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财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
4.财务控制力较为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2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5.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这些企业的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中国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在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修订相关法律法规。2.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十部委不久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中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中小企业投资及融资信息服务机构,中小企业联合会等)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二)面向市场,采用科学投资策略,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
一方面,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稳健理财,适时扩大规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应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目的考察和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中小企业的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企业拳头产品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也可以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三)改变陈旧的观念,全方位转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新的理财环境,若企业不能全方位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1.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趋势。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扬弃“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树立资本多元化理财观念。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都将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入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树立风险理财观念。中小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翔实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四)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力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作出贡献
2.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3.加强对存货及应收账款的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当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五)加强内部控制,改变僵化的管理模式,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1)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2)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解决好上述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以吸引更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挥作用。二是企业的财会人员,要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三是企业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总之,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运营和财务管理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格局。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依据,从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原则性和针对性的建议。解决中小财务管理问题还需要转换思想。现实表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表面上的反映是企业规模和管理层素质问题,而深层原因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要培育咨询机构,引导并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改变原来的思维,加强自身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贾晓娟.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5).
[2]蒋晓宁.完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探析[J].民营科技,2010,(6).
[3]谭爱强.中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10,(4).
[4]程勇.中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J].合作与经济,2010,(8).
[5]韩福清.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1).
[6]朱玫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7]倪素请.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8]宋克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5).
[9]孙国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对策[J].中国棉花加工,2010,(1).
[10]傅泉惠.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s("content_body"); 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开题报告范文如何写研究生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开始全面接轨,国内企业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国外施工企业涌入国内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国内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施工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也很难有突破,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品和劳务成本,从而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提高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二、文献综述
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王满,高岩(2003)在《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一文中,阐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 ,企业若想拥有一席之地 ,关键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 ,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思想和观念 ,因而 ,研究成本管理的演进过程 ,探求当代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很有必要。
冯金英(2008)在《论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阐述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产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列出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几个新方法。
张晓光(2006)在《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一文中,在对传统成本管理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详细地阐述了企业成本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前景。强雪峰,高峰(2008)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一文中,提出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且日益壮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管理,控制施工企业成本。
梁明(2007)在《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从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加强全员的成本意识、控制施工成本几方面对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着重对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定额管理的实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及强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靳刚(2009)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探析》一文中,阐述了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尤其是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姚庆国(2001)在《论安全成本与安全成本核算》一文中,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安全成本”概念及“安全成本核算”问题,在定义安全成本的基础上,对安全成本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安全成本核算的分步核算法和同步核算法。李洁玉(2008)在《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一文中,首先谈了建筑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措施。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给出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第一章)介绍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部分(第三章)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 第五部分(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及文献研究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阐述成本管理理论,再分析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从而指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陈传德,吴丽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王满,高岩.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J].经济与管理,2003(07).
[4]冯金英.论企业成本管理[J].科技信息,2008(05).
[5]张晓光.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今日科苑,2006(07).
[6]强雪峰,高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J].西部财会,2008(11).
[7]王昆芳.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9(09).
[8]梁明.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07(29).
[9]李国彬.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浅析[J].交通财会,2009(12).
[10]陆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浅析[J].水运工程,2003(08).
[11]靳刚.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探析[J].金融经济,2009(24).
摘要: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人们的思想上、法制上、软硬件上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还很低,约80%的企业还处在手工记账阶段的实际情况下,这就迫切要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从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单位的经验教训及将要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来看,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二)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 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而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 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五)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制度没有作相应的修改。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大多数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目前国内有一些企业仅仅把财务报表视为向工商局、税务局或上级主管单位履行报告义务的工具,忽视了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管理层分析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对企业财务和经营活动实施控制乃至依此进行决策的重要性。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选择财务评价作为我论文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财务报表内外部使用者的角度,以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的财务报表为分析对象,依据财务报表的相关理论,对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指出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参考。可以为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最全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最全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财务评价问题上提供借鉴。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
偿债能力的分析
营运能力的分析
盈利能力的分析
北京同仁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同仁堂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比率分析法、历史对比法、规范研究等。
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
怎样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对数据分析结果准确性的理解。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结论为企业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解决办法:
阅读财务报表分析案例的书籍,参考企业的具体处理方式,就相关问题与同学讨论分析或咨询指导教师。
寻找更多的机会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听取指导教师对论文提出的建议,并积极配合修改。
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行业的简单分析,透过对影响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潜在因素的分析,结合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以期吸引更多部门、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并通过各种手段,整合相应的工作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构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整体合力,以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抛砖引玉。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选题,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分析研究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纵观当代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在从业人员素质、会计准则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改善,因此选择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依旧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围绕本选题已做哪些准备工作,计划再做的工作:
已经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查询了很多需要的资料,例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了他们的学术文章,还研读了一些有关会计准则的资料。计划再通过身边能接触到的互联网信息,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及方法。
计划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1.计划查找大量资料,全面了解会计国际化这个进程。
2.尽可能多的、范围尽可能大研究该领域其他学者的学术文章,寻找到其中的共同点。
3.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出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合理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玉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值工程. 2010(28)
[2]唐芳.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J]. 中国市场. 2010(26)
[3]王延祥.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1)
[4]徐世伟.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6)
[5]王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3)
[6]王潇明,王成龙,王青.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策略选择[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5)
[7]黄小敏.会计国际化的总体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1)
[8]世居文.论我国的会计国际化[J]. 民营科技. 2012(01)
[9]杨勇.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1(05)
[10]李松.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 国际商务财会. 2011(04)
一、本课题国内外状况,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无疑是分析程序运用研究最具有经验的。在美国,分析程序时在财务舞弊非常盛行的情况下发展运用起来的。分析程序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SAS)第23号准则说明书里,该说明书将分析程序描述为:“通过调查对财务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及对数据和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该公告被1988年为SAS第56号取代,将分析性复核正式命名为分析性程序,并将其定义为:“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之间合理关系的比较和分析做出对财务信息的评价。”SASNO.56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1)帮助审计人员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2)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3)指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4)减少细节审计测试。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该技术的目的是指明可能的误报及减少细节测试。在审计完成阶段,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指明误报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件及审计失败案例频频发生,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引起了注册会计师的重视。我国于1996年颁布的《独立性审计准则第II号――分析性复核》指出: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与此同时,规定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还规定了可使用的方法是:简单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在现代审计中,为与时俱进,我国财政部与2006年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新准则为分析程序做了新的定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它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分析程序的目的为:第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三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新准则规定了可使用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回归分析法。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中运用审计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但是没考虑到分析程序本身的存在的缺陷,很有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在阅读了许多学者的建议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首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时,明确分析程序适用的范围;其次,在审计的各个阶段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再者,增加注册会计师关于分析程序实务运用及分析程序软件使用等相关的'后续教育,并鼓励其多利用除企业之外的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建立行业统计数据资料库及开发相关分析程序的设计软件工具,更好地为注册会计师服务。
(三)选题依据和意义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欺诈案件及审计人员法律诉讼案的频频曝光,审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审计质量,尽可能的地进行大范围的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减少风险,但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等残酷的现实。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提高审计效率。而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因此,许多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了分析程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帮助他们既准确又快捷的完成审计任务。
然而,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尚不成熟,比如分析程序软件开发少、注册会计师对复杂分析程序方法运用能力有限及缺乏实务操作性。在此情况下,希望能够在灵活运用分析程序同时,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及个人概括整理来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更好的发挥分析程序降低审计成本及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方案)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分析程序的概述
1.1分析程序的涵义及特征
1.2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必要性
1.2运用分析程序应考虑的因素及方法
2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
2.1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运用
2.1.1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运用目的
2.1.2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2.2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2.2.1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运用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
2.2.2各业务循环运用分析程序的具体实施方法
2.3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运用
2.3.1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运用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
2.3.2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具体实施方法
3分析程序在A公司的运用
4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5总结
(二)基本思路
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分析程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首先对分析程序总体以及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A公司为分析程序运用对象,以趋势分析法和和比率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最后,针对分析程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对运用主体要求高及只能提高间接证据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分析程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首先对分析程序总体以及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A公司为分析程序运用对象,以趋势分析法和和比率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最后,针对分析程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对运用主体要求高及只能提高间接证据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
(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经验总结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新准则下我国分析程序在财务报审计中运用具体情况做出分析。
2、数据分析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经济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对本文而言,在探讨新准则分析程序在财务报审计中运用,必须适当地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问题显得明确和清晰。
(二)进度安排
序号 任务计划 具体工作安排 时间安排
1论文选题 ①老师分专业出选题 9月17日――22日
②分专业对老师出的选题进行审核 10月7日――8日
③10月9日后网上公布选题、学生确定选题并按班级上交汇总选题意向统计表 10月9日――15日(周五必须提交统计汇总表)
④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分专业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写作等相关讲座 10月15日――25日
⑤公布最终的论文选题及指导老师 10月26日
2 下达任务书收集并阅读资料 老师下达论文写作的任务书、学生收集并阅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2篇与论文相关的外文 10月27日――11月初
3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写作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写作 11月1日――12月9日
4 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 12月10日――13日
5 论文写作及指导 有论文初稿 12月14日――1月15日
6论文答辩分批次进行论文答辩 2011年3月――5月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Susan B.Hughes,James F.Sander,Scott D.Higgs,Chares P.Cullinan. The impact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entry-level auditors’ ablities to perform analytical procedur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2009,(18):29~43
[2] Kenny Z.Lin,Ian A.M.Fraser. The use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by external auditors in Canada[J].Joure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2009,(18):153~168
[3] 赵红英.分析性程序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2010,(07):69~71
[4] 李岩.分析程序在识别财务舞弊风险中运用[J].财会研究,2010,(36):275~276
[5] 沈丽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9,(11):97~99
[6] 廖义刚,陈春香.浅析影响分析程序绩效的环境因素[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2):38
[7] 杨新华,陈海燕.审计分析性程序质量控制对策探[J].商业会计,2010,(04):66~67
[8] 张丽华.舞弊审计的方法与技巧[J].商业会计,2010,(04):45~46
[9] 余涛.浅析分析程序的应用效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3):134~135
[10] 季光伟.浅谈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2):80~81
[11] 卫伟峰.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
[12] 唐建华.风险导向审计思想的历史进程[J].审计研究,2009,(02):59~60
[13] 陈华良.浅析现代风险审计[J].财会月刊,2009,(16):20~21
[14] 谢盛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整合与改进[J].当代财经,2009,(11):51~52
[15] 陈艳秋.谈风险导向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实施[J].商业时代,2009,(20):104~105
[16] 王丽卿.财务分析法在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0,(03):183~184
[17] 陆迎霞.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02):72~73
[18] 李靖.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08,(08):38~39
[19] 胡亚敏.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运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4):62~63
[20] 廖义刚.审计是主体因素与分析性程序绩效[J].财会月刊,2008,(22):20
[21] 胡运会.新审计准则下审计分析程序的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4):80~81
[22] 李忠安.我国新旧准则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J].财税科技,2007,(22):271~272
[23] 章惠娣.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J].冶金财会,2007,(01):66~68
[24] 李宁.分析程序在识别审计风险的运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8):42
[25] 任富强,王红蕊.分析程序的应用误区及改进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2):43~44
[26] 李铁群.分析程序审计准则的特点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思考[J].审计刊,2007,(03):10~11
[27] 锁琳.浅谈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中的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52~53
《财务会计中税务会计分离意义》
一、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才会既提高我国会计改革的成效,又促进税制改革的深化,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
建立一套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准则不再具体规定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这就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产生很大的灵活性。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深入实施,税制改革的推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核算原则、核算目标、核算对象及核算依据等方面的差异日趋加大,例如:在核算原则方面,当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使报表公允的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将该项政府补助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而是随着资产的使用逐渐计人以后各期的收益;而税务会计主要是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在收到补助时就全部计入当期收益,缴纳相关税费。由此可见,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把二者之间的核算差异归集在财务核算末端――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通过所得税会计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纳税调整来解决,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执行的依据更加明确,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更具规范性,保证会计改革见成效的同时促使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使得我国税制改革落到实处。
二、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可以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能力,规避企业税收风险
分离之后的税务会计不但能够有充足精力对企业各项经济和资金活动进行严格监督,而且还能够通过各项分析方法,从企业的发展特点出发,对发展模式进行适当调整,让企业不但能够在发展中依法遵守纳税规定又能享受到税收政策优惠,使企业的税款不漏也不重,合理、合法减轻税负的目的。现在我国各税种都明确规定了纳税义务的确认原则、纳税期限等,这也促使纳税人在税收筹划时可以利用资金时间价值,依法合理纳税,运用最轻税负和最迟纳税原则,最大程度地降低纳税风险,加强了企业税收筹划的职能。例如:在增值税抵扣制度下,供给方的纳税人身份直接影响购货方的增值税税负。对于一般纳税人购货方,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现税额抵扣。如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为供给方,取得了小规模纳税人出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则不能进项抵扣,但如能取得由税务机关代开的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货方就可按照3%的税率进行抵扣。因此企业税务会计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供给方,可以实现税负的降低。又如我国“营改增”以来,增值税税率体系包括17%、13%、11%、6%以及3%、4%、6%的征收率。根据相关税法政策,混业经营中不同税率项目需要分开核算,否则会统一适用高税率,因此在“营改增”后,企业税务会计应对涉及的混业经营项目分开核算,以适用较低税率,降低税负成本。
三、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有助于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企业在履行纳税人义务的同时可以充分享受纳税人权利,比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必须要充分熟知税法规定,对各项税种的实施规则要精通掌握,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和税务会计人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审核,共同进步,熟悉会计与税务两套法规之间的关系及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之,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花开两朵,这不仅是企业加强管理和追求利益的要求,也是企业多元投资主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题目: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报告问题研究 一、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 1、本选题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财务重述制度。美国财务报告重述制度是伴随着公司治理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来的。1971年7月原美国计生原则委员会(APB)第20号意见书中规定:“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差错时,应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由于安然、世通重大财务舞弊事件的频繁爆发,2002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其要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要在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上签署书面声明,声明指出公司管理层和主任会计师要对财务报告的差异负直接责任”。随后,2005年5月,FASB发布第154号公告,首次正式定义财务重述的概念。由此,美国财务重述制度走向成熟。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1999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会计差错定义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确认、计量和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2003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中,上市公司应以临时报告的方式,及时披露企业存在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后的信息。随后,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企业对前期重要差错的更正要采取追溯重述法。这项准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财务重述制度的正式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年报补丁” 制度的成熟。 2、本选题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特别是ST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对年度报告进行补充更正的现象很普遍,此现象形象地被称为年报的“补丁”。年报打“补丁”的现象这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多属于隐性披露缺陷,容易被忽视,但如果依据补充或修改前的年度报告(若前后报告差异部分达到重要性水平)作决策,将会给年度报告使用者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或误导其决策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 本文试图对中国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现象进行较为系统性的分析,使外部投资者对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动因、经济影响和发布年报补丁的公司特点有所了解,从而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最为重要的信息披露方式,它传递了上市公司在整个会计年度内的全景信息,是投资人、债权人和监管机构等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纵观国内外证券市场上财务信息的披露,存在不少的上市公司在定期财务报告发布后又频繁地以补充或更正的形式修改已公布的定期报告。现实中我们发现在年报披露后,短则一两天,长则几个月之后,有很多的上市公司便开始发布补充更正公告,而公告前后公司业绩却相差甚远。这种利用财务信息补充更正而进行的不规范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本文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产生的原因、责任归属及改进建议。 2、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说明选题背景和有关文献对本文所研究问题及类似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年报补丁问题。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上市公司进行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具体动机及手段,接着阐述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上市公司的特征,之后做上市公司年报补丁分析,最后再描写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的市场反应。 第三部分:财务信息补充更正与审计责任。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分析出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上市公司的特征,找出其责任归属。了解上市公司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特征和市场反应,找出应对问题的方法。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基本思路和方法 首先,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和财经视频,基本了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现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其次,和相关专业人员探讨,向他们学习提取其中的意见,融合自己的想法。 第三,通过细心研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的案例,对此分析从而找出问题。 最后,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查阅的各种资料所得,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技术路线 (1)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现状 (2)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找出对策 3、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听取相关专业财务人士的专业意见、自己学习所感悟及前人的总结,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现象的探析是可行的。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 1.20XX.12.10-20XX.1.15 完成论文选题,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2.20XX.1.16-20XX.3.2 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和大纲 3.20XX.3.3-20XX.3.20 根据开题报告,完成论文初稿 4.20XX.3.21-20XX.4.15 中期检查,修改完善论文初稿 5.20XX.4.16-20XX.5.10 论文定稿,上交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王婷;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王艳平;审计委员会制度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相关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王清刚;尹文霞;;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市场反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曹阳;王京京;;1998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趋势与特征――基于财务报表重述行为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2年18期 5、万红波;陈婷;;中美财务重述制度比较――兼评两国财务重述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的相似性[J];财会月刊;2011年12期 6、胡国强;彭家生;;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7、李建鲁;对上市公司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利润操纵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8、廖永强;基于公司治理特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Graham,John R,Si Li,and Jiaping Qiu,Corporate Misreporting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89-1,44-61.2008 10、Agrawal,Anup and Sahiba Chadha,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Scandal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48-2,371-406.2005 11、Martin Fridson and Fernando Alvarez.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A Practitioner’s Guide,3rded.John wiley & Sons,Inc.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