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活动方案 > 详情页

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2022-09-14 22:50:2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第一篇:研修活动方案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过程获得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的提升。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过程,通过组织社会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实现,让学生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展了知识素养,强化了自身能力,培养了公共参与意识。以下就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进行分别介绍。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基本的道德准则与法制常识组成的重要思想课程。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制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加课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正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结合生活实践的最佳路径。

首先,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人类学习任何知识的最终目的,都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运用的,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基于实践经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再次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以实践为依托,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其次,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能够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实践措施来完成活动。在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将书本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力量,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实践经验,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

我们在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本着发展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要求,从易开展、易提升、有意义的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以社会调查活动为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调查中,获取了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的提升。社会调查可以使学生利用课本知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调查周围居民,获取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再经过资料的汇总和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出调查报告,揭示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意识与法制观念状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我们在以“公民的宪法意识”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宪法内容与主要知识点,制作了“公民的宪法意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1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有四个不定向的选项,通过这10道问题可以反映出被调查者具有怎样程度的宪法意识。如第一题“你知道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吗?”选项为“a.知道b.不知道c.不清楚d.不关心”学生们在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社区进行问卷调查之后,5组学生共发放了xx0份调查问卷,回收到了158份。其中第一题选a的有98人;选b的有13人;选c的有23人;选d的有24人。表明62%以上的被调查群众,知道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样的调查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又让学生结合现实数据获得了知识提升,十分适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开展。

三、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效

我们除了组织“公民的宪法意识”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之外,还组织过“公民的诚信意识”、“公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的爱国意识”等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在这些调查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开展,使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具体来说,通过实践活动,首先使得学生们的公共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为社会的道德发展状况以及法制观念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凸显了学生在服务于公共事业中的热心,让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公共参与意识。

其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们更加乐于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了。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第一手的调查数据,使他们深切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意义与实践意义,让他们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热情,从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支撑,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真正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以社会调查为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效培养了公共参与意识,使学生们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服务于公共事业,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

第二篇:研修活动方案

一、目标:

本学期,我校组语文教师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 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习惯校正,环节落实。

三、措施:

1.阅读教学:

1)三统一:统一学案,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学案,分工合作,优化设计,实现高效;学案设计分为教师版、学生版。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从平常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学案实现超周备课。

2)探索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广“自动・互动・扩展”的导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努力校正学生学习习惯,人人必备课堂笔记本、纠错本;

4)课堂练习,针对重点、考点,提前适应中考题型;实现“环环清”、“堂堂清”。重在落实。

5)构建“书香人生”,建议生均图书2――3本;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老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圈定书目,做到有针对性阅读。必须做到阅读专用。

2.作文教学:

1)探索“写――改评――议――修――选”作文六步教学法;并把作文教学的课件统一交学组存档;

2)各年级组统一使用作文学案;

3)作文建议实施学生互批互改,老师抽查并批改20%作文,并写出详细的作文评改记录,交附于统一装订的成册的作文封面;

4)每次作文选出3――5篇优秀作文,写出评语,打成电子稿上交学组;由学组统一推荐校报、校刊及校外报刊;

5)尝试以赛促学的方式,每学期建议举办或参加一项大型的赛事,提升语文学科的档次;

3.教研活动:

1)统一组织听评课,实施以评促教,以评促改;

2)两一次教研会,原则:简短、简洁、务实、高效;

3)组织1次大型活动。

4)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及时了解中考最前沿信息;

4.周末作业:

1)每周一次,以16开纸为准,原则按进度精选精段阅读;要求评改,计算教案数;

2)周末作业建议增加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从平时为备考做好准备;注意保存,以备复习。

【范例】

从何炳章主任的“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终生坚持”的理念中,我们得出几点启示:课外阅读不再是一种强加的任务,而是师生共同的学习需求;课外阅读不再是一种外显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只有在一天天的阅读积累中,才能达成书香人生的理想。只有在一天天的阅读体验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做到有着实实在在的阅读生活,才可能达成何先生所期望的每生每天阅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实验至今,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着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上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虹小有效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语文教研组将重点展示本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的点滴做法和成果,以期得到专家们和庐阳区各校同仁的进一步指导。

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展示我校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做法及部分收获,在集中的研讨活动中,促进“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的继续深入。

二、活动内容:

第一版块:二十分钟课外阅读课展示

我校将课外阅读课纳入班级课表,每周安排三节二十分钟的阅读课,为教师的阅读指导及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在这宝贵的二十分钟里,老师们或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或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或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给以具体指点?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课既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必要的指引。

第二版块:课外阅读指导课例

学生的自主阅读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必然会产生困惑和问题,而教师必要的指导会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我校教师定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一节节精彩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带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帮助。 第三版块:教师讲坛

我校教师讲坛已成为特色教研活动之一,一期期讲坛带给大家的是一次次心灵的触动。本期我们将邀请三名语文教师走上讲坛,围绕她们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培养每位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的点滴做法展开交流,再一次点燃研讨激情,碰撞思维火花。

第四版块:专家、教师互动研讨

闭门造车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开放与展示就是期盼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引领,期盼与同处教育一线的兄弟学校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我们的实践方法,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爱上阅读,从阅读中获益。

三、活动安排:时间:12月4日(周四) 下午2:00

地点:虹桥小学多媒体教室,具体安排:时 间,内 容,地 点,负责人

2:00――2:20每班开放二十分钟

课外阅读课各班教室陶胜利2:30――3:10

课外阅读课:《夏洛的网》多媒体室周晓华3:20――4:10

教师讲坛:《让书香浸润校园 让经典陪伴童年》

主讲人:孙莉《一年级每生每天阅读从培养兴趣开始》 张春芳《创立阅读小组形式,促每生每天阅读》 姚秀琼 《三读课外书》

多媒体室周晓华4:20――5:00专家、教师互动研讨多媒体室,张春芳虹桥小学语文教研组

推荐专题: 亲子活动总结 学校圣诞节活动方案 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