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000字(合集)

2022-08-05 07:51:1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000字(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000字(合集)》。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04年增加58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学校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3)、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造成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

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缺乏独立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社会对“90后”这一代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职业理想调查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大学生职业理想

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日期:2012-12

关于大学生职业理想调查报告

一、前言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此了解大学生职业理想,分析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高校作为大学生专业知识及思想品质教育的陪养基地,只有为大学生树立和锻炼积极正确的择业观,才有可能使其在社会上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的空间,才能在祖国的繁荣兴旺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在我国人才部门就业压力日趋巨大的今天,大学生的择业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关注。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如何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已成为近年来教育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我们以重庆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一些学生采取了访问的形式。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小组成员认为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现实可行的,认识到实现职业理想主要靠个人的能力,并表现出进行实践的意愿,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在职业理想的实现上又呈现诸多矛盾,需要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的努力共同解决问题。

二. 调查情况概述

1.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2月 2.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3. 调查对象: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大一、大二学生

4. 调查目的:通过以重庆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现状进

行调查,了解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现状和趋势,并作初步分析。了解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想法。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取向提供一定的帮助。

5. 调查分工:问卷由 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后确定;问卷分由俩人在不同地点分发、收集;数据统计及分析由俩人协作完成;总计报告由 完成初稿,小组讨论并修改成文。 6. 调查方法及数据统计:

问卷调查法(见附表1)本次调查总共发了150份问卷,回收

有效问卷123份。调查对象中文科理科和艺术类学生均有,男女生比例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下为数据统计结果

三. 调查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拥有职业规划,且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职业规划。而大一、大二中比重的差距说明了大学生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使之更趋完善。

左图是本组对题7、14的汇总情况,选择本科的占49%,选择研究生的占37%,选择博士的比例很小仅有5%。从图中我们不难

看出对自己学历要求越高的同学倾向于去心仪的地方工作的比例越大。其中选择本科的学生中有57%的同学倾向于去心仪的地方工作,研究生中有58%的同学倾向于去心仪的地方,而博士生则全部倾向于去自己心仪的地方就业工作。这当然与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性格等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学历高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很高的自信。

大学毕业后的去向:根据本组的调查显示有47%的毕业生选择了工作,有37%的选

择了考研,而仅有的5%选择了自主创业。这

表明大学生在毕业后更注重于个人的发展,且注重于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剩余的11%选择了出国,这个比例较高说明部分同学不满

足于目前国内的知识成果和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不适应”等等,转而到国外去学习以满足自己对于知识更高层次的追求和相对于自身的更好的发展契机。本小组成员经讨论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自身所学专业在国内没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有关。

问题5、9、17、19集中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专业对口和发展兴趣不再是必然的要求,很多人就业也不再单纯的追求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如果第一份工作不满意超过72%的同学会选择坚持下去,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快速度的接受新的事物,适应新的环境,这还要求有一定的耐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选择另谋高就的同学也不能忽略,这还说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将发挥自己才能、体现自己价值放在第一位的。相对而言他们更可能有坚韧的品格以及对社会和公司的责任感等等。应该说选择此项的同学都是以积极的姿态谋求快速的融入社会并创造价值的。当被问及是否会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不会随随便便就选择一份工作时,有26%的同学选择了不会,而有40%的人选择的是看情况。这种看似随意和不确定的选择,并不能看出他们失去了主见,通过深入的了解发现,这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他们之所以选择不确定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追求自己最初的梦想的时候会遇到相当的不确定因素,所以首先追求生活来源的保证,在取得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再追求自己的梦想。由此来看此举也不乏为理智之举。从5、9、17、19这些题目的调查结果大致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抱着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的。

推荐专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0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