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XX年3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XX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计算机行业“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不需要“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安徽的一项迫切任务,既懂计算机软件又懂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安徽振兴经济的一大障碍,据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称,我省复合型人才为19.9万人,占技术人才总数的7.4%,与发达国家复合型人才总数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行业中持有“双证”在手的大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产业的振兴势必将拉动并形成我省巨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
从我们调研情况下,了解到我省在未来3年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仍有100万的人才缺口。而我省本专业的在校生仅为1700多人,远远供应不上这种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立足本省,培养适合我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人才。
2.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所以目前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3.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信息建设发展的瓶颈。
在需求度上,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要一到两名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万以上。由此专家指出,计算机应用是依托it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职业”,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端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职业行情将越涨越高。
4.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一题中,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了66.7%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认同;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53.4%。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认为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5项依次是:(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有43.7%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因此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同时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应当而且能够拓宽专业领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实际上,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更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考虑过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中挑选销售人员”一题中,it项目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100%。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在调查中,大部分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开设人文或商贸课程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因此我们认为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四、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该专业复合型师资缺乏,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该专业既懂技术又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3.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4.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些院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技能、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建议和需求,以便进行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重构,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决定专业的定位、规模、层次、发展、设备投入和师资建设,重新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并带动相关专业课程的同步改革与发展。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了解企业对学生就业的需求,对往届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评价,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技能的要求、工作范围和岗位的业务要求等。
2、了解企业生产情况、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生产与管理岗位职责、员工待遇情况。
3、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议。
4、了解企业员工的能力情况,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可能性和相关事宜。
三、主要调研方法
1、拟定调研内容和提纲,提前与企业进行联系,确定调研时间和内容。
2、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请他们就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提出意见和好的建议。
3、参观考察企业生产现场,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工作的作品和要求。
4、与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实习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5、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培训等需求调查表,请企业相关人员如实填写。
四、计算机行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五、职业工作岗位情况
经调研发现,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网络维护,计算机相关产品的销售等工作。这些岗位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IT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随着部分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迫切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然而,该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处于严重紧缺的状态,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六、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调研发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很受企业青睐,适应的工作岗位类型也很广,主要有网站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员、系统维护、系统管理、计算机产品营销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平面设计、网管等。
调查信息表明:企业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除此之外,被企业提到频率较多的还有实习经验、吃苦耐劳精神等。
调查中还发现:大中小型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尽相同。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
技术人才比较充裕,对技术岗位的划分较细,对人才的业务要求较专一;而小型企业由于人才数量不足,对招聘人才的业务要求较高,希望招聘到知识面宽、操作技能强、适应职业变迁和产品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七、师资建设
1、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及相关技术师资的配备,提高技术力量,使专业教师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实训设备,以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专业教学要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要求,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创新意识,变模式化教学为动态教学,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自身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出学生内在的潜力。
2、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考察及培训,不断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做到培训内容方式以就业为导向,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师资建设。
八、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办学主体与受教育者联系并开展交流活动的载体,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及教育活动的组织手段和方法。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仍然不能彰显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内容不能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结合学生就业地区计算机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初步建议建立办公软件应用模块、组装与维护维修模块、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计算机平面设计与制作模块。
一、调研题目
计算机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实习以及就业相关调查报告
二、调研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调研对象
1.目前在校大学生。
2.应届毕业生
3.往届毕业生
4.目前已就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
5.身边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已就业学生
五、调研方法
1.问卷
调研期间,向附近大学大一大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向科技市场内从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
2.访谈
本次调研访谈了高中初中计算机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部分科技市场商家,还有小区内部分年轻住户。
3.网络调查
通过微博、空间、论坛等,发起投票、讨论等。了解各个省份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人对于就业的观点、态度以及想法。
六、结论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七、结论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八、个人相关经历
去年年底我进入了一个企业,进行相关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偶尔也会接触的编程相关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从事计算机工作是神圣而又神秘的,程序员就是一份好的差事,是一个高薪的工作,然而,在实习的四个月内,我近距离的看到了计算机相关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也体会到了程序员工作的酸与甜,苦与乐。
在实习之前,我一直认为实习生知识给真正的工作人员端茶倒水,公司不会让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作或者涉及公司机密的事情,但是来到这里我才体会到这个观点是有些失之偏颇的。
在这期间我体会的最深的就是:首先是要有兴趣从事这个职业,现在很多人是因为软件行业的'薪资高才进入的,其实没有人不想挣钱。但是我的看法是,程序员是没有办法一夜暴富的,甚至可以说,如果聪明伶俐的话,做程序员还不如去做销售人员,这样待遇和收入上升的更快一些。我认为做程序员首先一定要从兴趣上爱上这个行业,否则根本无法忍受成为一个真正程序员要付出的代价。
第二点:实践第一,在我和程序员交流和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动手能力非常强,但在会议上布置一项工作的时候,他们不但在总体上领会设计总监的意图,而且会在程序设计的具体细节上对设计提出问题,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实践的机会不是非常的多,所以我们应尽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三点:要夯实基础,对基本知识要掌握的非常牢靠,这会对深入的理解工作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不是也没有关系,我们公司也有一些不是科班出身的程序人员,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计算机分为两个领域:算法领域与编程领域。算法领域是数学家的事情,对于程序员来说,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算法,找到一个公式,建立一种模型。出去算法领域,其他的都属于编程的范畴。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社会,第一次实习,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社会和大学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也是有联系的。我明白实习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实习,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四个月的实习,一恍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实习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习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导向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调查背景
20xx年11月12日零点,随着双11网购狂欢结束,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宣布,双11总销售额为57,114,214,058元,创下新的世界纪录。下面这组数据是20xx年――20xx年淘宝“双十一”的总销售额。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20xx年至20xx年的这六年时间内,淘宝“双十一”总销售额呈激增趋势。其他电商虽然双十一销售额不如天猫如此亮眼,但其双 十一销售额也均破纪录。其中,苏宁门店总成交数增487%,平台商户销售额增735%;京东当日销售额达去年3倍;腾讯易迅下单数突破40万单,下单金额 超过3.4亿元,单日销售金额达到5亿元的历史最高值,是去年双11的5倍。
二、调查主题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 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学校门口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屑于或者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 衷于网上购物的学生,他们的购物动机、购买物品特点又是什么?男女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有什么样的区别?
三、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调查更全面地了解电子商务的成长及发展历程,分析其独特的内外部经济环境。
2、了解大学生对于网上购物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3、了解大学生对于“双十一”消费热的看法与建议,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调查对象及范围
1、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MTI专业的14名学生
2、调查范围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五、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网上调查为辅。
六、调查内容
1、“双十一”期间学生的消费金额、购物种类
2、学生选择在“双十一”购物的主要原因、消费心理、消费态度
3、学生在“双十一”过后对自己消费行为的看法
七、数据分析
1、男女人数(共14人)
本次调查对象总共14人,男生为3人,女生为11人。
2、 消费额
20xx以下的'消费额比例是64.29%,所占比例最大,因为学生无收入来源;20xx500元的消费额比例是14.29%;501-1000元的消费额比例是14.29%;1000元以上的消费额比例是7.14%,所占比例最小。由此可见,大学生算是理性消费者。
3、购物种类
服饰所占的比例最大,为71.43%;化妆品位居第二,为28.57%;数码产品、食品和文体用品所占比例相同,各为14.29%;饰品占7.14%;其它方面的购物占21.43%。
摘 要:为了对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进行指导,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情况的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办学规范和评估标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了《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计算机学科专业办学规范》和《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方案》三个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
一、人才需求调研
(一)背景与目的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刚刚转制而成。目前,正在由师范教育和非师范职业教育并重向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为主转型,由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变,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全面开展专业建设,更准确地实现专业定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二)方法与内容
调研方法主要有访谈、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网上查阅。调研内容为企业对高职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即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岗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学历等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态度、知识与能力的期望及现实感受;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情况。特别收集了20xx年新疆范围内与该专业相关的招聘信息,从中过滤出大专层次的需求情况,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三)调研对象
在全疆范围内选取多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所涉及的用人单位有新疆怡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亿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德海科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奎屯北方伟业通讯器材服务中心、北屯四通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利丰电子有限公司、新疆保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新疆正大电子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澳力通达电子经销部、新疆威力克通信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新疆公司、新疆金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人才需求岗位分析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学科转变为一种工具,企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岗位设置及分工也越来越细。从技术方向上可以把新疆区域内企业对高职计算机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需求分为四大类:硬件类、软件类、网络类与应用类岗位。有些招聘岗位(如计算机技术支持)兼有若干岗位的特点。一些硬件类、网络类岗位招聘时倾向于男性,而多数软件类与应用类岗位男女不限。一些岗位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如网络系统架构与集成工程师岗位。具体岗位名称与需求比例如表1所示。
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岗位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基本生存能力,可通过在校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逐步达到。方法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职业成长能力。有责任心,吃苦耐劳,愿意长期在行业内发展;适应能力强,乐观开朗,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是企业特别强调的。下页表2仅列出了6个典型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意向 校企合作包括课程教学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协议、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实习就业协议、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学校已与一些企业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各种合作协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二、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非师范类的一个专业。由于过去是在师范院校的大口径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本沿用了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模式。由于师资特点和实验设备缺乏,有些实习实训没能全面、切实地开展起来。一直以来,该专业有过度重视理论、实践教学时数不足、有些教学内容陈旧和随意性大、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现象。尽管已做出了一些改革,如一些程序设计课程全部在机房授课并使用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但仍显力度不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深奥的理论让他们产生了畏学与厌学的情绪。尽管人才需求旺盛,但我们培养的学生由于缺乏就业能力而不能胜任工作。因而该专业亟待全面改革。
(一)面向市场需求制定培养方案
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希望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了解和掌握实用新技术。如何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制定基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将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与边疆经济发展相结合,定位在培养具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至少具备硬件类、软件类、网络类与应用类岗位之一相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人才培养可包括基础文化课培养阶段、基础专业课培养阶段、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和校内外实训阶段。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摒弃陈旧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行动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计算机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因而需要每隔2~3年就更新课程设置,以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另外,可以开发就业前景较好的几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挑选学习。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研究分析岗位专项技能;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三)注重综合素质提高
企业对所招聘人员要求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乐于知识共享;诚信敬业、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学校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四)加强校企合作 新疆地域辽阔,经济普遍不发达,一些工程工作环境和地域条件还较艰苦,一些岗位待遇不高。这就导致学历较高的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容易离职。企业经验证明,品质优秀的高职毕业生正是他们需求的对象。另外,学生通常来自全疆各地,当派遣他们去家乡完成任务时还是非常方便的。企业对于在本单位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因为已经历了企业培训、岗位实习和全方位考察,留下来成为员工的比例较大。在举全国之力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我们发现企业很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于与高职院校合作,联合培养所需人才是十分欢迎的。所以,学校应更进一步地加强校企合作,广开社会渠道;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派遣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和开设课程等。
结语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应该了解行业的前沿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可能的就业市场中去获取学生培养规格,从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素养中提取出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由此构建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改善学生培养模式。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配备结构合理、理念先进、技能熟练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与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合作意向,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推荐专题: 计算机专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实习报告 大学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