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秦兵马俑导游词作文

2022-03-21 14:24:4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兵马俑导游词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秦兵马俑导游词作文》。

第一篇:篇四秦兵马俑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西安。我是你们的导游邢轩宇,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希望能陪你们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现在请跟我一块进入展区。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兵马俑。兵马俑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陵园的一处大型兵马俑陪葬坑,它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

现在,在我们脚下的就是一号俑坑,兵马俑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由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在三个俑坑中一号俑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俑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大家可以向下看,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走近点仔细观察我们会看到兵俑个个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像在考虑制敌之策;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真可谓是千人千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的战袍层次分明,发髻丝缕可辨,连鞋钉都粒粒可数。闭上眼,我们好像就置身于2000年前的战场中,似乎能感觉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

参观完了一号坑,现在我们继续参观二号和三号坑俑。它们虽然没有一号坑俑大,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齐全。大家可以尽情感受一下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

好了朋友们,我们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可以继续参观,谢谢大家。

第二篇:篇四秦兵马俑的导游词650字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数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千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俑馆内的1、2、3号坑被确认为秦始皇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秦兵马俑1号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 260平方米。佣坑的最东端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他们是部队的前锋。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 000多件陶俑。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 000多个兵马俑。

这些兵俑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吴钩、矛戈、铰、弓、弯机等。这些兵器主要是用铜和锡做成的,经分析里边还含有其他13种稀有金属。

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嬴政早已去世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他的气魄永远为世人感叹。

开眼界吧,读了这个导游词,我们也免费逛了一次秦兵马俑呢,不过,这就满足了吗?不,我们还要去看看秦始皇的历史故事,以加深对这个导游词的新认识呢。

第三篇:秦兵马俑导游词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出土,它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是世界值得珍惜的历史文物!

当我们来看秦兵马俑时,秦兵马俑已发掘了三个俑坑,三个坑的`总面积是2万平方米,大约有50个篮球场大。在三个坑里,1号坑最大,这三个俑坑里的秦兵马俑大约有八千多个。

俑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军阵,多么像秦始皇统率的一支队伍呀!走近些去看,有很多兵马俑手中都拿着武器:什么矛呀,什么盾呀,等等!武士俑身高大约1。8米,体格健壮,身高和体形匀称;武士俑戴头盔,穿铠甲,脚穿战靴,拿着武器,最后等待开战!

离秦兵马俑再近些,可以听见他们的呼吸声,能听见他们思念家乡的声音!我想:秦兵马俑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想拥抱他,想告诉他自己有多么的自豪,可是,脚却怎么也迈不开,只好在原地干着急。

听导游说,这些凹进去的土就是埋秦兵马俑的坑。在观看秦兵马俑的时候,我知道第一个发现秦兵马俑的人是杨志发,如果没有杨志发,就没有我们这个珍贵的文物!

推荐专题: 简历自我评价精简50字 秦兵马俑导游词50 秦兵马俑导游词作文 秦兵马俑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