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范文六篇)

2022-06-26 00:31:4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范文六篇)》。

第一篇: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

你们好!今天我们要游览丽江古城,希望你们能在丽江古城留下美好的回忆!

各位游客我们正漫步丽江古城,大家看,我们周围是鳞次栉比的纳西风格的民居,清清的溪流国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一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曳,还有更好的呢!大家跟我往前走,看着两旁古城中,店铺林立各式商品应有尽有,尤其是那各式的光亮铜器,一直都是广大游客为之称道的。好了下面请大家慢慢欣赏吧,可千万别掉队呀!

游客们,你们知道不知道丽江自古就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四方街丽江木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说道木府,传说中丽江世袭土司为木姓,木字若加上框即成困,木府便因忌讳而不设墙。中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丽,拟于王者”“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是对当年丽江故都之繁荣景观的写照。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丽江古都一日游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开心吗?还要注意环保,不要乱丢垃圾。希望下次还能为大家做导游!

第二篇: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现在我将要带大家去游览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

我们即将来到这被称作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在此各位游客就会想,我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我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我在古城给大家讲了那么多,大家也看了那么多,但是马上就要进入古城了,怎么就没有看到城门呢?其实各位游客是看不到的,这也是丽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门,也看不到城墙,因为古城根本没有城墙和城门,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建了城墙和城门就变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了。

今天,我们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再见!

第三篇:游丽江古城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昨晚大家休息的好吗?为了能让大家记住我,我再次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地陪鸡蛋,如果说蒋介石和宋美龄有个女儿,那就是我----蒋美玲,我代表康辉旅行社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大家有什么需要请告诉我,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再次祝大家旅途愉快,合家欢乐,财源广进!到现在为止已经和大家相处两天了,我们的旅游也已经到了高潮,那么高潮景点是什么呢?从你们响亮的回答声中,我可以感受得到大家都期待已久了,那接下来咋们就带着这种热情一起走进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吧。

刚从象山山麓澄碧如玉的玉泉公园出来,我们要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河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鸡蛋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鸡蛋夸大。丽江古城有四绝:形式绝、水景绝、建筑绝、布局绝。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真正的领略这丽江古城四绝,光带上人还不够,那需要带什么呢?还需要带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跟随我的脚步用心去看。说到这里,各位朋友或许会问:我们到底要怎么观赏呢?

第四篇:丽江古城导游词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游览丽江古城,我是小导游马小胡,请大家多多关照!

朋友们,现在我们漫步在古城,大家看,古城中店铺林立,各式的商品应有尽有,尤其是那光亮的铜器,一直都是游客为之称道的,好了,下面请大家慢慢欣赏吧,可千万别掉队哟!

朋友们!丽江自古就是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说到木府,据传说,丽江世袭土司为木姓,木字若加上个框,既成“困”,木府便因忌讳而不设墙。中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丽江游记上写道:“宫室之丽,似于王者。”“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各位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丽江古城一日游就要结束了,希望下次还能为大家做导游。

第五篇:丽江古城讲解导游词作文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号称“世界遗产”的丽江古城。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丽江古城。也许游客们会问我,城门在什么地方。其实,丽江古城是没有城门的,这是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在丽江古城里面住着的人大部分都是纳西族的,所以头领的本人也是纳西族的。)姓“木”,如果加上城门和城墙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建筑城门和城墙。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里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像纳西古乐,白沙壁画,东巴文字,白沙细乐,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还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非常特别。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彝族,藏族,傈僳族,普米族等等,说到这我想问一下大家,这里居住最多,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族呢?呵呵,是的,是纳西族。纳西族的建筑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我们会在今后的行程中带大家去参观纳西族人民居住的房子,了解他们的生活。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丽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这条四方街如蛛网般交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出路,这样说明这条四方街很繁华。地面是由五彩石铺成的,所以非常坚固,如果你用脚踏上去,就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四方街上的客栈(酒店)都是没有相同的,如果你在客栈(酒店)上转几圈,你绝对会知道这些客栈的不同之处。

这有一个传说。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是三姐妹,大姐怒江爱发怒,二姐澜沧江爱着急,三妹金沙江娴静。父母要把三姐妹嫁往西方,金沙江暗约两个姐姐往南逃去。来到丽江石鼓镇,两个姐姐执意继续南游,金沙江却立志去太阳升起的东方,就告别姐姐,转身向东去,于是形成了“长江第一湾”。父母派玉龙、哈巴兄弟追逃的三姐妹。两兄弟来到丽江白沙,面对面坐着挡住去东方的路。两人跑累了,约定轮流守候,谁放走姐妹就按家法问斩。轮到哈巴守候的时候,玉龙睡着了。金沙江见状,就放轻脚步,唱起优美的催眠歌。她一连唱了十八支,哈巴听着也睡着了。金沙江乘机从他们的脚掌间溜了过去。玉龙醒来,见金沙江早跑到东方去了,而哈巴还在酣睡,只好按家法砍下哈巴的头,转过背痛哭。两兄弟从此化成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哈巴的头变成一块巨石落在江中,形成虎跳峡,而金沙江唱的十八支歌变成了虎跳峡的十八滩。

到了丽江古城一定要去放一下河灯哟!丽江古城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放河灯。放河灯是丽江古城一种古老的习俗。据说每天夜晚,黑龙潭的龙王会顺着玉河水巡游古城,点放一盏河灯为龙王指路照明,不仅能保护古城的平安,更能使自己和家人得到龙王的保佑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这个传说。放一盏河灯,许一个心愿。 丽江古城还有很多地方非常美丽,说也说不净,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细细游赏。这次大家玩得开心吗?回答是肯定的吧!那下次有机会我还带你们来再次目睹丽江古城的风光!

第六篇:木渎导游词

木 渎 导 游 词

木 渎 导 游 词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建姑苏台(苏州原名故苏便是从这里得来的),“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从各个河流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三国时期,木渎已是吴中重镇。东晋时司空陆玩为陆逊后裔,曾建宅于灵岩山馆娃宫旧址,后舍宅为寺,木渎成为佛教胜地。宋代,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当时木渎已是苏州城西诸乡镇的中心。至明代,木渎为吴县六镇之一。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著名商埠。清人徐扬绘有一幅乾隆年间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图卷《盛世滋生图》,其中木渎部分竟占全卷的二分之一,故有“故苏繁华景,一半在木渎”之说。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临幸木渎,为这里的山水风光而倾倒。这里还有30多处私家园林,至今尚保留完整的有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等,这些私家园林闲静幽雅,景色怡人,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首先,我们将参观的是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一时颇盛。龚自珍对此园都非常赞赏。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的祖父)买下了端园,重葺一新,因其老母亲敬仰前人,故更名“羡园”,又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1935年,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两赴此园,流连忘返,对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极为推崇,认为是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为江南著名园林之一。

严家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所雕人马戏文玲珑剔透,意趣隽永,虽依附于厅堂,却未尝不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极富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严家花园在植物花草的布局配置方面也较有特色,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构成春夏秋冬四个

各具特色的小景区。花木与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从尚贤堂右边门穿越一条幽长的备弄,即进入以古广玉兰为中心的春景区。古广玉兰为羡园旧物,昔日园中胜景之见证,虽历经百年沧桑而蓊郁如故。每逢春夏,千葩万蕊,满园花香,相传此树为乾隆皇帝亲手种植。邻近的友于书屋则为羡园旧名,引自《论语》“友于兄弟”,指兄弟友爱。友于书屋是严家藏书之所,颇多珍藏,严家淦先生幼年曾在此通览经典古籍,四岁吟诵唐诗,六岁熟读《易经》。为其今后在台湾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友于书屋,进入绵延假山的洞穴之中,清风徐来,还夹杂着淡淡荷香,告诉人们这里已是夏景区。假山尽头,视野顿显开阔,但见碧水清天,荷风四面,心中的暑气俗尘早已随着清风清散殆尽。环顾四周,澹碧轩、织翠轩、澈亭、锦荫山房和延青阁皆掩映于绿树丛中,回首一副楹联为此景作了点题:“胜地四时浓荫里,洞天一派碧鲜中”。

随着曲廊向北延伸,过池塘,即进入秋景区。此区由两部分组成,一宜折桂,二宜登高,均秋令应时景致。闻木樨香堂四周遍植桂花,仲秋月夜,丹桂飘香,芬芳馥郁,闻之令人坦怀若荡,心旷神怡。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园主于此焚香点烛,供拜月神。严氏儿孙折桂嬉戏,以寓“蟾宫折桂”高中举人之意。穿过眺农楼和见山楼前幽静的院落逶迤向东,来到环山草庐,一座宽敞平台贴水而筑,视野豁然开朗。隔水望去,一座湖石假山起伏绵延,山巅一亭翼然,山间清流潺潺。假山东侧为采秀山房,北接爬山廊,此爬山廊据说为苏州最长的爬山廊。无论是在环山草庐的二楼,还是伫足假山之巅的宜人亭,均可放眼北望,远处灵岩山古塔钟楼的倩影清晰可辨。

置身环山草庐似乎已是园之尽头,孰料经东北角一侧门右折竟是别有洞天。此处已是冬景区。这里建筑密度很高,曲廊厅堂,交叉搭接,形成多处特色鲜明的小庭院。院中有小池一泓,上跨石梁,作之字形,环池湖石错布,修木灌丛,深浅相映,环境绝幽。疏影斋前,满植梅花,小雪初霁,红英绿萼,颇有宋代词人姜夔“暗香疏影”之意境。

冬景区外是一处新园,水域开阔,园中的粉墙、亭廊、假山、藤树都倒映在这一泓清澈之中,水上有桥,水边有亭,水波轻漾,水香氤氲,岸上杨柳依依,鸟鸣蝉噪,已是一派活泼泼的江南水乡自然风光了。

出严家花园,沿着小河前行,小桥流水、白墙黑瓦,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从严家花园往东百米有明月寺,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

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文革”中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传诵一时。

经明月寺门口不多远,就是虹饮山房。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景色远胜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虹饮山房现存许多与乾隆相关的遗迹遗物。山房门前便是御码头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运河,转胥江,进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

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伺臣随驾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史记载:刘墉曾二度下榻虹饮山房,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虹饮山房的匾额及花厅内“程子四箴”的横批,就是刘墉赠给徐士元的。

虹饮山房花厅之内的这一把龙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它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乾隆游木渎时对此龙椅非常钟爱,特地将龙椅从灵岩山行宫移驾至此。此举令徐士元诚惶诚恐,既谢天子恩宠,又恐因保管不妥而遭累,后来索性将花厅锁了,派家人专门守护,从不轻易示人。

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还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所以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一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表演,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这倒真有点与民同乐了。

虹饮山房虽因乾隆六次幸临而显尊荣,但其本身却是一座江南著名园林,它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座明代园林联袂而成,中路为门厅、花厅和古戏台,建筑体量宏大宽敞,既有江南文人园

林的秀气,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于大开大合之间,尽显宦家之气度,幽人之韵致,别出于苏州园林一贯之精致传统,为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之典范。

东园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乾隆初年,此园被徐士元购得,增筑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园中疏池开径,叠石栽花,成为一处精巧雅致的宅第园林。既可与古戏台娱乐区相连,又自成一统,十分的清静闲适。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东园为木渎陈家购得。陈家的外孙女沈寿从小在这里长大,随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学习女红,用功不辍,终成一代“刺绣皇后”。

西园原是明代东林党人王心一的别墅,建成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当时,王心一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削籍遣归。先在苏州建造归田园居,也就是现在拙政园的东园部分,仍嫌城中烦嚣,便在木渎香溪之滨建秀野园,时常邀上三五友人,在园中游观酬唱,排遣情怀。不久,王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后做过太仆卿、应天府尹、少司寇。后里人韩璟改为“乐饥园”,有秀野草堂、桐桂山房、乐饥斋诸胜。现为木渎圣旨珍藏馆和科举制度馆,内中珍藏了二十道清代皇帝圣旨以及科举试题、答卷等,充分展示了清代皇牍文化。经圣旨展览厅,上二楼便是古代官员的衣物展览,展示了清代官员的官服,并且这里就是当年刘墉曾经居住过的房间。楼下是古代科举制度的展览馆。

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就是古松园。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所建。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蔡少渔与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郑龄

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

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人物。字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尤其“张良拾履”中的拱桥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纹,生动逼真,有极强的质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

大厅名古松堂,为仿明建筑结构,步轩和内四角的梁架上各有四对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的两根翼翅,俗称纱帽厅。步轩的

四对棹木较小,分别刻有吕纯阳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曹国舅的檀板、韩湘子的竹笛、蓝采和的花篮等物,民间称为“暗八仙”。梁头的山雾云和抱梁云为“鹤鸣九皋”,精妙绝伦。最有意思的是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为“八音联欢”,寓意喜庆欢乐。典出《尧典》“八音克谐”,而苏州弹词开篇中也有“八音联欢”的曲牌,用八只琵琶进行联奏。将八只琵琶的造型刻在椽子上,如此用法,在苏州园林建筑中尚无二例。

古松园的楼厅最有特色,因檐枋下端雕有十六只倒挂花篮,楼上轩梁又雕有十六只凤凰,有人便称此楼厅为“花篮楼”或“凤凰楼”。凤凰楼的雕花师傅是清末民初苏州著名雕刻艺人赵子康。赵乃木渎镇凤凰村人,最有名的作品是东山雕花大楼,木渎凤凰楼则是其早期作品,故有人称这两座楼为“南北姐妹雕花楼”。凤凰楼上所有雕刻均为吉祥图案,民间称为“讨口彩”,如明间檐枋由西而东分别刻有画、书、信、元宝,意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次间檐枋刻着花篮、箱子、宝剑、葫芦等“暗八仙”。厢房檐枋刻有海螺、风火轮、珊瑚、铜鼓等八件宝物,称为“八宝”。檐下挂落为缠株花纹,有梅、荷、菊、山茶等四季花卉安放于花瓶之中,称为“四季平安”。楼下厢房的窗格上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品性高洁。窗下栏杆刻有狮子和大象,前者象征权威,后者代表万象更新。楼下轩廊的每根荷包梁上都刻有一对大象,表示“吉祥”。楼上栏杆为环形图案,中间花瓶里插有三根画戟,谐“平升三级”之音。檐下挂落插角为蝙蝠图案,蝙蝠“变福”谐音。

入园右手边可见一棵罗汉松,高逾十米,为明代遗物,据《吴县志》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从外观来看,依然是那样蓊蓊郁郁,葱翠苍劲,全无半点龙锺老态。往北不远处有一株银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

环树而走的是一条斗折幽曲的双层长廊,置身廊内,既可近览古松翠色,又可远眺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园中还有一泓半亩大小的池塘,湖石假山、亭榭回廊依水而设,其建筑倒影与天光云影交织在一起,景物越发风致可人,整个花园也因此多了几分空旷,也更觉得旖旎多姿。如此水景,正应了杜甫“名园依绿水”的诗意画境。

池塘北侧为苏绣第三代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传统的楼阁式建筑与古松园谐和一致,内中陈列的一百多幅姚氏刺绣精品更是让人领略到苏绣“精细雅洁”的艺术神韵,也萌生出对这位年轻艺术家精湛技艺的由衷钦佩。

出古松园,到仿古商业街,街上可以品尝到木渎著名的枣

泥饼,曾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的乾生元枣泥麻饼今已重振雄风,远销港澳。清乾隆年间创建的石家饭店以名肴“巴肺汤”响誉四方。木渎当地生产的丝绸、双面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工艺品同样弛誉天下,为海内外游人所青睐。

过商业街,下小桥,过窄巷,就到榜眼府第了。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此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冯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苏州府吴县人,晚年归隐木渎。冯桂芬自幼聪明颖异,二十岁时补县学生员,后为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提拔,招入抚署学习,赏识有加,称冯为“国士”、“一时无两”。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冯桂芬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从此进身仕途。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辞官回乡。咸丰末年(公元1861年),冯桂芬任李鸿章幕僚,期间他完成了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四十篇,主张“采西学”、“制洋器”,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努力寻求救国良策,成为洋务思想的先导。

榜眼府第是冯桂芬晚年归隐木渎后所筑。穿过门厅,大厅豁然入目,抬头可见“显志堂”匾,白底黑字,古朴凝重,为冯桂芬当年自题堂名。屏门正中一幅元人盛懋的山水中堂《秋舸清啸图》,有联曰:“涧流浚多生我禾稼,泽皋之上来观柘桑。”由冯桂芬自撰并书,诗画反映了冯桂芬晚年爱恋家乡和向往恬淡生活的思想情愫。大厅为主人在家接待贵宾之处,宽敞高爽,气宇轩昂,不难想见当年冯桂芬在家 “集九邑才俊,商榷一堂”的盛况。出大厅右转为书房,冯桂芬晚年在此读书著述,“校邠庐”匾额之下,清代诗人张船山的一副对联道出了冯桂芬晚年的心迹,同时也对桂芬的坎坷一生作了归纳“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哲理背后透溢出一股辛酸和无奈。书房建筑颇有特色,其构造与一般厅堂不同,两根步柱并不落地,而是用短柱代替,短柱雕刻成花篮模样,高高挂在草架梁上,因而俗称花篮厅。这种厅堂的特点是空间大,采光好,作为书房尤为适宜。

与书房相对的是书楼,冯桂芬移居木渎带来的一万多册藏书便安放于此。桂芬藏书颇富,尤以《三国志》(前后汉)手稿为著,分别盖有“校邠庐

”、“独善真善之斋”的藏书朱钤。虽因战乱几经转辗,藏书却散佚不多,亦为幸事。与书楼相连的楼厅是冯家生活起居之所,楼厅前有一砖雕门楼,所刻戏文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中枋刻有四个大字“通德高风”,为冯桂芬老师潘世恩所书,笔力遒劲,寓意深远,体现了主人崇高的人生境界。宅第部分的厅堂均为清代中期建筑,保存完好,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蕴含着一种历史文化的凝重。出芙蓉楼步入后花园,亭轩廊榭等少量建筑漫不经心地点缀在偌大的园子里,显得清新而不空寂,疏朗而不呆滞。

榜眼府第里有三件宝,即砖雕、石雕、木雕,被称为“江南三雕”,除了上述的木雕花篮厅和砖雕门楼外,第三件宝便是庭院东侧廊内的石刻《盛世滋生图》。原图为清乾隆年间徐扬所绘,写实性地描绘了康乾盛世姑苏的繁华景象,图中描绘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竟有一半在木渎。现图为木渎民间雕刻家所刻,由八块长一点二米的灵岩山砚石组成,采用阴刻手法,画面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成功地表达了原作意境。榜眼府里三件宝荟萃了吴地民间艺术的精华,融诗、书、画、刻于一体,驻足其间,就像徜徉于一道艺术和文化的河流之中。

出榜眼府第,过双桥便可以看见一条长愈百米的黑瓦长廊,廊下一侧为小商店,另一侧为吴王靠,又称“美人靠”,据说江南美女都是坐这个“美人靠”而更加美丽的,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哦:)

木渎古镇在小桥流水中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在斜风细雨中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希望大家有空常来逛逛!

推荐专题: 丽江古城导游词 丽江古城导游词讲解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