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大学生素质调查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大学生素质调查报告(范文5篇)》。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追求逐步转化为精神追求,大家肯定都希望自己活得开心过得幸福,网络早就有了城市“幸福指数”排名。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实际情况,我采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未来就业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有我校大一、大二部分专业的本科生共计50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基本满意,但在一些方面仍然问题。大学校园生活提供学生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及人文社会知识,同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提高他们切实的生活质量。本次调查,将有助于提醒大家:注意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二、生活学习现状
(一)、大学生对现阶段生活基本满意
调查显示51%的学生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基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为27%和6%;42%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比较充实,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度打分在7分左右,少部分在5分以下。此外,人际交往方面64%的学生觉得自己人际关系比较好,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59%的人认为自己在同龄人中比较优秀,37%觉得自己还行,仅少数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通过这些数据,能从总体上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现阶段生活很乐观,比较自信,能够以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对于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学生全面发展,和加快学生融入社会。
(二)、同学在心情不好时,多数能很快调整,对于自己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自信 6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自己情绪低落时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已具有较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但仍有12%左右的同学有所欠缺,还不能及时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这部分同学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在心情的调节方面还需要建议与指导。
(三)、生活方面存在问题颇多
1、学生普遍对自己期望过高,把学习成绩和荣誉看得太重
37%的同学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并且有40%的人认为自己比较烦恼的原因多半是由于成绩不理想,别人能拿各种奖励,而自己为什么不能。对此,我们应当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我们的目标,量力而行,找到适应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不要太功利。
2、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
43%的同学觉得自己现阶段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对将来就业的担心,30%左右的同学适应为其他原因。我们是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要相信我们的就业是不成问题的。
3、恋爱观、生活观及对未来生活的态度
调查还发现30%的人仍然因为生活琐事而烦恼,而25%的人仍然由于恋爱关系而烦恼。多数人对自己未来生活感觉模糊不清,目标不太明确。关于大学方向与规划中,37 %的同学有清楚的方向、明确的目标,8%的同学对大学的方向与规划是一片茫然,另外有 55 %的同学认为比较模糊、没什么目标或没考虑过;同时我们调查了同学对于大学学习目的的认识,40.8%的同学认识是学好专业技术、成为领域精英,59.3%的同学选择提高综合能力,3.7%的同学认为是为毕业证书,2.5%的同学选择其他。通过以上题目可以看仅有37%的同学有目标,但其中多为短期打算;在对大学学习目的认识上,绝大多数同学有基本正确的认识,但仍有极个别同学认识错误。
4、学习方面
在到目前为止,对学习不满意的原因中,有5%的同学对,27 %的同学为不能很好的分配学习,22 %的同学为难以适应老师的讲课速度并且认为上课内容太多不能适应,31%的同学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原因在于自己,32%的同学认为上课学的没有什么用;对于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如果没有听懂的话,27%的同学选择问同学或老师,66%的同学会自己看,5%的同学选择放任不管,4%的同学采取其他措施;在上课时困了的话,26%的同学会选择睡觉,74%的同学会忍耐或采取其他方式调节;在逃课的问题上,有25.9%的同学已经逃过课,而认为大学生不应逃课的只占到27.2%。以上结果均说明在新生中仍有小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忘记了自己来到重庆大学的目的,这些同学应尽快调整以适应大学学习。
三、问题原因分析
1、传统大学观念是大学生感到失望的根源
社会上几十年来存在着一种吃人的观念,那就是:大学高高在上,在前几代人的印象中,大学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特别是在为上过大学的眼里,大学对其有一种神圣感,在他们印象中,大学生是令人敬畏的,先进的大学生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进入大学的。然而,进入大学后,传统的大学观语大学生的各种现实问题发生了撞车,在现实面前,传统大学观在大学生看来却是如此荒谬,传统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几经放大便引发大学生的一系列失望情绪。
2、中学教育过分美化大学生活是大学生心灵空虚的直接原因
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大学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种目标,学生流汗甚至流血,老师们也可以说是千方百计。一个人的意志始终需要一个理想来支撑,而大学又是每个学生的最明确目标,于是他们运用一切美丽的语言为自己的学生描绘一幅宏伟美丽的大学蓝图。学生也因为理想的美好而一再坚持,再苦再难,他们也能够坚强。可是一旦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校园,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他们印象中,早已形成痛苦过后一定是天堂的观念。于是以一种放松的幌子走向了堕落与迷茫。久而久之,感到无聊,精神萎靡,心灵空虚。
3、过分看重成绩,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还犹如在高中的学习一样,把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而造成其他能力,特别是社交能力的缺乏。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找工作,有的工作单位反映是“高智商,低能力”,这很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我们在大学的四年是非常宝贵的四年,不应完全用来搞学习,大学生需要培养其他能力来丰富四年的大学时光。
四、我的建议
对于以上问题,我觉得大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下面我从“加强思想教育、学会自立自强、制定明确目标、提升交际能力”四方面具体说明。
1、加强思想教育
部分同学在进入大学以后仍然采取高中时的学习态度,幻想着有老师家长时刻在自己的身旁监督自己,被动学习,没有认清自己已经成年,将来的路是要自己去走的,大学的环境也已经完全不同于高中,是要靠主动学习来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学习知识的,所以若想在大学中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加强自己在思想方面的教育,使自己对于自己的现在、将来有一个清晰得认识,不再沉溺于享受;加强对新生在初入大学时的指导,避免新生在开始阶段就走上了一个错误的道路。
2、学会自立自强
我们怎么才能立足于变化万千的社会呢?在适应方面,可以向其他已经完全适应或已基本适应的同学请教,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加快自己的适应进度。只有首先适应了大学这个新的环境,才有可能在将来取得提高,而在适应这一方面任何人也无法完全帮到他们,最终靠的还是自己。
3、制定明确目标
一个正确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避免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出现不必要的弯路,还可以给同学们一个前进的动力。进入大学是为了完成学业,提高能力,不是为了进大学而来。首先要明确学生就是来学习的。进入大学后的内容也多了,有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学习、综合能力学习等。大学生根据其个人发展目标,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实现学习促进发展。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理想,选择目标,制定计划,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计划切实执行,很多同学其实也有自己的计划,但很多都因为缺乏执行而流产,所以说对于计划,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步的执行。
4、提升交际能力
进入大学后,我们大都能形成一个自己的交友范围,在范围之内,多数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很好,但出了范围以后,就缺失了交际沟通的能力,有的同学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到现在还不能认识一半,而且很少有同学能够主动展现自己。社会是需要沟通的,封闭自己只会带来落后,只要加强沟通交流,才能够促进共同进步。其实,学校与学院在加强交际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途径,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都可以给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带来加强,只有勇于去展现自己,才能够更快的获得他人的认同,才能够在交际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只有有了良好的交际能力,才能更有利于大学生将来适应这个社会,促进自己各方面的进步。
五、结论
大多数学生对校园生活基本满意,在心情不好时,多数能很快调整,对于自己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自信。虽然生活方面存在问题颇多,感觉将来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对未来还有些迷茫,但是他们中大多数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都充满信心,对自身综合素质也颇为自信,这充分展现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但是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同学的生活及学习问题也比较突出,他们的困惑多种多样,原因也不尽相同,这是校园中的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的共同关注,尽管如此,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也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必然要求。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虽然有点悲观,但也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严峻,但是作为大学生也需要调整心态。要接受和承认现实,增强自己的归属感。上大学最主要是学习知识,对于客观条件不要过于苛求,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时代的挑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样的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更高,我们不能气馁,要化压力为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摘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里要承受来自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坚定的信念、意志和心理素质,才能支持自己建功立业,实现宏伟目标。本文通过对二外中文系03级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 基本文明教育 人生观教育 持久战文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进行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的是实现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优良素质的塑造。但在校园里看到的情景,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方面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反差,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轻视劳动以及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不礼貌现象增多。到了大学,我们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不仅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和伦理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大学生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持不太重视的态度。使得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成为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当今大学生中,不讲卫生,不懂礼貌,不讲公德,浪费粮食、水电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买饭时乱挤一通,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考试作弊成风,在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远远不及他们的文化水平。这确实令人挺担忧的。一些大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愿参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政治学习。其突出地表现在“四多”上:即借故请假的多,无故缺席的多,迟到早退的多,上政治课看业务书的多。在调查中发现,约有10%的大学生无理想,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有职业理想,1/3的大学生有政治理想或带有政治色彩的职业理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有些人认为思想道德课没有用处,将来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主要看学生手中有多少证书,学过多少专业知识。少数学生还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再好,也不能顶饭吃,何必自寻烦恼,自己折磨自己呢?这些认识直接妨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很不利。这种状况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精神文明水平还不高。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忽视家庭教育,或者由于家庭知识构成较低,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片面而简单。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不当所产生的群体性道德教育偏差,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我国一直是考试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统而完善的制度,大多数中学盲目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形同虚设,使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不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教书育人,有些教师往往是只教书,而缺乏寓于教书中的育人和缺乏‘授业’中的“传道”。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生的道德水平难于同知识智力水平相符合。而以前对大学生在舆论上的吹捧,也使许多大学生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不再需要德育方面的修养,在这方面更加放松。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腐败现象等,也对道德教育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是手段,通过基本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培养合格人才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一要求,基本文明教育必须分两步走,或者说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校规校纪教育。校规校纪是基本文明素质的规范要求和准则,与基本文明教育密切相关。它通过集体对个体的约束,纪律对“自由”的约束来形成一种秩序,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环境。校规校纪教育是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顺利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学习,听报告,大学生管理条例考试等形式,使学生对学校纪律、规定有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橱窗对以往的学生违纪典型进行宣传,并在学生中展开充分的讨论,使他们用这些来警戒自己。
第二,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的行为规范包括基本的人际交际交往礼节,规矩的行为,基本的道德准则等。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在校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言行举止,也涉及到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基本行为,这是文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基本行为规范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种细小事情中,它是靠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形成。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后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这方面的教育单靠德育课中的说教和开大会是讲一讲是远远不够的。习惯常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学生按照习惯行为做时,在意识中他往往并没有想过应不应该这样做,而只是遇到某种特定情景时的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让他们意识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这个可以通过在宣传栏里进行宣传提醒,或者学习、讨论有关文章等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制定教室、寝室、食堂文明公约,并把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和订立文明公约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心理学认为,习惯的改变往往不是可以自觉完成的,而要靠外界的约束和刺激长期形成。所以,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如文明行为稽查队,对同学中的不文明行为随时检查、督促,对良好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当然,基本文明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不可动辄批评学生素质低,不如以前好。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政治思想的认识的不足甚至一些对政治思想的歪曲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纠正和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达到一个较好的程度。
一.调查结果
(一)政治观点基本正确,对党和国家有着较深的感情
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体现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的这却认识。而当听到国歌或看到升国旗时,有37%的学生会感到无比自豪,又有60%的学生会感到自豪感,这一现象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好的爱国热情。在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的问题上,有26%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40%的学生示为了追求政治上的上进,还有33%的学生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入党动机也较为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问题上,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是政治认同,从此处看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上,18%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入的了解,而47%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这说明大学生仍需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以达到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进行思想上的学习。同时,在回答马克思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时,仅有12%的学生认为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更多的学生信仰的是实用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较少。
(三)对自身利益以及价值意义的认识
在调查问卷中,当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产生冲突时,在处理态度上23%的学生选择先人后己,而49%的学生则选择看情况而定,同时也有很少的学生会选择先利己后利人,这说明大学生的利益观基本准确,但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正,争取做一个具有先人后己品质的良好学生。当代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在择业标准上19%的学生选择对社会的贡献大,37%的学生是选择发挥专业特长,而39%的学生则是选择收入地位高。另外,对于积极的采取行动,比如提升能力、努力工作、抓住机遇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学生占到了95%,另有少数的'学生则采取的消极的利用关系来改变命运的。这表明大学生对于改变自身命运基本上都是采取的积极向上的态度的,用努力取得成功。
(四)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及社会责任
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对社会理想问题的态度上,有26%的学生认为是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有30%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共同努力,同时有2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从结果上看,当代大学生都有着较为明确的社会理想,但是对社会理想的选择和确立时则要进行慎重考虑。而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当国家或同学需要帮助时,很多的同学都表示愿意给予帮助。当做一件事情时,有26%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坚持到底,而51%的学生则表示通常情况下会坚持到底的,另有少数的学生则是很少会坚持到底。从中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具备的良好的品质。在当遇到挫折时,很多的学生会在很多时间内走出阴影并积极总结教训并努力进取。对于考试作弊这一问题,当遇到作弊问题时,有9%的学生会及时阻止,有7%的学生则会告诉老师,而又47%的学生则会善意提醒,另外也有少部分的同学会装作没看见。这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该给予纠正。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出现前述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影响其思想认识形成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
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少数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个别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己。
3、社会用人机制产生的影响。在招聘会上,诱人的优越条件后的要求却只是:英语熟练;计算机操作熟练,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学习计算机和英语,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无须去学其他的东西,不需要社会实践,不需要理论培养,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缘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不能完全应对新形势发展需要情形,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往往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情况。此外,缺乏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这一切,均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影响其思想政治状况的内在因素。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应当注意思想教育方式上的平等性,建立心理上的平等感、亲切感,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双方认识的逐渐统一;应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形式上对思想内容进行包装,以新颖的设计、有趣的方式吸引青年们的注意,尽可能消除青年的抵触情绪,是指在生动的教育中体验轻松,在轻松中更好地感悟思想;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重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有效跟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用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内容教育影响青年学生,让更多的青年参与进来;应当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
2、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已不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已成为主流要求。要注重课内外的结合、第一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学习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形式带动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施;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针对当代校园越来越突出的学生心理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邀请专家为大学生做心理辅导、设立心理咨询诊所、开设心理卫生课等,为健康大学生的心理提供保证。高校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缓解和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完善交际规则,建立诚信机制
大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生需要的高峰时期,尤其是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因此,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这个时期,实现从低层次需要向高层需要的过渡,对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和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促进大学生交际的社会化,帮助其学会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学会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环境给予合适的稳定的反应,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和接受社会规范,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要帮助大学生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尤其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通过积极的与人接触、沟通、交流,达到自我意识的不断健全发展;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引导大学生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带动大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进一步倡导诚信理念,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机制。
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工作,深刻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道德素质状况,掌握大学生的发展倾向,我院于20xx年10月1日―10月15日对各系(院)大一255名、大二148名、大三84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由院团委发起,此次活动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以班为单位,发放《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从道德素质基本认识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质水平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反馈回来的调查表统计总结得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校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问卷的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487份。
1.评价目前我院学生道德素质状况?
在对我院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价上,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总共仅占20.1%,67.5%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还有12.3%认为差。这样的数据不免让人疑惑而心有微凉之意。我们从小所以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所以为的德才兼备,所以为的要读书,先做人,难道到了大学,到了更远的社会就淡化甚至是遗忘了?!
2.认为现今大学生什么是最重要?
53.7%的人认为是道德修养;24.7%的人看重活动能力,11.6%的人认为成绩优异最重要,还有10.1%选择了创新思想。而在当今社会知识与道德素养孰轻孰重的问题上,58.4%的人认为两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对公民制约作用的问题上,21.7%的人认为知道部分,而72.3%的人认为知道,6%的人则认为不知道。这不仅需要政府学校方面的宣传教育,更重要的是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才会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约束力增强,真正起到无形之法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42.3%的人认为在于个人觉悟,30.7%的人认为在学校教育,还有26.4%的人认为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确实,道德素养既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存在,在其养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
3.自身及周围人群道德素养水平
这一方面为本次调查的重点。
a.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弱病残。
78.1%的人会主动让座,15.4%选择“别人不让,我也不让”,5.3%的人会假装没看见,还有1.3%的同学不管怎样都不让。在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历中,其实经常能看到温大学子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有些同学甚至觉得让座麻烦,干脆一直站着。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没有这种谦让的意识,觉得同样花钱坐车,凭什么让位于人。这种想法虽然不能受制于法令法规,但必然会受到道德上的`质问谴责。
b.你准备过马路时遇见红灯怎么做?
仅有29.2%的人会坚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会随大流,别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学认为能快点走最好,而35.3%则会视情况而定。不论人走我走,还是视情况而定,其实都是人侥幸心理的体现,以为车少,以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酿成大祸的又何尝少,真正到了那时就追悔莫及了。
c.对于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和公益劳动。
56.4%的人认为只要是能得到好处而且相对轻松,那么就会参加;33.2%的同学表示什么活动都愿意参加,10.3%的人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确实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学分相挂钩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似乎不再那么纯粹。有的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只是为了取得相应学分,不是为志愿而志愿,只是为学分而志愿。但是试想,如果志愿者活动没有相应的学分奖励,当代大学生又有多少能发自内心不求回报去做这一份事业?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
d.遇到宿舍常流水、常明灯怎么做?你会怎么做?
80.1%的人会与其沟通,希望对方下次注意;
8.6%的同学会选择保持沉默,但是心里会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1.3%的人持无所谓态度。
随手关灯关热水器是一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生活中确实会出现由于一时马虎而忘记关灯关水一类的事,这个时候,作为寝室成员,就应该互相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来养成这种习惯。 e.对考试时的作行为有何看法?
69.8%的同学表示不能接受,16.1%表示可以理解,另有8.8%和
5.3%的人表示无所谓和我也做过。
f.社会不良风气对个人的价值观取向影响大不大
25.7%的人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47.1%的人认为影响很大,6%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影响。
对于不道德的行为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这些行为更加猖狂。但现在的风气是,公交车上如果有人在实施偷窃,很少有人敢正义指出。这是社会的悲哀所在。
三、本次调查总结
参与此次调查问卷的同学整体素质较好,对校园内不文明现象敢于否定,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自己的素质方面的欠缺有了清醒的认识,辩证的看待了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此次调查中,有超过70%的同学认为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比较好。大学生对于买饭排队,主动让座表现出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学校内部,尤其是对于当前校风建设,大多数同学认为当前校风建设有待提高,并对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抱有很大的期望。另外,大学生们普遍对自己的未来就业信心较低,能够清醒得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知道了大学生对于此次活动的期待,也确定了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的重点,希望通过我们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能够为我们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尽一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任务与要求
1、参加对象:大一、大二学生。
2、活动时间:根据各课程授课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3、活动内容:活动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体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结合同学自身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4、活动形式:可参加各课程所在教研室集体组织或指导教师自行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经指导教师同意后,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社会调查,或参与由校团委、学工处组织开展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纪律。
5、报告要求:实践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报告内容观点正确,逻辑严密,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报告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严禁抄袭或剽窃,否则实践活动成绩为零。
三、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
1、各课程所在教研室负责确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原则上由任课教师担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团委、学工处的教师或校外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负责对实践活动的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对学生实践报告进行认真批改,评定成绩,并计入课程学习总分。
推荐专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思修大学生素质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