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大全)

2022-05-10 10:26: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大全)》。

第一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在甘肃省敦煌境内鸣沙山1600多米长的陡崖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700多个洞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它是由建筑、绘画、彩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敦煌艺术的发源地。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20xx多尊彩塑。这部分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还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那尊卧佛侧身卧着,双眼微闭,神态安详。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让大家不能不赞叹古时候艺术工匠高超的技艺。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目最多、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西方学者称其是“墙壁上的图书馆”,具备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部分壁画画在洞窟的四面墙壁上、佛龛内,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你看那些飞天仪态万方,多么美啊!有些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些怀抱琵琶,轻拨琴弦;有些彩带飘飞,漫天遨游;有些闭目凝视,侧耳倾听……飞天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一同孕育而成的,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现在,飞天已成为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成为敦煌艺术的标志。

敦煌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它是国内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真是大家中国人的骄傲!

第二篇:有关写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写大足石刻的导游词,欢迎阅读!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蒋济州,欢迎来到重庆市大足县,我将带你们去参观世界闻名,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足石刻。

在来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也就是我们这时所处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处,总计呢?有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规模之大,资料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我们旁边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龙岗山,一共有290龛窟,我们的车正向宝顶山方向行驶,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朋友们,宝顶山到了,请随我下车,我会便走边给大家讲解。宝顶山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其中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000多躯,设计之精湛,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

我们立刻就会到著名的千手观音的塑像前,请大家跟紧,留意路滑,大家注意了,在我们前方就是“千手观音”的塑像了。这位观音比例均匀,肌肤线条柔和,脸部的雕刻尤其精细,脸庞圆润,略呈微笑状,神态动人。再加上服饰华丽,衣带飘舞,看到那里你是否有飘飘欲仙之感。大家明白吗,“千手观音”有多少条手呢?你们先数数吧!算了吧,我告诉大家,“千手观音”有1007只手,这么多手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十分壮观。此刻请大家自由参观,十分钟,我在那儿等你们。

朋友们,看看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联翩的画面和*悠久的文化历史,想到这些都是古代劳动*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次旅行画上了圆满说完句号,期望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欣赏。再见了!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此次的导游员。在这次行程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各位带给导游讲解服务,我必须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此刻我们乘坐大巴由重庆市区出发,估计两个小时以后就能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足石刻——宝顶山时刻。在此之前我将就我们的目的地宝顶山时刻给大家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晚期的石刻造像艺术。重庆大足石刻规模宏大,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资料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历时70年,沿岩壁开凿,长500米,造像近万尊,其中尤以举世无双的千手观音(准确数字是1007只手)和长达31米的卧佛著称。

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透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大佛湾是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赵大师先雕刻小佛湾,然后把小佛湾为蓝本,雕刻了宏大的大佛湾。大佛湾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精巧,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其中,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九龙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好了,朋友们,大足石刻快要到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充满宗教气息的大足石刻。我是此次大足石刻之行的导游,那么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一齐走入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整个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大足石刻题材多样,资料丰富,儒、释、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资料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上便是大足石刻的总体概况,相信大家对大足石刻也有了必须的初步了解,大家是不是开始对大足石刻产生兴趣了呢,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齐来到大足石刻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北山石刻,来领略盛大的佛教艺术和文化。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千米处,造像长约三百多米,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通编为290号,造像的万尊,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被誉为唐宋石刻艺术陈列馆。北山晚唐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资料丰富,层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文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的是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石窟艺术*上的一颗明珠”。北山摩崖石刻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龛窟,*刻图1幅,经幢8座,是*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着这些大气磅礴,栩栩如生的石刻像,大家是不是也被震撼住了呢,虔诚的朋友不妨在参观的同时,停下来拜拜,或许能心想事成也说不定哟。除了刚刚大家所看到的北山摩崖石刻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石刻,看过这些不同造型的石刻后,相信大家会对大足石刻有充分的了解,对佛教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总之,论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资料之丰富,大足石刻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它既是*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期望大家能喜欢大足石刻,能对此次大足石刻之行感到满意,期望大家能再次来到大足石刻游玩。

第三篇:关于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我得向大家说明一下,其实,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而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宝顶石刻。

宝顶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由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狱经变相”的“养鸡女”。相信大家在看过前面一系列的地狱石刻之后,对地狱里各种恐怖的人物和残酷的刑罚仍感到心有余悸。然而大家仔细瞧一瞧这个雕刻,会发现什么?养鸡女虽然眼睛瞎了,却坦然自若,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这就奇怪了,地狱里都是阳间犯罪来受罚的,而她为什么还显得十分幸福?

说来阿,这里还有一段故事,这养鸡女阿名叫奚成凤,是一位善良大胆的姑娘,就住在宝顶山下。一次,奚成凤的鸡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个和尚给打死了,奚成也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时剜了奚成凤的眼睛,却留下了幸福的微笑凤就去找当时的住持赵智凤理论,在群众的帮助下,赵智凤不得不把鸡钱赔给了奚成凤。可是,佛尚且有过,何况当时的赵智凤还没有修成正果,他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定要在修造地狱时把奚成凤放进去。而当时的工匠刘思久平时多受奚成凤照顾,。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这些后也许还兴犹未尽,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们说再见啦。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缘的话我们定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再次重逢。最后,希望大家一路顺风。朋友们,再见!

[关于大足石刻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第四篇:重庆导游词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长江左岸的82平台,即这个平台的海拔高程为82米。从这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见2/3的大坝已经矗立在这里。从这里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现代化手段建设现代化工程的现况。靠近我们这一边的是左岸发电机组厂房,厂房顶部高程为116米,为坝后式厂房,中部的平台上面安装14台水轮机组,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上下游巨大的水位落差发电。水电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如此巨大的发电机组目前世界上只有21台,其中巴西与乌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安装了18台,美国的大古力水电站安装了3台,我们的三峡水电站将安装26台这样的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度,显示出了巨大的发电效益。左岸的发电机组的制造采用招标制,全世界许多公司都曾投标,中标的有哈尔滨电厂、四川东方电厂,还有许多国外的公司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瑞士的ABB公司、加拿大的GE公司和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等。它们将形成一个“多国部队”,将三峡工程建设成为最高水平、最高质量的世纪工程。相信各位的这次到来将成为您难忘的一次旅行,当三峡工程出现在世界面前时,您可以自豪地说:“我曾到过那儿……”。

在此有些嘉宾不禁会问:三峡电站到底是怎样依靠长江水流发出强大电力的?因为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大坝上游与下游会形成一定的水位落差,专业术语称为“水头”,而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在额定工作情况下每秒需通过水量为996立方米,我们称其为流量。具有一定的水头和流量的水流,从底部高程为108米的水电站进水口流入内径为12.4米的压力钢管,通过压力钢管再流入坝后式厂房的蜗轮,水流的巨大冲击使水轮机以每分钟75转的速度转动起来,与水轮机在同一根主轴上的发电机也以同样的速度转动起来,即可发出强大的电力,简单地说,就是水库内的水从位能转变成水轮机的动能,水轮机的动能再转变成为发电机发出的电能。 您这时候可能会问了:三峡大坝发电后产生的强大电能,将向哪些地方供电呢?在20xx年8月,三峡水电站的首批机组开始发电,以后每年投产四台机组,装机容量280万千瓦,也就是说三峡工程每年投产的装机容量,相当于当前葛洲坝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三峡水电站发出强大电能将送往华中、华东地区和广东省,输电线路全采用50万伏交、直流输电线路。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供电方案:将所发的电输送到湖北、河南、湖南、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这八省一市。

大家都知道,由于三峡工程初期蓄水位为135米,因此三峡工程70万千瓦机组实际出力只能达到50万千瓦,根据20xx年工程施工进度和长江来水预报,计划发电量为480亿度。按照国家计委确定的各地消纳三峡电能的比例,这480亿度电原计划有52%送往华中地区, 48%送往华东地区。实际上除了一部分送到重庆以外,绝大部分送到了华东地区(原因就是今年华东地区的高温炎热天气造成了华东电力的很大缺口)。国家对于三峡电力的分配方案也是哪里最需要就将三峡的电送到哪里。等到20xx年,所有的输电通道全部建成后,一个纵横9000公里、贯穿8省1市的三峡输变电系统将腾空而起。届时,三峡电力将全面畅通无阻地奔向东部1500公里、南北1000公里范围内的广大用户。三峡工程全部建成以后,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站年均发电量会达到1050亿度,若每度上网电价0.25元,则年度创现值200多亿元,若每度电价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按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计算,将可安置525万人就业。在三峡大坝发电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正默默地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无疑是清洁的能源。据测算,大体上每发一度火电要向大气中排放0.1公斤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这是目前全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火力发电还排放出许多其他有害气体,主要有碳氧化合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的城市所产生的“酸雨”或“墨雨”,就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过大所造成的。水利发电来取代火力发电就可以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三峡水电站为例,每年可减少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100―200万吨二氧化硫,30―40万吨碳氧化合物和15万吨灰尘。毫无疑问,这是三峡水电站对环境保护的巨大贡献,也是三峡工程所发挥的环境效益的一部分。同时,水利发电与燃煤、燃油、核能发电相比,能源是可再生的,永不枯竭的。有人曾感叹地说:“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全是煤和油。”流经长江三峡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当于每年有5000万吨原煤或2500万吨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因此,在电力结构上就必须因地制宜,大力优先开发水能资源,真正实现西电东送的梦想!

第五篇:国清寺导游词

天台国清寺导游词

导游内容:国清寺概况—— 隋塔——寒拾亭——五峰环抱、双涧回流——丰干桥、一行到此水西流——山门——山门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隋梅——碑亭——观音殿——中韩纪念堂——经幢——鱼乐园

讲解1:国清寺概况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天台山时留下的名句,集中表现了人们对佛国仙境天台山的向往。国清寺就是镶嵌在天台山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王杨广承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1973年人民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解2:隋塔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隋塔。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隋塔又名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隋塔作为国清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成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十月。唐武宗会昌法难时国清寺被毁,塔亦受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重修。原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与杭州六和塔相似,可沿楼梯盘旋至塔顶。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存砖砌塔身。

我们现在看到的赤者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底层朝东南方向开一门(现在为加固塔身而封堵),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三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现有一块陈列在寺文物室。1935年整修隋塔时,还发现第二层内壁嵌着12块法华经石刻碑和“导师、弥勒、药王、文殊、观世音、大势至”等七块线刻造像石碑,每块碑高124公分,宽42公分造像十分精美。千年隋塔,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精品,又是珍贵的佛教艺术的宝库,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讲解3:寒拾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依山傍水,四面怀翠,上覆千年古樟,进寺大道穿亭而过。此亭古色古香,颇具佛国神韵。请大家抬头看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点出了国清寺的景观特色。

享誉中外的苏州“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就是因为传说寒山曾居此寺而更名的。至于寒山是否真的在“妙利普明塔院”居住过,史学界至今仍然没有定论。然而,寒山隐居天台寒石山70多年,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与国清寺的丰干、拾得相交甚厚。他们经常结伴嬉戏与山水林莽间,吟诗唱偈,留下300余诗篇。传说寒山游苏州妙利普明塔院时,拾得曾不远千里去看望他。拾得寻思自己身无分文,就在路边荷塘采了一朵荷花作于相见之礼。而寒山听说拾得远道而来,肯定腹饥难耐,就手捧点心盆迎上去。这“荷”的谐音为“和”,盒的谐音为“合”,都是象征和谐好合的吉利之词,深受民众的欢迎。清雍正十一年(1733),正式赦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于是,民间逢年过节,喜庆婚礼,都要悬挂“和合二圣”的图像,以祈求家庭和谐,阖家欢乐。

寒山和拾得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细加体会,对我们日常处事不无裨益。寒山问道:“世间有人谤我、欺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答到:“只且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讲解4:五峰环抱、双涧回澜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抬头观看。国清寺四周围着五座山峰,它们分别是:寺前祥云峰 海拔301米,寺后八桂峰海拔344米,寺东灵禽峰海拔318米,寺西灵芝峰海拔180米,寺西北映霞峰海拔462米。

宋人夏竦写诗赞道:“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小院分寒水,虚落半落晖。”国清寺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缝,五峰环绕。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可见寺址的选择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古人认为“山环水绕必有气”,懂气功的人交口称赞这里的“气场”好,练功容易得“气”。讲“风水”的人则夸国清寺风水好,是块难得的宝地。国清寺正符合“环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藏”的选址标准,完整地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灵兽”模式,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是一处适合僧侣静修和生活的风水宝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被称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所谓双涧,是指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岗的西涧。两支涧水汇合于寺前的丰干桥畔,向东流入溪。北涧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几十里,到国清寺;而西涧从映霞峰上直湍而下,流程仅

二、三公里。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西涧之水常浑黄。特别是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的衬托,就形成了“双涧回澜”一大景色。千百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的多雨季节,到国清寺能观赏到“双涧回澜”。

那么,涧水西流的奇观有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里在夏雨季节,经常会出现一边下雨一边晴的情况,甚至这丘田下大雨,而相邻的那丘田却红日高照,故有“雨不过丘”之说。当一行禅师到国清寺求算法的时候,正值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滚滚山洪顺着东涧咆吼而下。由于前方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西涧方向无雨,水位甚低,于是东涧之水就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

讲解5 :丰干桥、一行到此水西流

各位游客,过寒拾亭不远,就是丰干桥,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这是一座石砌的拱桥,长14.4米,净跨10.7米,宽3.4米,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乙西年(1765年)重修。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立桥心方石上踩脚,能感到桥身颤动。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行到此水西流纪念。一行禅师姓张名遂,河北巨鹿人,一行对我国天文学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开元十一年(723年),他和梁令瓒主持制造了黄道游仪,对日、月和五星的运行进行了观测,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运动的规律,并且重新测定了恒星的位置(《新唐书.天文志》)。这比1718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恒星运动理论要早1000年。

开元十一年至十三年(723年-726年),一行与南宫说等人测量了南北13个地点的日影长短,打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得出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为166.14公里(现代实测为111.2公里)。这也是了不起的功绩。开元十二年(724年),一行和梁令瓒主持制造了浑天铜仪。浑天铜仪用水力运转。通过复杂的齿轮系统,可以显示天系运行的情况,并可自动报时,这是他们对古代天文仪器研究的杰出成就。

一行到天台山国清寺是元九年(721年)。当时通行的《麟德历》推测日蚀不准,玄宗就叫一行研究诸家历法短长,改编新历。一行根据《周易》,编写《大衍历》,费时7年,完成了这部52卷的巨著。一行在编写《大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师。我们现在看到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碑石上的题字,记述的就是这次访晤。

这一天,国清寺的达真和尚正在寺院中布筹运算,忽然对他的徒弟说:“今日有弟子自远方来求我算法,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通报?”再算了一筹,又说:“门前涧水向西流,弟子就到了。于是,达真和尚急忙起身相迎,一行当即跪拜认师。就在这时,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响,寺前本来往南流的涧水竟突然向西改流。达真和尚激动的对弟子们说:“一行千里求算,真诚感天动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何愁新历不成。”从此,一行就在达真和尚的指导下,经过二年的刻苦钻研,终于编成了《大衍历》。“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唐代诗人写诗道:“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寻常尽逆流。”

讲解6:国清寺照壁、山门

各位游客, 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教观总持和隋代古刹两大照壁,教观总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思。由于“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所以这个吉祥的“国清”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清寺的山门。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为什么国清寺的山门要别具一格朝东开呢?这是因为:第一,从风水的角度讲,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大家可以看到前方的围墙上还专门开了个半圆缺口作为风水通道呢。第二,从功能上讲,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又能方便国清寺与这些道场僧众的沟通联系。第三,从地形上来讲,国清寺面对高山临涧而建,前方开阔地甚少。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我们现在看到在山门的门楣上方悬挂寺额,上书“国清讲寺”四个金色大字。国清寺的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就点出了这个寺院的特色。这个“讲”是讲经说法的“讲”,表示国清寺是以讲经说法,研究教理教义为特色的大寺。

讲解7:弥勒殿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进寺以后的第一座佛殿——弥勒殿,也是寺院的山门殿。 弥勒殿的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分立两旁,镇守着这方佛门净土。我们可以看到它造型俊美、活泼可人,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高2.28米,是清代的珍贵文物。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的。狮子的造像总是雌雄成对的,其特征是,雄狮戏彩球,雌狮逗幼仔。大家请看,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他是未来佛。现在的造型是以契此和尚为蓝本的。您瞧!他袒胸露腹,满面笑容,使人们一进入山门,就感受到佛门广大,心生欢喜。有一幅对联写的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窜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金刚是金中最刚的意思,比喻牢固、锐利,无坚不摧。大家请看左边那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他们的样子与刚才笑脸相迎的弥勒菩萨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弥勒“示欢喜相”是从正面劝善,引导人们去掉邪念,一心向善。金刚“示忿怒”,则是使人产生惶恐之意,不敢做坏事。两者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哼哈二将。在弥勒的背后,是韦驮菩萨。我们看到这尊造像,制作精致,威严传神,是明代青铜铸就外贴真金的国家级文物精品。

云游和尚到了寺院,对这位韦驮菩萨是非拜不可的,通过跪拜观察韦驮的姿势,这对云游和尚十分重要。如果韦驮的金刚杵柱地而立,表示本寺院可以接待云游僧人一宿二餐。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韦驮像的金刚杵是横放在双臂之上的,表明本寺是十方丛林,各地云游僧人可如法依律挂单参礼。对我们这些游客来说也是表示极大的欢迎呢。

讲解8:雨花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雨花殿。据说,隋朝年间,天台山突发瘟疫,天台宗五祖灌顶大师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在这里设坛祈祷,连续七天(有的说四十九天)诵经不绝,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消除了瘟疫之灾,故得此名。

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天”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并说每一方都有一神管着,所以尊他们为“王”。“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神”或“四大金刚”,所以一般寺庙中称此殿为“天王殿”。

民间传说“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这是按照他们手里执持的不同武器和法宝的谐音而来的。守护南方的叫毗琉璃,号“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执青锋宝剑,“锋”和“风”同音;守护东方的叫多罗吒,号“护国天王”,手弹琵琶,足踩乐器,表示音调的“调”字;守护北方的叫毗沙门,号“多闻天王”,一手托宝幢,一手擎雨伞,显示“雨”字;守护西方的叫毗留博叉,号“广目天王”,手捏一条“蜃”,“蜃”与“顺”又是谐音,以此象征“风调雨顺”。反应了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心愿。

讲解9: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的意思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和琉璃瓦屋顶,显示出它在寺院中的主体地位。大殿高22.65米、进深19.71米、宽30.67米。总建筑面积797平方米,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大殿上下檐间高悬着赵朴初会长手书的“大雄宝殿”殿额。你是否留意到,通常寺院中殿额都是横写的,而国清寺的“大雄宝殿”却是竖写的,这有什么讲究呢?到过北京故宫的游客都知道,各代皇宫的殿额都是竖写的。所以,这块竖写的殿额,就表明了国清寺是皇家直接建造的,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

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正中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这尊佛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系明代青铜铸成的国家级文物珍品,是重修国清寺时经国务院批准从北京请调过来的主要文物之一。关于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为尼泊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的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的茹苦修行,35岁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佛祖释迦牟尼近旁站着他的两位大弟子,年轻的一位是阿难尊者,年长的一位是迦叶尊者。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侧排坐着十八罗汉。据佛经记载,罗汉初为16位,释迦牟尼在即将“灭度”之际,曾亲自嘱托十六罗汉,要他们不入涅槃,长住世间,持法弘法,直至弥勒佛降生为止。到了五代之后,又增加了二位罗汉,成为十八罗汉。但是增加的是哪二位则说法不一。后来,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

讲解10:隋梅

各位游客,接下去我们要去参观隋梅。据传,此梅为隋代国清寺开山祖师灌顶大师手栽,故称“隋梅”。经植物学家考证鉴定,确属隋代古梅。隋梅是我国现存的五大古梅之一,是国清寺的稀世珍宝。大家请看,隋梅高约10米,树径粗约45公分,冠幅约7米。枝繁叶茂,高居墙头,真有“矮墙高枝百代开”的气魄。此梅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虽寺院几经劫难,而梅却无恙,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此树年产青梅数十斤,寺僧采摘后加工成罐头,称为“佛果”,用来招待佳宾。

人们都说隋梅通灵性。不管是灵性也好,巧合也罢,反正隋梅这段神奇的经历却为人们所乐道。1968年,文革的“破四旧”潮流涌进国清寺,千年古刹遭受灭顶之灾,隋梅也在劫难逃,濒临死亡。1972年国清寺受周总理关注时,隋梅的次干上离墙头30公分处竟然奇迹般的长出了许多气根,现在的花坛,就是寺僧为了保护这些气根修建的。当1973年开始修整国清寺时,次干上首次重新开出了几朵梅花。到了1975年寺院修复竣工时,梅花盛开,并首次重新结果。而主干则霉朽渐尽,似乎象征着国清寺的新生和国运的重新兴旺。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家越来越兴旺,梅花也越开越茂盛。因此,隋梅通灵性的说法也就不胫而走,前来赏梅观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讲解11:碑亭

各位游客,现在来到的是中日祖师碑亭。中日祖师碑亭,是日本佛教天台宗为报答祖庭国清寺的恩德,显彰天台宗祖师,而于1982年建立的。亭额上,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的“法乳千秋”四个大字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法乳千秋”的意思是说,佛法犹如母亲的乳汁,千秋万代哺育着佛门弟子,永不间断。祖师碑亭内竖着三块石碑。中间为“天台智者大师赞颂碑”,左为“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诗曰:“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行当归本国,继踵大师风。”右为“日本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到天台山从道遂禅师和行满座主受学得法的经过,以及修碑因缘。三块石碑的正面碑文均为赵朴初先生撰书,背面文字为现代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撰写。1982年10月19日,山田惠谛亲率“祖师碑揭幕访华团”146人到国清寺,与国内各大名山长老、佛教界大德共3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和报恩法会,增进了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山田惠谛曾经深情地说:“没有天台宗开山始祖智者大师,就没有日本的天台宗,也就没有日本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天台山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国清寺这座中日天台宗祖师碑亭和妙法莲华经幢、智证(圆诊)大师显彰碑,以及智者塔院的般若心经塔、赤城山的樱花等,都是这种以佛教天台宗为纽带的文化交流和友谊的体现。

讲解12:观音殿

各位游客,过去民间曾有句俗语,叫做“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可见观音菩萨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眼前的观音殿,就是专门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殿堂。

观音即“观世音”,其名号的含义是能“观察”世界上的一切声音。在唐代,为了避开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故去掉“世”字,简称“观音”。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协持。观音菩萨能解救众生的一切苦难,满足人们的所有愿望。所以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成为佛界所有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观音殿中供奉的主尊是“千手观音”。据说观音在过去无量劫时,听了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后,发誓要为所有的众生谋利益。显然,靠一双手和两只眼睛是忙不过来的,所以长出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故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

提起观音菩萨,通常人们总以为他是貌若天仙的俊美女性。然而,佛经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观音的原型,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后为佛教所吸纳。观音菩萨在印度的形象是相貌英俊、身材魁梧的大丈夫。当观音菩萨随着佛教东传来到中国后,起初仍然是纯粹的男子汉,甚至还留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直至东晋之后,为了满足广大妇女的菩萨信仰需要,才开始出现了“女儿身”。到了唐代观音的形象就完全女性化了。观音形象的女性化,体现了慈母之爱的女性美,也符合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德性。所以人们创造出许许多多女相观音的形象,其中尤以“杨枝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水月观音”、“鱼蓝观音”等最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佛教艺术中的珍品。

讲解13:中韩祖师纪念堂

“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建筑面积232平方米,高18米,是一座集明清建筑精华的重檐歇山式殿堂,美观大方。1995年6月17日,韩国、日本等海外天台宗300余人前来国清寺,与国内各名山长老和僧众一起举行盛大的纪念堂建成庆典法会,共同祝愿中韩人民友谊长青,佛缘千秋,祈求世界持久和平。

纪念堂内供奉着创立佛教天台宗的开山鼻祖智者大师、韩国天台宗大师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和当代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正中的智者大师坐像高1.6米,左侧义天大觉国师和右侧上月圆觉大师像高均为1.5米。三尊铜像都作结伽趺坐,手结定印,俨然佛相。像坐后面,还竖着三块彰德碑,分别刻有韩国天台宗第二代宗正南大忠撰写的三位祖师的碑文,颂扬诸祖创宗功德。

讲解14:经幢

各位游客,“妙法莲华经幢”在药师殿西面,与东面的“中日祖师碑亭”相互呼应。建于1985年9月, “经幢”高3米,呈方形,通体用天台山绿岩雕琢而成。正面刻有“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九个龙飞凤舞的字样,是日莲上人的手迹。下嵌一铜匾,铸有“知恩报恩“四个字,系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所题。经幢的左、右、后三面,均刻有《妙法莲华经》的经文。经幢内部奉纳着日莲宗信徒抄写的《妙法莲华经》全部。它是日本佛教“日莲宗”信徒为报答祖庭恩德而建的。日莲宗是日本佛教的大宗,该宗创始人日莲上人曾到比睿山延历寺学习天台宗教义10余年,信奉《妙法莲华经》。信徒们寻根访祖,认定天台山国清寺为日莲宗的祖庭。于是,征得日莲宗宗务院的许可,由信徒南常男出资,在国清寺建立“妙法莲华经幢”。1986年9月7日,日本日莲宗总本山身延山久远寺法主、岩间日勇长老率领访华团,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的陪同下,到国清寺隆重举行“妙法莲华经幢揭幕法会”。经幢前的二棵樱花,也是日本信徒栽种的,象征着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人民友谊犹如盛开的樱花、光荣灿烂。

讲解15:鱼乐国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鱼乐国。鱼乐国其实就是国清寺的“放生池”。将放生池命名为“鱼乐国”,既贴切又富有新意,令人回味无穷。放生是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一种表现,是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首先创导的善举。 我们现在看到国清寺的放生池呈椭圆形。池岸围有铁护栏。沿池一圈嵌石子路面,古色古香。放生池的水面面积453平方米,水深2米左右。

放生池四周花木扶疏,令人赏心悦目。池西竖有一块石碑,上刻“鱼乐国”三个大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迹。石碑后面的高台上,建有“清心亭”。亭上悬匾“五峰胜景”,系民国总统府戴传贤手书。亭柱挂有一幅对联:“石上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性,潭影人心”。此联既是写景,又富禅意。六十年代大文豪郭沫若来此时,吟颂再三,兴趣甚浓,也引发了他的诗兴。那篇光彩照人的五言绝句《隋梅》,就是在这亭中一挥而就的。

站在清心亭中,可以看到右边的院墙上,民国书法家王震手书的“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南无”应该念作“那模”,是“致敬”、“昄依”的意思。提示众人尊敬菩萨可使你脱离苦海、永承欢乐。左前方花木丛中耸立着一块清代乾隆御碑,记述雍正皇帝敕修国清寺的缘起始末。对面还有一块记载1973年重修国清寺的新碑。两块碑记录了国清寺的佛教地位和兴衰历史,揭示了国清则寺兴,国乱则寺衰的道理,与“寺若成,国即清”的谶语相合。

各位游客,国清寺的讲解就到这里。大家现在可以自由参观,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第六篇:重庆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为大家服务。

我是来自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温,大家可以叫我小温。

在此大家游览重庆的期间,我会竭尽所能为大家服务,如果小温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来,以便我的改进;做得好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给予我肯定,以增强我的信心。

我预祝大家的这次旅途,玩得开心,吃得撑心,住得舒心。

谢谢大家!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开始我们的温泉之旅。

重庆享有“温泉之都”之誉,它的温泉开发历史悠久。

据说,在1600年前,轩辕黄帝曾在缙云山下的北温泉创造“温汤和药”,救治百姓。

后来,佛教高僧慈应大师云游到了缙云山,惊叹北温泉之泉水,于是在这里建了“温泉寺”,这比日本最古老的马温泉还要早200年。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出,温泉先于寺庙存在。

明朝时期,重庆又开发了南温泉,民国时期,西温泉诞生。

重庆的温泉不仅开发历史早,资源也相当丰富。

它分布广,水量优,类型多样。

在重庆8.24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温泉分布区域有1万平方千米,到目前已探明的温泉点有107处。

这些泉的水温以40℃~55℃居多,最高水温达60℃。

主要有硫酸盐、重碳酸盐和氯化物3种类型。

在大部分的温泉中,都含有30种以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松弛肌肉、关节,消除疲劳;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等作用,它的疗效已被医学界所认定。

2005年,重庆政府提出了把重庆打造成世界“温泉之都”的战略决策,使温泉成为重庆又一张城市名片。

为此,市政府制定了由“五方十泉”到“一圈百泉”再到“两翼多泉”的分阶段实施计划。

所谓“五方十泉”就是,在重庆主城范围内,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各规划2个温泉旅游重点项目。

目前,重庆的“五方十泉”已基本建成。

东有东温泉、南有南温泉、保利小泉,西有天赐温泉、贝迪温泉,北有北温泉、统景温泉,中有融汇温泉、颐尚温泉等等。

经营者们煞费苦心的就重庆独特的地形地势打造了,集山、水、城于一体的温泉旅游景区,可以称为奇葩啊。

并且,“一圈百泉”也已初具规模,“两翼多泉”的建设也开始起步,我相信,以后,重庆“温泉之都”的称誉将深植于我们每位游客的心中。

去年,也就是20xx年是重庆的温泉旅游年。

今年的10月30日,重庆市举办了万人同泡“五方十泉”大型活动,全市15个大小型温泉景点参与其中,最终计数器将人数定格为14345人,刷新了由湖北省创下的10121人同泡温泉的纪录,并且创下世界基尼斯记录。

各位游客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素有“武陵仙境”之称、被誉为“古巴渝十二景”的统景温泉风景区看一看。

推荐专题: 武当山导游词 丽江古城导游词 千手观音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