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鹤楼导游词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黄鹤楼导游词完整版》。
黄鹤楼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是武汉的标志。它座落在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处,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黄鹤楼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它己经破坏后又重建了,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鹤楼,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它主层高五层,红瓦,黄瓦。黄色凡人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壁辉煌。每层楼檐的四角都挂着金色的铜铃,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黄鹤楼的变迁。黄鹤楼的大门是两只站立的黄鹤,它是民间传说中黄鹤楼故事的象征。
走进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壁画。上面画着一只展翅高飞的黄鹤,还有各个时期的著名诗人为黄鹤楼提的诗词,最著名的是崔颖写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这首诗至今还被人们广为呤诵。
黄鹤楼是旅游的好景点,也是武汉的骄傲!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武汉最特色的黄鹤楼,我是这次的导游,祝大家玩的愉快。
黄鹤楼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离清代最后的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00年。
现在大家所看见前面这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可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都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鹤楼里面看看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去里面看看吧。走进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上的神仙,他吹着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楼下面的人群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仙人早日归来之意。图中黄鹤楼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是武汉市花,作者借此来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浏览就到这里,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著名的黄鹤楼公园,希望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对黄鹤楼公园的景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鹤楼,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楼”的美名,它位于武汉市境内,在它的旁边流淌着的是母亲河长江的水。黄鹤楼楼式奇特,有很多关于黄鹤楼的美丽传说,现在一提到湖北,我想大家都会想到这里的黄鹤楼吧!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吉祥钟”这里,这个大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只要相爱的两个人一起撞钟,并能读出钟面上刻的诗句,他们就能一生平安,相爱永远。
黄鹤楼的出名,是因为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文人骚客来过这里,当然也免不了要题诗呢!大家看那面墙,我们叫他题诗墙,据传说,当年崔灏就是在这堵墙上题下了他著名的《黄鹤楼》诗!那两只黄鹤就是黄鹤楼中的黄鹤了,也是在这里,当年的“诗仙”李白与自己的好友孟浩然分别的。
大家看那座亭子,它可是黄鹤楼公园非常有名的景点,它就是“搁笔亭”。据说是为李白而建的。当年李白来到黄鹤楼,看到眼前的美景,心中汹涌澎湃,很想题诗一首,但是他看到了题诗墙上崔灏的诗,感觉这首诗就是最好的黄鹤楼诗,再也不可能有人能写出更好的诗来赞美这一美景,于是题了两句“眼前有景到不的,崔灏题诗在前头”就搁笔不再写黄鹤楼的诗了!一代文豪能如此对待年轻诗人,这种胸襟也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的楼下,大家仔细看看这座令多少文人名人为之倾倒的建筑,据说有许多鸟都撞死在这里,大概他也和人类一样被眼前的这座独特的楼吸引了,而忘记看路了吧。
还有人说黄鹤楼是因为曾经有先人乘鹤从这里飞走,所以这座楼叫黄鹤楼,大家想了解会更多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就进入黄鹤楼内部,自己亲身了解一下吧!
一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我衷心的祝大家玩的开心愉快!希望大家喜欢我的讲解,更希望大家因为我的讲解更喜欢和了解黄鹤楼!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一路上辛苦了,我是你此行的黄鹤楼景点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很高兴能在这风各日丽的好天气陪同大家一起畅游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我将竭尽所能为大家提供全面周到的导游服务,祝大家玩得开心。
相信大家没有来黄鹤楼之前都听过,仙人赐鹤的故事,这也是黄鹤楼最有影响的因仙得名的传说,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是坐落在蛇山七座山中之一的黄鹄山山顶的,古汉语中鹄和鹤两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了。(开场白,简介55秒)
好了,穿过我们前面这座江山入画四个字的牌坊,映信我们眼帘的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了,这座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最开头是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建了一座楼,用来望军情,这就是黄鹤楼的前身,那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楼是解放后1985年6月落成的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即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所以也逐渐成为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它高51。4米,外观五层,而内9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60个翘角飞檐凌空,为了使大家更好的观赏黄鹤楼,我用五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总概黄鹤楼1分10秒)
走进一楼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神话,兼取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除了壁画以外,就是这幅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藏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让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让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一楼大厅30秒)
好看完了一楼,我们再接往上来二楼的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及三楼的展示的黄鹤楼的文化渊源,《文人荟翠》的板画,不经意间,我们已穿过跑马廊,现在就来到的二楼,你看,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予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来看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展现在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就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的则依然是两层,在这边的这个是清代的,它分三层,第一层12檐代表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二个檐代表一年12个月,第三层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但这座楼于1884年的被雷火所毁,不存在了,这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于1984年重修,即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二楼,三楼1分25秒)
我们看过三楼唐代大诗人崔颢的风姿之后,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四楼,这里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四楼30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就登上五楼的观景台,一饱整个武汉市的全貌,大家有没有发现,黄鹤楼就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它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其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好了,游客朋友,黄鹤楼这就为大家讲解天这里,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活活动,等会按原路返回大家的旅游车上。(五楼结束30秒)
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武汉—知音江城,白云黄鹤之乡。我是黄鹤楼公园的景区导游邹猛,很高兴此次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希望大家能玩的尽兴,对黄鹤楼有深刻的了解之余,也能对我的服务大事感到满意。
进入南大门,迎面一池碧水,800多平方米的池面上,造型别致的石拱桥横卧在池的东北角,桥南为鹅池,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池子,相传是东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于鹤山下放鹅,他与书生聊天论鹅,言鹅为“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后人便为此建鹅池。
走过这座小桥,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大型的室外(花岗岩浮雕)《九九归鹤图》浮雕依山就势,呈不等距Z字,整个浮雕呈红色,画面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气韵,生机盎然,极为突出醒目,图上99只仙鹤呈现各种不同舞姿。整幅画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鹤嘻,鹤戏,鹤翔,鹤舞,无一重复.鹅池的西边,是以黄鹄山(又名紫竹山)而起名的紫竹苑,紫竹苑西北角,距主楼东南107米的半山坡上,是取自跨鹤之仙传说的跨鹤亭。1986年重建,亭面西朝东,横面呈六角形,钢筋混凝土仿木石结构。亭前有一青瓦白墙,形成幽静半封闭的场地。亭的西南面被青翠的竹林环抱,寓意“黄鹄腾紫竹之间”。鹅池的东部,则是依据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而建的落梅轩。在一楼的古乐官内,有别具一格的编钟演奏大厅,随着仿随县曾候乙编钟的奏响和身边楚装少女轻盈的舞姿,是否也使你进入了楚国的民俗之中呢。
位于我们右手边的是1985年重建的南楼,又名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等,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的“四大楼台”,大约建于唐代。开始是主楼旁游客娱乐的场所,后因李白、杜牧、黄庭坚都有诗赞叹,至南宋时名声大噪,成为鄂州著名的旅游胜过。现在的南楼背山面南,上下2层,占地120余平方米。既保存了古迹风貌,又具有时代新意。正面檐下悬挂着“古今一南楼”的大字扁额,黑底金字。设计大方,结构缜密,正门楹联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所书清人袁太华旧联:(报郭江流,触耳闻仙笛弄;凌霄楼起,举头仍见白云飞)。楼前有一棵百年开外的朴树,使南楼更增添了古朴之色。一楼现在陈列的都是当代领导、文人墨客到黄鹤楼游览时的一些图片,二楼布置有文房四宝、红木家具,以供有雅兴的游客泼墨挥毫。
拾级而上,左右两侧的建筑是奇石馆,建于1990年,原称文苑,是书画、工艺品展览场所。1997年,公园将文苑辟为奇石馆,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内展出奇石35方,分别来自全国11个省,分为、山形石、像形石、抽象石、纹理石、画面石、古生物石、天外石、工艺石、矿物标本等10余大类;石种有神农石、菊花石、灵壁石、孔雀石、画面石、墨石、紫襟石、水晶石、崂山绿石、牡丹石等。这些石块流光溢彩、姿态万千、有的重峦叠嶂、雪水苍茫、浓墨重彩、沉雄浑朴;有的云淡风高这些奇石中,大者重几十吨,据称为华夏奇石第二,可陈列庭院;小者若蛋点,把玩欣赏,怡情养性。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铜雕是奇石馆组成的一部分——《米芾拜石》,米芾,北宋著名书画家,书画自成一家,且精于鉴别。其行、草书博取前人所长,能自出新意,格调超迈,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米芾曾为宋代黄鹤楼题写“天下第一楼”的额匾,该匾与清同治年间的黄鹤楼一起被焚。米芾拜石的典故源于世人传说:初于无为洲有巨石其丑,芾见大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因此,米芾又有“石痴”之美名,一生多蓄奇石。《米芾拜石》铜雕就是根据这一典故创作的。该铜雕高2米,重1吨有余,青铜质。雕像刻画出“石痴”米芾拜石如爱子的神情,其衣与石头浑然一体。让人分辨不出该雕像为铜制。雕刻手既生动细腻,又粗狂。米芾所拜之石是从安徽运来的“灵碧石”,高约3.5米,重4吨,由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项金国创
各位嘉宾,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重建的黄鹤楼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离开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离江边约一千米,虽较黄鹤楼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因楼的地面标高较江面高同了三十多米,加之山高楼更高,其气势宏伟,视野开阔,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组成,分布于三层平台上,第一层平台为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中央的白塔是胜象宝塔。因外形类似灯笼,俗称“孔明灯”。三国时期,曹操率领83万人马直扑江南。孙权、刘备联军抗曹诸葛亮负责指挥联军,传令关羽日夜兼程,务必如期到赤壁会合,等关羽从樊城带领水军赶到夏口,正是半夜三更,又遇狂风暴雨。暗暗叫苦之时,不料黄鹤楼下亮起一盏巨灯,就像悬在半空中的一轮明月,把江面照的通明透亮。关羽又惊又喜,从从容容指挥兵船拐进长江,逆流而上,按期与诸葛亮会全。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从那天起,黄鹤楼下的这盏灯一直不熄,天天为江上来往船只指航。住在黄鹤楼里的道士发现,他们每拨一次灯芯,灯里就冒出油来,于是就舀来炒菜吃。有一个好吃懒做的道士想多舀些油卖了发财,偷偷用铁夹子夹住灯芯用力往外拉,那油如泉水直往外涌,哪知用力过猛,把灯芯扯掉了,这时灯里不再冒油,连整个灯都变成了葫芦形状的石塔。后来人们就把这座石塔叫做“孔明灯”。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葬佛法物的喇叭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塔内上逐渐收缩,尺度越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看上去虽然不大,但庄重持稳,具有浓厚的端庄美。塔的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5部分。宝顶为合金制作。据旧记载,明清两代,此塔于黄鹤楼均立于蛇山旧城墙上,塔楼并存,相映成趣。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焚毁,但塔仍存。1955年拆迁时,发现塔的南面有石坊门柱础;塔内部为中空式,没有地宫。在封闭的塔心发现一个雕刻精致的石幢,高1米余,下为圆座,幢身为八角形,顶部刻有各种莲花装饰。塔室内还发现一个瓶密封的铜宝瓶,摇动时瓶内沙作响,瓶底为凹形,平面刻双勾字两行,内容为:“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戍九月卯谨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安,永乘佛庇”。由此可见,瓶内装的是“佛”的骨灰。此塔的密封室于是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94年10月13日)前曾经被打开或进行过修复。胜像宝塔是西藏佛教密宗的佛塔,也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最初的塔形,它是黄鹤楼古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胜像宝塔原在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公园西大门入口处内。第二层平台上有一座庄重富丽的牌坊,上书“三楚一楼”,“三楚”古称江陵为南楚,吴郡(苏州)为东楚,彭城(徐州)为西楚,今泛指长江下游地区。“三楚一楼”意思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内,亭、台、楼、阁名声很多,只有黄鹤楼历史悠久,气势雄伟,居群楼之首。牌坊背面上书“江山入画”,“江山”指祖国的江海河山,牌坊“入画”指进入图画之中,意思是登楼远眺,极目千里,祖国的壮丽河山好象都已进入了图画之中,令人神往。牌坊两侧有曲廊和南北配亭——瞰川亭和揽虹亭。瞰川亭做南朝北,揽虹亭从北朝南,钢筋水泥仿木石结构,上置宝瓶式顶刹,檐下施斗拱装饰,底部设重台并环雕花栏杆,八角重檐攒尖顶,羽翼舒展,雄健俏丽,红柱黄瓦,流金飞碧。瞰川中的“瞰”指俯视,“川”为水道,河道,其意为登楼俯视长江,江汉交流,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揽虹”亭指中的“揽”为采摘,“虹”是彩虹,指站在黄鹤楼上便可把彩虹拿到,以此来形容黄鹤楼的高耸。
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黄鹤楼为五层,高51.4米,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七十二根大柱拨地而起,六十个翘角层层凌空,像黄鹤飞翔,每个翘角上的风铃在四面来风的吹拂下发出浑圆深沉的音响。五层飞檐斗拱,古朴典雅,一色琉璃瓦,富丽堂皇,这是以清代同治楼为摹本重新设计的,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壮美。黄鹤楼座东朝西,楼顶为攒尖顶。四面各起一座歇山骑楼,曾五顶并立状。骑楼下的博风板之间各有一块黑底金字的楼匾。正面为黄鹤楼三个字,由著名书法家舒同手提,下面入口处门匾为“气吞云梦”,由著名书法家赵扑初提写,由唐孟浩然诗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演变而来,极言黄鹤楼气势之盛。楹联是刘海粟书写的传为吕岩旧题:“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览诗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意思是,由这条路走进这个门里,不但可以看到高耸的奇树,穿插云宵,而且蓬莱瀛舟,这两座仙山美景,也都进入眼底。登上黄鹤楼,眺望楼外景色,长江的怒涛仿佛劈开山峡,一泻千里,直奔东海,这真是天地人间之壮观。北面和南面两匾仍同清同治楼一样,北面是“北斗平临”为陶述曾书写,北斗,既北斗七星,因起星座在北方,形状如斗,故名。意为站在黄鹤楼一,遥望北斗,感觉北斗星与自己一样高,一样平。形容该楼之高。下面入门门匾为“云横九派”,邓少峰书。九派:指长江许多支流汇集入海。古有“江分九派”的说法。“云横九派”取自毛泽东句“云横九派黄鹤”,描写长江支流汇集汉江。云水苍茫,烟波浩瀚的磅礴气势。南面是“南维高拱”为李尔重书写,南维:指南方星宿;高拱:意为黄鹤楼面对南方群星璨灿,居高临下,犹如磐石一样安稳。下面入门匾额为“势连衡月”,黄鹤楼气势雄伟,仿佛与千里之外的南岳连成一气,构成一幅“拨地向天,耸翠如屏”的气势。东面原为“远举云中”,后改为“楚天极目”四字,由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书写,这四个字源于毛泽东词作“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意为登上黄鹤楼,祖国的大好河山尽在眼前。底下门匾为“廉卷乾坤”,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所书乾坤:古代指天地、阴阳的两个对立面,今泛指宇宙。这里用的是比拟,意为黄鹤楼以外开阔的大自然,全被卷入眼底。寓意深远,令人神驰。楹联为“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由广东关山月撰并书写。意思为龟山伏在地上,蛇山盘成一条长形,它们隔水相望,好象高兴的唱着大江东去的歌;晴天高朗,大地开阔,看见黄鹤楼归来,好象老友重逢,心里感到无比的喜悦。(一楼)我们现在来到了黄鹤楼一楼大厅,一楼是一间高达十米的华丽大厅,四周设跑马廊,厅宽二十二米,深十四米,花岗岩麻石铺地。周径达两米的十六根暗红大柱直通楼顶,是支撑全楼的主要骨架,前厅迎面是一幅高九米,宽六米的大型彩色瓷壁画《白云黄鹤图》,它由756块彩陶板镶嵌而成。这幅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画面上黄鹤楼居中矗立,上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水滚滚波涛,悠悠白云,在水天之间,产生了一种“水从天降,云从脚下升”的意境,有一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底下是黄鹤楼前聚集的百姓们,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整个画面表现出一派黄鹤归来的欢乐景象,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黄鹤楼的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中武汉市的市花,作者借此点明黄鹤楼所在地理位置。在一楼大厅两侧立柱上,题写着清末湖广总督符秉忠所拟,著名书画家吴作人先生撰写的著名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尽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此联的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天空中的层层云雾,将天地间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使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这提示游人:登上黄鹤楼,登高远望,是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这幅对联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可以和黄鹤楼本身媲美。大厅上装有彩色藻井,上面有古香古色的鹤型彩绘图案,五彩斑斓,风韵可人。后厅正壁上雕刻的《黄鹤楼》介绍了黄鹤楼的兴衰史。前后厅之间设有电梯,可供十四人同时上下:电梯间两侧有步行楼梯直达顶层。(二楼):正中是《黄鹤楼记》。若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应排在首位;而论它的楼记,则无法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相比了,但这是所有《黄鹤楼记》中写得最全面的一篇。它偏重于写实景。楼记两边是两幅壁画:右边题为《孙权筑城》,这是一副瓷嵌壁画,再现了一千七百多年的三国时期孙权筑城和始建黄鹤楼的历史场面,这幅画从上到下由四个层次构成。当时孙权的大将吕蒙用计杀了关羽,刘备急于要报杀弟之仇,率军南下,孙权也知这一仗必打不可,就将都城从南迁到鄂城。所以第一层是《士兵出征》,描写三国作战的情景,战马奔腾,战旗飘扬。第二层是《孙权审定计划》,一个是军事计划,另一个是修建黄鹤楼的计划,第三层是始建黄鹤楼的场面,表现出工匠为筑城建楼进行着艰苦的劳动,第四层是士兵执戈监督着工匠的劳动,整幅画反映了当时黄鹤楼是作为军事了望和指挥之用的军事性质。左侧题为《刘备赴宴》,也叫周瑜设宴,这幅画记录了传说中周瑜设宴,困刘备于楼上以索回荆州的故事,反映了黄鹤楼建成最初的活动情形。从元代开始,黄鹤楼故事就登上了戏剧舞台,当时民间有一台《黄鹤楼》的戏,大致情节是:赤壁大战后,刘备久借荆州不还。周瑜便在黄鹤楼上摆酒设宴,特邀刘备赴宴,想乘机扣刘备,逼他写下交还荆州的文书。刘备知道有诈,不敢接受邀请,但拒绝赴宴又会被周瑜抓住把柄而跳起冲突,荆州仍旧保不住。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诸葛亮当即回复来使:届时赴宴。临行前,诸葛亮派赵云一人护送并给竹节一枝,嘱其危难之时打开。席间,周瑜借故下楼,派兵将黄鹤楼围住,并通知刘备交还荆州;又吩咐道:若无本督令箭,不得放走刘备,然后回到中军账静候佳音。刘备焦急万分,这时赵云忽然想起竹节,打开一看,竟是周瑜的令箭一支。两人忙持令箭混下楼来,逃回营寨。原来,这支令箭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时领下的,趁周瑜一时疏忽带走了,在这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大厅中陈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共鹤楼的模型。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水平不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的建筑大观园去感受一下一千七百余年黄鹤楼的建筑形制是怎样演变和发展的。建筑是一门艺术,黄鹤楼的建筑因经历了多次的兴废,所以历次重建后的建筑艺术风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在继承的同时,又有所变化发展,当然,有时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三国时期的黄鹤楼只是一座军事瞭望哨,形制规模都较为简单,因年代久远,已无史料可查。
中国的建筑艺术经历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代,已经达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一个高潮。首先我们来看下当代的建筑模型:
唐楼: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结束了统一中国38年的隋朝,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唐朝。这对黄鹤楼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唐楼的设计,主要是来源于一些宝贵的历史文献,唐代在建筑上主要是以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为特色,当时的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世界上最宏伟最繁华的城市。它的建筑特色已经达到了世界建筑史的顶峰,这的建筑形制甚至还影响了日本的东京和奈良市的城市建筑布局。我国古代的建筑物大多都是按照一条中轴线向左右两侧延伸的,唐朝古都西安就是一个典范了。因此唐代模型就具体地再现了这一建筑风格,形成了楼与城相连,纵横轴对称的形式,将建筑物置身于城墙之内,颇有北京四合院的味道。唐楼的颜色是以绿色为主,红黄色为次,这种色调搭配、以及唐楼中轴线对称的结构布局,是否能让你联想到当今风靡于全世界的唐装呢!给人一各端庄、大方的感觉。同时,唐代可以说是黄鹤楼从军事楼向观赏楼转换的一个重要时期。唐代的黄鹤楼是吟诗作画宴客送友的胜地。迁客骚人,多会与此,从那些优美的辞章中,我们可以想象出黄鹤楼的巍峨壮观。接下来的宋、元、明、清代的模型都是通过了一定的史料和文字说明以及图片所设计出来的,基本上保持了他们原有的一个风貌。
宋楼:公元959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此建立了宋王朝。当历史发展到宋代,宋代的黄鹤楼比唐楼就更胜一筹了。宋楼主要是由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式的建筑群体,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空间结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来陪衬主题的建筑形式。它雄踞于城墙高台之上,与唐楼相比已经完全从城墙的一角分离出来了,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建筑景观,游人们可以登上主楼,眺望长江波涛,将周围的一切美景都尽收眼底。而宋代黄鹤楼则一改唐楼清新雅致的风格,屋顶的瓦面由绿色改为黄色,一是说明了当时琉璃瓦的烧制技术的革新与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皇权”至上象征。曾有史料记载,宋钦宗曾御写崔颢的《黄鹤楼》以示风雅。足以说明当时的封建帝王对黄鹤楼则一改黄鹤楼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这座精致的楼阁也多亏了当时那些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才能使得整个楼群重檐飞翼,错落跌宕而又浑然一体,显得是繁而不乱,布局严谨。同时宋代的黄鹤楼也是历代黄鹤楼中规模最大最雄伟得一座。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他的《入蜀记》中,曾赞叹此地为天下绝景。宋代黄鹤楼兴废情况,历史上没有记载,仅从宋代界画中看到他的形象。这座贡黄鹤楼模型是根据宋代界画《黄鹤楼》摹本制作而成的。从界画上看,宋代黄鹤楼是由主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建在城墙高台之上,四周调栏回护,主楼2层,顶层十字型歇山顶,格外雄壮。周围小亭画廊,主次分明,整个群体,布局严谨,层次不乱。宋代黄鹤楼,诗文碑记载是濒临大江、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但毁于何时,尚无考证。
元楼:元代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朝代。由于统治者崇信宗教,这个时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都有所发展。尤其是喇叭教的盛行,内地出现了如北京妙应寺的百塔、黄鹤楼的胜象宝塔,都是藏传佛教入主中原的产物。元代的黄鹤楼的形制,可以人永乐官壁画中感受到。你看左边的主楼是南方楼阁的形制,它综合了宋楼的十字脊歇山顶,并将宋楼的单层檐改为双层重檐,以绿瓦裹金边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且在古代建筑中有“重檐为尊”的这一说法,显现出它在这一时期建筑中的极高地位,这个建筑在造型上还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主楼的面前,建了一座具有北方特色的观景台,中间以一道旱桥连接,从在整体的设计上看,既保持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又糅合了北方文化的元素,还充分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的良好愿望,希望南北文化,和人民之间能够和平共处,融合往来。元代黄鹤楼具有宋代黄鹤楼的遗风,斗拱疏朗,飞檐大方,主楼27米,有两层,两边的亭轩呈对称形,主楼前是瞭望高台。但在布局与内容构成方面都有不小的发展植物配置的出现,更是一大进步,使原来单纯的建筑空间发展成为浓荫掩映的的庭院空间,达到远近皆景、游憩咸家的效果。其特点为堂皇。
明楼:中国历史上一场鄱阳湖大战使朱元璋西征陈理,攻克武昌城,击败最强劲的对手陈友谅后,统一了全国,建立明王朝。由于北方战争连绵,而南方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于是呈现了明代经济南北不平衡的状态。随着南方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至使一些儒商豪绅倾尽财力大肆建造私家园林,形成了名闻天下的江南园林建筑格局,将中国园林建筑推向了高潮。也至使许多大型的宫殿建筑格局,都受其影响,出现了皇家园林与江南园林相结合的建筑形式。那么,从明代的黄鹤楼建筑中,可以真切感受到集南北文化精髓的建筑风格。虽不及唐、宋楼的舒展开朗,但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长廊、亭、台、轩、牌坊等附属景点的增加,与高大雄伟的主体建筑结合,既不失北方园林的雄浑壮观,又显现出江南园林的秀美。明代黄鹤楼的资料相对较多,其中诗歌达250首左右,还有楼记、流记和歌赋等文字记载。明楼建在高台上,楼高三层,顶上加有2个小歇山,楼前有小方厅,再前便是入口,入口两侧有粉墙环绕,门前道路一边临江,一边傍坡。明代黄鹤楼史书记载毁建七次,最早建于明洪武年间,最后绘于崇祯时期。明楼的特点为清秀。
清楼:公元1636年,满清大军入关后,建立了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缓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清政府在大兴文字狱的同时,有选择的保留了汉族的文化传统,由于黄鹤楼是闻名遐迩的传统名胜,所以在顺治初年便得到重建。这时的黄鹤楼,不仅是游览胜地,还在人们心中起到了太平盛世的精神作用。从顺治13年到光绪10年,黄鹤楼的毁建可以用“火经三发工届八兴”来概括,即三番被子毁;八次再整。最后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被火焚毁。那次大火,楼内文物茫然无存。总体来说,清代黄鹤楼的一次次重建和修葺,使它建筑规模一次比一次宏大,并使我国的道教文化与建筑,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它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极致。那么,现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以道教文化思想建造起来的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同治年间黄鹤楼的造型具有鲜明的特点。他的建制格调以3层、8面为特征,主要建筑数据应合“八卦五行”之数,以求避凶趋吉。如平面四方代表“四象”(即东、西、南、北);外出八角寓意“八卦”(《周易》中的八种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组合,占卜可趋吉避凶)明为三层法“天、地、人”三才;暗设六层合卦辞“六”(传为周文王从伏羲八卦推演而成的卜象之一)之数;每楼翼角十二含“十二月”、“十二时辰”等概念;檐柱28根表示“二十八星宿”象;中柱4根代表“东、西、南、北”思维;层檐360个斗拱合周天360度;全楼共有72条屋脊表示一年有72候(旧历法以五日为一候)。楼内天花,一层绘八卦,二层绘太极,合日月经天,明阴阳之象;楼顶攒尖共五个蕴“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之意。楼顶紫铜葫芦3层,表示受到“三元”之托等。可以说这座楼是道教文化与中国在建筑最完美的结合。难怪有人说:“岳阳胜景,黄鹤胜制”。应该说黄鹤楼奇特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古典园林中的一束奇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的象征。清代黄鹤楼特点为奇特。现代楼阁:黄鹤楼是1981年7月重建,在1985年初夏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恰是整整一百年。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采取“外五内九”的形式,一改古楼为木质结构的建筑材料,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建筑而成。达到了源于古代而优于古代的效果,便使整个建筑更加的雄伟。
(三楼)三楼大厅内事一组陶版瓷画,名为《人文荟萃》,它是三幅连成的长卷绣像画,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现搜集的黄鹤楼诗词共1700多首,但因为地方有限,仅选择了唐宋时期13位著名诗人的诗句,并将其形象搬上壁画,任务的塑造尽量写实,有的以历史石刻像为蓝本,有的是根据诗人经历的时代特点创作的。个人像旁边注上其姓名和诗句,使其与黄鹤楼联系起来。
第一幅画是宋代的三位诗人,第一位身穿白衣,背着身子手拿玉笛的儒者是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为什么只画背面呢?因为相传黄鹤楼被烧毁后,他来到黄鹤楼史料上没有记载这件事,也不清楚它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所以只画了一个背面。他的右手拿着玉笛,左手微微向上抬起,好像正在欣赏自己刚刚写出的佳句:“谁家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理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这首诗表现了黄鹤楼南面的景色。中间这位目光炯炯的老者是我国南宋末年间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他的一生历经坎坷,至死不忘报效国家,终因斗志未酬含恨而去,“江汉之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描写了长江,汉水交汇处的景色和前朝留下的足迹,他的诗风身后豪放,感情真挚。最后这位身穿战袍的是岳飞,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手持金枪,牵着一只黑豹,黑豹是一种非常凶残的动物,画上这只黑豹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岳飞威风凛凛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代表着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在他旁边的词是《满江红》的最后一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他写这首诗的意图是为了表明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收复所有失地,然后回来骑黄鹤,游汉阳,可惜他的愿望未能实现。第二幅壁画上这位身披袈裟,项带佛珠的就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著名的“推敲”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他的身上,是在她的挚友韩愈劝他还俗期间发生的,墙上的这首诗:“高楼危岩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河何年去不归。”明显的体现了他的诗风,颇多的孤寂和寒苦。旁边的两位分别是顾况和宋之问,上有宋之问一首诗:“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渡暖日,黄鹤寻晴烟。”中间的这位身穿红衣的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他的这首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被人推崇为七律之首,相传诗仙李白来黄鹤楼准备提笔写诗时,看到这首诗就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搁笔不写。诗的前四句是怀古,开篇就提到关于黄鹤楼起源的“仙人黄鹤”故事。这个故事源于三国末期,到崔颢题诗已经五百年。仙人到底是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已经无从考究了。故诗人以“昔人”一笔代过,着重感叹那人去楼空、鹤飞不还、白云悠悠、千载依旧的境况。这里用了两个“空”字,隐隐流露希望乘鹤升仙,超脱人世而不可得的失望和惆怅心情。后四句从写景归结到思乡。诗人从高高的楼上望出去,连大江也不觉得那么宽了,对岸汉阳城的树木看的清清楚楚,连江中鹦鹉洲上野草的芳香都仿佛能闻到,令人自然想到葬于洲上的三国才子弥衡一生孤高傲世,怀才不遇,终为当时权贵所不容,被杀后埋在这里。联想自己的遭遇,不也是相去不远吗?这种久做他乡客,同为失意人的一腔愁绪是崔颢感慨万千,不禁抒发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在感叹自己又何尝不是“十步芳草”呢?今日飘零至此,怎不叫人怀恋家乡,惆怅萦回呢?这首诗写景抒情,酣畅淋漓;情真意切,十分感人,故得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至今,不少人称武汉为“白云黄鹤”的地方,便出此诗意。号称“一代诗仙”的李白,也在此留下名篇。《全唐诗》中即载有八首,其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尽人皆知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始终那对朋友的深厚感情格外真挚感人。在李白身旁穿白衣的是他的挚友孟浩然,其诗清淡自然:“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茗香,君行采采莫相忘。”在崔颢旁边的是王维,他不仅是著名诗人,又是著名画家,宋代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蝶,江水映悠悠。”将黄鹤楼的形象和颜色都描绘了。第三幅画上的老者就是唐朝中期的诗人刘禹锡,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常用比兴的手打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著名的《陋室铭》,和这首“梦党凝边塌,舟行或千里。不见黄鹤楼,含沙雪相似”,都是在天他怀才不遇时写的。中间的这一位是白居易,相传他来到黄鹤楼的时,楼已经被烧毁了,而且他又是被贬到此地,在这两种心情下,写出的诗颇为萧条,:“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霆待我游。楚思
去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旁边的一位是杜牧,他和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他写的诗是:“黄鹤楼前清水阔,一楼还忆故人无。”
(四楼)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黑色大理石地面铺着红色地毯,空中悬挂着仿古宫灯。大厅内陈列着当代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的即兴作品。大厅是以仿古刁滑格扇和红木屏风相间隔,厅内还备有案台和文房四宝,可供游人即兴赋诗题词、泼墨作画。厅内所陈列的红木家具,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的,它们制作于明清时代,最少有200年历史。尤其以眼前的这座红木屏风为例,在屏风正中刻雕着两只栩栩如生的凤凰,造型浪漫,其羽翼似一轮冉冉升起。喷雾而出的红日,湖北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说到楚文化,首先要提到凤凰。早在公元前26世纪—21世纪,楚人的先民生活在黄河中游,他们拜日,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力主浪漫,并以这些原始信仰为基本构架。楚人在钟爱火的过程中,感悟到火的精灵应该是凤凰,于是凤也就成了楚人的图腾。古代楚人将崇拜融于联想,把世界上许多凡鸟如鹤、雉、鹰、雕的美好特征是糅合而成凤,用凤抒发了自己渴望民族腾飞的情怀,希望实现战胜诸国,统一霸业的目的。各位知道,北方是以龙为图腾,而南方则是多以凤为图腾,所以楚人也常以凤为自喻。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春秋五霸时期的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一代名主以凤明志,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厅前的大匾上是书法家曹立庵书写的李白诗句“长江万里情”5字,四周悬挂着启功、沈鹏、范曾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正面居中的厅壁上挂着《古黄鹤楼》挂毯,图中描述的是清代使其的黄鹤楼,临江而建,气势雄伟,整个大厅布置的古香古色、文雅备至,表现了黄鹤楼设计者为此层楼大厅确定的“传统”艺术主题。
(五楼)黄鹤楼的第五层楼是全楼的顶层。大厅的空间高敞,天花,藻井金碧辉煌。厅前圆柱的楹联由清代萨迎阿撰、中国的书法家协会主席沙孟海书。大厅四周是直接绘于壁上的大型壁画《江天浩瀚》图,由中央美术学院楼家本创作。它是全楼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壁画共十幅,面积90余平方米,全部采用写意渲染的国画技巧精心绘制而成,表现长江自然景观与文明史话的渊源。正面墙上三幅式组画的中心,分别绘画了长江的黄河路的兴废史,长江的汹涌波涛,长江的古老文化。第一幅《流逝》,自上而下记载了古老的长江文化演变发展的进程:从大禹治水时期的彩陶文化,到巴人冶炼时期所代表的青铜文化,直至屈原行吟泽畔时期的楚文化。从武汉地区的考古发掘中,都已经找到这种进程的足迹:武昌区放映台、洪山区老人、徐家墩等地出土的彩陶和石器,是新石器时期人类在武汉地区生活的证明乌纱帽、卓刀泉、岱家山等地出土大量青铜器和商代盘龙城殿基,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编钟出土使得人们有可能耳闻目睹到这种有声有色的青铜文化和楚文化。正是这些灿烂而古老的文化沃土,菜培育了黄鹤楼。第二幅《浪淘沙》,是在石绿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着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看着急流东去的汹涌波涛,让思路在水天之间纵横驰骋,遐想连篇。第三幅《年华》,一叠影的手法,反映了三国时期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全国程:有工匠们创建黄鹤楼时辛勤劳动形象;有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歌在黄鹤楼的记录;有岳飞和宋画黄鹤楼所表现的两宋时期生活;有明清妇女活动及船夫与浪涛搏斗的情景;还有黄鹤飞去明清黄鹤归来等等,都向人们展示了历经沧桑巨变的黄鹤楼这1700余年的历史见证。其他七幅壁画绕大厅一周,分别表现的主题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二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及沧海横流。这十副壁画从大禹治水、屈原行吟到李白醉酒、岳飞抗金„„完整地表现了万里长江地自然与人文风采,体现了这一层楼大厅所蕴含地艺术主题——“永存”。登上黄鹤楼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另游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之上由于这列山丘东西绵延,形似长蛇,俗称“蛇山”。隔江对岸是汉阳方向地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造成龟蛇两三隔江相峙的独特地貌。雄伟的长江大桥则是把两岸山系两成一体。长江大桥于1957年10月建成,是我过长奖赏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在桥尽头的龟山顶上,是武汉电视塔,塔高220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禹功矶上的著名建筑,是素有“出国晴川第一楼”支撑的晴川阁,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向阳仲宣楼并称“楚地四大名楼”。向北望,是楼宇林立的、街市繁华的汉口。在距离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有一座造型奇特的现代大桥横卧在江面上,那便是武汉长江二桥,全桥总长4678米,主跨400米。东西绵延的莽莽山岭和南北穿越的浩浩长江,在武汉大地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十”字,黄鹤楼正好在这个“十”字的交叉点旁边。纵目四望,整个城市的高大建筑、著名的旅游的景点和游览场所都展现在眼前。
土楼的东南角是重檐攒尖的西爽亭,亦称功碑亭。1987年重建于公元西区,亭名以“爽气西夹”句意命名。此亭坐南朝北,长、宽各4米,高6.75米呈十字形,12柱,8角重檐攒尖顶,顶尖呈葫芦型,放青砖地面。亭中的记功碑上刻着《重修岳阳楼记》,记功碑的西、东面刻着有武汉钢铁公司、武汉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26个单位捐款的分解数目。碑文由朱劲书写。亭名由时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杰书写,东区
从黄鹤楼后向东92米,是同治年间黄鹤楼的楼顶,此铜鼎是清同(公园1868年)秋末,武昌知府黄昌辅导主持重建黄鹤楼时,为了和这新修的名楼相匹配而下令铸造的。铜顶为青铜所铸,中空,顶高3.4米,低径1.8米,重约2吨。整个顶分为三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呈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型,底部为莲花宝座型。光绪年间(公园1884年),最后一座古黄鹤楼——同治鹤楼因山下民房失火延烧而化为灰烬,仅遗留此顶。此铜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其简明的纹饰清晰可辨,是黄鹤楼至今唯一的一件遗物。
前方悬挂的这口巨钟色是千年吉祥钟,重2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连接之意。钟身最大直径为2.805米,高约5米。大钟外形为裙边圆形。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其中含有2.1公斤黄金、8.4公斤白银,是自明朝永乐大钟以后580年里,我国铸造的最大一口铜钟。大钟内外均有文印,钟表面有千字铭文,而顶部为具有楚风楚韵的纹饰带。上半部为龙凤呈祥和千字铭文,钟腰为梅花图案,钟的下部为浓缩武汉350年发展历史的十副浅浮雕。内容为:殷商南土,盘龙古城;楚拓江汉,屈子行游;夏口城堡,三国兵;崔颢绝唱,李白诗魂;南宋港式,岳飞抗金;商兴汉口,都会雄风;武昌起义,举国景从;保卫武汉,抗战军兴;武汉解放,工业重镇;四化新篇,改革风劲。钟的口部裙边为水纹。大钟内面纹饰,下半部分以为武汉江汉心为圆心、360度环视当今武汉城区的剪影;腰部为云纹;上部穹顶为1999年太阳系他有的天象图,即九大行星和太阳星大“十”字排列。前方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统帅东、南、北区的标志性建筑就是白云阁,它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也是观赏三镇云彩的最佳处。春秋两季武汉上空白云较多,游人在阁楼上常可陶醉于“白云人伴白云留”的美景之中。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其渊源可追溯至公园4世纪的东晋。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抒发了远方游子的怀乡之情,崔诗一处,历代不少诗人纷纷以“白云”入诗,为这坐文化名楼着色添彩。莫泽东既有“白云黄鹤之乡”的名句,郭沫若也有“白云下载意,黄鹤为低回”的诗句诗作。眼前这座白云阁是1992年1月建成的,楼阁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建筑而成的。地面一层与二层衔接处采用了大版块的白色作为台基主调,寓意白云阁漂浮在白云之间。其造型融合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和宋、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既典雅又古朴庄重,兼具游览和展览功能。白云阁阁名由史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谷城书写。在阁顶层的屋檐下,东、西、北面各悬一块巨匾,为“无心出岫”、“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分别由数学家兼诗人苏步青和当代书画家程十发、朱屺瞻书写。“无心出岫”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这两句原表现作者辞官归隐的心情,这里借来作匾,用以抒发游人登阁潇洒舒展的心境。“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均出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用“思接千载”题匾,暗与崔颢“白云千载空悠悠”诗句相通,以示黄鹤楼千年悠久的历史;用“视通万里”作匾,与“思接千载”对仗工整,一为空问,一为时间;一为具体的视觉,一为抽象的精神。南面的巨匾“江汉朝宗”,则出于已故国家主席李先念手笔。登白云阁向西北望去,是长江汉水的交汇处,二水合流后,像大臣朝拜天子,一起涌向浩瀚的大海。题匾切景,且饶有气魄。阁门的两侧,现挂着当代作家姚雪垠撰写的楹联。白云阁一楼是以展出为主要功能的环形大厅。进入大厅,一幅由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白雉山攒、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陈义经书的216字的长链映入眼帘;两联之间是一幅由书法家罗翻根传送千古的费祎驾鹤西归的神话故事而作的而作的中国画《白云黄鹤图》。图高2.3米,长4.5米。大厅的地面为青色黑的花岗岩,天顶中装有数百盏吸顶灯。厅内现已成为举办各种文化的活动场所。二楼是敞开式的跑马厅。厅内南面是画家乐建文根据辛氏酒楼的神话创作的《黄鹤楼传说》大型水墨画,画的是两边先挂着美国中华楹联学会会长、侨领潘立生攒书于美国纽约一副对联。二楼厅内陈列这中国历代战船、商船、渔船等船舶模型,由此可欣赏到长江流域悠久、独特的船文化。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签名留念。三楼回廊环绕,大厅内有齐白石弟子王文农攒些的对联,四层是封闭式回廊。全阁上下,点缀着时令花卉和风景,闲步其间,大有清风拂面、爽气西来之感。
黄鹤楼以北,沿山脊背后过白云阁至岳飞景区的山坡地带,便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北区。区内山石嶙峋,秀木成林,轻松如盖;山间小径曲折盘回,道旁翠竹繁茂丛生。假山、石桌凳、石拱桥、喷泉、石坊等园林小品散见于区内。与其配套的反映神话传说的仙枣亭、费祎亭、石照亭、吕仙洞等隐入期间,吕仙洞又名吕公洞,依据传说中吕洞宾的故事而建。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吕洞宾两次应举不中,遂浪迹江湖,求仙访道反遇钟离权,被授予丹诀,隐居于终南山修道,并曾到各地游历。之所以在黄鹤楼有很多吕洞宾的传说、故事、事迹,与相传他在此地修道有很大关系。从北宋开始,有关吕洞宾的神奇传说逐渐多起来。至元代,他被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后又成为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八仙之一。由于吕洞宾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明代以后民间最得宠的神仙,所以,有很多景点,名胜就附会都吕洞宾身上,吕洞宾便是因此得名。现在的“吕仙洞”,是在原洞址上稍加扩展重建的。洞呈“U”型并贯通,内设有由一整块汉白玉石精雕而程的吕洞宾的平卧雕像以及香炉等,吕洞宾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洞门为青石牌坊,“吕仙洞”三字为原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冯牧所题。游人在此小憩,仿佛置身仙境。而以纪念人物为主题而命名的齐章亭,、乖崖亭和抱膝亭,以浏览为主题而命名的一览亭、留云亭等,会使游人在领略石亭建筑艺术的同时,对人生发出感慨和引出会心的微笑。今天,无论是乘船航行还是在波涛滚滚的武汉长江江面,还是乘车奔驰于气势宏伟的我国首座长江大桥上,人们都能醒目的看到矗立在蛇山之颠的一座金碧辉煌的楼阁;冲进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观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画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动荡气吐纳的交点,正好应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悦,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向互渗互溶,激发人身感慨,寄托崇高品格,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的原因之所在。正式“眼前有景还堪赋,莫道崔诗在上头”,巍峨雄伟的黄鹤楼永远向各位游客敞开怀抱。
黄鹤楼(こうかくろう)江南の三大楼の一つの黄鹤楼で、以前は、湖北武昌蛇山の黄鹤矶の顶上にあり、もともと辛氏が开设したホテルである。一道士は彼女への感谢の気持ちで、出発间际に壁に1羽の鹤を描いた。すると、鹤が舞い始めた。それから客は増え、商売繁盛となった。10年が过ぎて、道士はもう1度访れ、笛を演奏し、黄鹤にまたがると空高く飞んでいった。辛氏は自分を助けてくれた道士に感谢し、その记念に、楼を建て“黄鹤楼”と名前を付けた。黄鹤楼は悠々たる长江に临んで、雄大で蛇がうずくまったような蛇山の峰、まっすぐにそびえて、光り辉いて美しく、自然が作った全国各地に名を広める観光の景胜地になった。歴代の名士の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など、彼らは、ここへ来て楽しんで、诗を作った。崔费伟の《黄鹤楼》の诗は、长い年月、素晴らしい作品として知られ、多くの人は暗唱することができた。この诗のため、多くの人に黄鹤楼に対する懐かしさが生まれ、黄鹤の新楼が落成した后、その容姿は人を元気付けた。それは、とても自然な事だった。黄鹤楼に関してたくさんの感动させる伝说がある。その中の1つの伝说は名を费伟と言う人の话で、黄鹤山の中で修行を积み仙人となる。それから黄鹤に乗って升天してしまった。それから人々は费伟を懐かしく思い、この黄鹤山の上に黄鹤楼を建筑したという话だ。崔颢の诗はこのことと関系がある、:“昔人既に黄鹤に乗って行く、この地はゆとりある黄鹤楼。黄鹤は行けば戻れず、白い云は千年の间ゆったりと流れ、晴川の汉阳树はありありとし、芳香草が茂る鹦鹉洲。日暮になると故郷をどこか想い、河辺で雾にかすんだ水面が人を心细くさせる”と咏っている。古い黄鹤楼は“一般に3层、9丈の2尺、铜顶を合わせると7尺、二つ合わせると99の数になる。”新楼がとても雄大になり、5层、高さ5メートル、葫芦形宝の顶を合わせると51.4メートル、古楼に比べて约20メートル高い。古楼の1番下の层は,“幅15メートル”、新楼の1番下の层は幅30メートルだ。そのため、黄鹤楼は修复ではんなく、再建なのだ。古楼のいくつかの特色は残し、更に现代の人々の美的感覚の変化に基づき设计している。-----------------------------黄鹤楼は湖北省武昌市の蛇山に位置し、黄色い鹤に乗った仙人がここを通ったという伝说からこの名前がつきました。「天下绝景」という美称もあり、湖南省の岳阳楼、江西省の滕王阁と并んで「江南三大名楼」とされています。黄鹤楼は三国时期の呉の时代にあたる黄武2年(西暦223年)、当初は军事目的で建设されました。呉の孙権が「以武治国而昌(武をもって国を治め繁栄させる)」(「武昌」もここからきている)を実现させることを目的とし、城を守り眺望をよくするためのものでした。唐代になり、军事性质から徐々に名所へとその意义が変わり、歴代の文人墨客がこぞってここを访れ、今もよく知られている诗を残しました。唐代の诗人・崔颢は伝说の仙人を偲んだ诗「黄鹤楼」で、「昔人已乗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歴歴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郷関何処是、烟波江上使人愁」と咏み、この诗は长年にわたって爱され、黄鹤楼の名声をさらに高めました。唐の永泰元年(765年)までに黄鹤楼はすでに一定の规模まで拡张されましたが、度重なる戦火であちこちが何度も壊されました。最后の一栋が作られたのは同治7年(1868年)のことで、光绪10年(1884年)に壊されからは补修されていません。1981年10月、黄鹤楼の补修工事がスタートし、85年6月に完成しました。メインの黄鹤楼は同治年间のものをモデルに、现代的な工程を取り入れてさらに大きな规模で造
成されました。5阶建てで庇が锐く反り返りてっぺんには瑠璃瓦がはめこまれ、高さが51.4メートル、底辺の幅は30メートル、各阶には大型の壁画や文物などが配置されています。最下阶には広いロビーがあり、正面には大きな陶器制の壁画「白云黄鹤」が饰られています。2阶にある大理石には唐代の阎伯瑾が著名人の逸话を记した「黄鹤楼记」が刻まれ、壁にある2枚の壁画は、黄鹤楼と武昌の歴史を描いた「孙权筑城」と三国の著名人とその动きを描いた「周瑜设宴」です。3阶のロビーにある壁画は、崔颢や李白、白居易など唐・宋代の名人を描いた人物画で、すべて黄鹤楼を称える名诗を咏んだ人たちです。メイン栋の周囲には、胜象宝塔、碑廊、山门などの建筑物があり、いずれも独特の民族的な雰囲気を备えています。また、蛇山にそびえ立つ白云阁は4阶立てで、高さ29.7メートルです。前楼と后阁とで「白云黄鹤」を形づくり、武汉名物になっています。远方から眺めた黄鹤楼はまさに鹤が羽を広げて飞んでいるようで、独特の美しさを夸っています。
推荐专题: 黄鹤楼导游词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