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报告(合集)

2022-08-05 07:46:4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报告(合集)》。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看法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主要内容;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学校大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就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国内高等教育所缺乏的职业教育。那么,职业教育这一课到底应该由谁来补。

学生:学历、经验难以兼得

一项对本市IT行业进行的薪酬福利调查表明,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求职者通常更容易获得薪酬优厚的工作,每多受一年教育,年薪平均增长8.3%。有一些高薪岗位虽然对学历要求不高,但一般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看出,要想找份好工作,要么是高学历,要么是有工作经验。而最优秀的人才则同时具备了这两项素质。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要想满足企业这样的条件,真有点“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华夏大地教育网总经理高松涛认为,尽管高学历和多年工作经验都能带来很好的职业生涯,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还是有些苛刻。所以,学生通过一些活动和比赛来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企业这样做也很精明,他们知道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在理想状态下,任何人都会回答说,能力要大于学历。这恰恰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难度。”新东方IT教育机构总经理吴雷告诉笔者,把这个问题放到现实当中,一些企业就对所招聘的岗位要求工作经验等条件,这实际上是企业从盈利目标异化出来的一种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另外,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企业,求职者自身也存在着学“不”致用、工作适应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不可否认,学历高低仍然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些企业“要学历也要工作经验”的招聘原则也不无道理。毕竟,这是企业在招聘当中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高校:素质、就业率孰轻孰重

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经历数次应聘失败后,抱怨说:“几乎所有的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像我们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机会实在太少了。”现在,他决定考研,希望以高学历的优势来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劣势,找到满意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传统教育在岗位需求面前暴露出的一个‘瓶颈’。”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杜教授告诉笔者,传统教育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者之间更符合一般性的“师生”关系的定义。学校里学的是基础知识,主要工作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对自身的再教育和工作后的积累。给学生一个学术背景,是高校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在学校里,培养的是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工作以后,学习的内容虽然变了,但方法仍然是通用的。北京师范大学毕分办负责人表示,其实这也是一种能力的获得。好的方法就如一把好“利器”,能够在工作学习中游刃有余。

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吴剑锋处长告诉笔者,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般的教育不会很系统地教授实际从业经验,也不能把教学的所有内容与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度结合。传统学历教育的内容体系立足于某一特定学科,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某个具体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其实,就业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分开的,学校当然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学校不能变的只顾及学生的就业率。

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毕业之后会可以有很多出路,可以研究专业,可以出国深造,当然,也可以就业。社会上不应该把找工作的压力过分渲染。毕竟,高等院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职业教育: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参加编程大赛,就有获得知名企业就业的机会。”日前,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华夏大地远程教育公司举办的20xx年NCRE编程大赛上,参加编程大赛的150名选手中的37名参赛选手达成了就业意向,等待他们的是令人艳羡的白领职位。不过,华夏大地教育网的总经理高松涛表示:“通过比赛找工作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参加职业教育才是这些刚刚毕业学生在就业之前最应该上的一课。”

职业教育将给毕业生提供多一些的就业出路。NCIE与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合作成立了NCIE中关村人力资源俱乐部,专门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吴剑锋处长介绍,俱乐部通过邀请协会内部的企业HR经理、市场部人员及资深的职场专家,面对面地为学员提供包括职业发展如何规划、面试技巧培训、实习推荐、招聘信息等服务项目,使学员针对自身的情况,为自己“规划职业人生”。同时,俱乐部还会召开企业供需见面会,为学员择业、就业提供可靠保障。为学员提供更直接、更实用的服务措施。

与此同时,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周明也介绍说,信息产业部每年都要投入很多资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免费培训工作。现在,这个工作已经落到了“实处”。为了实现IT管理咨询顾问的规模化培养,鉴定中心推出了ITMC培训,鉴定中心主要负责考试和管理工作,盈动华建则负责IT管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清晰的定位和高效的运作从机制运营上确保ITMC成为一个权威、中立的第三方信息化认证培训,也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一个选择。

其实,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形式应该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结合。而说到根源,还是因为职业培训机构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学员,更是为聘用学员的企业服务。有效把握市场和最终客户的需求,也许才是让学生、高校、企业、职业教育机构都满意的一个好办法。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5月10日至6月1日

调查地点: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调查对象:各大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络调查问卷

调 查 人:李雪玮

调查分工:团队合作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我们特进行了本次的调研。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在网络上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共71份,问卷有效率为90%。问卷回收后,我们小组七个成员,分别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处理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7.46%的人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难。14.08%的人认为形势正常,就业情况良好。1.41%的人认为就业较容易。7.04%的人不清楚情况。看来许多人对这一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势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势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基本情况

1、毕业后去向

从针对同学们毕业后去向的问题4的调查结果看,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同学为40.85%,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同学占38.03%,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占12.68%,而自主就业的同学则有8.45%。

2、就业单位意向

问题11的调查结果显示,14.08%的同学选择在国家机关工作,12.68%的同学选择在其他事业单位工作,选择在学校和科研研究所工作的同学占1.41%,选择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同学占19.72%,而选择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同学占8.45%,22.54%的同学选择到外资企业工作,8.45%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而另外1.41%的同学选择在部队工作,另外有11.27%的同学选择其他。

3、工作所能接受的月薪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1.41%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12.68%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3000元之间,40.85%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5000元之间,26.76%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则在5000~8000元之间,12.68%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8000~12000之间。

通过调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本次调查的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现总结如下:

1、直接就业是首选,选择考研的比例也很大

随着近几年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问题8的调查结果则从侧面反应出这一现实情况。12.68%的同学选择“考研”,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同学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69.01%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可以看出在能够就业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够就业早日进入社会的。

2、就业薪酬期望趋于理性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对于工作月薪的期望值在3000~5000的同学占40.85%(1000~2000占1.41%,2000~3000占12.68%),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过去高估的,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月薪能够得到更高更好的待遇,超出了自我价值的评估,就业不大乐观。

3、大学生自身能力信心十足,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在对求职中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63%的同学认为要有“时间和工作经验”,56%的同学认为要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53%的同学认为是“专业知识”,选择其他的有14%。可见目前大学生对于就业情况的认识很客观,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发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同时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相关的实践和工作经验,这是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要积累实践经验。

三、建议和对策

1、大学生应夯实基础,努力提升自己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实践和工作经验(占63%),但同时却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求职中最欠缺是相关的实践和工作经验。可见,我们目前大学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能力缺失的境地。其实,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平日里就早做准备,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同学,对自己以后的就业还是很乐观的。所以,我们认为就业难,难在很多同学在大学里并没有对自己进行过规划,虚度了大好青春,等到毕业之际才意识到自己学无所成,从而对自己求职缺乏信心。因此,我们同学应早做准备,在校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充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在锻炼中学会与人交往,早日融入社会。

2、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我们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还是热衷与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大城市就业,倾向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然而,以上地区、单位僧多粥少,失业也就在所难免,于是才会出现目前的结构性失业。我们发现,实在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的进程中,小城市、乡镇等地急需人才,小型企业、私人企业都求贤若渴。因而,我们大学生如果能切实的改变自身观念,树立基层意识,相信就业还是不会很难的。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同学面临就业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缺少指导。因此,我们学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要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设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同们从长计议,早作准备。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从以前的注重课本理论,逐步走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轨道上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4、政府部门要改善和规范就业市场,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对于那些有碍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取消。要放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

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

以上是我对我们小组进行网络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在以后的就业中能对我们起到帮助。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进入21世纪,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进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也不能幸免。过于庞大的待业人群,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和失业率,以及连续不断的国际形势的冲击,浪路漫漫,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将何去何从,中国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作为八零后九零后的大学生,已被深深印上自由的印记,那就突破所谓的传统,惯例,我的方向我做主,我的未来我抉择。

从小学初中的懵懂,到高考的拼搏,我们马不停蹄,一路急急冲来。而今,漫步在庸懒的大学校园里,椰风海韵,与爱情、自由的邂逅,一切放佛苦尽甘来。事实是否果真如此?非也非也!20xx年的日子也过了大半年了,事实上中国09年前七个月的大学生就业率仅为68%,千万不要心怀侥幸;而去年全球金融危机还超过一半呢,不要因此就掉以轻心,一个不慎便可能被划归到那不行的三分之一。因此,09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应当是对我们的当头棒喝,惊醒那花前月下,而不是直接忽略。千万不要太多指望家族关系和国家机器,救世主是从来不曾有的,上帝说:“人啊,你当自救。”

一、 调查对象

海口经济学院即将面临毕业学生

所学专业类型:室内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程造价。

二、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三、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从而让社会了解学生真正所需,及早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择业观。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调查结果统计:

1、职业规划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在其大一的时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在大三之前有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仅有27%,由此可以看出有73%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前半段时间是没有进行任何个人的职业规划的,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就业危机感。同时,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对于各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2.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3、关于所学专业与职业需求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有42.1%的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的,也有31.6%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选的,但是,却仅有4.7%的人是非常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而37.4%的学生也只是有所了解。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仅有31.5%的学生是有所关注,有所了解的。从这些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的方向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情况是不太清楚的。与此同时,有28%的同学仍然是希望在毕业后尽量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也有31.6%的同学认为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拘泥于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

4、就业途径与地点

据调查得出,现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彩,有55%的同学毕业后是选择依靠自己的能力参加招聘会。但也有17%的同学是希望依靠父母亲戚的帮助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对于理想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东部、家乡以及大学所在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更多的学生还是比较趋向于大城市的。

5、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大学生人很多,竞争很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难,大部分学生更看重的自己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工作以及具有团队合作精彩,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大学生会考取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等专业的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利用现有资源,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为自己以后找工作时服务。

6、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

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学生会选择坚持做,做多久不定,培养自己的能力,把它当作追求更高理想的平台。但是如果对第一份工作为不满意的话,67%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干着,再抓紧时机再找别的工作,20%的学生表示会试着接受让自己喜欢它,但也有13%的同学认为没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至于刚刚开始工作为的薪酬方面,有23 %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学生选择的是2200-3000,21%的学生选择的是3000-4000,仅有9%的学生选择5000以上。

四、我的个人建议

1、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

在大学期间,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有所准备。

2、关于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关系的建议

多了解自已所学专业的信息,了解其就业方向与专业范围

3、关于就业途径与地点的建议

就业途径可以多样化,尽量扩展自己的就业途径,让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考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这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

5、关于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的建议

在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要能沉得住气,多学点东西,以后不管是否要在原来的单位工作,至少我们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个人看来,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出现,是社会追求片面,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不由将考大学与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联系在一起,再加之大学扩招的推波助澜,教育界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恢复高考给了中国大学一个新生,但中国的大学还是不太成熟,区区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历史底蕴的,向西方大学学习成为了大势所趋。可偏偏这拿来主义用的不尽如人意,其实在高等教育这一方面,德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

德国素来以注重办教育而著称,但德国教育所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和教学综合的统一体,它与具体的职业训练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据统计,在教育发达的德国,在15―18岁的青少年国民中有60%以上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政府为此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发展和运转。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没有丰富的资源做后盾的情况下,德国却能以尖端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精益求精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因而高等教育仅仅集中于大学教育是不够的,教育界应该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而社会也该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承认其作用与地位,将其与大学教育平等对待。

另外,在大学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必要的。一个父亲曾告诫自己的女儿:“你一定要把钢琴练到十级,将来就是去卖艺也能养活自己。”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却又不单是一个玩笑话。将你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说不定将来这就是你的优势。甚至可以因为爱好而选取职业方向,这样就可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锦州市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锦州市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2009年锦州市应届毕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环境、就业压力、就业形势的态度以及毕业后的求职意愿等情况,锦州市统计局在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医学院、渤海大学和锦州师专四所高校首次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每所高校调查应届毕业生100名,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0份,问卷回收率达97.5%。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录入、整理和汇总,形成专门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390名大学生中,男生133人、女生257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4.1%和65.9%。此次调查,理工类学生居多,占调查人数的39.5%,文法类占28.9%,医学类占23.6%,经济类和其他专业分别占5.4%和2.6%。本科学历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4.6%,专科学历学生占25.4%。调查学生中有326名来自本省,其余64名来自外省,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3.6%和16.4%。本省学生中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均为163名,各占50%,外省学生中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分别为30名和34名,分别占外省调查学生人数的46.9%和53.1%。来自本市的学生只有16名,仅占调查总人数的4.1%。

二、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找工作是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占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则多是期望完成学业后形势好转,有一个好的出路;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是大学生的主要意向;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发生明显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大学生对就业压力认识比较清晰,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如果有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欲望较为强烈。

1.毕业后找工作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半数以上

在问到毕业在即有什么打算时,有216名大学生选择了找工作,占调查学生总数的55.4%,64名学生选择了边考研边找工作,占16.4%,50名学生选择了考研而放弃工作,占12.8%,选择出国或其它的学生占15.4%。在问及当前“考研热”的原因时,有76.2%的学生认为当前考研热是因为就业压力大,10.5%的学生认为是用人单位的需求,9.2%的学生认为是毕业生的个人追求,只有4.1%的学生认为是家长的要求。在问及考研的原因时,43.9%的学生认为考研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20.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而选择考研,16.2%的学生考研是希望在高校工作,出于对学术感兴趣选择考研的学生仅占12.7%,还有6.4%的学生因为对求职感到恐惧而选择考研。

2.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是大学生的主要意向

在问及毕业后最想到哪种类型单位工作时,有40.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

30.6%的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学生占17.2%,选择外资企业的学生占9.2%,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仅占2.5%。由此可见,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是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工作稳定、个人发展空间大是学生选择就业的重要条件,分别占调查学生人数的40.0%、33.8%,但仍有23.4%的学生认为福利待遇高是择业考虑的首要条件,只有2.8%的学生认为离父母近是择业的首要条件。

3.大学生求职地区从东南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向省内和中小城市转移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给大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会,这让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更加垂青东北。在调查毕业后选择什么样的地区就业时,43.9%的学生选择了东北地区,35.4%的学生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13.3%的学生选择到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7.4%的学生选择了其它地区。在问及选择就业地区的原因时,50.9%的学生认为有较大发展机会,25.7%的学生看中那里的生活条件,18.9%的学生是因为要回报家乡,选择其它原因的学生占4.5%。

4.大学生对就业压力认识比较清晰,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对社会上流行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说法,持赞同或基本赞同意见的学生所占比例达到75.1%,不赞同的学生仅占24.9%;在问到大学生对现在求职形势的看法时,认为“乐观”的学生仅占14.6%,认为“一般”的学生占19.8%,而认为“不乐观”的学生则占到了65.6%;当问到如果在毕业时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怎么办时,43.8%的学生选择从底层做起逐步找到目标,22.8%的学生选择学习深造后再找,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2.3%,9.5%的学生选择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再找工作,8.5%的学生选择通过社会关系解决,3.1%的学生选择了其它。此外,在问到是否愿意到锦州所辖的县(市)区或乡镇工作时,62.3%的学生选择了“愿意”,37.7%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

5.如果有资金支持,七成以上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愿望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有资金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明显增强。在问到如果有资金支持是否想自主创业时,71.8%的大学生选择了“想自主创业”,14.6%的学生选择“不想”,还有13.6%的学生“说不清楚”。在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当中,有35.9%的学生愿意在锦州创业,选择到其它城市创业的学生占64.1%。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得出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是,用人单位招聘门槛比以往有所抬高,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应届毕业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评价过高,盲目追求高额的就业薪酬;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过于陈旧保守,亟需转变。

1.用人单位招聘门槛抬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生产任务不足,经营困难,导致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同时,招聘单位的用人门槛也比以往有所抬高。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特别强调,要名校的学生,要知名专业的学生,要名师带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的这些苛刻条件,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2.应届毕业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

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实习经历,而实践技能又恰恰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届毕业生由于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少工作经验,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致使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难以立足。

3.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合理,就业薪酬期望值过高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对求职薪酬要求普遍较高。选择就业薪酬在800-2000元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8%,选择薪酬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了56.2%,甚至部分大学生要求薪酬在5000元以上,而大学生考虑薪酬的依据又多是基于对自身的评价。可见,大学生还没有依据市场行情、用人单位状况或是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薪酬。

4.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亟需转变

在调查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时,竟有高达71.1%的大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选择到企业就业的学生仅占到28.9%。调查结果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了工作的稳定性,这也显示出金融危机已经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影响;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过于陈旧保守,只看到“高高在上”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忽略了一些也能够让自己施展才华,体现自身价值的就业岗位。

四、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而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既有方方面面的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因此,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认真对待。

(一)政府应多措并举,努力开辟大学生就业渠道

1.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解决当前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扩大就业的需要。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需求的持续增长,特别是要在进一步

提高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吸纳劳动力强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同时,要积极开拓社区就业新领域,如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大力发展老年人保健、护理等事业,针对小区物业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吸纳大学生到小区物业就业等,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继续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在农村任职,促进大学生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受更优惠的待遇。特别是在创业资金方面,政府可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也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科技含量高、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中小企业直接投资,与大学生创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待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可按所持股份的比例将所享有的权益予以抽回或转让。

3.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引导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宝贵财富,是改革建设的先锋力量。因此,各级政府应当从国家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切实推动社会用人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确保社会内在的人才需求尽可能地转化为有效的人才需求。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管理,用人单位在制定招聘条件时应遵循男女平等的用人原则,不得随心所欲地制定招聘标准,增强聘用条件。最大限度地从政策上、管理上消除一些鸿沟壁垒,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二)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1.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

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适时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2.加强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面对社会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阶段。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将各方关于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中介等相关的服务引入校园,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拉近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大学生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3.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大学生就业引导是一项综合工程,高校必须和家庭、社会共同联手,从社会现象、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心理疏导的办法减少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压力,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建立个人的就业合理目标,从而体现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三)大学生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1.认清形势,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对大学生而言,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应过分看重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渠道择业的新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门槛,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营造的宽松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使自己的期望值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

面对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实,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方案计划

就业意向调查报告(共6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意向调查报告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式的了解,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政府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 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毕业生611万,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 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 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 高校扩招的原因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专业技能的掌握水平也不够高,且因日常学习过

程中理论知识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实际操作却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很难熟练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导致这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顺利就业。

(三) 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的用人条件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求职者的筛选也相当严格,且吸纳的人员有限。另一方面,从工作要求方面来讲,与科技挂钩的工作主要吸纳的是知识型人才,且都是知识高精者,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此类工作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此类工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另一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技能操作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且除了课外闲暇时间和假期的兼职工作和实习外,工作经验少之又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不甚熟练。而就社会用人单位来讲,在对求职者进行层层筛选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技能水平相对较高者,这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四)国家目前的高增长、低就业增长模式的原因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做了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GDP只增加就业0.12%个百分点,这是在亚洲里最低的国家。这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模式中过多的强调大企业、高新技术等,而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真正的做好。我们的银行仅给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高增长、低就业的根本原因。

三、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

(一)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和职业观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就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制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和物质利益原则,它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属于物质文明范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市场经济不断达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其中一个环节。我们要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从事一个或多个职业来完成。我们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自己的人格需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在科学人生观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市场经济,勇于变革社会,变革自然的实践,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中获得向前奋进的力量。只有通过参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才能逐渐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真善美的求索中不断完善人生,把握人生的真谛。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调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再依此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对个人素质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以便顺利就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择业应注重现实:一是外部职业环境的现实性,二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现实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较为偏远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宁愿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基层的工作,忽略了社会需求,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个人发展前途。大学生初入社会,不应过分注重利益,而应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面对“就业难”现状,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坚韧的性格和谦虚谨慎、认真自律的良好品德。

(四)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广泛的职业兴趣,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其中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 坚持学习,努力完善自我

大学生在求职或是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为了以后的工作能相对得心应手,首先应该坚持学习,以知识和技能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因此,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很多知识都在推陈出新,大学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因为大学毕业后若不经过继续学习就很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人才。当前面临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的双重压力,只有不断地接受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储备更多的能量,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推荐专题: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