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5篇)》。
转眼间我一个月的实习工作已经结束,这段时间里我们从学生一下变成了老师,曾经感觉非常不适应,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锻炼,使我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回想这一月的实习工作还历历在目。
回想我刚到我的实习学校寒亭六中时,看着陌生的校园,操场,教学楼以及陌生的面孔,我既紧张又兴奋。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同时收获了更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习期间,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优秀体育教师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一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为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也使我的教学理论变成了现实,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回想这一月的实习生活,每一秒都充满了汗水和感动。当我漫步在实习校园里,那出自学生一声声的真诚问候掩盖这段日子遇到的所有委屈,最后剩下的只有数不清的欣喜。
我在实习期间正好赶上学校的跳绳比赛,而我基本没怎么跳绳,必须从头开始学习,为了尽快适应教学,准确的将跳绳技术传授给学生,我经常在休息时间和学校的其他体育老师一起讨论,研究跳绳视频,独自练习,虽然开始上课时比较仓促,但是我还是慢慢的适应过来了。
来到学校经过短暂的观摩后我独自走上了讲台,虽然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示范动作不熟练,分解带操动作迟缓,口号不流利,底气不足,但我还是完完整整地把课上了下来。期间我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我反思,不断的改进自己,同时也得到了学校其他老师的指点。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帮助,使我体会到了教师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仔细地备课,写教案,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认真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为了在短暂的实习期间充分锻炼自己,我们主动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一起上课,带学生跳绳,虽然比较辛苦,但当看到学生们有所进步时,心理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
转眼间,实习生活已经结束,这段短暂的实习生活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永无止境。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超越自己,面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将鼓舞着我不断前进。在这一个月的体育教学实习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要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优秀学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在存在不少缺点,如:教学技能、技巧仍较薄弱,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语言表达不清等。我应该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教育实习让我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我将继续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执教水平,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师范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
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非浅。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它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介绍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是可行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来演示几何教学中的图形,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在实习中,我还只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一共上了八节代数课,还有A、B班的练习课,觉得还是A班的效果好。课堂上若学生对我的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即时对他们的疑问作出解答,使上课内容能够按时完成。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学习成绩优秀,但这总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我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回顾这两个月,我在不断的向前辈老师们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从中体会到教师的喜悦和烦恼,体会到我未来工作的快乐,也有了新的追求。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重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爱好。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熟悉,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爱好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熟悉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把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定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预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把握基础知识;预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把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把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熟悉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预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师范生实习调查报告
师范生实习鉴定一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从年前的准备阶段,到三月份的正式讲课,这一过程的收获体会是很多的。
让我体会很深的首先是对教育这份事业的热爱。在学习中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教学的热爱是使你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动力,不管是备课,还是讲课。备课中,具有了动力,才能全方位的考虑过程、内容,考虑学生的反应。正如实习开始,杏坛副校长所说的“备学生”,怎样体会到学生的反应。有了这份动力,才会想出设计出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才能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设定较高的目标,同时又要考虑到效果不佳时,自己的反应。就是预先想到效果不好时,自己应承受这份压力,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变化,引起教学效果不佳,自己应接受这一现实。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整个活动。当我第二次课效果不好时,当时实在难以接受,尔后的两天为下次的备课则没了兴趣,没有了热情,自己前两次作了充足的准备为什么会这样?我在思考这些,思虑再三,还是备课不充分,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既没有预计学生的反应,又没有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第二次课的板书问题,这都是没有预计到的。
而当我在第三次课时,心情平淡而又有热情,坦然面对一切。这样就好了许多,语速较前两次慢了一些,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少了许多。
总的说来,实习让我收获许多。不仅仅是对教学,做任何事情都满怀热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课前的不良反应,作了充分的准备。对事情结果期望高,严要求,又要以最坏的结果来考虑,坦然面对。这是我较深的体会。
最后,我还想说的事,感谢张老师的悉心热心感怀。每课必听,不管是试讲还是上课,更重要的事提出学生的问题,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发现这些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与帮助。同时,我们这一团对也是值得学习的。互相帮助,照应,共同进步。
浅析西部高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教育实习;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类课程
论文摘要:对部分西部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师范生培养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措施。对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高师教育改革,使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适应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项非常紧迫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正因如此,笔者对西部四所普通师范学院的2007届本科生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师范生培养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以服务于高师教育的改革。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1份,其中有效问卷165份。问卷共设计17道题,其中封闭性问题16道,开放性问题1道。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技能、实习的实效性以及改进建议等角度进行设计。问卷的设计基本以定类和定序变量为主。为克服问卷设计的不足,增加了对实习学生的访谈以及查阅实习指导教师的总结,以获得更为全面的了解。
1、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个别访谈记录的整理和查阅实习指导教师的总结,我们发现,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1.1实习生缺乏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主要指一般教学技能,包括普通话、三笔字、口头和书面表达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等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处理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学等技能以及班主任工作技能等。调查显示,在教育实习中,实习生表现出的教师职业技能普遍较差。
首先,实习生的一般教学技能不足。有12%的学生认为语言与情感的表达能力存在缺憾和不足,有59%的学生认为应当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其次,课堂教学技能欠缺。突出表现为:课堂观察技能不足,不知道如何观察和控制课堂的教学,启而不发;讲解技能不足,教学语言罗嗦、不严谨、不会分析问题等。有32%的学生认为把握教学过程能力存在缺憾和不足,有48%的学生认应当加强设计和组织教学能力的训练。
第三,教材分析和处理能力不够强。实习指导教师在总结中指出,大多数实习生面对新教材,不能较好地利用教育教学设计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不能很好地从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和教育价值等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不少实习生只对所教的章节熟,而对非授课章节就陌生。统计表明有24%的学生认为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存在缺憾和不足,有40%的学生认为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存在缺憾和不足。有50%的学生认为实习前应当开设分析中小学教材的课程或活动为实习做准备。几乎所有的代队指导教师均认为实习生的解题能力不强,对题型不会归纳总结,甚至教材练习题都不会做。
第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方面,很多学生对于多媒体不熟悉,甚至是不会。表现出来的问题是软件操作不熟练、不会制作课件等;对于基础教育教学软件掌握得不错的同学,表现出来的困惑是使用课件教学后,效果却不一定好;此外,由于实习学校多媒体设施不全,对于教学软件比较熟悉的同学,开始怀疑有没有必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基础教育教学软件。
1.2实习生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绿了全国各地。因此,无论是在高中一年级实习的学生,还是在初中实习的学生,都遇到了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尽管老师在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中向学生介绍了很多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但学 1
生理念仍陈旧,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基本理念知之甚少,更不能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有27%的学生对课程改革不了解,有46%的学生认为要加强课改知识的教学。面对课程改革,有不少实习基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态度是消极等待,更有的则是抱怨。因此,很多实习生对此产生了较大困惑:“新课改的实施,作为即将毕业的师范学生,我们将来应该怎么面对?”
1.3教育实习时间短、内容形式单一,实习目标难以达到
高师院校现行的教育实习方案一般是专科4周左右,本科6一8周,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平均每个实习生上课时间只能在6一10节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既要让学习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适应性,又要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开展中学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素质,这显然比较困难。大部分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仅重视课堂教学实习、而忽视了班主任工作实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和课外、校外的教育实习,在实习安排上形式单一,只有放羊式或集中式实习,没有教育实习形式的创新。
2、原因分析
2.1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61%的学生觉得在大学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基本不能适应教育实习的需要,有48%的学生认为学科专业课程对实习教学帮助不大,有36%的学生认为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对实习教学帮助不大。这说明,当前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难以适应教师培养的需要。
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高师课程结构中,学科专业课一般占总课时的70%,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所占课时比例则少得可怜,一般在10%以下,且课程门类少,体系不合理。对师范性课程的忽视、削弱必然对师范生素质产生不利影响。
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安排不当。教育类课程一般都在三年级时开,且集中在一年时间完成,除第七学期一般8周的一次性实习外,基本再无其他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这种既晚且短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师范生及时得到良好的专业思想教育与信念,及早确立教师角色意识;也不利于他们及早受到系统的从教职业技能训练,形成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更好地胜任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实践环节弱,缺乏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虽然现在很多高师院校都开始注重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实践活动的早期性、经常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但职业技能训练课的开设在规范化、操作化、实效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时间、师资、教材及教学设备、条件等方面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2. 2课程内容与实施方面的原因
教育类课程脱离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缺少魅力。由于课时少,教育类课程能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很少。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严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案例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情境差异比较大,多数学生反映观摩之后,收获不大。教育类课程教学内容普遍陈旧、空洞、乏味,教学方法单
一、死板,使得学生厌学,老师厌教。
教育类课程任课教师缺乏中学教育实践经验。据调查,现在高师许多青年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类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基本功较差,使师范生难以从其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的示范与熏陶,更得不到实际有效的训练指导。这个问题应引起师范院校的高度重视,教师本身都缺乏职业技能素养,怎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未来教师?
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技能训练。长期以来,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技能训练;重教育基本原理研究,轻教学实践经验总结、课堂教学技巧、方法研究的 2
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写文章、评职称上,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不愿花费心思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致使部分高师院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已基本失去教学示范性。
新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各个学校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加人一定的新课改的内容。但由于内容多、课时少,大都选择了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学生虽然在理论上对课程改革有所了解,但是对于课程改革的理念如何实施、对新教材的具体处理都比较陌生。
3、建议与对策
3.1调整与整合教育类课程内容
教育类课程应相互补充、渗透、整合,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要有自己的侧重点,尽量避免重复内容,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师应加强沟通、合作与教研,共同构建全新的教育类课程。应将高师教育类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大部分,每部分又由相关课程组成。以必修、选修的形式进行,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并且重视教育类课程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师职业技能,使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各项基本技能的练习,逐步改变高师教师课堂教学缺乏示范性、甚至不能指导学生实习的状况。教育类课程内容应增加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等内容;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近两年,各招聘单位的考核方式在以前试讲的基础上,加重了对说课能力的考核,新增了“做高考试卷”的考核方式,那么就应在学科教学论和微格教学中增加“说课”理论及其技能训练。还应增加全国各地历年高考试卷的题型及其解法的研究。
3. 2适当增加教育类课时数
众所周知,教育类课程在我国高师院校系的处境是十分严峻的。据资料统计,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占学时(或总学分)的比例,英国约为25 %,日本约为30%,而我国仅为5%一8%,西部各校为8% -10%。通过剖析可以看出,众多的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教育类课程课时太少。难以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懂得教育规律,还具备较强能力的教师就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了。因此,作为高师院校,适当增加教育类课程教学时数,强化和改革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既是高师院校师范性的需要,也是教学实践的要求。
3. 3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形式要多样化。各高师院校应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训练实施计划,确立具体的训练规范及考核标准,并由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督导,使高师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工作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学生也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与练习,这是技能性课程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还可以定期分批让学生到当地各中小学顶岗见习,帮任课教师批改作业了解中小学实际,这样见习学校乐于接受学生见习,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教学情境。
3. 4改进“案例教学”,探索校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于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科教学论》课程的特点,我们要探索实施和改进“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比如结合教学内容,观摩公开课,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某一专题,然后发表意见等教学方式。拍摄和编辑一系列的视频案例,构建符合当地中小学实际的视频资源库。还可以与当地各中小学建立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聘请当地各中小学教师以讲座的方式对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中小学教学实际。
3. 5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以课堂教学实习为目的的高师教育实习内容理念己不再适应。新课标中的实践活动类课程正式列人学校课程,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蓬勃发展,此外, 3
学校教研组和年级组织的有关教学的教师活动,实习生都应当参加。所以,高师教育实习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实习,还应重视教育见习、模拟实习,班主任工作学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和课外、校外教育实习等。通过不同的教育实习内容提高高师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近几年高师教育实习的改革和实践摸索中,高师教育实习的形式日趋多样化,除了采取传统的高师教育实习形式外,还采取了如分散实习、集中实习、全委托实习、半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所以,各高校师院可以根据本院校不同的性质、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的特点而采取适合本院校的不同的实习形式,并将多种形式相结合,从而创造出高效能的教育实习效果。
本次调查虽主要针对教育实习,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以映射出当前师范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深切地感到,切实加强师范生的从教素质,依然是高师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师范教育改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