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方案(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方案(优秀范文六篇)》。
一、活动主题:
学习新理念,感受新课堂
二、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新教材、教与学方式培训、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地指导。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0日7:30――16:30;11日7:30――11:00
四、活动目的:
1、通过对数学新教材的解读及教与学方式的培训,使教师进一步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明确教与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性。
2、能把握教材特点,合理使用教材。
3、领会“教与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践行。
4、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握课标、教材,主动贯彻新课程精神,自觉运用先进理念。进一步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意识,为学生的数学发展服务。
5、通过同课异构、一对一指导,找出自身差距,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五、活动形式:
集中研训
六、活动内容及地点:
1、内容:低、中、高同课异构。
地点:四块石小学
2、内容:一对一课堂教学指导。
地点:大长山小学
3、内容:低中高教材分析与教与学方式指导。
地点:四块石小学
七、参与对象:
各校数学学科主任,低、中、高段骨干教师。
八、活动要求:
1、各校要按要求选派教师按时参加培训。
2、参训教师要认真记录,主动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3、各校结合实际,利用校本研修时机进行二次培训。
5、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结合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撰写培训体会,可结合同课异构或理论培训其中一项来谈。不得抄袭,字数在500字以上。
6、体会文本要求:字体:仿宋GB_2312;题目―四号―居中―加粗;单位、姓名(第二行)―小四―居中;正文―小四―行距1。5倍。
7、学科主任将本校培训体会打包,于10月20日前上传小学数学研训教师邮箱。
一、活动题目:
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二、对小学数学专题的说明:
估算是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
三、确定小学数学专题的依据: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估算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不重视、不关心、不清楚如何教学估算由来已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
四、解决小学数学专题中相关问题的初步经验和做法: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通过调查观察,与同事交流学习,发现现在小学估算教学的现状非常不尽人意,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估算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有老师认识到了估算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施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更为明显。
1、教师重视不够,引导不足。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会笔算就可以了,会不会估算无关紧要,反正考试时很少有估算的内容,考试时还是要用笔算。这些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估算能对学生的数感、思维及计算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受这种教学认识上的主观偏差及心理上的误导,因此很少有教师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学上,更不愿意对估算教学进行有效的研究实践。
2、学生意识淡薄,能力不强。大多学校学生的估算意识较差,估算能力不强。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如计算题目时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计算结果跟正确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学生就是觉察不出,这可从学生的作业本中反映出来;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时,学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等等。对策: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如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从身体的高矮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从年龄的大小看,让他们知道8比10少一些,比6大一些;通过排队报数,让学生知道17在10与20之间,但更接近20;引导学生观察10本数学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等等。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题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
2、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4812÷12,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上去。如在教学比较12/25与19/35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看到比较大小,又是异分母,就想到通分。其实这道题完全可以不用通分,只要进行估算:12/25<1/2、19/35>1/2,就可以判断12/25<19/35。教学时结合估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周密、细致的思维,对问题正确地作出判断,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束缚,结合估算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寻找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这种合情合理的估算,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快速发展,实现优化解题。
二、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1、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如估算99+203,简化为100+200;又如把71×19简化为70×20。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凑整估算。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估算71×19,可以取近似数70×20,即71×19≈70×20=1400。
●根据口诀估算。即不一定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如411÷7可以把411÷7看成420÷7=60,而411÷8可以看成400÷8=50,估算时,为了计算的简便,应根据口诀灵活处理。
●根据位数估算。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学生估算812÷4≈23了,被除数的最高位8比除数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且首位是2,于是可判断商“23”这个两位数是错误的。又如63×29的积,肯定是四位数,学生如果对错了位或算错成三位数就错了。
●根据尾数估算。如201+232D365=67,只需算一下个位:1+2=3,13D5=8,就可以知道得数67是错误的;又如59×64=3621,只需算一下:9×4=36,得数个位一定是6,3621这个得数是错误的。
●根据经验估算。如三(1)班有男生25人,平均身高138厘米;有女生23人,平均身高134厘米,全班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根据经验可知,全班平均身高应在134厘米至138厘米之间,如果有学生算出其他的答案,说明一定是错误的。
●根据规律估算。即根据数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整数、小数或分数乘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0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进行估算;除法时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等规律进行估算。
2、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交流,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交流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认识到另外视角的观点和策略。交流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
3、关注结果,采取合理的评价策略。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
三、强化估算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1、培养兴趣愿意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估算。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如在二年级的加、减法估算中,通过一个模拟的购物活动进行专项练习。课件出示十余种商品的价钱,每组发一张50元、70元、80元、100元不等的购物卡,任意购物。要求记录下每张购物卡最多可以购得哪些商品,看哪个组购物方案多。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小组都设计了多种的购物方案。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提高了估算兴趣,又运用了估算的方法。
2、结合计算经常用。运用估算去检验解决问题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是经常要采用的方法。如学生练习时出现的,小明的身高是4米50厘米;四年级一班人数为48.6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等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估计和判断,这样的结果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式或计算过程已经出现了错误,需要重新检验解题的方法或运算过程。
四、试图突破的方面: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上街购物、外出旅游等都要用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进行试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精算的正确率。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面对估算却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觉得估算太累,太遥远,太牵强,对估算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在当前的课堂中,学生的估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现象一:“算着估”。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
现象二:“胡乱估”。如:让学生估一估一张报纸有多少字?有的说:1500个;有的说:2000个;有的说:5000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闹闹轰轰,场面热热烈烈,但是能说出估计过程的却没有几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在估算之前应该有一个算式作为前提,没有想法、没有算式,哪有估算的结果,他们这样只能说是胡乱猜测,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现象三:“懒得估”。“懒得估”、缺乏对估算的兴趣,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规定。如: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买生活用品,茶壶38元,热水瓶28元。妈妈带的钱够吗?拿到题目,一半以上的同学是采用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同学想到用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估算,根本体会不到这里不需要精算,只要估计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速。
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进行我们的估算教学,如何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心田,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估算?
五、具体方法:
1、创设情境,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如:上街买菜、商店购物、外出旅游等。
2、教给方法,合理选择,掌握估算技巧(在上面经验中已经谈过)。
3、自觉应用,服务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为了生活服务。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表明,数学与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鸣,越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这也是估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现实,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应用估算。如:
①在你和家人到饭店吃饭时,参与核对菜名和相应的价格,并估算总价,最后与服务台提供的单子比较估算的精确度。建议写成数学日记和同学交流;
②学校组织春游,参与设计消费方案;
③做“家庭财务总监”,统计家庭一个月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④估计家庭书架的图书或学校图书室藏书量;
⑤如果一位同学一天节约一粒米,全校同学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米;
⑥估计某份报纸版面的字数。
一、活动主题:
快乐数学,让思维飞翔
二、活动目的: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数学活动,激发全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并从数学知识的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通过本次活动,促使全校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导,积极践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构建并丰富具有慈城中心小学特色的数学课程文化。
三、活动时间:
4月15日~4月19日
四、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五、活动内容:
(一)数学小报(3至6年级)
1、用8开美术纸制作,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鲜明,主题明确,体现数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可独立或合作完成。
2、内容: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言、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寻找规律、数学笑话等内容。
3、三、四年级每班上交2-3件优秀作品,五、六年级每班上交3-4件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统一评比。
4、分中、高年级两个组分别进行评比。
5、聘请美术教师担当评委。
6、各班优秀作品可在教室外墙进行展示。
(二)神奇七巧板(1至2年级)
1、每班在班级活动的基础上,挑选3名学生参加年段决赛
2、活动共分三轮进行,第一轮要求用一幅七巧板拼出指定图形;第二轮要求用两幅七巧板拼出指定图形;第三轮利用1至2副七巧板自创图案。
3、比赛按年级分两组分别进行。
4、指定图案由大屏幕显示,学生观察一定时间后,根据评委口令统一开始拼图。拼完图形后立刻起立,评委记录选手顺序,以用时少者为优。用时最少者计10分,第二名计9.8分,以此类推。
5、经评委认定选手所拼图形有误,则该轮比赛不得分。
6、一年级指定图案,全部显示中间分割线。二年级指定图案,第一轮不显示中间分割线,第二轮显示。
7、自创图案,由学生自由想象,不限主题,学生可事先进行构思。由评委根据创意与美观进行打分,满分10分。
8、三轮比赛得分相加为选手最后总得分,按从高到低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三)巧手剪对称(2年级)
1、每班在班级活动的基础上,挑选五名学生参加年段比赛。
2、运用所学的轴对称的知识,自创一幅作品,主题自定。
3、参赛选手自带彩纸、剪刀、铅笔等工具,可以先进行构图再剪,但不允许将事先画好的图纸带进比赛场地。
4、安排统一时间进行创作,要求在规定时间现场完成作品并上交。
5、根据学生作品的创意与美观排定名次。
(四)速算24点(3至6年级)
1、在班级活动的基础上,每班选派5名学生参加年段决赛。
2、比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为笔试,提供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写出想的过程即综合算式,可以不写结果。第二轮为视算,根据呈现的四个数字,在答题卡中写出综合算式,出题的速度会根据情况加快或减慢。按两轮的分数合计总分。
3、三、四年级数字范围为1-10;五、六年级数字范围为1-13
4、笔试为40题,答题限时10分钟。
5、视算为20题,出题时间为30秒/题.
6、答题时书写要清楚,如看不清以错误处理
7、综合两轮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
(五)五子棋擂台赛(3年级)
1、在班级活动的基础上,各班挑选5名学生参加年段决赛,按班内水平高低排名后上报名单。
2、按抽签顺序决定先后手,每五人为一个小组
3、比赛第一轮为组内单循环赛,每局限时5分钟,胜者积2分,负者积0分,限定时间内仍未分出胜负,则为平局,双方各积1分。每小组积分前两位进入第二轮比赛。如遇并列,则看并列的选手之间比赛胜利者为先,如为平手,则附加一赛,胜者进入第二轮。共计8人进入第二轮比赛。 4、第二轮为淘汰赛,一局定胜负,胜者进入下一轮,共计4人进入第三轮,负者即为优秀奖
5、半决赛采用三局两胜淘汰制,胜者进入决赛,共计2人进入决赛,负责为三等奖。
6、决赛仍采用三局两胜淘汰制,胜者即为一等奖,负责为二等奖。
7、先后手由现场抽签决定,三局两胜时,第一轮抽签决定,后面两轮为交换。
8、赛制采用无禁手
9、比赛在电脑上进行。
(六)旋转魔方(1至6年级)
1、全校学生自愿参加,分为初级组与高级组两个组别,初级组完成一面(必须为正确的,形成四个T),高级组为拼完整个。各班参赛名单于4月11日之前上报数学组。
2、比赛所用魔方为三阶魔方
3、参赛者需自带一个比赛用的三阶魔方,所用魔方须在比赛开始前通过评委的检查,要符合标准。
4、初级组参赛选手为一人一组,由指定的高级组参赛选手负责将魔方打乱,打乱时间在30秒左右。这样进行两轮比赛,以两轮的总时间排定名次。两轮的中间休息2分钟。
5、高级组参赛选手分为两人一组,在比赛中一人参与比赛,另一人负责赛前将魔方打乱,打乱时间在1分钟左右。结束之后两人互换,这样为一轮。每个选手都要参加同样的两轮比赛,以两轮的总时间排定名次。
6、当魔方故障发生时,参赛者可以选择自己修复魔方继续比赛,但只能修复发生故障的块,否则将取消本场比赛成绩。如果不能修复只能放弃比赛,不能途中另换魔方。
7、每轮次转魔方的时间初级组限定在2分钟内,高级组限定在5分钟内,超时视为未完成。
8、魔方互相打乱后,把魔方放在桌子上,比赛选手只能坐着,手自然放在桌下不能与魔方有任何接触。比赛时选手只能坐着转动魔方,完成后把魔方放在桌上,双手不能接触并起立示意,此时计时结束。停止计时后,评委需检查魔方是否为完成状态,如果未完成则为失败,不计本轮次得分。
9、五、六年级不得参加初级组比赛,高级组不限年级。
10、根据选手的比赛完成时间,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
(七)数学日记(4至6年级)
1、选题范围:写与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有关内容,写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自己发现的数学奥秘、趣事;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游戏中的数学技巧;对数学活动的情感体验;围绕数学课外阅读,写读书心得等等。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定。
2、数学日记必须是学生本人所写,不得在网上下载或抄袭他人作品。
3、数学日记的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00字,用A4纸格式,字体为宋体,字号小四,行距1.5倍。标题下应标明班级和学生姓名
4、每班上交2-3篇,已参加区数学日记评比的.作品不再参加本次评比。
5、按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八)智慧数独(5至6年级)
1、共进行两轮比赛,每轮一道题,每题100分
2、每道题完全做答正确获得该题分值,有错误则要扣分。
3、在每轮比赛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做答且答案正确者,根据完成的速度快慢,最快的选手获得参赛选手个数的加分,第二名完成的选手获得(参赛选手-1)的加分,以此类推。
4、虽提前完成所有做答,如答案出现错误者,只以其实际答对情况计分,计时附加分不计入其成绩。其余全部答对者计时顺序依次提升。
5、如果出现总分相同的情况,则以选手错误格数较少者为优,仍有相同,则按比赛时间决定名次,总计时附加分高者为优。
6、按总分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九)其他
1、各班出一期以数学与智慧为主题的黑板报。
2、根据各班在本次数学活动周中的表现,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六、具体安排
除数学日记与小报外,参加其他项目活动比赛的名单于4月12号之前上报数学组。
七、评委安排
神奇七巧板:徐静波、金清燕
巧手剪对称:沈冬萍、郑莹莹
速算24点:王可登、张璐
五子棋擂台赛:周静、王佩芳、傅君力
智慧数独:马佳贞、姚谋林
旋转魔方:陈金花、金清燕、马佳贞
数学日记:陈志梅、徐静波
数学小报:吴凤、郑莹莹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数学活动渗透课堂,在生动、活动、实践的数学活动中,让数学远离枯燥,让数学焕发光彩,在全校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校园文化。
二、活动主题:玩转数学
三、活动时间:
20__年11月10日 ~ 12月30日
四、具体安排:
(一)11月份启动阶段(时间:11月10日~31日)
1、进行环境布置,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2、11月10日进行校首届数学节启动仪式。
3、各年级数学教师根据活动方案在班内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组织班内学生进行海选。
4、推荐数学阅读:
(1)推荐观看数学动画片《数学荒岛历险记》
(2)推荐数学阅读:
李毓佩数学童话集(小学低年级)
李毓佩数学故事集(小学中年级)
李毓佩数学历险记(小学高年级)
(二)12月份实施阶段(时间:12月1日~12月30 日)
1、各年级活动项目:
一年级:玩转七巧板
活动时间:12月8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活动地点:三楼科学实验室
活动方式:班级海选后,每班选派8名学生参加级段比赛,抽签分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拼出指定名称图形若干个。
负责教师:__(负责出题、拍照整理)、__(负责场地布置)
二年级: 巧移火柴棒
活动时间:12月9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活动地点:三楼科学实验室
活动方式:班级海选后,每班选派8名学生参加级段比赛,抽签分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多者为胜。
负责老师:__(负责出题、拍照整理)、__(负责场地布置)
三年级:数独嗨客
活动时间:12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活动地点:三楼科学实验室
活动方式:班级海选后,每班选派8名学生参加级段比赛,要求完成指定的数独题目,费时少者为胜。
负责教师:__(负责出题、拍照整理)、__(负责场地布置)
四年级:玩转魔方
活动时间:12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活动地点:四楼会议室
活动方式:班级海选后,每班选派8名学生参加级段比赛,抽签分组,每8人一组,进行计时淘汰赛,最后以成功翻转6面花时最少者为胜。
负责教师:__(负责场地布置)、__
五年级:速算“24点”
活动时间:12月11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活动地点:三楼科学实验室
活动方式:班级海选后,每班选派8名学生参加级段比赛。采取抽签分组,每人准备一副扑克牌,每人每次出两张牌,要求根据四张牌上的数字,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使得数为24。比赛采取淘汰制进行。
负责教师:__(负责场地布置)、__
六年级:玩转尺规
活动时间:12月12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活动地点:三楼科学实验室
活动方式:班级海选后,每班选派8名学生参加级段比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利用三角板、圆规设计美丽图形。
负责教师:__(负责拍照整理)、__(负责场地布置)
2、12月27日上午第一节课全校进行数学基本功比赛。
一、二年级:“小小口算王”
三、四年级:“计算小能手”
五、六年级:“解题小达人”
3、12月31日之前请各级段数学教师整理活动资料和照片发送到邮箱。
3、1月5日利用晨会进行表彰活动。
__市__小学教导处
20__年10月27日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参与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与研究的提出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可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内容与特点拿不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一年来的实践,对此谈一些看法。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思路
(一)突出“综合”特点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联系和综合是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与综合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层指把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包装中的学问让学生测量一个粉笔盒的长、宽、高,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现有6盒粉笔,可以怎样进行包装,哪种包装更省包装纸?如果有10盒粉笔,哪种包装方式更省纸?这个活动的设计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物体表面积、体积以及选择最佳方案等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选择“实践”内容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就提到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认真组织“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比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测一测等形式,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从而对周长形成科学的认识。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组织活动可以不定地点、不拘形式、提倡民主、尊重个性。
1、活动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进行。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工厂、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量、观察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案例:统计
统计1小时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小轿车、大货车、摩托车的数量,再进行分析,可以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到班级中汇报交流又是班级活动。所以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
3、活动组织要充分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主结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放手让学生动手“参与”,在参与中培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
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案例:买票到足球场看球赛,进场票价为:大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24元,10人团体票200元。有5名教师和53名学生看球赛,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先设计好不同的买票方案,通过比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其中就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锻炼。
又如,让学生查找资料:“中央电视台电视塔有多高?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有多高?
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几层教室的高度,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查资料的方法有很多:问大人、查书籍、打电话查询、还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查询等,描述电视塔的高度的办法更多。这样的设计不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了实处。
下面就教学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为例来阐述以上观点的落实情况。
活动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实践活动课《小管家》。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试着学习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但缺乏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理财的能力。这堂活动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从与自家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家庭的建设规划之中,为家庭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维目标:
初中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1: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学生非常活跃,教室里热闹非凡。但是,在学生活动中,存在好学生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由于学生的自控力较弱,好动爱玩,活动一展开,学生就纷纷动起来,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然而真正投入学习活动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借此玩上一阵,活动的实效性不大或根本没有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确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作为本学年度研究实施的课题,为此我们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专题研讨活动。
二、教研活动目标
研讨的目标,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组织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二是积累经验,就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由本课题研究负责人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三是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五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创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活动内容:
1.围绕主题展示课堂教学。
2.围绕活动主题,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参会教师以“假如我上这节课”为话题进行研讨。
3.学科教研员归纳总结,提出今后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四、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的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小专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实践——专题研讨——后续网络教研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相互研讨,相互评价,从而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专题研究的顺利开展。1.深入调研 确立主题
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学科教学信息,广泛争取一线教师意见,倾听学科教师心声,确定教研主题。2.确定讲课教师 指导备课
活动主题在认真听取教研组的意见后,再经过听课筛选确定研讨会上的讲课人员,明确本次研讨会的相关要求,着重落实课堂教学要突出训练的主题,确保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课堂教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研讨会的质量。3.突出主题 集中研讨
为了避免研讨流于形式,突出实效性,根据展示课,结合会议主题,反思学科教学,展示课结束后,先由讲课教师进行简单说课,参会教师再以“假如我上这节课”为话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互动研讨。4.归纳总结 强化指导
学科教研员是研讨会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研讨课结束后,教研员要认真组织参会教师围绕活动主题,展开颇具实效性的研讨,最后教研员要归纳总结学科教师的意见。结合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以及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围绕会议主题,对今后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使参会教师带着问题来,载着收获归。
五、参加人员:
教研组成员必须参加,任课教师尽量参加。
六、具体要求:
1.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按要求提前选好听课教师,准时参会。
2.参会教师必须提前熟悉与主题有关的教材内容,保证带着问题听课、研讨。
3.听课教师要及时写出评课讲稿。
六、活动内容及 时间安排
1.介绍本次数学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 2.课堂教学(现场展示课)3.教学设想、反思
4、结合展示课进行专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围绕专题议课
(1).如何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
(2).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活动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探讨提炼出策略、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七、活动预计效果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 “专题设置-设计教案-上课实践-反思总结-后续网络教研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专业化发展”,以这一系列的步骤进行教研活动,通过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使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
【篇2:中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设计】
中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设计
---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研讨课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为此近几年我们对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突出通过有效练习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结合,通过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来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结构把练习分为三种类型,既课前的引新练习、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课后的巩固练习。
对于课前引新练习必须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这类练习所起作用主要是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的过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类练习要求量少而精,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设计的依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设计,目的是将所学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效分散,为实现已学知识到新学知识的转化创造条件。这类练习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上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随机练习,这类练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灵活性、随机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而设计,也可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情况而设计。练习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练习,还可以是学生板演练习等等。这一系列的练习实质上是学生进行探究、摸索规律的尝试练习。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运用激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组织讨论、面批练习等方法,从而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来体验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保持保量完成这类练习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对于巩固练习实质上是学习新知识后要完成的练习。这类练习内容要全面,设计份量要适中,练习题层次要分明,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设计这类练习要求教师要依纲扣本、把握重点和难点设计有梯度的巩固练习。这类练习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此,教师要尽量当堂面批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
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确定了这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主题确定为“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研讨课”。
二、教研活动目标
研讨的目标一是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二是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四是运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法,创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参与人员及分工
⑴ 理论学习、师生调查问卷组
组长:王跃兵
成员:邱新高、景立洁
⑵ 实践组
成员:郭建礼、吴秀荣、杨志
分工:备课及现场授课。
⑶ 评价组
组长:何耀锋
成员:王跃兵、邱新高、景立洁
分工:设计检测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现场分析反馈教学情况;收集并整理与会教师对本次活动的问卷反馈。
⑷ 研讨组
成员:与会全体成员。组织人:各组组长
分工:参与现场研讨,发表意见。
四、具体步骤: 本次活动的思路是以案例为载体,结合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呈现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初步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调查---学习——上课实践——研讨——后续网络教研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相互研讨,相互评价,从而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内容及时段安排: 第一阶段:调查会诊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通过课堂练习有效设计师生调查问卷,(见附件)征求学生对教师课堂练习设计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师对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认识水平。形式是以调查问卷进行,由王跃兵老师负责进行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向全体数学教师汇报。
第二阶段:专业引领
由王跃兵老师承担“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研究”理论讲座,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地点多媒体室,会议记录郭建礼。
第三阶段:研讨课准备 1、确定研讨课内容
由王跃兵老师负责,依据课堂练习有效设计调查问卷分析,确定研讨课的内容。2、集体备课
由郭建礼老师负责,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以主讲教师吴秀荣老师为中心,发挥其他教师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形成研讨课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落脚点放在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练习设计就要顺应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一是练习的难度不应保持在一条线上,而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二是在同一问题情景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三是适当增加一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强调拓宽知识面的选做练习,既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能照顾学生各方面的差异。通过课堂练习要让每一个学生 “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活动地点在教研活动室,记录由邱新高老师负责。3、上研讨课
由吴秀荣老师承担,地点在多媒体室,全体数学教师参与。第四阶段:研讨活动 1、交流研讨
各组展示交流成果。由各组代表发言,其他教师补充。全体成员交流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研讨问题:一是结合自 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您对有效课堂练习的了解及具体做法。二是您认为在这节课当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或有效课堂练习的特点?是通过哪些环节来体现的?三是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您有哪些建议和补充?听课老师针对上课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是否减少盲目的练习,增加高质量练习。是否减少机械重复练习,增加多样性、创造性练习。是否减少统一要求下的练习,增加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是否减少课外练习,增加课内练习。等问题进行评课,并完成书面评课稿。2、评价组反馈
评价组通过对学生检测结果的分析,反馈课堂练习的效果。由何耀锋老师代表评价组反馈。反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练习设计是否突出重点、课堂练习是是否围绕重点有效展开了。二是设计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三是有效的课堂练习的设计是否体落实课前的引新练习、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课后的巩固练习的有效性。四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有效练习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四是完成练习是否运用激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组织讨论、面批练习等方法,是否很好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来体验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五是练习内容是否全面,设计份量是否适中,练习题层次要分明,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设计这类练习是否依纲扣本、把握重点和难点设计有梯度的巩固练习。3、本次活动总结
理论组负责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校教务。
第五阶段:网络教研
形式是在博客中上传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练习有效设计征求意见稿,以及这次研讨活动的评价反馈意见和课堂实录。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和其他学校教师共同研讨。
通过参与石嘴山教育博客的网络教研目的是将促进教师教研的知行结合。通过网络教研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提升:一是使教研活动
【篇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数学教研活动方
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初中数学教研活动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局“教育教学质量年”为教研工作的基本方向;以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落实主题性课例研究、中考复习研究、教学案例研究、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活动。(一)主题性课例研究
进行以三种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为突破口的“初中数学主题性课例研究”活动。并与教育科研课题结合起来。
1、主题必须确定。每次课例研讨(即观课议课)都必须有一个主题,议课时不必面面俱到,但需以
参与者的身份有备而来。主题即为议课时的主题,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选择四个维度:(1)课堂导入维度(2)知识、方法、规律发生与学生基本技能的发展形成过程维度(3)课堂效果维度(4)教学技能维度
2、围绕研讨主题,按照“疑问---设计----集体研讨---观课议课----反思改进”的循环过程,至少经过 2次教学实践。
3、开发三种类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用于激励和改进课堂教学面貌。 4、形成课例研究主题报告书(留档电子和文本材料)。文本包括:(1)教师第一次教学设计的原始稿。(2)“集体研讨”的意见和建议。(3)公开课后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4)教学反思(5)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5、备课教案的项目要求:在每次集体研讨时,教师需完成教学初步设计。(项目要求是:《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教学措施说明、教学预设与生成分析。)
(二)中考研讨交流活动
1、3月至5月,初中段承担教研活动的学校每月安排一次中考复习课1节,作为“主题性课例研究”
观摩研讨。
2、复习课必须有教案,复习目标清楚、重点突出、体现基础和能力培养。克服“一本资料满堂灌”现
象。评价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复习课c表要求”进行。3、三月下旬拟开展一次中考复习研讨活动。市区5---6所初中各出1名代表主题发言(每人限时20
分钟),九年级数学任课老师全体参加并自愿围绕中考谈复习建议。按参与的质量和效果对各学校做出教研活动质量评价。
(三)继续开展“教学案例研究与评选、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推广课程改革的成果。
1、小课题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注重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过程意识、成果意识。
注意小课题研究的的切入点和可操作性,落实实际过程、反思、总结和资料整理。
2、教学案例研究:在规范性、针对性、长效性上抓落实,达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发
展的目的,原则上每个老师每学期完成1篇,学期末评审交流。二、教研活动基本形式:
1、教研活动中心组与各学校要坚持教研上合作交流、集体协商。原则上保持每月一次的中心组“集体研讨”和每月一次的“展示交流研讨”活动。若其他初中学校还有自办主题的教研活动请提前通知。各校要注意主办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负责人,有实效。
2、教研活动做到三定一交流(定时间、定地点、定研讨内容、重视研讨交流),教研活动一旦商定,日期一般不变更。
3、名师、学科带头人(现有和曾今的)、教研组长、教学骨干要注意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集体教研活动安排表:
四、初中数学教研活动分项负责人:
1、课堂教学研究组:郑新喜(组长)、樊峰、吴影、朱艳
2、课题、论文、案例研究组:蒋新林(组长)、宋新瑞、蒋再亮、马飞
3、中考复习研究组:刘彩霞(组长)、阳红英、陈新玉、张晓萍 4、全面组织协调:蒋新林
5、各研究小组可由组长提名吸纳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
石河子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心组 2013年3月15日
【附表】石河子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心组成员通讯录
推荐专题: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述职报告 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