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避暑山庄简介导游词

2022-09-12 16:30:3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避暑山庄简介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避暑山庄简介导游词》。

第一篇:避暑山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我是今天各位小朋友大朋友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魏导。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吧!

大家知道承德避暑山庄名字的来历吗?因为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这就是为什么它叫做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呢!占地有564万平方米,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它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8个北海公园那么大。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也就是热河行宫,都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庄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我们现在来到了宫殿区,大家看!这是承德避暑山庄中的一片主要区域,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主殿万壑松风坐南朝北,面阔5间,据岗临湖,经松林绿荫下假山石蹬通向湖边,湖边原有一座玲珑小巧的八角亭晴碧亭。在参天古松的掩映下,壑虚风渡,松涛阵阵,犹如杭州西湖万松岭,形成一个极其寂静安谧的小环境,是批阅奏章、诵读古书的佳境,故其楹联题道:“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万壑松风的后殿DD鉴始斋。传说乾隆皇帝幼年曾在此读书,康熙皇帝还选派两名年轻的妃子,住在静佳室精心照顾这位小皇孙。乾隆皇帝登基后,缅怀当年的启蒙恩宠,将此书屋题名为“鉴始斋”。

好了,避暑山庄的美景可说不完,每个地方都值得你们细细观赏、细细品味!现在大家自由参观吧!请大家注意个人形象,整个山庄内严禁乱丢垃圾,采摘荷花。注意保护文物,一定要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愉快!

第二篇:避暑山庄导游词范文介绍

你去过承德避暑山庄吗?那儿不但是风景优美,自然风光好,还有古代帝王钦点的七十二景呢!

站在避暑山庄的大门前,首先看到的是蜿蜒万米、一望无际的城墙,好似一条长蛇盘在山庄的周围。避暑山庄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北京的颐和园虽大,可避暑山庄却抵得上它的两倍。

我远远地看到,在翠绿的树木之中,一片白色显得十分显眼。我快步跑过去,啊!竟然是群鸟儿,鸟儿旁边座落着一个庙宇,我被它吸引住了,走进去一看,庙里别有洞天,大门处有一个小凉亭,凉亭前面有一个斜坡,斜坡上铺着草坪,草坪上有几棵是树,满是醉人的绿。几只鸟儿在草坪上欢呼雀跃。漫步其中像是在绿色的海洋里遨游,又像是走进了人间仙境。这里是昆虫的天堂,是我们的天堂!

游完这座庙宇,我向小布达拉宫走去,一路上有许多梅花鹿在树丛中欢快地跳跃,偶尔有几只骆驼在路上惬意的地走着,不时看一看路过的游人。

如果说那座庙宇是一种醉人的美,那么这儿则是一种文明的美。首先,进入小布达拉宫要通过蜿蜒曲折的楼梯,楼梯很长,这些楼梯寓意节节升高。上去之后让我大吃一惊,这满是一些巨大的编钟,仔细打量一番这些编钟有两个西瓜那么大,堪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

第三篇:承德避暑山庄介绍导游词

大家好!我们现在在承德避暑山庄。我是今天孩子们和朋友的导游。你可以叫我魏导。现在让我们一起参观吧!

你知道承德避暑山庄名字的由来吗?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冷,但是因为四面环山,被来自蒙古高原的寒流阻挡;夏季凉爽,降雨集中,基本没有炎热期。这就是它被称为避暑胜地的原因。

避暑山庄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宫。占地564万平方米,分为宫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四个部分。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它是颐和园的两倍大,是八个北海公园的两倍大。与北京故宫相比,避暑山庄的特点是简单优雅的山村乐趣。

避暑山庄最大的特点就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别墅的宫殿区布局合理,建筑简单,非常有名。大家看!我们现在在宫殿区,这是承德避暑山庄的一个主要地区。它由四组建筑组成:巩峥、松鹤斋、万和宋风和东宫。它是中国古代的皇宫,是清朝皇帝避暑、处理政务的地方。始建于1703年,与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柳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其周边寺庙即热河宫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建筑很美!

嗯,避暑山庄的美景永无止境,每个地方都想让你细细品味!现在让我们自由参观!但注意,整个山庄内严禁乱扔垃圾,注意文物保护!温馨提醒:十一点半在宫区见面,一起吃午饭!

推荐专题: 云台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避暑山庄简介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