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调查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调查报告(合集)》。
调查成员:xx杨xx李xx李xx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查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到浅阅读时代。
三、出现浅阅读的原因。
1、进行“浅阅读”是缓解无聊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为闲聊的笑料。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小罗说道:“现在女大学生们都喜欢看《瑞丽》《昕薇》这样的时尚杂志,平时上网多是浏览娱乐新闻和网站论坛,的确不严肃,但读来十分有趣,大家都爱看。”
2、没有时间进行“深”阅读,只好“浅”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就业问题也是压在大学生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考几个证书,英语过几级,要做多少兼职,似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好书。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这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及专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3、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让人费解,不得已放弃。目前大学生扎堆看小说的势头很强。我们在走访大学图书馆时发现,许多流行小说已被翻阅得十分陈旧,而不少学术性著作却有八成新。为何少人读?大学生感叹,上课所用的课本就已经够枯燥了,怎么还敢碰更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
4、学校没有读名著的氛围。如今信息蜂涌,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针对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无法静下心喝着午后茶翻看传统的名著。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知识型的,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语上花大力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忙于准备各种证件考试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一系列现实因素作用下,哪还有工夫安心读“经典”呢?
四、浅阅读带来的危害。
浅阅读是对经典作品的轻视与亵渎,浅阅读的读书方式会导致读者思维的钝化;浅阅读对青少年的个性培养不利;浅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浅阅读的困境?
1、从社会方面来说。
⑴出版人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对此,出版人要有正确的认识。
⑵出版社的编辑在搞选题策划时,要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杜绝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出版行为。要有明确的出书思路,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左右,搞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要努力在创造性上下功夫,通过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质的精品。
⑶大力宣扬先进文化,拒绝浅出版。当读者的某些需求还处于隐性状态时,出版社应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把自己的图书降格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从学校方面来说。
⑴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可以通过读书评书活动,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等部门共同主办,来提高学生阅读健康书籍的兴趣。
⑵鼓励大学生有计划的阅读鼓励学生参与办好图书馆阅读宣传栏,简明扼要、丰富多彩,及时地通告到馆新书、名家书评等。⑶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开设系统的阅读课,阅读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酌情推荐阅读书目,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来阅读。改善阅读环境,方便大众阅读。
⑷进一步解决图书馆各种类书籍资源,让图书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生的天堂。
3、就大学生本人来说。
⑴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使我们增添人文素养,增长知识和内涵,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⑵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尝试着阅读一些名著,用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去阅读它,体验书中的深刻内涵,品味别样的阅读乐趣。⑶多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抄下一些美丽的词句,为写作增添素材,积少成多,你自然会体会到深阅读的好处。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制定一定的阅读计划。在现阶段考证、做兼职固然重要,可是阅读是不能被忽视的。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长期投资,目前可能没有明显的收益,可是其长远利益是非比寻常的。多关注一些好书推荐栏目,选择有内涵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是人类进步社会文明的体现。大学生是沿着书籍筑起的阶梯,攀登知识高峰的社会新人。除专业学习外,课外阅读是大学生业余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时,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发展的形成中,具有不稳定性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有益的读物来适应他们的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一个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理应用课外阅读随时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世界正在由厚变得更厚,阅读是深还是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浅阅读时代,你是要随波逐流还是重拾经典,勇攀书峰,这全在于你的智慧!只是别在暮年孙儿膝绕在你身旁充满期待的看着你的时候,你却没有什么可以讲。这时,请不要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太原外语科技实验中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为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我们特对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再加上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极大的消解了学校教育的正能量。在以下两方面表现突出:
1、学生普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知”与“行”相互脱节的现象。
“知”与“行”相互脱节是目前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知而不行。生活中,经过学校教育后,部分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又不去遵守,俨然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比如,问卷调查问到你知道“未成年人禁入营业性网吧”这个规定吗?100%学生表示知道。问卷调查问到你是否去过网吧时,70%的学生表示去过。再比如,问卷调查问到你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吗?100%学生表示知道。再问到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并没有车辆通过,你会怎么办时,80%的学生表示会闯过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分不同的场合有选择性地遵守一些道德规范,比如老师在场就遵规守纪,老师不在就容易违规违纪;又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尊敬老师,回到家里,却不尊敬长辈;有的学生在校举止文明得体,出了校门就脏话连篇。当学生知与行脱节时,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不良行为就容易潜滋暗长。
2、问题学生的不同问题
大部分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德育方面的问题学生,大概占到班级人数的10%。学校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困难。问题学生大部分是行为习惯缺陷型。他们的特点是知错认错,但屡教不改;本性不坏,但意志薄弱,生活学习的意义不明确不清楚。比如,像这样的学生:你上午刚在办公室对他进行了教育,他也“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但下午就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还有一部分学生上学属于被逼无奈,因为不愿学习,对老师也无所谓尊重,所以无事生非,违规违纪频繁发生,如何让他们爱上学习走上正道,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还有一少部分是心理缺陷型,他们中或行为有悖于常态,让人费解;或自卑封闭;或抑郁;或狂燥等,在这些学生面前,德育更是苍白无力。
二、原因分析
想让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一个人的观念并体现在一举一动中,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道德的知行合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从现实来看,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负面影响很严重。
1、家庭教育的缺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我校生源基础较差,家长的学历以初高中为主,学生家长的素养参差不齐,单亲离异家庭占比4%,问题家庭也比较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重言教,轻身教。
有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单纯强调,没有以身作则,往往喊破嗓子,就是不做样子。如不让孩子玩游戏,而自己却通宵达旦地玩,这种反差,削弱了德育的效果,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有些家长生活不检点,言行不注意,满口脏话,行为粗鲁等。这无形中使孩子耳濡目染沾染了坏作风。②重智轻德,重养轻教。
有些家长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问卷显示90%的学生表示家长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学习是否优秀,仅有5%的家长关心自己孩子生活是否愉快,85%的学生经常会听家长说到的是“这一次考试第几名呢”、“快学习去”这样的话。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放松了家庭中严格的管教,造成家庭教育留有缺口。有些家长长期工作在外,孩子无人管教。③两种极端,宽严过度。
有些家长对子女无原则的溺爱、包庇袒护、帮孩子隐瞒遮脏,把责任推向别人。还有些家长对子女粗暴,动辄打骂、训斥、关锁、饿肚子或赶出家门,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脱离教育的正轨,行为失去约束,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以上方面在一些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表现更为突出。事实证明,孩子的品行不能学校和家庭一个样,家庭教育的不当是主因。“问题学生”背后就是问题家庭。
2、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弄虚作假、炫耀富贵等不良价值观通过网络、广告、影视作品等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是非判断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不够坚定、善于模仿、敢于冒险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被诱惑。另外社会负面现象被无良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放大,导致成人社会道德滑坡,人人自扫门前雪。学生作为社会一员,当他发现在学校所学到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中不被认同,甚至在践行时碰壁,就会对自己坚持的道德品质产生怀疑,价值观可能渐渐扭曲。
3、力量消解的困惑
从学校来讲,我们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对学生在校外的行为很难监控,难以摆脱“5+2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完善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我校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校落实育人目标、贯彻办学理念、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德育的任务是要影响人格,形成美德,而美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必须靠感染。本学期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把教室、办公室,进行统一规划布置,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建起了一个高标准的校园文化长廊,利用各种展板展示先进,弘扬正能量。力求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2、继续加强家校联系。
①利用家长学校开办家教指导班,有组织地指导家长们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利用好校讯通,把家庭教育知识直接发到家长手机上,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家教思想,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②邀请家长参加重大活动,如校运动会、文化艺术节、校园开放日活动等,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建议,通过他们争取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③完善家长委员会,沟通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其形成合力。
④在放假前要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做好假期的德育工作,假期中利用校讯通平台做好家校交流。
⑤对问题学生的家庭要予以特别关照,建立相关档案,了解孩子品德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3、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创新德育方式。
①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培训交流,特别是针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聘请专家进行专业培训,并进行问题学生转化的课题研究。
②创新德育方式,让德育内容更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感受,提倡内省的德育。比如国旗下演讲要求为弘扬本班的先进个人和组织的内容。比如模拟各种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甑别,提高对社会不良诱惑的抵抗力。
③完善学生团体的组织建设,以文学社、英语社、心理社等各类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各种有益、有效而又有针对性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多给“问题行为”的学生去参与、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意的体验,进而促进“问题行为”的转化。如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组织开展竞技竞赛活动,让他们为班级、小组去争得荣誉,当他们成功之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于是,他们的争强好胜就不会再展示在同学之间的打架争斗方面;针对那些单亲少爱的学生,开展“与父母说说心理话”的书信交流,或者“网上悄悄话”等形式的活动,撬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了解学生的心理空缺,从而寻机补偿。
④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在体验中学习,在团队的激励中改变。⑤利用好课间集体跑步活动,在昂扬的旋律中,学生跑出健康,提升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德育也不例外,我们将继续付出我们的爱心、耐心、诚心,让学生的一生与美德相伴。
推荐专题: 德育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