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吐鲁番的葡萄沟导游词

2022-10-13 23:38: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吐鲁番的葡萄沟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吐鲁番的葡萄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吐鲁番,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有180公里,全部是高等级公路,全程大概需要2个半小时。沿途我们会经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达板城风力发电厂、有中国死海之称的盐湖、还有王骆宾在《达板城的姑娘》这首歌中唱到的达板城。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会一一做详细介绍。路上大家有什么要求和希望,请尽管提,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希望我们的吐鲁番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吐鲁番是新疆最具魅力的地区之一,当地文物古迹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生态环境也非常有特色,被称作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是我们到新疆不能不游的一站。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绿洲之一,曾经和楼兰、伊吾并称西域门户。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无数稀世珍品。当地以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达178处,其中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城——高昌故城,新疆唯一的一座伊斯兰风格的纪念塔——苏公塔,以及曾经作为高昌回鹘王国王家寺院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回鹘是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长达六百年的时间里,回鹘人曾经是虔诚的佛教徒。吐鲁番有十多处石窟寺群,合称高昌石窟,由于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高昌石窟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新疆的龟兹石窟、以及以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齐名,是汉传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高昌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最精美的石窟。在新疆自治区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的西汉到唐代,也就是丝绸之路昌盛的一千多年之间的文物,80%以上出自吐鲁番。因此有国外学者称,吐鲁番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之一。

  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族文化的中心,吐鲁番生活着三十多个民族,50多万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70%以上。吐鲁番是维吾尔族的先民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今天,这里也是维吾尔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地区之一。当地的音乐、舞蹈、服饰、民居、生活习俗和宗教礼仪等都独具特色,民族风情十分浓郁。如果要感受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最好的去处是鲁克沁镇和吐峪沟。鲁克沁镇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东汉时班超的儿子班勇曾经在这里驻兵屯垦,现在遗有柳中故城遗址。清代,吐鲁番郡王府也设在鲁克沁,遗有鲁克沁郡王府。鲁克沁也是大名鼎鼎的哈密瓜的原产地。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寻访到吐鲁番木卡姆音乐的传人,在弥漫浓郁维吾尔风情的小镇上,聆听古老的中亚音乐。吐峪沟是火焰山中的一道山谷,这里有高昌石窟中最早开凿的丁古寺,也有被称作中国的麦加的吐峪沟麻扎。沟中有一维吾尔村庄,村中的民居、服饰、生活方式等,仍完全的保持着维吾尔族的古老传统。

  吐鲁番还集中了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地貌、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是西域自然生态环境和绿洲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这里有沙漠、有雪山、有飘香的果园,也有茂密的草场。到吐鲁番旅游,我们可以参观到不少以前耳熟能详的景点,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走过的八百里火焰山、仅次于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被称做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三大奇迹之一的坎儿井、盛产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的葡萄沟,以及我国第二座沙漠植物园,在园中可以欣赏到400多种姿态各异的沙漠植物。其中荒漠珍稀濒危植物43种。

  (乌拉泊古城:乌市南郊17公里。高速公路乌拉泊收费站左侧)从车窗左侧,可以看到乌拉泊水库,那是乌鲁木齐的水源地。近处的遗址,是一座唐代的古城,是乌鲁木齐地区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古城。遗址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周长大约2公里。外墙残高4米多。遗址还保存着角楼、瓮城、马面的痕迹。这里出土过陶器、玉器和古钱币。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古城就是唐代的轮台城。历史上,轮台城是一座军事重镇,并且兼有屯田、税收的职能,在唐代,轮台城的地位只次于北庭大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非常有名。

  不少唐朝诗人的诗中都提到过这个地方。比如岑参在《轮台即景》中说: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藩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悉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在另一首诗中,岑参说:朝发轮台城,暮投交河城。

  (达板城风力发电厂:乌鲁木齐西行约50公里,高速公路两侧)达板城风力发电厂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由中国和荷兰合资兴建。现在发电风车有200多台,年发电量超过10万千瓦。

  (柴窝铺湖:乌鲁木齐西行约50公里,风力发电厂一带)从这个路口出去,可以到柴窝铺湖。湖面面积28平方公里,水深4到6米,是一个冷水性微咸湖。有人将内地的河蟹养殖在柴窝铺湖中,生长得不错,美其名曰:天山雪蟹。柴窝铺湖边发现过两处新石器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六七千年前的遗址。一处在湖东北,一处在湖西南,遗址内随处可见各种细石器和石核,湖东北还有不少高大的土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经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古冢中出土的黑陶瓶,其类型,风格,和中原地区类似。

  柴窝铺的大盘鸡非常有名,国道两边有一百多家大盘鸡店,常常有乌鲁木齐人驱车百里来这里的路边店吃大盘鸡。

  (盐湖:柴窝铺西行28公里,高速公路右侧)我们现在看到的湖是盐湖,盐湖是一个碳酸性卤水湖,湖水的比重是海水的七倍,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自由在漂浮在水面,所以,盐湖也被叫做中国的死海,这片湖泊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共37平方公里,主要出产芒硝和盐,盐硝产量十分丰富,可以供十多省原料所需,穿越盐湖的一条公路,也是用盐铺建的。

  在盐湖的北岸,也就是高速公路左侧,曾经有一座唐代烽燧,几年前为修建铁路破坏了,烽燧正对着的盐湖南岸的小山沟中,发现过两具古代将领的尸体,古尸身着戎装,弓箭在身,生前用的马匹鞍具未除,陪葬在侧,唐代古尸身着锦绢袍服,袍服上是唐代常见的团花纹锦,元代古尸身着油绢袍服,缂丝长靴,锦缎边是著名的元代织金锦料,虽然过去了几百年,片金仍闪耀着黄金光泽。

  (后沟)过了达板城,我们就进入了天山峡谷了,峡谷西端入口处,坐落着一座古城。古城同盐湖烽燧相距24公里,大致相当于唐代的60公里,古代以马代步,这个距离差不多是一天的驿程。古城规模不大,周长约300米。在保存最好的地方,墙垣有5米左右。登城一望,远近尽收眼底,屯兵于此,等于锁住了峡谷咽喉。古城墙的夯土中夹杂着手制的红褐色陶片,这些陶片有明显的汉晋时期的风格。考古工作者现在还不能确定这座古城修建的年代,但是从墙垣中的陶片可以寻到相对准确的信息:这座古城,只能出现在晋代或晋代以后,但古城所在的地区,之前已经得到了开发。

  一些学者认为,这座古城可能就是史籍中记载的白水镇。唐朝的时候,唐王朝出于同西突厥对峙的需要,曾经在西州境内设置过一处白水镇。清代,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块唐代碑石。碑文中提到敦煌一个李姓大族,世代官宦,其子之一曾经在西州担任白水镇将。白水镇究竟在什么地方?史籍中 没有记载,很难考证。按照唐代设官置镇的原则:关:必据险路。市,必据要津。临水挟山,当川限古,危墙深壑,克扬营垒之势。这些条件,我们眼前的这座古城是很符合的。

  我们现在穿越的这段天山峡谷,唐代称作“白水涧道”。是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张骞凿空西域开始,到元代以后逐渐没落,繁荣了一千多年。全长七千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按照正史记载,两汉时期,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成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过今天的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等。北道沿天山南麓西行 ,经过吐鲁番、焉耆,库车,在喀什和南道会合,翻越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的大宛、康居。继续西行,经伊朗高原到达黑海和地中海地区。南行则到达印度和阿拉伯半岛。东汉以后,丝绸之路分成三条道,原汉代的北道改称中道,在天山北麓新开辟一条路线,称作新北道。新北道 从敦煌出发,经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沿伊梨河谷、楚河流域西行,到达罗马帝国等地。到了唐代,在这三条路线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支线,形成沿山脉和绿洲分布的交通网,着是丝绸之路最为繁荣和畅通的时期。

  当时以吐鲁番为中心的交通路线向四面通散射,除了我们现在走的通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还有通焉耆的银山道,通敦煌的大海道,以及通北庭大都护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木萨尔的他地道、乌骨道、萨悍道、移摩道、花谷道等。还有一些路线,不见于文字记载,但是有考古遗迹表明古道存在。如向西穿过阿拉沟,通焉耆或巩乃斯盆地的古道,向南穿过库鲁克山谷通罗布泊的小道等。

  我们先穿越的白水涧道,总长26公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清代发配新疆的纪晓岚、林则徐,都穿过这条古道。

  (小草湖:高速公路小草湖收费站)从这里,我们进入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新疆地大物博,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从行政区划上看,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小地区。总面积6.97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疆总面积的4.2%。不过这个面积也已经相当于两个海南省或一个宁夏回族自治区。

  吐鲁番地区包括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其行政公署设在吐鲁番市。吐鲁番地区东接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北麓天山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毗

  连。吐鲁番的交通很发达。历史上,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交通中的继站。今天,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亚欧大陆桥铁路沿天山南鹭横越吐鲁番全境,与南僵铁路在吐鲁番市大河沿镇交汇,全国最长的国道——东起上海西到霍尔果斯地12国道,和314国道南疆公路也在这里相交。我们先所在的地方,就是两条国道的交汇处。

  有的朋友可能已经感觉到了,穿过天山峡谷,气温已经比天上另一边的达板成高了不少。吐鲁番人总结了吐鲁番的四最——最低、最热、最干、最甜。吐鲁番年降雨量全国最低,只有十六毫米,比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要稀薄,年蒸发量却达到三千毫米。最低,艾丁湖是全国地势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155米。最甜,吐鲁番出产的无核白葡萄,是全世界最甜的葡萄,含糖量可以达到26%,。最热,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最高曾经达到摄氏49.6度,地表温度最高近摄氏90度。热到什么程度?石头上可以煎饼,沙地里可以煨熟鸡蛋。历史上,这里就有火州之称。古人曾经描述当地的热风:焚风过处,毛发俱焦。

  (三十里风区)我们现在经过的路段,是新疆有名的三十里风区。全年大风日数在100天以上。这里的大风,气象学的概念,指风速在17.2到20.7米/秒以上的风力,也就是八级以上的大风。风速大于32米/秒,也就是十二级以上的大风,在这个路段上也屡见不鲜。

  吐鲁番有两个大风区,另一个使人闻风色变的百里风区,在盆地东缘。那里曾经观测到50米/秒以上的特大风速,究竟算多少级风,气象学上也无法标明。明朝人将百里风区称作黑风川,清朝人称它作风隔戈壁,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写到过这个地方,黑风川的妖怪叫黑风怪。每年春季大风起时,在风区都会有狂风吹走人、畜、刮翻大货车、掀起火车车皮、扬起钢板的消息。大风过处,沟渠、房屋被掩埋,树木、电线杆被刮断,道路被覆盖,农作物被连根拔起更是家常便饭。我们现在所走的告诉公路,在春天也常常会因为大风天气而封闭。

  吐鲁番盆地的大风是怎么形成的呢?盆地地势低,每年入春以后,盆地内辐射加强,增温迅速,形成了区域性的热低压。而天山以北地区,仍然春寒料峭。两个相邻的地区间形成了很大的气压差异。盆地内热气流迅速上升,北边的冷气流急速南下,产生了强烈的空气对流。强大的气流通过天山峡谷直奔吐鲁番盆地,就形成了每年春天肆虐的西北风。

  关于吐鲁番的这些气候现象,当地有不少民间歌谣。出门必带三件宝:水壶、风镜、大皮袄。三宝分别应付吐鲁番的几种坏气候:干热、大风、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也讲温差大。吐鲁番夏天早晚的温差最多可以达到20多度。下雨的时候,只要站在雨滴和雨滴之间,就不会淋到雨。讲当地干旱少雨。

  (十四公里处)从这里往北,通吐鲁番火车站。吐鲁番火车站距吐鲁番市50公里,这个距离,比很多地方机场到市区还要远。因为当年修建兰新铁路时,火车使用的是蒸汽机车,动力不够。吐鲁番地势太低,火车如果下到盆地低处,不易上来,因此当时吐鲁番境内的铁路线,基本上都是沿800米等高线修建的。

  从这个路口到吐鲁番市,还有35公里,大约需要行驶二三十分钟时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吐鲁番的基本情况。

  吐鲁番现在是我国最干最热的地方,气候条件称得上恶劣,但是在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近五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海,湖光山色、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居住。在人类出现以前的漫长岁月里,吐鲁番鳕鱼、吐鲁番加斯马吐龙、吐鲁番鳄、吐鲁番巨犀都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在鄯善飞跃火车站曾经出土一具身长9米,高5米的巨犀化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完整的巨犀化石。我们可以在吐鲁番博物馆看到这具化石。这样一只大巨犀一天就需要吃掉500公斤青草,可以想象当时这个地方水草丰茂、风光宜人。由于地壳运动,盆地周缘山体上升变成了陆地,逐渐形成盆地。3000万年前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周围山体的上升的幅度不同,形成了今天这样南低北高、西宽东窄,中间有许多起伏丘陵的不对称盆地。著名的火焰山横卧盆地中部,把盆地一分为二,分成南北两部分。在这里,雪山、湖泊相映成趣,山地草原争齐斗艳,绿洲荒漠点缀其间,沙漠戈壁、雅丹地貌,历史文化浑然一体,造就了独特奇异、千姿百态的地理和人文面貌。

  吐鲁番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史料记载,吐鲁番盆地的土著民族是姑师人(后称车师)。2300多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了王城,即现在的交河故城。是西域古36国之一。西汉时期,匈奴占据西域。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件开天辟地、空前绝后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此,来自中国内地的丝绸、瓷器、茶叶、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通过这条道路,源源不断送往西域、罗马。西方的苜蓿、葡萄、天马、琵琶等物品和天文历法以及佛教、__、摩尼教、祆教和伊斯兰教也通过这条道路传入中国中原地区。揭开了东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交流的序幕。丝绸之路是友好之路,团结之路,商贸之路和发展之路。以后,西汉王朝与匈奴为争夺“姑师”展开了持久的战争,史称“五争车师”。这场战争直至公元前60年以汉王朝的最终胜利和设西域都护府而结束。从此,西域归入汉朝版图,交河城便成为中国西域早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公元前48年,从戊己校尉府设在高昌起,高昌经历了汉晋时期的高昌壁;十六国时期的高昌郡;南北朝至唐时期的高昌王国;唐代西州时期以及高昌回鹘时期。逐渐取代交河,成为西域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在中心。高昌城从汉代高昌壁到明初被废弃,共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至1368年明王朝建立时,吐鲁番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并于1405年建立吐鲁番王国。1570年,吐鲁番又成了叶儿羌汗国的一部分。清朝建立后,额敏和卓于1720年吐鲁番鲁克沁城归顺清朝,抗击准葛尔部的侵拢,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分裂割据势力的叛乱,为祖国的统一、边疆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之地。吐鲁番地区自然条件独特,资源丰富,主要有三大优势资源:一是光热资源。盆地内干燥少雨,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10摄氏度以上有效积温53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达270天。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品质极优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尤其是葡萄,吐鲁番的葡萄干占了全国产量的85%以上。二是矿产资源。现已探明65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其中,石油总资源最为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吐哈油田现有原油生产能力达300万吨。钾硝石、钠硝石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硝酸钠资源。全地区煤炭资源远景储量1340.97亿吨,年开采能力210万吨。吐鲁番地区花岗岩储量大、成色好。目前,全地区年生产荒料4万多立方米,板材加工能力100万平方米。三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吐鲁番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文物景点数量多,质量高,种类全,位居新疆第一,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据普查,吐鲁番地区现有各类旅游资源79处,可归属为34个基本类型,全国总类型总数的45.9%。

  现在旅游业是吐鲁番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吐鲁番旅游业自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以来,吐鲁番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一直居新疆各地州之首。特别是1999年底地区把旅游业正式确定为先导产业后,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旅游业的优惠政策》、特别规划,狠抓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抓服务,促质量,抓宣传,促客源,整个旅游业软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各景区、景点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路通、电通、水通、厕净,目前,已建成的景区(点)有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群、苏公塔、葡萄沟景区 (国家AAAA级景区)、坎儿井民俗园;火焰山、吐峪沟大峡谷、库木塔格沙漠风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近二十三个,还有葡萄架下的民族歌舞、巴扎、民族家访、风味小吃、沙疗、农家乐等许多民俗项目。全地区各类宾馆饭店有20多家,总床位有7000多张,其中星级宾馆十几家,床位近3000张,旅行社3家,国际旅行社1家,各语种的导游50多名,各类旅游车辆30多辆。葡葡是吐鲁番的象征和骄傲,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使者,为纪念中国丝绸之路开通2000年,经国家批准自1990年起每年的8月26日-30日都在吐鲁番举办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节---“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葡萄节已举办12届,一届比一届精彩,成了吐鲁番旅游的重头戏,成为吐鲁番多族人民盛大

推荐专题: 吐鲁番的葡萄沟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