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范文5篇)》。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同样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以**市为例,浅析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措施。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环节很多,监管的部门也很多。20xx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精神,在原**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此同时,**市政府成立了由食品药品监管局、农林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商贸局等18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遵循“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综合监督检查,开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农林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环节的日常卫生监督;其它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在此基
础上,在全市各镇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工作机构,镇食品安全办公室达到有专兼职人员、专室、电脑、工作制度、投诉举报电话、台帐、活动记录等“七有”标准;在各村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工作站也具备专兼职人员、电话、制度、台帐、活动记录。由此,建立了“各级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
建立上述工作机制后,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如成员单位职责、信息发布制度以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二是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即“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把食品安全工作向农村推进;三是积极组织创建活动。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市、示范镇、放心店”创建,以此提升保障水平,增强安全放心度;四是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室外烧烤、夜市排档、熟食摊点、豆制品加工、儿童食品、小酒坊、纯净水、农村食品、肉制品、奶制品和保健食品等10多项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食品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加强。
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食品安全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从农田到餐桌的诸多环节,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
1、源头污染问题没有完全控制。工业化大生产引起环
境污染加剧,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特别是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为减少虫害、降低成本,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农药的滥用,还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农产品施药频次越来越多,用药量越来越大。
2、食品生产加工业整体水平不高。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为10人以下小作坊。一是产业比重小。全市食品企业工业20xx年总产值56951万元,年产值100万元以下企业633家,占总数的93.8%;二是规模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的规模企业数仅占全部工业规模企业总数的 5 %左右;三是作坊式企业多。667家企业中,约61%的企业均为小作坊,其中豆腐作坊达204家,占企业总数的30.1%,另有糕点类(面包、蛋糕为主)加工企业达251家,占企业总数的37.1%;四是质量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食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质量意识差、卫生状况差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低、工艺落后、加工设备简陋,不具备检验能力。同时这些单位的周边环境和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都较差,生产场所和居民区混住在一起,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农村食品市场不够规范。大多数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小超市、小食品店等经营秩序还不太规范,甚至不同程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现象。经营业主的索票索证意识不
强,销售台帐等基本制度执行不力。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4、餐饮业安全管理亟待加强。一是卫生管理与制度十分欠缺。据调查,91.2%的乡村餐饮单位未建立卫生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二是单位管理较为混乱。大多数小型餐饮户,管理十分松懈,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节约成本,店主仅让一部分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人员变动后也不主动申领健康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持证率仅达85%。在办理健康证过程中,接受卫生知识培训也流于形式,从业人员未能真正接受教育,卫生知识匮乏,个人卫生大多不符要求;三是原料采购随意性很大。除学校食堂逐步建立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外,乡镇餐饮单位几乎从不索证索票,存在怕麻烦、怕费时思想;四是卫生设施不健全。大多餐饮单位卫生设施不健全或不配套 ,尤其是面食、小吃加工经营户,生产经营面积普遍不足,操作间面积与加工量不相适应,功能间不齐全,甚至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如无专用的餐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食品专用仓库等等。仅有一半左右的单位对餐具进行消毒;五是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存在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或未获批准擅自改建、扩建。
5、食品安全检测有待规范。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检测形
同虚设;流通环节质量检测结果尚无法律效力,仅能作为参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不作检验现象还很突出;消费环节食品抽样覆盖面亦不够全面。有检测能力的监管单位普遍存在仪器匮乏、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亟待添置必要检测设备,以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需求。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广大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目前,农村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加之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价格仍然是选择商品的主要因素。另外,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依法维权意识缺失,造成伪劣食品有其生存空间。
2、食品安全法制有待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顺畅,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交叉重叠执法、重复检验或相互推诿、监管不力现象。
3、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缺乏保障。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方方面面,条块上尚无专项经费,地方政府投入机制还不完善,经费的不足制约了综合监管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很多措施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改善食品安全监管。
1、营造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宏观环境
首先,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目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因其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等原因,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建议全国人大,在全面调查、广泛征询的基础上,加快《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相信此法的出台,必将促进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加大处罚力度,改善食品安全执法不规范的情况。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当前,应重点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率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 再次,要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开始组织实施食品标准的制订及修订,这一重要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将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
大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同时,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最后,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必须建立一套评价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新方法,同时加强对与食品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及新的食品相关技术等危险因素的评价,从而逐步建立我国自己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不断完善。以新技术的安全评价为例,基因工程和辐照等高新技术在食品生产领域的引进,也对食品安全提出了特殊的挑战。某些新技术虽然会提高农业生产量,同时也可能使食品更安全,但若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必须对其应用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而且这种评估必须公开、透明,并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方法。
2、多方联动,强势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所谓“三网”,是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和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具体措施有:
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切实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在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中,监管责任网是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秩序不断好转的关键。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要求,把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真正形成部门监管的合力,加快实现监管重心的下移,继续抓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解决好影响农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努力构筑打假治劣、依法维权的铜墙铁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必然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要把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作为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建立起一支农村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延伸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网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使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落地生根,获得持久的动力。
加快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努力实现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食品安全放心店全覆盖。构建与农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是搞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长久之策,也是“三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抓好乡镇连锁超市和行政村放心店建设,大力提高农村食品集中配送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协调发展。
3、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进一步整合农林、工商、质检、卫生、商贸等主要监管部门资源,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为重点,完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配合,针对农村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全面强化对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大环节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促进食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流通规范化、餐饮消费安全化,监管工作制度化,全面提高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种植养殖环节整治。全面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产品(水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强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使用认证标志、标识的行为。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开展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加强指导,引导和鼓励农民选用新型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加大禁用兽药的清缴工作力度,对畜禽动物及产品兽药残留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例行监测。加
强对病害、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置,严禁病害、病死肉流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2)生产加工环节整治。全面实施28大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或小作坊。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开展对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程序,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加大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依法清理整顿达不到生产条件的企业。
(3)市场流通环节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严查私屠滥宰和制售病死肉、注水肉和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浸泡水产品及水发制品,非法使用保鲜剂加工水果,销售劣质大米或用变质原料加工粮食制品等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行为。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依法整顿盐业秩序,着力规范食盐经营行为,开展销
售和使用非食用盐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食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食盐安全。
(4)餐饮消费环节整治。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加强对集体食堂、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全面推进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对检查不达标的.企业要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加强对农村自办家宴监督管理,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农村土厨师统一组织培训和体检工作,合格者发放健康证,对农村自办家宴实行登记备案和分类指导制度,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4、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理念和科学知识,使食品安全相关各方树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理念,掌握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夯实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增强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科学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服务水平。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知识,提高食品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水平,促进食品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自控能力的不断提高。
对广大农民重点宣传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消费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做食品安全的自觉维护者。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基本安全知识,自觉抵制有害物质的投入,按标准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添加剂等物质,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科学监管专业知识的宣传,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的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监管能力,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科学管理等知识,树立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2016-12-26 9:21 | #2楼
XX乡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情况仍不乐观,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XX乡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食品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 我乡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
二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食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假冒伪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QS。而由于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农村群众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价格,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在农村地区很盛行。还有农村群众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即使食品消费权益受到
侵害时,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伪劣食品农村横行,却很少受到举报。面对与城里人差别极大的农村消费人群,不良商贩更是将农村当成了伪劣食品的倾销地。把大量危害健康的问题食用品"专供"农村。
三食品销售加工场所简陋,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并且分散,一般人员少、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到,产品无检验,销售无记录,很难达到生产许可要求。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一般比较简陋,食品陈列和储藏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加上农村食品经营者进货数量少,档次低、交通不便等原因,进货渠道以就近、简单、价格便宜为原则,这也为假劣食品大开方便之门。农村家宴也是农村餐饮服务中的重难点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对农村家宴的管理和监管。但是农村家宴设施设备简陋,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严格,农家宴的食品原材料采购比较随意,食品加工、保存难以符合要求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天,农村家宴的问题更为突出。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在工作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长年经费不足、人员匮乏、车辆紧张等这些都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大经费
投入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实保障,必须做到专人,专费,专用。做好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其由兼职转向专职,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机构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增添检测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部门应携手联动,避免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强协作,形成食品监管合力。才能实施从源头的监管。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宣传方式如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借助“3・15”等宣传活动时机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食品经营加工者的管理。首先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自觉性,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强化
其责任意识,其次要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做到食品经营证照齐全,制度齐全,亮证亮照,督促食品经营户加强索票索证、台账记载。其次对无证无照销售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处,重罚,手不留情。最后要对经营者进行信用管理,提高经营户诚实守信意识。对于不诚信的经营户,要及时公开甚至吊销其执照。另外在政府在严格执法检查的同时,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大力倡导、引导、鼓励连锁超市进农村,引导大型超市以各种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规范进货渠道,以保障食品安全
农村消费者处于弱势和被动的不利情况下,农村已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好了,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各司其职,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基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2016-12-26 20:35 | #3楼
农村食品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沼泽地,具有区域分布广且分散,生产经营者素质不高,安全问题突出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是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督;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的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各主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分工如下: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的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同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现如今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职责则包括了工商质监和食药监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基本覆盖了生产流通领域,尤为显得任重道远。本文以xx-x区xx-x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为例,提出一些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一、 xx-x区xx-x农村食品经营企业现状
(1)食品经营企业分布情况
截止2015年9月,在xx-x所登记的食品经营企业(包括个体户和非个体户) 共计1021户,统计数据包括各类食杂店、餐饮店、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经营范围涉及食品的各类企业。具体行业分布如表一所示,可以看出xx-x农村食品企业不仅仅是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住宿和餐饮业为辅,还存在于各行各业。统计发现各类食品零售批发店和餐饮企业合计占比达92.07%,占了绝大部分比重。除此之外则是一些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其他兼营食品或餐饮服务的企业。
(2)主要行业食品企业分析
对食品企业中占比重的批发和零售业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批发和零售业 中食品零售为主的有679户占比93.14%,食品批发为主的有50户占比6.86%。各类生产加工企业如表二所示。从表二可以看出,农村加工生产企业共19家,可以说非常不发达。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际以小作坊形式存在为主。水产品加工企业3家,分别是xx-x市xx-x食品有限公司、xx-x市xx食品有限公司、xx-xxx-x科技有限公司、xx-x市xx-x有限公司和xx-x市xx-x区xx-x加工厂;x生产加工企业1家为xx-x市xx-x茶业有限公司;粮食加工3家为xx-x市xx-x区xx-x镇xx粮食加工厂、xx-x市和xx-x食品有限公司和xx-x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豆制品加工企业4家,分别为xx-x市xx豆制品有限公司、xx-x市xx-xxx-x豆制品厂、xx-x市xx-x区xx-x豆制品加工厂和xx-x市xx-xxx豆制品作坊;年糕加工企业4家,为xx-x市xx-x区xx-xxx加工坊、xx-x市xx-x区xx-x食品坊、xx-x市xx-xxx年糕加工坊和xx-x市xx-x区xx-xx年糕加工坊;糕点加工企业1家为xx-x市xx-x区xx港镇xx糕饼厂;饮用水加工2家为xx-x市xx-x饮用水有限公司和xx-xxx-x饮料食品有限公司;酒类加工企业1家为xx-x(xx-x)啤酒有限公司。
(3)食品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对xx-x区xx-x农村自2015年食品经营企业新增情况进行分析,2015年新 增113户,其中食品零售类新增68户,食品批发新增5户,餐饮类新增26户,食品生产企业新增3户;2015年新增105户,其中食品零售类新增45户,食品批发新增4户,餐饮类新增43户,食品生产企业新增3户;2015年新增58户,其中食品零售类新增24户,食品批发新增3户,餐饮类新增28户。
(4)各乡镇街道食品经营企业分布及发展
截止2015年9月止,xx-x区xx-x区域盐仓街道食品企业438家,xx街道 食品企业330家,xx街道食品企业252家。
其中2015年xx街道新增44家,xx街道新增41家,xx街道新增28
家;2015年xx街道新增61家,xx街道新增41家,xx街道新增28家;2015年xx街道新增32家,xx街道新增11家,xx街道新增15家。
(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分析
截止2015年9月止,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资金在一万元以下的总注册资金为133.82万元,在一万元以上(包括一万元)十万元以下的总注册资金为830.6万元,在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总注册资金为1000.5万元,在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总注册资金为1944万元,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总注册资金为
74652.19万元。企业规模按注册资金分布如下表所示:
各街道企业规模分布如下图所示:
综上,可以看出大部分食品企业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规模比较小,数 量比较大,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 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 食品生产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难。依据2015年9月1日实施的《食品生产加工 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国家标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定义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规模较小,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销售范围固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或个人。在监管力度逐渐加大的今天,依然存在相当数量的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处在违法生产状态的小型食品生产作坊,是食品监管中的重大隐患之一。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小作坊多数位于城乡结合部,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对于无证小作坊,我们基层市监部门监管成本高,监管效率低下。第二,小作坊环境不达标,脏、乱、差。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食品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第三,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多数没有经过食品安全相关的培训与指导。此外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往往在没有取得健康证的情况下从事生产活动,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第四,小作坊缺乏出厂检验,小作坊由于规模小,传统性强,多数没有检验人员,出厂关无法把控。第五,社会经济压力大,使监管陷入两难。如果高标准严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规定的小作坊,一方面会影响就业,一部分人员失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另一方面会给农村的群众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因为小作坊往往生
产的是传统特色产品,如年糕、豆腐、糕饼等,在农村给群众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二是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难以监管。农村生产环节监管乏力,存在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部分生产企业盲目逐利,使用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在生产环节监管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生产许可审查缺乏长效性。在企业获得生产许可后是否按照规定生产缺乏相应的审核手段。在对企业添加剂采购查验的检查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添加剂来源和质量的证明,也无法验证企业食品添加剂配料记录的真实性。部分企业进货查验、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原材料入厂把关不严,可追溯记录不全,产品出厂检验流于形式,个别企业还存在主观、故意违法违规的现象。第二,食品抽检存在不足。国家、省级食品检验机构水平远高于各级地方食品检验机构。基层农村无法有效开展食品的监督抽查和风险检测。检验项目设置不全面,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正在完善过程中,许多食品风险项目并不在标准范围内,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第三,检验过程规范性有待加强。在产品检验中缺乏规范性,检验结果真实性不足。三是生产加工监管环境存在问题。第一,消费者获得信息不对称,缺乏知情权。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在食品信息方面非常透明。公众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较为了解,无法形成所谓潜规则。但是在国内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食品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无法通过有效渠道获得食品信息知情权。现阶段食品领域缺少一套强制生产加工者完全公开信息的制度体系。由于商人的逐利性,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极易铤而走险,违法添加非食品原料或者食品添加剂以外的物质并加以隐瞒。这不仅会造成消费者的身体伤害,也容易造成恐慌心理。同时,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知之甚少,不利于消费者有效参与监督。第二,媒体选择性报道,加剧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如蒙牛特仑苏“OMP致癌风波”事件,原因只是质监系统向蒙牛公司发的一份要求其停止向产品添加OMP的公函,公函仅指出OMP未列入食品添加剂目录,如企业认为安全,请按照程序向卫生部申请。部分媒体集中在“OMP致癌”的谣言上,是公众谈OMP色变,致使蒙牛销量大减。媒体选择性报道,不负责任断章取义,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上不必要的恐慌,打击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2. 食品流通环节监管难
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广 人稀,难以集中监管。xx-x各类食杂店和餐饮店合计近千户,分布在总面积为1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区分散,监管效率低。在偏僻的地方,如烟墩、老塘山等山坳里可能一天也走不了5家。与城市中商业场所集中形成良性循环存在极大的反差。二是农村缺乏购买力,食品流通慢。农村食杂店商品流通速度非常慢,在检查过程中时常可见陈旧的货架以及沾满灰尘的包装食品,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如此。究其原因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农村居民收入低,加之农村多年重储蓄轻消费的习惯,农村普遍消费欲望不高,造成流通循环慢。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留下的人普遍年龄较大,对烟酒有一定需求。总体来说食品购买需求不大,开食杂店的都指着买烟酒赚点钱。因此不时能发现有过期食品还放在货架上待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食品经营环境差。《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环境有着明确的规定,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大部分食品经营者规模小、经济实力不足,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按照标准改善经营环境,存在生活区和经营场所不区分的问题,灰尘、苍蝇、生活垃圾等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四是食品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食品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能力。在进货时偏重食品的价格、数量、色泽,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等不重视。而且由于包装、储后和管理不善,容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五是部分经营者盲目逐利。食品经营者作为经济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食品经营者缺乏职业道德,为了获取经济利益,销售成本较低的假冒伪劣食品。六是农村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差,辨别能力低。大部分农村居民处于中老年年龄层,文化素质不高,对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食品安全意识、购物索证索票、食品包装标识,消费者权益内容等知之甚少,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遇到过期、变质、假冒食品时,很少退换或投诉。七是农村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地位、功能不明确。农村市场食品检测能力不足,经营方式多样,容易引发诸多食品问题。
3. 行政执法能力的有限性
国内大型食品安全事件一再由媒体率先揭发披露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 食品安全标准缺失、生产过程检测监管与食品安全相关性不足,导致地方监管机构在技术上存在食品安全脱节的问题,也突出反映了目前行政执法能力的有限性。在农村尤为突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依然存在多部门监管的问题。农村居民消费的食品主要有四个来源:由城市输入农村的食品、农村小作坊加工的食品、农村畜牧加工食品和农村生产的农产品。监管涉及市场监管、农业、水利、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具体监管职责不尽相同,职责分工存在灰色区域,监管标准也不统一,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很难有效运行。二是人员编制不足。农村地域广、工作量大、难度大。在机构改革前每个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应的乡镇食品安全,并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有一定的激励性质。在三局职能合并之后基层所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减少了很多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但是职能划分后却没有相应的人员编制,相比之前人员配备更加精简,这就使得农村基层执法能力更加有限。三是工作能力不强。监管人员业务不够熟悉,巡查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足;检验机构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快的问题仍较突出;工作落实不到位,回访、后处理、年审等工作未按规定落实和生产许可审查把关不严等问题依然凸显,存在问责风险。四是食品安全监测能力不足。基层所的检测设备设施不完善,人员能力不足,检测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仅凭眼观手摸来进行监管,对于食品添加剂、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卫生指标是否合格等却无法检测。另外由于工作经费及检测法定效力的限制,导致行政执法能力更为受限。
三、 提升农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分析
1.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公共检测
目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在农村属于薄弱环节,应适当把资源向农村倾斜。一 要加强源头管理。在乡镇和农村市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点,建立农产品例行检测制度,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同时鼓励并逐渐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对原料供应商进行检测的制度,保证加工生产全过程食品安全。二要加强统筹管理。建议分局成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小组,统筹全区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把控,借鉴兄弟城市优秀监管经验,统筹全区农村监管先进经验推广。三要鼓励第三方参与。从市级层面,建议参照国际惯例和发达国家经验,引入第三方检验机构。与市内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以及省内商业检测机构。利用上述单位在专业技术上的优势,加强对食品的检测力度,带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2.加强农村基层监管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内外沟通,形成监管合力。目前农村基层所食品监管工作人员少,监管任务重。应当加强与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食品安全的信息互通,及时掌握企业变化情况。二要健全竞争激励机制。采用绩效考核机制,创造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生产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提升基层监管队伍的活力。三要加强基层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工作认同感和责任感;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升监管水平。
3.完善公众参与监督
一要鼓励公众“微”参与。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农村青年人几乎都有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号。通过经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的各种细节,提升农村人口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提升防范意识,从而带动对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二要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将12315热线接入信息化调度平台,结合监控视频网络,提升综合处理能力。试行重大案件举报奖励制度,提升公众参与度。
4.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现在农村依然存在一个怪现象,还有不少企业主认为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监管部门,被动的进行食品安全工作。因此在农村监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企业主的思想认识,化被动为主动,重视食品安全责任。第一,农村基层所加大宣传力度,明确企业主体责任。通过网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农村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法制意识。宣传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农村企业责任主体意识。第二,质量诚信体系覆盖农村。建立健全覆盖农村食品企业的质量诚信体系,建立信用评价和信息发布制度、黑名单制度、不良行为曝光制度等。第三,可追溯体系覆盖农村食品企业。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电子信息化系统为基础的可追溯体系。扩大小微型企业可追溯电子台账试点。规范各类食品企业可追溯台账记录。
5.引导食品加工小作坊发展
一要明确小作坊定义。从从业人数、生产加工环境、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 食品范围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明确监管范围。二要完善小作坊的食品检验体系。
建立小作坊食品检验制度,培养小作坊自检能力。在实践中逐步引导小作坊加强自检能力,保障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安全。三要合理落实法律责任。通过法律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小作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农村基层监管所应以鼓励支持和帮扶为主,引导小作坊做好生产加工的环境卫生工作。四要构建小作坊监管网络。随着事权的下放,构建小作坊的“三员”(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监管网络,划定监管范围以及监管职责对小作坊进行监管。通过定期巡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和举报投诉等方式加大对小作坊的监管力度。
6.加快农村食品流通体系建设
一要加强食品经营主体的发展规划和分类指导。建立起以县城为辐射中心,乡镇为网络节点,社区为着力点的农村食品流通服务网络,加强对食品批发中心的监督管理,形成可追溯的流通体系。一要软硬兼施提高农村食品经营主体食品安全意识。在创建“食品经营示范店”过程中围绕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方面统一规范亮证经营、卫生设施、索证索票等,是店内环境整洁有序;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巡查人员现场讲解的方式,逐步提高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经营者从正规渠道进货,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三要畅通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公布不合格食品信息。通过农村社区广播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及时公布不合格食品,发布食品消费警示,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渠道。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一、前言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就食品消费而言,大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食品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食品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在食品上,花的是否合理,是否必须,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改进。
二、调查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食品的要求日新月异,这也成为了我们更好地了解城院在校大学生购食品的情况。
(一)人、财、物力支撑不足。一是人力资源不足。机构改革后,我局编制空缺数目大,人员迟迟没能到位,现有人员是多部门整合而来,食品安全监管业务需经历学习期、磨合期、熟练期三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也会经历一个集中爆发期。二是物力支撑不足。目前我局办公设备、执法装备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县食品行业的监管,为食品安全隐患埋下伏笔。三是财力保障不足。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投入少,抽检经费缺乏,发现可疑食品不能及时开展抽样检验,锁定证据,致使执法监管陷于被动状态。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2.33,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兼职。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三、调查目的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日渐重视,饮食是人们首先关注的,而零食作为一种被人们曾经当作不健康饮食的消费品,现在因为人们对健康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零食消费状况和习惯。
四、调查内容
1、食品品牌包装对大学生消费有什么影响
2、选购食品的时候主要关心什么
3、学生们经常在哪里购买食品比较多
4、生主要购买什么类型的食品
5、大学生对食品的价格的要求
五、调查方式和方法
研究类型:定量研究
上网查找大学生爱吃零食的有关资料。
发调查问卷,对被访者面对面访问收集第一手资料,所有被访问者随机产生。
整理、统计资料,了解大学生被周边零食吸引的原因。
六、调查区域及对象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及教师
七、调查情况
我们于10月1日到7日之间,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收回有效问卷36份。
八、数据统计分析
1、购买趋势
大学生普遍都喜欢吃零食,是各种食品的高消费群体。他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他们购买次数较多,购买批量一般。
2、购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价格、质量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3、购买地点
我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如乐购、沃尔玛等等。
4、品牌广告的影响
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他们追求时尚。各种明星代言的食品深受大学生的信赖和喜欢。大品牌的食品容易使大学生接受,品牌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
5、购买食品类型
买包装类食品比较多,男生比较喜欢肉类食物。女生则比较喜欢糖果类食品。
九、结论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频率、方式、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学生食品消费的基本状况和表现出来的特征。并分析了男生和女生在食品消费时考虑的因素和购买类型。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推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整改各类“习惯性”消防违章,确保长效管理,确保“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两者互为推动、互为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之后,市、县(区)及时召开各种会议,专题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实施“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基本实现了“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纵向领导机构;突出“六个精准”,科学编制“1+18”实施方案和“2表+8图”作战方案;加快组建驻村帮扶队,达到了贫困村全覆盖;围绕精准识别,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总体来说,市、县(区)、乡、村各级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不断提高,措施力量不断强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步显现。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1、大学生普遍都喜欢吃零食,是各种食品的高消费群体。他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
2、他们购买视屏的价格在3~4元的比较多,一元以下和4~6元也相对较多。
(三)增强监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宣传食品安全法的同时,我局进一步加强了酒类流通管理,加大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力度。与定点屠宰企业签订《XX县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督促被监管单位诚信经营。要求定点屠宰企业学习《生猪定点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酒类经营户宣讲《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和经营单位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3、在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自主性,他们喜欢各种包装可爱的食品
4、广告和品牌对大学生购买食品的影响非常大。
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组织和网络型中介组织,以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销售为依托,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的思路,想方设法扩建现有市场,开创新型市场,对接外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规划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农村的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走“农户+协会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xx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市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集中时间对全市各类学校的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监督检查。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局领导亲自抓,以对广大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坚持明确工作目标,科学部署各项工作。同时,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取得联系,联合下发了《韶关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方案》,采取食堂自查与集中检查等措施,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监管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
(二)加大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食品安全知识问答片等方式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问答卡3500多份。同时,在局政务网站及时公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新出台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饮食安全常识,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等内容,并公布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完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全方位营造校园食品安全环境。
二是结合日常监管工作深入到学校中去开展食品安全指导和监督工作,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师生形成科学、安全、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是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主动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对学校食品安全状况监督的结果,联合教育行政部门从提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常识入手,不断强化学校食堂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有关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突出重点,严格整治
专项检查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坚持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利用9月中旬两周的时间,抽调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联合组成多路检查组,集中对市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了集中整治检查,同时按照全市各类学校分布情况,结合日常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工作,不断加强对各类学校、幼儿园的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督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把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作为学校食堂日常监管重点,要求学校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管理重要内容,学校要与从业人员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凡是对外承包食堂的学校,必须把保证食堂食品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严格要求承包方把好食品安全准入关,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承包人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2、进一步细化监督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学校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一是严查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档案。核查是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和培训档案,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二是严查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核查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验收,是否建立进货台账,库存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原料贮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重点检查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存在国家禁止使用或来源不明的情况,严查食用油脂、散装食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进货渠道和索证索票情况。
三是严查清洗消毒落实情况。严格核查学校食堂配备有效消毒设施,消毒池是否与其他水池混用,消毒人员掌握基本知识,餐饮具消毒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均出具了监督意见,要求其限期整改到位。
四是严查执行加工管理制度和留样制度。核查原料清洗是否彻底,粗加工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生熟分开,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操作人员是否佩戴口罩。严查是否按规定留样,是否具有留样设备,留样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对未达到要求的学校,检查人员均要求学校立即予以整改
五是严查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认真核查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使用品种和用量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计量工具、专用台账的要求。
六是严查环境卫生整洁情况。核查学校食堂环境是否定期清洁和保持良好,“三防”设施是否完善,措施是否得力,防护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对还未达到要求的学校,执法人员均要求其马上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从整体情况看,全市各类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状况良好,学校对食品安全管理均十分重视,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了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和应急制度,从业人员责任明确管理到位。部分对外承包食堂的学校均能严格制定准入要求,督促承包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少数学校的消除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滋生条件的防护措施不够,食堂卫生状况未达到要求;部分学校没有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留样操作不规范。部分民办学校存在较多不足,普遍存在食堂设施设备残旧,“三防”设施不足,从业人员缺乏基本食品卫生安全常识,落实采购食品原料索票索证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改善。
一、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市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20××年11月15日
三、调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学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调查。一种是网络调查(在爸爸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进绣山公园进行随机调查。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的男生有33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27人,占总人数的45%。一年级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25%;二年级学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11.67%;三年级学生有3人,占总人数的5%;四年级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18.33%;五、六年级学生都是12人,各占总人数的20%。
从早饭吃的地方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小学生多数是比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国为少数(9名)男生爱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爱在路边吃,而女生只有少数(3名)爱在小店吃,并没有人在路边吃。其次,男生较爱在小滩小贩购买食品,只有少数男同学不在小店里买食品,女生多数不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只有极少数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并且男生多数在小店里购买一些属于三无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个别去购买零食,可以说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为罐头食品较为好吃,就误以为罐头食品是卫生的,这可以说明全市可能会有极个别同学把好吃食品当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从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及其他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生并不是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顾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3、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5、同学们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是高的,不过请个别对食品安全意识较低的同学引起注意。
关于食品安全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经过两年的学习,我越来越意识到到大学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需要掌握更多、更专业的知识,但同时也要逐步学习校园向社会的过渡,也要了解生活,学会生活。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时刻铭记前辈们的教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首先要了解和认识社会。20几岁的年纪,正是朝气蓬勃、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时候,我应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挥洒在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解生活,并努力为他人的幸福,整个社会的繁荣安定而奋斗,我想这就是我参加社会实践的动力。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积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最近,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不断涌现,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墨汁粉条、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故相继发生。这些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似乎都已经不再安全。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对社会到底产生了多大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去探究;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必须给以充分的保障。为此,我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做了一次相关的调研活动,主动调查民众意见,以增加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了解,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的建议,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减轻居民买菜负担,切实使食品的安全水平得以提高。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