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开题报告 > 详情页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2022-05-27 23:15:5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课题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篇: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二、在本学期取得的一点成绩:

1、 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 ,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激励了学生的发明创造。

2、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使教学方法得以改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得对加强,还原了科学课堂原有的生动、多彩。

三、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论文形成理论进行交流,同时子课题实施过程中,自己反思的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要注意该正。

2、虽然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有很多实践性、研究性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所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大。在今后的课题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开拓创新,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1.建立青年教师协作组,抓好教学基本功

首先,成立各部门参与的青年教师协作组,制定培训方案,使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板书、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比赛以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五项”竞赛活动,以赛促练,快速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聘请教学骨干及有经验的教师做“如何备好课”和“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及时对新教师进行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以学科课题研究活动为基础,提升教师适应能力

学校采取“听、说、读、写”的方式,全方位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使新教师尽快驾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设定“教学示范岗”“义务辅导岗”等岗位使青年党员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分层管理,从解决身边具体问题入手

具有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的培养也需要分层实施。我们打破教龄的界限,将青年教师按能力划分三类,即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和薄弱教师。吸收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确定个人的科研专题;一般教师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材使用研究为主,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专题;薄弱教师不承担课题,以备课组活动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为主,促进基础能力提升。

4.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领课题研究活动

以科研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注重校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学校倡导青年教师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理念,注重过程,注重成效,在研究课题中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实践,经常与自我对话,促成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第二,引导教师关注案例与课例的研究,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读懂别人,弄清自己;在借鉴别人时,生成教育智慧,发展自己。第三,引导教师开展系列化的专题研究,提炼实践研究中的问题,形成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系列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学校将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为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铺路搭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们提问,向他们质疑的习惯,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

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培养,解决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思考,不会提问的现状。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

2、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4、在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五、研究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20

11、11—20

12、1)

主要工作:

1、选题、申请立项;

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

12、2—20

12、5)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研究活动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有不同的想法就说出来,要敢于质疑。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适当引导、激励,让学生学会质疑;第二阶段是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其实也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为什么”,形成有“疑”必“问”的习惯;

第三阶段是研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质量,不要让学生误认为为提问题而提问题,如何提有价值的问题。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三)研究总结阶段(20

12、6)

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

六、研究成果

实验研究目标全部到位,提供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论文和学生材料记录,给有关专家组按既定的实验目标、方案,进行鉴定验收后加以推广。

第三篇:小学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是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家都知道,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有时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学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进行课前,而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其语文学习的重点由原先的识字写字转移到句、段、篇的阅读能力培养上。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因此结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研究”这一课题,个人提出了《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小课题,旨在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培根说的:“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2、思考语文的预习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与学生一起探究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的数学预习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研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后,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争取取得预设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4、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2)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等方面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学习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理论及方法。

(4)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二)课题实验研究步骤

1、申报阶段:认真选题,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各项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活动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五、评价方式

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效果考查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否养成,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时候得到提高。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张夏镇纸坊小学 2012年10月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选题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2、《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上课很安静,都认认真真地听我讲课,却从来不提问题。平时我听其他教师的数学课时,发现他们的学生也从来不问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带着学生学。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缺乏乐趣,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这样让学生产生厌恶、烦燥。就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的局面。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何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曾提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专门书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教师教学的遏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缺乏批判、怀疑精神,迷信权威。②解题能力很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很差。③问题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具有喜欢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教师要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教师要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有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要借新课程改革之机,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保护。

三、课题的界定和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1、课题界定: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意识是对数学“内在理性”的一种突破,是一种叛逆思维习惯,也是一种批判精神。数学问题意识,是指:数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疑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出的新数学课题;数学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潜在危机。数学问题意识以质疑为内核,以发表不同意见为表现形式。

2、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其成因。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和评价。

(4)、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五、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是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刻的变革,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9月)

1、根据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的要求,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并给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立项报告,填写课题立项•评审书,做好课题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呈报上级主管机关审批。

4、派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上级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

5、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准备工作,并顺利开题。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7月)

1、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聘请省、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领导、专家对开题论证报告、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技术指导。

2、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做好研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布置课题研究任务。

3、每个阶段各研究小组均应写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写出阶段性总结,提交学校课题组。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进行全程监控,进行有效指导,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4、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纸坊小学教学实践反思文集》,要求课题组成员发表一定数量且质量较高的论文。

5、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对各子课题研究绩效进行评估。

6、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第二阶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总结和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料。这一阶段要积极探讨学生自我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7、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1、收集、分析、整理课题研究结果

2、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所有材料,申请评审鉴定。

六、研究成果

实验研究目标全部到位,提供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论文和学生材料记录,给有关专家组按既定的实验目标、方案,进行鉴定验收后加以推广。

第五篇: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一)什么叫开题

开题论证是在课题被批准之后,开始实际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评审、指导。专家评审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

(二)开题论证的意义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与能否在开题论证中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有利于课题组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和开展研究

其二,有助于研究者按期获得阶段性成果和按时完成科研任务

其三,有利于科研部门对课题进行管理和评价

(三)开题论证与立项论证有何区别

立项论证的重点是研究的意义、价值,目的在于立项。

开题论证的重点是如何完成此项研究,目的在于怎样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推荐专题: 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小课题开题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