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题报告共(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题报告共(推荐5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中小学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在长文化之根,铸文化之魂,塑文明之形,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培育合格人才。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
我们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培养打造了一支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经常性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现将我们的具体作法汇报如下:
一、开发系列教材,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
我省采用的是人教社统一印发的中小学标准教材,在各学科教材中含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友爱、孝敬父母、历史文化等等。同时,我省地方教材着眼于本地风土人情、当前的教育主题以及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等,开发了诸如《美丽中国》、《凤舞九天》、《文明湖北》、《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读本》等教材。我县宣传文化部门及相关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黄香三字经解读》、皮影画册《汉孝子黄香》、长篇历史小说《千古孝子黄香》、连环画《孝子贤臣黄香》,一些中小学校选用这些书本作为校本教材。义堂中心小学编印了黄香故事等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孝道传统文化教育;实验中学等学校编印了《习惯养成教育篇》等校本教材,其中收录了《弟子规全文及解读》,对学生
1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占领课堂阵地,让优秀传统文化生根
我县保证每周1课时教学时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一方面,我们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炼、升华,开展渗透教育,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另一方面,我们以班团队会活动、国旗下的讲话、课前三分钟演讲等等课堂活动进行集中的专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结合校情班情,精心打造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班团队会,其观摩课及案例多次在省市展示及比赛中获奖。2013年5月实验小学六5班的班会课《拿什么爱你我的父亲母亲》在德育工作现场会上展示,全班家长应邀参加班会,在互动环节,家长、师生全都热泪盈眶,出现十分感人的情景,通过这样形式新、内容实、打动人的班会活动,开展感恩教育教育,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心、殷切的期望,从而发自内心身体力行地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三、搭建活动平台,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成长
除了注重创建有品位的校园环境,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各中小学校还注重开展有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活动平台,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围绕孝文化,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美德少年”、“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活动,组织收看全国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感受这些先进典型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和美好情
2操,开展讨论、主题班会、征文等相关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尊老、爱老、敬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位于黄香故里的义堂中心小学,他们将校园文化特色定位于孝文化,申报了省德育五项课题,开展六个一专题孝行实践活动,读一本黄香书籍、讲一个黄香故事、写一篇主题作文、做一件行孝事情,引导学生认识孝道、实践孝道、弘扬孝德„„
围绕廉洁文化,全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胡金店中心小学作为廉洁文化特色学校,开展了相关读书征文、板报、班会等教育活动。
围绕民间文化,全县各中小学分别将跳鼓舞、三节龙、连响舞、湖北大鼓、蚌精舞、踩高跷、剪纸、舞蹈、民族乐器、书法等等纳入传统艺术课、列为兴趣活动项目,组建各类兴趣班近100多个,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播下了传承特色民间艺术的种子。
围绕节庆文化,县教育局以及各学区、各学校都开展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县教育局每三年一次大型的运动会、每两年一次“大家唱、大家跳”艺术节,一年一度的元旦、儿童节、党的生日、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经常组织相应的活动,对各种传统文化节目进行专题集中展演,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围绕雅行教育,城关学区和胡金店中学都积极提倡,要求男生女生言行举止文明规范,“和声细雨显才女气质,谦恭礼让展君子风度”。县实验小学教书育人与环境育人结合,开辟了以国学为主要内容的宣
3传文化墙。县一中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了励志宣传栏,彰显传统美德。清明河乡小、义堂镇小、吴铺镇小等开展“处处皆文化”活动,利用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布置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彰显出其更为丰富的内涵。城关三小、义学中学等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写读后感、举办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
四、开辟校外领域,让优秀传统文化开花
我县建设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让优秀传统文化的芬芳浸润学生心田。
作为全省文物大县,我县拥有全国一流的县级博物馆,今年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进入参观的中小学生达1万多人次,为中小学生了解云梦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位于义堂的黄香文化园,集忠孝文化、品德教育、旅游观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我县中小学生黄香孝文化的实践基地。第二届云梦黄香文化节期间,全县300多名学生表演的大型《三字经诵读舞》获得海内外来宾的一致好评。
黄香大道景观带,犹如一道文化长廊,以云梦历史为轴线,立足还原云梦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风光,建有汉孝子黄香、楚令尹子文、云梦皮影等雕塑和辛亥革命先驱吴禄贞大将军铜像,使广大中小学生在休闲中领略地方文化的魅力,感悟地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深入实践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结果
4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体现在每时每刻、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应该深入实践走向生活。各中小学校围绕时令节日、礼仪习俗、衣食住行等等,利用春游、清明扫墓、义务劳动、节假日等契机,分别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比如:绘制春节年画、学办年货、做传统小吃、学唱民歌民谣、了解十二生肖、收集楹联学习楹联知识、欣赏学习皮影表演等等。云梦实验小学秦朗6岁开始学习皮影戏表演,曾在央视《天生我才》栏目表演云梦皮影,被誉为“皮影神童”。
总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做到了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占领课堂阵地,开辟校外领域,搭建活动平台,深入实践生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下一步工作打算:三创(创特色创品牌创效益);三重(重教学渗透、重文化熏陶、重实践养成);三建(建机制建队伍建基地)。今后我们还要在提升文化品位、凸显个性特色、形成工作规范、探索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以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浓郁的氛围影响、感化学生,进一步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
小学毛笔书法教学论文
毛笔书法艺术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形式,是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件瑰宝。下面小编整理的小学毛笔书法教学论文,欢迎来参考!
这种艺术形式深受我国历代人民的喜爱,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在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程也增加了毛笔字教学的内容,对毛笔书法教学指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对毛笔书法最好的发扬方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小学阶段书法教学的看法:
一、讲究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选择好工具,才能在练习时达到最佳的效果。对小学生来说,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是关键,它对我们写好汉字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除了这些工具之外,还有其他工具也需要准备,例如:选择合适的字帖、毛毡、笔帘等等。只有选择好工具,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二、讲究姿势
工具、兴趣都具备了,还要讲究写字的姿势。
1、讲究执笔方法: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之间,食指、中指并列在前,拇指在左后,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如果是悬腕,那么执笔稍高一些。笔杆与纸张保持垂直,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2、讲究坐、立姿势。坐: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站:两腿自然分开,保持身体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曲,距离不宜太远,左手按纸,同时要注意桌子不能太低。
这些姿势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方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三、讲究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笔法,小学生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而在众多的楷书中,我主张从颜体或柳体、隶书开始学起。直接教授笔法,无疑是比较枯燥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激发兴趣
古人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儿童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学书法产生兴趣,他会想办法,去练写,并且会以此为乐。这种快乐又能促使他进一步学习书法,所以我们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结的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最感喜欢的事。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书法家的练字故事;可以是某幅作品的由来;可以是书法家写这幅作品时的心境等等。例如学写《千字文》的时候,可以讲讲周兴嗣编写千字文的故事。
b、做游戏。如教学部首时,把各个笔画与我们生活事物联系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来理解,最后将做好的笔画头饰发给学生,让学生扮演,加上教师独白,加深对笔画书写的掌握。在书法课上适当增加一些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多媒体的引入。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易于理解字的间架结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2、教学语言儿童化。以颜体字笔画“横”为例。这样告诉学生:“横”像一根长长的有韧性的扁担,写的时候要前低后高,这样挑扁担的人才能走得稳。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肯定也不一样,将笔画类比作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既降低了难度又易于学习和掌握。
3、设计口诀易记化。把规律性较强和特点比较突出的笔画或者偏旁串连起来归结成易于识记的口决,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法。如:“‘口’字‘口’字上宽下窄”;“‘横’画‘横’画前低后高”。
4、示范为主,讲解为辅
指导学书不能忽视运笔的训练。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疾如何把握等。
四、讲究教学环节
个人认为在书法课上,不是单纯的教笔法就行的,尤其针对小学生,适当的教学环节设计也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1、激趣导入: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古筝等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讲一些书法家的名人轶事,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范写讲解:老师的范写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等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先描后写:描红是写初学毛笔字的必要环节,只有先进行描红,使笔画或者字在心中留下印记,然后再临写,效果才能好。临写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力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结构;“心到”就是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方法,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手到”就是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
4、老师巡视:学生书写时,老师应该进行巡视,针对学生写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5、适当点评:通过点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
以上阐述,仅是我对毛笔书法进入小学课堂的粗浅看法,其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商榷。但是不管怎样,就现在的教育形式来看,毛笔书法教学进入小学课堂势在必行,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我们要做龙的传人,那就应该,也必须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校园的“中国味”更浓一点!
音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姓名: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p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p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p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p论文撰写;
5p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p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p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p真理原有资料;
3p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p2005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p2005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p2005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p2006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p2006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p2006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音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推荐: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最新)
2.个人网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3.刑法系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4.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版
5.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技术路线怎么写?
7.最佳的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8.数控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9.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音乐学毕业论文4000字
随着音乐的飞速发展,音乐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各位同学,你们知道相关的论文怎么样写吗?我们看看下面的音乐学毕业论文哦!
音乐学毕业论文4000字摘要: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音乐。但很多人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音乐,音乐学这一学科又是怎样的。本文就音乐与音乐学这两个名词用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乐;音乐学
说到“音乐”,可谓众所周知,它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音乐的,因为我们需要它来抒发我们内心世界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但提及“音乐学”,这一名词可能一般人就说不大清楚了,那么到底什么是“音乐学”,音乐与音乐学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就谈谈我个人的浅薄认识。
1.“音”与“乐”
说“音乐”,我想把“音”与“乐”分开来讲。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通过声波传送到人的耳朵里而产生的一种听觉感受,分为乐音和噪音两种:物体作有规则的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为乐音;物体作无规则的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为噪音。乐是把乐音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包括音高、节奏等)将其排列、组合起来,通过人声或是乐器表现出来,引起听者的共鸣,以达到表达人的思想,传达情感的目的。以前很多书中只把乐音界定在音乐的范畴内,说“音乐都是由乐音组成的”。而事实上在现在的音乐中,尤其是在流行音乐中,为了追求一些特殊的音响效果,噪音也被拿来使用,而且效果也不错,只是它的使用频率很低,偶尔应用而已。所以可以说,音乐是人类用以抒发内心感受、表达思想情感、陶冶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是艺术,更是一个学科领域。
2.音乐的形式
音乐起源于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和人们的劳动,曾有人专门搜集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的叫声、风声、流水声等组合在一起,给人以心旷神怡、清新自然、返朴归真的享受;而我们祖先在劳动的时候为了力量的集中和凝聚,也为了在劳动中愉悦身心,自然不自然的发明了劳动号子,后被收集整理归类为劳动号子,也类似于现在的原生态民歌,再到现在的新民歌……因此可以说音乐的历史是伴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的产生就开始的,发展至今,已有了很多种音乐形式。比如用人声来表现音乐(即声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唱歌,包括独唱、齐唱、合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等;还有用器乐表现的音乐,包括键盘乐,例如钢琴、电子琴、手风琴、双排键管风琴等;管乐:长号、小号、单簧管、双簧管、长笛、短笛、太阳号等等;弦乐:古筝、二胡、琵琶、古琴、吉它等;打击乐:锣、鼓、镲、沙锤等等。
那么,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D音乐学。音乐学,musicology,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如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研究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的,有音乐声学、律学、乐器学等;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有旋律学、和声学、对
位法、曲式学等作曲技术理论;还有从表演方面来考虑的,如表演理论、指挥法等。
3.音乐学
音乐学可以说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是研究音乐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很广,如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与人;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和演变;以及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文化的等知识领域的相关内容等。总之,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及学术领域均是音乐学的研究对象,都是音乐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门学科的确立迄今大概有二百多年,是一门年轻的学问。“音乐学”被作为音乐学术研究领域的总称确定下来是在1885年奥地利音乐学家阿德勒(G、Adler)发表了《音乐学科的领域、方法和目标》一文以后,将隶属音乐学的各种门类划分为两大部门,第一部门为历史音乐学,包括音乐通史与各种专业史;第二部门为系统音乐学,包括可应用于音乐不同领域的法则,如研究和声、节奏、曲调的法则,音乐美学与音乐心理,音乐教育学与教学法,对音乐民族学及民俗学的比较研究等。另外又列出这两个部门的辅助学科,如历史部门的文献学、传记学、史学、文学史、哑剧及舞蹈史等;体系部门的音响学、生理学、逻辑学等等。它的分类法成为以后德奥系统音乐学分类的基本依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与音乐学之间就必然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音乐的发展给音乐学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题材;而借助于音乐学的研究,解决了音乐中的问题,音乐才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进步、辉煌,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让人类的心灵世界多姿多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音乐的世界中尽情畅游,学好音乐,学好音乐学,为人类音乐的美好未来而献己所能。(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一、选题背景
滇西北流域生活的傈僳族,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歌样式及种类,在人类学的视野里,滇西北傈僳族的木刮文化传统是傈僳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滇西北文化模式的集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阿尺木刮”是以傈僳族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形成的极具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民俗艺术事项。长期以来,音乐学界对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音乐形态、音乐种类等方面进行的记录和调查,而“阿尺木刮”的生成环境、生成因素以及在历时与共时的交集中所产生的文化意义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作为最能真实直接表达文化个性的民间歌舞事象,是每个民族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能脱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不能脱离其生长、延续的空间、时间以及人们的音乐行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由黄凌飞老师引荐跟随着云南大学的罗梅老师,一同前往怒江参加傈僳族的阔时节活动,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阿尺木刮”这一具有傈僳族传统气息的歌舞种类,让笔者真正感悟到傈僳族歌舞所具有的完整而充满张力的文化独特性,故选择其为硕士阶段毕业论文的主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1、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无论是从人最为基本的人权问题开始发生了改变,还是从学术研究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阿尺木刮”是维西县特有的傈僳族传统歌舞,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社会的关注度较为广泛,将这个地区的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特征进行研究时,应该考虑到这个地区各个族群之间音乐文化内在的本质。将云南滇西北地区的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置放在音乐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背景中。笔者试图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这一歌舞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分析,运用音乐民族志的分析和音乐民族志的书写方式来呈现文本,这样对“阿尺木刮”进行专门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傈僳族“阿尺木刮”过多地运用音乐本体来分析其的音乐的特征,对于这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概念体系、音乐行为的描述很少。只有对于这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和阐释,才能够从生成机制中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该民族的音乐。
(二)研究意义
在研究对象确立的同时,尊重其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和其音乐文化的地性知识,力图客观地呈现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通过对“阿尺木刮”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其文化内涵、族群中的族性认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更深刻地认识傈僳族的“阿尺木刮”,预计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运用音乐民族志这样一种阐释性的理论范式;以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为理论视角,将维西地区的傈僳族“阿尺木刮”放在声音及意义的社会背景中,拓宽了艺术审美的视野与领域。人类学家赖斯先生在梅里亚姆的三维模式基础上所提出的“历史构成——社会维持——个人创造和体验”整体模式的运用,体现重视共时研究与历史性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为中国民族艺术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于维西地区傈僳族村落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采集和收集大量的“阿尺木刮”一手资料,对“阿尺木刮”进行音乐人类学的分析和研究,期望通过理论的层面阐释“阿尺木刮”更深刻的内涵和其背后的意义,并使的维西地区傈僳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等得到多维多元的展示,使得大家能够更好的认知傈僳族的文化内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维西傈僳族文化学者林永辉收集整理的《维西县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文章中对于“阿尺木刮”起源有如下论述的:傈僳族是我国古代西北氐羌部落的一支,经历了漫长的迁徙,直至怒江州、迪庆州维西县一带。“阿尺木刮”是维西地区傈僳族祖先创造且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歌舞事象,当地人在长期的游牧、迁徙生活中,与羊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且通过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形成的一种相互间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维西县文化馆非遗在中心主任和琼辉老师讲述:山羊是傈僳人的图腾,并且傈僳族人是很敬重山羊的,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傈僳族有一位很美丽漂亮的女孩,不小心被村子里的头人看上了,头人想要娶这位女孩为妻,但是女孩不同意这门婚事,连夜她就抱着两头小羊上山去了,为此躲避头人的婚礼。躲在深山密林里的女孩,无时无刻地觉得孤独和寂寞,因此身心如此痛苦,只有把羊当作自己的朋友,跟它们交流。她学习羊的叫声来唱歌与羊进行对话,学习羊的动作来跳舞与羊进行玩耍,久而久之就有了这种舞蹈,并且得以传承下来。在“都市时报2008~2009‘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系列报道、十七香格里拉傈僳族“阿尺木刮”中的论述为:“傈僳族属南迁的古氐羌人,从古代移民的画卷中可以看出,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在漠北悠远的星空下南迁,为祈求族群幸福和平安,首领们会选择适当的节日祭祀,祭祀的羊儿歌舞即是起源。”
推荐专题: 古筝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