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协议书 > 详情页

修路征地补偿协议书

2024-04-20 00:45:2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修路征地补偿协议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修路征地补偿协议书》。

第一篇:修路协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乡亲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我们村没有一条象养的公路,路面凹凸不平,乡亲们常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其实村里也很早就想对公路进行硬化,但因缺乏资金未能如愿。今天,村里终于要修路了。对咱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和大工程,这么大规模地修,开天辟地头一回,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办好。作为一个在外打工的村人,我带头表个态,我捐款元。

下面,我讲三点想法:

一、为什么要修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百业通”。大家一定听说过去山西省陵川县的村吧,这个村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村,由17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00多户人家,800多口人。他们的祖先是古代战乱和灾荒年代逃进山里来的。这里,四山阻隔,上山、下山全是悬崖绝壁。千百年来,他们过着自生自灭的原始生活,在沟里开荒、种地、植树、放牧、砍柴,俨然一个“世外桃源”。解放后,这里的人们也向往过新生活,可闭塞的生存环境却让他们无法摆脱困境:大批的水果烂掉了,大量的药材沤了粪、烧了火,成群的猪羊赶不出山;人们生了急病,抬到半路就咽了气;山外的姑娘不往这里嫁,除了换亲,只有打光棍。1962年,一位县委副书记下乡来到这里,骑着马走到崖头,却找不到下山的路,还把马给吓死了。回去以后,他特意拨给3000元,让村里人修路,这3000元是放在篮子里从悬崖上吊下来送到村里的。从此,村民们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修路历程。

修路的过程中,他们请来工程师,大胆创新地制定了“依山就势,顺崖凿洞,天窗排渣,螺旋上升”的筑路方案。为了筹集资金,他们捧出了准备娶媳妇的积蓄,献出了当年过门的嫁妆,捐出了备下的棺材钱,变卖了菲薄的财产。村委会卖掉了集体所有的树木、牛羊和饲养室,连几间办公室也作了贷款的抵押。他们决心破釜沉舟、决死一战。村里组建起党员攻坚队、青年突击队、光棍决死队、妇女支前队……全村男女老少都全身心地扑在了修路这件事上1991年6月10日,路终于被打通了。当第一辆汽车开进时,全村男女老少每人燃着了一挂鞭炮,路上、村庄里、整个山沟,到处响彻着鞭炮声和欢呼声。

为了这条路,投资59.6万元,义务投工210.8万个工日,动土石方23万立方米,凿通隧道20xx余米。30个春秋,两条生命,人用几代人的血脉筋骨,修出了一条通往山外世界的路,一条经济大翻身的路,一条英雄的路。现在,那地方的老百姓比较过上幸福的日子,还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大批中外游客。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我就是想说一个道理,不等不靠,我们要依靠我们的力量修一条民心路。为什么要修路,就是我们的日子不能这样过。

二、为什么要集资

首先,国家每年拨到县里的修路资金有限,县里每年重点立项的修路资金有限,如果我们修路就靠国家拨款,那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咱村想出集资修路这个思路。我认为,这个思路可行。为什么这样上,因为,这条公路总长度3.5公里,按照现在市场的水泥、柏青来预算成本,大概需要万元,咱村有户人,人口,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就900元的样子,经济压力不是太大。想想村人,为了修那条挂在半山腰的壁挂公路,为了子子孙孙的幸福,付出多么大代价啊。和我们相比,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确实算不了什么。

其次,有这么一句话,人心齐泰山移,修路是关系到全村乡亲们的利益的大事,是大家的事,不仅是村干部的事,也不仅是工程队的事,因此,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村男女老少人人献出一点力量,献出一点资金,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同时,大家都要出谋划策,管好用好监督好这笔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精打细算,决不乱花群众的一分血汗钱。向村人学习,向大庆石油工人学习,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火全胜,决不收兵。

再次,集资修路是咱村艰苦创业的一个壮举,捐资修路也是体现爱心、温暖人心、凝聚民心的善意之举,是一件实施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好事、实事。因此,需要我们理解村干部,理解国家的困难,积极投入到集资修活动中去。

三、自己为什么要带头捐款

老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位常年在外的故乡人曾告诉我:不出远门的人是感觉不出家乡的可亲。是啊,每当起程离开故乡时,总忘不了看一看故乡的山,望一望故乡的水,更忘不了和故乡人道别。自己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打工者,是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养育了我。亲不亲,故乡人。爱不爱,故乡人,虽然,自己远离家乡,但是,每时每刻不在关注着家乡的变化,特别是家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我家乡,人人有责,作为一个异乡工作的游子,自己的根在故乡,过几年,也准备回故乡为当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自己带头捐款理所当然,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农民,为建设家乡出一点资,表示对故乡养育的'报答,也是义不容辞的事。因此,今天我要站出来,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的举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父老乡亲加入到集资修路的队伍中来,众手拾柴火焰高,相信,我们也会象村那样,修出一条齐心路、小康路、富裕路、幸福路和复兴路,让我们所有村人的梦想成真。

1960年2月11日,恰好是那一年的农历元宵节。天刚蒙蒙亮,在寒冷的太行山深处就响起了铿锵的铁锤声和隆隆的爆炸声,此后,有十万平凡的人仅仅凭借着一双手,耗费了整整十年时间,甚至付出了许多生命的代价,在太行山陡峭坚硬的悬崖上开凿了一条人工天河。这条河,就是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四十多年前,那样一群平凡的人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惜耗费十年时间,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偏偏要在悬崖上开凿数千公里人工天河。那就是不屈不挠的“红旗渠”精神。

让我们发扬战天斗地的村精神,发扬顽强拼搏的“红旗渠”精神,共同完成这个大工程,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汽车能够开出去,电话能够打进来,路通事事通达,路平年年平安,把我们村建设的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第二篇:征地补偿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友好协商,现就征用乙方位于雷屯村小学正前方面积为亩的'农田事宜,达成如下征地补偿协议:

一、征用土地面积,该土地面积为______亩。

二、征用土地用途,该土地用于雷屯村村级活动场所。

三、征地补偿标准及付款方式:

1、征地补偿标准按元亩的征地补偿标准计算,共计征地补偿款万元。

2、付款方式:甲方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10天内,甲方将征地补偿款万元一次性付清给乙方。

3、本协议签订后所有权归雷屯村村民委员会所有,不因国家土地政策改变而改变所有权,不因雷屯村民委员会换届而改变所有权。

4、今后因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该土地征地补偿上升,将不再另行补偿,遵照本协议执行。

四、签订合同后,乙方应全力配合甲方使用该用地,如发现甲方把该土地他用或签订协议后一年内没有开工建设可以无条件收回。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人民政府一份。

六、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如有争议,由双方协商后再作补充。

甲方: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盖章)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村民:(签字)____________

协议签订时间: ____ 年 _____ 月 _____ 日

第三篇:征地补偿协议书

甲方:____市国土局

乙方:茅台镇______村(社区)______组_________

为切实做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征地补偿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仁怀市第八批次、第十一批次、第十二批次、第十三批次工业用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补偿协议:

一、甲方依法征用乙方土地,并依法对乙方进行补偿。乙方依法服从甲方征地并领取征地补偿费。

二、经甲、乙双方共同现场指界丈量,甲方认真计算,并已三次公开张榜公布,乙方认可甲方按下列项目进行补偿:

1、征用土地共_____亩,其中耕地______亩,林地、园地____亩,牧草地、其他农用地____亩;建设用地______亩;未利用地_____亩,青苗______亩。

2、经济林木以原始登记为准。

三、甲方依法支付给乙方各项补偿费为:

1、耕地______亩,补偿金额:______元;青苗_____亩,补偿金额:_______元。

2、林地、园地______亩,补偿金额:_______元。

3、牧草地、其他农用地_____亩,补偿金额:______元。

4、建设用地______亩,补偿金额:_______元。

5、未利用地______亩,补偿金额:_______元。

6、经济林木补偿金额:____________元。

合计补偿金额:_________________元。(大写__佰__拾__万__仟__百__拾__元___角__分)

四、本次征地实行货币补偿和用工安置相结合的原则。

五、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二份,乙方二份(其中一份交付款单位)。

甲方:______市国土局法定代表人(章)

乙方:(签字、搭迹)

签定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专题: 青苗补偿协议书 补偿协议书 修路征地补偿协议书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