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丽江古城导游词(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丽江古城导游词(推荐6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彭,大家可以可以叫我小彭。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丽江古城游览。
走进古城一看,你们就会大吃一惊,因为这著名的古城竟然没有城墙和城门!原来,少数民族首领姓木,他觉得城门和城墙立起来的话,就变成了一个“困”字,认为很不吉利,便没有让城门与城墙耸立起来。
沿着小路走,就会渐渐进入丽江古城。只见路旁的建筑物泛着古老又陈旧的气息,每一片瓦都充满了以前的气味。脚下,逐渐变成了晶莹剔透的五彩砖。那五彩砖光彩夺目,使人联想到那位补天女神。几百年以来,人行马踏,雨水一冲,这里便充满灵气,有了诗意。大家可以认真地想一想,说不定一会儿就成诗人了呢!
穿过小巷,就来到了热闹非凡的大街。在鳞次栉比的茶坊酒楼里与充满少数民族风味的小吃店门口,有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在纪念品店门前,人们冥思苦想;在服装店门前,人们有的忍痛割爱,有的如愿以偿。真是应有尽有!
丽江古城真是一个美丽而热闹的地方啊!希望您能把这次旅行作为永恒记忆,同时也希望您能把丽江古城的美丽带给您的`家人。
祝府导游词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下午好,欢迎你们来到梁祝故乡--上虞,我是本次讲解员XXX,很高兴能带领大家一起参观游览祝家庄景区,各位刚从葡萄之乡盖北回来,鲜美多汁的葡萄相信一定让你们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了。咱们上虞不但四季鲜果美名远扬,文化底蕴更是深厚渊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想必各位早已经听说过了,这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参观下梁祝传说中女主角的故乡—祝府。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臵就是祝家庄景区的入门口,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祝府的大门,门上有对联:珮落玉河,门当碧水南迁路;凤停舜壌,户对青冈东晋风。道出了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祝府的地理环境是背倚风亭山,面朝玉水河,站在祝府门口,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祝家庄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好现在让我们进入景区的内部,走进大门,大家请看墙面上写着“仁孝贤诚”四个大字。这是祝家的家训,说明了祝家的家训很严,祝英台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多才多艺、重情重义的奇女子。眼前这扇红色的门叫仪门,仪”是礼仪的“仪”,也就是“礼仪之门”的意思,在古代,有身份人家的院落才会设有仪门,仪门平常是不开的,有重大活动,迎送贵宾的时候才打开。平时也是走两旁的偏门。
(两边墙上:义忠王庙记碑记)
好,我们现在所在的位臵就是祝府的前厅,是祝府祭祀和迎接重要客人的场所。中间这一位是祝员外,左边这位是技师,是祝府来重要客人的
时候,为客人演奏的一位重要的琴师。前厅右面为幻影成像:正在上演的是《梁祝》故事片段《马家提亲》。
院落内地陷青铜器、青瓷:这些是在祝家庄考古中发现的青铜器和青瓷的仿制品,青铜器是一套酒具,包括有铜案、耳杯、酒壶、铜勺等。青瓷器物是碗、罐、钵、虎子、砚台、盘口壶等一些日常用的器皿。
前厅院内两边墙上图画,是《梁祝》故事中的6个小片段,分别是《易装求学》、《草桥结拜》、《同窗三载》、这边《十八相送》、《楼台相会》、《祭坟化蝶》。
《易装求学》、《草桥结拜》在古时候,女孩子尤其大家闺秀是不能随随便便外出求学读书的,若要外出只能女扮男装。因此祝英台不能违背这一传统习俗,只好女伴男装前往杭州。在一个叫做草桥的地方碰到了也正要前往杭州求学的梁山伯。二人同为年轻学子,志向一致,相谈甚欢,便引为知己,就地撮土为香,结拜为兄弟了。
同窗三年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一起去齐鲁拜见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白天一起吃饭学习,晚上又是同床共枕,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学渊博,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十八里相送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已经到了快出嫁的年龄了,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并亲自写上“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
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前厅左面三块碑帖:分别是《义忠王庙记》梁山伯在宁波鄞州是当过县官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造了这个庙,刻了这块碑。中间那块碑是《曹娥碑》,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而设立的。开始由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书写此碑,千百年来风雨沧桑之后,又由宋朝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新临摹,一直保存至今。围绕这块石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话说三国时,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最后还是杨修破译了这个谜语,说答案便是“绝妙好词”。他给曹操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词”。
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便成就了 “曹娥碑”作为“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也是因为这个典故的来历,在灯谜中的还专门设臵了一个谜格“曹娥格”。
《上虞贴》书圣王羲之曾经在上虞闲居,过着远离红尘的隐居生活,他非常庆幸自己对生活正确的选择。记得一年的三月初九,趁着春日扫墓的机会,他带着众多子女,严肃地站在父母墓前,当着九泉之下的父母和众多小辈的面,郑重地宣布了一个决定:从此之后脱离仕途。文是他在隐居期间写给谢安弟弟吏部郎谢万云的一封信。上面写的就是他对目前的清闲生活非常满意;但内心深处却还是非常关心天下风云和国家
安危。并写出了他非常牵挂着自己的亲友和朋友,表达了当时的思念之情。因为这封信是在上虞写的,所以就叫上虞贴
好,我们现在继续往前去员外楼,这一带全都是员外楼,是一家之主祝英台的父亲祝员外生活起居、接待一般客人的生活场所,也是整个祝府建筑群的精华所在。
这边是当时的一个小型酒窖,里面收藏的都是比较现代的一些酒,为了还原当时的情景。
这边是著名的戏台,分上下两层。
这边是(怀心堂),是员外楼小型招待的场所,相当于1个宴会厅。中间的是祝员外,旁边的可能是他邀来的两位朋友,还有一种说法是祝员外生于东晋时期,旁边这两位就是当时的谢灵运和王羲之,因为这3个人也是同处一个时期的,东晋时期嗜酒成风,喝酒之风非常盛行。而且三个人都是文化人,都处于绍兴这一带,地理位臵上也比较近。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之类,来谈一谈文化上面的事情,所以祝英台在这样有文化的环境中成长,非常有自己的个性,所以长大之后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从他们吃饭的形式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实行的是分餐制,餐具比较多,距离也分的比较开。
这边是书斋,就是祝员外的书房。在东晋时期,通常只有士族才拥有独立的书斋,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时候的书籍,大多记载在竹简上。
这是多媒体隔空翻书展示系统,通过触摸屏幕,我们可以浏览晋魏的名人字画,像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
【六】英台楼
一楼:英台楼是梁祝故事主角祝英台的重要生活场所,也是梁祝传说中最为动人心魄的场景 ----“楼台会”故事的发生地。
地面:互动投影系统。人踩上去蝴蝶会飞出来。
两边是越剧《梁祝》中《楼台会》和《十八相送》的唱词,下面是相应的泥塑场景。
楼台相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她的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来拜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这才知道同窗三年的英台是女儿身。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他们相会的地方就在这个楼台了。
十八里相送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已经到了快出嫁的年龄了,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并亲自写上“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二楼:楼上是祝英台的起居室、书房,也是楼台会故事的发生地,投影播放的正是《楼台会》。
蜡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蜡像,这个蜡像是还原了东晋时期的人物服饰特征,再现当时的一段爱情佳话。
请看《楼台会》,(上面的文字朗读以下)
英台起居室:这是尽可能按照东晋时期风格布臵的祝英台的个人生活空间。家具基本参照文献考据中的风格形态复制,摆设上也有一定的依据。装饰上,烘托氛围的画作是以现代的需要添臵,但从现有的布臵上,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东晋时期祝英台的生活氛围。
书房:琴棋书画
到英台楼为止,我们基本上的景点都已经看完了,下面我们去看一下文心苑,里面主要是展示、陈列梁祝文化实物,包括书籍资料、音像制品以及梁祝文化研究成果,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全面、开放、功能齐全的梁祝文化资料库。
好我们来到英台文化研究中心,这里是《梁祝》放映厅,两边陈列的是一些关于《梁祝》故事的珍贵书籍史料。
这里是祝府游戏娱乐活动场所,现在也可以称做是游客服务中心。这里可以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常做的一种投掷游戏;那边的还可以下棋。
这里放的是上虞民间比较特色的东西。这边的放的是关于梁祝的邮票,是95年发行的一版邮票,也是最早的一版邮票。这些是剪纸艺术品,剪纸在那个时候是古代女子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
梁祝史考,展出的是一些关于梁祝的一些诗词。
双蝶亭:各位顺着我的手看过去,那里有一个亭子,仔细看,这个亭子和平常我们看到的有所不同,它是双亭合一,叫双蝶亭,取梁祝故事双双化蝶之意。相传,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葬于村西胡桥。英台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当到达胡桥山伯的坟墓时,英台上前大声痛苦,并想要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坟墓竟然被炸开了,英台就堕入其中。
风停雨止后,天上出现了七色彩虹,此时坟墓上方出现了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说是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的是祝英台,黄的是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梁祝文化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细腻地呈现了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并挑战了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特别是“化蝶”的情景,展示了主人公为爱情殉情的惨烈和悲壮,留给人以优美感人的无限遐想和追求自由的美好憧憬。好,祝家庄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请大家原车返回,我们一起前往下一个景区—曹娥景区。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丽江古城。我是今天的导游员,大家叫我王导就行了。在今天的行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对我讲。大家是不是第一次到丽江来啊?好,我们现在就去揭开丽江神秘的面纱。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丽江古城。也许游客们会问我,城门在什么地方。其实啊,丽江古城是没有城门的,这是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加上城门和城墙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建筑城门和城墙。
游客们跟紧了,进入城门,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等等,映雪桥的说法,就是从大石桥传来的。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丽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跟我走,看!这条四方街如蛛网般交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出路,这样说明这条四方街很繁华。你们发现了吗?地面是由五彩石铺成的,踩一踩就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
游客们,丽江古城还有一个特别习俗,那就是放河灯。放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使家人在今后日子里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听了这一个传说,赶快放一盏河灯许一个心愿吧。
游客们,你们累了吗?让我带你们去客栈逛逛吧!来尝尝丽江古城的特色小吃――鸡豆凉粉,还有猪膘肉、腊排骨和纳西烤鱼等等等等,说的大家都馋了吧,那就开吃吧!
游客们,丽江古城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们会喜欢这些,欢迎下次再来。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中国的威尼斯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人,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为周围青山环绕,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名为大研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个的高山为天然屏障。据说这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墙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木氏土司因忌讳而不设城墙。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依西芝,意思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思为仓库集镇,由此可以知道它是以从事经济贸易发展起来的。
古城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了。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进入丽江,曾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相关的纳西语地名。明初,古城街道建设和集市贸易已初具规模,明末时已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这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由于古城处于滇川藏交通要冲,是历史茶马古道的'重镇。自清代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说到这里,各位也许会问,游览丽江古城主要观赏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登高览胜、临河就水,可以走街入院、还可以入市过桥,一览古城布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城的入口处。古城的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玉河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如果哪位朋友仔古城中迷失了方向,请记住:顺水而入,逆水而出。
下面就请各位跟我沿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各位朋友,四方街到了。
四方街的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是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的一块大约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广场。据说是木氏土司让人仿照他的印章,用五花石铺就的,取权镇四方之意当年在广场周围,聚集了数十家商号和店铺。形形色色的货物通过茶马古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流到四面八方。是茶马古道造就了四方街的辉煌,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是用红色角砾石块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经历无数人年年月月的步履磨蚀,光滑洁净,大雨过后,呈现出五彩斑纹,当地人们称之为五花石。
四方街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在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放水冲洗集市和街面,居民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
四方街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是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一门三举而建的。从清朝的雍正元年实行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的180年的历史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7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这个科贡坊。
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城市建设个规划师们巧妙的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当汩汩的泉水流至城头的双石桥下时。人们将泉水分作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像人体的经脉一样。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造就了家家门前流泉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特有风采。水,不仅使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了大研古镇的佳妙美景。
城中有水必有桥。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桥通道路。丽江古城既是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桥城。丽江古城有石拱桥、石板桥等各类桥梁三百多座。古道,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丽江古城恬静的居住环境。这些都为中国的威尼斯增添了一份古朴的壮丽。
各位朋友,我们下面要去游览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
纳西族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3代22世470年,历史上称其为知诗书,好礼守仪。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徐霞客曾叹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木府历经战乱动荡的损毁,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义坊、仪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15幢,大大小小共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等。木府分前后两院,从仪门进去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这里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园及碧光楼、语音楼、三清殿等则是后院。
木牌坊上大书的天雨流芳四字,是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热情。
忠义牌坊又叫石牌坊,这座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
议事厅端庄宏伟,是土司议政的地方。
光碧楼是后花园门楼,历史上称它为称甲滇西。
玉音楼是土司们接圣旨和歌舞宴会的地方。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的产物。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园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朴粗犷。
游览丽江古城,不应错过的是取聆听下纳西古乐。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经失传的音乐,它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奇迹般的保留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唐宋以来词曲音乐。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住在丽江古城,夜晚最美好的安排莫过于去聆听下纳西古乐。
游到这里,各位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了,剩下的时间就留给各位自由活动。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吃的舒心,睡得安心。谢谢大家!
关于天波杨府导游词范文大全
天波杨府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北宋杨业府邸——天波杨府。天波杨府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杨家西湖北岸,南大门外的湖泊叫杨家西湖,又名杨六郎宅水泊。
下面,我先把天波杨府的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明代《汴京遗迹志》记载:杨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内西北。里城就是现在的开封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清代《宋东京考》进一步指出:本杨六郎宅外湖泊,故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杨业归宋,举家迁居都城东京(开封),其府邸就在这里。因位于里城西北的水门天波门内,故名天波府。杨业归宋7年后壮烈牺牲,天波府成为杨六郎宅。明清水患之后,清代时遗址上仍修建有纪念性建筑杨氏庙,直到1927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废除。但人民喜爱和怀念杨家将,正如明代唱本所言:文官只说包丞相,武官好个姓杨人。小说、戏曲中的杨家将演义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今日的天波杨府,是为了弘扬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依据史籍记载,于1994年在杨氏故宅附近建成的纪念性建筑。来源:考试大
好了,大家请随我进入府内参观。天波杨府占地90亩,是一座仿宋古典园林建筑。坐北面南,由东、中、西三个院落所组成。东院演兵场,是杨家将操兵练武的场所。中院杨家府衙,是天波杨府的主体部分。我们大家现在进入的这个院子就是西院杨家花园,这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花园,北区有一座硬山式楼房,有回廊连接,天波碧潭之水从杨家西湖引入,从花园南部迂回穿过水榭和东、西长廊,经过假山最后绕到花园北部。在拱桥旁的合欢树下立有天波碧潭字样的立石。往前走,可看到假山、水池、曲桥、小亭、水榭和密密的竹林,小巧玲珑,曲径通幽。
穿过西院我们就来到了碧波染翠景区,在这里我们大家看到的反映杨家将爱国主义精神的三座雕塑分别是:世代忠烈杨家将、忠烈千秋、浩气长存。大型浮雕照壁《世代忠烈杨家将》,高4米,宽15米,为钢筋水泥材质,整个浮雕,场景宏大、气势恢宏。雕塑《忠烈千秋》设置在白虎桥南端,是一组杨家男将手持杨家枪、忠心报国、一心杀敌的群体形象;在演兵场大门入口处塑有《浩气长存》金刀杨令公塑像。雕像为钢筋、钢网骨架、水泥圆雕材质,像高2.4米、宽3.2米。景区中心有一座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的汉白玉制三拱桥,名曰白虎桥。桥的东面有长达60米的仿古花架亭。
我们现在到天波杨府中院,去参观反映杨家将故事的大型民间泥塑。
中院大门高悬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天波杨府金匾,门前有下马石,宋太宗曾下旨,凡经杨府门前通过的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杨家的敬仰。进大门有照壁,浮雕着梅、兰、竹、菊、荷的图案。两侧是钟鼓楼,钟楼和鼓楼是中国古代沿袭下来的定制建筑,节庆大典中鸣钟击鼓成为古代之惯例。然而天波杨府的钟和鼓,在战乱年代却有着特殊的用途,钟叫聚将钟,鼓为催战鼓,分别为聚集将士,鼓舞士气之用。开封民间相传,杨家聚将钟有两处:一处在龙亭之东,曾被日军炸断盗走,后来有关专家依据照片分析,似为周王府独柱亭之柱。另一处在杨家湖北部,曾露出水面,年长目睹者称极似钟纽。因位置在杨府范围附近,较为可信,可惜此物在解放初期已失去踪影。
往前为过厅,是宋式歇山丁字脊建筑,厅前是威风凛凛的守门武将焦赞、孟良的塑像,像高2.7米。后部是20余种仿宋兵器展览,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宋代火药兵器展览,还有杨排风用的烟火棍等。杨家枪举世闻名,殿内有三十六式杨家枪的枪谱,大家可以一试身手。
穿过过厅是主体建筑天波楼,该楼为带夹层的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4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上做宋式斗拱雀替,下为条石台基,室内做藻井天花,室外做五彩遍装油漆彩绘,非常雄伟壮观。此楼即太宗赐予杨业的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二楼正中檐下天地云斗匾上刻有天波楼3字,由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先生亲笔书写。天波楼一楼大厅为议事厅,有一大型群雕演义故事杨业发兵幽州救主,当时杨七郎因打擂闯祸,太宗听信谗言,竟不念杨家为保大宋江山,南征北战立下的战功,将杨业贬谪雄州之后,辽国乘机出兵,设计困宋太宗于幽州城,这是杨业手捧诏书,唤出八个儿子商量营救之策的情景。六郎、七郎站出请命,杨业派七郎为先锋先行一步,杨业带领众人押运粮草星夜向幽州进发。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七郎八虎闯幽州。天波楼二楼大厅名报国厅,内有群雕演义故事佘太君杨门选将,当时杨家热血男儿战死沙场,边关告急,朝中无将出征,为报国家,佘太君命老家人杨洪击鼓撞钟,杨门女将聚集厅内,佘太君亲自选将,被选中的是七娘杜金娥,八姐、九妹随军出征。显示了杨门女将满门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东配殿展出的是五组杨家男将的英姿,居中是金刀杨令公杨业。杨业原名杨崇贵,少时随父杨信出征,后北汉帝刘崇赐姓,故改名刘继业,归宋后恢复本姓。杨业之死,是史有明载的大事,我们重点讲述一下。北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潘美、杨业分别被任命为伐辽西路军的主帅和副帅,他们与监军王侁、刘文裕率部接连攻下4州,但东路军的失利,造成全线溃退。宋太宗下令将几州百姓迁往内地。在如何保护百姓安全撤退问题上,杨业与王侁发生争执。杨业认为辽军势气正盛,只要适当出击牵制西进,即可保边民撤离。王侁却要正面大张旗鼓地进攻,指责杨业说:将军平素号称‘杨无敌’,大敌当前却阻挠我等作战,莫非另有心思和打算不成?猜忌之心,溢于言表。作为北汉降将的杨业,只好抱着先死于敌的决心,去执行宋军主帅们最后做出的错误作战计划。他唯一的要求是要潘美等领兵在陈家谷的谷口左右两翼埋伏、接应。约定之后,杨业出兵。潘美、王侁、刘文裕各自率部下在陈家谷布阵。在等待了4个时辰之后,王侁(shen) 就以为杨业已胜去抢头功,竟擅自带兵离谷,潘美拦不住,与刘文裕跟着撤退。战事正如杨业所料。杨业率部奋力作战,从中午打到傍晚,筋疲力尽,终于打到了陈家谷,却不见宋军一兵一卒,悲愤之极,与辽军决战,终因寡不敌众,杨业之子延玉及士卒皆战死,杨业身上几十处负伤,最后因战马重伤被俘。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biao)历,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如此!虽然监军一职在军中起很大作用,但主帅潘美支持错误,指挥不力,是违约撤兵的主要责任者。宋太宗对当事人都作了处分:大将军潘美降官3级,监军王侁除名发配金州,监军刘文裕除名发配登州。南部有演义故事大郎替主龙棚赴宴,这是大郎用袖箭直穿天庆王咽喉。有杨业在黄土坡与辽军大将韩昌大战三天三夜后被俘,三日不食而死,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杨业在受到宋方敬仰的同时,也得到辽方的称赞。杨业死后,辽国即在长城北古口建立了一座杨无敌庙。宋太宗对杨业赠官太尉,大同军节度使,特加抚恤,诏书中这样写道: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北部有演义故事五郎斧砍萧天佐。五郎出家为僧仍不忘报效国家,这是在大破天门阵。还有七郎闯幽州,这是突破三关来到幽州城门楼下在喊城的情况。接下来请到后殿参观游览。
我们现在来到北殿孝严祠,是杨家家庙,为宋太宗御赐的祭祀处。孝严祠原名孝严寺,《汴京遗迹志》记载:寺在城之西北隅,旧金水门内,即宋太尉杨业之家庙也。雍熙丙辰五月,业死节朔方,其子请改家庙为寺,以荐其父。太宗嘉其孝,乃俞其请,赐额曰孝严。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孝严寺,1927年为冯玉祥所废。今日孝严祠殿内设置神龛,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杨家将三代英雄等塑像和宋、元、明历代皇帝为杨家将授赠的神位。现在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的杨氏后裔每年都要组团到天波杨府寻根访祖,观光游览。所以说,天波杨府威震四方,也有利与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
现在请大家到最后一个大殿——西配殿,里面展示的是五组杨门女将的演义故事。首先看到的是烧火丫头杨排风,排风自幼失去父母,流浪街头,后被杨洪捡到府内,并跟大家一起练兵习武。所以当排风十八岁时,武功高强,边关告急时,排风一马当先,这是她带兵到战场与辽国兵将交战时的情景。第二组故事是七娘迎战马吐温,佘太君选将,七娘随军出征,行至瓦桥关下同辽军马吐温相遇,马吐温见来的是位女将,顿时垂涎三尺,七娘故意丢个破绽,步步后退,马紧追不舍,七娘在马将要追上时,猛然回头,照准马吐温的脸面挥手一团粉雾,马吐温双眼被迷疼的哇哇怪叫,七娘手起刀落砍下他的首级。第三组百岁佘太君——杨业之妻佘氏,乃将门之女,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依(yi)都是抵御外侵的英雄。佘氏受家庭影响,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后跟随杨业,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安危,相传曾百岁挂帅。这边两组故事说的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八姐九妹前去破天门阵的黑风阵,首先按穆桂英画好的天门阵阵图巧妙地避过阵中的暗道机关,顺利进入阵内,与阵主耶律方交战,排风趁此机会攻上指挥台,耶律方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便落荒而逃。穆桂英作为破阵的主帅,勇破中阵玉皇阵,阵主萧天佑二柄锤迅猛如风,两人直战二十几个回合,萧天佑求胜心切,举起双锤狠狠向穆桂英砸来,不想穆桂英人急马快躲过,萧天佑收锤不及,甩落下马,桂英回手一刀,砍下了萧天佑的首级。泥塑故事讲解到此结束。
东院为演兵场,内设点将台、跑马场及宋代兵器展示,还有射箭等项目,等一会儿大家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参观,拍照留念。
朋友们,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希望天波杨府的美丽风光和杨家的浩然正气能带给您愉悦和启迪,请记住把天波杨府的祝福带给您的亲朋好友,我们欢迎更多的朋友到天波杨府来!
讲解到此结束,给大家30分钟自由参观的时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车上集合。
天波杨府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天波杨府,我是你们的导游**。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因杨业忠心报国,杨家将世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建无佞府一座,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下旨凡经天波府门前通过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
天波杨府建筑布局由东、西、中三个院落组成,其建筑规格按当时正一品武官级别修建,与杨业受封太尉和大同节度使的官职相一致。
杨业(俗称令公)的祖先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人,到杨业时迁往太原,其父杨信是五代时抗辽的著名将领,曾镇守过河曲(今山西河曲)和麟州。杨业原名重贵,是五代末年割据太原一带的北汉政权的将领。由于他勇敢善战,人称杨无敌。北汉统治者刘继元替他改名刘继业。在北汉时期,杨业做过建雄节度使,镇守今山西代县。由于契丹的侵扰,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北宋政权建立后,杨业一度劝说刘继元归附宋朝,共同抵抗契丹,刘继元没有答应。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围攻太原,北汉割据政权垮台,杨业恢复原姓,成为北宋王朝的一名将军。这时,他已五十多岁。宋太宗知道他熟悉北方边疆情况,委派他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剌史。
杨业的妻子折氏,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她出身于云州(今山西大同)大族。她的祖父、父亲和两个兄弟都是边关将领,在后周和北宋先后镇守过府州(今陕西神木东北),多次与契丹交战,保护北方的边防门户。出身于武装世家的折氏,善骑射,能征战,曾帮助丈夫杨业镇边建功。今山西保德折富村还有折太君墓。在传统戏曲中,都作佘太君,是由于折、佘读音相近的关系。
七朝古都开封,自北宋以来素有文包武杨之美称,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在北宋中也已在民间广泛流传。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八野竖,皆能道之。杨家将的故事千百年流传下来,家喻户哓,说明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光荣的爱国斗争传统。人民总是怀念、尊敬历史上抗敌爱国的英雄人物。当年包青天的清政廉洁为后人树立了吏治的典范,因而受到历史百姓的崇敬,北宋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满门忠烈捍卫祖国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是我们宣扬爱国主义的榜样。
杨家将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他们的英雄业绩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永存史册,光照后人。
各位嘉宾,现在我要带着大家去游览下一个景点,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这样就不怕迷路了,为什么不怕迷路呢?因为你要是迷路了,你可以顺着丽江古城里的河流走就能走出丽江古城。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水龙柱是古城人民的出火灾的愿望。这里的人们会很守“规矩”会爱护古城,很少扔烟头之类的易燃物品。再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圆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圆圈和方框相连,代表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右边的这些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我们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等。
大家看丽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门,也看不到城墙,因为古城根本没有城墙和城门,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建了城墙和城门就变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