ・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

7、美育

・美育的性质、功能和特点研究

・小学美育的原则研究

・小学美育的实施研究

・小学美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小学美育的基本类型研究

・小学美育与教师素质的研究

・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审美趣味的差异性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美育

・服装时尚变化中的美育

・小学审美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小学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审美教育的研究

8、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

・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评价的研究 ・研究型学习:另一种学习的革命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施的研究

・小学各学科教学现状与评价的研究

・提高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9、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研究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素质研究

・课程改革与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评价的研究

10、教育技术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和创新

・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

・应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

・小学应用教育技术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信息课程体系的研究

・关于小学教师信息素质培养模式、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关于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手段和方法的研究

・关于课件制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小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小学校园网络管理的研究

・小学校园网络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

・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的比较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数据库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小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研究

・小学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相关实用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教学领域的整合研究

二.心理学类

1、认知心理

・中小学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中小学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儿童左右脑功能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2、教育心理

・小学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小学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小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

3、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青春期教育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初等教育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2]

毕业论文写作是专科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核。

一、毕业论文的地位和作用

1、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学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专科生除了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教学实习合格外,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2、毕业论是对高校专科毕业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性考核。毕业论文是大学三年培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高校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一次总测试,或者说是一次全面的业务考核。

3、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一次初步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科研兴趣。

二、毕业论文选题及开题

1、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合乎专业性、新颖性、适用性要求,选题应围绕本学科和专业进行,原则上不超出本专业范围。

2、选题应慎重严肃,要充分考虑自身专业基础和撰写能力,题目不宜过大过小。选题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学生经努力能完成。

3、选题应能够使学生达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全面的训练,通过毕业论文工作,使得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毕业论文原则上一人一题。课题需两人或几人合作,需由指导教师提出,经系领导批准。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一部分工作,并独立撰写各自的论文。

5、学生选题后必须至少查找相关著作及论文10本(篇)予以研究,写出综述报告及论文提纲后以班为单位交系里面,然后由系毕业论文学科组审查批准后,指定指导老师。

6、毕业论文实行集体开题制度,各指导老师对每个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提出指导意见,然后由指导老师推荐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鼓励学生写作理论研究型毕业论文,即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社会现

实生活和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如果具有必要的理论修养、研究兴趣、文字能力和研究条件,所选题目确有价值,毕业论文也可以写成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的类型。

3、不可将毕业论文写成“工作总结型”等主要反映实际问题但缺乏理论研究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的类型。

4、论文写作必须严肃认真。论证主题应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不可过于肤浅,不能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

5、论文写作应做到思维严谨。立论应正确,论据充实可靠,结构层次清晰合理,推理论证讲究逻辑。

6、语言朴实。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科学语言,行文简练朴实,不烦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不可使用过分直白、庸俗的市井语言或片面妄下结论。

7、毕业论文应使用学校统一规定的论文模板。无论写作提纲或正文均以次模板为准。论文模板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主要参考文献。

8、写作毕业论文必须首先拟订写作提纲,拟订提纲的步骤包括:(1)确定论文提要,加进材料,形成全文梗要。一般做法是执笔前把论文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例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形成内容提要。(2)篇幅分配。毕业论要求篇幅为3000~6000字。(其中文科生要求5000字)(3)编写提纲。一般采用列项式编写提纲。

9、每篇毕业论文需有关键词和200字以内的论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概括论文的中心议题、基本观点、方法、结论。论文摘要又叫内容提要,是文章核心的内容缩影。关键词一般是能概括论文核心内容的名词。

10、毕业论文的观点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术探讨科学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性强,条理清楚。

11、毕业论文版式。毕业论文打印按下列格式执行:

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

作者:×××(4号楷体) 指导老师:×××(4号楷体)

(初等教育系××级××专业×班,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5号黑体):××××××××××××××××××××××××××××××××××(5号楷体)

关键词(5号黑体):×××(5号楷体)

Abstract(英文摘要,罗马加粗):×××××××××××××××(罗马) Key words(英文关键词,罗马加粗):××× ××× ×××(罗马)

(正文)

××××××××××××××××××××××××××××××××××××××××××××(注,正文中小标题用5号黑体,其他5号宋体)

注释:(5号黑体,下用仿宋)

「1」(著作)作者・书名「M」・××出版社,××(年):×-×(页)

「2」(论文)作者・论文题目「J」・杂志名称,××(年),(×)(期):×-×(页)。 主要参考文献:(5号黑体,下用仿宋)

「1」(著作)作者・书名「M」・××出版社,××(年):×-×(页)。

「2」(论文)作者・论文题目「J」・杂志名称,××(年),(×)(期):×-×(页) 。 … …

1、文章对所引用的他人观点、参考文献需做注释,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2、主要参考文献合计不得少于8本(篇),且内容必须与论文内容紧密相关。注释必须有8个以上。

3、注释及主要参考文献统一放在文章最后,其规格参见版式(第11条)。

4、论文各部分版面设计要求。(1)论文题目不超过20字:黑体小2号字居中,如题目过长,可相应缩小字号或紧缩排版。(2)正文采用宋体5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样式;小标题上空一行,单倍行距,段落间距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正文中注文标号采用上标形式,如“×××××”「1」。

四、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1、指导毕业论文应选派有经验的老师担任。

2、指导教师由各系选派指定。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

3、指导教师必须对自己指导的课题相当熟悉或有一定的研究,掌握有关资料,并提前做好准备,原则上不得指导跨学科毕业论文。

4、为保证指导质量及减轻教师负担,每位指导教师毕业论文不超过10人/篇。

5、指导教师必须履行下列职责。(1)向学生讲清课题的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目,安排毕业论文工作计划。(2)对撰写论文进行查阅资料、拟订提纲、按照统一格式和规范要求撰写初稿、修改原稿、介绍参考资料、调查研究、查阅文献、使用工具书等指导,及时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从德智体各方面关心学生,以身作则,及时纠正毕业论文中出现的偏差,对学生严格要求,经常检查进展情况。(4)认真审阅论文初稿或草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并认真负责。

6、为体现师生论文写作指导的互动关系,要求指导老师用红笔在学生论文提纲和论文原稿提出指导意见。学生必须保存提纲和原稿,结题时一并上交系里存档。

7、毕业论文指导意见应具体、全面。主要包括:(1)选题是否合理;(2)条理、层次是否清晰;(3)语言是否精确、简明;(4)观点是否有创见、创新;(5)

论证及材料情况;(6)学习态度、尊师守纪、团结协作方面;(7)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8)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等等。

8、指导教师可以推荐毕业论文成绩。 记分采用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成绩评语与成绩必须一致(参见下表)。不得出现不同成绩的论文评语相

9、毕业论文结题后交论文电子稿一份、开题报告1份、提纲及底稿各1份。各材料装好后上交院教务处。

10、指导教师应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全面、认真地审阅,根据对毕业论文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工作表现,论文工作量、完成情况及水平对学生的论文写出评语,按百分制给出成绩。 五、毕业论文工作步骤与程序

1、2011年11月30日前,制定系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征集并汇总毕业论文选题并确定论文题目及指导老师和所带学生人数,公布毕业论文工作要求,评分标准等有关管理规定。

2、2011年12月22,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拟出写作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3、2012年3月20日,为毕业论文查找资料并上交毕业论文的初稿,由指导老师签署指导意见,然后按指导老师意见进行修改。

4、2012年4月10日,上交毕业论文修改稿由指导老师签署修改意见,按指导老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5、2012年5月10日前,按照指导教师修改意见修改,准备定稿。

6、2012年5月23日―5月27日,答辩与成绩评定。指导老师签署评语和推荐成绩后上交电子文档及论文3份(A4纸)。

7、2012年5月30日―6月3日,总结评优及归档。收齐毕业论文并归档;总结毕业论文工作,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报教务处,内容包括主要经验、成果、完成情况、成绩分布分析、学生及指导教师工作情况、今后工作建议等。 附:毕业论文评分参考标准 2、 优秀

(1)按时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全部任务,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表现出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即有一定的创新。

(2)在论文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中表明学生已准确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3)论文中材料的搜集和处理,所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以及阐明问题的论证和逻辑推理等方面表明学生已既有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4)毕业论文工作刻苦努力,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出色。

(5)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结论正确,并且有一定创见性,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

(6)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栏目齐全,书写工整。 2、良好

(1)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工作努力,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良好。 (2)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得当,解决问题方案实用,结论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栏目齐全,书写工整。

(5)论文中对材料的搜集和处理,所用的调查方法以及阐明问题的论证或逻辑推理等方面表明学生已既有较好的从事工作的初步能力。 3、 中等

(1)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工作努力,态度比较认真,遵守各项纪律。 (2)论文中对材料的搜集和处理,所用的实验步骤或调查方法,以及阐明问题的论证或逻辑推理等方面表明学生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栏目齐全,书写比较工整。 4、及格

(1)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基本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够爱教师的指导下,按时和全面的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对相关组织有一定的相关价值,结论基本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基本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栏目齐全,书写比较工整。 5、不及格

(1)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态度不够认真,有违纪行为。

(2)在教师指导下,仍不能按时和全面的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 (3)毕业论文的理论分析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有不正确之处,栏目不齐全,书写不工整。

初等教育系

2011年11月24日

初等教育系2012届毕业论文进展记录检查表

年 月 日

初等教育系二0一二届毕业论文考核表

论文题目: 作者: 学号:

说明:本考核表采用计分制,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考核老师: 年 月 日

第三篇:思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思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是学生获得不同等级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通过开题报告,分享了有关思政教育论文的开题报告,欢迎借鉴!

论文题目:关于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以运城学院为例

选题目的、价值和意义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 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为来社会的主流,所以,大学生的思 想道德素质,诚信问题关系重大。强化高校中的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 质,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大学生诚 信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高校诚信教育现状的了解,归纳总结教育的经验教训, 有利于建立更健全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制, 加快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观念教育的步伐。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外诚信教育研究,以美国为例,首先,多领域、多视角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有制度学派视野下的诚信理论:该研究派别的代表人物是鲁曼和左克;有组织行为学 学派视野下的诚信理论:该学术研究派别的代表人物有阿罗、刘易斯和威格特;有心 理学派视野下的诚信理论:美国人在研究诚信教育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成为 独特的一支,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迈克阿里斯特、罗特等。其次,注重诚 信的意义与作用,在开展诚信活动中注意方法并且细化其如何开展诚信教育。 国内研究的综述,第一,与外国一样,多领域多视角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研究者从法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开展,并且结合教育对象的不 同特点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第二,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原因。部分大学生 诚信缺失表现在学习、经济、网络生活等各方面,而导致大学生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 面的: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家庭中诚信教育的失位,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 身缺乏必要诚信道德修养。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注重诚信教育的研究。对诚信教育的研究也很全面, 而且国内对大学生诚信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且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是,在解决问题 的方案上并不完善。方案都过于泛泛,且都是宏观方面的,对于具体开展工作作用不 大。除此之外,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课题将密切联系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本地大学生的诚 信现状。通过对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经济等方面的诚信现状调查,对本校大学生诚 信缺失的程度做透彻的了解。

(2)对本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做调查,分别从历史, 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

(3)结合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典型案 例,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报道进行探究,说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建设的不足以及加 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本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四学生,根据日常的所见所闻, 一直以来都对高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很是关注,而且在校期间调查了相关资料,基本 具备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薛俊丽认真负责,要求严格。相信在 她的指导下一定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此外,学校期刊室、图书馆以及电脑室可 以给我提供大量资源,为论文的完成提供良好条件。 方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法,收集相关资料;此外还要用文献研究 法、理论研究法以及实际访谈法等。 措施:在运城学院内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充分利用图书馆大量的相关资 料书籍,借助网络工具查找相关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细致整理,并深入分析, 努力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写作。

论文拟定提纲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科学含义和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含义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二、运城学院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城学院学生在学业,就业,经济等方面的诚信现状

(二)运城学院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三、运城学院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外在原因:学校、家庭、社会

(二)内在原因:大学生自身道德培养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

(一)环境建设

(二)大学生自身诚信道德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1-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沈丽 . 大学生诚信历年缺失与教育对策的想法 [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 究,2010,(01).

[4]吕琴.浅谈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表现及对策探讨[J].文学界,2011,(01).

[5]周琪.谈谈大学生诚信建设[J].高校理论战略,2011,(01).

[6]李公根,李有林.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思考[J].市场周刊,2011,(01).

[7]赵芳.浅谈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02).

[8]薛雪.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教育对策[J].科教新报,2011,(04).

[9] 李 艳 春 , 李 禄 . 当 代 大 学 生 诚 信 缺 失 现 象 及 教 育 对 策 [J]. 中 国 科 教 创 新 导 刊,2011,(05).

[10]张铭钟.网络时代大学生诚信情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07).

第四篇:小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校多数学生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教育孩子也没有方法。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这一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这一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意图通过调查、观察,找出学校中的厌学孩子,对他们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找到根本原因,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矫正和预防的方法,消除他们厌学情绪,变得爱学、乐学,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

三、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发展:

目前的研究,对于学生厌学的表现有了明确的阐述,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成因也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是具体的预防矫正的办法还没有,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预防厌学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四、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史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者、苟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1、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考查、把握学生已出现的厌学情绪的来龙去脉,找到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

2、组织力量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改进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的运用,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在实验教师的分析与研究中,重视心理方法和多学科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厌学情绪预防方法,并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4、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学校心理保健工作的规律,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身、心全面发展。

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总结法。

六、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XX年7月3日――8月30日)

二、摸底调研阶段:(XX年9月1日――11月1日)

三、研究阶段:(XX年12月――2010年12月)

四、成果验收阶段:(2010年1月――3月)

七、课题参与人员的组成: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马金爽

组员:宋永红、刘美玲、段晓南

实验教师:刘锐、张琦、周凤英、夏鸣震、徐秀娟、程庆丽、裴韩、马宽瑛、裴国辉、孙召晶、郭昊、朱丽娟。

课题领导都是以往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他们撰写的科研论文都在教育杂志中发表。实验教师也是学校的科研骨干教师和优秀的青年教师,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八、现有基础:

在“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重大课题两项,其中有三项科研课题已经顺利结题,一项正在准备结题。省十五重大科研课题“改革学科评价模式的研究”我校的课题材料在省专家阶段性验收中受到好评,在全区科研秘书长会上展览,供其他学校学习借鉴。省十五重大科研课题“庞光辉识字写字教学法”顺利结题,我校被评为课题先进单位,马校长在结题现场做了《用生命拥抱科研,在科研中感悟成功》的经验介绍。有三位实验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顺利结题,我校被评为先进单位。

通过课题的研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骨干教师,他们的科研成果分别国家、省市级的奖励,部分成果在教育杂志上发表。

九、资金保障:

学校成立了课题资金保障小组,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小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个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立人”始终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径。”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方式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老师们教得随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感觉到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我校在泗阳县是第一批全面使用国家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的学校。学校积极探索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不少的作文教学的经验。自主管理、课外阅读是我校的特色,我也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着力展开研究,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为学生创设作文的空间等策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水平,从而培养想学习会学习的学生,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致的。这也是我开展“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科研。认识到教师科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好途径,是由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构建出有效的促进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淡化作文程式,让学生自由、开放地选材、命题、构思、作文;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儿童的语言、心理特点,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革作文评价方案,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从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解决作文水平差的问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学生观。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设计中来,和教师一起进行习作前的准备,一起设计教和学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以往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这种观点,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互帮互学的过程。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6)提高教师的教案编制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作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以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给学生以无条件的关注,并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产生移情。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自我指向的学习。“自主性”强调作文及作文教学应长期并始终关注、植根、摄取和提炼生活的现实与需求,尊重、理解、珍视并立足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作文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据此,我们对小学“自主性”作文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就是从广大教师在“自主性”作文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据新课程理念与有效教学的理念、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特征和教学实施要求,通过作文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典型作文教学课例的设计、实践和分析总结,对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性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提出自主性作文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为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提高教学实效。本课题着重小学“自主性”作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四、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皮亚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1)桑代克的“试误说”:美国桑代克是联结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一定的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不断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间的联结。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美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依据他创立的反射与强化的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说”,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有反射构成,学习在于形成条件反射。他把学习分成两类,即反射学习与操作学习,反射学习是应答性行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学习是自发性行为,它是由有机体发出的自发的反应。

3.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或“知识结构”的过程,编码系统的形成主要依赖思维的概念化或类型化。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他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知能的过程。他论述了四条学习原则:主动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反馈原则。

(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其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意义接受学习必须满足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指学习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再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认知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教育应用上有两大贡献:其一,发现学习理论为启发式教学法确立了理论基础;其二,布鲁纳所强调的学习情景结构理念,引起以后教材编制重视结构的实践。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对学校教学提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经验能力的了解并给予清楚地讲解引导,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