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有关的活动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有关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学习16的加法,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2、学习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加法的实际意义。
3、爱动脑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天天超市”海报(贴有16张标着价钱的物品图片)
2、黑板、粉笔、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将事先做好的“天天超市”海报贴到黑板上,然后分别画了一个草莓和一个苹果在黑板上,分别代表草莓组和苹果组)
师:小镇上有家天天超市,小朋友们看,超市里呀有很多漂亮的小礼物。今天小猫的好朋友要过生日,猫妈妈给了小猫16块钱到天天超市买礼物,要小猫买两样东西送给它的好朋友,加起来刚好16块钱,不剩零钱。
二、超市购买
①讲明规则。
师:老师要请草莓组和苹果组的小朋友们比赛,分别请小朋友上来用不同的方法买东西,加起来正好要是16块钱。
②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算式记下购买的方法,并且为两个组的小朋友计分。
③游戏结束,老师总结统计比赛结果。
三、游戏环节
1、“你说我说”游戏
师:刚刚的比赛结束了,但没有分出真正的胜负,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玩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16的你说我说”。(规则:一个组的小朋友们说:我说14,另一个组的小朋友说:我说2,然后全班的小朋友们一起说:加起来就是16)
2、找朋友
老师随机发给幼儿一张带有数字的卡片,幼儿齐唱儿歌《找朋友》然后拿着卡片找到与之相加等于16。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喜不喜欢天天超市呀,要是喜欢老师就把这个超市送给大3班了。
设计要点: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像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为这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教具,并且结合故事、情景,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这次“数学超市”的创意的要点就是要将数学活动和生活具体情境相结合,希望小朋友们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以提高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他们通过“买礼物”这一生活情景来学习16以内的加法。
3、将数学活动游戏化。
这次的数学课我们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数学游戏,幼儿们整节课下来整体都比较轻松、愉快,在快乐的游戏中把平时算的很辛苦的数学题很轻松的做出来了。
国开附属小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小组名称:
负责单位:
数学教研组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数学竞赛。
二、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的目的
通过兴趣小组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并且通过上学期的组织我们很快认识到办兴趣小组的必要性。
三、兴趣小组计划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兴趣小组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五)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吸纳每次数学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以班级为序分别命名为第二小组,第六小组,由自己担任该组指导老师。
四、辅导方法
1、教师按计划设计专题训练题,学生合作探讨完成训练题,其中存在的的问题应及时请教老师个别辅导。
2、教师根据在个别辅导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集中辅导。
一、活动宗旨:
在“水木石”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校每年开展数学节活动,旨在营造校园数学学习氛围,弘扬数学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数学、喜爱数学、快乐学习数学。
二、活动事项:
活动口号:展思维风采享数学魅力
活动时间:
1、11月7日周一晨会数学节活动开幕式
2、12月14日活动闭幕(数学组全体老师于12月8日之前向大队部汇总活动获奖名单,由大队部统一印发奖状;闭幕时各校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玩魔尺、还原魔方的展示)
三、活动负责人:
各年级数学教研组长
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四、活动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全体数学老师
五、活动内容:
年级段年级特色项目年级集体项目
一年级数学绘本阅读、口算
观看数学知识长廊
二年级魔尺拼接大赛
三年级24点大赛寻访数学名人馆亲子实践活动
四年级魔方大赛
五年级数独大赛数学小课题、
小论文评比、
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
六年级华容道大赛
六、活动形式与具体安排:
系列活动之一:“沐砚杯数学挑战赛”
活动形式:一年级数学绘本阅读与口算比赛,二年级魔尺拼接大赛,三年级24点大赛,四年级魔方大赛,五年级数独大赛、六年级华容道大赛、五六年级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竞赛。
一年级数学绘本阅读与口算比赛:
活动细则:一年级以校区为单位开展绘本阅读、交流展示与书写比赛。
比赛要求:
1、绘本由教师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阅读绘本,学生每天上报阅读书目,老师根据班级孩子阅读情况,开展绘本阅读交流会或手抄报或思维导图等各种形式的展示。
2、书写比赛:分校区在班级内进行书写比赛,在规定的10分钟内,完成0―9的数字书写,每个数字写3次!根据学生书写的端正程度分校区进行评比,并奖励苗苗卡,并每班选10位书写优秀同学作品进行展示,发放数学奖状。
二年级魔尺拼接大赛:
活动细则:每位学生准备一根24节魔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组拼。
1、达标赛:面向全体学生,在魔尺的基本图案拼装中规定5个,让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任选的两个魔尺图案的拼合就算达标,若学生第一次没有达标,可在本月内另外安排时间多次进行达标测试,达标后给予学生绿星卡一张。
2、挑战赛:每班选出5名优秀的达标赛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分校区参与校内的挑战赛,完成老师指定的5选2图形,并且以时间长短做为评价标准,选出优秀的同学,给予表彰。
三年级24点大赛:
活动细则:三年级分校区举行24点计算大赛,从1―10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道题目,建立题库。
1、达标赛:面向全体学生,每位选手从题库中抽取2道,运用“+”、“―”、“×”、“÷”和小括号,每个数都必须用且只能用一次,在1分钟内算出这2道题的结果24即过关。过关者将获得1张绿星卡,没过关者通过练习之后可再过关,时间截止到11月底。
2、挑战赛:每班选出6名(组成两队)优秀的达标赛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分校区参与校内的挑战赛,班级3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比赛类型分必答题(5)、抢答题(5)、风险题(5);比赛成绩采用积分形式,对优胜的同学的班级和同学给予表彰。
四年级魔方大赛:
活动细则:四年级分校区举行魔方比赛,比赛共分2轮(达标赛和挑战赛)。
1、达标赛:面向全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魔方一面的拼合就算达标,若学生第一次没有达标,可在本月内另外安排时间多次进行达标测试,达标后给予学生绿星卡一张。
2、挑战赛:每班选出5名优秀的达标赛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分校区参与校内的.挑战赛,最后以完成6面,并且以时间长短做为评价标准,选出优秀的同学,给予表彰。
五年级数独大赛、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
活动细则:
数独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个数独(两个数独难易程度不一样)完成第一个基础数独为达标,完成第二个数独的学生有资格申请参加第二轮“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比赛。
“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数独比赛获胜的学生均可参加“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比赛要求学生在1小时内完成规定试题的答卷,根据比赛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分校区,给予表彰。
六年级华容道大赛、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
活动细则:
华容道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两题(两题难度不一样)。完成第一题为达标,颁发数学奖章。完成第二题的学生有资格申请参加第二轮“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比赛。
“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华容道比赛获胜的学生均可参加“生活中的数学”擂台赛,比赛要求学生在1小时内完成规定试题的答卷,根据比赛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分校区,给予表彰。
数学小论文:学生自愿参加。
系列活动之二:数学知识长廊
活动形式:在各个校区布置数学知识展览学生利用课间午后观看学习交流。
系列活动之三:参观数学名人馆
温州,人杰地灵,近百年数学名家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温州籍数学家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著名大学数学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就达30余人。据考证,1898―1949年,温州有397人出国留学,他们当中大多数学习数学。在温州数学家谱系中,先后涌现了姜立夫、苏步青、徐贤修、李锐夫、谷超豪、李秉彝、项武忠、项武义、姜伯驹、李邦河等众多国内外著名数学家,形成了现代温籍数学家群体,在中国现代数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有中国现代数学祖师姜立夫和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苏步青,谷超豪亦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数学英才的基础教育阶段都在温州完成,温州亦被誉为“数学家摇篮”。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各式各样的称,并学会看电子台秤。
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3、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此次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时间:
10月中旬
三、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
全体二年级师生(鼓励家长参与)
五、活动准备:
(9月22日~10月10日)
(一)年级层面
1、召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会议,以年级本学期的主题周活动“缤纷水果秀”为抓手,共同商定活动方案。
2、备课组长统整并确定活动方案和相关活动记录单等。
(二)班级层面
1、各班宣传发动,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各班学生上网搜索或实地了解各种称,重点认识一种称并准备介绍词。
3、各班学生在绘品课上通过阅读《数学帮帮忙!》、《韩国数学绘本》及《你好,数学》系列中有关“质量”的故事,事先了解有哪些质量单位。(二年级的绘品课都由数学老师上,确保了前期准备的实效。)
4、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对1千克重量的东西的.手感,包班老师可以和学生先在本班内进行称书本或者其他1千克东西的练习。
5、每组队员要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同类水果(如:第一组全部准备苹果),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并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
六、活动要求:
(一)小组赛:(每一轮会依次PPT呈现活动要求)
1、第一轮:每组在3分钟内从果篮中拿出1千克的水果放入暗袋中,由小组所有队员依次掂量确定,组长上交。
2、组长用公称称一称,最准的组获胜,公布获胜组暗袋中的水果数量,并填写在黑板上总表中。
3、第二轮:各组依次轮流(如第一组到第二组,第二组到第三组),再次比赛。
4、称重,评出获胜组,填写水果数量。
5、第三轮:各组再次进行轮流,比赛。
6、称重,评出获胜组,填写水果数量。
7、获胜组分享胜出理由,初步感受个体重量和数量的关系。
8、其余没有拿出1千克的水果,由暂时落后的小组再用分享的方法去拿一拿,再次感受1千克。
(二)个人赛:
1、每组推选出一名参赛人员,在2分钟内拿出1千克不同的水果放入暗袋中。
2、称重,评出最准的一人。
3、其余人员继续第二轮个人赛。
4、评出冠亚季军。
七、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前每组准备好水果篮,并把本组水果全部放入其中,编号的暗袋放桌上。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回顾前面有关称和质量单位的认识,并重点了解本次活动的公称――电子台秤
3、公布小组赛比赛规则,开始比赛。
4、请获胜组上台,及时对每次比赛进行小结。
八、注意事项:
1、活动要求全体二年级师生人人参与,并发动部分家长参加,感受童心。
2、活动中安静有序,文明比赛。
3、活动中保持卫生,不乱砸水果。
xx年联冠中秋灯谜会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中秋将至,为了营造喜庆而温馨的佳节氛围,使员工在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增强联冠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宣传企业形象,特制定此方案。
二、活动主题
迎中秋,猜灯谜,赏佳节圆月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出货仓库前空地
五、活动对象
全体员工
六、活动议程
此次活动通过猜灯谜、许心愿、打电话三个环节结合品月、赏月及宣传视频播放等内容营造中秋氛围。
具体议程详见附表1
七、职责分工
详见附表2
八、活动道具
笔记本电脑、投影、音响、话筒、灯谜、白板、白板笔、奖品、食物(月饼、茶水等)等。
1.入场者需遵守活动会场纪律;
2.每人每次只可摘取一条灯谜题到兑奖处排队,答对即有精美奖品;3.回答错误无奖品;
4.回答错误需将灯谜交由工作人员张贴回原处;5.每人限摘取4条灯谜;
6.每人亲情电话时长不超过8分钟;7.场内食品不得带出场地十、活动经费
详见附表3
1、不许大声喧哗,扰乱公司管理秩序;2、保持活动场地卫生,请勿乱丢垃圾;3、厂区之内严禁吸烟或使用明火;
4、如需离场,根据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序退场。附件一:xx年中秋灯谜会活动议程活动二:xx年中秋灯谜会人员分工表附件三:xx年中秋灯谜会场地布置图
审核:复核:审批:年月日
一、活动宗旨: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活动口号:
“展现数学的美,尽显数字的魅力!”
三、活动目标:
使全校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活动方式与要求:
活动主要内容:数学趣味数字迷。
活动方式:本次数学趣味活动采用讲座形式进行。
1、对学生进行宣传,了解活动内容。
2、采取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听讲座学生。
五、活动流程:
1、每班确定6名学生参加本次数学趣味活动。
3、本次讲座由黄飞老师主讲。
4、活动时间:20xx年3月25日。
5、活动地点:远教室。
6、同时欢迎没课的老师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