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范文5篇)》。
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按照上级活动精神,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现制定学校"端午粽飘香,六一快乐多"主题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师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科学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活动目的:
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文化以及节日风俗习惯。
2、 感受中国文化节日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增强节日文化理念,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三、活动主题:端午粽飘香,六一快乐多
四、活动设计
1、主题班会
对象:1――2年级
要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认识各种各样的粽子;讲屈原的故事;诵屈原的诗词;动手学包粽子;等等。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主题和形式,下周二(5月27日)召开班会。
2、手抄报
对象:3年级
要求:各班级举行手抄报评比活动。
3、实践活动照片评比
对象:4年级
要求:
各班学生进行"情系端午"为主题进行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要求
1、认真部署,广泛宣传
充分认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资源,是凝聚民族感情的舞台。班主任要提高认识,认真部署,广泛宣传,切实保证此次文化活动落实到位,全部活动过程确保安全、有序开展。
2、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充分挖掘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端午节主题活动与"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的活动项目,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体现人文关怀,倡导文明新风。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的体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此次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创建和谐校园为指导思想。
弘扬民族文化,共度和谐端午。
组长:姚自瑞
副组长:李林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一)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通过活动,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一)上好一节班会课
各班在6月7日组织学生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通过活泼、多样、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的精神。分管各年级的学校领导随机听课。各班主任于6月10日前将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上交到政教处。
(二)制作一份手抄报
三至六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过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资料,每个学生制作一份手抄报。各班在6月9日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展评,各班评选出3份优质手抄报于6月10日前上交少先大队。
(三)体验一项端午风俗
倡导学生进行体验端午风俗活动(学做粽子或卷糕、缝制香包、插杨柳等),各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动员、指导工作,在体验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教育中,要注重对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传统中华文化教育。
(四)出好一期宣传专栏
由少先大队负责出好宣传专栏,利用宣传橱窗向学生宣传“走进端午民俗”的卫生健康知识,从科学的角度介绍悬白艾、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等端午传统,促进学生“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目前,此项工作在我们学校还未成熟。下面谈谈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课程目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设计”、 “想象”、 “反思”、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
3、课时安排
各年级每周三课时临时用一节信息课一节劳动与技术课和一节班级活动课,分别安排。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
4、师资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5、实施步骤
(1)本学期拟进行两项综合实践活动,每项时间为两个月。
(2)第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学生先各自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主题,然后组织学生投票确定一个主题,同年级全体学生共同研究一个主题。
第二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各班学生各自确定一个学习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各自班级的研究主题。
(3)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找相同的主题的学生组成小组,每组6-8人,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四、课程评价
首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其次,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
最后,我校将于十月份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讨论,形成书面材料。十二月份组织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月底表彰活动能手和先进班集体。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我市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
三、常规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我们自身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能力和实施的自觉性。
2、拟定20xx年2月17日(周二)在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五楼会议室研讨综合实践活动高初中课题研究衔接有关事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大集备等内容。
3、多年来,教师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和优秀的教学成果,成为丰富青岛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新学期将继续开展多种区域、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公开课、研究课,新学期研讨活动的重点为黄岛、李沧、市南、胶南、四方、市北、李沧基地和胶州的研讨现场会。如:走进李沧基地,同学们会在基地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听取小豆腐的制作技术知识,中国结的编织方法介绍,插花艺术指导,猎狐技术指导、消防演练、野炊、田间劳作技能等等。在劳动实践中,让同学们尽情地交流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陶冶情操。活动不仅会使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深刻内涵,还会锻炼同学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同学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同时继续引导教师对已经成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4、各校在参加市区培训的基础上,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分析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才智,集思广益,推进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开展。各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区域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并要认真开展校际间的观摩活动,本学期各校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全区学校公开的综合实践观摩活动,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再上一个新台阶。
5、各项教研常规活动希望每位老师按时、积极的参加,每次活动参加的人员名单还是在青岛普通教研网上进行公示。
四、新学期继续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和研究课的开展工作
各校确立新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还要从五种课型(选题指导课、开题课、过程指导课、过程答疑课、成果展示课)中选择,也可将已有的课题深入开展。申报公开课时要求课题成型、有明确的课型。参加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五、深化教研改革 加强业务学习
加强对教学的调研与指导,走进课堂,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研究,力求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及时研究对策。力求通过各类培训会、研讨会和技能见习操作培训等活动得以解决,帮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服务平台使之迅速成长。
加强对新课程专著、专题的学习。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科学分认定方案,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科教师评价方案,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无教材、通用技术学科无配套操作教具等等的现实教学问题。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扎扎实实的工作。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和论文的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选取优秀案例和论文参加市级交流。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教师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实施的培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新学期将邀请市学科中心组成员以及青年优秀专业人才下乡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专题讲座和进行大集备活动,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继续以主题(专题)研究的形式组织公开课、研究课或城乡交流的活动。本学期拟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模式(六种)和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活动主题研究课。加大城乡教育交流的力度,关注农村的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认真做好每一次的常规教研活动。
新学期将进一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型转变推向深入。
继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阶段总结性课型初步形成之后,在20xx年我市的公开课、研究课、评优课就已经顺利实现了由以往的汇报课、成果展示课为主向选题课、开题课、过程指导课的转型。近两年开设的市级公开课、研究课在此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讨、创新,而且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在新学期中我们要进一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型转变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各种课型的理论和技能含量,为实现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敢于将自己日常的教育指导过程展现出来,而且在观念上都要有更清晰的认识,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更加精深的掌握。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老师们潜心研究和挖掘,敢于创新,在成果展示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希望各校老师一方面继续已有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及时的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课例,拓展为研究和活动课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力争举行全市的教学公开课。我们期待着在新的学期中有更多更好的课题教研展现出来。
课堂转型资料汇集整理。
学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沿,在许多优秀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课程资源财富。各学校可以将资料以电子稿或光盘的形式上缴到市教研室林老师那里或发送到青岛市初中综合实践博客上。市教研室愿继续广纳各类课程资源,利用网络为全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建设。
七、以课题研究作为突破口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学科(青岛4、7、41、51、李沧基地和综合中心、城阳4所、胶南4所;青岛2、9、58、崂山一中和平度1、6中)已经申请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的研究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可行性研究》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XX年1月高中学校:青岛2、9、17、58、崂山教研室、胶南教研室、胶州一中、城阳一中和青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共九各单位又申请了以“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老师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的课题。我们仍继续坚持从本学期开始,向纵深发展。在搞好课题研究的同时进行专题调研,写好调研报告,为今后的教研和教学提供信息和依据。继续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扎扎实实搞课题研究,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广大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八、继续深化课程的评价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协商共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它更多的是要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教师和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我们要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真正使评价成为一个教育的过程。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把握好课程评价的准则、注重课程评价的方法研究、落实课程评价的方式。
九、月份工作安排
月份
主要活动内容
.2
1. 召开12区市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以及“7+1”高考研究小组会;
2. 召开青岛市中心组成员会;
3. 初中综合实践常规教研;
1. 常规教研;
2. 综合实践技能培训;
3. 专题讲座;
1.常规教研;
2. 送教下乡
3. 参加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可行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
1.常规教研;
2. 组织、筛选、上报参加全国优秀创新作品。
1. 常规教研。
2. 参加全国第五届优秀创新作品邀请赛。
十、网上教研平台
青岛市初中综合实践博客。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原来网址保留但是已经不再上传新文件和资料。如需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请登陆:山东教学研究网——找到地市教研室栏目——青岛市——市教研室。
综上所述,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中,希望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方面更上层楼,希望更多的优秀学科教师在自身所从事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探索新的教学天地,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为有效的实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市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创新发展的平台。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让他们享受活动的乐趣,体验研究的收获,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请有志教师大胆的展现你的才华,积极的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中来吧!
备注: 20xx年国家、省级的各类活动以通知为准。
一、目的意义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新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发展、张扬学生个性”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为途径,引导广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中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全面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四、实施范围
农场小学全体学生
五、实施目标与具体措施:
1、实施目标:学校以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在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组织课外文体活动覆盖全体学生,全校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
2、精心组织,强化落实。以“全面普及,特色优先”为总体策略,具体活动、措施安排如下: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一小时和假
日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演讲、征文等比赛。
3)“二操”活动(眼保健操、学生广播体操)。
4)开展学校特色文体活动。
(1)每学年四月底举办一次全辅导区体育运动会。
(2)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艺术节――美术绘画比赛。
(3)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航模比赛。
(4)每学年十一月举办辅导区冬季三项竞赛。
(5)每学期举行一次单项性文体活动和竞赛。
六、活动具体时间和形式:
1、以学期为活动周期,低年级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下午3:00―3:40,中高年级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下午3:40――4:30
2、每天保证学生在校文体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七、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八、保障机制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学校根据“工程”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4、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学校成立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并开展实施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作。同时明确职责:学校领导班子:全面负责,组织、协调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落实相应政策措施,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推动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
推荐专题: 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格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