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活动总结 > 详情页

励志黑板报活动感悟总结(推荐6篇)

2024-01-24 23:28:3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励志黑板报活动感悟总结(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励志黑板报活动感悟总结(推荐6篇)》。

第一篇:黑板报评比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本次活动中看到了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同学们都主动的出谋划策,设计版式,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我校评委的公正评判下,评出了名次,并及时在醒目处张榜公布。 这次活动中的成功之处有:

1、 思维的突破:有的班级把这次板报把重心放在了字上,画只是作为配图,起以画衬字的作用。有的班级则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图配文能够给大家一个视觉的突破。有的'班级大胆采用了水粉,利用美术专业的特长做大胆的创新。有的班级使用了废旧报纸等材料做出了立体的班报,很好的把手工课的内容融入到板报的制作之中。

2、 合作精神:从同学们的活动中就可以看出来,各班均采用分工协作的形式来完成板报的制作工作,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的思想。

3、主题鲜明:各班级积极领会板报的主题,伟大祖国第66个生日,让学生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展示学生的艺术素养。

但这次活动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列举如下:

1、 黑板的问题:我校黑板已经用过许多次了,黑板表面的漆已经变旧甚至掉落,黑板开裂甚至出现洞,这都影响了板报的效果。

2、 彩粉笔的选择:我们不是专业的人员,当然不能向他们那样配色准确等等,但同学们这次活动中可以看出来,你们中有很多有特长的人,我们应该提出较高的要求,希望你们能够有更多的进步。

3、我们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有些不足,有的同学再设计完板报后,就不管其他任何事情了,看看黑板的周围,我们看到粉笔头满地,有很多的纸屑等赃物。我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心里是很清楚的。希望我们的好习惯能够伴随我们的一生。

4、黑板报四周缺乏一定空隙,板块之间过于紧密、凌乱,或者一篇文章书写粉笔色彩过多,冲淡了主体效果。

5、个别班级版面过于杂乱或死板,刊头比例不符合要求(有的刊头超过了整个版面的五分之一,有的版面没有主题和题图)。

6、题花或尾花繁杂或潦草,喧宾夺主。

第二篇:励志教育活动总结

《幼儿园工作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老师的计划从何而来?应当根据幼儿自身的需要和学科知识、社会要求三者结合而来,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了学科知识与社会要求,而忽视了儿童个体发展的需要。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课程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但教育是否能够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使用何种课程模式,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其中,教师是否具有对幼儿深入准确的个别观察能力和与幼儿互动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一、在观察中生成活动

课程计划可以从儿童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中生长出来,因为儿童的自发性需要有一个能够使他们自由游戏和学习的空间。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已经成为课程的中心指向,这不仅仅因为幼儿的兴趣能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幼儿人格、权利的尊重,对幼儿主体性、人格的尊重。虽然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本身并不是幼儿园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它却是实现终极目标所必需的,可以说忽视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教育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任何发展性教育都是建立在高度重视儿童兴趣、需要的基础上的。

课程要想满足儿童兴趣和需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儿童、观察儿童,教师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关注儿童的谈话、讨论,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它可以是儿童在活动中提出的新闻,可以是儿童争论的焦点,可以是儿童近期相对关注的话题;这样的内容可以是在幼儿园发生的,也可以是在家庭中或社区中得来的经验。教师要善于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活动线索,这与教师的教育敏感度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当教师一旦发现并确定儿童的某个经验具有较好的价值,那就可以着手准备在集体中进行这样的活动。如:有一天,一名小朋友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其他幼儿也对可爱的兔子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也加入到孩子们中来,仔细倾听孩子们的交谈:“我敢摸兔子”“不能摸,摸了它会死的,对不对,老师?”“它最喜欢吃青草”……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小兔子,又有那么多的问题想了解,现在何不就进行“兔子”的活动呢?于是,接下的一段日子里,孩子们找来了各种盒子给小兔子做“家”。同时还带来了各种有关兔子的玩具、图书、图片,相互翻阅,知道了兔子原来有白色、黑色、灰色的,只有白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等等。他们看到小兔子跑来跑去一蹦一蹦的,就模仿它玩“小兔子”的.游戏。可以这样说:是观察提供了活动开展的线索。

二、在观察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活动的进行不仅靠教学计划的预先设计和准备,而且依靠儿童的反应和老师灵活的指导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应是追随幼儿。依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之中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确定是否介入儿童的活动,以及何时介入,怎样介入,否则教师的指导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观察儿童,还要根据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及儿童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合理分配观察的时间,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例如:美术活动中,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进入某个小组进行指导,而是先全面了解,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已参加到活动中来,然后对能力弱,进入慢的幼儿重点观察和指导。第二步,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大部分幼儿,在活动结束前十分钟内观察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最后五分钟内又关注能力弱、速度慢的幼儿,指导其完成作品。这样,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教师合理分配自己的观察内容,既保证让儿童共同进入活动,又照顾到各能力层次幼儿的指导,使每个儿童在活动中都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总之,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确保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恰当地进行教育,并取得切实效果。

三、在观察中调控活动的进程

儿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儿童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伴、教师、场地、材料、设施还有心理、安全等多种因素,无一例外在对儿童的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儿童也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兴奋、紧张、愉快、退缩、渴望等,教师要在活动中仔细地观察儿童,及时发现儿童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另外,儿童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受到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有时候,儿童在活动中的反应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或教学过程、重点等,有时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一样,那么,教师要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分析原因,作出不同的调整。

如: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教师发现有相当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和大家一起唱歌,教师提醒后仍无好转,经再次观察,原来操场边花工在修剪树林枝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这时活动若是再继续下去,效果是可想而知了,于是老师放弃了唱歌,而是向孩子发出了邀请:“我们先去看看花工奶奶在干什么,好不好?”幼儿欣然雀跃,他们围着花工提出了好多的问题;“为什么要剪枝?”“它们会不会死?”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当疑问得到解答后,幼儿感到新奇又满足,当他们重新回到室内,接下来的唱歌活动则进行得非常顺利和愉快。这样,改变了原先的活动进程,但是原有活动没有受到冲击,反而给孩子们增加了新的认知体验,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关于观察,及时捕捉到儿童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并给予得当的反馈,可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能及时了解儿童在认知、情绪、心理上的变化,有利于下一步活动的调整和顺利进行。

推荐专题: 励志黑板报活动感悟总结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