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台山导游词(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台山导游词(推荐5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直映公司的导游员,我姓贾,大家可以叫我贾导。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五台山。晕车的游客赶紧吃点晕车药,我边走边给大家介绍。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z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的,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的,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们,五台山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五台山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00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
保护区所在地涿鹿乃轩辕故里。据《史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部落大联盟的总首领,并在今涿鹿县矾山镇建起历史上最早的一座都城--黄帝城(遗址今仍保留)。炎帝、黄帝、蚩尤部族在此繁衍交融、休养生息,发展成后来的华夏民族。涿鹿县完整地、集中地、原生态般地聚集了炎、黄、蚩的遗址遗存,在全国也是唯一的一处,涿鹿县也被誉为是“三祖文化”的发祥地。蔚州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自古便是先民聚集之地。商代在此建立代国,并建都于代王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代为一郡;汉代刘邦统一全国,分封代国,立兄刘仲为代王。飞狐古道,又名蜚狐陉,太行八陉之一,是历史上燕赵通胡的要道,蔚州乃此商道重镇,商旅必经之地,至今这里仍然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剪纸、铁树花、贡米、小吃等。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小五台山丰富的自然遗存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古老画卷。
传说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境内有座神仙峰,整年云雾缭绕,到处悬崖绝壁。赵王统治盛期,神仙峰一带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神仙峰下有一潺潺小溪,当地人们全靠它浇庄稼、喂畜禽。有一天,忽然从神仙峰上飞来一个巨大的怪物,巨齿獠牙,头长双角,逢人便吃,人们吓得纷纷关门闭户。怪物来到溪流边,几口将溪水吸干,驾云而去。从此,神仙峰一带禾苗干枯,五谷不收。人们为了活命,只得流落他乡。
神仙峰下武南庄有一武姓老员外,有女名唤武彩,不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能文善武。溪水被怪物喝干后,武彩不辞辛劳地在神仙峰下挖井掘水。结果,锄头用坏了三十六把,井掘开了九十九口,也没挖出一滴水。就在武彩要挖第一百口井时,突然空中乌云密布,飞沙走石,怪物已到近前。她抄起扁担,向怪物头上打去。怪物躲闪不及,被打掉一只角,惨叫一声,夺路欲逃。武彩穷追不舍,终将怪物力劈四半。这时她也疲惫不堪,奄奄一息,站立着死去了。
典型的山地气候营造出这一片野生动植物的乐土。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据不完全统计,小五台山己发现高等植物1350种,陆生脊椎动物137种,昆虫1500种,微生物(菌物)468种,被誉为“天然基因库”和自然“试验室”。
小五台山既有杉、松、柏、杨、柳、槭、栎、花椒、樱桃、苹果、榛、忍冬、山楂、绣线菊等常见物种,也有蚂蚱腿子、榛子、土贝母、猬菊、地枸叶、小台黄芪、小五台柴胡等特有物种,还有苏铁、银杏等珍稀物种。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华北地区罕见的成片天然杜松纯林。
小五台山的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其中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2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尤其是拥有在国际上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褐马鸡被世界雉类协会放在其会徽上,并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设定为“濒危”级动物。褐马鸡通体呈浓褐色,头颈为灰黑色,因耳部有两个雪白的耳羽,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翘出披散垂下,形同马尾,故又名“马鸡”。现存的褐马鸡仅能在河北小五台山和山西芦芽山一睹芳踪。
小五台山广袤的森林涵养水土,庇护珍禽异兽,自古以来便为京津冀地区的天然屏障,但近两百年来的过度开发,植被屡遭破坏。为此,河北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设立“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并于1993年批建省级森林公园,主要包括金河口、杨家坪两大风景区,总面积达14739公顷,主要景点有50余处。金河晴月、台山晓日、空中绿毯、清凉峡谷、七彩石滩、油瓮飞潭、塔林遗址、狮子坡、龟踞山、松枝口潜流等等都是赞不绝口的人间美景。
小五台山雄卧太行山脉东侧,属恒山余脉,位于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涿鹿南部山区,东邻北京门头沟南接保定。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有东、北、中、南、西台5个突出的山峰,海拔高度依次为2882米、2837米、2801米、2743米、2671米,因为东台为河北境内之最高峰,故小五台山有“河北屋脊”之美誉。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
历史上依次名为青峰顶、佛顶庵、大螺顶、黛螺顶。
明代释镇澄《清凉山志》卷第七、第九,“异众感通,松说苦空”有记载道:“唐释法念,栖禅青峰,庵南,有大松若舍,可蔽风雨。法念尝坐其间,若昧不昧,见僧作老比丘形,说苦空法。
既寤,乃闻秋声瑟瑟,不胜其悲,因呼为苦空垒。古碑犹存。”青峰即黛螺顶,庵,即小庙。唐代有僧人释法念,在此修行,并有小庙。根据《清凉山志》的记载,黛螺顶的历史从唐代就开始了。黛螺顶山门背后现存明万历二十年仲秋的石碑也有记载:“……乳峰状若旋螺,圆净可爱,俗呼为大螺顶,志曰青峰是也,……传载古有神木,比丘法念,栖托于此。”
黛螺顶的后殿大雄宝殿前,今有一松一柏,松在北,柏在南,围粗一丈,俏拔挺立,直入蓝天,这就是乾隆皇帝诗中的“阶下千年不老松”,即唐朝僧人法念的修行处,寺内的古松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
明释镇澄所作《清凉山志》是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历史史籍,它全面记述了五台山的自然地理、景物特点、寺庙沿革、僧尼传略、圣地特产乃至神话传说和僧俗人等对五台山名胜古迹的诗词歌赋,特别是对五台山的佛教活动、僧俗交往、文化交流的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依据,具有权威性。“松说苦空”,记载了唐比丘法念在青峰顶建庵,大松树下修禅悟道的过程。再根据寺内保存完好的明万历年间的石碑记载,以及大雄宝殿前的“千年不老松”,均证明黛螺顶的历史应从唐朝算起。
黛螺顶始建寺,是在唐朝,唐朝具体那一年还待进一步考证。
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 1592) 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1750)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寺内山门后立有的两块石碑: 一块立于明万历二十年仲秋,上书“五台山重建佛顶庵碑记”; 另一块立于清康熙岁次辛未仲秋,上书“青峰顶造像建亭记”,对黛螺顶有较详细的记述,名称的`演变以及明成化年间重建,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乾隆五十一年都曾重修皆有一一记载。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
上黛螺顶拜五方文殊被称为“小朝台”是在乾隆年间。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从传说顺治帝出家五台山,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一次次地朝拜文殊圣地五台山,给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带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繁荣昌盛。
乾隆十一年( 1746) 九月,乾隆皇帝第一次上五台山。他在菩萨顶歇宿时,眺望到对面秀逸的黛螺顶“青翠扑入眉宇”。黛螺顶的美丽,引起了这位帝王的愉悦。
关于乾隆皇帝第一次登上黛螺顶,有传说是乾隆五十一年( 1786) 青云和尚建好五方文殊殿后,根据笔者点校《清凉山传志选粹》所辑的附录中乾隆皇帝第三次去五台山,登上黛螺顶所作的诗《跋马至黛螺顶》:
螺顶不为高,积雪路颇滑。
策我云锦锥,遂至金轮刹。
狮王坐堂堂,黛髻足底口。
莫作颠倒会,十六本二八。
乾隆皇帝钟情于黛螺顶的自然风光,想把五方文殊合塑于黛螺顶,这样就省去了朝拜五个台顶的攀登之苦乃至风雨雪的阻挡。在乾隆四十六年( 1781) 春,乾隆把演教寺住持青云和尚叫到行宫,让他办这件事,5年后,他来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青云和尚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把五方文殊合塑于一殿。乾隆五十一年( 1786) 三月,乾隆来黛螺顶参拜了五方文殊,开始了五台山历史上的“小朝台”并留有诗一首,刻在黛螺顶五方文殊殿前的石碑上。关于把五方文殊合塑一殿的想法,也许是乾隆皇帝的旨意,也许是青云和尚与小沙弥略知乾隆皇帝对黛螺顶风光的偏爱,迎合圣意,把五方文殊合塑于黛螺顶。
乾隆五十七年( 1792) ,乾隆皇帝再次作诗《登黛螺顶》:
黛螺不比叶斗高,东顶峰之降冈也。
北望东可复罢乎,笋舆乘暇言登者。
五步十步率一息,羽林都许乘轻马。
更东望海峰实近,廓然真足小天下。
五台文殊智与号,殿中真察肖非假。
一乎五乎孰是乎,不出金刚六如写。
嘉庆皇帝虽然没有巡礼五台山五个台顶,却在嘉庆十六年( 1811) 春五月十八日在黛螺顶领略了五座台顶风光,从而写下了东、西、南、北、中五顶的《五台赞碑文》。
从此以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五台山黛螺顶导游词]相关文章:
1.桂林漓江景点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