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客户信用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2024-04-23 22:54:4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客户信用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客户信用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信用社调查报告

借款申请人XXX因XXX需要,于XXXX年XX月XX日,向我分社申请短借款XXX万元,期限一年。根据贷款操作的有关规定,我分社XXX、XXX组成贷前调查小组,于XXXX年XX月XX日对其基本情况及借款用途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于后:

一、借款申请人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简介

借款申请人XXXX,男,现年XX岁,身份证号码:51070219XXXXXXXXXX号,户籍地址:某地,现实际住址:某地,学历XX,已婚,主要工作,收入情况,联系电话:

配偶XX,女,身份证号码:51070219XXXXXXXXXX号,户籍地址:某地,现实际住址:某地,学历XX,已婚,主要工作,收入情况。

家庭其他主要成员

(二)资产负债情况

1.资产310万元:

一是位于绵阳市涪城区XX社的自建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800.4平方米,土地面积160平方米,修建是价值80万元,现每平方米价值约3000元,现价值约250万元;

二是位于绵阳市XX地商品房一套,建筑面积95.16平方米,土地面积16.24平方米,20xx年购入,购入时房屋总价26万元,现价40万元。

三是广本轿车一辆,20xx年购买,购买价值29万元,现值约20万元。

2.负债18万元。

一是住房按揭贷款13万元;

二是汽车按揭借款5万元。

经询问,借款申请人家庭除金融机构借款外,无其他债务。

借款人申请人家庭资产310万元,负债18万元,净资产292万元。资产负债率6%。

(三)资信状况

经授权,我分社通过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了征信查询。

XXX,有按揭贷款13万元,合同金额18万元,现余额13万元。

有汽车按揭贷款5万元,合同金额15万元,现余额5万元。

有银行贷记卡1张,使用正常。

配偶XXX,无借款情况。

经调查,XXX人品素质、社会口碑好,无不良记录。经我分社评级授信来到小组评定,评分81分,评定为AA级信用客户,授信金额为XXX万元。

(四)经营及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

①借款申请人主要经营工程劳务承包,目前经营正常,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年承接劳务工程500万元左右,利润率10%,年利润50万元左右。主要业绩有XXXX年承接游仙区XXXX工程的劳务,总价300万元,XXXX年承接游仙区XXXX工程的劳务,总价800万元。

②位于绵阳市涪城区XX社的自建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800.4平方米,出租8套,年租赁收入5万元左右。

③配偶XXX,现在XX单位工作,年收入4万元左右

借款人申请人及配偶年收入59万元左右

支出情况

借款人家庭年生活支出8万元;

子女教育费用2万元;

按揭贷款支出3万元;

家庭其他支出5万元。

借款人家庭年支出约15万元。

借款人申请人家庭年收入59万元,支出15万元,年净收入约44万元左右。

(五)合作情况

借款申请人在此之前,在信用社的合作业务合作情况,包括存款、开卡、贷款情况,本次合作可以推动借款申请人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包括开卡、开户、资金回流情况、带动其他客户在信用社办理业务情况。

二、借款原因及用途

要阐明借款申请人借款用途,自筹资金多少,占比多少,自筹资金的'组成部分,用途的真实性,合规性。

三、市场前景分析

四、第一还款来源分析

阐述第一还款来源,应有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家庭成员收入,家庭支出,家庭年收入。多项来源要分别进行阐述。

五、第二还款来源分析

抵押:1.抵押物基本情况,要阐述抵押物现状,如房屋,评估金额,每平方米,需阐述出租,租金情况。2.抵押行为的合法合规性3.抵押物价值的合理性及变现性。

保证:要阐述保证人基本情况,外部评级情况,在保余额,反担保情况。

六、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风险分析

(二)防范措施

七、支付方式

要阐述借款人采用支付方法的理由,依据的是“三法一指引”的条款。

八、调查结论

第二篇:信用社调查报告

一、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小企业概况。我市现有小企业xx户,从业人数约为xx万人。规模在xx万元以下的企业有xx户,占小企业总数的xx%;非公有制占主体,股份合作企业xx户,私营企业xx户;集中于第三产业,有3003户,占小企业总户数的62.6。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对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就业都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然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由来已久,资金的外向依赖程度很大。调查发现,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企业,参与其运营周转的外来资金约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市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包括企业内部集资在内的社会民间融资;二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其中贷款约占融资成份80%以上。

(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安徽银监局《安徽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意见》、《办法》)下发后,全市各农村信用联社贯彻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截至20xx年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企业贷款1069户、988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户、16164万元。贷款既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信用社的效益。

(三)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0%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0%。二是品种单一。《意见》明确了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辖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各县区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均衡,个别联社小企业贷款工作重在面上,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小企业管理粗放,财务不规范,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准入门槛。我市小企业多在乡镇偏远农村地区,资产评估值低,有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因受区位劣势和资产质量、资产交易等条件的制约,不仅不能及时变现,也无法按照有关金融规章的要求实行抵押登记,难以满足信用社担保条件。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与服务品种不尽完备,制约了信贷业务扩张能力。

(二)主观因素。农村信用社一些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主观上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金额低,笔数多,管理难度大,投放大中型企业易管理、收效明显,有追捧大企业思想情结,对开展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外,在信贷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为新产品开发耗时费力,不出风险便罢,一旦形成风险,责任难免。

(三)历史因素。我市的数千户小企业(其中不少已关停倒闭)原有贷款合计金额大、质量低。统计数字表明,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存量贷款中不良率高达42.3。曾经有过发放乡镇企业贷款的沉痛教训,且沉淀的贷款至今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贷投放业务的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不相匹配。

(四)社会因素。一是无论工商、税务、统计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不能掌握某个企业资信及经营等全面情况,难以对其作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期限短(一般在1年以内),风险防范方式比较落后,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全市仅有五家政府出资的担保中介,市以及四县各有一家,且和县担保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业务停滞已近两年。三是小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规费缴纳方面负担重,企业要获得100万元信贷支持,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费用约在1万元左右,且登记期限一般也是一年,对于长期周转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来说,财务负担较重。此外,在贷款呆帐核销方面,税务部门的审核缺乏灵活性,贷款呆账核销比较困难。四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在业已沉淀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90年代前后期基层政府干预形成,直至如今,协助清偿力度不够。五是目前仍有部分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债务,农信社胜诉案件执行难,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机制因素。一是单户贷款比例控制制约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按现行监管规章和有关规定,农村信用社发放单户贷款不得超过其资本金的10%。一些当初由农信社扶持起来的企业做大做强后,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得不到联社加大支持的.情况下,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寻求解决。二是现行的考核机制影响了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目前各联社的考核机制中多强调信贷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缺乏正向激励机制和免责条款,影响了对小企业的信贷营销。三是现行利率水平的影响。目前,辖内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在与商业银行竞争优质小企业客户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

三、对策建议

(一)立足“六项机制”,找准推行小企业贷款的切入点。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加强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改进信用评级、授信办法,制定符合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采取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小企业的纳税情况、

销售收入归社情况、经营管理情况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道德品质等来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核定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对基层社适当下放审批权,特别是要下放低风险贷款和优质客户的审批权,减少贷款审批层级,简化贷款程序,使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及时得到信贷支持。支持和鼓励业务部门根据小企业客户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积极进行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与创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需要。要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分析、判断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部门要高度重视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建立小企业信息通报机制,提高小企业贷款信息透明度,实现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共享。有关部门应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诚信小企业客户的评选工作,推行小企业贷款客户“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小企业,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联手制裁,停止发放新贷款,并向社会公告,为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小企业要强身健体,增强诚信意识。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一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公司法人治理架构、运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小企业家长制、作坊式管理经营模式。

二是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情况、技术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选好项目,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力和竞争力,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积极主动向农信社提供产、供、销情况和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四是完善小企业的相关资产证明,努力达到农信社抵押担保准入条件。五是增强诚信意识,树立信用观念,赢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赖和支持。

(三)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大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其一,积极完善和落实农村信用社各项扶持政策,政府的各类政策性补贴应及时足额到位,简化贷款呆账核销程序。

其二,在积极引入各种形式的社会中介担保机构的同时,不断充实由政府出资创办的担保公司,丰富担保中介的担保能力和担保面。

其三,降低房产、土地部门抵押登记等费用,根据企业使用贷款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频率,合理制定抵押登记期限,减少企业融资成本。

其四,积极维护农村信用社合法权益,努力解决司法执行难问题,对前期因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积极协助清收、或者以优质资产予以置换。

其五,努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制止企业利用改制之机逃废债务行为。

(四)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制定差别的监管政策。银监会及各级监管机构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实际状况研究制定推动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损失准备金计提、坏账核销以及资本充足率计算等方面的差别政策,适当提高单户贷款比例,为合作金融机构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创造良好的监管政策环境。

第三篇:信用社调查报告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调查报告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较之于农村信用社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断进行内部控制评估,使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和优化,以防范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现状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现状

1、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审计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总体以真实性、合规性、风险性为审计主要目标。近年来更加注重审计项目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审计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关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审计范围、人员配备和审计独立性等方面受制于体制建设,其职能作用尚待进一步开发。总之,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对于深化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稳健发展,意义十分巨大。

2、制约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因素。

(1)体制建设落后。绝大多数基层单位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以及人员的考核仍然与本单位经营业绩和业务发展息息相关,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虽然在很多基层单位正在努力探索给予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单独的考核办法,甚至给予审计部门一定的“特权”,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其内部控制程序。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均是由从事本单位其他岗位的人员转化而来,其人员关系往来、人情脉络熟络,即便在工作上独立,情理上也难以保持其独立性。

(2)审计方法落后。随着科技化、信息化首都不断的渗透到农村信用社的各个领域,农村信用社已逐步入全面的信息化。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仍然采取现场审计为主,审计多采取内从纸介质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中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方式。审计抽样过于片面,概括性不清,得出数据不够严谨。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部门审计人员基层锻炼时间短,对业务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而且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法律知识。二是培训跟不上业务发展,从上到下采取分任务的方式开展审计项目,而不是采取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特别是项目任务重时就会忽略了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一些审计人员盲目上岗,审计效果差。三是业务部门重管理轻指导。基层单位业务部室因日常工作量较大,较少深入基层信用社调研、只是简单的定制度、发文件,事后落实情况较少问津。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开展情况

1、尚未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该工作仍然处于探索和试水阶段。虽然从上级决策者来看,农村信用社内部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开展工作十分重视,并且组织了部分审计骨干从事该工作的研究,并针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实验,包括不断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并实施内部审计报告审核制度,虽然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本质差距,但并没有组织建设者们的热情。

2、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难统一。

农村信用社是一个极其附在的金融体系,从省联社到县(市)级联社都存在独立的法人,并且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如果采取统一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不尽合理。尽管省级联社内部审计部门对县(市)级联社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尽可能的统一标准,但如果地区发展不平衡或者省级联社本身制定的标准存在内容不全面、评估不科学的漏洞,那么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3、软件设施见识尚不够完善。

一方面缺乏人才,农村信用社的定位是面向县域经济和农村市场,这就决定了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人才战略是适应农村市场的相对“低端”的人才类型,而这一类人虽然能够在农村市场风声水起,但对于具有国际范儿偏“洋火”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接受起来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村信用社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改革和发展才取得今天的成就,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很多方面仍然非常落后,其中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直接表现就是,绝大多数客户经理甚至是中层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许多好的软件不能推广、推广了的项目不能好好利用,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被动性。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的难点

1、内部意识方面。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难以保持独立性,农村信用社较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未转变,不能将审计部门作为独立行使职责的部门,而是视作本单位设置的附属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长期的重经营轻管理,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业务增长和效益推进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丝毫不在意。而被审计单位更是得过且过,采取一切应对手段甚至动用人情关系公关,丝毫认识不到审计质量评估的重要意义,暮光短浅,只顾当时利益。

2、外部环境方面。

一方面缺乏长期开展的动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目前在我国没有强制性要求开展,企业只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开展,多数企业开展项目前首先论证成本,而作为业务发展并不是很超前且创新性不够强大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更加缺乏推动力。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做为金融企业,不仅对股东和职工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负责,为整个社会的金融认知和金融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各基层单位一边绞尽脑汁制定对策在激烈金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又一边制定这沉重的任务指标使全体员工在压力中艰难跋涉,所有的经历全部用在发展业务和收益上,很难拿出十足的经历发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项目。

(二)解决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信用社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估,建议采用内部自我评估方式,即由省级联社内部审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辖属范围内所有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1、大力宣传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作用及优点。

农村信用社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监督审计职能,使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防范业务风险。二是更好的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审计成果的合理运用。基于以上两点,由省级联社集中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一方面省级联社在开展外部质量评估中会积累丰富的'经验,有能力对各基层单位开展强有效果的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目前各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采用外部评估方式的条件并不成熟,盲目使用外部评估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运用省级联社开展的相对“外部”的评估方式,给予适当的缓冲时间,更有利于其向外部评估方式顺利过渡。

2、优化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段。

一是优化财务评估指标。财务指标是衡量农村信用社业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质量更多体现为一种长期效应或隐性效性,无法直接衡量和准确度量。因此,财务评估指标应主要考核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是否紧紧围绕整体工作重心、是否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为防范风险和改善运营等发挥了源头控制作用。二是完善客户反馈。客户评估指标主要反映客户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决策方可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无记名方式考核。考核包含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认可以及对风险的关注程度、内部审计建议和意见被采纳的比例等。指标值越高,单位内部审计质量越高;指标值越低,其内部审计质量越低。三是跟进业务流程评估指标。审计业务流程反映了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及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业务流程评估指标具体涵盖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流程是否进行再造、流程改进的次数、实际工作是否按审计流程执行、从审计工作结束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天数等。四是注重学习与成长评估指标。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最终决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单位应该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程度、职称人数比例、持内部审计证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人数比例、培训费用增长率等。通过设置学习与成长指标,督促各单位配置政治素养高、专业胜任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工作岗位。

第四篇:信用社调查报告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业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身的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业务并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由于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对资本无需求、风险低、盈利高、服务性能强等特点,在业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重要业务领域,中间业务正被快速抢占和瓜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是农村信用社信用提高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运用于实际的最为深刻的表现。当前我们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拓展策略?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万源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1、起步较晚,项目品种开发不力。

1999年,万源市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是以代扣存款利息税为标志开始发展的,但在以后的几年中一直未见其它中间业务出现,直到XX年才陆续有了代发工资业务,XX年有一个代理它行保管库款、押运现金的业务,XX年开始代发农民的各类直补款。可以说万源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但起步较晚,而且中间业务还是建立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其业务品种单一。

2、中间业务净收入虽逐年增加,但发展速度缓慢,收入比例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经统计,XX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4151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0万元,占总收入的0.24%;XX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471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2.58万元,占总收入的0.27%;XX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6178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4.10万元,占总收入的0.25%,XX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8433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87.6万元,占总收入的1.04%,而据有关资料显示,XX年全国各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平均水平为10%,最高的金融机构占比达到17%,外资银行占比更高,大约为50%,最高的占比达到70%(花旗银行),而我市农村信用社仅为0.002%,可见我们的中间业务发展规模小、范围较窄,仍然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3、精通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匮乏。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它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是金融业的高科技“模块”。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专家。与商业银行相比,这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信用社是极难找到,大部分信用社目前根本就没有这种人才,因此造成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品种少,功能单一,缺乏综合性和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所以,中间业务专业人员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市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我们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让我们很有一种“捧着金饭碗还在要饭”的感觉。

二、我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创新能力弱,构成单一,收入水平低。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中间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我市农村信用社还是仅限于代发工资、代扣利息税、代办保险等业务品种,业务创新能力弱,构成上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传统的中间业务为主,以上这些代理业务本身的效益很低。据调查,代发工资手续费提取比率为零;代理农民的各类直补款财政也只象征性的给付一点点手续费,连业务成本都不够;代扣利息税的手续费提取比率为2%;代办保险的手续费比率略为高一些,但也只有3.5%左右。以上这些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98%以上。本希望蜀信卡能给我们的中间业务收入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于蜀信卡业务刚开通不久,且只具有存取、转账、pos机消费、atm机取款等基本功能,还不能发挥其它多元化服务功能,因而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产生更多的收入。一些如金融咨询、保管箱、委托业务、证券、理财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新兴中间业务根本没有涉足。

2、对中间业务战略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信贷管理体制禁锢了我们员工的创新思维,束缚了基层农村信用社主任的经营思想,在发展中间业务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在对中间业务的定位上更是偏颇,没有把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平等对待,而仅仅是把中间业务当作副业,当作次要业务,甚至把部分中间业务作为从属于存贷业务的附属品,作为吸引客户,增大存贷款传统业务的辅助手段,没有真正把开发中间业务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因此,不把中间业务当作本行业的发展战略去研究和探索,对中间业务定位发生本末倒置的现象是我们目前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个严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3、人员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在山区,我们农村信用社大都存在网点分散、服务半径大的局面,如果单纯按行政村数和存贷规模来定编定员的话,那么信用社就会普遍存在着人员短缺的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各项制度的执行,也不利于业务的拓展,更不利于中间业务的拓展。现以我市沙滩信用社为例,该社共有5名职工,其中主任1人、信贷员1人、会计2人、出纳1人。这样的人员构成,在全辖无法普及柜员制的情况下,只能对外设一个柜面。而该社储蓄余额6031万元、贷款1313万元,因此业务量较大,每天仅存贷款业务量都在157笔以上,营业室外随时挤满了等候办理存贷业务的客户,使许多中间业务根本无暇顾及。目前万源农村信用社41个营业网点,除营业部外,其它机构均只能设1个对外窗口,因此柜面业务压力一直都很大。以代发农民粮食直补款为例,大部分农户只要直补款一到位就蜂拥而至,导致柜面业务压力很大,而财政给付的手续费很底,信用社的员工觉得费力不讨好,也就失去了做中间业务的信心。

三、拓展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策略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新思想、新观念决定新业务的开发,农村信用社员工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既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信用社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的有效举措。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员工对中间业务概念模糊的问题;二是解决对中间业务效益低下、不值得开办的狭隘认识问题;三是解决认为我们贫困山区不存在中间业务需求的谬误认识问题;四是解决搞中间业务是不务正业,会影响主营业务的片面认识问题。尽管目前我们的中间业务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我们的员工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克服把中间业务当作副业、对其经营管理和发展关注不够的思想倾向,排除中间业务能否成为信用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疑虑,深刻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业务并列的支柱业务,实施拓展中间业务战略,在经营管理机制上营造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压力和动力机制,在工作措施上推动和保障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2、完善体系,规范机制。

发展中间业务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体制上的支撑和政策上的扶持,特别是需要我们自身的加倍努力。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的束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中间业务,首先,管理机构要担负起重要的职责,例如,对辖内拟订开展或已开展的中间业务要认真地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变化趋势,科学正确地拟订工作目标,组织对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宣传以及产品定价等工作。本人认为这一项工作最低也要由市级管理机构来完成,最好是省联社。其次,我们拟订开办的中间业务,一定要符合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损害现有客户的经济利益,在立足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稳步进行,切不可蜂拥而上,更不可顾此失彼;再次,对已拟订的中间业务我们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要及时开发与之相应配套的计算机业务支持系统;最后,要制定和落实好中间业务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排除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不能光抓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险防范。

3、深入调查、研发产品。

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过分单一的现状,我们要结合农村信用社特有的客户群体和经营特点,适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这是目前山区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上级管理机构在产品开发时一定要坚持市场有需求、农村信用社有能力、业务有效益的原则,充分考虑山区农村信用社在机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客观条件,科学地选择那些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集中力量抓好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我们推出的中间业务既要能够真正满足特定客户群的要求,又要能增加收益,只有这样的中间业务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目前我们提到的卡业务、代收代付等业务,个人认为此类业务已被四大国有银行抢占,给我们信用社留下的发展空间并不大,对于此块业务我们不能盲目地和商业银行比拼规模,而应该稳妥地把这类业务做实、做细,逐步拓展我们的农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技术含量高的新业务积极地进行前期探讨和实践,力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金融产品,如农村信用社尚未涉足的基金业务、投资咨询业务、代理外汇交易、代理证券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我们要力争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比如个人理财业务面对的是众多不同背景的个人客户及其不同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应站在个人客户的立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同时要摆正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努力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不断扩大影响,树立良好形象,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实现中间业务的良性运营。

4、改进设施、培养人才。

中间业务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信用社正处于中间业务发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业务发展。信用社要有业务发展的长远规划,要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采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和推广,有计划、针对性地加大设备投入,搭建好中间业务发展的操作平台。

鉴于农村信用社目前的人员数量、结构和知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实情,省、市管理机构应尽可能的结合各地实际,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起定期的培训机制,采取专业化培训和交流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加大对一线员工中间业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继续面向社会高起点、严要求地公开引进一批既具有计算机系统知识,又具有丰富银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中间业务的研发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保证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5、加强营销,加大宣传。

加强营销,加大宣传也是我们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必要手段。我们要系统地开展中间业务的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荐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在公众中树立全新的整体形象。一是推行一体化营销策略,实现中间业务综合化经营三结合,集中营销与分散营销相结合、重点营销与全面营销相结合、存贷业务与中间业务相结合。把优化营销手段,改进营销策略作为抢占市场份额,促进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因地制宜、全面宣传。农信社经营机构多数位于“三农”之地,劳务输出旺,我们要抓住元旦、春节前后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资金回流的契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新产品的宣传,组织人员在营业网点、途经车站、街头巷尾,摆摊设点,宣传咨询,放送资料,千方百计做好宣传工作。

第五篇:信用社调查报告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调整的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截止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61.48%,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57.1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1.15%,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栽培量就达1.2亿筒,实现产值1.6亿元。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例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90万元、155万元、306万元、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为524户农户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辖内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就比上年减少2831万元,减幅达10.87%,相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压力。就来看,除农业发展银行外,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737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4604万元,占累放的84.08%。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增加到91.86%,比上年同期增长7.78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由支农主力军完全变成支农“孤立军”,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资金需求。

(二)资金不足,削弱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一是组织资金困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结算渠道狭窄,电子化结算手段落后,汇路不畅等硬件制约的影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异地结算频繁的客户都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而这些客户又正是资金雄厚的优良客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农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到农村信用社存款有风险。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实质性工作,但一些黄金客户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存款的组织工作仍就举步维艰,该类存款的市场份额一直较低,公存款只占辖内公存款总额的16.3%。二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从退出农村市场转而争夺农村储源市场,成为农村信用社强硬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邮政储蓄全面向农村渗透,分割农村金融资源。从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净增14106万元,农村信用社仅增2468万元,占17.50%,而邮政储蓄其净增额则达5579万元,占39.55%,是农村信用社的两倍以上,其存款总量也从的18166万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0398万元,增长了67.33%,超出全县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且邮政储蓄不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而是将存款上存,造成农村资金严重流失,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资金。如:近几年,且宏村、樟溪两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万元,扶持当地130多户农户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经营家私生产,产值过亿元,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益,并带动了两地5000余户农村劳力致富。相对而言,两地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量只上升了740万元,为贷款累放的7.17%,贷款发放大部分是通过人行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调剂资金等渠道解决。县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贷比例失调,信贷资金严重匮乏,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

(三)服务层次不全,难以涉足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资金限制,信贷资金的投向以满足“三农”为主,存在重“三农”轻城镇居民、重生产轻消费、重个体轻企业的现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调查的11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家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缺乏为企业贷款的有效风险管控办法。加上辖内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大,生产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支持面的顾虑和难度。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虽表示希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但因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稍高,企业从经营成本角度考虑还是不愿到农村信用社借款,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头热”现象。三是对一些实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业,农村信用社难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对此,县联社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力争攻破中小企业这一“堡垒”,但涉足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仍就不高,使农村信用社服务面难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环境较差,逃废债务现象严重。一方面,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党政干部自借和担保的贷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问,催收时往往是认账不还,甚至赖账,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另一方面,少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地方的短期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把农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块“大蛋糕”,在处理农村信用社维护金融债权和企业逃废债务的问题时,过于维护地方和部门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务,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再则,诉讼案件执行难,由于受执法力度不强、债务人信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贷款,虽说赢了官司却收不到钱,部分借款人或企业甚至有意、恶意逃废债务。以来法院已判决但仍未执行的县农村信用社诉讼案件就达46件,标的为419万元。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不仅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也遏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发展和服务两大重任,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农村信用社应携手同行,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认识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是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不但要在舆论上支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要尽快落实国家为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提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2、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撤消限制有关部门到农村信用社开户或存款的相关规定,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赣财库[]17号)文件精神,把县财政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协助农村信用社吸收农村富余资金,防止资金外流;鼓励、引导县直各单位、部门、团体到农村信用社存款,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

3、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创建“信用”、“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评比活动,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党政干部要成为守信的模范,民众的表率,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4、要坚决打击和制止信用缺失行为。对拖欠贷款的党政干部,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共同清收;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个人,政府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敦促司法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

5、要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科学决策经济布局,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扶持资金的快速回笼,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和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业务规模,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1、要充实资金实力。通过建立农村信用社vi标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优质服务等手段,增强民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从而主动到农村信用社存款;通过实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客户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公众信任度。同时,积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服务手段、服务产品、服务工具、服务方式上有所突破,尽快开通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卡等便民业务,以此带动服务质量的总体改善,提高吸储能力和同业竞争力;通过注重市场营销,督促有关部门逐步消除相关歧视性政策,重视对优质客户的公关工作,增加政府部门、企业、机关团体、农村财政性存款比重,在与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中,寻求最大限度地发掘信用资源的潜力,获得充分的资金来源,并实现有效的资金运用。

2、要拓宽服务领域。“三农”经济占据着县域经济的绝大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农村信用社应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在进一步强化“三农”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面。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在调查、了解、摸底的基础上,为有金融需求的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形成相关的资料信息库,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难以有效拓展服务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营销贷款的作用,积极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发掘优质客户,把服务延伸到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赢”。

3、要提升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利用自有资金、支农再贷款和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信用资源,在充分发挥四大信贷品牌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开发适用型信贷服务产品,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中多元化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及时跟进地方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贷款业务,大力扶持和打造品牌工程、亮点工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中,为之提供高效益、低风险的金融服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六篇:信用社调查报告

襄樊银监局:

枣阳市xx农村信用社位于枣阳市xx镇朝阳路,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拟迁址于xx镇汉孟路,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农村信用社现状:

xx农村信用社现设有1个大社营业室、4个信用分社,干部职工39人。截止20xx年6月底,信用社各项存款11064万元,各项贷款8621万元,总收入185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信用社营业室始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的业务规模较小,经济条件有限,营业和办公场所比较狭窄,设施落后,其中营业面积仅35平方米,办公面积20平方米。特别是信贷业务难于实现前台办理,贷户办理有关贷款手续都在信用社院内二楼办理,人员来往复杂,很不利于信用社安全管理。信用社现有办公地点由于当时征地面积小,办公区和职工生活区也无法隔开,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管理。

信用社所在的xx镇朝阳路原是xx镇重要的商业区,近年来,随着xx镇大力发展国道经济,民营经济大户和重要商业区都逐渐迁移到316国道(即汉孟路)两边,朝阳路已逐渐暮落成背街小巷,原在信用社开户的民营经济户都感到办理业务路程较远,十分不便。

二、迁址的可行性报告:

经调查,xx农村信用社拟迁新址具备以下可行性条件。

1、交通便利。新址位于xx镇汉孟路,紧临31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接触面很广,既有利于客户办理各项业务,也有利于信用社的宣传和形象树立。

2、经济发达。xx镇汉孟路是我镇重要的`工商业区,沿路设有镇直部门5个、商店餐馆60多家、粮油收购兑换门市部16家,砖瓦厂、手套厂、粮食加工企业都分布于此,同时,该路还拥有2个大型农贸市场。xx镇镇区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汉孟路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经济条件十分发达。

3、面积宽敞。拟迁新址征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平方米,能够完全满足信用社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生活区与工作区相距50米以上,能够严格的区分开,便于各项管理工作。

4、设施先进。新建营业场所完全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营业和安全标准建设,已通过公安部门检查验收。

综上所述,根据xx镇经济变迁和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经我社理事会研究,一致同意信用社迁移到汉孟路,特报请襄樊市银监局核查批准。

枣阳市xx农村信用社

二0xx年七月十五日

推荐专题: 调查报告网 调查报告 客户信用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