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薪酬调查报告(大全)

2022-03-12 22:21:3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薪酬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薪酬调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薪酬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

20xx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xx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xx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xx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20xx年医药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持续深入,今年将成为医药企业迅速扩大势力范围,提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年。在这个关键时点,“人才争夺战”也在悄然打响。年初,华东区某医药商业公司以三倍年薪挖角竞争对手同岗位人员;2月,华北区某医药公司以20%的薪酬涨幅激励核心团队,提高员工满意度;3月初,华南地区某生物制药公司在人才招聘会中,以高出同行业80%的薪酬标准招揽各界英才。虽然吸引和保留核心员工的方式有多种,毫无疑问,薪酬福利是权重最大的要素。在生物制药方兴未艾,中药技术二次创新,化学药物占据优势,医药商业规模扩容的今天,各类医药企业的薪酬水平到底如何?我们从北京众达朴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推出的《20xx年一线城市医药行业薪酬福利调研及20xx年预测分析报告》中,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生物制药研发人员薪酬水平较高

生物制药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创新主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上,可以看到生物制药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从众达朴信的一类城市医药行业薪酬报告来看,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专员、研发经理和研发部长的年度总现金中位值分别是:95685元,184585元和286873元。研发人员20xx年的涨薪涨幅在15.8%,处于各职能前列。化学药物的研发人员薪酬水平略低与生物制药,研发经理的年度总现金为145328元,而中药企业的研发经理相应数据为128846元。

医药商业销售人员薪酬优势明显

未来几年,医药商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药品批发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销售人员一直是医药行业离职率最高的职类,而对医药商业行业来讲,销售人员对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众达朴信薪酬调研报告中来看,20xx年医药商业销售代表、销售经理、销售部长的年度总现金分别为89658元,223588元和387685元,生物制药的销售人员薪酬也逐年增加,销售经理年薪中位值为173560元,化学药物销售经理年薪中位值为165872元。国外销售和国内销售的薪酬差距依然很大,销售部长层级薪酬差距在35%-50%。

中药行业缩短薪酬差距

中药行业占医药行业约为22%份额,属于外商投资受限的行业,政策重点扶持,也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子行业。随着中药行业创新力度加大,利润逐年增长,薪酬水平也与同行业缩短了差距,中药行业的经理层级年薪范围在12-18万之间,较上一年度增幅14.8%.

各类型医药公司涨薪幅度预测

20xx-20xx年的医改,为医药行业长远发展建立了基石,医药行业市场被全面看好。根据众达朴信的监测数据显示,参与调研医药企业20xx年实际涨薪幅度为13.2%,20xx年预计涨薪幅度为12.6%,其中生物制药预计涨薪幅度为13.3%,化学药物预计涨薪幅度为12.8%,医药商业和中药预计涨薪幅度分别为12.2%和11.3%。其中研发、生产和销售仍然是涨薪重点部门。

福利项目不断完善

医药行业福利完善程度相对较高。由于制药企业大部分都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所以超过70%的企业提供班车和工作餐。超过60%的医药企业提供旅游、过节费、文体票等体现员工关怀的福利项目。未来几年,有30%的医药企业会提供弹性福利,这项政策会有效地保留和激励核心骨干员工,提高雇主满意度。

(2)增收速度缓慢。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xx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体会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第二篇:薪酬调查报告

市场发布的薪酬调查结果是组织或个人衡量自身报酬水平外部公平性的重要参考依据,即本地区企业在决薪酬调查报告定特定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时有了一个外部标准,而从业者也有了一个外部指标来衡量自己组织的报酬水平与外部组织相比是否合理与公平,从而有助于引导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源配置真正做到价格信号的市场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薪酬政策的制定不能光看自己的企业内部情况,而是要看本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定位停留哪一个水平。如果你的公司定位在前几位,那工资水平也要相应的在同一水平上,否则人才就会流失。因此,薪酬调查报告对客户而言,正是由于它的`权威性才使得客户可以通过这个报告所显示的工资增长率来调整自己公司来年的工资预算政策。

根据薪酬调查报告的结果,企业容易收集到最新最有效的薪酬数据,从而制定自身较为完善的薪酬策略。 通过薪酬调查报告的数据,客户可以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专门性的有用信息,回避开铺天盖地对自己没用的综合性信息。使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

编辑本段使用

薪酬策略

要建立起一个合理、科学的薪酬系统,首先应当从企业的经营战略出发来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比薪酬调查报告如,企业想在两年内利润翻番,一般来讲,为达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是市场上最优秀的。相对而言,企业的文秘人员可能不需要是最好的,而且假设此时人才市场上文秘人员的供应量很大。于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可以是吸引、保留、激励最好的销售人员和一般的文秘人员;而薪酬政策是向销售人员支付市场75%分位以上的薪酬,向文秘人员支付市场中等偏下水平的薪酬。总之,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战略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会相应产生不同的薪酬战略来进行配合,薪酬报告为企业的薪酬战略提供有用信息。

薪资结构的调整

企业的每个职位的薪资一般都设定相应的范围,这也就是所谓的薪资结构。每年企业都会对薪资结构进行一次修订,其主要依据就是薪酬报告提供的数据。例如:企业出纳的工资范围在20xx―3000元之间,根据企业的薪酬策略,出纳的工资定位在市场的50%分位上。如果薪酬报告上的数据显示,相当的出纳的市场中值为由去年的2600元提高到3000元,那么公司的出纳的工资结构必须相应的作出调整,否则,公司支付的工资就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计算薪资总额标准

企业计算薪资总额的主要依据是自己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现行的市场行情,薪资调查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了解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中、特别是同行业中的普遍的薪资行情。企业在确定薪资总额标准时,可以参照薪资报告中当前本地区同类型、同行业企业的有关指标,如,平均薪资总额、平均薪资水平和职位薪资信息等,与企业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员工基本生活费用状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兼顾企业与雇员的利益,最后确定出一个合理而明智的薪资总额标准。

制定薪资政策

企业薪资政策的内容涉及薪资体系、薪资结构、福利和保险政策。薪资调查报告可以清楚地显示目前本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所执行的薪资政策。如,有薪资调查报告表明,当前市场中通行的薪资体系有年工资体系、职务工资体系和职务职能工资体系。薪资结构呈现多元化倾向,有基本工资+奖金+福利,有基本工资+奖金+福利+业绩提成,还有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内部股权,等等。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基本管理模式、行业经营特点以及企业发展需要,定性地确立最适合自己企业的薪资政策体系。

年度工资调整

薪酬报告的另外一个作用是用来指导企业进行年度工资调整。大多数企业每年会对员工工资进行一次统一调整。调整的比率参考三个因素:物价指数、市场值和公司的营运状况。其中,市场值来源于参加调查公司所提供的年度工资调整的预计比率。

结合职责说明书

企业利用薪资调查报告制定职位薪资方案时,要同时参考报告提供的各职位的平均薪资水平和所附的职位说明书,再结合本企业各职位实际工作特点、任职人员状况和企业对不同职位的需求程度区别对待。例如,一份薪资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所调查三资企业财务经理的平均月薪资是16700元人民币,其中最高水平是23000元,最低为8500元。同时,薪资调查报告所附的"职位说明书"中对财务经理的主要工作职责描述如下:"负责公司财务监控、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负责财务部工作管理计划的制定、推行、指导和监督;处理财务部内部重大问题;考核、指导和培训财务部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是"财会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历3年以上",由此,企业在制定财务经理的职位薪资时,要具体考虑本企业该职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如何,该职位在企业的重要程度,以及该职位任职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资力和学历,这样再参考8500-23000元的标准来浮动,使薪资体系真正具有公平性和竞争力,帮助企业吸引人、激励人和留住人。

编辑本段企业使用的问题

1、薪酬调查报告的价格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高的成本对一些小企业而言是难以承担的。

2、从目前市场上反应的情况看,薪酬调查报告的数据,未必能反应“竞争态势”。 没有看到过薪酬调查数据的企业,过高的估计薪酬调查数据的作用;看过薪酬调查数据的企业,发现数据和现实实际是“两张皮”,数据难以解释市场上的薪酬现象。有些咨询顾问公司的薪酬调查报告的数据无法真实体现市场现状,这就使企业失去使用薪酬报告的意义。

3、中国市场上,薪酬数据获得的两种主要方式:

第一种,根据职位描述的方式,对职位薪酬进行调查。

第二种,根据统一的薪酬评估办法,对不同薪酬职级的薪酬状况进行调查。

两种方法,第一种突出职位职责,便于调查数据和企业之间的对比,第二种更为表象,但需在同样的职位评估方法后,直观的比较。有的顾问公司在制作薪酬报告的时候,没有清楚地对这两种方式加以区分,这种薪酬报告也就失掉了自身的使用价值。

4、薪酬调查报告反映的是市场上过去的数据,是一种静态的数据反映,对企业只起到一种指导性的作用。所以,企业在使用薪酬调查报告的时候,不能形成依赖性,应该有选择的理性使用。

5、如果薪酬调查的样本数缺乏代表性,缺乏针对性,参与调查的公司不是竞争领域,则数据的指导意义将微乎其微。

政府部门薪酬调查报告利弊点

目前主要是由劳动部门定期公布地区的薪酬“指导价”。政府部门的薪酬调查有其优势所在:

1、涵盖的范围广:比如,“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抽样调查”涵盖了14个大中城市、39个不同行业和76个不同岗位,每个城市抽取40个有代表性的独立核算单位,其中国有单位24个,城镇集体单位9个,股份制和外资企业7个,涉及50多万从业人员。公布的“企业人工成本抽样调查”则涵盖了全国各省市的23,885个制造业企业和15269000个从业人员。如此大的规模是其他各类薪酬调查无法相比的。

2、内容分类细致:大多数调查结果类别十分细致,分类标准除了地区、行业和岗位之外,还包括企业的技术等级、行政级别、企业类型、所有制类型、劳动者的年龄、工龄、性别和学历等等诸多细类。

3、各部分可比性强:由于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和企业的劳资部门均执行相对统一的指标体系,且各个分类标准的定义清晰,被调查者对于调查内容的认识分歧很小,所提供的数据有很强的可比性。

4、结果可靠:调查由各地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执行,被调查的企事业单位的劳资部门配合填写,数据来源比较规范可靠。全部调查方案由国家统计局批准,数据的整理由专门的统计人员进行,误差的可能性小。

然而,我们也必须指出这类调查的不足:

1、这类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决策服务,调查结构和执行过程均体现了较强的行政计划体制的色彩。公布的结果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结果没有公布,而且对调查的设计、执行及统计结果的意义缺乏说明。

2、调查只是集中在工资上面,对于其他形式的薪酬没有涉及,因此很难描述各地区各行业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3、数据的处理方法很简单,仅仅是算出平均数或比例而已,没有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管理咨询公司薪酬调查报告的利弊点

这些机构进行的薪酬调查及其最终分析结果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调查范围比较集中,区域性较强。这些调查大多集中在中国的少数几个特大城市,而且主要限于外资企业,调查结论对于企业了解地区内和业内平均薪酬状况有较大参考价值。

2、调查职位主要集中在一些非生产性的通用职位,如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秘书等。还有一些职位名称是从外资企业或代表处的习惯而来,如首席执行官。

3、不仅关注工资水平,还调查其他薪酬形式。调查内容除了工资之外,还包括股票期权、培训计划、退休及医疗待遇、住房方案、出差津贴等。

4、既注重薪酬水平,又注重趋势分析。多数调查报告都强调分析近期加薪的度、幅度差异及其前景预测。

5、调查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调查除了报告各地区各行业的薪酬状况外,还探寻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共性问题,对HR管理者提供一般性建议。

然而,这些调查也存在如下不足:

1、调查的透明度低。对公众公开的内容只是调查结果的一小部分,而且调查设计过程、样本信息、调查问卷、调查技术等涉及调查信度和效度的部分一般均不公布,人们无法了解这些调查的可信程度。

2、统计方法仍然比较简单。除了平均数和比例之外,一般没有别的统计指标来支持调查结论。

3、调查指标定义不统一,调查结果的可比性不高。仅“年薪”这个指标,各个调查的定义就有很大差距,导致不同调查结果不能直接比较。

第三篇:薪酬调查报告

一、薪酬调整的内容

此次薪酬调整的目的是在不降低或不影响员工年薪标准的原则上,简化企业和员工薪酬结构,再根据以岗定人,按岗取酬的原则,明确各岗位薪酬标准,规范公司薪酬体系,使公司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将公司的经营成果与公司全体人员分享。此次薪酬调整为二个重点:

1.1 调整企业内部的薪酬结构

企业原薪酬结构为:

(1)业务系统、中层管理岗位

岗位工资标准为其岗位年薪标准的50%,岗位年薪标准的30%作为季度绩效考核基数进行核发,岗位年薪标准的20%作为年终奖基数进行核发。薪酬构成公式:

年标准薪酬=岗位工资(年薪标准50%)+季度绩效工资(年薪标准30%)+年终奖(年薪标准20%)

月工资=岗位工资

(2)非业务系统岗位

岗位工资标准为其岗位年薪标准的60%,岗位年薪标准的30%作为季度绩效考核基数进行核发,岗位年薪标准的10%作为年终奖基数进行核发。薪酬构成公式:

年标准薪酬=岗位工资(年薪标准60%)+季度绩效工资(年薪标准30%)+年终奖(年薪标准10%)

月工资=岗位工资

调整后的薪酬结构为:

岗位工资标准为其岗位年薪标准的80%,年薪标准的20%作为年终奖基数进行核发。其薪酬构成公式:

年标准薪酬=岗位工资(年薪标准80%)+年终奖(年薪标准20%)

月工资=岗位工资(年薪标准80%)+交通补助

1.2 调整绩效考核发放形式

此次薪酬结构调整后,将原季度绩效工资纳入到员工岗位工资,季度绩效考核延用原绩效考核方案,仍将年薪标准的30%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基数,以各个部门季度考核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对超额完成季度考核指标的部门以绩效奖金的形式发放部门,再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工作达成度、努力程度等考核维度进行二次分配,反之,进行扣减。部门绩效核算公式如下:

部门绩效=部门绩效总基数*(部门绩效考核得分-100%)

二、薪酬调整分析

2.1 调整后的企业薪酬结构分析

2.1.1 影响员工及企业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变化

根据武汉市社会保障局的相关规定,员工社保申报基数是以企业员工的工酬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例征收,员工个人每月缴费工资基数的11%,另加7元的大额医疗保险,私营企业每月缴费工资基数的32.2%。另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相关文件,工资总额由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包括的项目的范围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冬季取暖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等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以及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以下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在合理合法的基本上,对此次薪酬结构调整后,员工及企业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变化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根据对薪酬调整前与调整后的员工社保缴费基数进行对比并分析,测算得出:

类别 形式 每月人均社保 每月人均住房公积金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员工 帐户存入 757.65元 1117.02元 347.57元 514.00元

企业 缴费支出 559.59元 827.54元 173.79元 257.00元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薪酬结构调整后员工每月社保存入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359.37元,人均每月增长32.17%;每月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166.43元,人均每月增长32.38%。而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67.95元,每月缴费人均增长47.88%;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83.21元,人均每月缴费增长47.88%。再按岗位进行分类统计:

①薪酬结构调整后,中层岗位员工每月社保存入金额比调整前平均增加668.03元,平均每月增长59.549%;其每月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平均增加309.27元,平均每月增长59.926%。 中层岗位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497.93元,人均每月增长59.94%;企业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58元,人均每月增长59.94%。

②薪酬结构调整后,业务岗位每月社保存入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384.69元,人均每月增长59.025%;其每月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人均增加178.10元,人均每月增长59.673%。 业务岗位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86.73元,人均每月增长59.69%;企业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149.19元,每月增长59.69%。

③ 薪酬结构调整后,非业务岗位每月社保存入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08.8元,人均每月增长33.878%;其每月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人均增加96.67元,人均每月增长34.278%。 非业务岗位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155.64元,人均每月增长

34.07%;企业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48.34元,人均每月增长34.07%。

2.1.2 个人所得税额的产生及各岗位年薪标准的变化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自20xx年3月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新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月20xx元,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因员工工资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费的部分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可在税前列支再按照个税相关规定进行缴税。由此可见,员工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申报基数直接影响到个人月缴税金额。经统计,员工岗位工资减去其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缴费金额后,企业每月需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员工占公司全员的39.71%,员工年终奖所得也将根据个人所得税缴纳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税额。如此以来,员工在标准年薪不变的基础上承担个人所得税后,必定会影响到个人的岗位年薪。具体测算结果统计如下:

公司全员全年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包括员工收入浮动收入)最高的为15978.20元,导致个人年薪标准下降11.096%;最低的为166.5元,导致个人年薪标准下降0.833%。公司全员全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为1518.76元,全员年薪标准平均下降2.677%。再根据所任岗位的不同进行分类统计:①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全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约为3357.9元,其年薪标准平均下降5.359%;②业务岗位全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约为806.25元,其年薪标准平均下降2.191%;③非业务岗位个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约为358.707元,其年薪标准平均下降1.249%。(具体数据参照“员工月收入扣税后其年薪标准变化明细表”)

2.1.3 员工薪酬相关变化

(1) 非业务岗位员工年终奖变化

企业原薪酬结构中,非业务岗位员工年终奖是占其岗位年薪标准的10%,在岗位年薪标准不变的基础上对薪酬结构调整后,使其年终奖基数为岗位年薪标准的20%。根据企业年终奖发放原则及办法,同时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① 如果企业年终系数为“1”的情况下,非业务岗位年终基数调整后,其岗位年薪上升幅度与调整前相同。(其测算结果未考虑员工个人全年绩效情况)

② 如果企业年终系数为“1.5”的情况下,非业务岗位年终基数调整后与调整前的变化如下表:

状态 年薪标准 月工资+绩效 年终奖金 最终年薪 年薪上浮比例

调整前 833000元 749700元 124950元 874650元 5%

调整后 833000元 666400元 249900元 916300元 10%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薪酬结构调整后,非业务部门岗位在年终系数为“1.5”的情况下,其最终年薪相比薪酬结构调整前上涨了41650元,较薪酬结构调整前人均增长1436.2元,比调整前上浮5%。(具体数据参照“非业务系统薪酬调整前后对比表”)

③ 如果企业年终系数为负数的情况下,那么企业薪酬调整前后的变化可想而知,但如果发生这种可能性,那时候企业的重点就不是测算员工薪酬变化情况了。

(2) 试用期员工工资变化

根据企业薪酬体系,现对试用期员工的用工成本进行测算,具体数据如下:

岗位类别 年薪标准 调整前试用期工资标准 调整后试用期工资标准 工资增长比率 备注 中层岗位 66000元 2750 3520 28.00% 由于员工岗位工资比例提高,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调整后的试用期工资是取岗位工资的80%进行比较

60000元 2500 3200 28.00%

业务岗位 40000元 1670 2130 27.55%

33000元 1380 1760 27.54%

非业务岗位 33000元 1650 1760 6.67%

29000元 1450 1550 7.00%

28000元 1400 1490 6.43%

26000元 1300 1390 6.92%

22000元 1100 1170 6.36%

(3) 相关经济补偿金变化

因劳动关系的解除会涉及到相关经济补偿的问题,下面根据薪酬调整的情况,分别针对以下几种情况,对薪酬调整前后企业所要承担的经济补偿金的变化作如下分析:

①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下辞退劳动者,企业需要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根据岗位的不同所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变化如下(下列数据未考虑员工每月的交通补助):

岗位类别 调整前经济补偿金额 调整后经济补偿

金额 增长比率

中层岗位 2750 4400 60%

2500 4000 60%

业务岗位 1670 2670 60%

1380 2200 59%

非业务岗位 1650 2200 33%

1450 1930 34%

1400 1870 34%

1300 1730 33%

1100 1470 34%

②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相关规定,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企业需要支付劳动者所在公司工作年限*平均月工资作为其经济补偿金,针对这种情况现对薪酬调整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下列数据未考虑员工每月的交通补助):

岗位类别 劳动合同期限 调整前经济补偿金额 调整后经济补偿

金额 增长比率

中层岗位 3 8250 13200 60%

7500 12000 60%

业务岗位 3 5010 8010 60%

4140 6600 59%

非业务岗位 3 4950 6600 33%

4350 5790 34%

4200 5610 34%

3900 5190 33%

3300 4410 34%

③企业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需支付劳动者所在公司工作年限*平均月工资*2作为其经济补偿金,针对这类情况现对薪酬调整前后的变化作以下对比,但由于公司工作年限的不确定,主要以平均月工资的2倍核算出来的数据进行对比(下列数据未考虑员工每月的交通补助):

岗位类别 调整前经济补偿金额 调整后经济补偿

金额 增长比率

中层岗位 5500 8800 60%

5000 8000 60%

业务岗位 3340 5340 60%

2760 4400 59%

非业务岗位 3300 4400 33%

2900 3860 34%

2800 3740 34%

2600 3460 33%

2200 2940 34%

综上所述,薪酬结构调整后,企业所承担的相关经济补偿金额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最高提高了60%,最低提高了34%,因此,企业在人资管理与人员聘用上应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人员测评水平,为企业控制人事管理风险。

2.2 调整后的绩效考核发放形式分析

2.2.1 员工月工资的变化

根据调整后的绩效考核发放形式,结合绩效核算办法,以各个部门季度考核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对超额完成季度考核指标的部门以绩效奖金的形式发放部门,再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工作达成度、努力程度等考核维度进行二次分配,将最终分配结果直接在员工月工资中以“绩效奖惩”名目进行列支。如果,某员工季度绩效分配金额是正数时,那么该月工资将上升,绩效奖金的金额越高其相应承担的个人所得税额越高。

2.2.2 员工社保与住房公积金变化

员工社保与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是以员工月工资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例进行征收,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相关文件,绩效奖金属于月工资总额组成部分。因此,员工月工资每隔三个月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申报基数的变化。

2.3 其它

由于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基数调整时间为每年7月份,且每年一次。而企业于07年9月份进行了一系列的薪酬调整,其中包括:员工年薪标准的调整、人员岗位异动等,这些调整情况使员工的社保申报基数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因为社保基数调整的限制,07年9月份薪酬调整后,员工的社保的基数一直未作调整。而今,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对员工的薪资结构又进行了调整,这样一来,07年薪酬调整的问题,将延续到今年7月份一并解决。那么从08年7月前,以办理社保与住房公积金的员工,将不会根据此次薪酬调整后的月工资总额进行缴费,所以员工个人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不会发生变更,导致个人所得税额将高于比08年8月份的个人所得税额。通过前面对个人所得税的测算,在年薪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必定会导致员工年薪标准下降。(具体数据参照“20xx年7月份前薪酬调整与个税明细表”)

三、薪酬调整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情况,我部门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员工自已承担个人所得税后,导致其年薪标准下降,但是通过此次年薪结构的调整员工每月社保存入金额人均1117.02元,较薪酬调整前增加了359.37元,人均每月增长32.17%。而个人承担税额后,公司全员全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为1518.76元,全员年薪标准平均下降2.677%。综合两项数据,员工年薪标准下降不需要从另外途径进行补足。

2、由于此次岗位工资调整为岗位年薪标准的80%,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67.95元,每月缴费人均增长47.88%;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83.21元,人均每月缴费增长47.88%。根据目前企业员工人数进行统计,企业全年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将比调整前增加196139.4元(公司员工共68人,目前有7人未进入公司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帐户),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增加60909.72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承担能力,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以对员工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进行调整,但是目前武汉市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最低不得低于8%;员工社保为国家强制性办理项目,无法进行调整。因此,如果要降低公司的人工成本的根本并不是调整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也不是想办法降低员工社保基数,而是从企业内部管理上控制好用人需求量,合理分配和设置人员配比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

3、员工试用期内的人工成本因薪酬结构的调整而上升,同时相对应的试用期人员的社保缴费基数也上升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有两个:

第一,将员工岗位工资进行多项分解,例如:岗位工资=基本工资+**补助+**补助,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试用期员工不享受相关补助为由,对试用期员工的人工成本进行控制; 第二、将新进人员的年薪标准适度降低,因为新进人员对企业业务的熟悉程度、同岗位工作经历远远低于有一定企龄的员工,新进人员初进公司主要还处在一个学习和摸索的过程,而企业也处在对其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个人职业素养的观察期,所以新进人员的年薪标准适度降低,从长远看,不但能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同时也是企业根据员工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难度等多方面进行工资分级的一个开始,是一个逐步完善,使企业薪酬体系更合理性的开始。

4、非业务岗位员工的年薪因薪酬结构的调整,在年薪标准不变的基础上,年终奖比例占年薪标准的20%后年薪上升幅度较调整前上涨5%。这个测算结果,足以说明薪酬比例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公司人工成本的提高,因此,公司高层决定非业务部门拿业务部门年终系数的80%,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工成本。但是,我部门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性,原因如下:

①公司的人工成本的提高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同岗薪酬没有区别,而且公司薪酬处在中等偏上的占76%,属于薪酬中部堆积型,这种薪酬状况容易导致人工成本较高,人员收入增长幅度小,同时不利于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度、职业竞争力等。

②非业务系统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43%,年薪标准在22000―33000元之间,而且公司主要是想将“公司的经营成果来自于全员的共同协作,应该与公司全员共同分享”的思想贯彻始终。这样以来,就违背了这条主体思想。

③非业务系统员工与业务系统员工由于贡献程度不一致,已经在岗位年薪标准上在得到体现,而年终奖本身就是对整个团队在一年中共同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给予的一种奖励。如果对这两个系统的员工取不同的年终系数进行核算年终奖,并没有起到良好激励作用,相反还会带来消极情绪。

5、绩效奖金的发放方式,原定在员工工资表上进行体现,但通过上述分析,建议公司以贴票报销的形式进行发放。

企业管理报告

薪酬管理反映到工资结构上面,就是各个职位的工资标准。这个工资标准应该恰如其分地反映员工付出的努力。如何才能达到平衡,使工资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同时又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呢?工资管理的原则是: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对内员工间公平、对员工个人有意义。基本办法是建立企业基本的价值标准:对企业内部各类职位价值的确定→职位级别与工资、对某一时期业绩的价值评定→业绩工资、对各类型贡献的价值评定→奖金。企业要做到员工之间的工资平衡就要有一个很好的工资结构。

工资系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是:工资的系统设计要围绕职位系统的设计展开,工资结构和工资标准应针对职位制定。对企业来说,职位体系是它的基本支撑体系。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工资的职位体系应具备的内容是:职位设置、职位类型、职位标准、职位要求职位体系的内容由企业业务性质和运作流程直接决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评估都必须以职位要素的确定为前提。

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薪资体系和薪资制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职位分析: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职位说明书。

2、职位评价: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为进行薪资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

3、薪资调查:薪资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资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资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资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资走势分析等。

4、薪资定位:在分析同行业的薪资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资水平。在薪资定位上,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

5、薪资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也有的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资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办法。

6、薪资体系的实施和修正:在确定薪资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资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为准确起见,最好同时由人力资源部做此测算。因为按照外企的惯例,财务部门并不清楚具体工资数据和人员变动情况。人力资源部需要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

7、不同职位有不同职位的级别,一个是员工的级别制度,另一个是员工的宽带制度。同一个级别,薪资的范围大概都差不多。宽带也是类似等级的,是比较新的概念,其特点就是把“级”的范围定得比较宽,一个大型企业,可能从最基本的初级员工,到最高的总裁、总经理职位,有5个、6个带别。具体而言,工资系统设计可采用如下方法:

采用级别工资制。工资设计有几种不同的做法和思路,比较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根据级别来设计。比如说有10个职能部门,有30个职系,100个或者150个职位,但是整个级别就15个,工资系统就是按15个等级的工资系统,每一个级别,都给一个范围,在哪个级别里,就用哪个级别的工资范围来发工资。

针对不同的职位,怎么样把工资结构设计好,能够最恰当地反映职位本身的劳动价值,这是工资管理理念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在相当多的公司里,薪资福利计划一经制定,就许多年“躺”在上面睡大觉,很少有人花心思去想想这些计划执行起来有什么问题,是否是员工需要的,哪些方面可以改进,福利计划激励员工的效果怎么样。这就需要有专人负责改进已有的薪资福利计划,并根据需要去研究和开发新的项目。要做好薪资福利工作大致有三项要求: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效益展开。工作方向、内容、方法要与业务重点和经营战略相一致。

第四篇:11年医药行业人才与薪酬趋势

2011年医药行业人才与薪酬趋势

在金融危机中薪酬增长表现不俗的医药行业,2011年的人才流动和薪酬趋势又有哪些特点呢?根据德翰咨询出版的《2011年医药行业薪酬福利调研报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外资医药企业——加入人才抢滩战?

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新医改方案及医药企业逐渐规范等多重因素影响,外资医药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寻求并购机会,今年,瑞士诺华收购浙江天元生物药业85%的股权,间接进入中国甲流疫苗市场;美国NeoStem公司获得中国生物药业控股权等行动使得医药人才争夺战更加激烈。

外资医药公司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不无道理,有关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来中国医药市场(不含OTC和中成药)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已是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9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由于医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小,加上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及人们保健意识普遍增强等因素影响,另外新医改方案提出要投资8500亿用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下,外资医药公司纷纷加入了投资中国医药市场的队伍中。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扩大生产,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在不断扩大的药品市场分一杯羹,都需要对人才的网罗力度,有些公司甚至要在几年内扩张一倍的人才,这样的需求力度使得原本紧俏的医药人才更加难觅。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外资医药企业提供的薪酬福利是其吸引和激励人才的一道杀手锏,不但在中层等级及以上的人员薪酬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优厚的福利也是吸引人才加盟的重要手段。不少外资医药公司为了体现公司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公司特在员工新婚、过节、过生日的时候为员工提供新婚贺礼、节日贺礼、生日贺礼、班车、工作餐、点心、饮料、部门活动经费、免费体检等等,让员工有舒心的工作环境,而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新晋职场人看重的一个隐形砝码。

2、医药代表——最难招?最难留?

跨过了金融危机之年,医药行业对核心人才——医药代表的需求有增无减。既有医药基础又懂销售市场的医药人才仍然是各药企争夺的焦点。这类人才在市场上的薪酬也水涨船高,以北京地区医药行业为例,2010年医药代表的总现金收入平均值53563,比上一增长了12%,而高级医药代表的平均值更是达到了75599,比上增长了24%,这样的增幅在各行业中也属于高位水平。

另外,医药行业现有人才储备难以满足行业的高速发展,营销人才、质量管理、中医科医生、护士/护理人员、生物制药类人才成为上半年医药行业的前5大热门职业需求。就质量管理类人才中的质量经理和质量主管两个职位来看,2011年的北京地区质量管理类岗位薪酬也有明显的增长,质量主管和质量经理的总现金收入分别增长了12%和19%。

可见,随着生产的扩张,医药行业生产类的职位薪酬也有水涨船高之势。不过,据多家药企人力资源经理反映,医药市场的开拓十分依赖具有扎实医药知识和出色沟通技巧的医药代表,也造成这类人才流动率颇高。

3、人才争夺战下,人才流动性加大。

即使是在经济危机的年份,在各行业主动离职率普遍下降时,医药行业却保持着高位的离职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供需两方面决定的,从企业角度来讲,高技能的核心人才一直处于急缺状态,各企业不断提高市场价位,提供有相当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平台来吸引人才,从2007年至2009年,医药行业各层级均保持着较高的主动离职率,其中以销售代表、医药研发等专业人员离职率最高。

尽管医药行业整体加薪幅度表现不俗,但是各层级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医药企业中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的员工薪酬增长的幅度普遍高于低层员工,这普遍反映出医药行业职位级别对薪酬有很大的影响。中高层的薪酬增长率增长15%,而执行层只有7%。

薪酬增长级别上的差距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可能有负面作用,一些员工发现自己所在层级薪酬增长机会有限,而面对外部市场的更好的职位发展机会和医药行业人才竞争激励的环境下,许多职场人纷纷选择了寻求在其他企业的发展机会。

4、吸引人才,主要靠薪酬?

通过对离职原因的统计,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有限的增长机会、薪酬的外部竞争、业绩评估。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薪酬结构、水平并不能充分地激励高绩效核心人才,成为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近90%的医药行业从业者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四成左右的人选择跳槽的方式带来薪酬增长,薪酬、晋升、培训仍为企业吸引保留人才的前三种方式。其中医药行业吸引保留关键人才的力度最大,95%的制药企业希望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保留关键人才,企业针对中高级管理人才及核心技术人才积极推出包含有吸引力的固定薪酬、中长期激励及有针对性的福利组合。本的调研中,企业平均薪酬增长率为8%,明年企业平均预期增长为

15、6%,进一步说明企业在激励和保留员工方面加大了对薪酬的增长投入。

总之,2012年医药行业前景依然被看好,企业争夺人才的趋势会日益加强,薪酬方面也会继续呈上升态势,致使医药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将会保持高位。对于企业来讲,提升薪酬固然是吸引和激励人才的最直接可见的方式,但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多为员工今后的职业发展着想,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

第五篇:企业薪酬调查报告

符合市场要求的薪酬福利体系是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HR管理者而言,在进行薪酬设计方案和年末薪酬调整时,迫切希望有一个较理性的、市场化的参照体系,来帮助他们修订薪酬制度,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目的。因此一到年终岁尾,很多薪酬调查报告就会应时“出炉”。这时,如何解读薪酬调查报告从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呢?这是HR们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下文就是教你如何解读薪酬调查报告,供各位HR们参考。

获得薪酬调查报告的渠道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如果现有的薪酬调查数据足以提供企业所要求的所有信息或者大部分信息,就没有必要再去做市场薪酬调查;相反,就会存在从何种渠道获得薪酬调查报告的问题。由于目标不同,对象不同,信息不同,企业所选择的获得薪酬调查报告的渠道也会不同。一般而言,企业HR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薪酬调查报告:

企业之间的互相调查

这种方式适合于那些有着良好对外关系的企业,这样企业的HR管理者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所需要的薪酬信息。有资料显示,一些企业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联盟,凭借自身的信用和承诺,定期交换有关人力资源的统计信息,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在我国的薪酬调查系统和服务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相互调查无疑是简便、可靠和经济的薪酬信息获得渠道。企业间相互调查获得的薪酬调查报告针对性较强,但由于薪酬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保密信息,容易引起竞争对手的警觉和不合作,而且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人手和时间从事薪酬调查的事务性工作。

采集社会公开信息

政府、专业学会或学术团体会定期发布薪酬调查数据,这些调查报告包括地区性的薪酬调查、行业性的薪酬调查,以及各类岗位、工种的薪酬调查等内容。有些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也会公开发表一些统计数据。这些公开的薪酬调查报告可作为衡量企业员工薪酬水平和确定薪酬制度的依据,但对企业而言针对性不强,只能用于对宏观的把握和参考。只有当这些数据资料相对于其他方式更为便宜适用,并达到一定水准时,企业才可能采用。

从商业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购买

商业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为获利,会主动进行薪酬调查。由于薪酬调查工作费时费力,采集数据的处理分析需要借助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专门的统计方法技术,企业没有能力和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因此,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会购买往往会考虑从商业性人力资源公司购买最新的薪酬调查报告,将企业现时的岗位和职称的现时薪资水平与市场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购买方式获得薪酬调查报告优点很明显,即质量高、数据全,但其所花费的费用将比其它方法多出很多。

尽管有些企业安排自己的薪酬主管人员负责从事薪酬调查工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往往是借助第三方来完成调查的。尤其是当企业属于新兴行业,或者岗位属于高新技术岗位,确定薪酬水平有困难时,更应该考虑购买薪酬调查报告。

第六篇:企业薪酬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xx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xx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xx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xx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20xx年医药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持续深入,今年将成为医药企业迅速扩大势力范围,提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年。在这个关键时点,“人才争夺战”也在悄然打响。年初,华东区某医药商业公司以三倍年薪挖角竞争对手同岗位人员;2月,华北区某医药公司以20%的薪酬涨幅激励核心团队,提高员工满意度;3月初,华南地区某生物制药公司在人才招聘会中,以高出同行业80%的薪酬标准招揽各界英才。虽然吸引和保留核心员工的方式有多种,毫无疑问,薪酬福利是权重的要素。在生物制药方兴未艾,中药技术二次创新,化学药物占据优势,医药商业规模扩容的今天,各类医药企业的薪酬水平到底如何?我们从北京众达朴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推出的《20xx年一线城市医药行业薪酬福利调研及20xx年预测分析报告》中,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生物制药研发人员薪酬水平较高

生物制药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创新主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上,可以看到生物制药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从众达朴信的一类城市医药行业薪酬报告来看,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专员、研发经理和研发部长的年度总现金中位值分别是:95685元,184585元和286873元。研发人员20xx年的涨薪涨幅在15.8%,处于各职能前列。化学药物的研发人员薪酬水平略低与生物制药,研发经理的年度总现金为145328元,而中药企业的研发经理相应数据为128846元。

医药商业销售人员薪酬优势明显

未来几年,医药商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药品批发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销售人员一直是医药行业离职率的职类,而对医药商业行业来讲,销售人员对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众达朴信薪酬调研报告中来看,20xx年医药商业销售代表、销售经理、销售部长的年度总现金分别为89658元,223588元和387685元,生物制药的销售人员薪酬也逐年增加,销售经理年薪中位值为173560元,化学药物销售经理年薪中位值为165872元。国外销售和国内销售的薪酬差距依然很大,销售部长层级薪酬差距在35%-50%。

中药行业缩短薪酬差距

中药行业占医药行业约为22%份额,属于外商投资受限的行业,政策重点扶持,也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子行业。随着中药行业创新力度加大,利润逐年增长,薪酬水平也与同行业缩短了差距,中药行业的经理层级年薪范围在12-18万之间,较上一年度增幅14.8%.

各类型医药公司涨薪幅度预测

20xx-20xx年的医改,为医药行业长远发展建立了基石,医药行业市场被全面看好。根据众达朴信的监测数据显示,参与调研医药企业20xx年实际涨薪幅度为13.2%,20xx年预计涨薪幅度为12.6%,其中生物制药预计涨薪幅度为13.3%,化学药物预计涨薪幅度为12.8%,医药商业和中药预计涨薪幅度分别为12.2%和11.3%。其中研发、生产和销售仍然是涨薪重点部门。

福利项目不断完善

医药行业福利完善程度相对较高。由于制药企业大

推荐专题: 保险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