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中国人口调查报告(推荐5篇)

2022-05-05 23:33:5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口调查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口调查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中国人口调查分析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中国人口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人口生育政策也在根据发展需要进行适时调整。现阶段,在人口进入少子化、老龄化的发展时期,国家于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自2016年元旦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期缓解未来的人口危机。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的1786万人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低于印度、尼日利亚等许多新兴国家,与美国基本相似。时隔两年后,新出生人口却不升反降,可见,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并未在该时段对国内的人口出生率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引起人们对“全面二孩”政策效用的思考。

全球人口稳步上升,出生率普遍较低

2006-2016年,全球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是整体增速却呈下降趋势变动,尤其以2015年以来最为明显。截止至2016年12月底,联合国人口基金公布,2016年全年世界人口增至74亿。

根据报告,现阶段人口增长性呈以印度、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非洲多个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但是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较慢,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新生人口出生率也相对较低,基本与美国持平,我国人口危机堪忧。

各国人口排名基本稳定,我国占比超18% 2016年,我国人口总量为13.83亿人,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52%;其次为印度,2016年人口数为13.04亿人,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7.46%。近些年,印度人口出生率超过我国,较大规模的人口基数及较高水平的生育率,未来,印度人口总数有望超过我国,位居世界第一。美国2016年人口总数为3.23亿人,与我国有10亿以上的人口差额,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33%,排名第三。

人口政策实时跟进,适应发展需求

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都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从最初的严格控制到现在的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体现了新时期人口对一国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积极效应。为缓解现实

情况下我国人口出生率低下的局面,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修正法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实施。国家及各相关部门均将希望寄托于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我国新生儿童的增加对经济和未来危机缓解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以下数据分析,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新生人口数量降低的发展现实。

2010-2017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呈现波动趋势变动,2016年近年新生人口数最高一年达到1786万人,当年也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第一年,政策的推进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新生人口数的增长,但是至2017年新生人口数未延续2016年代的增长态势,而是不升反降至1723万人,较上年减少63万人。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值得关注。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已经两年有余。2017年二孩数量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显然,二孩政策的放开并非没有作用,适龄夫妇对生二孩的热情也较高涨。但是导致我国现阶段人口出生数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一孩数量的大幅锐减。至2017年我国一孩人口出生人数降低至724万人,较2016年减少249万人,降幅之大不得不引起关注。

多因素制约人口出生率不足,人口危机隐患高

现阶段,人口出生率不足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人口出生数的大幅下滑。目前,虽然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但是受制于计划生育观念的影响、生育理性化驱动、城市化导致的生活成本的提升、观念的转变及个人享乐意识的提升,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总体下降。

长时间人口出生率不足,新生人口数逐年下降将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一国新鲜血液、新鲜力量的注入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生育率过低将使得劳动力总量下降,教育、儿童玩具、妇幼医疗等行业受到严重的客源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新生人口的下降,使得人口竞争趋弱,创新和竞争驱动力明显不足;最后人口红利消失过后,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大。

各国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少子化危机应获关注

各国面对低生育率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少子化危机,总结各国的举措基本以政策推动和经济鼓励为主,另外引入移民也成为应对该问题的重要推动力。日本作为少子化严重的国家,其促进生育率提升主要体现在生育、养育、教育方面的补助以及休假制度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措施保障女性权益。现阶段,我国尚处在低生育率的初期,应在“全面二孩”政策推动的基础上,积极宣传生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政府加强社会保障,减轻儿童教育和生活成本压力,降低生育顾虑,一胎二胎多措并举,促进新生人口的增加。

人口调查报告

中国调查报告

中国梦调查报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调研报告

中国大学调查报告

第二篇:关于xx县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治安现象调查报告

一、县域社会治安状况的特点

1、抢劫、抢夺、偷盗等侵财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城区入室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案值虽不大,却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全感。

2、发案率以盗窃为主。2012年1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31起、2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23起。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

3、违法人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据统计,在2012年1月~2月所立刑事案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违法犯罪占全部违法犯罪的98%。

2、赌博现象严重。群众尤其是对招赌、聚众赌博问题反响很大

4、青少年犯罪势头有所上升,参与偷盗、打架的青少年较多。在城乡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准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崇尚武力、迷恋色情,有些青少年没有得到及时帮教,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校园周边和街道拐巷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时常发生打架斗殴、抢劫等违法案件。

6、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就我县而言在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林权改革、企业改制、生态环保、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诱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有些处理只是表面的,矛盾、问题仍然存在。

7、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基层基础工作仍显薄弱。基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干警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基层的法庭、司法所缺编、缺人、缺钱的问题也较突出,由于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薄弱,基层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预警管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均显不足。

8、监控网络不够完善。就我县而言,在很多重点区域、路段由于没有安装监控摄像探头,案件发生以后,在调查取证时难以捕捉到案发时的情况,以致于破案速度慢、破案率低。

9、发性的案件尤其是伤害案件较多.这类犯罪起因往往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口角,双方在“评理”过程中发生争执、打斗导致的.他们在法律意识和情绪冲动的对抗中,许多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总是居于下风,但当犯罪既成后,被告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10、爆竹非法生产、运输、销售仍没有得到根除

二、导致县域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原因

通过对各类案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每个案件的共性研究和个性对比中,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1)是对犯罪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盗窃犯罪分子是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的,由于对犯罪的认识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盗窃行为。(2)是居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因此,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3)是青少年犯罪突出。由于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频率非常高。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当青少年产生犯罪动机,在犯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会实施犯罪。

2、当地基层组织职能弱化观念滞后是管理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来计划经济下基层组织设置的有些岗位已不能很好的发挥职能作用,造成一些岗位功能缺位。如某些基层政府的司法办,原本设置功能是普法和处纠、定编人员较少,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纠纷大量增加,原有的编制已无法适应繁重的工作,他们整天忙于处理纠纷,而导致普法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综合治理过程中一些部门过分强调职能部门的独立行使职能,导致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打、防、控预防体系没能建立健全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3、警力不足,对治安管理工作上台阶造成影响。比如在扫黄抓赌方面,有很多时候由于警力不够,公安机关在接到群众报警赶到现场后,看到赌馆里聚集了很多的赌徒,难以控制,导致处警成了形式问题,从而没有达到禁赌的目的。

4、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基层自治组织,对社会治安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依然存在,综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乡、镇的巡防经费、人员待遇、安全技术防范装备经费得不到保障,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对流动人口和私房出租仍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重点场所的管控上,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社区和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防治县域人口违法犯罪的建议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城区街面,特别是案件易发路段、区域的巡逻,降低案件的发生率

具体措施为:

1、为特巡警装备“警灯”(自行车)装备,实行亮灯巡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震慑犯罪;

2、以凤仪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降低发案;

3、深化“红袖套”工程,推广“治安观察哨”,拓展信息渠道,提高破案率。

(二)加大刑事案件侦破力度,以当前开展的“打黑除恶”、“打击盗窃摩托车”等专项行动为契机

通过抓现形,力争侦破一批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分子,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措施为:

1、加强治安卡口建设与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破案服务;

2、积极开展严打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

3、积极开展信息化网上作战,力争现场抓获;

4、加大宣传力度,预防和减少因自我防范漏洞而出现的被盗抢、被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创新管理,增强服务质量,提升警民和谐度

具体措施为:

1、以xx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2、以110指挥服务台 “文明示范窗口”和擦亮我县各个服务窗口,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调整工作机制,进一步调动民警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具体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办法,将民警工作效果与加班工资相挂钩,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警工作激情

(五)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群众创建稳定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以提高群众安全感。

一是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意见,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将群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工作方法上由打击惩治向教育引导转变,工作管理上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工作重心上由群众上访向政法机关下访转变;工作措施上由“堵”向“疏”转变。二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精细式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平安协会”群众性自治防范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四是将道路交通安全和学校及周边安全治理工作纳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主体考核内容,制订落实了督促指导包保责任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管理和整治。同时,强化落实并完善全镇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班级法制辅导员制度。五是开展“招募一百个志愿者、服务一千个小时、温暖一万个对象”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金沙”建设,对提升金沙整体文明程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六是将与征地拆迁有关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动员公证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办理,为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出积极的贡献。七是开通语音普法热线,提高法律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提高群众满意度。

(六)加强巩固“严打”整治成果,纠正“重打轻防”倾向,下大力气狠抓治安防范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以“五防网”和“基础防范、情报信息、视频监控、网络管控、打击整治”五网覆盖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改善城区特别是背街小巷、楼群院落的路灯照明,新增30名协勤加大对城区的巡逻管控力度,充分利用民力资源,建设“红袖套”队伍,认真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特殊人口的管理,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

评估机制,对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源头预防稳控,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视频接访,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五是抓好综治宣传月工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20人口调查报告

2020年人口调查报告4篇

本文是关于2020年人口调查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保定市统计局发布的 《保定市XX年人口调查报告》数据,保定市老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1.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9.82%,比XX年增加0.96个百分点,高于联合国老龄化社会标准(7%)2.82个百分点。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是近年来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在整个社会“未富先老”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养老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基于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藉慰的需要,社区养老已成为一种重要养老方式。但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滞后,使老人们总在期盼中渴望着。

近期,国家统计局保定调查队就我市社区养老问题随机抽取市区内6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专题调研: 只有48%的老年人对所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40%的老年人认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专业。老年人对我市社区养老满意度不高显示出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1、受制因素过多、缺乏专业化是社区养老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一)社区积极性高,但受到场所、经费、人员等因素制约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调查6个社区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开展养老服务,例如开展卫生讲座,文娱活动等,但均表示对于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能力远远小于社区老年人需求,社区仅靠自身能力很难开展水平更高、服务更广的养老服务。

(二)缺少专业化服务队伍,老年人精神方面需求难以满足

6个社区中只有两个社区有松散的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且志愿者中40-50岁仅占25%。

由于提供养老服务面临收入低、环境差、风险大等困难,很难组织出一支具有专业医疗、护理、卫生等知识的服务队伍。另外,在调查中有48%的老人感觉急

需休闲娱乐活动和心理护理,有28%的老人希望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心理护理技能。

2、“独子养老”趋势明显,负担过重

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后,“4+2+1”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常态化,绝大部分的养老负担,将会由独生子女承受。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靠自己,有45%的老人同时依靠老伴照顾,能受到儿女子孙或其他家属照顾的仅占16%。“独子养老”而又“独木难支”,独生子女一比二的面对长辈家庭成员养老问题,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老年人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的都非常有限。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很不现实,社区养老是一种必然选择并将成为趋势。

3、改善我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和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应对社区养老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如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

同时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还要做出更细致具体、积极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对政策执行的力度监管,使“惠老”政策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二)鼓励社会资源进入

鼓励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在社区建立“托老所”和医养结合式的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正规的社区养老机构,给予财政支持以调动社会力量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慈善捐赠资金投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于开展养老救助项目。

(三)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倡导养老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对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登记、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擅长和服务热情。

(四)改变传统养老理念,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倡导老人接受社区养老的新观念,社区工作人员对于本社区老年人进行详细

登记,了解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义工、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养老之中。

4、过半老人不满意目前社区养老,最关注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的6个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占66.67%,为高龄、失能低收入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占83.33%。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的老年人对所在社区为老年提供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40%的老年人认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专业。老年人对我市社区养老满意度不高显示出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养老问题中,96%的老年人认为平时生活急需医疗保健、身体锻炼和紧急救助三项养老服务,60%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医疗保健指导”这项技能,有48%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可以增加并及时维护健身器材。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

入占全部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XX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XX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多,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来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XX-XX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XX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XX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

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优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农村建设的根本——教育

一.实践参加者:默澜,xxx。

二.实践主题: 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

三.时间:20xx年02月18日。

四.地点:xx省xx市王家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要, 以走访询问的方式对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龄层的教育情况,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二.调查资料:

(一)人员成分:1.现村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

2.因村庄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龄者较多,多数年轻人因各自条件一部分仍与老人一起住在村里,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 1.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但人数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初中及以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现主要人群为老年者。

(三) 虽然农村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为主。

(四)1.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接近100%;

2.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 女性适龄者的受教育情况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见农村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减少了。

(六)为鼓励村民接受教育,村内对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村民给与了奖励。

三.调查结果: 农村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职业技术资格。

四.理性思考:

(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在人口本身的指标中,如:受教育程度、就业率等。那么新农村建设与人口发展有怎样的依存关系呢?

不难理解,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前三项指标呈高度相关。但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变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就业人数、外出人口

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制约农村的发展。

(二).尽管江苏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程,但由于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转移,农村中年轻、有文化、有技能、有特长的人都外出务工经商,而年龄大、低文化、无特长的人,只能留在农村种地或经营林牧副业,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五.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低素质的劳动者无法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管市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但需要的则是有技能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无法满足需求,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无法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在推动技术创新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体力是不够的,必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抓好更高一层的教育,努力使中国教育真正惠及全中国人口.

xx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xx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XX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x户、x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x%。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x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

(含1500元)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1501—XX元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XX—2500元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2501—2736元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户均当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饮水困难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未通广播电视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住危房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巡检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xx镇6个,xx镇6个,xx镇6个,巡检镇4个,xx镇4个,xx镇3个,xx镇3个,xx镇3个,xx镇3个,xx镇3个。此外,xx镇和xx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XX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百分点。

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全县有9个行政村村级公路未硬化,17个行政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断头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如xx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2.12万户、7万人。三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3.82万户、12.6万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的31.9%。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据调查,全县还有170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还有37个教学点需要改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

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县每年仅对11个村进行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政策资金大约在10000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乏。近年来,由于争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0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资金缺口达15万元以上。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83亿元,平均每村达64.8万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6%。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洋兴叹”。据调查,在x户贫困户中,户均欠外债526元。

第四篇:人口地理学调查报告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婚姻观

调查报告

组长:李贵军 组员:杨刘康杨娟罗凯梅

杨光英莫大美 2015级地理科学(1)班 2017年6月13日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婚姻观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观的看法依然不同往昔。在这之中,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年龄阶层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未来国家的建设任务,他们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婚姻观,不仅有助于分析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也可以反映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家庭婚姻状况。探索当代大学生持有这些观念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有利于为他们提出意见与建议,改变不合理的婚姻观,有利于当代社会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

2.分析大学生持有此观念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3.为家长、学校等与大学生的有关人士提供一个参考,为其采取措施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提供依据,

4.通过大学生婚姻的调查,探究其观念背后的深刻社会原因,了解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民众的婚姻家庭状况,揭示中国社会变化对个体发展的长期潜在影响。

二、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李贵军杨刘康杨娟

罗凯梅杨光英莫大美

2.调查分工:

编写调查报告:李贵军

题目分析并搜集资料:全体成员 总结并提出建议对策:全体成员

3.调查时间:2015年5月8日至2015年5月15日 4.调查地点:贵州师范学院校园 5.调查对象:贵州师范学院全体学生

6.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的婚姻观为主题,在网络上发方问卷,问卷的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

三、大学生婚姻观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共收到211份有效问卷,一共18题,包括了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对婚姻法的了解程度。 1.你的性别() A 男

B女

2.你目前就读年级() A 大一 B大二 C大三D大四

调查显示,女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也符合了我校女生比例大的特点,所以本次调查可能更多的是反映女生的想法。而在年级上以大

一、

二、大三为主,所以年龄差距不会太大,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

3、请问你想与结婚对象怎么认()

A 工作出来认识的

B亲朋戚友介绍的

C相亲

D读书期间拍拖

E其他

4、你未来婚姻最主要结婚对象条件是()

A志趣相投B外貌英俊或漂亮C有能力有才艺 D品德素质高尚E家庭背景F其他

调查显示:对于未来婚姻最主要结婚对象条件的,大多数的同学都选择了和自己有共同爱好和共同兴趣的人。其次就是品德高尚。这说明了在大学生的心里,选择一个既有同样的爱好并且思想道德高尚

的另一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利于社会积极健康发展与进步。

5、你认为婚姻的基础是什么()

A以事业为基础

B以经济为基础

C以爱情为基础D其他

调查显示:问到关于婚姻基础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时候,55.93%的同学认为是以爱情为基础,有31.75%的同学认为是以经济为基础。前者说明了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认为,爱情为基础最后走到结婚的是最好的结果。后者的同学认为走到婚姻的结果需要经济为基础。

6、你认为大学期间有必要考虑恋爱或婚姻吗()

A只考虑婚姻,不考虑恋爱 B只考虑恋爱,不考虑婚姻 C没有,应该以学习为主

D两方面都要考虑

调查显示:有62.09%的同学认为两方面都要考虑,觉得恋爱或婚姻都是人们所必经历的过程;21.33%的同学只考虑恋爱不考虑婚姻,

说明了这部分同学觉得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婚姻没有多大的概念。10.43%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这两个问题都不应该出现,而是觉得学生就应该以学业为主。4.74%的同学填的是其他,觉得无所谓;1.42%的认为只考虑婚姻而不考虑恋爱,说明这部分同学觉得婚姻更现实。

7、你对大学期间结婚所持的观点是() A支持,如果可以,我会在大学里结婚 B理解,但我不会在大学里结婚 C反对,我不会在大学里结婚

调查显示:有84.36%的人选择理解但不会在大学里结婚,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明白在大学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大学结婚,可能导致婚姻不长久,有利于减少离婚现象的发生。

8、你认为最佳的结婚年龄是:

A 20岁以前 B 20~22岁

C 22~25岁

D 25岁以上

调查显示:最佳结婚年龄选择在25岁以上的占了很大比例,达到了57.35%,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结婚年龄选择25岁,倡导晚生晚育。首先提高自己的学历,在结婚。高学历对家庭对婚姻对孩子有更好的条件,家庭婚姻更加美满,对孩子教育更好。

9、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即男20周岁,女18周岁,你可以接受吗()

A接受

B不接受 C无所谓

调查显示:我国法定的结果年龄是女生20岁,男生22岁。对于这样的结果年龄,有70.62%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有5.69%的学生表示不能接受,有23.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婚年龄,是因为有都是年轻人,有生存能力,可以创造一定的价值。表示不接受的,是认为在这个年龄阶段自己处于充实自己的阶段,不宜在这样的年龄结婚。

10、你对我国的婚姻政策和相关法律有一定了解吗()

A基本了解

B只知道一些

C不了解

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对于我国婚姻法律和政策的了解程度,有66.35%的学生表示知道一些,有16.11%的学生表示基本了解,有17.5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这些现象说明大学生对婚姻法的知识是一个空白期,缺少对婚姻法的了解,应加强对婚姻法的宣传与教育。

11、你对婚姻的看法是【可多选】()

A恋爱的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一辈子的事情 B是一种责任并为爱情提供法律保障 C是束缚事业发展的障碍

D获取事业成功的一种手段E其他

调查显示:普遍的大学生对婚姻的法是婚姻是恋爱的结果,也是为恋爱负责的方法之一,恋爱就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婚姻是束缚工作的一个绊脚石,是一种手段。也有的认为婚姻是其他。婚姻是对恋爱负责的一种表现,这类学生是秉着负责的态度谈

恋爱或者说这一类学生认为做事要有始有终。出现有学生认为婚姻是一种束缚,可能是觉得自由相对于婚姻来说更重要。

12、你是否赞同“裸婚”()

A不赞同

B赞同

C中立

13、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

A 应该

B 不应该

调查显示:在问及是否支持裸婚时,有一半的大学生表示持中立的观点,原因是有的学生自己没有裸婚的想法,有的学生不知道裸婚的含义。有17.54%的大学生表示赞同裸婚,他们认为裸婚可以一起联手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能一起吃苦的人才是自己的好伴侣。有31.28%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裸婚,认为裸婚有风险,不是能遇到的人都愿意在没有任何东西的时候选择结婚。

关于学校是否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7.77%的学生认为学校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其原因是学校没有明文规定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而且在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年级有学生说在校的大学生可以结婚,因为结婚证可加课外素质拓展分,而且在校期间结婚就可以减少毕业后再结婚的某些程序。当然,

也有32.23%的大学生表示在校期间不能结婚。其原因可能是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结婚应该是毕业以后的事。

14、你希望你的结婚对象的能力

A比自己稍逊

B 相当能力

C 比自己强

调查显示:在希望自己结婚对象在能力上比自己强的占50.71%,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占43.6%,比自己稍差的只占5.69%。由此可以看出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所选择的结婚对象的能力要么比自己强一点要么和自己相当,不太喜欢比自己稍弱的。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在择偶问题上,双方都不喜欢懒惰的的人,喜欢上进积极有能力的人。

15、你对现实中美满婚姻的态度()

A现实中根本没有B有是有,但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C或许有,但现实中我没见过D有,并且我相信自己能拥有

调查显示:对于现实中美满婚姻的态度中,认为有,并且我相信自己拥有的占58.77%,认为或许有,但现实中没见过的占29.38%,认为有是有,但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占9%,认为现实中根本没有的占2.84%。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现实中有美满的婚姻,较为积极,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没有或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持消极态度。

16、你认同闪婚么?()

A.认同

B.不会长久的

调查显示:对闪婚认同的

占34.6%,不认同的占65.4%。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不认同闪婚,而只有少数人认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了解闪婚是很草率的,没有深思熟虑,对婚姻观有较好的认识。

17、你如何看待如今离婚率甚高的现象?()

A.很正常,不合就离

B.对婚姻没什么看法 C.结了就不会离D.会担心自己也有如此结果

查显示:

有51.18%的人认为离婚很正常,不和就离。有12.8%的人对离婚没有看法。有16.11%的人表示结了就不会离。还有19.91的人会担心自己也会离婚。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对婚姻的看法越来越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对婚姻的进步,没有因为婚姻的不美满而委曲求全,选择了在不和谐的实收保护自己;这一情况但也可能是有一部分人对婚姻的不慎重,认为不和就离,结婚前没有思考到婚后的生活,没有考虑到婚后的感情等问题带来的后果。

18、你认为一段美满的婚姻要如何去维系?

调查结果显示: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答案大多集中在相互尊重、包容、理解、有自由空间等关键词上面,可见在婚姻中,无论男女,更多的是需要理解包容,有彼此的空间。

四、调查结论

学生在校园中处于发展及成熟的过渡阶段,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社会群体。他们没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只希望在校期间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不像踏入社会上的人一样,在进入婚姻之前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更在乎的是对方的性格和能力以及共同的兴趣,可以清晰地表明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从调查中显示,恋爱双方对于

经济问题的观点,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财理念,从而树立合理的价值观与正确的爱情、婚姻观。

五、对策与建议

1.不要将爱情与婚姻的概念混淆,婚姻要承担的责任比爱情重得多。我们要在与之睡觉和与之共眠之间作出恰当的选择,避免逃离现实。否则,仅会让自己更加痛苦。虽说婚姻是爱情的升华,但是没有责任和物质基础的婚姻,婚姻只能是爱情的坟墓。

2.加强人生观的教育,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使大学生们清楚认识到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读书学习,并不是丛众的却享受爱情的滋润,不宜过早的涉足情场。人生是广阔的,除了甜蜜的爱情外,我们还有理想,事业,学习和工作。它们与爱情交织出了生命的乐章;仅有爱情的人生就像是一首循环往复一个音调的歌曲,乏味和恬噪。 3.注意在大学生群体中,宣扬家庭美德,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等维护婚姻稳定的思想。

4.对于婚姻,不可随波逐流,太过在乎他人的看法。有时,在符合现实生活的条件下,为了爱情和婚姻,是可以盲目一点的。如果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辈子,不仅会让自己后悔,还会影响孩子对婚姻的看法。

5.学校有必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婚姻观的教育力度,让教师对他们婚姻观的形成起着较大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学校可以利用班会、校报、网络、广播等媒介,组织大学生开展什么是科学的婚姻观、如何对待婚姻、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结婚、如何促进了解、如何对待婚姻生活中

的矛盾和问题等的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婚姻,正确认识婚姻责任和婚姻生活,树立科学的婚姻观。

6.家长应给予子女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深深影响孩子,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如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影响,所以在帮助大学生正确婚姻观的过程中,家长应发挥应有作用,主动与孩子沟通,积极展开交流,发现子女有偏激的想法,应及时给予指正和引导,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7.加强这自身对于婚姻观的认识。大学是充满幻想的阶段,但是我们依旧要冷静分析,不能被爱情冲昏头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将来。在大学,责任感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奠定基础也是很重要的。

六、结束语

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观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在问卷的总结报告中,我们发现了大学生存在对待爱情或婚姻的一些问题,希望能通过问卷调查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价值观。

第五篇:2019年关于人口调查报告范文

一 很多外地人员选择来北京发展——外来人口的数量增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施,我们不难看到,近些年来,北京的人口在剧增。据相关数据显示,1991年至2004年是外来人口大量增加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变动的主要特征是外来人口大量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常住人口继续增长,到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492.7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406.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1.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量的外地人员选择了来北京谋生和发展,而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她们在来京之前的户口所在地也都是以经营店铺谋生的,在有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以后,她们选择来北京,以同样的职业,选择一个好的地理位置来经营店铺。而至于他们为什么当初选择来北京谋生,有些人表示亲戚或朋友介绍,有些人认为北京是首都,挣钱多,有些人则表示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流动方面我做了一些查询,数据表示,1978-1987年间,人口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而对中部地区的贡献仅为2.7%,同时,在这一时期,人口流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达到5.6%,这说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是改革开放之初十年间人口流动的更大受益者。2.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一点,我个人认为可能一开始对于“首都”这个名词,对于一些外地人员来说,吸引力比较大,认为首都是最繁华的,在北京发展就成了每个人的理想选择。可是不能盲目的随大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因为现在北京的居住人口已经太多了,日常的堵车,房价的上涨都反映了一定的问题,今后应该实施一些措施来控制一些北京的人口。量变引起质变,凡事都应该有个度,不能让改革开放这件好事到最后演变成对北京这个首都的负担。而对于那些外地人员,应该综合现在北京的状况来衡量一下,现在的北京还适不适合自己立足,发展。

二 外来人口的目前经营及生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一些小商贩和小商铺,普遍表示对现在的经营状况比较满意,每天的客流量基本都是在100~200,主要是面对一些中低收入阶层的人。当初选择在此地经营店铺的原因基本是客流量大,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资金比较便宜。可见,外来人口在来京以后对于北京先做了一定的了解,在综合各方面以及资金方面的综合衡量以后,才开的店铺而不是盲目的想赚钱。这也是他们客流量较理想的原因。而对于那些流动的商贩,多在学校门口摆放摊点,个人认为这是很好的赚钱渠道,因为作为学生一族来讲,还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不可能天天去吃山珍海味,而这些价格低廉,又相对美味的路边摊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每次路过看到北一门口,看到每个小吃摊的“火爆程度”,他们的经营状况就可想而知了。更多的是,这些人反映对北京目前的发展状况相对于家乡而言比较满意,除了工作以外,他们还会以看电视,上网,与家人聊天等方式来打发时间。由此可以推论,他们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理想的,至少在日常生活方面不用去发愁,甚至比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的生活水平要更高一些。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相关数据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贫困人口减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玩,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到3%,居民收入增加。3. 可见,它给外地人员带来了曙光,让更多的外来人口在北京就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中,朋友的依靠占70%,家人的关心占50%,纯洁朴实的心灵占20%,认为没失去什么的占10%。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来北京之后,很多人的为人处事方面的经验得到了提高,在经营中学到了应该如何赚钱,而且在日常与顾客的沟通之中锻炼了良好的口才。在北京这个大环境下,大多数人还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但是有得必有失,根据大多数人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不少人来京以后,失去了朋友的依靠,以前的交际圈离自己远了,而且家人的关心也远在千里之外,可能很难碰触到。我觉得这是他们很不容易的一点,身边没有很多的亲人,朋友,没有什么人帮助,很多事情,还有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都要自己去面对,我相信这也是他们心理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推论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引起了人们社会行为观念的更新和道德观念的更新。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