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留守儿童活动方案(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留守儿童活动方案(合集)》。
为切实从源头上解决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推动全社区上下切实关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以优化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动员社会支持,提高家长素质为着力点,通过支持行动、维权行动、关爱行动、宣传行动四大行动,切实推进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开展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档案。广泛开展留守儿童专题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校情况,社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留守流动儿童成长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努力营造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定期上门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职责任务,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以社区家长学校为阵地,今年以“如何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如何关怀、爱好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内容。给留守流动儿童家长传授科学育人的方法。
(三)积极开展维权行为
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维权服务,与儿童家长签订监护制度和监护责任书,切实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参加法制和安全教育讲座。请儿童心理学专家给留守流动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及健康知识讲座。
(四)积极落实关爱行动。动员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1、社区关工委要与留守流动儿童建立“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
2、社区关工委要成立“爱心乐园”,针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星期爱好,定期举办音乐、舞蹈、书画、乒乓球、生活技能等培训。关工委在暑期中将组织留守流动儿童进行音乐知识培训和电脑小报知识培训。社区爱心学校于每周六上午将继续为留守流动儿童进行文化课辅导。
3、社区关工委为留守流动儿童成立咨询、关爱小组,以社区两委成员、青年志愿者、计划生育工作者等与留守流动儿童结对帮扶的形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4、根据留守流动儿童的居住情况以居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留守小队,开展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
5、每年春节期间,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开展一次家庭亲子活动。
6、社区积极做好对特殊困难的留守流动儿童的申报工作,以尽可能地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三、要求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黄天坝社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组”,由社区支部书记任“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组组长,居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妇联、社区教育、关工委、社区卫生、民政、团委等各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办公室设在社区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居民小组也相应成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领导组,负责相关工作。
2、明确职责。分管社区教育的要联系学校保障留守流动儿童平等的教育权利;分管社区卫生的要联系境内社区卫生服务者等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确保留守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和健康服务;分管社区综治的加强法律知识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分管民政的要对留守流动儿童中的残疾儿童要予以特别关爱;妇联、团委要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关爱行动。社区妇联要加强同本单位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掌握情况,为社区领导当好参谋。其他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抓好落实。
3、营造氛围。及时宣传报道留守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先进事迹,定期召开社区各职能部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经验交流会,宣传关爱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社区妇联、关工委、教育等部门共同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和班主任进行培训,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4、加强督查。社区定期组织人员对关爱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督查,以保证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方案如期执行。社区关工委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专题会议,听取各居民小组、小区楼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情况汇报,总结经验,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
5、评比表彰。每年年终在总结督查的基础上,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创新案例评选,评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为贯彻落实市、区专题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工作,根据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工作的通知》(綦政法发〔20xx〕4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集各部门工作合力,及时发现、妥善处置可能造成少年儿童溺水的安全风险隐患,增强少年儿童及监护人防护意识,有力维护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所有、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落实“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对辖区内水域安全隐患全面开展排查整治,落实警示提醒、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等各项措施,及时消除各类涉水安全隐患,全面加强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管理和预防教育,切实提高少年儿童及家长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有效遏制少年儿童溺亡事故的高发态势,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力争实现我镇少年儿童溺亡事故“零发生”。
三、组织领导
成立镇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陈光学副镇长
成员:党政办、经济发展办、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平安建设办、规划建设管理环保办、应急管理办、镇团委、镇妇联、打通派出所、打通公巡大队、打通学区、打通镇卫生院的负责人及各村(社区)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平安建设办,具体负责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四、工作重点及分工
(一)构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联防联巡联控
确定每年4月-10月为防少年儿童溺水宣传教育季,及时启动并做好防范溺水安全工作。每年4月、6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判防溺水工作形势,共同研究解决防溺水的相关工作问题。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能,落实工作责任。
平安建设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制定督查工作方案,督促村(社区)、相关办公室和有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落实做好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健全完善防少年儿童溺水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将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纳入综治考评范围,充分利用“雪亮工程”,对危险水域实行视频监控全覆盖。
打通学区: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加强对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研究,及时预警和部署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督促指导学校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溺水教育工作,强化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积极探索将游泳技能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或计入体考成绩等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
党政办:协调辖区内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深入开展防少年儿童溺水宣传报道工作,在溺水易发时期和节假日,增加宣传频次,充分利用农村广播、移动宣传车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防溺水工作宣传,切实提高家长、少年儿童和社会防溺水安全意识;会同有关单位组织有技能和经验的教师深入学校开展游泳技能及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帮助提升学生的游泳技能。
打通派出所:配合有关办公室和单位开展水域隐患排查,加强危险水域的巡逻,劝阻少年儿童不在危险水域游泳,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调查事故原因,鉴定事故性质,配合相关单位处置事故善后工作。
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充分发挥统筹关爱保护全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职责,通过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救助保护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泳安全教育,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规划建设管理环保办:加强学校周边各类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强化施工现场封闭管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基坑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落实隐患排查制度,设立警示标牌。
打通公巡大队:要及时完善,适时检修临河、临塘、临库等临危险水域农村公路防护栏设施;加强渡船、航运、水运等工作人员对少年儿童防溺水的教育,及时发现并救护溺水少年儿童,防止所辖水域发生少年儿童溺亡事故。
经济发展办:督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其管辖的水利工程范围内,对发生溺水事件可能性较大的水域,设置防护、救护设施和醒目警示标志。
打通镇卫生院: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配合做好防少年儿童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少年儿童、群众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人自救常识。
应急管理办:明确农村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农村安全(含防溺水)防范管理机制。协同有关单位监督、检查各村(社区)、各学校落实防溺水安全措施情况。
镇团委: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活动,特别在溺水多发期的暑假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
镇妇联:配合民政部门,组织巾帼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监护教育存在困难的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
(二)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各村(社区):认真落实“六个一”措施,确保少年儿童生命安全。一是建立一本台账,将辖区水库、蓄水池塘、河流等重点水域建立台账,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安装一批警示标志和标语,加强提醒警示;三是确定一名管理人员,每个重点水域明确一名管理人员,做好发现、劝阻、通知家长及学校等工作;四是准备一批竹竿和绳索,放置在重点水域,防患于未然;五是组织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召开一次院坝会,将相关案例和防溺水知识宣传教育到位;六是录制一段防溺水警示音频,在汛期、溺水事故易发期,通过村村通、移动宣传车等广而告之,切实提高家长、少年儿童和社会防溺水安全意识。
各学校:定期对学生上下学必经路段水域开展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流、水库、山塘等重点水域要及时主动向镇相关办公室对接,及时消除隐患。
(三)加强教育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各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手抄报、展板等形式开展防溺水“七不”(一不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三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四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五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六不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堰塘、水井边玩耍;七不擅自下水施救)“三要”(一要在家长或长辈带领下游泳;二要到有防护设施和施救人员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三遇到同伴溺水时,要大声呼喊,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能手拉人等盲目施救)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远离危险水域,了解熟悉防溺水知识。严格落实“八个一”(一是完善1个防溺水工作预案;二是结合季节特点开展1系列防溺水专题教育;三是每学期召开1次防溺水专题家长会;四是每周五放学及节假日放假前,组织观看1次防溺水专题教育片;五是每天放学前,对学生进行1次防溺水温馨提示;六是每年给每位学生家长印发1封防溺水倡议书;七是每年4-10月期间,班主任每周与学生家长联系1次,引导广大家长按照“七不三要”具体要求监管好自己的孩子;八是对校内水域每月组织一次拉网式排查)工作举措。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和聘请有技能、有经验的'教师开展游泳技能培训,增强学生体质,提升自救自护能力。学校要健全完善惩戒机制,凡发现学生私自到江、河、溪、池、库、塘等水域游泳、戏水的,学校除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应取消该生全年评优评先资格;是学生干部的,撤销其职务;对邀约组织同学结伴私自下河游泳的,除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外,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等纪律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各相关办公室、单位、村(社区)、学校要将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式防范工作体系,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确保少年儿童生命安全。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相关办公室、单位、村(社区)、学校要结合各自职能,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将每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认真研究并落实有效工作举措,建立隐患排查台帐,对发现的各类隐患逐一进行整改,确保宣传教育、警示标牌、防护设施和监管监控全覆盖,通过常态性的排查整治和教育防范工作,将少年儿童溺水事故降到最低。
(三)加强考核,落实问责。镇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将组成专项督查工作小组,对相关办公室、单位、村(社区)、学校落实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落实情况定期开展督查,确保辖区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顺利开展。对因联防机制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少年儿童发生群死群伤的,要依纪依规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责任。
为认真贯彻落实_,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我校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陂头中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留守儿童”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农村基层群体,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情感的呵护和思想认识的引导,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留守青少年群体出现的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加快农村家庭的脱贫致富,有利于维护和谐校园建设大局。
本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营造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进一步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大手拉小手”优秀青年牵手留守少年儿童活动,充分借助镇内杰青、劳模、青联委员、当地知名人士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帮扶和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动员青年干部、团干、少工干部、志愿者、学生,并广泛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活动,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并和帮扶对象签订“爱心结对卡”,通过开展“五个一” 活动即:
1、每个月了解一次留守儿童在校表现情况;
2、每月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谈心;
3、每学期陪留守儿童过一个有意义的双休日;
4、每学期资助一批学习用品;
5、每年帮助留守儿童学会一项技能或新本领,达到“一对一”长期持续的定向帮扶目的。
(二)招募“爱心志愿者”,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开展辅导帮扶活动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青年教师活动的重要内容,发动青年教师在各班学生中招募“爱心志愿者”,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专门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心理、法律和平安自护等方面的辅导帮扶工作。
(三)开展“少先队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
按照“就近就便、重在实效”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原则,发动同乡、同村或同校的少年儿童和“留守儿童”结交成为“手拉手”小伙伴,开展 “少先队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通过共读一本好书、互通一封书信、同过一次队日等活动,密切小伙伴之间的感情,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与亲情。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内涵,为不同群体、不同学校儿童之间、少年儿童与社会各界搭建奉献爱心、帮困助学的桥梁。通过发动各级机关单位、企业和广大热心人士捐书、赠书、读书等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等困难少年儿童群体送去爱心和希望,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四)关爱空巢老人
1.对象:社区“空巢老人”
2.模式:帮扶“空巢老人”志愿活动实行 “多对一”的服务模式,即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学生志愿者小组与老人结对,签订帮扶协议,为老人提供包户、定期、接力式亲情服务。
3.内容:
(1)生活服务:每周六或周日到老人家问候,了解老人需求,帮老人打扫卫生或力所能及的做些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帮助老人分担一些日常生活的负担。
(2)精神服务:每周六或周日到老人家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讲故事、读书读报,陪老人散步、游览,参与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了解老人的需求,及时与其家人或社区取得联系、反馈老人的需求和生活情况,力所能及的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4)服务的同时可以开展一些调查、访谈等活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锻炼自己的能力,也可以从老人们的阅历和感悟中学习到人生的经验。也可以请一些有专长和有独特经历的老人到学校做报告。力争将此项服务活动同时同时变成学生受锻炼和受教育的活动。
四、行动分三个阶段:
20__年9月—10月为准备阶段,对本地留守儿童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切实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并做好计划部署。学校制定帮扶“空巢老人”志愿活动实施方案。
20__年10月—20__年11月为实施阶段,陆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相关活动。 20__年__月为总结阶段。通过召开经验介绍座谈会、工作目标考核等形式,探索关爱行动深入开展的方法和措施。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家庭社会方方面面。我校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数量多、分布广,各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协作,将这项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统筹部署,精心组织,在本班积极发动招募“爱心志愿辅导员”,做好活动策划,确保此项活动有序高效。
2.务求实效,形成机制。各班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以少年儿童为本,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为留守儿童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帮助,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团队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同时积极探索帮扶队伍、资金来源、激励措施等方面的机制化建设,努力形成长效帮扶机制。在结对关爱行动中,各团队组织要建立结对信息库,定期了解结对情况,摸索经验,指导结对的志愿者通过家访、慰问、谈心、赠送学习用品、捐助学款等方式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挖掘典型,注重宣传。各班要充分发挥团内宣传载体的作用,要积极宣传留守儿童中自强自立的优秀典型,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志愿者先进事迹,宣传基层团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在全校形成关心、爱护、帮助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4.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班要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为“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将“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志愿服务工作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把这项工作建设成为服务困难青少年群体的重点工程和品牌行动。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由政教处负责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少先大队部负责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处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常规教育的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卓尼县柳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卓尼县柳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卓尼县柳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制度》、《卓尼县柳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卓尼县柳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走访制度》、《卓尼县柳林小学家校联系制度》。
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期初各班主任通过对班级留守儿童详细摸底,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借宿条件、地址、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了再调查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报学校政教处存档。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经常性的开展留守儿童走访工作
为了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借宿条件、地址和学习生活情况,最大限度的掌控留守儿童校外活动,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的管理。4月2日晚七点钟,学校47名班主任、3名学科组长和12名领导班子成员,在校党支部书记和校长的亲自带领下,分成5个小组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这次走访历时三个多小时,到晚上十点多钟,共走访了150多个借宿点,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学校充分体现了“三个真“,(即真正地走进学生借宿点,与房东、学生看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地沟通;真正地走进学生中间,真诚地关注每一位被访学生,保证了活动不流于形式;真切地用心去走访,用心去聆听,用心去交流。)同时各小组认真听取了学生监护人、房东、学生对学校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借宿条件、住宿地址、学习生活情况和出现的个别问题,为班主任有效管理留守儿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得到了学生监护人及房东的大力支持。通过此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广大教师用实际行动全面育人做了很好的诠释,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深刻体现了柳林小学教师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生活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科学有序的发展。
五、开展“留守儿童“谈心活动
我校坚持开展“留守儿童“谈心活动。5月19日,少先大队部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谈心活动。各中队辅导老师以座谈的形式与班级“留守儿童“进行了亲切的沟通与谈心。老师们从学生家庭环境、对待学习的态度与方法、与同学和学科老师的相处等方面,与孩子们进行了平等对话,并就“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惑进行了细心的解答与指导。本次活动,及时掌握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有效帮助他们疏导心理障碍,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六、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
20xx年5月,共青团卓尼县委、卓尼县教育局向我校发出了为“托起爱心、放飞梦想“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捐款的活动倡议之后,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表示了高度关注。为此,在校政教处、团支部、少先大队部的领导下,倡议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为“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积极捐款,在全校掀起了一股献爱心的热潮。通过这次爱心捐款活动,体现了我校师生高尚情操和良好的思想素质。本次捐款活动到5月30日为止已募集捐款共:1525元。活动有期、爱心无限,本次捐款活动也让同学们懂得了爱心的无价,社会的和谐。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心捐助汇暖流!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相信用我们的爱、我们的心,一定能点亮一盏留守儿童希望的灯,帮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七、召开留守儿童工作会议
4月12日下午学校召开了留守儿童工作会议。会上校领导对上学期留守儿童工作作了客观的回顾总结、分析得失、反思不足,鼓励留守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做强者,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对本学期的留守儿童工作作了认真细致的布置。会议对教师提出“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的“五心“教育要求;对留守学生提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健康自强、人格自尊“的“五自“教育目标;在留守儿童中广泛开展“多改正一个缺点、多做一件好事、多交一份满意答卷、多为自己添一份荣誉、多为学校增一份光彩“的“五彩“活动。会议号召全校上下携手努力把卓尼县柳林小学构建成留守儿童的家园和乐园。希望全体留守学生在在以后在学习生活期间合理安排好时间,搞好个人卫生,加强安全自护,积极和父母做好亲情交流,让父母在外安心务工。
一、建立“留守儿童”动态档案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要求各班通过调查、家访、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沟通等形式,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建立起“留守儿童”详细的档案,同时,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改变动情况,便于管理。
二、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使留守儿童感觉家庭的温暖,学校本学期将开展“留守儿童”座谈会、“我是能干的好孩子”自理自护系列和“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主题黑板报、书画和写作比赛,营造了关爱留守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求各校建立班主任“代家长制度”;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共同整理一次家务、共做一顿饭、共过一个生日;组织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欢度周末;开展“青年文明号”与留守儿童手拉手。通过这些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活动,深入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也要让他们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感恩。为此,学校要组织留守儿童聆听关于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让他们在感受学校温暖的同时,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我为父母分忧愁”主题班会,通过为家庭、社会学校做点好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他们一颗仁厚的爱心。
四、开设“二线一室”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心灵沟通,学校争取在本学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教师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联络亲情的桥梁。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还以“师爱助你成长”为主题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队)会、“您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活动、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生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五、开展结对帮扶
1、给予学习上的帮助
结对帮扶人员(可以是任课教师、当地部门与组织的工作人员或是“代理妈妈”、“爱心妈妈”)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任课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小帮手,协助帮扶留守儿童的学习。
2、注重生活照顾
学校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照顾对象,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平时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留守儿童患病时,结对帮扶人员及时送诊,悉心照料。
3、注重活动安排
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主题班会、团队、社会实践、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增强学习、生活的自信心。让留守儿童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健康教育
学校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季节转换之际要提醒他们添加衣物,预防感冒,在假期来临时要吩咐他们注意各种安全,把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议程。还有,学校在安排心理教育课时,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或者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把该项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任课教师要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矫正、思想与情感、独立生活和体谅父母等内容开展教育,使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推荐专题: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社区留守儿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