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家乡导游词(范文6篇)

2022-04-04 11:27:4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乡导游词(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家乡导游词(范文6篇)》。

第一篇:家乡导游词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商洛市。地处华山之南,周设华阳池,秦置内华阳郡。距西安容108公里。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是中国“十大金牌核桃县”。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洛南是华夏汉字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洛南县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群山连绵,起伏悬殊,具有明显山区气候特征。季风影响明显。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为一年中干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逐渐增多,如果伴有大风,土壤蒸发加剧,极易形成春旱,当寒潮入侵时,往往出现冻害;夏季是一年中最高气温季节,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节,雨量集中,多有雷阵雨、暴雨出现,有时伴有冰雹,有时还出现局部伏旱和夏旱;秋季气温速降,初期多有连阴雨,常常形成涝灾,末期偏少,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第二篇:莒县导游词

我的家乡不如北京繁华,不如上海更有魅力,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的家乡就是:“莒县”,她有独一无二的性格和特点,那里生活的人都淳朴善良,豪爽大度,不为一点儿小事挑起争纷,特别团结。我家乡的景点虽不是很多,但我也知道几个有名的景点,比如说:“浮来山,状元林,横山。”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浮来山了!浮来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天下银杏第一树了,这棵银杏树树龄达四千多年,却仍枝叶茂盛,每到放假期间很多人都去看这棵千年银杏树,所以浮来山也就成了我家乡最有名和大家最熟悉的景点。依次就是沭河湾了,它由沭河公园,蓝湾超市和一些娱乐场所组成,是我们第二大熟悉的,也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晚上还会有孩子来这里玩耍,大人们来这里跳舞,打太极拳,可热闹了!

我的家乡不但风景美丽还有许多名吃:“干蒸黄鱼,白河田鸡粥,海参泡饭。”有一天我去吃家乡的小吃干蒸黄鱼,那味道太好了,至今还令人怀念。

这就是我的家乡“莒县”,一个充满热情和豪爽的地方,我们随时欢迎你到这里玩。

第三篇:家乡导游词

我的家乡南通,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旅客们,现在,我们便开始南通之旅吧!

现在,我们正位于狼山脚下,狼山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之一,又称“江东第一山”。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出没,又传因山形像狼而得名。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成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山上风景十分美丽,有许多亭台楼阁。景区内还坐落着各具特色的马鞍山、剑山、军山、黄泥山,简称为“狼马见军王”。“五山”南邻长江,山水相依,风光绮丽,古迹众多,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南通有首名谣:“南通三坐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霄插。”这三塔,就是金铃悠悠、树木葱郁的文峰塔,颀(qí)长玲珑、飞檐翘角的光孝塔和朱栏黄瓦、昂首云天的支云塔。大家可以看到,这座高35米的之云塔雄踞狼山之巅,十分的华丽。

来,大家品尝一下全国闻名的西亭脆饼。这西亭脆饼虽然每根不足两厘米厚,但是它却有18层之多。和西亭脆饼一样有名的就要数我国传统染织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pā)――蓝印花布了。蓝印花布以质朴、古拙的纹样和素雅的风韵,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受,它体现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游客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继续参观游览博物苑等地方吧!

第四篇:大连导游词

各们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大连来旅游。到过大连的人都明白大连有三多,即广场多、绿地多、喷泉多。大连有较大的广场50个,这些广场形状各异,有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多边形的,如同一个个最漂亮的城市客厅分布在市区各处,其中主要的广:场大多座落在城市的中轴线上,以广场为中也道路呈现辐射状。这种布局完全打破了中国城市传统的横平竖直的棋盘式格局,使大连具有典型的欧洲城市模式。大连的广场建得十分经典,大有大的气势,小有小的精致。广场上大都建有精美的雕塑、音乐喷泉,有的还有欧式柱廊、圆形舞台和瀑布,广场四周的"音箱每一天定时播放蓝色的多瑙河等世界名曲,音乐声起,水花'跳跃,瀑布飞泻,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大连的广场是一种文化,它不但给人以美感,同时也承载着大连的历史和大连人的现代城市生活埋念。清晨,人们在广场上锻炼身体、练外语、吊嗓子、唱京剧;傍晚,人们随着音乐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白天,可见婴儿跟着母亲在广场上瞒跚学步,老爷爷带着孙子在广场上放风等,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广场上写生,等等。如果说大连是一本浪漫的画册,那么广场就是这本画册中精美的一页。这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星海广场。它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那连接山海、泱泱之大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星海广场

我们此刻来到的这个地方是星海广场的中心,让我们一睹这座广场的风采。星海广场位于美丽的星海湾,并由此而得名,总面积为110总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它建成于1997年6月30即这是一个有纪念好处的工程,就是以此纪念香港回归。请看广场上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这个数字就是要让人们永远铭记1997年7月1日这个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华表底座附有8条龙,柱身雕着1条龙,这9条龙寓意中国古有九州,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华表顶端坐着一只金光闪闪的动物,叫望天辏玻趁住辏涤惺赝肮撸谀抢锎砼瓮囊馑迹劣谂瓮裁矗蠹揖】勺杂慑谙搿9愠≈行慕杓吮本┨焯赤髑鸬.设计方案,由999块四川红色大理石铺设而成。大理石外围是金黄色的大五角星,红黄两色象征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龙必有水,环绕广场四周的是大型音乐喷泉,音乐声起,泉水喷涌,远远望去,水雾弥漫,如九龙戏水。广场周边设有5盏大型宫灯,由汉白玉石柱托起,高12。34米,光华灿烂,与华表交相辉映,这一切都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广场四周按照西周、东周以来的图谱,在大理石上雕刻了造型各异的9只大鼎,每只鼎上以魏碑体书着一个大字,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它由9只鼎托起,象

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昌盛。一言九鼎,重于泰山,表达了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大理石上还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朋友们不妨在那里找一下自我的生肖,站在旁边摄影留贪据说这样能给您带来吉利,因为从此您就是它的主人,它会在9条龙的统率下,时时护佑您。广场上这些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显示了大连人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景仰,也表达了大连人对中华民族的真挚感情。而那巨大的五星形广场又与大海相呼应,有星有海,恰为星海湾的象征,又使人联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反映了我们的共和国誓把传统的历史文化精华发扬光大、意气风发地奔向更加完美未来的坚定意志。我们此刻所站的这座中心广场内圆直径为199.9米,寓意公元1999年是大连建市100周年;外圆直径为239.9米,寓意公元2399年时,大连将迎来建市500周年。从广场中央大道中心点往北行500米是会展申心,往南行500米是蓝色的大海。中央大道红砖铺地,两侧绿草如海,每隔20米设一个航标灯造型的石柱灯,象征着洗雪了百年国耻之后的中国,正应对大海,走向世界。星海广场背倚都市,面临海洋,其泱泱之大及其连接山海的气魄,令人心胸开阔,仿佛身临一个超然于世的新天地,颇觉快哉。然而朋友们很难想到,如

此一个华美壮丽的广场,它的前身竟然是一座大垃圾场──化腐朽为神奇,这正是大连城市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雕

我们此刻来到了广场的南部,展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巨大雕塑名为《路》大是我们大连的城雕。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足迹浮雕,分3×50米和2×50米两段,象征着大连百年所走过的沧桑历程;另一部分是弧面形似翻开的一本书的台式广场,面积为5×l00米,寓意大连经过百年历程后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广场中央的小型圆雕表现的是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海滩上用沙子堆造高楼大厦。足迹浮雕平铺地面,铸铜足迹一向伸向小型圆雕,与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联系在一齐,蕴含着大连人民将创造历史的职责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决心。浮雕上的足迹有1000双。这些足迹可不是凭空想象、任意雕塑出来的,而是我们大连人用脚实实在在踩出来的,每一双足迹都有一个有名有姓的主人。其中有700双是无偿采集的,他们中有百岁老人、老红军战士、军人、武警、科技人员、教师、劳动模范、少年儿童及少数民族和残疾人代表等。另300双为有偿征集,每双价格为500元。凡愿意参加者须填写包括思想行为、有无犯罪记录等资料的表格,由街道证明和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进行足迹采集。这1000双脚印自北向南通向大海,是按着年龄排序的,排在第一行的是1899大连建市那年出生的;排在最后一行的是当年才出生的。1000双脚印的来历,证明了大连的

百年历史是由勤劳奋进的大连人民创造的,是大连人民披荆斩棘走出来的,它显示着一个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那座建筑为大连的百年灯塔,是模仿大连港初建时的第一座灯塔建造的。

氦气球

眼前这个足球形状的巨大气球是我市也是我国一家著名足球俱乐部的形象产品,它就是实德足球俱乐部。这个大气球不是放在那里看的,而是能够升空的。气球直径23.5米,里面充满了氦气,体积6000立方米,每次最多可载客30人,最高可升至200米。随客人一齐升空的有专职驾驶员,与地面人员一齐实行双重控制,加之气球体积比较大,所以人坐在上方会感到十分平稳。

广场文化述说

好,各位朋友,大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广场多是她的一个重要特色,星海广场只是这众多的广场中的一个。为什么大连舍得在那么多黄金地段建广场呢?其实,广场本来就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素有"城市的客厅"之称。大草坪、大色块的比较以及大空间的视野,能够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得到调节,精神在四周水泥建筑的压迫中获得释放。同时,广场又是人们娱乐和进行各种交流不可缺少的场所。大连在广场建设中不但强调广场内的视线无遮挡,四周的建筑要通透,而且很多广场都有一个平平光光的露天舞台。人们从嘈杂与车流如梭的街道走到那里,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神清气爽的感觉。每当周末或傍况广场上常有音乐悠扬,舞姿翩翩,人们也常常在这些"城市客矿里三五成堆地进行外语对话和侃大山。广场文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大连的时尚,从而使大连市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必须的提高。同时还就应承认,广场多是大连固有的城市风格。早在大连市开建之初,沙俄在规划和设计上就完全改变了东方城市传统的纵横直交的市街布局,根据城市中多山的地形,采用巴黎式的放射型市街形态,而广场则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此决定了大连市今后城市建设的基本走向。放眼今日大连,西式广场与满城皆是的欧式建筑相得益彰,更加

重了这座城市的对外开放色彩,强调了一个富有时代好处的主题:大连要走向世界!

第五篇:红色导游词

红色旅游导游词

红星小学 六三班 董伊飞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

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

在这里你,最令我惊喜的,就是毛爷爷的旧居了。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篇二: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导游词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景区解说词 驿道

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早上好!非常欢迎大家来我们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观光旅游,我是讲解员~~~~~~。

我们面前这个小山村就是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距沂南县城西北23公里。抗战时期这里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常山庄村四面环山,群山相连,只要在各个山头放一个哨兵,便可以一哨观天下,进退任我行,不要说一支部队,就是一个人从这里路过我们也看的清清楚楚。所以说此地藏龙卧虎,易守难攻,是我抗战的战略要地。 如果说到历史,首先要说党中央的英明决策。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领导起义后,党中央十分关注山东的战局,并明确指出:山东省委的工作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省委工作的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尤其是以蒙阴、莒县等广大地区为重心,而常山庄这一带恰为蒙阴至莒县的中心。

随后,中共中央又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等一系列决策,首先派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高克亭等50余名军事干部和地方工作干部到山东,随后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又委派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和红军将领张经武率部分红军干部、长期在白区工作的党员干部以及部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的学员近200人到达沂南,接着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将所属部队整编为10个支队23个团,共2.45万人,地方武装1万余人。同时,统一指挥山东各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从而拉开了创建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序幕,使这里成为山东抗战的中心。 进入这个大门,就进入了我们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

进门之后大家看到这座山就叫常山,整个村子靠山而建,因此就因山而得名叫常山庄村。这片是根据当地老百姓房屋改造成为的八路军食堂,可以为大家提供食宿,左边是一条深沟,围墙外边就是常山庄居民现在居住的村落。从1938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在沂蒙革命根据地战斗、工作的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同志曾经说:“抗战时期,山东的中心是沂蒙,沂蒙的中心是沂南,沂南的中心是常山。” 站在三孔桥上,我们看到北边这一大片的青石林,可谓是我们常山庄独有的一片景观,当地老百姓叫它黑石沟。沿着这个黑石沟往北100米的位置,有一个地道口,是当年这里的百姓掩护八路军救护伤员的地方,现在仅剩一个洞口,但还可容纳10多人。 前边这个书写着马牧池三个字的石碑,是为了方便拍摄影片而立起的道具石碑。马牧池是这里乡镇的名字,常山庄就是属于马牧池乡。关于马牧池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山区一般都缺水,但是这条小河却常年有水,古时候来往的商人都在这里歇脚饮马,大家垒坝拦水,修起了一个个饮马的池子,称牧马池或饮马池。后来就有个马牧池这个地名。 整个影视基地所拍摄的都是一些30、40年代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所以这里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都是大家眼前这些茅草屋石头墙,所有房屋都是用当地石块建成的,咱们眼前的这些石头墙当地称之为“干插墙”。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临沂市委宣传部要拍摄一部反映沂蒙人民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沂蒙》,剧组历时三个月,在沂蒙山区走遍了6个县200多个村庄,最终将《沂蒙》的拍摄基地选定在这里。就是因为这里不但地形独特而且还完整的保存了当年抗战时期的古村风貌。在这里先后拍摄了电影《沂蒙六姐妹》、《斗牛》,电视剧《沂蒙》《娘》等20余部影视剧。《沂蒙》荣获了2009年央视“优秀首播剧奖”、“最高收视率奖”和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沂蒙六姐妹》荣获了全国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电影华表奖和泰山文艺奖一等奖;《斗牛》荣获46届台湾金马奖。

这些生长在石头缝中的百年老树和这些石头房屋,古朴沧桑,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当年共产党领导的沂蒙人民奋起抗战的历史。

随着拍摄影片的不断播出,这里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热情的观众在追寻当年革命斗争的遗迹,寻找当年那段真实感人故事的同时,纷纷到这里来观光,使这里既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又有着丰富的人气。

前边这座牌坊,叫做枕沂牌坊。东边这面书写着“枕沂”两个字,意思是说头枕沂河;另一面书写着“叩蒙”两个字,意思是叩拜蒙山。站在我们这个地方往东60里就是沂蒙母亲河沂河,往西80里就是蒙山。枕沂和叩蒙表达了沂蒙人民对蒙山沂水的敬仰之情。

穿过牌坊我们看到左边是“沂蒙大戏台”过去村里开会放电影或开展一些集体活动都到这里集合。这也是许多知名影视剧经常用到的一个场景地,像沂蒙电视剧中选村长的剧情还有电影斗牛中父老乡亲排队抓豆子都是在这个地方拍摄完成的。

对面这个院落就是沂蒙电视剧中地主李忠奉的家,我们叫它东家大院。大家里边请?..这边是东厢房,墙壁上展示的就是在我们影视基地内拍摄的一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剧,像黄渤、闫妮主演的电影《斗牛》,就是荣获了第46届金马奖;这部是由斯琴高娃、宋春丽主演的电视剧《娘》,大家看过的应该还有《平原枪声》、《地道英雄》、《诱杀》等,整个影视基地累计到现在拍摄了有20多部影视剧,因此常山庄村又被人们称之为“山东的山村好莱坞”。出来之后带大家参观一下剧中地主的前厅,这就是地主李忠奉专门用于接待客人的一个前厅,东边是一间非常古朴的小书房,走出这个门我们大家就进入了后院,在后院东家大院简介中的这副剧照就是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拍摄的,说的是日本侵略者要求地主李忠奉交出粮食的时候,李忠奉和他的夫人为了保护全村的老百姓和八路军的粮食选择了在这个院落这个台阶与日本人同归于尽了。通过这个场景的拍摄,充分反映出了我们沂蒙老区的地主也是一个爱国爱民非常开明的好地主。踏上台阶后带大家参观的就是剧中地主家专门用于居住的后厅,东边那间是地主家的餐厅,西边那间是地主家的寝室。剧中的地主李忠奉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地主,因为他把仅有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往了两个不同的部队,一个在延安参加了共产党,一个参加了国民党。出门之后带大家从这个三层哨楼的底部穿过。这个小哨楼就是后来因为拍摄影视剧的需要后期建起的,正规来说它应该算是富人家小姐用于看戏的观戏台或者绣楼,只是剧中地主家没有女儿,所以这个绣楼在这的作用就是个站岗放哨的哨楼了,目前这个三层哨楼是整个常山庄最高的建筑物,如果站在它的顶上是可以看到整个常山庄的村貌了。像是西厢房内为大家展示的就是42集电视剧《沂蒙》和电影《沂蒙六姐妹》的部分剧照,这两部影视剧中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沂蒙老区真实存在的。

参观完东家大院后,带游客朋友们去参观一个我们沂蒙老区独有的物件——专门用于烙煎饼的鏊子。

展示在这个院内的鏊子是目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一顶鏊子,它是为了参加2010年好客山东贺年会而专门打造的一顶参展鏊子,直径是2010毫米,重量是2010斤,这副照片就是当时烙煎饼的实景照片,当时4位妇女共同合作,所烙出的煎饼重达约有6斤。周围这些小展板展示的就是沂蒙老区传统的鏊子和烙煎饼的多种方法。展示煎饼鏊子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如果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小米加步枪的话,那么抗日战争的胜利,沂蒙山区的煎饼是功不可没的。大家走这边??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以及《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

跟着共产党走是一首歌的名字,这首歌就诞生在我们沂南,全国军民唱着这首歌跟随共产党,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请大家到馆内参观。

当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最高阶段,西方列强把殖民地瓜分完毕的时候,封建、闭关自守的旧中国宛如一艘迷失方向的航船,不知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像灯塔一样,照亮

了黎明前的海洋,像舵手一样,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沂南就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4年沂南县苏村镇门家庵子村青年刘鸣銮考入上海大学,接受了共产党的教诲和熏陶,以后每次回乡省亲便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都是由他带到沂南的,1925年,刘鸣銮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沂南县第一位共产党员。 1927年,沂南县一批土生土长的进步知识分子,也相继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像苏村镇北良水的杜润芳、还有依汶朱家里庄的朱寿年等等。这时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形成燎原之势。

土地革命时期,沂南党的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活动基地主要集中在苏村司马一带与朱家里庄周围。 1928年省委特派员孙兆鹏来沂南开展工作,在30多个村庄发展了党员,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开始蓬勃兴起,特别是在苏村镇一带,在司马村农民运动领袖徐相南的领导下,农民们拆庙宇、砸神像、剪辫子、动员妇女放脚、打击土豪劣绅这在沂蒙山区屈指可数。 1928年,以朱寿年为主要负责人的朱家里庄党小组成立,这是沂南县最早的党组织,当时的旧址就在这里,朱寿年后来还被选为当时管辖沂南的沂水县委书记,说起来应该是我们沂南县第一位县委书记。 1929年夏,沂水县委遭到破坏,这就是成立在司马村当时的旧址,县委书记朱寿年与一批共产党人被捕,徐相南壮烈牺牲,他的父亲徐丁谊在儿子牺牲后,把徐相南的遗体放在一个闲院子里不埋,并发下誓言“共产党不胜利,就不给儿子出殡”。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以先进文化武装的共产党人必将取得胜利,尽管这个胜利还十分遥远,但这一天必将到来。他以坚定的信念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老人写下了“对面灵山存八宝,一家五抗无限乐,抗战到底”的春联。1947年,沂南县委为徐相南出殡下葬后,老人走完了他漫长的一生。

当沂南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战友的血迹,为寻找上级党而远离家乡,分赴祖国各地,继续进行当的工作,涌现了一批党的优秀干部。

王光伟,沂南县苏村镇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国家纪委副主任,在白色恐怖下,他冒着生命危险,辗转于河北、河南等地,在党的地下工作战线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秦鸿钧,著名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主角的原型之一。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一直冒着生命危险在敌占区进行地下报务工作,1949年全国解放前被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杀害,时年38岁。

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一大批共产党人的实践唤起了人民大众,沂南儿女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置身于民族的解放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十分关注山东的战局,毛主席做出了派兵去山东的决策,八路军各部挺进沂蒙山区。 1938年11月,张经武等200人到达沂南,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1939年3月,罗荣桓、陈光率115师挺进山东;1939年6月,徐向前、朱瑞抵达沂南,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

不仅军队进驻沂南境内,当时许多群团机关均集于此,沂南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敌后抗日战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沂南也成为中共山东分局的直属县。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曾在我们沂南成立的、驻守过的群团机关。

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进驻山东后,为解决抗日干部之不足,建立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38年8月,第二期培训班开始随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进驻我们沂南的岸堤,当时称岸堤干校,此后又举办了3期,为地方和军队培养和输送了3000多名优秀干部。这就是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的旧址。 1940年1月,抗大一分校来鲁,迁至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与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合并于抗大一分校。抗大一分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干部大学所属的几所分校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行军转移和参加战斗最多的一个分校。迁至山东后,积极宣传发动群众,为根据地建设和党组织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说到这,还要说说咱们中共山东分局党校,也就是现在山东省委党校的前身,为提高广大干部党员的政治素质,中共山东分局于1938年10月在岸堤镇西北的白佛寺创办党校,这是旧址。当时共开办5期党训,培养学员1000余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我们沂南人的骄傲。

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还有很多。 1939年,日寇夏季扫荡之后,大众日报社几经辗转,于初冬来到了马牧池的东辛庄,在这里工作、战斗了1年左右的时间,与周围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当时的大众日报社就安在了孙长祥老人的家里。 1940年2月,由八路军山东纵队供给部领导的北海银行随部队迁来沂南,驻守马牧池一带近8年时间,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帮助下,与日、伪、顽、匪浴血抗战,为整个山东及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外人士视为奇迹,1948年。中央就以北海银行、华北银行、西北银行为基础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

为沟通山东各战区的通讯联络,更有效的打击侵略者,1942年2月7日,在距离常山庄1公里的双泉裕子村诞生了山东战时邮务总局,是山东省第一个邮政组织,也就是现在邮局的前身。已故国家邮电部副部长赵志刚同志任第一任局长。山东战邮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在频繁的战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伴随着成立了很所的学校,像:山东省财政经济学校、山东公学等等,革命文化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人民充分的发动了起来,为迎接艰苦抗战的岁月到来直至打败日本侵略者及消灭蒋家王朝,做好了思想准备。 1940年7月26日,山东省各界代表300余人,在沂南县青驼镇古寺召开了联合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也就是现在省政府的前身,在当时全国的19块根据地中,战工会是唯一一个管辖全省的抗日民主政权。 这就是当时开会时的场景。

当时的会场就设在庙门外两株大白果树之间,搭了大棚席,排上不带靠背的板凳,十分简陋。代表们就住在周围的村子里,一天3顿就在露天树下就餐,大会开了1个月,驻地群众热情支持,站岗放哨,保卫会场,为大会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的工作。

会后,沂南县在青驼寺会议旧址前立碑纪念,1940年冬,日寇扫荡时将古庙烧毁,将其中一棵白果树烧死,碑也被毁坏,所以现在战工会旧址只剩下了一棵白果树。 1990年值战工会成立50周年,山东省政府拨专款建立纪念馆,建起了纪念碑,纪念碑总高8.5米,平面呈“工”字型,立面碑帽以“山”字为主体,寓意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这次纪念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谷牧同志亲自到会参加了本次纪念活动。

在这里我们看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沂蒙人民无私无畏的支持下,才有了沂蒙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不断激励着更多的英雄儿女加入革命大潮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我们沂南县诞生了《跟着共产党走》这首歌,这首歌是由沙洪和王久鸣创作的。他们二人随抗大一分校来鲁之后,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9周年,二人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词曲的创作。 10分钟的创作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是一种必然。1940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他们二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年轻的共产党的坚强和伟大,真切的感受到沂蒙人民舍家为国的抗日热情,真切的感受到共产党就是老百姓的领路人、带头人、贴心人。创作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

就像沙洪说的:“这不是写出来的,是从我心中迸发出来的”。

这就是这首歌最早的出版物,当时这首歌歌名叫《你是灯塔》。在歌词中,把党比作“灯塔”、“舵手”,歌颂党是领导的“核心”,代表着抗战的“方向”。这些形象和概念,都是当时整个抗日形式的真实反映。这首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在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传唱开来,一直传唱到江淮一带的新四军地区。1946年,新四军北撤到山东时,沙洪在上海秘密入党时,在宣誓会上唱的就是这首歌。 2002年,沂南县孙祖镇党委和政府投资在东高庄建立了一座“灯塔”——就是刻着这首歌词的纪念碑,供后人瞻仰。上面的题词是由原山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李子超题写的。

沙洪一直都眷恋着沂蒙山,曾多次回来沂南。这些就是他回来看望沂蒙人民的一些场景。 2004年1月21日,沙洪因病谢世,享年84岁,遵照其本人的遗愿,他的爱人姚明携子女,将他的部分骨灰葬在“灯塔”前。 这首歌后来更名为《跟着共产党走》,正是唱着这首歌,全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寇,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军乐队奏起《跟着共产党走》,那高昂、流畅的旋律,不仅激荡在雄伟的天安门上空,也激荡在全中国人民的心中。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90年弹指一挥间,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建设富强祖国的光辉历程,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跟着共产党走。

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

人民子弟兵是革命战争年代民拥军的亲切称谓,他们在沂蒙山这块热土上抛头颅、撒热血,这个场馆的建立正是为了纪念他们的艰苦奋斗与流血牺牲,也是对建立起丰功伟绩的人民子弟兵最好的敬礼。 《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这个馆名是由华南将军题写的。大家里边请?? 这里展示了当年在沂蒙革命根据地工作和战斗的200多位将帅和近百位的高级干部。1955年至1988年授衔的10位元帅1500多位将军中,在我们沂蒙山区战斗过的就有400多位。

这里跟各位简单介绍几位将帅。

进门大家看到的就是当年毛主席对罗荣桓元帅的高度评价。

我们看到,这面墙壁上展示的,就是曾经在我们沂蒙山区战斗和生活过的三位元帅和两位大将,分别是: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和张云逸。

首先给大家介绍罗荣桓元帅:罗荣桓1939年3月和陈光,率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作战,直到1945年10月,率山东军区部队到达东北。7度寒暑,罗荣桓领导根据地军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毛主席说:“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靠山东”。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方,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罗荣桓在沂蒙山区经历过大小战斗无数次,最为神奇的就是发生在我们沂南县的“留田突围”。那场战役在罗荣桓的周密部署下,我军只用了一夜时间,没放一枪一弹,无一伤亡,安全的突破了两万日寇三道严密封锁线,转危为安。这真是一个奇迹。当时跟随115师一起突围的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称赞留田突围的指挥是神奇的,是一次“无声的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桓转战东北。陈毅、粟裕具体指挥了山东的解放战争。

这位是粟裕大将:粟裕是我军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是1947年进入山东的。篇三:大别山导游词-红色

“五个一” 红色之旅先进性教育活动是由县委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主办的一次学教体验活 动, “五个一”呢,就是走一趟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扫一次红军墓、吃一顿红军饭、听 一堂红军课。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第一站到胜利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扫烈 士墓,第二站参观胜利老街、金凤楼,第三站在 xxx 吃红军饭,饭后听红军课,第四站是 上薄刀峰,走红军路,完成行程后从大地坳方向返回。 在外地,说到罗田,可能会有人说不知道,但说到大别山,那就很少有人说不知道了。这是 由于包括我们罗田在内的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以巨大 的流血牺牲,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为建立新中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所决 定的。大别山与井冈山、韶山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三大策源地。更重要是,1947 年,刘 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一举扭转国内革命斗争局面, 揭开解放战争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 略大反攻的序幕。 今天, 我首先先给大家介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刘邓大军在罗田战斗活动情况。 这得 从大别山的战略地位说起。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3省边界地区,南接长江可威逼宁汉,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战略 地位十分重要。早在党的创立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即成为创立党组织较早、受党的影 响较深、工农运动高涨的地区。因此,大革命失败后,鄂豫皖3省党组织根据“八七会议” 所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在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过程中, 相继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大别山区, 不约而同 地提出了实行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构想。 随着这个战略构想付诸实施, 大别山相继爆 发了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和六霍起义,形成了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1947 年,国民党军队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将战争引向解放区。因此,党中央决定举 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邓小 平说过: “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 。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6 月 30 日,刘伯 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一、

二、

三、六纵共 11.5 万余人,迅疾南下,一举突 破了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歼敌九个半旅,接着向南实行无后方的千里跃进。 “进” , 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心脏。 其间,我军在刘邓首长的率领下,抢渡黄河,越过陇海铁路,通过黄泛区,渡 过沙河、汝河、淮河,于 8 月 27 日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刘邓首长命令

一、二纵(含六纵 16 旅)攻克大别山 北麓,担负掩护,三纵直指皖西,六纵直指鄂东,迅速抢占大别山中心区,包括罗田。 1947 年 9 月 4 日,刘邓大军进至滕家堡,就是现在的胜利镇。这是刘邓大军首次进入罗田。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活动期间,罗田既是前线,又是大军后方。 47 年

9、10 月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开展游击战,辗转于麻城、英山、浠水、立煌(金寨) 、蕲春、罗田等地,我县民间都流传着刘邓大军五次攻克罗田县城的故事。第一次刘邓大军 6 纵 18 旅 53 团(先遣团)于 47 年 9 月 6 日从麻城白果出发,经李婆墩、三里畈,于当日黄 昏到达石源河,然后兵分三路:一部过河占领城南钵盂尖,一部占领城东黄道山,一部占领 城西党家山高地, 然后主力部队猛烈攻城。 当时城内有国民党广西军一个营和县自卫队 1000 多人。在我军攻击下,顽抗一阵,弃城向雷家大垴方向逃窜。刘邓大军首次攻克罗田县城。 入城后,成立城防司令部和罗田县爱国民主政府,开仓济贫。53 团主力,于数日后主动撤出县城,经大河岸赴英山。县自卫队于 13 日占据了罗田。 第二次是 18 旅一支部队,于 9 月 18 日路过,二次攻克罗田城。收复县城后,挥师经大河岸 向英山方向开去。敌军于 20 日又占据了罗田。 第三次是 9 月 29 日,正值中秋节,六纵主力北返麻城路过罗田,城内守敌闻风丧胆,我军 稍加攻击,守敌就弃城而逃。县城第三次被攻克。 第四次是 10 月五日。也是六纵一部 2000 多人,经石桥铺进入罗田,县城守敌闻风逃窜,我 军再次攻克罗田。随后开向蔡店河。 第五次是 10 月 27 日,刘邓大军在蕲春高山铺大捷,歼敌 40 师和 52 师 82 旅共 1.26 万人之 后,六纵一部从广济向罗田出发,攻打罗田县城,击溃敌第 7 师 516 团,于 29 日第五次攻 克罗田城。 至此, 大别山战略要地罗田, 完全控制在我军手中, 成为大别山游击战争根据地。 1947 年 11 月 10 日《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 “罗田经五次易手,人民已认清了解放军 和爱国民主政府真正是人民的救星,当我军队和政府入城后,老百姓纷纷前来诉苦,控诉蒋 匪军之罪行” 。 好了, 刘邓大军在罗田的情况介绍我们暂告一段,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内容――学唱一 首红军歌。 在大别山老区,流传着很多革命歌曲,有出自红安的《八月桂花遍地开》 ,很多人都会唱。 在我们罗田也有不少,为配合这次活动,县文化局搜集整理了十几首,精选了两首,下面我 给大家唱一遍,请大家选学一首„„。 (教唱一首红军 歌) [过方家坳后] 各位领导,我们马上就到胜利镇。胜利镇原名屯兵堡,又称滕家堡。屯兵堡名称的由来,民 间传说宋朝有一女将,身怀六甲带兵打仗,战斗中在胜利镇北面的松(生)子关生子,在脱 甲岭解下战袍包裹,到洗儿岭洗婴儿,最后屯兵于在这里,将这里取名屯兵堡。后人改称为 滕家堡。比较可信的说法,此地是鄂豫皖边陲,北通中原,南接江汉,为兵家必争之地,历 朝历代都屯兵于此,所以称为屯兵堡。52 年,在这里设胜利县县址,所以地名改为胜利, 是纪念革命胜利的意思。 胜利地区是我县革命的发源地,我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这里成立。红一军、红四军、红 25 军、红 28 军,刘邓大军在罗田都是以胜利为主要活动区域。 [烈士陵园] 胜利烈士陵园,建于 1986 年,是为纪念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胜利 牺牲的 300 多名烈士而兴建的。园内建有烈士纪念碑,碑高 18.6 米,花冈岩碑身,碑身由 王任重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上刻有碑文,记述了烈士概况。[李梯云烈士墓] 李梯云,又名李继棠。胜利镇上金垸皂树坳人。1907 年生, 1924 年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 中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926 年夏,受组织委派,回罗田 开展革命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26 年 8 月,他主持在滕家堡金凤楼成立第一个 党支部――中共罗田支部,并当选为书记。同年十二月,中共罗田县委正式成立,他任县委 书记。从此,罗田地区的大革命运动在以李梯云为首的中共罗田县委领导下蓬勃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李梯云秘密转入商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历任中共商城南邑区委委员、中共 商罗麻特别区委委员、中共赤城县委书记、中共鄂皖特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 11 军 32 师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徐思庶、肖方、周维炯等人,成功组织并指 挥了商南武装起义,创建了鄂豫皖第二支工农红军。1931 年,在金寨狮子垴指挥作战中, 不幸中弹牺牲。年仅 25 岁。 (选讲:这座烈士墓为李梯云烈士夫妻合葬墓,经其子重修,同时修建的还有陵园内的揽胜 亭。其子已从台湾返回大陆定居,现居于县城林贸一条街) [纪念碑] (开展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两项活动,由县先教办主持) [吴光浩烈士纪念碑] 吴光浩,鄂豫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1906 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25 年考入 黄埔军校第三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 4 军叶挺独立团,任连 长,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的战

斗,后提升为营长。 1927 年,中共湖北省委派吴光浩领导了以咸宁、蒲圻为中心的鄂南起义。同年 10 月,中共 湖北省委又派吴光浩等人到黄麻地区组建了鄂东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 统一领导黄安、麻 城两县的武装起义。11 月上旬,根据上级指示,潘忠汝任黄麻起义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 指挥。 1928 年 1 月,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7 军,吴光浩任军长。7 月,为适应新 的形势,奉上级指示,第 7 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 11 军第 31 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 1929 年五月,鄂东北特委派吴光浩前往商南领导武装起义。吴光浩率 10 余名战士化装为小 商贩,途经胜利镇北洗儿岭,在一家小饭店休息吃饭,一名战士不小心露出藏在腰间的手枪 带子,被店老板发现。吴光浩一行上路后,店老板向驻地民团报了告。民团副团总金淑辉带 50 名团丁紧追,到脱甲岭将吴光浩一行包围。吴光浩见势不妙,一边还击,一边命令和掩 护战士撤退。战士们都安然脱险,吴光浩不幸中弹被俘。后被危害于胜利河坪,时年 27 岁。 有学者将吴光浩与叶挺、王尔琢、黄公略、许继慎等人一起列为我军英年早逝的 17 位重要 将领之一, 概叹说,他们如果能活到解放后,也许我军的元帅、大将不止 20 位。 [ “五二九”烈士殉难纪念处]1927 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罗田,滕家堡反动商团、土豪劣坤陈伯华、金伯 如、金南台和流氓地痞陈子晋、金猪婆(金明武)等人,密谋暴乱,散布谣言: “共产党, 真稀奇,先分田地后共妻” 、共产党要开“五卅”大会是要搞五杀:杀土豪、杀劣绅、杀流 氓、杀地痞、杀农民,一边煽动不明真相群众疏远共产党,一边组织“黑杀队” 。先后抓了 区农协、工会、妇协、工人纠察队等组织负责人夏登阶等共产党员。5 月 29 日,拷打并杀 害了叶绳裘、夏登阶、肖锦云、闫云鹏。由于这些党员坚贞不屈,守口如瓶,不肯交出党员 名单,肖锦云、闫云鹏被金猪婆(金明武)用大刀剁死。夏登阶被暴乱分子用切茯苓的大片 刀割掉耳朵、鼻子,脸上身上的肉也被一块块割下来,金猪婆还用沙子擦割开的伤口,夏登 阶宁死不屈,被活活割死。接着,又同样割死了叶绳裘。第二天,暴乱分子将另六名共产党 员捆绑游行,其中女同志方玉恒,被暴徒们剥去上衣用铁丝穿透乳房游行。后将六人押到河 坪,用前一天杀人的残酷手段一一危害。 “五二九”暴乱被害党员共有十人。 [胜利老街] 胜利镇始建于宋代,原叫金店,后建立盐营。屯兵堡、滕家铺都是后来的称呼。由于此地为 战略要地和通商要道, 历代 不断有大批的军队驻扎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 通商要道的位置又 使这里成了进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千年老镇渐渐形成规模。据老人们 回忆,胜利原有规模与风格相近的四条老街,分别称为一甲街、二甲街、三甲街和四甲街。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保存较好的一段,它长约 1000 米,曲巷幽深,由一条主街和几条岔街构 成,街道宽 2 至 3 米, 现存建筑多为明、清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兼具南方古镇特色。 街道砖石铺就,房屋青瓦粉墙,马头山墙,共壁连体,一进几重,厅堂、厨房、后院、木楼, 一应俱有。临街面为一或两层,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均用板门、板壁、穿花窗。早先,店 铺前挂着灯笼、写着竖式字样招牌,有丝铺、饼子铺、染房、铁匠铺、竹器店等字样。 这条老街,看似平凡。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燕王秦日纲、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政府 代总统李宗仁,曾在这里设过指挥部。大革命时期,在这条街上,红一军、红二十八军,刘 邓大军三纵、六纵指挥部也都曾设在这里。这条饱经苍桑、古韵犹存的老街,是大别山根据 地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见证。 [二野六纵司令部旧址] 1947 年 9 月 4 日,刘邓大军六纵政委杜义德率六直属机关,进驻滕家堡,解放了罗北地区。 纵队司令部设在老街一农店铺。当时,司令部举派人找到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廖鹏、刘敏,杜 义德听取了他们的漏报后,摊开地图,分析了形势,决定将六纵后勤机关设在滕家堡一带, 在前线建立大后方,并嘱咐廖鹏要广泛发动群众支援部队。12 月初,敌人围剿开始,很快 占领了浠水、英山、罗田,并向六纵司令部压缩,杜义德率司令部及后勤机关奉命离开滕家 堡,转移到黄安、黄陂地区。 [鄂豫皖南线剿匪指挥部旧址] 1949 年,为围剿窜入鄂豫皖边区的国民党残匪,7 月,独立三师进驻滕家堡。随后,鄂豫皖 南线剿匪总指挥王树声来到滕家堡,决定将指挥部设在二曱街头,就是这所老房子里。 [肖方故居]肖方,滕家堡(胜利)洗儿岭村人。家中在滕家堡一曱街头开有一店铺。他在平乡小学读书 期间,一直住在铺中与父为伴。 [红一军指挥部旧址] 1930 年 2 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豫皖边特区委员会,组建红一军。1930 年 12 月上旬,军 长许继慎与副军长徐向前率红一军攻克罗田县城后,军部进驻滕家堡,设在这里。红一军军 部驻扎滕家堡期间,发布了《告滕家堡群众书》 ,帮助当地建立了“行动委员会” 。一周后, 司令部迁驻商南。 [店员工会旧址] 店员工会是在本地成立的中共罗田第一个党支部领导下,于 1926 年篇四:韶山红色导游(讲解员)面试导游词

毛泽东故居讲解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参观游览。

首先我代表韶山xx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小x,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使大家对韶山和毛主席能更多一些了解!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故居景区,大家右手边这栋青砖灰瓦的房子叫南岸私塾,建于

清朝,原是邹姓人家的祠堂,它是毛主席小时侯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毛主席8岁开始读书,在韶山接受了6年的孔夫子教育,6年时间里换过7所私塾,毛主席在南岸学习了2年,南岸私塾是主席少时读过的私塾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旧址。

主席常念师恩同窗情,建国后还曾邀请过当年的老师同学少时的玩伴去北京做过

客,并借此机会向老师同窗了解家乡的情况。费用开支用得可都是自己的稿费哦!

左边的池塘叫南岸塘,是主席少时游泳的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老先生参观韶 山时,曾指着这口水塘风趣的说道:“主席是少时游池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啊!”主席一生中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游泳,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曾以73岁的高龄畅游长江1个多小时,游程近30华里。当年,因为主席的到来,使武汉的人民群众激动不已,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和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同游一条江,当时整个武汉都沸腾了,长江里都成了激情与欢乐的海洋,从此这一天成为了武汉人民游泳、横渡长江的纪念日。 这口小池塘叫荷花塘,夏秋两季,荷叶满塘,荷花盛开,非常漂亮,1993年为纪念主席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曾在这里举办了一场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由著名主持人倪萍和赵忠祥主持,当时是在池塘上搭建的舞台,以故居为背景演出的。当年彭丽媛、孙悦、阎维文等著名歌唱家都曾在这里深情献歌。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就是毛主席故居,它位于韶山冲上屋场,它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故居门临绿水、后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当地老百姓称它为“一担柴式的房子”,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根扁担挑着两捆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共有房屋19间,东边13间为主席家,西边5间为邻居家,中间的堂屋为两家共用。 1878年毛主席的曾祖父毛四端买下上屋场东边的5间半茅草房,1888年分家时,毛主席的祖父毛恩普分得上屋场的房子,于是由东茅塘迁到这里。经过毛家几代人几十年的改建和扩建,于1918年建成现状。毛主席在这里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于1910年离开韶山,外出求学,寻找革命的真理,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房子遭到损坏,部分家具被劫走和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多次修缮,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大家看到的这块“毛泽东同志故居”木匾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 4月2日题写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两家共用的堂屋。堂屋在农村是宴请客人,操办红白喜事的地方。

这里的桌子、板凳和神龛都是原物。神龛是用于供奉祖宗牌位和神像的,1959年主席回

到故居时,一跨进门槛就看到了神龛,他风趣的对陪同人员说:“这是我小时候初

一、十五工作的地方!”主席的母亲终身信佛,每到初

一、十五就带着孩子们在这里烧香拜佛敬祖,主席受母亲的影响也曾在这里烧过香拜过佛,但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主席越来越不相信神佛了,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这是1959年主席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居与乡亲们亲切交谈时照的合影,中间这位是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左边的这位是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1959年主席回到家乡,总共住了三天。除了探望乡梓,也有强烈的调查访问的目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还在长沙时,他就对负责安全工作的罗瑞卿约法三章:“

一、不要派干部去韶山,特别是不要拍公安人员去;

二、在行动上给予自由;

三、到了韶山要让我广泛接见群众。”在这3天里,他拜谒父母坟和宗祠,探望旧居和邻里,看望韶山学校的师生,到韶山水库游泳,宴请父老乡亲,赋诗抒怀??,时时处处,桑梓之情溢于言表;他开展调查访问,召集座谈会,与陪同人员谈革命历史和读书方法,同乡亲们讨论水稻密植??,桩桩件件,百姓冷暖总在心头。

接下来这一间是退堂屋,退堂屋就是“堂屋退后半间屋”的意思,主席小时候经常 在这里帮助父母劳动,这个水桶是原物。这口灶是专门用来煮猪食的。

这间是厨房,请看这口灶,过去的灶多用泥砖砌成,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一些老人的回忆复制了这口灶,1959年主席回家时还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这口灶,故居工作人员随即问到:“主席,您看这口灶像不像原来的样子?”毛主席点点头说:“像还是像,就是现代化了一点!”主席所说的“现代化”是指有了水泥和石灰的成分。水缸和碗柜是原物。

这是火堂,用来烧柴取暖的,这个挂钩叫“炉膛钩”,可上下活动,是用来挂壶烧

水或挂锅煮饭的,上面这个竹编,可放鱼、肉,利用下面的烟来熏制腊鱼、腊肉。1921年春主席回到韶山,曾在这里利用烤火的机会教育亲人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把全家亲人引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韶山共有革命烈士148名,主席一家为革命就牺牲了六位亲人!这样伟大的革命家庭、这样伟大的人民领袖难道不值得我们人民群众钦佩敬仰吗?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横屋,横屋是吃饭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餐厅,桌子是原物。1925年、1927年主席回韶山开展和考察农民运动时,召集党的干部、有经验的农民和农民骨干,在这里以打牌和下棋为掩护开调查会、宣传革命道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些资料就是在这里收集、整理的,上面的燕子窝是复制的,在农村有燕子进家筑窝代表吉祥,寓意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这是主席父母亲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主席就是诞生在这里。主席的父亲毛顺生生于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年青时因家境贫困,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在务农的同时还做谷米和生猪等生意,攒积钱财,还清父辈所欠债务,买田建房,家境逐渐好起来,1920年1月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母亲文氏生于1867年,湖南湘乡人,在家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的乡亲,1919 年10月因患淋巴腺炎去世,享年52年。1959年主席回故居时望着父母的照片说道:“我长得还是挺像我母亲的”,“要是现在就好了,现在就不会过世的这么早了!”两位老人过世前后相隔不足一百天。这些家具大都是原物。

这是毛主席的卧室,这是主席和母亲及两个弟弟于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

主席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到长沙治病,所以母子4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这也是主席母亲生平留下的唯一的一张照片,主席的母亲就是在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主席外婆家的珍藏,才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和两个儿子岸英、岸青于1924年的合影。请看上面有个小阁楼,1925年中共韶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成立的,1925年6月毛主席介绍毛新枚、李耿候、钟志申、庞叔侃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毛富轩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来这五个同志都为革命英勇牺牲了!中共韶山支部是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这里是主席家放农具的地方,主席6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曾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是原物。

这间小屋是碓屋,碓屋是将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地方。里面有谷推子、碓、风车和米筛。1959年主席回故居时曾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陪同人员表演如何使用碓。 这是谷仓,遇上收成好的年份,全年最多能打粮食80余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

这里是牛栏。

这里是柴屋,主席小时候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打来的柴就放在这里。 这间是主席的小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1905年,13岁随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1973年邓小平同志来故居参观时曾深情的赞叹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室,大弟毛泽民生于1896年,性格和长相非常像他父亲,

有经济头脑,很小的时候就能双手打算盘,1921年参加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党的经济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担任边区国民经济部部长,1932年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国家银行行长,他所采用的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和零存整取储蓄的三种储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1938年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新疆财政厅代理厅长和民政厅厅长,1942年被国民党软禁,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新疆的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时年47岁。 走出故居,我们看到这有一个晒谷场。一年秋收,昏天黑地,暴雨即临。少年毛

泽东赶在雨前帮助邻居毛四阿婆收藏稻谷,自家晒着的谷子却让暴雨给冲走了不少。父亲见此生气得直嚷嚷:你到底在哪家的炉锅里吃饭?

毛泽东想自家粮食年年吃不完,即便冲走一些也碍不了大事。邻居家的粮食本来就少,冲走了就必定挨饿。于是,他顶撞了父亲。父亲对儿子的强词夺理更加恼火,一边

骂一边追打儿子。毛泽东被追急了,纵身跳进南岸池塘里,不肯上岸。后来还是亲邻好友美言相劝,他才悻悻回家。

夜里,母亲疼爱儿子,却又拗不过固执的丈夫,便独自对着堂屋南墙的神龛默默许愿,希望儿子心平气和时能向父亲磕头认错,使父子俩和好如初。毛泽东却左右不肯答应。后来他见母亲许久还在伤心不语,他才很不情愿地跪下一只脚,诚恳而委屈地对母亲说:“这不是我的过,是娘你要我跪,我才跪。我跪下的这只脚是娘的,站着的是爹的。娘也处处心疼穷人,我只帮娘跪。”主席从小就对贫苦大众有着深深的了解,当他带领着千千万万贫苦的人民建设了新中国后,他依然没有改变少年时的那份对贫苦群众的关爱。

站在这个晒谷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下面有大片的良田,这些地都是主席少年时代

耕种过的。1959年6月25日主席回到了故乡韶山,6月26日,他来到了故居,当主席看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时,他和当地群众讨论起了水稻密植、伙食口粮等问题,并且走进了邻居李文贵的家,和他拉起了家常,问长问短,问寒问暖,问他田里的稻谷亩产多少斤。主席的到来,主席的和蔼可亲给乡亲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共和国的领袖就是这样的,一点也不会显摆他的身价,无论身处何处,心中想着装着的首先都是人民群众!

这不由让我想起早些天,习主席前往河北省调研指导这件事。7月11日,习主席

推荐专题: 家乡的导游词200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