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合作调研报告(范文6篇)

2022-03-03 09:14:5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作调研报告共(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合作调研报告共(范文6篇)》。

第一篇:滕州市农机合作组织调研报告

滕州市农机合作组织调研报告

农机合作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农机经营体制的创新,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可有效破解农民购不起农机、农机利用率低、使用不经济、作业耗能高等问题。为更好发展农机专业组织,全面掌握滕州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状况,更好地促进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就目前滕州合作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滕州市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仅上半年就新增了14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种类型农机合作社22家,共有社员618人,总注册资金3040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1390多台(套),农机资产达7000多万元。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既体现了专业化,又体现多样性和综合性。合作社服务领域包括机械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播种、机械排灌、机械挖土、机具维修、粮食加工和农产品运输、农机配件供应等。服务范围已打破区域限制,实现了跨镇、跨市、跨省作业。目前,服务范围已辐射到安徽、河南、江苏、河北等省市。今年上半年,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达46.58万亩,作业收入达到1388万元。

这些农机合作组织均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他们都有明确的章程,较为齐全的财务制度,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也一应俱全,并且都建立了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在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松散联合模式,大约占60%。由农机专业大户牵头,农机大户带机入社,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入社机械大部分由社员自己存放。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

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机核算,按机械或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另一种是股份合作模式,大约占40%。这种合作社产权明晰,运作规范,利益联结比较紧密,是滕州重点引导的运作模式。合作社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财产共同拥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累积,自我发展。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统一提取管理费和公积金,社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从滕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机大户、经纪人、能人带动型农机户之间的联合。即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等利用生产、经营服务等优势,根据农机户的需要而进行自愿联合合作。如滕州金牛、庆丰、惠泉等农机合作社;二是由村集体牵头,村委会主办。这些合作社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农业生产。如洪绪镇龙庄村、轴村、西候庄村以及张汪镇周楼村农机服务合作社。三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基层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把农机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社。如界河镇为民马铃薯机械化合作社、官桥镇奚仲农机合作社、东郭镇惠民农机服务合作社等。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农机大户带动型”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经营活力,因为他们的领头人本身从事农机作业多年,精通农机使用和维修技术,有一定的市场经营管理经验,并且有较为固定的作业市场,可保证合作社的正常持续发展。

滕州现有农机合作社的迅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机手分散经营,信息不灵,机械闲置时间长和机具维修保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户与机手之间的双丰收。例如:滕州市金牛农机合作社成立后,筹集60多万元,购置各种播种、施肥、收获、耕翻等农业机械9套,在保证本村作业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邻村及周边区市农机作

业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滕州市洪绪龙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资源,实行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即把村里一家一户的土地,重新集中起来集体经营。在农业机械配置上,实行自己购置与改造相结合,既实用又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培养了自己的农机技术人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该社现有专业人员35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各类农机人员30人,种植面积1423亩,配套农业机械28台(套),拥有固定资产600余万元,其规模和效益均十分可观。

二、主要做法

1、重视合作社的发展。滕州市农机局把合作组织建设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在年初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中,专门把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还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纳入对镇街的年度考核内容,从而在全市形成了各级齐抓共管的局面。

2、积极宣传引导。紧紧抓住当前各级高度重视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机遇,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极力推介各地典型和成功经验,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了较好氛围。同时对一些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全市农机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发放了奖励资金,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机户组建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

3、加强指导和服务。对组建成功的合作社,滕州市农机局全力做好指导和各项服务工作,使合作社感觉有“家”可依。帮助合作社健全规章制度,在农机补贴政策上对合作社予以倾斜,邀请省市农机专家为合作社带头人讲课,传授致富经验,使合作组织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装备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机合作社存在农机装备类型单一,新型农机数量较少等问题,服务领域还局限于机耕、机收、农用运输等方面,还不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农机专业化服务,没有彻底解决农户由于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而产生的农作物耕、种、收后顾之忧。

二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由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一家一户小块经营,严重制约了大型机械效能的发挥,导致拥有大型机械的机手收益不高。

三是贷款、融资较为困难。社员购买农机需要资金较多,除少部分政府补贴外,绝大部分还需要自筹,资金的短缺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另外,因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而农田作业价格同比并未增加,从而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经济收益,不利于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四是人才、知识匮乏。当前,农机作业合作社多数以村级为单位,以村干部为核心组建而成。由于条件所限,村干部中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较少,从而影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目前,合作社社员大多政策法规意识较为淡薄,缺乏组织管理能力,在开拓市场、驾驭市场和抗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较弱,市场调研水平和信息捕捉能力较低。部分社员对农机化新技术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尤其在高性能农机具的维修技能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五是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大多数农机合作社由社员分散经营,单独核算为主,社员只交少量管理费,部分合作社甚至不交,导致合作社自身无资本积累,从而影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四、发展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农业、财政、工商、国土、农机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合作社注册登记和农机库房和场地建设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及时帮助社员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规范管理,完善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机合作组织章程、运转规则、作业质量标准、价格承诺等规章制度,注重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场地、库棚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逐步实现农机合作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和农机合作社与入社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摊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快土地重组,积极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行土地“全程托管”、“承包经营”、“预约经营”,以利于农机服务的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四是强化服务,拓宽市场。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合作社作业能力和专项作业能力建设,通过强化作业服务,延长作业时间,提高经营效益,努力实现农机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产品加工产运销“一条龙”作业服务。

五是抓好典型示范。注重借鉴吸收其它地区的好经验和做法,挖掘本地区农机合作社发展亮点,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

第二篇:校企合作方案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因此,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通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量为提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为企业准备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通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形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因此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内容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内容;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提供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提供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积极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对不同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内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而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通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考虑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力。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结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结合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院、专业学生三者的共赢局面。职业教育的进步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中区,将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第三篇: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职业教育要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树立“立足当地、辐射区外”的就业方针,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促进我校健康有序地发展及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我们一组七人于2012年12月1日至4日到泰安及周边地区的部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参观现场、访谈等形式,重点针对被调研单位用工情况、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等问题与10家单位进行了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单位基本情况:

1、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国有大型企业,职工1200余人,年产值6亿多元,录用多为中高技工。所需专业主要是电焊工,数控加工。毕业生待遇为每月1500元左右,缴纳五险一金。用工方式是劳务派遣(济南泰安各一家)。可以接受学生实习,愿意同我校进行合作办学或者定向培养。

2、泰开集团。该公司为大型集体企业,年产值30多亿,职工9000多人,大多为熟练技工。面向社会招工,录用多为大专、高职学生。所需专业主要是电焊工、车工、镗工。毕业生待遇为每月2500元左右,缴纳五险一金。由于安全及单位原因,不接受未毕业学生前去实习。

3、山东泰开电缆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中型企业,约有职工900余人,年产值5-6亿。大多为熟练技工。面向社会招工,录用多为高职、中技工。所需专业主要是机电工、钳工。毕业生待遇为每月1500-2500元左右,缴纳五险一金。由于安全及单位原因,不接受未毕业学生前去实习。

4、泰安泰山福神齿轮箱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中型私有企业,职工700余人,年产值2.6亿元。大多为熟练技工。录用多为大专,高职、中技工。所需专业主要是车工、制造工(钳工、焊工)、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毕业生待遇为每月1500-2500元左右,缴纳五险。可以接受学生实习,愿意同我校进行合作办学或者定向培养。

5、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该公司主导产品为无碱玻璃纤维毡、无捻粗纱、电子级纺织纱、无碱玻璃纤维缝编织物、方格布、短切纤维、耐碱纤维共七大类59个品种,1350多个不同规格,国有大型企业,职工6700余人,年产值50多亿元,录用多为中高技学生。所需专业主要是玻璃纤维拉丝工,毕业生待遇为每月2500-3500元左右,缴纳五险一金。愿意同我校进行合作办学或者定向培养。

6、山东宏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型私有企业,约有职工780余人,年产值3亿。大多为熟练技工。录用多为中高技工。所需专业主要是数控机床、钳工。毕业生待遇为每月2500-3500元左右,缴纳五险。由于安全及单位原因,不接受未毕业学生前去实习。愿意要熟练工人进行操作。

7、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大型企业,约有职工9000余人,年产值10多亿元。大多为熟练技工。录用多为高技、中技学生。所需专业主要是服装设计、纺织工。毕业生待遇为每月1500-2500元左右,缴纳五险。合作意愿不强烈。

8、东方假日酒店。该公司操作间多为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其他可招中、高职学生,工资为1500元左右,接受未毕业学生前去实习。

9、上高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及泰山区机关幼儿园。录用多为中、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毕业生待遇为每月1500-2500元左右,缴纳五险一金。两处幼儿园均愿意同我校进行合作办学或者定向培养。尤其在师资力量上可以进行互补。

二、调研单位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用工单位有以下共同点和普遍性:

1.他们均愿意录用“三证”(毕业证、技能等级证、报到证)齐全中职毕业生,最愿意选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没有三证,一是不符合国家的用工要求;二是无法加入相关保险,一旦出现问题不好解决。

2.他们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素养。

3.校企合作得到了政府、学校的重视,但企业参与热情并一致(这10家单位愿意与我们合作进行定向培养的4家,愿意接受学校实习的只有3家),大型企业对校企合作热情不高,中小企业意愿较强。但是都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没有的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对定向培养、企业冠名等共同培养方面缺乏信心。企业对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车间、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也有不同意见。原因是无闲置设备,给企业营销增加负担、涉及行业机密和增加管理成本等。 三、调研启示:

通过本次调研,大家一致感觉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专业知识,掌握了当地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到了企业动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于我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以下启示:

1、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素养养成的训练。

2、为解决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学校专业设置要与企业用工需要相一致,教育教学要符合企业要求,这样的毕业生来到企业后才能尽快适应企业工作,受到企业欢迎。

3、可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从选拔学生、课程设置、组织教学、考核上岗到师资建设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派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等为学生上课;公司的实验室、研究所也对学生开放,实现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

4、课程改革方面。学校要结合泰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校本教材和本土教材的编制和研发,培养适合泰安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更使得培养的学生更符合当地的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校示范校建设中的校本教材开发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5、师资培训方面。要注重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师资队伍的快速成长,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感受企业氛围,掌握先进的企业理念,完成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

6、就业导向方面。给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即在校培训技能、毕业后跟踪指导和定期回访,学校要对毕业生做好毕业后的相关服务,同时学校对社会人才需求也能有第一手资料,反过来指导学校招生与教学。 7、校企接轨方面。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政府投资、专家设计、前店后校模式;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用模式;捕捉机会、校企联合、短小灵活模式等办学模式,使学校取得全面的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篇: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按照处室内部分工,20xx年由白俊锋、崔馨同志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近一年的工作中,在各级领导、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在制度完善、联系企业与系(院)、各类数据的统计、协调合作项目、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完善制度方面

起草并修改了《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考核办法》、《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书(指导文本)》等制度。

二、各类数据的统计与汇总

上半年对各系(院)报来的校企合作半年数据汇总,并依据绩效考核办要求进行了分析。全年数据汇总正在进行中。

三、联系企业与系院

先后与歌尔声学、海信集团、海尔集团、重山水泥、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山东分中心等企业沟通校企合作事宜,并及时协调各系(院)与他们进行洽谈。目前电子系与海信集团在顶岗实习方面已有实质性的合作。

四、业务拓展方面

经领导同意,到各地市、本市各区县劳动、人事部门沟通、洽谈校企合作事宜,以收集、掌握更多的合作资源。目前,已先后到了潍坊、东营、滨州(11。17―18)、莱芜、泰安、临沂、日照、青岛、威海、烟台(11。30―12。3)与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取得联系,并沟通了有关校企合作事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与院办司机起早贪黑,利用休息时间赶路,上班时间到单位谈事的原则,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对于我校的主动沟通工作,他们都予以肯定。

在完成本科室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五篇: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

第六篇:校企合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积极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内容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接受学校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提供。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内容应包含实践内容、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推荐专题: 企业年终总结报告 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