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活动方案 > 详情页

教研活动设计方案(范文6篇)

2022-09-14 22:52:2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研活动设计方案(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研活动设计方案(范文6篇)》。

第一篇:教研活动具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本着以“互帮互学、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以“资源、平等、对话、双赢”为原则,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开展工作,通过加强联合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丰富教研模式,营造校际教研文化;

2、拓宽对话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整合教研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重点工作,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开展“重建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着力构建高效课堂,稳步推进质量监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大力加强教研力度,全面提升片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片区各学校的发展,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活动内容

三月份

名师引领。请名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片区教师做专题讲座,指导学科教学,带领片区美术教师迅速成长。

四月份

骨干示范。请片区骨干教师讲好示范课,交流备课经验,开展教学研讨,提高片区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月份

教师合作。通过教师沙龙、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或是通过电话、网络、随时交流研讨,加强教师之间经验的切磋与借鉴,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六月份

教学交流。组织联合体内教师教学交流活动(观课议课、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等),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创新教研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问题牵引教学初探与课堂应用

二、总体思路说明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创新到实践认识阶段

第二阶段再认识到在实践阶段

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六个环节: 问题设计(集体备课)---问题互动(上课、听课)--- 问题反思(评课)----问题总结(二次集体备课)---问题再现(二次上课、听课)---效果评价

问题设计集体备课课堂观察问题互动上课、听课理论创新到实践认识阶段问题牵引教学初探与课堂应用再认识到再实践阶段问题总结二次备课问题再现二次上课、听课问题反思评课246结构问题评价二次评课理论与实践传统与创新共性与个性教师与学生结合结合结合结合 注:总体凸现246结构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

第一环节(问题设计、集体备课)

(一)教研组长:针对红寺堡中学高中政治学情分析,形成创新教研主题、落实主讲教师及发言老师。

(二) 执教教师:贾正有老师针对《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进行备课、修改,写好预设说课稿及教案。

(三) 组内教师:先是备课组内教师一起备课研讨教学重点、难点和侧重点,一起设计教学活动,怎样把问题落实到课堂。

(四)确定时间,地点,执教教师公开在全校说课, 指定一位老师准备发言。

第二环节(问题互动、上课、听课) 第三环节(问题反思评课)

二、第二阶段

第四环节(问题总结二次备课) 第五环节(问题再现二次上课、听课) 第六环节(问题评价二次评课)

四、活动亮点与预期成果

2 开展《问题牵引教学初探与课堂应用》的教研活动,目的在于让教师屏弃任务式的传统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开展教研,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的欲望,从根本上改变政治课教学古板沉闷的现状,把理论的东西生活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厌倦的东西幽默化,丰富政治课堂,活跃学生思维,使艰涩深奥的理论变的通俗易懂,使教师和学生互为相长。开展《问题牵引教学初探与课堂应用》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校本教研进课堂,焦聚课堂讲实效,教师研讨促发展,学生发展得实惠。

附:《问题牵引教学初探与课堂应用》的教研活动

---第一环节

活动地点:红寺堡中学五楼报告厅

活动时间:2012年5月 准备材料:

1、创新教研活动设计方案总体思路说明(刘斌.PPT)

2、《问题牵引教学初探与课堂应用》教研活动的解释(贾正有.PPT)

3、《问题牵引教学初探与课堂应用》教研活动的亮点说明(李敏.word)

主 持 人:王东军

参加人员: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及全体政史地组员

第三篇:公开课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提升各备课组教研水平,突出集备教研的时效性,充分体现“一人主备,全组集备修正”的团队合作意识;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根据学校教学部署特制订集备公开课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教务处、科研处、实验处及各集备组长

三、活动时间:9月―10月中旬

四、活动形式及要求:

1、每科集备组选出一位授课教师,该授课教师课前自主进行备课、准备教案;准备充分后在集备组进行说课,之后在集备组全组深入探讨、研究后上公开课。

2、公开课后全组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全校观摩。

3、讲课教师要根据本课题实际情况,钻研教材教法,努力创建激情高效课堂,使课堂成为人文的课堂、有生命力的课堂、“真”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4、每位授课教师按指定时间上课,教学内容根据本备课组教学计划确定。

5、课后授课教师向教务处上交教案、反思、小结各一份,集备组上交集备教研记录一份。

6、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在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做好上课调整,及时参加活动。凡同学科教师开课,本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其他学科无课教师自行参加。

7、听课者积极参加,认真学习,记好听课记录,撰写评课意见。

五、活动日程安排

1、9月5日(周四)召开各科集备组长会议:关于开展“集备公开课”的有关要求

2、9月10日~13日:音、体、美、微集备公开课

3、9月17日~20日:政、史、地、生集备公开课

4、9月24日~27日:八年级语、数、外、物集备公开课

5、10月8日~11日:九年级语、数、外、物集备公开课

6、10月15日~18日:九年级化学、七年级语、数、外集备公开课

六、活动细化表

1、集备公开课上课计划表

2、小学公开课教研活动方案

3、文章

第四篇:教研活动方案

为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我校教研活动方案,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足球特色,夯实校园文化,创建全国名校”办学目标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为广大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活动原则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研活动的宗旨,充分体现全体性、导向性、操作性、发展性、激励性。

教研活动要立足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并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围,使教研组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三、活动形式

1、个人、集体备课相结合,关注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2、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校际间合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实践体验,深入研究。

3、开展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让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规划方案《教研活动方案》。

4、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到外校听课、学习考察的老师,要把外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来。

5、教学研讨、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反思等。

四、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

2、建立学科备课组,实行在教师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度。个人备课做到“六备”,实行超周备课,教师应有教案上课。集体备课主要在组内进行,集体备课的内容可为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中较难把握的内容。活动前组长确定备课内容和人员,活动时重在分析教材设计意图和讨论课堂教学设计,形成相对成熟的备课资料。

3、以教研组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应有过程、人数、具体内容等记录和资料,教导处要参与指导,起专业引领作用。

4、教研活动应全员参与,积极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发表个人见解、展示自我。

5、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如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成果展示、校际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6、参加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或研修。

五、教研活动要求

1、每学期初,教研组长根据教导处统一部署和本组实际情况,订好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2、在教导处统一领导下,各教研组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

3、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在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认真记录,并写好心得体会。

4、积极参加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相关的论文。

5、学期结束时,教研组要把本学期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资料交教导处,教研组长还应提倡和支持教师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

第五篇:教研的活动方案

一、教研主题

以作文点评形式分享智慧,解决困惑借助同伴中的互助,学习和交流,分享教学的心得,解决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使大家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研活动方案。

二、参加活动的人员:

中高段全体语文教师

三、活动的目的

1、通过作文点评,了解作文点评的方法,从教与学的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自身的得失,制订出新具体措施,为教学铺路。

2、探讨作文教学思路,通过分析总结、交流经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同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为提高全校的作文教学水平而奋斗

3、实现有效作文,达到教学相长。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如何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四、活动的构思与形式

分析点评研讨式并用,采用人人发言,讨论交流的形式,通过集体议课、评课等形式来探讨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五、活动前的准备

1、确立主题。

2、教师认真准备结合教学实际的发言稿。

3、对所选作文进行点评

六、教研活动的过程及内容

1、通过集体议课、评课等形式来探讨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2、针对自己所选文章进行点评

第六篇:教研活动方案

活动地点: 树德实验中学(西区)二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 历史教研员、区内各中学评委老师

形式:研讨、交流

主持及记录:符清明

研讨主题:探学情 重过程 -------精炼问题研究,注重课堂实效

活动流程:

1、 吴振华校长介绍我校体验式课堂教改情况。

2、 本次教研活动的选题背景。

3、 各年级结合学情介绍历史教学及评价情况。

我们学校搞“体验式”教学改革好几年了,已经形成了一定模式,主要内容是各学科统一使用“学教案”;班级教学要开展“小组合作”、“小组评价”;主要学科“学什么考什么”。体验式德育方面也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和评价方式。结合学校的课改要求,我们历史组编制了三个年级的历史学教案。制定了历史课的个人和小组评价表。每学期根据教务处的计划,安排一个年级进行历史学科的兴趣活动。这次搞这个历史教研的观摩活动,主题不好确定,在网上都找不到,我们学校的生源情况跟其他学校差异比较大,加之规模小,教研能力肯定赶不上很多学校,越来越感到历史课不好上,提高课堂效益不容易。我们就根据不同年级,分学情,重视课程评价,尽量让学生有兴趣一些。让学生尽可能的喜欢阅读,喜欢听,喜欢讲,让历史课堂活跃一些。学生了解一些,记一些算一些。我们就把我们平常是怎样做的跟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结合我们学校的一个实际情况。下面就请我们三位老师就三个年级的学情和课堂教学进行一个介绍。

初一学生身心特点及学习情况分析

1、初一的学生多数在12-13岁,处于少年后期,还保持着孩提时代的稚气和童心,天真活泼,爱说爱动,没有顾虑,因此不愁“启而不发”。老师提问发言手举得象树林一样,“我来,我来”的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以老师喊他发言为光荣。但是,整个课堂闹喳喳,乱麻麻,甚至有学生乘机说小话或狂打。所以,初一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

2、小学时没有开设专门的历史课,历史知识主要来源于故事书,漫画书,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等。我校学生生源差,知识面窄,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

3、我校今年的七年级是捆绑发展以来生源素质最差的一个年级,部分学生懒于动脑,懒于动手,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只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不会看书阅读教材,不会做笔记。

一:做好课前准备,重习惯培养。

全班按照4人一组分成学习小组,设立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预备铃响后检查小组成员的课本,课中组织小组成员拓展问题讨论,课后组织小组相互检查笔记情况。每次上课前课代表检查课本准备情况,分别纳入每周阳光小组考评和个人期末考评,每人次1分。笔记检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二:补充视频、图片、讲故事,重兴趣提升

尽量补充与教材有关的相关视频,如结合初一成都历史播放《天府的记忆》,《汉武大帝》片段--《张骞出使西域》,在讲到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时开展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比赛等。

三、开展小组讨论问题拓展思维,激发兴趣。

七下《南方经济的发展》

四:落实教材,抓基础知识过手。

初一上期每节课前有一名课代表组织全班同学朗读教材大字内容,初一下期以后调整为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复习上一节课知识重点,准备老师课前提问。答对了小组和个人都加1分,答不对小组成员可以代回答,则只扣个人分小组不扣分。如果组内不能解决,小组要扣阳光小组评比分。

五:强化练习,培养解题思维能力。

1、选择题要求闭卷20-30分钟独立完成,交换批改,批改方数出对错个数并签名,错题自己翻书写出页码,强化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2、材料题学生先完成,然后统一订正。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材料,勾画出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句子,学会用材料的内容回答问题。

3、重视每一次练习,将每次练习试卷纳入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成绩。

推荐专题: 亲子活动总结 学校圣诞节活动方案 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