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园博园导游词(合集)

2022-03-21 14:27: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园博园导游词(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园博园导游词(合集)》。

第一篇:何园导游词

何 园 导 游 词

〔何园概说〕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人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何芷舠四十九岁那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扬州,投入巨资良材,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

何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小中见大,层次分明。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平中造奇。

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

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一批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美妙镜头。 通过以上简介,相信大家对何园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赏这座中国名园的江南孤例。

〔东园概说-贴壁山-牡丹厅-桴海轩-翰林公子读书楼〕

历史上何园的正门是开在花园巷的南门,现在作为主要入口的东门,是园林对外开放时兴建的。进门后首先参观的是何家后花园的东园部分。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 “寄啸山庄”门额,是当年园主人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两个字,分别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句子:“依南窗以寄敖,登东皋以舒啸。”表达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何园主人与陶渊明有着辞官归隐的相似经历,寓意不言自明。

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所以扬州园林中常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手段来 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东园最壮丽的景观,是右边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山,它就象嵌在墙上一样,沿着墙面走向一路攀缘,状若游龙腾蛟,搅动万千气象,把原本封闭压抑的高墙深院,变成了一座抱拥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东园贴壁山是江南园林中享有盛名的登楼 1

贴壁山,也叫扬派贴壁山。贴壁山的山腰里,藏着一条高低盘旋、曲折迂回的石

阶小路,一直通往翰林公子读书楼。通过它,我们可以真切领悟扬州叠石艺术的

精髓。

转过玲珑剔透的石屏风,首先敞开山门迎客的是牡丹厅。它的特色和名称,

来自东墙歇山顶尖上的一幅砖雕山花。山花题材取自传统的《凤吹牡丹》,乍看

上去好像没有新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在创意、布局、章法、刀法各方面

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整幅作品大拙中见大巧,细密中藏神奇,是一件精品。

牡丹厅周围有牡丹池。牡丹是何园园花,园子里见缝插针广植牡丹、芍药,

品种繁多,每年4·18日至5·18日,是一年一度的“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

何园“游名园,赏名花”主题游园活动也缤纷开幕,届时一片姹红嫣紫摇曳春光,

把何园妆扮成了一个雍容华贵五彩世界。

牡丹厅北的一座厅堂,在构造装饰上比牡丹厅更精致、更华丽,它就是东园

建筑群中最具创意的构撰—— 桴海轩,也叫船厅。因为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

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

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 “月作

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厅西侧廊壁间镶嵌着目前国内保存最为

完好的苏东坡手书《海市帖》刻石„„每一个细节都和船有关,和水有关,造园

艺术中的旱园水做法,在这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不过最有意思还不是船厅的建筑,而是藏在建筑景观背后的故事。这座名为

桴海轩的船厅,就是主人身世的象征,它与园主一生的命运和追求之间,有着某

种神秘的关联。

何家祖籍安徽望江,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这里的出生的何芷舠从

小就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名叫“芷舠”,含义是一只盛着香草船;二十岁步

入仕途,当的是盐官、粮官直到江汉关监督,始终在和形形色色的运输船只、船

务打交道„„身为江汉关监督,何芷舠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经常被卷进华夷尖锐

冲突的旋涡,多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而忤逆清政府屈从洋人的意

旨。面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担心长此下去非但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得施展,

只怕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再三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人生

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边上。

船厅为什么又叫桴海轩呢?两千多年前,孔子乘坐着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

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乘桴桴于海。”意思是说,如果人们都不接受我的

主张,我就乘船到海外去。这船厅不正是何芷舠心目中的“桴海轩”么?

让人不能不感叹的是,十八年后,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园主人又作出了一个

和当出辞官归隐同样惊人决断:抛弃何园,起锚扬帆,载着全家驰向十里洋场的

上海去弄潮。何芷舠这只神奇的小船开走了,一去不复返。却把他的化身桴海轩

留守在故家的宅园。向后人讲述着主人的心情和主人的故事。

船厅后面的西北角上这座不起眼的小楼,曾经是何园最风光的建筑。当年何

家大公子何声灏在这里三更灯火五更鸡发愤攻读,从江南乡试中脱颖而出之后,

又一举闯过会试、殿试、朝考大关,步祖父何俊的后尘,被皇帝钦点翰林,成就

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也给何园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读书楼”。读书

楼里简朴清寒的陈设、威严肃穆的家训和工工整整的试卷、热烈醒目的捷报陈列

在一起,相映成趣,对人们讲解着“学而优则仕”的古老真理。读书楼东接贴壁

山的嵯峨登道,南临“桴海轩”的万倾涛波,不知是有心设计,还是无意巧合,

它的环境景观正是一幅著名的古代治学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舟。”

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舠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

作了大官,也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

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他们的故事,分别陈列在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

馆里。

〔西园概说-复道回廊-壶上春秋-汇胜楼-桂花厅-湖山-花窗〕

花园,是私家园林的华彩乐章,对于前来欣赏何园这部乐章的观众来说,东

园只不过是序曲,西园才是高潮。西园是何园精心打造的山水空间。这里层楼幽

谷,廊道迂回,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月白风清,鸟语花香,交织成天人合一的

立体画卷,来到这里,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幻觉,好像误入了传说中的世外

桃源、神仙洞府。

从西园看复道回廊是最佳角度,何园复道回廊全长1500米,它腾挪、缠绕

于园中建筑之间,复道凌空,内外分流,回廊曲折,高低错落,构成了园林内部

的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登峰造极

之境。复道回廊是何园特色建筑之冠,在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它造就了何园独

一无二的串楼景观,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建筑专家更把它看作是立交桥的

雏形。晴明天气,日出月落,复道两边的透空雕花栏杆交错投影,流光溢彩。不

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借助这条廊道,人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徜徉园内,

悠闲自在流连美景。

神话传说里有海上仙山名叫方壶的记载,扬州园林中喜欢借用这个典故,在

园中挖池为海,筑亭当山,虚拟海上伸山的意境。与众不同的是,经据专家考证,

西园水心亭壶上春秋同时还是一座水心戏台,主人把戏亭建在水里,在上面演戏

拍曲,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和光影,增强音响与视觉效果。

水池北面是汇胜楼。楼上供来收藏古今典籍、名家字画,楼下蝴蝶厅是主人

的宴客场所,厅内墙上装饰有宋苏东坡竹石图、明唐寅花鸟图、清刘墉书法和郑

板桥竹石图等木刻壁画。体现了主人的雅好和品位。

池西桂花厅坐落在山石桂树丛中。厅上有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手书 “桂花

飘香”匾额,何园一万多平米的园区中有地植、盆栽桂花七八十棵,其中仅百年

以上的老桂就有十余株。中秋到何园赏桂、赏月,是扬州二分明月节的重头戏,

届时何园夜游,浴桂香,赏明月,啜芳茗,观看水心戏台地方传统曲艺表演,品

尝精致可口的维扬风味小吃,尽情感受城市山林的良辰美景,又是别一种风味。

西园建筑景观到桂花厅为止,接下来过渡到山水景观,水池南面这座湖石假

山,是何园的制高点,望去悬崖峭壁,奇峰飞谷,呈千丘壑万千之势;山上古树

名木,苍翠蓊郁,有拔地参天之姿。古人叠石掇山讲究人性化,所谓“七分主人

三分叠”,西园湖山的立意布局,俨然就是一幅唐代大诗人王摩诘的诗意图:“空

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山林深

深深几许的幽渺意境,与园主何芷舠避祸归隐,寄啸山水的心境十分切合,

不知大家在参观中是否留意,东南两侧楼廊的上下廊壁间各有一排什锦花

窗,在此提醒大家,品味花窗和花窗赏景,也是何园的又一特色。花窗在中国园

林艺术中扮演着极其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如果把成功的园林比作一手好诗,花窗

就是它的锦词佳句。何园花窗不但数量多,而且制作精,样式美。它们集中分布

在花园与住宅之间的廊壁上,组成一条条优雅别致的花窗带,不但自己成为赏心

悦目的景观,而且实现了不同空间相互借景,人们透过花窗,就像在观看一幅幅

流动的框画,移步换景,迷离多变,十分赏心悦目。

〔园居概说-怡萱楼-玉绣楼建筑-家族史料馆-骑马楼-与归堂〕

从复道曲折南行,就进入了何园的住宅区――园居部分。何园建筑在继承了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精华的同时,汲取西洋建筑要素,构造了一个东方传统精神与

西方生活观念交相杂糅的园居系统。主要表现在建筑布局上追求变化,不拘一格,

没有采用传统中轴线式的横路纵进、前堂后屋形式,而是因地赋形,自成面目。

走进玉绣楼、怡萱楼、骑马楼三位一体的园居空间,这里所具有的变化、活力以

及浓郁的时代气息,是人们在纯粹旧式园林中找不到的。

转过西园湖山,先到怡萱楼,也叫赏月楼。这里是当年园主人专门为吃斋念

佛喜欢独处的母亲专门建造的居所。围绕着奉亲的主题,楼前地面,用鹅卵石子

铺设着福禄寿喜图,从法国进口的铸铁栏杆上镌着“益寿延年”字样。目前这里

已经辟为陈列室,展示何氏家族的世系谱牒和近代有功名祖先的礼服容像。复道

回廊在怡萱楼再次分流,一是与院中假山石阶组成回环盘旋的上下通道,一是入

怡萱楼通往玉绣楼。

主人居住的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玉绣之名,来自庭院

中栽种的广玉兰和绣球树。玉绣楼的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串楼理念,四周用回

廊围成院落。楼内设计采用一梯一户带有拉门隔断的独立套间,与中国住宅传统

的厅厢结构完全不同,房间里点缀的吊灯、壁炉等装饰细节和楼外立面的雕饰,

也都处处洋溢着欧式风情。所以,从前何家人称呼它为“洋房”。

何园的精彩,包含着景观与人文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到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

陈列室,可以帮助我们真切具体地感知一个近代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和家族人物们

缤纷曲折的命运故事。在北楼展馆里,有何园主人何芷舠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

历;有何家大少爷何声灏发奋读书成就了祖孙翰林的砺志路程;有二少爷何仲吕

继承父亲兴教办学遗志,扶持两个儿子――世桢、世枚两位美国密昔根大学的洋

博士兄弟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的轰轰烈烈的历史;还有三少爷何声润捐助“鸿船”

救生义渡的慈善故事。在南楼展馆里,有王承书、何祚庥这一对表姐弟中科院院

士为祖国科学事业和民族精神的重建而作出的业绩和贡献,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与

何家四代人结下的长达60年的书画情缘。

出玉绣南楼沿复道回廊向东入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当年,国画大

师黄宾虹就住在这里。度过了让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一段客居时光。骑马楼从外面

看上去四平八稳,仿佛一览无余,走进去才发现它的右边楼里藏着三进院落。厅

堂栉比,门扉交错,廊道迂回,犹如迷宫。

坐落在全园最南面的与归堂。是我们要参观的住宅部分的最后一个建筑,如

果我们从花园巷18号的正门入园。它就是迎宾第一厅。与归堂是何园的主堂正

厅,也是园主人对外交往的正式场所。 “与归”二字,典出范仲淹《岳阳楼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体现的是何园主人要以先辈隐者为范、以归隐之举为荣、

欣然加入归隐行列、不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的思想意愿和价值取向。

一座住宅的厅堂,就是这个家庭的脸面。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家庭所拥有

的实力及其社会地位。何氏家族与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几大家族人物有着纵横

交错的姻亲关系,何园自然少不了“贵人轩”的出入往来。与归堂也是目前扬州面

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楠木大厅,它在中国传统厅堂构造的形式上融入了西方建

筑理念和表现手法,高大庄重的梁柱构架,配上四围通透装饰华丽的玻璃墙面,

一扫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扬溢着开放、敞亮和明快的气息。

〔片石山房概说-建筑-人间孤本-镜花水月〕

何园自来就有大花园、小花园的之说。小花园,指的是片石山房。就在南大

门东侧这座小小的青砖门楼里,收藏着一段历史悠久的历史和一院别有味道的风

景。

何谓片石山房?让我们先来听听石涛和尚的故事,石涛和尚俗名朱若极,是

明朝皇室的后裔。刚满10岁时就遭到国破家亡之痛,明亡后,躲灾避祸,隐姓

埋名,出家为僧。他钟情山水,师法自然,从事作画写生,一生遍访名山大川,

“搜尽奇峰打草稿”,领悟了大自然的一切生动之态,开创了中国画坛绘事的一

代风尚。石涛和尚不仅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也还是一位叠石造园的高手。他

在四十一岁时结束云游生涯,侨居扬州,创作了叠石杰作片石山房。它也是石涛

大师留在人间的唯一叠石作品,所以称为孤本。清光绪九年,何芷舠从吴姓人家

手里买下片石山房,把它变成了何园的一部分。

入片石山房,过“注雨观瀑”门景,东行有水榭三间静卧波上,开轩待客。

这里别出心裁地设有迷一样的琴、棋、书、画四景,十分耐人玩味。水榭东面是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 “天任馆”,也是扬州现存最早的明代楠木厅,堪称何园最

老的建筑。天任馆西山墙有不系舟半亭,上面置石桌椅,供游人赏院景、观游鱼,

体验水动船行的意趣。厅东面墙上,镌有“片石山房”横排石刻一幅,字体飞动,

古色古香。

湖山西段那座奇崛兀立的石峰,就是大师的人间孤本,它并非自然而超脱自

然,出自人工却巧夺天工,峰高 9.5米,作傲视群雄状,在江南园林中前无古人。

所以被人们称誉为冠盖园林叠石的“天下第一山”。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石室

两间,上有凌空栈道,下临瀑布深潭,人们从这座屹立不倒400年的人间孤本上,

感受和领略着石涛大师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山水情怀。

游片石山房,还有一处景观不可忽略,这便是镜花水月。

您是否留意到片石山房西边廊壁间嵌有一面大方玻璃镜?无论从哪个角度

观看,这面镜子都能将园中景色收入自己的怀抱。与镜子遥遥相对,东北湖山脚下的水潭中,则藏有一轮白日明月,它跟随着观赏者人行步移,从满月到月牙,依次变幻出赢虚百态。这两处景点合起来,就是片石山房著名而奇特的佛理景观:镜花水月。用心揣摩,自有一番智慧人生的大知大觉。

〔结束语〕

百年因胜迹,向楼台深掩处,觅一段西风逸兴;

千古赖名园,对山水洞开时,味十分东土闲情。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天人合

一、中西合璧的近代造园艺术的孤本特例在这里异彩纷呈,一个近代大家族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在这里生动展现,有这样一种说法:欲访中国园林艺术之胜,不可不到扬州;欲得晚清名园自然人文之真谛,不可不来何园。各位游客,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我国已故著名园林专家陈丛周先生的这首诗:

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下春波綠,览胜来登一串楼。

第二篇: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 “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

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 “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有2个大缸,也叫“门海”,它一能消防,二为了聚财。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谐音“终生平静”。

中路中进

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相当于考古考证一类的事情,他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黄奭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奋博学留名,当属不易。

中路后进

穿下面再开看看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的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西火巷

此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升官发财的意思。又因为它男宽北窄,也寓意官运恒通,路越来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西路建筑(寿)清颂堂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大家偶没有感觉,这里比前两路建筑要高得多。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这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至筠曾畜养

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西路中进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

西路后进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家闺秀通常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一般“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平时只能去后花园游玩。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个园由此开始,门上的个园二字是园主人在190多年前亲题的 这里花坛内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四季常青,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为了突出春的意境。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山百兽闹春图

过月洞门,这里利用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 夏 山

走过春景,来到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宜雨轩的西北,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这就是夏山。 湖石山景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荷塘蛙鸣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像不像一只青蛙呢。俗称“荷塘蛙鸣”。

鱼骨石

大家看湖中这竖着的石头,这可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大家再看,着石头的形状,是不是很像汉字“月”,而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鹤亭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扬州人对鹤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紫藤

鹤亭东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颗紫藤有200多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是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是他们家当时的宴会厅,楼上楼下各7间。大家请到这边,楼下有一块空地,这里是他们家戏班拍戏练戏的地方,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特别在这里修建了蝙蝠形状的池塘,靠水来传音。

秋山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沿楼廊东行,越过架空的复道廊 拂云亭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可以看到古运河的瘦西湖,现在城市涨高,已经看不见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 的口诀,就是中间那个洞。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住秋阁

石屋窗下,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 成功的喜悦。

冬 山

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它分别 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称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 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 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 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树

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风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漏窗望春

再看这墙上有2个大的孔洞,透过它,可以看到刚刚走过的美景。所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壶天自春、抱山楼

北边的抱山楼因着树木山石的掩映竟让人感觉有些缥缈,不过楼前的匾额上“壶天自春”四个大字还是清晰可见的。“

宜雨轩

走了一圈,我们又大地回春了,最后还有一处景点建筑,宜雨轩。他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还多了好几点,是说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这门口的石阶叫浮云阶,它有一个寓意,登上浮云阶便平步青云了,所以这个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会我们从旁边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说“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玻璃,这些都是欧洲进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现在仅存的一块蓝色玻璃还是原物,是从法国进口的兰波。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黄至筠,不仅是一个精通盐业生财之道的大商人,还是一个富有才情,擅长丹青的风雅名士,抱山楼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挂在汉学堂内的花鸟题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笔。不过,黄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还是他的个园,花了6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真正是“盐商豪府第 竹石雅乾坤”。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个园妙处须细品!欢迎您再次游览个园!谢谢!

第三篇:郑州绿博园导游词

郑州绿博园导游词

中国绿化郑州绿博园位于郑州市区以东的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与官渡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防护带内。

郑州绿博园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叫王竞翔,欢迎大家来到绿博园。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游览这里。

现在我们在绿博园北门,正前方是一座假山,这座山雄伟壮观,上面长满了花木,石缝里还长着青苔。请大家看山上的那几个大字:“绿博欢迎你。”

绿博园园区规划设计立足生态性、注重示范性、拓展休闲性、彰显文化性和科技性,融入了绿色生命、绿色生活、绿色经济、绿色家园和绿色科技的理念,充分体现“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的主题。郑州绿博园绿化景观结构分为 “一湖、二轴、三环、八区、十六景”。

接下来请大家顺着湖边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江苏园。这边是古色古香的长廊,还有碧绿清澈的水,生机勃勃的松树,一切是那么美好。走在石子路上,是不是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游客们,我们现在在郑州园,请大家往上看,那儿是一朵巨大的水晶月季,晶莹剔透,栩栩如生。

现在我们身处非洲园,我们看到的是玛雅文化了。这几根木头柱子,代表着玛雅文化的图腾,上面画满了各种色彩艳丽的图案,还雕刻着鹰的翅膀。

你们还会看到许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猴面包树、埃及的狮身人像、金字塔。。。。。。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继续参观游览。

郑州绿博园导游词二:

大家好:

我是绿博园的一名小导游,今天带大家一起去游览的这个地方是绿博园,它位于离郑州市三十公里以外的中牟县,希望能带大家玩得开心愉快,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到的地方,请大家对我提出宝贵意见。

首先我带大家来到的是开幕式演出的地方,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此逗留很久,绿博园里有我们全国各省会的展园,各具特色,我要征求大家的意见来参观游览,这里有江苏园、河北园、北京园、八一园、铁路园、西藏园、蒙古园、吉林园、上海园、云南园、湖北园、新疆园、宁波园、厦门园等等等等。

建议大家去的地方是江苏园,因为它的园艺是我认为设计的最漂亮的,所以首先带大家来到这里,挨着它旁边的是插花园艺区,大家可以亲自动手学习插花艺术。

然后请大家参观八一园,我从小就很羡慕解放军叔叔,它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这个图和画中的解放军叔叔,大家可以自由欣赏一翻。

接下来带大家游览的地方是比较有民族气息的蒙古园,它的园林区设计的也很美,介绍的是蒙古人的特点和娱乐爱好,不禁让我们大家的思绪带到了那宽阔的草原和牧场,它的吉祥标志是那一朵朵祥云图案,还会让大家都想起奥运会的火炬吧? 好了,现大家可以到餐厅去吃午饭了,吃完午饭后我会带大家继续游览的,这里的山山水水一定会让我们留恋忘返的。

现在带大家游览的地方是宁波园,最吸引我们大家眼球的是那艘轮船和轮船下面让我们大家好奇的雾气,靠近这里一会儿,我们大家的衣服和鞋子就会湿淋淋的,请大家注意。

郑州绿博园导游词三:

郑州绿博园,即中国绿化博览园,位于郑州市区以东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与官渡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防护带内,万三路(规划的新107国道)以东,中央大道(郑汴物流通道)以南,人文路两侧,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绿博园区规划设计立足生态性,注重示范性,拓展休闲性,彰显文化性和科技性,融入了绿色生命、绿色生活、绿色经济、绿色家园和绿色科技的理念,充分体现“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的主题。绿化景观结构分为一湖、二轴、三环、八区、十六景,园区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特色鲜明。。

一湖:中心湖区 “枫湖”。

二轴:“绿色宣言”景观轴和“山水中原”景观轴。二轴线交汇于枫湖,形成全园视觉中心。

三环:三个景观环,内景观环体现湖光山色的“绿博”美景,中间景观环主要为各类展园,为“绿博园”精华荟萃带,外景观环为背景森林带,是整个园区的绿色大背景。

八区:入口区、枫湖区、展园区、湿地区、背景森林区、绿色生活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和苗木花卉交易区。

十六景:指外八景和环湖八景。外八景是指内环以外八景,包括挹秀亭、桃花源、多彩大地、果林花溪、森林剧场、科普园、北入口、东入口。环湖八景包括枫湖半岛、阳光沙滩、

第四篇:留园导游词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著名 的园林—留园。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 丽堂皇。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园。同时,留园也是 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所谓全国的四大名园,是 1961 年 3 月 4 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四处园林, 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 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 2 米许,宽不过 1.5 米,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1997 年 12 月 4 日,留园又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范例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 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 2500 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 2500 块玉石呢? 因为这幅图是在苏州 2500 岁生日的时候,由苏州玉石雕刻厂制作,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 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 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北部依稀可见乡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尽得山林野趣,整 个园林占地 30 多亩。 那么,这座园林为什么叫“留园”呢?其实,留园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最早建于明代万 历二十一年 (公元 1593 年),相当于伽利略、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 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 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所以他对建筑是有一番研究的,这对他后来修建东园很有帮助。因 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为太仆寺卿,相当于从建设部的高级官员升到交通部的部长。 徐泰时为人耿直,得罪了权贵,遭人弹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今天 的留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今天的西园寺。徐泰时去世以后,这个园子 也就逐渐荒废了。 到了清代的乾隆末年嘉庆初 (公元 1794-1798) 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 , (用 今天的话讲就是广西右江军区的警备司令)的吴县东山人刘恕(号蓉峰)辞官回家后买下了 东园的旧址,进行整修和扩建,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内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 澄碧,所以年取了这个名字;又叫“花步小筑”,因为前面有一条路叫花步里;又因为主人姓 刘,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刘家花园”。同治末光绪初(公元 1873-1876),湖北布政使(大致 相当于今日 分管财政、税务、民政等的副省长)盛康(字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废园,对此园 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葺,盛旭人出身中药世家,精通医道,原在常州开国药店,曾给李鸿章搞 军需品,经李鸿章介绍,献丹药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兴之下,就把台湾 海峡的钓鱼岛等三座小岛赏给盛家种草药。 盛家是近代中国显赫的家族, 盛康的儿子盛宣怀 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洋务派重臣,当过邮传部尚书,是既有权,又有钱,连宋子文都曾经 追求过盛家的小姐。二十世三十年代,张治中曾在这里设立“高级教官室”作为筹划抗战的秘 密司令部,苏州沦陷后,日军驻扎在这里,被用来养马,里边马屎堆积,糟蹋的不成样子。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 谐音,这是园林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 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间”的石碑,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庚申乱” (太平天国战乱)后苏州阊门外“刘园者则岿然独存”,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 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萝”,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流连忘返之 意。漆雕屏风背面刻有清末朴学大师俞樾的《留园记》,上面有“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 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留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 个小品,每一幅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 住园主的用意,留园是最适合人居休闲的园林之一,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 在。咫尺山林,书写人生文章,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 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 50 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 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 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 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 轿厅,相当于今天的私家停车场,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 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 弯曲曲,前面有 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 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 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 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 过道将外界的尘器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 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了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 源的感觉? 大家抬头看一下,门楣上有砖刻的“长留天地间”几个篆刻字,落款是“伯温”,据说是刘伯温 写的,盛康发现此碑额时非常高兴,他很崇拜刘伯温,认为有先贤的保佑,一定能使此园传 于后世。其实据分析,这几个字是元朝参知政事(相当于富宰相)周琦周伯温所书,此“伯 温” 彼“伯温”,究竟是谁写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 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 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 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 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 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 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到绿荫轩】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 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 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 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 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 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 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 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 “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 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宵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 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练洒脱之感。 【继续向前】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 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 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 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 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 石、缸爿、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 俗称“花街”, 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 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 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近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 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按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土丘假山。留园这儿的假山比 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 回过头来,大家所看到的这座建筑是留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 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中国有句老 话叫“心定自然凉”,在这个地方,你是否有一种“闻名心底凉”的感觉呢? 【走进曲廊】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约 700 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 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 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 方贴近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 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个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 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平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苏州。我们今天的的目的地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留园,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希望我今天的服务可以让大家更能体会到留园的美!好的,那么,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准备下车,开始我们今天的留园之旅。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令人流连忘返。留园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我们现在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留院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大家抬头看,这便是曲溪楼。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园主对书圣的景仰。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

回过头来,大家所看到的这座建筑是田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中国有句老话叫“心定自然凉”,在这个地方。你是否有一种“闻名心底凉”的感觉呢?

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暗八仙”图案。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五峰仙馆是在东园的后乐堂、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基础上翻建的。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生日、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活动场所。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块石头就是举世闻名的“冠云峰”,“冠云峰”与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西湖的“皱云峰”有江南四大奇石之称。冠云峰是留园“三宝”之一。重5吨,高6.5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独峰观赏假山湖石名峰。郦道元的《水经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冠云峰之名即由此而来。

风风雨雨四百多年,留园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当时园主所期望的“名园长留天地间”,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繁荣富强的今天,方才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留园是苏州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讲解完了,谢谢大家篇三:苏州留园导游词

苏州留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 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著名的园林--留园。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丽堂皇。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园。同时,留园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所谓全国的四大名园,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四处园林,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1997年12月4日,留园又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范例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在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苏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尽得山林野趣,整个园林占地30多亩。

那么,这座园林为什么叫“留园”呢?其实,留园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最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当于哥白尼、布鲁诺生活的年代。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所以他对建筑是有一番研究的,这对他后来修建东园很有帮助。因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为太仆寺卿,相当于从建设部的高级官员升到交通部的部长。徐泰时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贵,在遭人弹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今天的西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今天的西园寺。徐泰时去世以后,这个园子也就逐渐荒废了。到了清代的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蓉峰辞官回家后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内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又叫“花步小筑”,因为前面有一条路叫花步里;又因为主人姓刘,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刘家花园”。光绪年

推荐专题: 武当山导游词 丽江古城导游词 园博园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