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的导游词(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的导游词(范文3篇)》。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高原明珠草海。草海以独特的高原湿地湖泊和珍稀鸟类保护为主要特色。
一听草海这一词,我们便知水是草海的一绝,候鸟因水而来,海水因水而活,相映成趣,别具一番景象。草海天水相连,山水相依,海湾岬角相间,风和日暖。
看,前面碧波荡漾,山水倒影,一望无际,成群鸟儿在天空翱翔,湖边星星点点分布着农舍的地方,正是我们美丽的草海。现在进入草海,可从东西两个码头,进入码头的长廊上,可以闻着周围花儿的芳香,可以欣赏到各种充满特色的商品,可以品味到各种小吃。慢慢的从长廊走近码头,你会看见渔民们正悠闲的划着小船在水上荡漾,偶尔还哼着小曲。划着小船进入草海,一种怡然自得,赏心悦目的感觉油然而生。船到中游时,水草茂盛,小船瞬间被水草埋没,仿佛在林中荡漾。偶尔,你会在水草里发现几个蛋,不必惊奇,那可能是刚刚鸟儿才下的。早晨的时候,如果你提着篮子在水草里搜索,可能捡到好多鸟蛋呢!突然的,小船又从水草里冒了出来,眼前又是豁然开朗的一切。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远处的小山丘上,矗立一座亭子,那是观鸟亭,每年观鸟节的时候,许多游客聚集在观鸟亭里,等待着南飞回来的黑颈鹤。当成群结队的黑颈鹤飞来的时候,草海的上空黑压压的一片。顿时,鸟叫声,游客的欢呼声,声声具起。在观鸟亭里,草海的全景尽收眼底,湖边水草里若隐若现的人家,夜幕的时候缕缕青烟,仿佛从水里突然跃出一条卧龙,为草海的风光又增添了一份神秘;海上悠闲荡漾的小船,划开波浪,慢慢远去,直至消失在你的视线里;成群的黑颈鹤,在小船里渔民的动静的惊吓下,从水草里一跃而起,这一切,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给崇尚自然的人们带来一份轻松歉意的享受。
尽管我说的再多,也不如大家自己体会,下面就是我们亲自体会草海带给我们神奇的时刻了,敞开心扉,尽情的遨游在草海吧!
樟江,为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支流龙江的上游河段。贵州省荔波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月亮山南麓,流经3区1镇7个乡,在瑶山乡王蒙街汇入打狗河。樟江流域包括20平方公里以上的集雨面积河流11条,集雨面积1498. 5平方公里,其中县内885.45平方公里,主河道长53.1公里,最大流量370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92立方米/秒,平均流量35.72立方米/秒。年均总水量11.29亿立方米,其中县内径流量6.82亿立方米。
樟江上游峡口河段,又称水春河。有樟江风景区之水春河景区。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xx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颍钥钜恍校樵啤业瞎赡习蚕匚境麓蠓搅吡醭ぴ溃蠓缴苄四┤文习蚕匚尽!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称为“学问最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在桥头还有一座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为什么在南宋,晋江的一镇有这么多资财创建这么伟大的桥梁工程,据有关史料记载:“安海镇”于府南六十里,古名“湾海”,宋初始改为“安”、曰“安海市”,西曰“新市”,东曰“旧市”。海泊至,州遣吏攫税于此,号“石开津”,又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
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
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
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由于时代久远,海港的变迁,海上的桥变成陆上的桥,如今国家拨出专款重修,恢复旧貌,我们一到长虹般的长桥,总要漫步观赏,为兴建泉州长桥功劳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