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水上游导游词(大全)

2022-03-10 18:49:4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上游导游词(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水上游导游词(大全)》。

第一篇: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

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

一、进洞前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观光、游览。

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小×,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此次旅途导游,希望我的介绍与服务能给您的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之游留下一段美好回忆。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横跨下梁、石瓮、凤凰三镇,距省会西安76km,距柞水县城6公里。是以溶洞、峡谷、瀑布、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辅以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集科学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

我们即将参观游览的天佛洞是公园的核心区,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琳琅满目、绚丽多姿,石笋、石幔、石帷、石瀑布美不胜收,石禽、石兽、石佛、石猴维妙维俏,晶莹透亮的石花、石果、石蘑菇、石葡萄令人垂涎欲滴,博大精深的大自然艺术宫殿令广大游客惊叹不已!是一孔由地球外动力地质作用雕塑出的自然珍品陈列馆。

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共有大小溶洞近百个,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喀斯特溶洞群。天佛洞所在地属于岩溶峡谷地貌,山是呼应山,谷是乾佑河。洞穴游览进出口海拔分别是769米和797米,高出乾佑河谷88m和116m。

天佛洞有1条隧道,2洞相连,3层洞道,4个厅堂,5个洞口,6大景区;全长725米,游览路线长498米,全程游览时间约50多分钟。

岩溶洞穴,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为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欣赏到同样美丽的洞穴景观,请您协助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洞内不要吸烟、不要吃食物、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更不要攀折敲打钟乳石)。谢谢您的合作! 1. 进入洞口

现在我们进入天佛洞的第一个景区:迎宾景区。在4.5亿多年前,地质年代名称为奥陶纪的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现在脚下的石头就是当时的海洋沉积形成的,它们被称作碳酸盐岩,化学分子式是碳酸钙镁—MgCa(CO3)2,大家往左右看,这青色的石头就是4.5亿年前形成的,够古老的吧!

后来地壳抬升,海水南退,秦岭隆起为山,柞水溶洞风景区一带也上升逐渐演变为陆地,经过无数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厚厚的这些碳酸盐岩也露出了地表。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天佛洞就发育在这种石头中。 碳酸盐岩能够被水溶解,岩溶洞穴是在地下水流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可溶岩中才能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洞穴,与此同时,溶解在水中的碳酸盐岩又可以在洞穴特殊环境下沉积下来,形成各种美妙绝伦的洞穴沉积形态景观。从溶蚀成空洞到在再次洞内沉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专家对洞内沉积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最老的形成于38.8万年以前,而我们现在的入口处的沉积年龄10.6万年。也就是说,我们要参观的洞穴是大自然经过数十万年的精雕细刻完成的杰作,下面请大家一起继续向前观赏。 2. 大鹏展翅迎宾

大家看前面,这是天佛洞的平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天佛洞呈南北走向,与洞外乾佑河的走向一致。表明早期的时候,地壳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岩溶地下水对相应高度的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作用,拓展了水平方向的洞穴,最终形成了似层状岩溶发育层。后来地壳抬升,地下河下切,天长日久,水洞变成了干洞,地下河也随着下降,现在地下河出口在南面镇安县马道岭村乾佑河边。 3. 观景台

这里是天佛洞的其中一个洞口,地质学家称之为岩溶天窗,不过它的形成不同于早期地下河塌陷形成的天窗,而是河流下切,崖壁崩塌后退使洞壁开了个口,惹得春光内泻。 从观景台眺望,洞外石峰奇景罗列,乾佑河谷绿水环绕;公路,铁路尽入眼底,南北客货物畅其流,农房草舍,水色山光,彩雾烟霞,美不胜收。

进洞这一小段,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洞内的温度与洞外不一样,冬暖夏凉。这是因为洞内温度、湿度基本恒定的缘故,它的温度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基本一致。 4. 财富和健康

天佛洞本是清静之地,因为春光无限内泻,于是形成了这扇神奇的门,借以挡住外面的诱惑。这扇门的神奇之处在于,一方面它不是普通的钟乳石,而是一个石盾,而且因为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其表明生长了羊齿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向内随着光的强度减弱,植物种类迅速减少,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它将前进的洞道分为两边:财富门和健康门,自古以来,事难两全,但聪明人必然有聪明的选择!绕行一圈,一举两得。 5. 玉兔观瀑厅

现在我们来到了玉兔观瀑厅,是天佛洞的第一个厅堂。这样的厅堂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雨水降到地表,溶解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这些溶蚀性的水溶液沿着裂隙或通过地下河水流动与石灰岩发生化学反应,将溶解的石灰岩带走,慢慢地形成越来越大的空间,也就是洞穴。天佛洞的年龄大约在40~1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 当洞穴空间不断扩大,以致超过了岩石稳定强度时,就出现了崩塌,然后崩塌的块石又在流水作用下全部或部分带走,渐渐就形成了厅堂。

大家看这里有三块崩塌块石,还没有来得及被流水溶蚀带走,第一块上面还长了两根小石笋,像一只兔子。兔子对面,大家看像什么?对了,像瀑布。观此瀑布,不由得使人想起唐代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瀑布的旁边还有吊在洞顶的石钟乳。所有这些在岩溶地质学上均称为次生化学沉积物。

现在的问题是,洞穴钟乳石类沉积为什么千姿百态?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钟乳石的不同形态主要与水流方式、水量大小有关。水量很小时,水象从毛孔中渗出汗水那样,其动力作用靠的是表面张力,称之为非重力水。水量集中达一定程度后,可形成水滴或流水时,其运动靠地心引力,称之为重力水。有滴水、流水、池塘水等形式。相应的沉积物,称为非重力水沉积物和重力水沉积物等,往下又可分为滴水沉积、流水沉积和池塘水沉积等。

这里从下往上长的石笋,从洞顶向下生长的石钟乳和两者相连的石柱均称为滴水沉积,而石瀑布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称为流水沉积,也叫流石。 6. 龙王兵器库

现在我们进入天佛洞的第二个景区:龙宫景区。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剑,棍、刀、戈、矛等十八般兵器一一俱全,还有龙宫最有名的神器—定海神针。这个景就取名“龙王兵器库”。您知道这些形式各异的兵器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吗?它们是沿裂隙渗透的水,当进入洞穴后,由于从承压状态到自由状态的变化,水中二氧化碳跑出来,水溶液中的碳酸钙就沉积出来,慢慢地形成了倒锥形的石钟乳,其断面是同心圆状结构。当几个滴水点共同起作用时,会形成形态复杂的石钟乳。洞顶上的水滴在下落过程中,二氧化碳进一步跑出来,落在洞底时又会继续沉积,形成叠帽状的石笋,下部年老,上部年轻。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便形成石柱。

大家看看周围,哪些是石钟乳,哪些是石笋,哪些又是石柱呢? 7. 沧海桑田

现在我们向龙宫走去,道路一分为二,而且是狭路相逢,相逢可不是敌人,而是洞穴的另外一种形态,叫蚀余小形态。

一般来说,洞穴的厅堂,洞道空间叫做洞穴的大形态,对应的还有洞穴小形态,是指由洞穴水流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在洞穴周壁上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如坑、穴、沟、槽、波痕及各种凸出物,它们的形态也是丰富多采的。

大家看这里,这就是波痕,根据其形态可以判别洞穴水流的方向。波痕的纵断面总是不对称的。波脊的一侧缓而较长,为迎水面;另一侧陡而较短,为背水面,其朝向即水流方向。这些看起来与钟乳石差不多,不过它的成分是5亿年前的石灰岩,叫吊岩。除此之外,还有麻窝、天锅、天沟、天井、石牙、石台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 8. 龙宫大厅

这里是龙宫大厅,也是天佛洞的第二个厅堂。顶部的垂灯、垂帘、垂帐应有尽有,而且还有数条巨龙在嬉戏。大家往下看,层层的流石坝像不像巨龙。它们是从洞穴的壁呈片状或线状流出的水,其中二氧化碳迅速跑出来,形成的片状碳酸钙沉积,叫流石坝,分布在不同高度上,形似梯田,称之为石梯田。在洞壁边上的叫边石坝。

天洞景观欣赏到此!

请各位随我走过66米的天佛道前去参观精彩纷呈的佛爷洞吧! 9. 佛爷洞的由来

据考证,在隋末唐初,佛爷洞就有人进去游玩。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入洞探险者络绎不绝。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位仙人在此论禅修佛,后来终于成就佛道。后人为纪念他们就在佛爷洞塑了两尊佛像,佛像一直保存到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当地人将二佛像移往百神洞,以示教导百神修行。因为有这段历史,此洞取名为佛爷洞。 10. 花盾大厅

经过天佛道,我们来到了天佛洞的第三个景区:花盾景区,也是天佛洞的第三个厅堂,也是佛爷洞的中层洞道,叫花盾大厅。

前面说过,洞穴厅堂是洞穴空间的扩大超过了岩石稳定强度时,特别在地壳构造运动发生时,就会出现了崩塌,形成了厅堂。我们前面看到的大量石块就是发生在大约15万年前的一次地震形成的。那么在这里可以让你大开眼界,真正领会厅堂特色。当然这还不是这个厅堂的特色,这个厅堂有两大景观特色,一是石盾,二是石花。大家找找看。

请大家回头,在我们身后就是一个典型的石盾,它是由略具压力性质的裂隙水从裂口流出时形成的。从裂隙口开始,形成上下两个板面,并向外呈环形逐层生长。若水流量较大,从穴盾周缘裂口流出的水,可向下形成石钟乳,或石幔,并与盾面组成一种“圆顶蚊帐”的形态,也叫盾帐。

请大家看大厅顶部,你能发现多少个石盾了,大家数一数,数到9个的朋友答对拉,恭喜你,加十分!

请大家看这边,下半边的盾面已不见了,留下上半盾面,清晰显露石笋形成的年轮。这里一个石盾,大家说像什么?对了,像我们本地的锅魁,而且上面还放了不少佐料,与有名的陕西法门寺锅魁相比,各有千秋。您如果喜欢,可以到法门寺亲口尝一尝,保管:味道好极了! 11. 石花壁

请大家看这石壁,有什么特别之处?

对了,是石花,虽然历经岁月,不太灿烂迷人,但也是风韵尤存。这些石花是非重力水沉积物,是由洞壁和洞顶的表面毛细水(非重力水)的作用形成的。这些石花表现为针状、毛发状、放射状,晶莹剔透、玲珑可爱。

大家看上方,那是护花使者居住的地方。

12. 立盾

我跟大家讲,路边的野花可不要采呀! 瞧!护花使者的宝镜会照得你原形毕露的。

大家说说这宝镜的科学名字叫什么?对了,还是石盾,不过它与众不同,科学家叫它为立盾,站立生长的盾。这样的石盾可是十分稀有难得的,因为它的盾面与盾帐合而为一了。 13. 毛女天窗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女孩,非常羡慕神仙,她打听到佛爷洞有人谈禅论道,就不远千里赶来,可数十年后,少女变成了毛女,还没有得道。一日,打坐经行,抬起头来,一缕阳光破石而入,照射在毛女身上,毛女顿时开悟,成佛而去。

从此,每当日挂西山时,阳光总是直射入洞,据说照射到谁的身上就会与佛结缘,将来定会成佛。不知诸位是否愿意有此佛缘。有的话,请你找准机会,上山结缘。 14. 转景楼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佛洞的第四个景区:转景楼景区,转景楼也是天佛洞的第四个大厅,也是最大的大厅,面积达1600平方米,由三根石柱擎天而成,最大就是我们眼前这根石柱,直径20米,高度16米,是名副其实的擎天石柱。其余两根分别位于送宾厅两侧,直径为10米和12米,高度为6米和9米。

转景楼是天佛洞的精华所在,巨柱擎天、气势雄伟,如峥嵘林木,欣欣向荣;又似佛教圣地,宝像庄严;如深邃玉宇,空灵神秘;更胜终南胜景,嵯峨恢宏。

1994年仲夏,文坛奇才贾平凹游览至此,欣然提笔,作“柞水石瓮子:

脸前鸟鸣树,身后蝶恋花。 有乳欲哺谁,无戏幕不拉。 卧笋思六贤,敲壁想伯牙。 归来日暮里,柴门吃糍粑。”

转景楼是围绕巨大石柱的环形景观,该石柱周围洞顶布满了目不暇接的石钟乳,周壁还生长了美不胜收的石幕。它们分别在石柱四个不同方向构成四个精彩的观景点。 15. 无戏幕不拉

一根玉柱直通天庭,石柱两侧是舒展的天幕,相传这帷幕百年才拉开一次,到时一定是好戏连台。 石帷幕是重力水作用下的流水沉积物,是由片状流水沉积形成的。 16. 弥勒佛

弥勒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所以也叫“未来佛”。在有的佛寺中弥勒佛衣帽端正,面容庄重,那是弥勒佛的真身,而这尊喜笑颜开的弥勒佛,仰着脸斜躺着,袒胸露腹,在笑迎四方游客,乃是弥勒佛的化身。这种斜倒的钟乳石是15万年前的一次地震使早期钟乳石崩塌后,又经片状流水在其表面叠置沉积形成的一种岩溶景观。 17. 玲珑佛塔

这里石钟乳、石笋、石柱、壁流石,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乃一处绝妙的景观组合。

眼前这根庞大的石笋最为漂亮、壮观,像一座千年宝塔,玲珑剔透,所以称之为玲珑佛塔。它形似棕榈,所以又叫棕榈石笋,由滴水和溅水协同沉积而成。

要说玲珑佛塔的年龄,地质学家估计在30万年以上,可以称得上是世上最古老的佛塔。 18. 迷宫大厅

下面我们下到天佛洞的第五个景区:迷宫景区、迷宫大厅走一回。

迷宫大厅是佛爷洞的下层洞,比上层洞低30米,面积500平方米。 迷宫大厅之谜在于它道路崎岖,景色神秘。它除了有中上层的景观外,还有鲜为人知的藏于深处的石花。这是因为迷宫空气扰动小,温度、湿度较稳定,有利于非重力水沉积物的生长,因此在洞壁深处布满了琳琅满目的石花。 19. 蘑菇山

这里是转景楼巨大石柱的南部,银珠宝玉,蔚为壮观。尤其蘑菇塔上的蘑菇,层层簇簇,丰硕喜人。你想带一个回家吗?我说可以,不过难度很大,有诗歌为证:

层层莲蓬层层花,原是蘑菇堆成塔。 欲摘一只尝佳品,天上人间难觅它。

其实,蘑菇山是联系在巨大石柱边上生长的一个小石柱。

21、玲珑玉柱

看了转景楼的擎天巨柱,现在看看这两个石柱,是不是有点玲珑多姿,这2根洁白大石柱,其周长仅仅3.5米,高度却与巨石柱不相上下,高14.7米,个体虽然单薄,却也壮志凌云,牢牢顶住洞厅,在灯光下尽显伟岸挺拔,光彩夺目。

22. 断层角砾岩

天佛洞形成的地质背景有一个背斜和两条断裂。断裂是地壳发生运动时使地壳岩石形成断裂形成的,判别断裂的标志是什么呢?我们眼前的断层角砾岩就是一个重要标志。 断层角砾岩呈棱角状,直径一般为2~15cm,由白色方解石胶结;由于断裂带岩石破碎,易于分化剥蚀,在地貌上形成冲沟或垭口,在山体内则容易形成溶洞。

形成天佛洞的这条断裂名字叫笔架山-佛爷洞断裂,它的走向北西,倾角80近于垂直,断裂带在天佛洞一带宽约80m左右,两侧分别是天佛洞的进口和出口。等会儿我们出洞向北看,可以见到这条断裂在北面笔架山上形成的垭口。

23、难舍客厅

这里是天佛洞的最后一个厅堂,也是最后一个景区:留恋忘返景区,取名送客厅。

请大家看洞顶上方这一石钟乳条带,注意它的方向是与裂隙方向一致。这说明岩石裂隙、滴水与滴石沉积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在围岩裂隙较为发育、透水性较好的洞段,渗滴水就较多,钟乳石就较为发育;反之亦然。

这个厅堂宛若宫殿,故而又名“大雄宝殿”。请大家往上看,在那高处的两尊罗汉,正双手合拢,向今天到来的各位朋友祝福,祝各位朋友事事如意!

在你离开之前,我还有一个问题要考大家,谁要能答上来,我就为大家唱一支歌。这个问题是:天佛洞的1,2,3,4,5,6指的是什么?对了,是天佛洞有1条隧道,2洞相连,3层洞道,4个厅堂,5个洞口,6大景区。

好,现在我为大家唱一支歌„„. 各位朋友,天佛洞参观到此结束。但愿我的讲解能使您满意。

祝各位在以后的旅途种愉快!谢谢!再见! 名词解释

岩溶,国外称为Karst(音译为喀斯特),原为“Kras”(音译为喀纳斯),即石头的意思,是斯洛文尼亚境内伊斯特里亚半岛(Istria Peninsula)上一个有石灰岩分布的地方的地名。这个地方靠近意大利,意大利人称之为“Carso”(喀索),而德国人称之为“Karst”(喀斯特)。因早期有关研究这种石灰岩的景观多用德文,后来即传开以“Karst”(喀斯特)命名这类地貌现象;英文也沿用此名称。我国也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在描述或研究这种孕育着奇峰异洞的石灰岩地貌时,也沿用这一专有名词,并用音译名“喀斯特”。199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次全国岩溶学术会”上,根据一些与会代表的建议,认为“喀斯特”不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因而改名为“岩溶”,外文上仍用“Karst”。

“岩溶”,顾名思议就是岩石为水所溶解的景观、现象及其作用过程的总称。

其实,国外也有一些使用中国名字来命名岩溶地貌现象的,如峰林地貌(Fenglin),峰丛地貌(Fengcong),尤其最近被国际岩溶学界所接受的新名词,天坑(Tiankeng)也成为了岩溶科学名词。

第二篇:介绍苏州的导游词

各位早上好,很兴奋熟悉各位,并由我陪同各位去我国的闻名汗青文假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抚玩园林,到人世天国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各位先容苏州园林的根基环境。“上有天国,下有苏杭。”苏州为典范的江南水乡都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虽然,也请各位留意情形卫生,做一个文明旅客。

我们顿时到了今天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比拟伎俩。各位好好抚玩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幻化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此刻各位苏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各位天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僧人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此刻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辞别寒山寺,各位还恋恋不舍。但愿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柔美的回想。

列位伴侣,本日我们在人世天国――苏州渡过了柔美的一天。感谢列位!愿各位旅途安全舒畅,再会!

第三篇:介绍苏州的导游词

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富有古典气息的苏州园林。皇家园林以规模宏大,风格华丽而著称,富有帝王气息,而私家园林则小巧玲珑、精致淡雅,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情趣。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的历史悠久,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最早建于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狮子林最早是大僧人惟则所建,原来是作为禅园所用,后来才作为私家园林,在我国,它是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禅园。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狮子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就到狮子林中看一看吧!

狮子林中最奇特的就要数有假山王国之称的太湖石了。这些太湖石有看“瘦、透、漏、皱”的美感,而且个个都很像狮子,它们神态各异,有的站立起来,有的卧在地上,还有的像在吼叫着……它们简直就像活了一样!在一座座雅致的亭台、楼、榭之间,有着一个个池塘,池塘周围的假山三面环水,湖水清澈见底,湖底有一条条可爱的金黄鱼。林中还有一条长廊,廊中有着著名的将领文天祥的提碑。林中的小路幽深远,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最后一个狮子林的主人叫贝仁元,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建了湖心亭,荷花厅,九狮峰等建筑。

狮子林不光有着禅园气息,还有着文人学士的雅致风格,下面请游客自已观赏,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涂乱画。

第四篇:建水导游词

建水导游词

建水历史悠久,自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形成了汉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体文化。县境内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诸多,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达百余处,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其中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典型建筑:始建于公元1285年,占地约7.6万平方米,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雄踞红河岸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彝族土司府署;在云南省内罕见的宋式大型木桥架古建筑指林寺;历经风雨600多年仍巍然屹立,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的朝阳楼;被列为中国18座著名大型古桥之一的双龙桥;具有"滇南大观园"美称的清代大型民居朱家花园;历史文化名村团山等。此外,县境内还有被称为亚洲最大、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燕子洞为代表的溶洞以及以云龙山、黄龙寺、哈尼山寨、绵羊冲水库、曲江温泉度假村等为代表,融山水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光为一体的重点景区120多处,成为建水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在九州之颠,彩云之南,有一座古韵悠长,极富中原色彩的边陲城镇,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它古名“步头”,近曰“临安”,现叫“建水”。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尘埃的厚积,交通条件的限制和地理位臵的僻远,在这座边城中,她深藏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以及众多的、至今尚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古文物、古遗风等,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直到1994年建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在滇南这片苍茫而翠绿的红土高原上,镶嵌着一颗美仑美奂的明珠_建水古城。这颗明珠所闪射出的是中原文化和边地文化融合的光辉,两者如此厚重,如此和谐,如此完美,如此独特,令人叹为观止。全县有文物古迹13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9处. 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约在公元810年前后筑惠历城,明、清两朝为临安府所在地,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建水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滇南邹鲁——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

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座城楼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但已破损不堪。解放后政府又拨款修葺,才焕然一新。建水孔庙,建筑宏大,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其他还有燕子洞、双龙桥、指林寺、纳楼长官司署、朱家花园、小桂湖等重要名胜古迹,素有"文献名邦"之称,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境内人才辈出, 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288人,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412人,武举人355人。当时,有“临半榜”之 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亦不多见,加上建水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致,故有“文献名邦”, “滇南邹鲁”之美誉。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县城内建新街,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素有“滇南大观园”之誉。

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谓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约30年,于宣统年间终告落成。该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民居建筑群体。房屋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整个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臵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游客身在其间,大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朱家花园现已成为集住宿、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旅游精品景点。现从二进院的四个院落中又增辟了“梅馆”、“兰庭”、“竹园”、“菊苑”共28间客房供游人亲身体验清代起居生活方式。

朱家花园 位于建水县城建新街,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住宅和祠堂两部分,为“纵三横四”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四小天井”的建水典型民居建筑,庭院厅、堂布臵精美,古色古香,共计有大小天井42个。

左侧沿街有13间“吊脚楼”与后两院“跑马转角楼”相通。右侧有家族祠堂,祠前有水池、戏台、亭阁。水池三面有12幅诗词书画浮雕。正中的花厅两侧为“绣楼”,花厅前是东西两院花园,东院有假山稻田,西园有竹林花圃。它是一个滇南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融合的建筑群体。纵观整个建筑、院落层出,房舍迭进,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有“边陲大观园”之称。身临其中,深感奢侈豪华,典雅古朴,花木芬芳,意趣无穷。

花园园主叫朱朝瑛,字渭卿,建水县人,清光绪丁酉科乡副进士,后因功授广东补用道。辛亥革命后参加重九起义,被推为正都统,该花园是在他任职期间扩建的。

朱家的大门是独立式门楼中的最高规格。中国的古代建筑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从屋顶、斗拱、开间、台基便可看出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朱家门楼属于歇山顶、三开间、五段独立式八字型垂花门楼,与临安城内的门楼相比,显得更为富丽堂皇、气势雄伟,对于一所老宅子来说,门楼就是主人的“脸面”,其造型、规模等显示了地位、身份和财力,朱家的这座门楼也为朱家争足了面子。

〃朱家花园大门绣 楼“兄弟连科”匾十景厅宗祠坊水上戏台华 堂朱子家训中 堂怀远厅内宅院二门花厅后花园 朝阳楼,故建水东门城楼有“朝阳楼”之美称。朝阳楼始建于明朝洪武22年(1389),已历六百多年沧桑,至今仍巍然屹立,雄伟壮观,驰名中外。“朝阳楼”、“日丽重城”、“雄镇东南”、“飞霞流云”,“日丽重城”匾失传外,其余匾额至今仍立于东门城楼之上。 东门比天字门早盖。建水古城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即1389年,而北京紫禁城建于1417年,如此算来,建水古城现存之东门(迎晖门)比紫禁城的天字门早建二十八年。

城楼东面顶檐下,立有高约两米的“雄、镇、东、南”四块楷形体的独字方匾,为乾隆四年(1739)之夏,为乾隆2年出任临安知府的浙江籍二甲进士来谦鸣所题,石屏书法家涂晫书。涂晫是石屏籍康熙乙酉(1705年)举人,当时在临安府衙内出任师爷,相传来谦鸣特请涂晫书这四个匾字,书好后把字体立墙远望,认为这四个字:“雄”得生龙活虎,“镇”写得泰然自若,“东”有昂首阔步之势,“南”有高瞻远瞩的神姿。传说道光年间,“镇”字一匾从顶楼檐下摔落到城脚处而损坏,仅存“金”字旁,“真”字偏旁为杨家庄举人王太平所补,所以民间有“三条活龙夹着一条死蛇”之说。

在东面二楼顶檐下正中处,立着约2.5市尺高的“朝、阳、楼”三块楷书独字方匾,为乾隆探花(进士第三名)清代大书法家王文治出任临安知府时,于乾隆32年(1767)春所书,匾字圆润秀丽,犹如“美女簪花”,耐看悦目,实为难得的古代书法艺术珍品。

在城楼西面顶檐下,立有二米高的“飞霞流云”四块狂草书体的独字匾额,为唐代草圣张旭于开元9年(721)所书,这四个狂草书大字原刻于曲靖城上的四块巨石面上,相传为清代嘉庆进士、书法家,湖北省督粮道道台宋芷湾(原名宋湘)在嘉庆年间出任曲靖知府期间,由外省拓印来的,光绪《建水县志》上也有“系宋芷湾临”的记载。清光绪年间,建水拔贡、书法家王垂书,于光绪丁酉年(1885)朝考中一级知县,光绪年间在贵州的桐梓、印江、威宁、赤水、贞丰等地出任知州、知县等官职。光绪25年,他由威宁返乡,路经曲靖,看到行笔流畅,气韵非凡的“飞霞流云”字体,十分赏慕,便在随从的帮助下,亲手将它拓印下来,回到家乡,便请建水制匾名家刘凤将其拓印稿字迹,刻字在约六尺五寸高的四块方形匾面上。光绪辛丑年(1901),他回乡亲自率建水“官绅庶士”将其匾额立于东门城楼西面顶檐之下。

“飞霞流云”,这四个狂草大字,形体洒落奔放,宛如行云流水,运笔连绵不断,仿佛龙蛇疾走,后人给它作过这样的比喻“飞,如魁星点斗,形态生动”;“霞,如霸王举顶,盖世英姿”;“流,如刘海戏蟾,悠闲自如”;“云,如仙女散花, 翩翩起舞”。

朝阳楼即建水东门城楼,雄踞县城中心,是建水县城的标志。 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 朝阳楼由四十八根巨大木柱和无数粗大的楹榫接成坚固的木构架,覆以三重檐歇山屋顶。《建水州志》证有“东楼凌汉”一景,谓:“东城楼,高百尺,干霄插大,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东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南中大观。”春夏之间上千雨燕巢居檐下,呢喃之声不绝于耳,蔚为壮观。 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者,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绝于世。 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巧,生动细腻,琦丽华贵城楼东侧为明饼临安卫声闻数里的大铜钟,唐三四千斤高二米余。 朝阳楼风吹雨打六百余年,经历了多次战乱的劫难大地震的考验,至今完好如初。有对联赞“栋字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简介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建筑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臵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太和元气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学海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义路坊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

二、三进空间为建洙泗渊源坊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杏坛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石龙抱柱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臵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两块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全国罕见的满汉文碑。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十多块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为滇南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您们好!很荣幸可以陪同大家参观一起参观雄镇东南的朝阳楼,希望大家在参观时不要乱扔垃圾。

朝阳楼这个名字大家一定很陌生吧,朝阳楼即建水东门城楼,它雄踞县城中心,是建水县城的标志。它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

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我们走进朝阳楼的迎晖门,它那高大的城门,足以让两辆汽车并行。我们再登上城楼,请各位朋友不要随便攀爬,小心跌倒。站在城楼上鸟瞰,建水老城区尽收眼底,城楼由四十八根巨大木柱和无数粗大的木头达建而成。城楼上木雕屏门,雕刻精巧,生动细腻,琦丽华贵,城楼东侧还放臵着一个大铜钟。朝阳楼最为壮观的还要数在城楼四周飞越盘旋的燕子。

一到傍晚,夕阳照着朝阳楼,给它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薄纱。燕子像风暴一样飞回巢中,有的在楼上一展歌喉,有的在展翅高飞,还有的在捕食,还有的好像在说:“Let'go,我们去逛街吧!”真是美不胜收,壮观极了!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择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向导。我是曲阜XX旅行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或者张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面就让我怀着结识新朋友的欣喜心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全县总面积3789平方千米,辖14个乡镇。境内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回族、哈尼族、傣族、苗族。全县总人口超过5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左右。县境东接弥勒县、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县、华宁县相连。

建水属亚热带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南部,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第五篇:水上游导游词

水上游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参加苏州环古城河上游。我们现在位于环城河与古运河的交汇处:环城河包围的陆地就是面积为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从北经寒山寺西侧流向苏州古城区,在横塘镇附近与胥江汇合,经泰让桥与西环城河相连接,在胥门外向南,经南环城河,穿过吴门桥、人民桥等桥梁,流到这里,便向南转了个弯,穿过觅渡桥,经唐代宝带桥旁,浩浩荡荡一直向南,流到另一个天堂城市杭州。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句老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古老的大运河把这两座天堂城市早就连接起来了。由于经济的发展,大运河日益繁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州古城南郊蠡市镇之北开挖了一段新航道,向东到北带桥北侧,注入大运河古航道。每天数以千计的运输船只从新航道经过,使苏州的胥江和环古城河清静起来了,为发展旅游水上游提供了好条件。

现在大家请看,这里水面宽阔,是京杭大运河南下浙江的咽喉,向北就是东环城河,是通向葑门的必经之处。我们往河的东南面望去,可以看到有一大一小两座桥,大的叫新觅渡桥,小的叫古觅渡桥。元代之前这里是没有桥的,只有摆渡船。船家常借此敲诈过往行人,和尚敬修屡遭敲诈后,立志要造桥利民,便到处化缘集资筹款,最后如愿以偿。桥最初叫“灭渡桥”,吴方言中“灭”和“觅”是同音,后来才演变成觅渡桥。古觅渡桥桥孔跨度19.8米,罕见的是如此高大的拱桥,拱券厚度仅30厘米。

在河边有一组塑像:摇船摆渡的船夫、摇手招呼渡船的女子以及在正在为建桥而化缘的敬修和尚,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觅渡桥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桥,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当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桥洞的倒影和月亮的倒影相映成趣,“觅渡揽月”是赏月的绝佳美景。在觅渡桥南堍的西南面,我们见到的那座红砖瓦房就是1895年也就是清代光绪年间设立在苏州的海关,已有约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苏州最早的海关遗址,目前受到了市政府的保护。

觅渡桥的对岸,是以苏州市花命名的桂花公园,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南角,与觅渡桥隔水相望,形成了古城墙与古石桥交相辉映的景致。请大家看桂花公园内,南环城河与东环城河交汇处的古城楼和古城墙,名为“赤门堞影”,是一座近年来重建的双层城楼和城门,以及恢复的一段城墙。从桂花公园向西延伸到南园桥,都是长满绿草和树木的土山,原来这是苏州的古城墙遗址。古城桥是苏州古城2500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苏州历史的标志和见证。

城河南岸芦苇丛中有一个小岛,叫“菰蒲花洲”。在它四周环水的地方,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浮水、挺水、半水生、湿生植物,是少有的生态湿地景观。人们形象地将它比誉为“自然之肾”、“城市之肺”。

各位游客:前面有座横贯南环城河的桥,叫做南园桥。2004年4月16日晚上,在南园桥旁的南环城河上举行了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开幕式首次采用了水上彩船巡游的表演形式,19艘彩船争奇斗妍,船上装饰和节目表演丰富多彩,

数万民众两岸观看,感受苏州以水为本、以水为魂、以水为脉的无穷魅力,品味“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神韵,盛况空前,真所谓“古城内外万人空巷,古运河畔人山人海”。

河岸边高低不平的石板就是古代纤夫所走的纤道。大家可以看到,三位“纤夫”弓腰、挽裤、赤脚的雕塑作品再现了古代纤夫艰苦劳作的情景;在环城河南岸的码头观景亭内,有一组雕塑为街头卖唱者,在长亭古道边依依惜别,两组雕塑均出自中国著名雕塑大师钱绍武之手。

经过南园桥,在河北岸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建筑是苏州轮船码头,在这里坐船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南行,可直达杭州。轮船码头对岸是苏州第一丝厂,该厂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是苏州最早的国营工厂之意。现为我市首批旅游购物推荐服务单位。厂内原有三国时东吴名人孙坚和孙策的墓,以及一幢砖混结构两层西式建筑,是1902年时的日本领事馆。

游客们,现在游船将经过人民桥,人民桥面宽45米,十五开间的仿古“长廊”,黛青筒瓦,廊檐轻挑,结构精巧玲珑,色彩古色古香,洋溢出轻盈典雅的吴文化气息。连接人民桥的这条路叫人民路,贯穿苏州古城南北,是目前苏州最繁华的主干道之一。原叫卧龙街,整条道路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城中。宋代大文豪范仲淹首创将苏州府的府学(官办学校)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建成左庙右学的文庙,就在这条街上。

在桥洞里,一共镶有16幅石雕浮刻,每一个都有一个名字,生动的讲述着2500多年来苏州的一段段动人故事:铸剑江南、筑城争霸、江东都会、园林始兴、山塘风韵、学风蔚然、烟雨江南、百艺竞争、人文荟萃、吴门画苑、明吏治府、能工巧匠、市井风流、南巡盛况、仁人志士、与时俱进,组成一部缩略的苏州历史。

游船穿过人民桥,河南岸,可以看到几座老厂房。那是1897年投产的苏纶纱厂的一部分。河边还有一座混凝土老桥,叫裕棠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该厂企业家严裕棠先生出资修桥铺路,在前面高高的古石拱桥——蟠龙桥的南堍造了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裕棠桥。2004年初扩建盘门路时,这座有文物价值的裕棠桥保留了,在它旁边造了座新的裕棠桥。而蟠龙桥看起来像座新桥,实际上是座老桥。多年前,胥江上的石拱古桥枣市桥拆掉后,石料堆被保存,搬迁到古盘门东侧的南环城河上,于2004年初完工,叫蟠龙桥。桥如长虹卧波,为京杭大运河的原古航道增添了美景。桥北堍特地立一石碑,详细记述了该桥的历史变迁,成为桥梁中的佳话。

各位游客,前面经过的地方是苏州“盘门三景”景区。盘门三景,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光塔、升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门水陆城门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门桥,景区占地24.86公顷。盘门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地处水陆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苏州古城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古盘门曾经雄踞一方,风光一时。后因战事形成市面萧条,人迹稀至,苏州人称其为“冷水盘

门”。今天盘门已成为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南依古运河、古城墙城门、古桥梁,北面与雄伟壮丽风格独特的五星级大酒店互为借景,交相辉映;外有古街民居,内有古寺、古塔、殿堂和新建的山水、亭廊,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怀旧与时尚在这里共存。所以2001年盘门景区成为第八届亚太经合组织财长非正式会议的主会场,深得好评,美名远扬。 大家请向游船的北侧望去,我们可以看到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结构的古塔——瑞光塔。瑞光塔是北宋宝塔,建于1004年,高53.57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造精巧,造型优美,用材讲究,宝藏丰富。相传该塔初建于三国东吴十年,孙权为报母恩而造,为苏州最早的佛塔,重建于北宋。清代咸丰十年遭兵火之灾,佛殿被毁,幸塔尚存。后经百年,年久失修。1978年从塔里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佛教精品文物,如高122.6厘米的真珠舍利宝幢,120余卷佛教经卷等。

船行至盘门水域,可观赏到蟠龙桥、裕棠桥、吴门桥、吉水桥和水关桥这五座桥梁。其中1872年建成的吴门桥是一座苏州现存最高的古单孔拱桥,构造精巧,建于清代同治十一年,桥长66.3米,桥面宽5米,拱券跨径16米,拱高9.5米,北坡有石阶49级,南坡50级。登上此桥,只见古运河波涛滚滚东流,水网交织,好一派江南水城风光,水之韵十足。与吴门桥交相辉映的就是刚刚介绍过的蟠龙桥和裕棠桥。另外,古老的盘门水城城门前有一座平板的石桥,叫水关桥;吴门桥西南面还有吉水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在河的北岸矗立着的雄伟建筑就是古盘门。古吴时盘门称“蟠门”,刻木作蟠龙,以示镇服南方的越国。又因“水陆萦回,徘徊屈曲”而名盘门,并有“龙蟠水陆”的题词。盘门陆城门上的城楼是1986年庆祝苏州建城2500年时重建的。传统的木结构两层重演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周围设回廊,外形古朴苍劲,蔚为壮观。

陆城门的中央,是一个“口”字形的瓮城。瓮城四周的城垣军用长条石和特制的城砖筑砌而成,陡削笔立,壁垒森严,敌人一旦进入第一道门,守军可放下闸门,截断其退路,便如同瓮中捉鳖。

盘门的水城门是我国唯一保留完整的与陆门并列的水城门,两重水城门全部是用条石筑砌成拱形门洞,可以容纳两条船并肩而过。洞门河床底铺垫着一层楞墓或石板。水城门同样有东西两重城门和瓮城组成,雄峙于内城河上,北与陆城门连成一体。水城门拱券有闸槽,有绞关石,承台上的绞关石可沿闸槽升起落下,水门瓮城比陆门小得多。城楼上有枪、刀、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展示,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闸口、绞关石均历历在目。在旅游界盛传“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说,苏州盘门可谓与长城齐名。

各位游客,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著名的水城。苏州全市8488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水面占36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拥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各类河道2万多条,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威尼斯”。

现在大家看河西岸,有一座民国初年建筑风格的房子,是我国著名实业家刘鸿生先生于1029年创办的苏州鸿生火柴厂的厂房之一。河东岸有座仿古城墙的建筑,是近年来新落成的沧浪少年宫,这是为了纪念毛主席为苏州少年陈永康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在此兴建的,岸旁的亲水绿地,就是百花洲公园。院内绿荫铺地,树木郁郁葱葱,鲜花满园,一派自然秀色。

与百花洲临近的是接官厅,再向北就是古老的胥门了。接官厅在清代是驿站和码头。官船栉比,热闹非凡,康熙、乾隆南巡时这里是御码头;皇庭街在河的西岸,1684年康熙南巡至苏州,告诫地方官要“爱民、奉公、守法、体恤民隐”,事后巡抚汤斌勒石,树碑,建亭在此,所以称皇庭,旁边的街也就叫皇庭街了。请看,河边竖有三块石碑,有亭一座。

各位游客,我们前面看到的两座桥,靠北侧的那座是现代建造的姑胥桥,另一座是宏伟的三孔万年桥。明代时,这座古桥曾“失踪”过一次。当时桥身宽达10米,长约100米,临河有五个大环洞,全有最佳的太湖石砌就,桥周身合缝,光滑平整,桥面两侧植有工艺精美的石雕栏杆,栏杆上还雕凿有100个石狮,形态各异地蹲峙着,是桥中的状元,享有“三吴第一桥”的美称,深的明代权奸大贪官严嵩喜爱。曾被苏州知府作为行贿“礼品”送到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严嵩老家,万年桥一断就两百年之久。眼前的这座三孔拱“万年桥”是重修的。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河西岸胥江与环城河汇合处的一篇仿古建筑——苏州市规划展示馆,这里是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地。规划展示馆与对岸的水上舞台以及塔门之间的水面是2005年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举行地,在这里进行了彩船巡游和水上表演。

胥门与苏州古城同龄,其名是为了几年苏州城的设计者伍子胥。胥门水陆交通便利,所以古代有“银胥门”之美誉。

古胥门城门洞南北两侧还有一段保存较完好的古城墙,是难得的历史遗迹。胥门原有水、陆两个城门。战国春申君统治苏州时,测知太湖地势高过苏州,为免城内遭泛滥之灾,就把胥门水道加以封闭,从此胥门便没有了水城门。因此苏州的水城门和水路实际就是起一个连接作用,既与城外水系沟通,又与成诶水道相连,实是苏州水道的枢纽和门户。

古城门前是伍子胥纪念园,园内由钱绍武设计的《伍子胥象天法地建设苏城》雕塑,巍然而立,气势昂然,雕塑线条简练,却又力拔千钧,充分体现了伍子胥的英雄气概。雕塑后高4.5米,延伸数十米,共一百多平方米的城墙前刻着纪念伍子胥历史功绩的故事,后面刻有“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八个大字,体现了以天地原则设计苏州城建的精神。同时为了表现伍子胥忠贞为国,却被吴王听信谗言杀害的悲剧特色,还专门设计了一个4米多高的伍子胥头像

推荐专题: 苏州水上游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