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黄山导游词(合集)

2022-07-11 23:02: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山导游词(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山导游词(合集)》。

第一篇:黄山导游词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徽黄山导游带头插队:不满就出来打一架啊,导游为何能这样猖狂?

黑导游,碰上狠茬就盐巴了。这么能跑打干什么导游啊

因为他没被人打过不知道疼字怎么写,要么就是黄山当地的黑恶势力。

黄山导游工资怎么样?

在哪当导游都很辛苦滴,早起晚归,接团、送团,节假日还要工作,黄山的话确实风景怡人,只是要爬山,腿脚要好,当然也锻炼身体了至于怎么样,智者见智,仁都见仁,主要是看你能不能接受那个工作环境了

第二篇:介绍黄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是黄山的朋友,哪怕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黄山的美更美在“四绝”。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它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

再来说说云海吧。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曰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朋友们,黄山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凡是到过黄山的山无不被它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请尽情饱览黄山的秀色吧!同时也希望你注意安全,注意保护这里

的一松一木,一石一泉。希望这一次旅游你能把黄山的美丽尽收眼底。

第三篇:介绍黄山导游词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作文网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黄山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黄山导游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诗诗,大家叫我王导好了。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中外。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奇松吧。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迎客松是黄山著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特别:它的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祝大家玩得愉快!

第四篇:导游词_1000字

山西省,简称晋,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xx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省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驻太原府东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也叫“煤炭之乡”。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2―28℃之间。

第五篇:导游词长城

16、长城历史及居庸关八达岭长城

第一节、历史沿革(长城起源、修筑长城的三次高峰); 第二节、基本构造与营建(基本建造、营建); 第三节、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四节、居庸关与八达岭(北京境内的长城、关沟、居庸关、京张铁路和詹天佑、八达岭);

在座的两位老师你们好!今天很有幸为大家介绍我们的长城历史及居庸关八达岭长城。 曾有人问:站在月球上可以看见唯一的一座地球建筑是什么?答案是中国的长城。事实上,月球上是没有重力没有空气,再加上距离的关系,纵然长城宏伟壮观也是看不到的。那为什么大家都笃定是长城?可见国内外的很多朋友都是很崇拜这条长长的中华卧龙的,不仅给予厚爱,甚至赋予了它很多很强烈的神秘感。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评语中这样写道:“她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很高的评价,那么我们要了解长城,了解这项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就不能不看它的起源了。

中国最早来时修建长城约是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时期。那时候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发生战争,为了有效的抵抗入侵,各诸侯国在各自的边界上修筑起能够传递信息的烽火台,以及具有防御性的驻军城堡,被称为“列城”。为了进一步的强化防御能力,又不断地在烽火台和列城之间修筑高大且宽厚的墙体,形成阻隔敌人进攻的障碍,逐渐发展为长城。在一次次的春秋争霸战中,楚、齐、燕、赵、秦先后筑起了长城,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长城遗址中保存得最多的。之后各朝各代均有一定规模的修筑长城,历史上的三次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发生在秦朝、汉朝、明朝。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为了维护中原地区封建经济的稳定发展,开拓疆土、北击匈奴,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军队及百万民夫,修缮了秦、赵、燕北部的旧长城,再另筑新长城连接起一条长达7000千米的长城,形成第一次高峰。西汉武帝时期,为了抵抗匈奴南侵和保护新开发的丝绸之路,在坚决采取抗击的同时,长达10000千米,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是大家都公认的啊,人家当然知道修长城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今天有兴致有财力玩两局明天就可以歇息的,物质上的准备不做好什么都白搭。因此汉武帝进一步发展和改善了长城的布局,每隔一定的距离就选择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列城、亭障、烽燧,把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有机的构成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筑长城的同时,推行屯田、徙民迁边、兴修水利,为修筑长城提供物质保证)。到了明代,自朱元璋建国第一年起,就派大将军徐达北上修筑长城,直到明朝灭亡这2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其中大规模的就多达18次。明朝为了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及保证长城的修缮,在沿线划分了9个防守区域,形成“九边九镇”,之后更是加至“九边十一镇”。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鸭绿江的虎山,穿过九省(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跨7000米,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的模样。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三次高峰期,也是最后一次高峰期。

为什么要修长城呢?(很多人不解,劳民伤财不说,多占地方啊不是)统治者做的任何事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更好的维护他的专制统治啊。咱来捋捋啊,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草原上,擅长骑射,马上作战机动灵活,咱中原的士兵没有接受这样的训练,是不是就会在这最基本的作战上吃大亏,可是他们马背上的人再厉害也挡不住咱这8米多高的城墙啊。长城这第一大作用就是在这军事上,让善于骑射的敌人弃长就短,化解优势;我们在讲第二次修筑长城的高峰时期提到过,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的(不是靠国家财政一次性拨多少钱就可以完事的),因此徙民迁边和开发屯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到明代竟有言云“养百万军不费百姓一粒米”,军屯和民屯不仅是边疆的大量处女地得到开垦,也是许多的不毛之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尤其是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逮到了边疆,促进了边疆生产力的发展(和平互市加快了经济的交流)。同时,和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交往增多,促进民族融合;再者言,“丝绸之路”就是在长城的保护下才得以畅通并不断发展下去,成为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从这个角度说,长城在中西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发展中一只起到重要的维护作用。

我们是不是有些好奇:他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我们知道事实上长城是不会像孟姜女哭倒长城这出戏一样,抵不住眼泪的。首先咱来看看他的墙体,平均高7.8米,墙基平均宽6.5米,墙顶平均5.8米,可容10人并进5马并骑。墙体内填泥土与石块,夯筑坚实,两侧用花岗岩条石包砌。墙顶用三四层墙砖铺砌,最上一层为方砖,合逢处灌以灰浆,平整严实,野草难生。(这里可以理解啊,生出野草必定会使土层松动,那就不坚实了)

第六篇:英语导游词

Among the numerous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in Guiyang, there is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Xifeng concentration camp; there is the only wooden structure with three stories and three eaves and unequal sides of jiujiaozanjianding attic in China; Wenchang Pavilion built in 1610, the 38th year of Wanli in the Ming Dynasty; Jiaxiu Pavilion, as the current symbol of Guiyang City, built in 1598, the 26th year of Wanli in the Ming Dynasty; There are the largest Buddhist jungle in Guizhou, Hongfu temple built in 1672, and Yangming temple built in 1794 in memory of Shou Ren, a famous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of the Ming Dynasty.

Guiyang is a multi-ethnic city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as the main population. Its long history has bred the splendid national cultures of 38 ethnic groups in this land, and formed a strong national customs. There are young men and women of ethnic minorities through affectionate songs and dances, and "April 8", "March 3", "June 6" and "dance field" festivals to find their favorite people; Nuo opera and local opera, known as the rudiment and "living fossil" of Chinese drama, trace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record the blend of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Guizhou national culture.

Embroidery and cross stitch are two wonderful flowers blooming in the hundred flower garden of Guiyang National traditional crafts. Batik products contain the artistic charm of national culture. They are favored by friends at home and abroad, just like the rough, simple Nuo masks and other national cultural products.

推荐专题: 黄山导游词15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