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泉州地名调查报告(大全)

2023-07-11 23:20: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泉州地名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泉州地名调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地名调查报告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相邻,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是三面环山,南部开口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湖北、陕西交通要道,是中原经济主体区与连南启西重要支点。加上雨量充足,气候温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生产、生活环境。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阳”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约七八千年前,先祖们以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历史文明。周朝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许等诸侯。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虽然朝代更迭、区划改变,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沿用,在历史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它涵义,在时代演进中,充分显示出它顽强生命力。

如今,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首批对外开放历史文化城,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旅游胜地,它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宝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热土!

第二篇:地名调查报告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邻湖北省和陕西省,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为是三面环山,南开的`马蹄形盆地,所以叫南阳盆地。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湖北、陕西的交通大动脉,是中原经济主区和连接南方与西部的重要支点。加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阳”是指位于伏牛山之南,以汉水之北而得名。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大约七八千年前,祖先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天子非常重视这块富饶的土地,曾经把沈、陆、谢、李、李、曾、徐等王侯瓜分了。春秋时期,楚国建立了万依,战国三十五年秦王赵翔第一次建立南阳郡时,就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称。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更迭,区划变更,但南阳这个地名一直被保留和使用。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富了它的内涵,充分展示了它在时代演进中顽强的生命力。

如今,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是中国最集中的中国文化旅游区之一,也是中原地区的主要旅游胜地。是一片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巨大的宝地,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第三篇:地名调查报告

“嘉兴”这个名字在建国初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一度写成“加兴”,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嘉”者,“佳”也,是好的意思,而“加”呢,是多添一个的意思,两者境界的差别不可以道里计。

前者听着就那么喜兴,而后者怎么听都有一股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的意思。

但这么一个又好听又喜兴的名字是一直到三国末期才有的,那么嘉兴这地儿在三国之前都叫什么名字呢?据清代弘治《嘉兴府志》记载,从黄帝划野分州一直到大禹作《禹贡》,嘉兴都属于扬州。

这个扬州可不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传说大禹因治水有功被拥立为帝建立夏朝后,铸九鼎,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的山川分别刻于九鼎之上,扬州就是其中一个。

战国时楚国统一了江南,嘉兴就归了楚国,因为嘉兴虽然是水乡,但正源只有两条,其中主要的一条叫“长水塘”,所以当时咱们这地儿就叫了“长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咱们这儿一开始还是叫“长水”,一直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的时候,秦始皇东巡,“有望气者云:五百年后江东有天子气。

始皇至令诸囚徒十万人掘淤其地,表以恶名,改之囚倦,后人讹为由拳。

”后汉三国时,属东吴。

孙权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的时候,“由拳野禾禾生双穗”,也就是出现了一种野生的高产良种水稻,孙权当时正在为称帝造势,一听这事儿立马开始炒作:外交部、宣传部联合发文,说这是“祥瑞”,是“顺应天命”的征兆,并改年号为“嘉禾”,同时又把咱们这地儿改名为“禾兴”。

到了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因原来的太子孙登战死,立了新太子孙和,为了避讳,就把“禾兴”改成了“嘉兴”。

此后嘉兴虽然久历战乱,但人口还是不断地多了起来,经济也越来越繁荣,又有过一些别的名字应运而生,比方说“秀水”,以及由“秀水”演变而来的“秀州”。

到了宋代政和年间,又改秀州为嘉禾郡,其历史渊源仍在三国东吴的嘉禾纪年,所以“嘉兴”又可以叫“嘉禾”。

推荐专题: 调查报告网 调查报告 泉州地名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