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介绍景点导游词(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介绍景点导游词(大全)》。
大家好,我是这次的小导游。我姓蓝,大家可以叫我小蓝,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渡过这愉快的一天。
我们这次是要去看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布达拉宫。下面请由我介绍一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步行来到了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大家往下看,我们已经站在了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北京中路上。大家看布达拉宫是不是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有一堵高而坚固的围墙呢?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因为底部和东西两岸则为白色,所以人们称作白宫。中间顶部是褐红色,人们称作红宫。一排一排的窗口四处都涂满了黑色,白、红、黑、这三种颜色是不是很漂亮呢?
好了,今天就游览到这,明天我们再来游览布达拉宫的其它地方。
观赏此景须进汉柏院,登上汉柏亭。1959年在己圯的炳灵殿旧址建立了一亭,亭高耸于三层石砌台基上,上层是须弥座式,四周浮雕飞禽走兽及梅,兰,竹,菊等纹饰,亭三间,廊式卷棚歇山顶,现檐下悬陈叔亮题“汉柏亭”匾,柱挂魏传统题唐诗句抱柱联“万壑千岩凌霄汉,登高壮观天地间”。该亭初建时,收集了原镶在唐槐院环咏亭(原环咏亭已圮)上除遗失者外的石刻,移镶到该亭台壁上,另外还补镶了不少历史价值很高的石刻。因此有人又承继称它为“环咏亭”。后因亭内陈列汉代衡方、张迁两块珍贵汉碑,又得名“汉碑亭”。“”初更换为刻有毛主席诗词的汉白玉碑,南北两面分刻毛主席草书词《满江红》和《六盘山》。遂改为今名“汉柏亭”。今已无碑。
登亭西北望,远眺泰山雄姿,近看岱庙内古树葱茂,绿荫的树冠上,虬枝古杈突兀向北,姿态千奇百怪,自然成趣,如百鸟或展翅欲飞,或亭立观望,或嬉耍取乐,或打斗争食,均朝向泰山,故名“百鸟朝岳”。
还有一说就是位于汉柏院外宋宣和碑之北的柏树“昂首天外”就叫“百鸟朝岳”,登亭西望就是此树之景。人们看景感受不同,因此另有两名,一是看到的是“二鹰朝岳”,二是看到的是“群鹰争食”,究竟像什么,游人自己看吧。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要一起游览半个乌镇,是乌镇的一级景区,也是它的精华所在,叫东栅。
谁知道这里为什么叫乌镇呢?大家的猜测都很有道理,因为这里有很多历史传说。刚才有的游客说这儿古代乌鸦多,有的游客说这里的人喜欢吃乌鸡白凤丸。其实呢,你仔细想想,“乌”很显然就是黑的意思。因为唐代这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而且土地是黑色的,大家看,周围房子顶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这地方就取名“乌镇”了乌镇旅游景点导游词乌镇旅游景点导游词。
乌镇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比较适合拍电视剧,像《似水年华》《天下粮仓》等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眼前的这一条河,叫做“东市河”,深四米。它不仅连接着乌镇的东栅和西栅,还跟世界第一运河DD京杭大运河是直接通着的。
。你走近点看,那个水阁的下面的石柱和我们平常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对,它是方的,而不是圆的。为什么呢?因为水里会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来,怎么样?设计很独特吧?
东栅 区,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一期景区面积约0。46平方公里,保护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是中国著名的古镇 旅游胜地。景区游程达2公里,由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组成,工程全部完工后,东栅景区占地面积约为0。9平方公里,设有十多个景点。
西栅景区,西栅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古老的 京杭大运河,并有公路直通江苏、 苏州和桐乡市区,交通十分便利,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西栅打造的是 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
西栅景区占地3。4平方公里,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
乌镇旅游景点导游词导游
。景区北部区域则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
江南百床馆,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坐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馆内第一展厅陈列的有: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构造形式,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第二展厅的有清・拔步千工床等床,用料为黄杨木,长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叠,此床历时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
好了,乌镇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行李跟我下车。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首都北京,我们今天就乘坐大巴车去往我们的目的地――颐和园。我叫郝思懿,大家可以叫我“小郝”或“郝导”。在本次旅途过程中大家可以交给我两颗心,第一颗心是“放心”,我们的大巴车司机是吴师傅,他有多年的驾车经验,会保证大家在旅途过程中的安全;第二颗心是“开心”,在旅途过程中,我会让大家度过充实而愉快的每一天。在我们本次行程中,请游客朋友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乱扔垃圾;2、不要踩踏草坪;3、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4、不要跟丢队伍,独自行动。希望大家旅游愉快!
颐和园建于清代。它是清朝皇帝的一个后院,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奇花异草,风景优美。请大家看我左手边,那就是颐和园。
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我来给大家大概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的长廊有700多米长,柱子是绿色的,而栏杆是红色的,这700多米长的长廊,有273节,每节的横栏上画着五彩的画:有人物画、花草画、风景画……这么多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刚刚说到颐和园里面也有许许多多的奇花异草,不仅如此,颐和园四季如春,在这里,都能看到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树,可想而知,这里植物的种类非常多,置身其中,走在颐和园的小路上,鸟语花香,流水潺潺,风景如画,使人心旷神怡。
走过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一抬头,就会看到耸立在半山腰上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排云殿,顾名思义就是一排排立在云端金碧辉煌的宫殿。站在万寿山上,向下望去,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也该说再见了,本次旅程我们配合得很好,如果我有做的不周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再见!
大家好,欢迎参观西夏艺术馆。翻开中华民族的宏伟史册,其中记载着一个消逝于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大夏国,史称西夏。从11世纪到13世纪,它征战南北,与宋、辽、金反复较量,分庭鼎立达190年。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善于征战的党项民族在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独树一帜、独放异彩。
随着一场空前浩劫,西夏文明消失在人类历史的滔滔长河中,只有这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西夏王陵仍然显示出西夏人顶天立地,永不屈服的顽强个性。
西夏王朝的建立、繁盛、以至消亡的漫长历史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西夏艺术馆将通过18个场景、160个人物雕像直观地将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文明展现给大家,希望能解开大家心中的千古之谜。好,请随我进入展厅。
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人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自古就生息在高山耸立、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他们世代从事狩猎、畜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猎生活。
唐朝初年,西藏强盛的吐蕃王朝开始了不断向外的军事扩张,党项各部受到严重的侵袭威逼和不断掳掠。党项人为了免遭被奴役的厄运,被迫背井离乡、开始了向内地长达百年和迂回近万公里的举族迁徒,最终定居在今天陕西米脂、横山一带休养生息。
后乘唐末、五代割据藩镇角逐争雄、互相征战的混乱时机,党项族中的拓跋氏日益强大,逐渐成为在陕北地区雄踞一方的割据政权,党项族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位在城墙上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英雄男儿就是西夏王国的奠基者──李继迁,他智勇双全,在党项各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李继迁幼年即以聪颖机智和娴熟精湛的弓马技艺名闻乡里,有一次他率领10余名侍卫外出打猎,路上突然遇到一只斑斓大虎迎面扑来,继迁不慌不忙,命令侍卫躲入树林中,自己爬到一棵树上,一箭射中虎眼,猛虎立即倒地毙命,当时他年仅11岁,这件事为本族传颂,名噪一时。
北宋初年,宋太宗强迫党项族献出了世代聚居的五州之地,引起李继迁的不满,其时年仅17岁的李继迁率领不愿归附的部落人马奔往今天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的地斤泽,联络党项其他部落,建立武装,起兵反宋。
但因力量薄弱,与宋朝交战总是败多胜少。多次的失败,使李继迁认识到自己兵力单薄,仅凭自己无法光复旧业。他审时度势,接受了汉人谋士张浦的建议,采取了联辽抗宋的策略,向辽称臣。
辽朝也想借助李继迁的力量牵制宋朝,就对他加以援助和利用,先将宗室之女义成公主许嫁,并赠送3000匹战马扩大他的实力,不久又封李继迁为夏国王,促使他更大规模的向宋进攻。
李继迁依靠辽的支持,充分发挥他的卓越军事才能,不仅屡败宋军,使五州之地重归李氏、完成了收复党项“故土”的宿愿,而且集结重兵一举攻陷了西北边疆的军事重镇──灵州城,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市,并将灵州改为西平府,定都于此。1020年,李继迁在行军途中遭吐蕃大首领潘罗支突然袭击,身中流箭,伤重而死,这位一生戎马征战、彪悍勇武的盖世英雄终年42岁,临死传位长子李德明继承其未竟事业。
李德明,自幼生长于军营,一直追随父亲东征西讨、战功卓著,继位伊始,便派兵攻杀潘罗支,报了杀父之仇。为保住父亲十多年来历经艰辛得到的血本之地,李德明卧薪尝胆,采取了“倚辽和宋”这种灵活机动的对外策略。表面上臣服于宋王朝,又接受了辽国的册封。
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左右讨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发展,在其近30年的统治期中,境内出现了少有的安定时期,党项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遗憾的是就在李德明大业将成,即将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却于公元1032年突然病死于兴州,终年51岁。李德明虽然还没来得及黄袍加身,但确为儿子李元昊称帝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定都怀远镇、重修兴州府是其重大功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