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活动方案 > 详情页

小学数学活动方案

2023-02-27 23:09:1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活动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活动方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区教研室总体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业务职能的作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重点:

结合数学学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为重点开展教研组的活动,把自己的自评和教师的互评相结合,争取能让每次的教研组活动能够达到研究的目的。每一次参加人员都有收获。

三、教研活动的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校本教研要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的做法就是利用教研时间进行讲座、搞研究课。数学组活动改变单一的听课和评课形式,增加教研组学习的新内容。本期研讨的主题是:怎样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数学课怎样体现数学味。

2、进一步完善我校小学生数学检测评价方案。

我们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充实、完善、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3、年轻教师、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本学期要完成三个一工程即:推荐一篇好文章相互学习;上一节创新课;写一篇教学案例及反思。并培养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更快的成长。

4、自身建设方面

第一:加强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第二:加强研究,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第三:加强成果意识,注意总结、升华。

5、日常工作

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要搞好常规教学,每一位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搞好研究课,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种赛课和论文评比,争取在各级赛课、论文中取得好成绩。

四、具体工作安排见表

时间内容地点负责人备注

第二周讨论教学计划会议室

第三周教研课三甲班

第四周讨论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会议室

第五周教学案例活动设计评优市教科所有关教师

第六周教研课五甲班

第七周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培训电脑教室

第八周案例与反思会议室有关教师

第九周专题讲座会议室

第十周放假

第十一周校本教研与培训一体化现场会浏阳

第十二周数学课比赛

第十三周讨论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会议室

第十四周教研课二甲班

第十五周四、五年级教材研讨双新有关教师

第十六周教研组经验交流集体备课会议室

第十七周年度论文评优全体老师

第十八周讨论期末测试会议室

第十九周经验交流会议室

第二十周上交各种资料教科中心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案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第9397页圆的形状特点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

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说明:由于本届五年级学生还没有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轴对称及平移,旋转的内容无法涉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

1.课前交流:略

2.导入新课:

(1)(指着物体上的圆)这种形状叫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

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

1.画圆。

(1)学生借助物体画圆。

(2)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3)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剪圆,让学生再次感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4)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认识圆的特征

①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特征。

②完成填表题和判断画圆,让学生知道圆的大小和半径或直径有关。

③教师小结有关内容。

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

1.广场花坛喷水装置的设计,如果你是设计人员,喷头放在哪里?喷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巩固圆心的作用。

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3.这是一个球场,要在中间画这样一个圆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画?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单元结合学生生活中整理文具和学具的经验,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会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接触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1.CAI故事引入。

两位小主人公自我介绍:“我是宝宝,我是贝贝,我俩是好朋友,我们长大了!上小学了!我们很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谈话: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宝宝和贝贝邀请我们一起到他们家里做客。

CAI出示:宝宝和贝贝的书桌。(贝贝的书桌上散放着文具和学具,宝宝的书桌上放着整齐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盒盖打开着。)

提问:你们喜欢谁的书桌?为什么?

CAI出示:贝贝的妈妈对贝贝说:“贝贝你上小学了,自己的东西应该学会自己整理。

贝贝皱着眉说:“应该怎样整理呢?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评: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故事情境,通过两位主人公零乱和整齐的书桌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了整理分类的好处。再以主人公贝贝寻求帮助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同时有机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2.学生尝试操作,形成分类方法。

(1)提问:如果你是贝贝,会怎样整理这些东西呢?小朋友们先自己理一理,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助贝贝整理的。

(2)学生个人整理,同桌交流。

(3)学生在实物展台下操作汇报怎样整理的,集体评议。

(4)CAI演示贝贝的操作,贝贝:“谢谢大家教我的好办法,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铅笔盒里。这样分一分就整齐了。”

[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独立操作,然后与他人交流是怎样整理的,符合刚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把具体的操作行为和抽象的言语概括相结合,令操作活动富有成效。]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分类方法

1.购物中的分类。

(1)CAI演示:贝贝妈妈:“贝贝你真棒!瞧瞧妈妈在超市买的这些东西,你能帮着分一分,整理一下吗?”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物品。

(2)CAI演示:贝贝:“行!都有哪些东西?”同桌学生互相交流贝贝提出的问题。

(3)CAI演示:贝贝:“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道怎样放合适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操作。

(4)学生汇报。

(5)CAI演示贝贝的操作方法,妈妈说:“一袋装吃的,一袋装用的,你们是这样分的吗?”

2.交通工具的分类。

(1)CAI演示:贝贝妈妈:“贝贝真行!奖励你去看一会儿书吧。”

贝贝打开百科全书“交通工具”,出现课本中“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各种交通工具。贝贝:“小朋友,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

同桌学生互说。

(2)百科全书说:“小朋友,你知道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吗?”

学生独立利用学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3)学生操作课件(拖动相关交通工具图标)汇报分类方法。

学生正确分类后,CAI演示:各种交通工具分别在天空、陆地、江河里行驶。

[评:从超市购物装袋到为各种交通工具分类,教师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分类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加深对分类的理解。教师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CAI演示:百科全书:“小朋友,只要你做有心人,仔细观察,在生活中,你能发现很多物体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有的可以分成两类,有的还可以分成三类、四类等。”

三、走进大自然,掌握分类方法

1.CAI演示百科全书中的“动物篇”(“想想做做”第1题,改变部分动物,突出三种生活环境:水中、陆地、天空),贝贝:“大自然中的这些动物可以分类吗?”

(1)小组讨论交流:你认识哪些动物?你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

(2)学生每人用学具卡片操作分类。

(3)学生汇报,CAI演示学生分类结果,集体讲评。

小结:小朋友说得有道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这些动物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CAI演示百科全书中的“植物篇”(“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这些植物你认识吗?先在小组内把自己认识的介绍给其他小朋友,然后自己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分呢?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2)学生在展台下操作汇报,集体评议。

[评: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分类,形成了和谐的、宽松的、平等的交流氛围,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小朋友们开动脑筋,不仅帮助贝贝学会了分一分整理学习用品的方法,还想出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植物、动物进行分类。你们真聪明!

四、向课外延伸,活用分类方法

谈话:分一分的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做什么事有帮助呢?明天上课时告诉大家,你用这种方法做了什么事,好吗?

[评:下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教学的终结,而是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实践数学思想方法的开始。课末,教师让学生带着“我想用方法,我能用方法”的积极心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体现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总评]

1.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教材。

“分一分”是学生进入小学生活初期的一个教学内容。课前,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约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家里或幼儿园有过分类整理玩具、物品的经验,但有主动分类整理习惯的不到四分之一;约四分之三的学生有超市购物经历;对常见各类动物生活习性有初步认识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二。

根据此项调查,教师从学生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改变教材例题中直接提出问题(哪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的方式,以故事情境呈现零乱、整齐的两种场景对比,让学生感受分类整理的必要性,同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埋下伏笔。其次,将“想想做做”第1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直接给出一种分类标准的习题,调整到第三层次“可以按不同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中教学。

全课设计注意发挥多媒体优势,创设故事情境,以贝贝和妈妈、拟人化的百科全书间对话为线索,将教学内容串联成一个帮助别人找方法,在生活中用方法,了解自然界动物、植物分类方法的整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的价值。教学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既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更注重引导学生用好方法,形成好习惯。

2.把学生个体间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由于学前教育、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学生间个体差异明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力图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五次独立思考、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第一次活动,唤起学生生活中曾有的分类整理的经验,个体操作,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获得自我肯定;第二次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联系过去的购物经验进行操作,达成分类的共识,形成方法;后三次活动,重在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向组内成员介绍自己认识的交通工具、各种动物、植物,然后独立操作分类,再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方法。

集体评议时,教师给学生时间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在互相争辩中明理,交流讨论中创新。宽容、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心理环境,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成功的欣喜。

第五篇:小学数学活动计划

一、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继续积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写出教育教学研讨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在备课管理上,朝着a级管理奋斗,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一步。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理解应用新课标。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教研课,做好教研笔记。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第六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比赛活动。

二、比赛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比赛内容:

一年级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出100以内的口算与计算相结合,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口算。

四、实施办法和时间安排

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2、时间安排:一、二年级第十四周各班教师随堂考试。

3、比赛地点:本班教室

4、完卷时间:一节课(40分钟)5、命题老师:一年级:于玲玉二年级:徐丹

6、奖项:各班级从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采取分班级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为一等奖,共1名,第二名为二等奖,共2名,第三为三等奖,共3名。7、奖励方法:

一、二年级:一等奖:奖状、铅笔2支

二等奖:奖状、铅笔1支三等奖:奖状、作业本1本

8、监考:(一年级)xx

(二年级)xx;

9、评卷: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10、统分: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附表:一、二、三年级获奖名单

一年级获奖名单

二年级获奖名单

推荐专题: 活动方案格式 小学数学教师述职报告 小学数学活动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