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2015.4.16——2015.5.4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
调研目的: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问:老师,请问您认为我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石老师答:我国目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但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他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他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这时期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现在基础教育的现状或者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雷老师答:我认为目前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还是有很大问题的。(1)我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都只为了好的分数不择手段竞争,把学生当牺牲品。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以后的学习,从分数来判断学生,给了孩子极大的压力。而学校会因为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判定育人达到的成效,又这样对学校进行高低贵贱的评判。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明白“适合的教育就是好教育”的观念。(2)我们国家留守儿童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严重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且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深刻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大环境,这就要要关注农村的人口流动问题。一方面要解决好家长进城打工后,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知识、道德方面的教育,还要对关注留守儿童心理上的教育,不要让这些儿童因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没陪在身边而产生心理问题。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现在基础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应该怎样改善呢?石老师答:我觉得吧,现在的教育发展得不均衡。比如说,东西部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甚至说同一地区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发展都不平衡。我们国家在持续发展中,对以后在每一个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所以对上学的品质要求就更高了,“上好学”的问题十分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公平、公正。(3)我国教育的关键是决定于农村的教育,“农村教育问题”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硬件资源的不足,教师水平不高,学生流失等问题都是我们能看得到,却总是无法解决的。对农村学生的忽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而对农村生存状态的忽视,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悲哀!农村的各方面教学条件都不及城市里的条件,对在农村去教学的教师待遇也没有城市的优越,现在大多数老师都不愿在农村教书。导致教师“进城热”的主要原因就是城乡的教师有比农村教师优厚的津贴。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好教育职责,确保农村边远地区的教育条件安全、能用、够用。要通过激励机制让农村地区学校有教师想去,去了能留得住、稳得住,能静下心、沉下心来工作。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问题有哪些哦?李老师答:我国现在教育其实我觉得教师方面也有很大一部分问题。整个教师这个职业产生倦怠心理,这就造成了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下降了一大截,内在的活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老师的对自己职业的倦怠也就让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就是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的幼儿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偏僻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建立起政府主导的模式。我们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研究不同教育阶段的短板,协调处理各个阶段的突出问题。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教育部门方面存在问题吗?雷老师答:这肯定是有一定的问题的。这些部门领导大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听不到学生们的心声了,说得严重一点,文革时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不良影响依然在左右他们。这也是为什么改革迟迟不能推行的原因,说得不好听是有一大帮的老顽固在阻挡着前行的道路。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我国基础教育应该改革吗?石老师答:随着国家各方面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也在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质量也不断提升、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产生的问题必须解决,这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基础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改革后对您有影响吗?有哪些影响呢?倪老师答:我觉得改革了还是和对自己造成影响吧,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一般来说,多数老教师们往往是不认同的,因为长久的思维定势和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改革意味着要抛弃很多过去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东西,这在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对于教师会乐意教育这样的改革吗?李老师答:资深一点的老教师一时之间应该是很难接受的,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大多数新教师,应该是欢迎改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加上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处于两者之间的中年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骨干,也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骨干,他们中有的渴望改革,有的则是抵制,更多的人是观望态度。还要说的是,年轻教师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应该把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带入校园,尽可能多地应用一些新理念新方法到实际教学中,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那些保持观望态度的同事。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改革大概需要从哪些方面开始呢?雷老师答:我觉得当前基础教育可以从四点来进行改革:(1)国家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2)基础教育必须是政府全面承担的教育;(3)基础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4)学校的职能就是抓管理抓教学教育。
小组总结:我们必须打破学习就是坐在教室里进行书本式灌输的这种狭隘的教育思路。打破这种崇学乐道的文化观念,适当调整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千年传承。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基础教育,应该以提升孩子素质为主,以培养孩子能力为主,应该是培养孩子做人、思考为主。更笼统一些,基础教育就应该是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我们必须认可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加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尽力培养学生智慧、才能、个性的发展。在学校老师和教育工作者适当引导、指导为主,在家的时候家长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尽可能少的干涉,让孩子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也让孩子有了充分的个性发挥、特长发挥的余地。而这又必须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打破常规,树立学生为主题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长经历的主人。
在新的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应该是:
第一,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改革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中的关系,改变目前部分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功能,改变课程评价方式过分偏重知识记忆与纸笔考试的现象以及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重新明确三级课程管理机构的职责,改变目前课程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尝试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推荐专题: 小学基础教育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