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诚信的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诚信的调查报告(大全)》。
姓名:吴诚信
性别:男亦可,女亦可
年龄:生于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
职业:待定
确诊方法:中西结合
一、望诊
脸色:无甚大碍,就是不会脸红。即使是“落井下石”后,也是脸不变色。眼睛:眼珠缺乏灵活性,只能侧视或者向“钱”看。目光狡黠。鼻子:鼻头上翘,鼻孔变大,嗅觉间歇性失灵。只能闻官气、贵气,而不能闻民气、贫气。舌头:发生变质、发音不准确,舌间形状有变为弹簧的趋势。说“撒谎”(sāhuǎng)发音清晰,说“真话”(zhēnhuà)则发音含糊,吐字不清。
二、把脉
脉搏沉、快、促、紧、滑、涩……典型的.吹牛皮后心悸、早搏导致的心脏衰竭的先兆。
三、透视
1.肝肺呈现出暗色,甚至变黑。2.脊椎有弯曲迹象,病情表现为直不起腰。
四、血样采集
患者血色呈暗红色。血色分子结构多种多样,有“才”、有“貌”、有“钱”、有“思”,其中前三者居多,唯独缺“信”,“诚”细胞和血小板几乎没有。
五、基因鉴定
经过精密仪器测试,患者的基因已经发生异变。已不能显示系何族子孙,“信、义、忠”结构已被破坏。虽然基因测试确定不出系何族,但其行动都具有浓厚的封建小农意识。表现为见了五斗米就折腰(当然,脊椎已查明有问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挖人墙脚,落井下石。
六、治疗方法
1.换血:注入大量“人文”氧气,替换体内有害健康的“拜金主义”二氧化碳。2.每天早晚一次扪心自问,摸摸自己的良心在否。3.阅读大量杂文,唤醒其诚信意识。
七、医生建议
此病例不是首次发现,十分具有代表性,望患者注意,切莫相互传染。
医生(签章)
一、问题的提出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诚信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国家强盛、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在国家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的现代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体制的不健全,行为的不规范,传承几千年的诚信美德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受到严重冲击,出现“诚信危机”,导致人们的不诚信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频频涌现。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特做本次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调查问卷采用集体测试,由调查者指导被调查者填写后回收。调查者随机访谈100位同学。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诚信重要性的认同程度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对诚信是持认同的态度。如在回答问题2时,男、女学生分别有89%和88.8%的人认为诚信是很重要的,认为一般重要分别占9.5%和7%,认为无足轻重的分别只占1.5%和4.2%。大学生毕竟是受过多年教育的学生,他们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作为一种美德是值得提倡的,欺骗、不守信的行为是可耻的。说明了诚信在社会的活动中地位的重要性。
(二)对自己和他人诚信行为的认同程度
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和群体诚信行为的认同度也不高。如“是,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的人只有53.8%,而“基本是,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有38.5%,“不是”的有7.6%。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诚信行为评价确实不高。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很多大学生承认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是不相符合的。大部分的学生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具体的行为中却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能把它作为一种“做人的准则”,不少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诚信的而对别人的诚信度却持怀疑态度。为什么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行为上,在对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会出现矛盾呢?一方面可能与他们所处环境缺乏诚信行为,对诚信行为认识比较模糊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一部分人在做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知行的不一致。
(三)关于考试作弊
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学生不止在作弊时心理矛盾,对作弊得来的成绩,也会在内心自责。他们会难受,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但如果看见周围的人作弊而自己没有,也会后悔,觉得吃了亏。同时及格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受到目前利益驱动,为了有个好成绩或及格,为了不吃亏不后悔,他们选择考试时作弊。这种作弊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的知行不一,受目前利益和周围环境影响之大。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调查中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四)关于学术作假
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阻止高校学术发展的障碍。调查表明:对论文剽窃这个问题,大一学生有69.4%的人认为是“有损学校名誉的恶劣行为”,从大二开始就只有48.2%的学生这样认为,大三大四只有43%左右的学生这样认为。对这种行为“给予同情,觉得在哪儿都会发生”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为30.6%、51.8%、56.2%、56.4%。以上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对论文剽窃的认同感越来越高。
通过访谈了解到相当部分大学生并未确立严肃的学术观,他们还是认同“剪刀加浆糊”的做学问方式。如有67%的学生承认:写论文时会上网下载资料,然后“用别人的文章拼凑成论文”。实际上不少的高校教师也有这种感受:学生的论文就是拼凑出来的,多改几篇论文就能看见“许多熟悉的语段”。甚至有的文章是一字不差,一模一样的。这反映学术作假之风在高校很严重。
(五)关于助学贷款
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大多数学生对待助学贷款的履行态度不是很严肃。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你”一题中,85%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11%有钱就还,没钱就不还,4%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所以未来的还款主要还是建立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基础上。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到时候再说”“能拖就拖”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预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诚信度越低,毕业后拖欠贷款的还真有其人。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四、思考与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觉得要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防止知行脱节,注重从心理上、行为上引导;
(二)防止环境的不良影响,注重以舆论和实际活动营造讲诚信的环境氛围;
(三)防止只顾眼前利益,以针对性措施形成制度约束;
(四)诚信教育尽量从早抓起。
调查方式:问卷
调查内容:在校大学对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
组织管理:小组长:何杨
执笔人:俞哲明杨丁俊
结果分析:
现代学生普遍都非常重视诚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但以此为基点,很多大学生都没能以身作则的做到诚信待人,诚信为人。在一方面,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对一个人的社会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对是否能做到诚信起到影响作用;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以各种各样的或有或无的理由作为自己无法达到诚信的掩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纸醉金迷”的错误享乐观,“拜金主义”的扭曲价值观,已经使人们淡忘了古人所强调的“德”,“诚”。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其他的影响。
在调查报告中的第15题,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未来社会的诚信度持悲观态度。而由第3题,第10题,第16题,第17题来分析,正是由于这个社会中大家扮演的都不是绝对诚信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的虚虚假假扮演着反面角色,使大家对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保持的保守态度。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有必要也有能力通过一些有悖于道德的方法来实现自我保护。这也印证了先前提到的,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对他人或是集体带来的危害。
就第9题的结果来看,几乎100%的同学选择了不会。据此分析,我想,在人们心中,还有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存在,在这条底线之下的做法是大多数人无法容忍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7题的结果,很多同学出乎意料的放弃了朋友,和亲人的选项,转而选择了网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21实际,几乎每个人都在上网,很难相信,他们都在向陌生人倾诉着自己苦恼,分享自己的秘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也再次敲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警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已经放弃了相信他们本应该最相信的人。治理这种现象的方法,根据第13题的统计结果,政府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价值思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可见,在古人看来,“诚信”乃是天下人团结一致的基本保证,是为人之道,是人们所需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诚信的基本道德内涵是务真求实,诚实守信,不妄不伪,真实不欺。所以诚信的缺失,特别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
想象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那么一切社会保障将不复存在。国家的政策,法规,律法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公平、公正无法实现,社会秩序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建立在讲诚信、讲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这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在经济领域,经济信用是诚信的最主要体现,诚信是经济信用的坚实基础和依据,而经济信用是企业、居民等任何微观层次的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支柱;而失去诚信与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于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言,其危害是毁灭性的。而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领域,诚信更是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桥梁与纽带,是折射真善美和社会良知的一面道德之镜;而失去诚信,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状况就受到了威胁,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美好、和谐的生活状态就会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精神奢望。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在国家机器与政策运行、政治与法律、经济交往、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保障性的作用,是绝不容动摇的,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和导向、示范功能。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会更加明显,更加深远。而且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蔽性。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诚信与否对和谐校园是否能成功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们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考试作弊;有的同学擅自更改学习成绩,在毕业推荐表上弄虚作假;有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把父母给的学费任意挥霍;有的同学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有的同学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随意侮辱欺诈他人,或散布流言蜚语,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是与大学生的称号、父母的期望、党和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养成不良行为和习惯后,将来很难有所作为,有的甚至会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在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应的诚信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诚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就此次调查结果,及本小组从网上搜索的近几年来数位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开展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
大学生作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幸的是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现象却呈不断滋生蔓延之势。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摘要:
“诚信”二字是一个古往今来衡量一个人品质不变的试金石,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诚信是我们每个人立足于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因此此次调查活动本小组选择了调查我校大学生诚信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小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类比整体情况,并且汇总一些各方面综合的结论和意见,再加上小组成员的讨论思考,希望能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诚信状况有初步的了解,进一步看清自己,更好地提升自我素质修养。
正文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立足于这个竞争激励社会的资本。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恪守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养成意义重大。一个人只有诚信地待人做事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赖,才能在走上社会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事业。迎接新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不诚信的人,不仅在事业上难以成功,在生活中难以得到别人的信赖,从而陷入孤独的困境。大学生是引领社会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诚信体系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高诚信水平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对于我国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还是我国
在世界上大国形象的.树立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只有我们每个人的诚信水平提高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从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的这次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随机调查来了解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以及对待诚信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认识,并推动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
二、调查研究方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
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它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
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
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
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
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
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
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
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
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
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
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
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
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2004年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
要求,2006年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
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
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
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
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
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
“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
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 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
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
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
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 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
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
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
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
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
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
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
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
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
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
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
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
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
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
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
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
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
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
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
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