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开题报告 > 详情页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三篇)

2022-06-17 23:12:1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

论文摘要:介绍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国内外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的经验;探讨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变革的思路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从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齐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得整个企业上下团结,具有团对精神;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知道,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

三、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管理社会依靠法律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失效时,靠什么维持社会秩序?靠社会道德。管理企业主要靠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有失效的时候,当管理制度失效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企业文化。社会法律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企业管理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因此,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靠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必须与现代经济相适应,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四、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

(1)不同的行业应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像商业企业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工业企业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2)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

2.进行专门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行动的反映,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加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它可以提升企业精神、员工风貌、价值理念、核心凝聚力、竞争力,最终提升的是一些可以用数字表达的产值、利润等。企业文化实际是一种高级管理手段。小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领导者权威,中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制度,大型企业的管理靠的则是企业文化。

第二篇:写毕业论文

以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国际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只有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的历史机遇,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出引领世界潮流的高新技术和著名品牌,提高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自主创新品牌经济集聚之地,才能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和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

一、自主创新及其重要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在自主创新已吹响动员令的今天,把自主创新列为“国家课题”并快速启动已是刻不容缓。那么什么是自主创新呢?从字面上看,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建设创新型企业,既要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又要以管理和体制创新作为支撑。必须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关键在于创新,创新要从理念、技术、管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的开展。因此, 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前提,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动力源。任何企业所能拥有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除非坚持持之以恒的创新,否则今天的辉煌也难以保证明天的繁荣。只有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创新: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化,并从新选择和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布置,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个方面的体制”.这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需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完善;以建立现在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新的突破;规范的统一全国市场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的经济技术竞争和合作机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等,到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关系。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技术创新就是不断更新产品的性能、质量、服务等,依靠国外先进的技术不断地求新求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二)自主创新的意义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自主创新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企业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紧迫任务。

二、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TD-SCDA系统、“中国芯”集体突破、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群体性突破等成功实践鼓舞人心,为我国科技界和企业界自主创新注入了新活力。根据最新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在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广东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指标位居全国前茅。20xx年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9%.广东专利总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最近有大幅增长。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已经成为广东第一经济增长点。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组织重大科技攻关,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1、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十五”以来,我省集中经费,重点组织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中药现代化、智能交通技术、软件、清洁生产、食品安全、农产品深加工与保鲜等26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已取得一批自主产权的科技成果,可计算新增经济效益5000多亿元。

2、开展省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粤港联合科技攻关。广东与香港联合,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面向两地全社会进行公开技术招标。联合科技攻关的经费不断增加,20xx年2.1亿元,20xx年3.4亿元,20xx年5.2亿元,20xx年预计会突破8亿元。

3、持续加大对原始性创新的支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一批显示我省优势和特色的研究团队,累计扶持研究团队达53个,带动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聚集。目前我省拥有两院院士5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8人。

4、专利总量保持全国领先,质量不断提高。20xx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72220件和36894件,同比分别增长38%和17%,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35956件和209457件,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位。20xx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2887件和1876件,均位居全国前茅。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强劲发展,总体水平居国内首位“十五”期间,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xx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1068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25%,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810亿美元,占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35%以上,约占全国的40%,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目前,全省已累计建立了6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的高新区,20xx年这批高新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1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8%.全省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珠三角东岸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组成了“电子信息业走廊”,西岸的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形成了以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链。呈现出集聚效应和较强的配套能力、产业竞争力。

(三)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广东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特色比较明显。有几个数字很说明问题:一是全省有近70%的研究开发机构在企业,二是90%的科技经费来自企业;三是70%以上的科技人员分布在企业;四是60%以上的专利申请量来自企业。目前,全省主要依托企业建立了330多个国家或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899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7316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530多家。涌现出像华为、中兴、TCL、美的等一批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同时也形成了比亚迪、金发、金蝶、腾讯等一批创新型的企业。

(四)深入实施专业镇技术创新计划,推动集群经济的聚集和发展壮大广东珠三角和东西两翼部分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产品生产镇。从20xx年到20xx年,已累计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159个专业镇,目前省市专业镇总数达到250个,这批镇20xx年GDP预计可达3100亿元,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域。

三、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已取得骄人成绩,但是与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是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技术创新的低层次阶段,技术创新主要还是为了支持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核心技术主要还是依靠从外部引进,企业主要还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局部的开发和改进。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究开发活动仅仅在少数龙头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中有所开展,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感觉到离开了自主创新就无法生存,依靠低水平的技术创新活动基本能够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水平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缺乏高水平自主创新的实验条件、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机构、运行机制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自主创新的首要因素当然是企业内在的动力,没有内在的动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技术创新能力。然而,不能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都归罪于企业,外部环境也是影响企业内在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在外部环境上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我国经济至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凸显,压力日益增大。同时,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原有的廉价劳动力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又从国家战略出发,对转让技术日益表现出谨慎或封锁态度。如果不能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国内发展的成本将越来越大,我们在日趋广泛和深入的国际竞争中将越来越被动。

(一)内在因素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还不强,动力机制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企业科技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在一些行业中国有大型企业长期具有垄断地位,因而缺乏来自于竞争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长期化行为还缺乏有效激励,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科研开发的投入。

2、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效率还有待提高。其原因除了国有企业技术水平低、与外资企业存在巨大差异外,我国国有大中型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能力十分薄弱。这表明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和创新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如果我们不能够建立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我国将无法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外部环境影响

1、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但还很不完善。首先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心慌心体系和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需求;其次是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能够充分体现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或者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求,例如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法律,缺少统一的公司法,再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第三是在一些重要方面还存在法律确失,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等没有制定。

2、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很不完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央政府出台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政策就超过2500项),但这些政策的制定部门不同,制定的时期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政策问题的演变程度不同,使得国家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有重复,有空白,也有相互矛盾,政策信号不一致,政策设计不科学,号召性的多,可操作性较差,政策成本预算和控制不力,等等,导致我国技术创新的政策性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3、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环境仍然不够完善。一方面,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系统基础设施和政策法律环境建设滞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法律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面向产业提供共性技术和技术服务的创新能力有所下降。

4、社会上尚未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自主创新是很艰难的事情,要冒很大的风险,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还有可能会失败。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的社会心态下,自主创新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现实中比较普遍地存在鼓励追求眼前利益,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搞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的现象。影视歌明星、体育明星受到追捧,通过歪门邪道而一夜暴富的人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在科技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受到尊重,各种科技人才类的精神奖励大多数都是面向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过低,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精神激励严重不足。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追求论文数量的现象等,也都影响到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一些决心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反而受到怀疑、冷嘲热讽,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受到内外夹击。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是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

四、深化自主创新的途径

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实现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一个环节的失误会影响创新的效率和速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措施和市场规则,营造鼓励创新的宽松政策环境。要想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广泛开展对自主创新的宣传广泛宣传自主创新,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对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精神奖励,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加强对政府科技经费使用的管理,杜绝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和政绩工程型的科技项目,将财政科技经费向真正的自主创新活动聚集。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要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可考虑将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和每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指标,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年度和任期考核中,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具体操作上,可建立“自主创新奖分”制度,如企业的这两项指标达到了相应标准,可奖励相应的业绩得分。

(三)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作为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四)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提高。要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的企业自主创新法律体系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法中去,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率进行修订,根据完善自主创新法律体系的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等。

(六)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把技术政策纳入政策系统,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例如,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但是,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以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七)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有缺点、有差距,但我们也有优势。首先我们有后发的优势,在很多技术上我们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不必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另外我们还有本土化的优势,也就是说结合中国市场、中国社会环境设计我们的创新思路。自主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同时,企业也要做到自强,积极从市场获得更多的收入,再投入到创新、发展中去,达到良性发展循环。所以,政府对市场的支持,优先采用本国企业的产品,甚至比一些技术开发项目资金的支持更为重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不断增加的IT投入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完全可以造就出一些世界级IT厂商。企业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通过联合和创新,并在国家持续的和有重点的支持下,迅速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冯之浚。技术自主创新 国家自强之本[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xx.

2、陈良。现代企业的创新与竞争[M].广东人民出版社,20xx.

3、厉无畏,王玉梅。创新经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4、刘卫兵。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加强[N].羊城晚报,20xx-01-12.

5、李成。论创新 [OB/EL],20xx-12-28.

6、路宏达。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战略,20xx(5)。

第三篇:写毕业论文

【关键词】 医患沟通;案例分析;存在理由

1 目标

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通过沟通,医方从中获取患方疾病信息、家族和社会致病因素,便于诊断病因,实施治疗;患方从中获取有关疾病资料信息并感受到医生对患者的关爱之情,从而使医患间建立互信理解的良好关系。换言之,医患沟通不仅是医疗服务的必定内容,更是医学人文关怀的必备途径。因此,此项工作的目标是使医务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医患心理、医患关系与角色定位、医患交往与沟通技巧,以及医院患者抱怨的识别与处理实战技巧等。通过加强医患沟通,从细微入手,为病员解疑释惑、提供力所能竭的帮助、满足其医疗、护理等层面的合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支持,消除其不良心理,为其恢复健康创造最优的诊疗服务环境,从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2 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与完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迅速普及,使得各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与之并行的,是人们的健康保健需求和对医疗的满意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医患关系理由尤为突出。统计数据表明,医患纠纷、医患矛盾呈逐年上升趋势,医患之间各种恶性冲突时见报端、网络等各类媒体,医患关系是否和谐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医患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彰显医院服务职能是摆在所有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院从20xx年起就以制度形式将医患沟通作为医院的重点管理项目之一,制订了院前沟通、入院后沟通、治疗中沟通、出院前沟通、出院后沟通等相关工作考核细则,并组织了实施和效果监测。

3 参加人员

全院临床医药护技人员为医患沟通的主要执行者,医院所有服务对象为沟通主体,医院考核办为主要的制度执行督查职能部门。全院所有工作人员都有相互及时的沟通义务。

4 相关案例及分析

在近几年的医患沟通管理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的根源都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或医务人员沟通意识及技能缺陷而引发。与此相反的,主动及时的沟通、良好的医患互动会使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大大提高。以下通过两起不同的案例对医患沟通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4.1 案例1 患者概要:患儿,女,6岁。诊治概况:20xx年6月,患儿因走路姿势异常来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经治医师为医院退休留用专家刘××。专家在对患儿进行初步检查后,认为患儿走路姿势异常并非因疾病引起,而是日常生活中不良行为习惯造成的一种疾病假象,故未予任何处理。而患儿母亲在询问孩子腿脚是否异常时,该专家因忙于替其他等待的患者诊治,以不耐烦的语气对患儿母亲说,都说过孩子没病了,还问什么?结果,引发孩子母亲对专家诊治结果的怀疑,并直接来到院部进行投诉,认为该专家只是应付了事,对孩子的身体只是简单地摸了一下便做出了诊断,且态度恶劣,要求予以严肃处理并解决孩子腿脚疾病。

处理情况:笔者系当时处理此事件的工作人员。经了解相关情况后,首先另请一位骨科医师前来为患儿会诊,稳定了患儿及其母亲的情绪,同时证明了原经治医师诊断是正确的,患儿确实没有器质性疾病。此事件的主要理由是经治医师检查过程中的肌体语言给人造成过于简单的印象,再加上其不善于语言沟通而导致了服务的不满意。后经笔者及会诊医师的耐心讲解以及如何纠正患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现场演示,最终取得了患儿母亲的理解和原谅,化解了一场医患矛盾。

4.2 案例2 患者概要:患者,男,76岁。诊治概况:20xx年1月,患者因患心肌梗塞入住医院心血管内科,虽经积极治疗、处理仍未能挽回患者生命。患者儿子在为其父料理完后事后,写来专题感谢信呈院长(医院网站上曾专题报导),对其父亲的主诊医师鲁×的医疗技术及服务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同时表达了家人对心血管内科所有医务人员的衷心感谢。此外,医院还多次收到其他患者或家属来电、来信,同样对鲁×医生的服务进行高度赞扬。

经了解,所有的患者或家属都对鲁晶医师和蔼可亲的态度、认真对待病患及家属的精神、细致入微的关怀、温婉的健康知识讲解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4.3 分析

4.3.1 第一个案例揭示了医患沟通中存在的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理由。同时,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沟通交流能力高低、病人对医疗效果的高期望值以及对服务要求的高标准,也是造成医患矛盾的理由之一。因此,医患沟通引发的矛盾会始终贯穿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是我们不能回避和掩盖的,医务人员和管理者都必须做到正确认识和对待,才能推动理由的根本解决。

此外,我们发现,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少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服务态度生硬冷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职业素质低等理由。虽然只有少数人员发生这样的理由,但产生的社会影响极坏。因此,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

4.3.2 第二个案例说明了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和主动、热情的服务会产生春风化雨的效果,会产生远远超出治疗所达到的效果的良好影响力,会成为医院良好服务品牌的重要支撑。

5 研究结果

5.1 通过近几年的大量医患沟通管理案例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医疗体制和机制存在的不足既束缚着医疗改革的进展,也影响着医患之间的和谐。随着医保、农保制度的建立,实行的基本医疗使用药受到限制,当患者的自付医药费用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时,他们往往会将不满直接发泄到医院或医务人员身上。

5.2 通过不断细化医患沟通执行过程工作细节,越来越多的患者感受到医患沟通管理制度带来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如,通过强化医患沟通推动了医患之间越来越多的交流和理解,推动了患者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了解和依从性,满足了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矛盾和纠纷。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员工培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