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的西递宏村。
现在我们身处西递。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 这里有着古朴典雅的明清古建筑群,青石铺就的街巷,高高耸立的马头墙,精美绝伦的砖、木、石雕,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踏入西递,您会看到大夫第,这座临街亭阁式建筑,设计巧妙,充满了古朴的韵味。瑞玉庭也是不容错过的景点,它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展现了当时徽商的富贵与风雅。
离开西递,接下来我们来到宏村。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整个村子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走进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南湖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湖面波光粼粼,湖边垂柳依依。沿着湖边的小路前行,便来到了月沼。月沼,老百姓称月塘,这是所谓“牛胃”,常年碧绿,水平如镜,四周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地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各位朋友,西递宏村是徽派建筑与山水风光完美融合的杰作,希望您在这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
黄山市黟县世界文化遗产梅里洪村欢迎您!我是朱正・昆,你今天的导游,我很荣幸能陪你仔细游览。
宏村,原名宏村,清乾隆年间改名宏村。宏村历史悠久,存在于明朝。村里的居民大多姓王。这是因为宏村的鼻祖是一个叫王的大户人家,在这里建起了第一座大房子。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子子孙孙的建设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宏村。
现在请关注我们前方的荷塘。这个荷塘很清澈,荷叶中间有很多鱼在嬉戏。池里的荷花五颜六色,有的'只是花骨,有的已经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有的已经长出了小莲花……像是镶嵌在荷叶上的小香包,真的很美!荷叶就像绿色的大圆盘。过了池塘上的桥,就可以进宏村了。
看,宏村的建筑有一种古老的味道,属于明清风格,内部保存完好,但风格仍然沿袭着古老的风格。脚下有运河,东西来回,是全村人的生命之源。按照房子的循序渐进,有句话说“有房就有渠”。
宏村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介绍不完。请仔细欣赏。最后呈现一首我赞美宏村的诗:“细水随村潺潺,永不停息。小街上摆满了野果野菜,蝴蝶扑花躲过年。大胆的农民欢迎客人,并制作新的菜肴和美味佳肴。”欢迎来宏村玩。
各位团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易说乎”很荣幸能为各位嘉宾服务,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们的旅游车是这辆白色大巴,车牌号是12345,大家一定要记住了,我旁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是驾车多年的老司机了,接下来就由我和司机师傅陪伴大家一起度过你们的西递宏村之旅!
在揭开西递宏村神秘面纱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有800余年历史。它背靠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以雷岗山为牛头,参天古树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身。以村西北一条九曲十弯的水渠绕屋过户,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成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的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应玉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换吉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来到黟县的西递参观、游览。我是安徽旅行社的王萍(兵),很高兴担任大家今天的导游。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西递村,它始建于北宋,有95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村落呈船型,四面环山,三条溪流穿村而过。矗立在村头的这座青石牌坊,叫胡文光刺史坊,建于明万历六年,高12.3米,宽9.8米,四柱五楼,结构精巧,峥嵘巍峨。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很富丽雅致。如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书香四溢,厅堂中的对联写到:“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都彰显了儒商的本色。大夫第是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临街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的亭阁式建筑,飞檐翘角,典雅别致。原本用于观景,现为抛绣球的绣楼了。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年间,分为前中后三进。第三进相当高雅,门额上有“桃花园里人家”石刻,厢房上有草书《醉翁亭记》的.木雕,墙上漏窗雕有冰梅图,处处显现儒雅之风。
离开西递,我们又来到了宏村。它始建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村北的雷岗山为牛的头,村口的2棵古树是牛角,错落有致的民居为牛身,人工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村旁的四座桥为牛腿,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间。
履福堂是清代大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为三层楼房,履福堂中左边的陈设,悬挂回壁的楹联,画轴,给整个民居增添上一个古老,典雅的光环。进入后堂,有一用于扇风的板扇悬于半空,一扯动绳子,板扇即轻轻来回摆动,可以想象,当时主人是何等悠闲自在!再看天井两旁各有十二扇门,雕刻了花草、飞禽、走兽,在每扇门中段各雕了一则孝义故事,合起来是一幅《二十四孝图》。
各位游客:
久闻江南风景别具一格,有时侯,总会不经意间想起她,现在已经深深的爱上她!在江南的安徽省,有一个叫作“宏村”的村子,听说不亚于周庄,还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看后感触很深,才感觉到那种美,并非是我能够描绘的,起码现在不能,以后不知道,那可以形容她美丽的词语几乎在我脑海里找不到!
我与父亲结伴而去,但是我们的目的倒是不同,父亲是为了去看看那里的风水,我仅是为了长长见识,在上升一点就是写几篇好的文章当然要先有好的题材!在去“宏村”之前,我对此早有所闻:具说,此村落乃是一“牛形村”,村西石碣头为牛头,东山龙排道观的旗杆为牛尾,为牛胃,南湖为牛腹,二房碓为牛肺,西溪上的四条木桥为牛腿。当我听完本地人的阐诉,听到那一连串的地名,与那一连串的牛部位,我不禁对此颇为惊奇,我想这就是父亲要去看的风水。
在刚进入景区时,眼前的景象,顿时让人心旷神怡,参天的古木排列在古道的两旁那些古木多则有五百年之久,少的也有数十年之久,而在古木之下大多坐着一些手持画笔与画纸的前来写生的学生,而且不在少数。再往前走,眼前豁然出现了一片碧水清荷的景象,这里就是“南湖”,在湖水中的荷花成片成片,把湖水盖地密不透风,而在湖的中间有一条连接彼岸的长堤,游人们顺着长堤前往彼岸,往彼岸望去,一片黑瓦白墙的古建筑之间的小巷,似乎又窄得只能容下一人走过。顺着一条又一条相交,转折,有点零乱的小巷,穿梭在只能容下一人的小巷中,能够感受的到一种古老的气息,那被磨损光滑的石板路,与那石板路上的缝隙中新生的青苔,我感受到自古游客对此地不变的爱恋。阳光慵懒地停留在黑瓦白墙与黑瓦白墙之间的罅隙。
这里时间是凝结的,时间是静止的,像那南湖中的水一样静止,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抽着烟,看着眼前的人流中和自己一样或不一样的'人,享受着这夏日中的一切!沿途经过一座又一座的明清建筑,当走到巷子的尽头时,眼前出现了一个半月塘,比南湖略小,景色却好不逊色,四面皆是古建筑,塘水如明镜,将四面建筑的黑瓦白墙,倒映在水中,那池中的水缓慢地流动着,洗涤着每一个游人心中的尘嚣与阴霾。
而后到了有“民间故宫”之称的承志堂,此屋建得十分气派,有99间房间,但是要进去到是不容易,里面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由于太多人了,前后左右的东西都无法欣赏的到,我也就只能抬头去欣赏那房子的天花,横粱,和其他一些在头顶上的东西,还好,这里好看的也就大多是房子的横梁和柱子上的雕刻,横梁,柱子上雕龙画凤,自然,也不只我一人有这想法,大多数人也跟我一样,抬着头,凭着感觉向前走,偶尔几个臃肿的身体挡住了所有游人的前进,然后所有的游人都撞成一团,可以说这是整个村子里唯一不平静的地方。具说此屋的主人是当是有名的商人,腰缠万贯,他单为建造此屋花去60万两白银,还用100两黄金制成金铂镶在木雕之上,如今看上去仍是金碧辉煌。
最后,无奈迷了路,无缘无故到了村口,在村口那里又有两棵古木,两棵一左一右地排列,左边为银杏树,右边为红杨树,具当的民俗,出嫁时,花轿围着红杨树转三圈;出殡时,棺材要围着银杏树转三圈,这风俗虽有些古怪,但是倒是好解释,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白色当然代表丧事了,而红杨树中名字带一个红字,那自然是喜事了!
看了“宏村”,又看到了另一个江南!又开始更强烈地爱上了江南!江南宛若是一件前朝的古董,静静地听着人们的赞赏,然后安详睡着,做着一个又一个典雅的梦。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1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村,是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地理位置适中,位于安徽省南部,黟县城东九公里,北枕黄山,南眺白岳,东邻国家历史名城古歙,西通九华山、太平湖,相距黄山大门只有38公里,离黄山机场54公里,黄山火车站52公里,离遗产地宏村、迷宫式村落南屏、舒秀文故里屏山仅十几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她群峰连绵,风光秀丽,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余幢,其中保存古朴完整的还有124幢,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朴村落。她奠基于北就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初的康熙、雍正时期,距今已有九百六十余年历史;她原名西川,又称西溪,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村中村民大多姓胡,远祖是唐太宗李世民。其十二代孙子唐昭宗因朱温叛乱被杀,只剩下幼子由义祖胡三公带往徽州府婺源考水(婺源县现隶属江西省),取名胡昌翼,直到他考取后唐明经科进士,才告知身世。昌翼公从此放弃功名,潜居考水研究经学,并教诲儿孙不得复宗重新姓李,以示感恩铭德。其第五代孙子胡仕良,因公赴金陵(南京),途经西递铺,深爱了这块山形水势的风水宝地,故于1047年举家迁来西递居住,从此代代繁衍生息下来,迄今胡氏儿孙已传至三十六代,故历史上就有“真李假胡”之说和“明经胡氏”之称。
西递村是一个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艺术,又有浓郁内涵的人文景观,从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的显著持征。村前矗立明万历陆年胡文光刺史牌楼,全用本地黑色[黟县青]建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为我国石坊建筑中之瑰宝。漫步村中,随处可见那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青石铺路,巷贯街连,镶嵌漏窗,镂空门罩和那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突兀多资的马头墙。民宅厅堂雕梁画栋,描金飞彩,拦板斗拱,窗扇、菱花门全是精美细做的木雕佳品。天花板上饰有绚丽的彩绘,厢房板壁配有典雅的书画。厅堂挂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联,不仅予人以美学之享受且晓人以处世哲理。还有那具有徽派特色的前庭后院。全都缀以花坛水池,隔以低墙漏窗,饰以砖石雕刻,植以花木盆景,真是一派绚丽多姿,琳琅满目!目前,整理开放的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弟、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特色民居古建筑。
历史悠久,古朴典雅风光秀丽的西递村20__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__年6月26日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11月27日被批准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村;20__年10月荣登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和全国文明村镇之榜;20__年5月5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__、朱?基、李瑞环、乔石、钱其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西递。多年来,被许多专家学者誉为:“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人类古代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2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蔡导,请跟随我的脚步来游玩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宏村,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大家知道宏村的历史吗?对,宏村是从明清时期发展出来的,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看呀,我们只要一进入村里,走在像迷宫一样的石板路上,就可以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股清澈的河水流过,随处可见人们淘米洗菜的身影。在现代,建造这样的水利工程十分容易,但在古代水利工程并不发达,可居然把宏村的水流系统设计得天衣无缝,科学合理,没有一滴水流出外界,都得到了合理的应用,这可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吗?大家再抬头看一下,这里的建筑白墙黑瓦,是具有特色的明清建筑,有的是木头作为建筑材料,高大坚固,任凭风吹雨打,始终屹立在自己的土地上,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游完了宏村,接下来我将会带你们去一个风景优美,年代悠久的一座规模更大的另一个古村路,就是——西递。
西递是照着一头牛来建造的,看啊,这是日月湖,虽然面积不太大,却是完完全全模仿西湖建造的,湖中种着荷花,荷花已经长出了莲蓬,犹如湖中央有一个绿色岛;四周种着柳树,仿佛为日月湖戴上了一层薄薄的碧绿纱巾,让大家会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感觉。还有,因为日月湖是模仿西湖建造的,所以有着“黄山脚下的西湖”的美誉,这也是一整头牛的“牛肚”。走过湖就是房屋,高高低低的房屋组成了丰满的牛肚和强健有力的牛蹄。可以发现这些房屋虽然大部分都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可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坚固,而且大部分都是由木头建成的。望前面,大家看到了什么?对,是两株年迈的古木,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它们是作为牛角。望后看一下,知道牛尾巴是什么吗?猜不出来吗?就是你们看到的虽然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气势,但却挺拔俊秀,别有一番情趣的雷冈山呀!
现在是自由游览时间,请注意除了美好的品德什么也别留下,也希望西递宏村的美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3各位游客:你们好!(自我介绍后)欢迎你们来到西递参观游览。
西递坐落于皖南黟县境内,以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闻名。西递380余幢民居中明清时期的有224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西递与同县的宏村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5A级旅游区,20__年11月30日,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作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____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要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请到北京故宫去;要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建筑,请到古黟西递来!”
西递名称由来(停车场到走马楼)
西递原名西川,又名西溪,取村中前边溪、后边溪、社屋溪3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西3里处设有徽州府的“铺递所”递送邮件而改称西递。古徽州人在村落选址时十分讲究建筑风水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西递胡氏的先祖就是发现西递山形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并根据风水学中“东水西流,其地主富”的观点,选定两递为胡氏安身立命的生存之地。
走马楼
村头的长廊庭院叫凌云阁,俗称走马楼,建于清乾隆丁未年(1787年)。当时,西递村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了迎接自己的亲家——一品官员、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曹振镛耗巨资兴建。曹振镛是歙县雄村人,太子太傅,军机大臣,在嘉庆皇帝出外巡视时曾代君执政3个月。曹振镛至此,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不禁说道,我女儿能嫁到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真是前世有福啊!此楼又长又宽敞,连马都可以在上面走呢。因此,后人又称凌云阁为走马楼,也叫跑马楼。
以前,这儿曲径通幽,建筑与景物皆佳,但是在“__”时期被毁。后来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予以修复。跑马楼分两层,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楼上建有美人靠,登楼远眺,可看见西递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当年,胡贯三在捐资修建歙县河西桥时,结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的文人曹文埴,也就是曹振镛的父亲,胡贯三大力资助他进京殿试,曹文埴不负所望,一举高中第二甲第一名,官拜一品户部尚书,曹文埴深感资助之恩,临终留下遗训,嘱托要厚报明经胡氏。曹振镛遵从父命,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胡贯三的小儿子胡元熙为妻,与胡贯三结成了儿女亲家。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曹振镛返省亲之际,专程来西递会晤亲家。)
西递选址和布局(走马楼至牌楼)
黟县众多古村落的选址、布局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众多村落环境都很相似,即枕山、环水、面屏。村落后面的山称来龙,山势起伏如同行龙;村落面对有案山、朝山,林木郁郁葱葱寓意人丁兴旺;溪水环绕村落,青龙白虎围绕左右,这种空间模式顺应自然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各种需要,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典范。
西递布局独特,村落平面依山形随地势呈船形,迎合了胡氏家族外出经商、扬帆远航之意。西递村地处山中小平原,村四周是百亩良田,村人称湖田,好像是平静的港湾;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好似波涛巨浪;村中心的祠堂是船的中心,把握着宗族的发展方向;村头耸立的牌坊恰似桅杆,作为礼教的旌表,规范着族人的行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好比一进又一进的船舱,胡氏家族撑着这条大船在学海、宦海和商海中航行了几百年。
胡文光刺史牌楼
徽州古建筑艺术中,民居、祠堂、牌楼被称为“徽州三绝”。迎面矗立就是三绝之一——牌坊,牌坊旌表封建价值观所认定的优秀人物,有贞节坊、仁义坊、功德坊、科第坊、慈孝坊、百岁坊等,这座叫胡文光刺史坊,是表彰官员政绩的功德牌坊。(飞檐翘角的牌坊又被称为牌楼)据考证:西递村在历史上共有牌坊(楼)15座。明清时期,村口直溯两华里,共建牌坊(楼)13座。13座牌坊(楼)中,9座贞节牌楼,1座圣旨孝字牌楼,3座功德坊,此外在清朝中叶东生坞和西递湾两处还建了两座功德牌坊。
胡文光(1521-1593)西递人,是明经胡氏18世祖,为官32年,如同牌楼上32面圆形镂空花盘一样前程锦绣,官运亨通。胡文光在明嘉靖乙卯年(1555年)登科中举,历任江西万载知县、山东胶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处理积案,兴办学校,建仓贮粮,驱逐海盗,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今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文光刺史美名扬,重视教育办学堂。兴修水利仓满粮,勉励繁殖牛马羊。防御倭寇逐东洋,捍卫江山保吉祥。”后来官升到湖北荆州王府长史,有“奉直大夫”、“朝列大夫”的头衔,被誉为“荆藩首相”。胡文光入选《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迹》。
为了弘扬胡文光的政绩,光宗耀祖,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在此建了这座牌坊。它高12。3米,宽9。95米,三间四柱五楼,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为我国石筑牌坊之瑰宝。
胡文光刺史坊与徽州各地的牌坊式样不同,如歙县的牌坊大都是四根大柱直冲云霄,叫“冲天柱式”;而眼前的这座牌坊有五个层次分明的楼阁,有顶有檐,叫“楼阁式”,所以准确地说应该称它为“牌楼”。
大家请看,牌楼顶端3对龙头鱼尾的动物是鳌鱼,取意独占鳌头,力争第一。(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熬游大海嬉戏)正楼龙凤牌上刻是“恩荣”二字,意思是皇恩使荣,皇上恩赐的荣誉。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双龙图下西边雕刻有“胶州刺史”、东边写有“荆藩首相”,两边雕刻有两个人物,手持朝笏的是文官,手持宝剑的是武将,寓意安邦定国。下面有人物象八个,便是通常所说的“八仙”,这些人物的雕像集中反映了胡氏祖先对后人的殷切希望,如果不能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境界,就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会一技之长来自立自强。中间横梁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已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的字样。
牌楼上还有许多生动逼真的图案,工艺精湛、寓意深刻。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象征福禄双全的“鹿鹤同春图”,象征封建权势的“虎豹呈威图”,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珠图”等,都是取吉祥的图案,雕刻艺术堪称一绝。
牌楼中间的两柱前后分别雕有四只石狮,狮子高2。5米,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世人罕见。狮子前爪朝下呈俯冲式,雄狮怀抱绣球,雌狮搂着小狮子,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
这座牌坊雄伟挺秀,几经沧桑,仍屹立于村口,宛如一名忠实的守卫者,也是这个古村历史的见证。1999年,昆明世博会安徽展区就是按1:0。77比例仿建这个牌楼作为安徽园的大门。
圆门洞
西递村山川钟秀,风景优美。请看村口拱门上的八个大字:“东阜日华”、“西流虹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整个村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流向。“东阜日华”中的“阜”字指的是低山,西递地处四周低山之中,如东升旭日一样蒸蒸日上;“西流虹亘”是指西递村三条溪水东向西流,像彩虹那样环绕全村,连绵不断。正是由于溪水东向西流,自古这里便被人们看成是一块风水宝地,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东水西流,吃穿不愁”,“船形西递,大吉大利”。
西递概况(圆门洞到旷古斋)
西递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境内,黟县历史悠久,始建于秦,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史上有“古黟”之称。黟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又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有人考证,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记述的就是黟县。隐士许坚(南唐至北宋时期)游览黟县曾赋诗:“黟邑桃源小,烟霞百里宽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西递初建于北宋年间(1047年选址量土测水,1049年村庄初见规模),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初期,近千年的历史。由于历史上西递较少受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西递人杰地灵,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初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胡贯三和清代二品官胡尚赠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和儒商。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从高处俯瞰,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体似一船形。村落面积12。96公顷,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有居民354多户,居住着1100多人。
西递虽然被称为“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但是这里是明清时期居民生活的缩影。与一般静态的景点不同的是,古村落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村民传统的生活、劳作方式与古建筑融为一体,因为居民的存在,古村落是开放的、鲜活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徽州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耸立于墙头,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还有“雀尾式”和“吻兽式”等。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人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徽州门楼和旷古斋
来到旷古斋前,抬头就可以看到精美的门楼。徽州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就是建有门楼、门罩。它的作用既可以遮风避雨,保护门扇、门框,也可以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理想追求。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古人宁可花去千两黄金用来修建门楼,仅仅花费四两用来建房子,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门楼上面雕刻有精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制作得富丽堂皇,展现了新安画派和徽州版画深厚的艺术根基,也展示了徽商在当时的中国无与伦比的财力和物力。
从旷古斋门罩的造型就不难看出主人的身份。整个门罩呈元宝形,两头翘角的下方各有“富”、“贵”二字,“富”字表达了主人希望经商赚钱,招财进宝的追求,“贵"字则是反映了主人亦商亦读,以仕保商的愿望。
旷古斋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建于清康熙年间。目前对游客展出的是前楼厅堂。徽州建筑少窗,天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徽州,天井是取光、取景、排水的地方。有人说窗户是一个建筑的眼睛,而对于很少有窗户的徽州建筑来说,天井才是他们观察外界的眼睛。天井又叫作明堂,所以雨水从天井流下又叫作四水归明堂。在别的地方,天井的屋檐与地面成30度角,所以雨水流过屋檐流向的房外。在徽州天井就是一个倒置的“V”字,雨水流过屋檐流向院内,最终通过院内的地下道流向院外。四水归明堂就是外财归家,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徽州天井透露的是徽商理财的精明。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宇大匾“旷古斋”,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有两幅古对联,其中一幅是“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其中把“孝弟”今为“孝悌”,更扩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
徽商和瑞玉庭
提到古徽州人,一定会提及“徽商”,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徽商经济对于徽州宗法社会的维系、人才的培养、村镇的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是对徽州地理形势的高度概括,受山区地狭人稠的自然条件限制,徽州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为了生存,人们外出刻苦经营,最终“学有所成,劳有所获,营有所利”,进而名扬全国,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西递的兴旺与徽商的贡献也密不可分。西递胡氏的鼎盛时期,是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约220__年间,这一时期的胡氏祖先,多以经营钱庄典当为主,仅24世祖胡贯三一人,就经营有36家典当和20余家钱庄,遍及长江下游各大商阜,资产折白银500余万两,为江南巨富。这对西递村落的建设与发展,无疑起过极大的推动作用。
瑞玉庭的原主人出身于徽商世家,它建于清咸丰年间(1853年)。这幢建筑从5个地方充分体现了主人的经营之道和思想境界。
大家请看,第一处是门罩上一块元宝式的砖雕,刻着“富、贵”二字,意思是希望自己大富大贵,不同于官仕之家光宗耀祖的“光、耀”二字。
走进这个小巧玲珑的庭院,顿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右墙边上石刻的“履道含和”四个字,道出了经商的房主心声:人生的道路漫长,应该以和为贵,和气才能生财,这是第二处。左边有许多卡片大小的书画小品,除美观之外,主要作家训用,教人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
这是第三处——天井,和普通徽州民居一样,天井有四水归堂,水源就是财源,肥水不外流的含义,但是此处天井四周的雀替上描金雕刻有四季花鸟图,分别是:喜鹊登梅、凤打牡丹、鸳鸯戏水、丹凤朝阳,意味着万象更新、四季发财的意思。
大家请看这第四处,太师壁两侧的穿堂过道上面有一处“商”字造型,体现了房屋主人要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愿望。“仕农工商”,封建社会等级排序中商人一直处于末等地位,徽商多重视教育以进入官场,而此处的商人在大堂过道上建成“商”字形状,力求和官宦之人平起平坐,以求得心理平衡。
五是厅堂上的柱子上是悬挂着一幅寓意深刻的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把徽商的经商之道和处世信条刻划得淋漓尽致。此外,这还是一幅改字联,上联“辛”字多一横,下联“亏”字多一点。他们认为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快乐,在辛勤的劳动中能得到快乐和幸福,从吃亏中寻得经验,胸怀坦诚才能收益。当年的徽商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以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发扬“徽骆驼”的精神,铸起了昔日的辉煌。
厅堂上除了挂有经商之道的楹联外,还有宣扬修身和传家之道的两幅楹联。即:“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徽州教育和桃李园
古语云:“人遗子,金满赢;唔教子,唯一经。”俗话说“苦不能苦孩子,穷不能穷教育。”徽商被人称誉为“儒商”、“官商”,徽商把读书和做官、经商溶为一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在徽州文化的浓郁氛围里,艰难创业的西递人最崇尚的还是读书。桃李园主屋构造三间三进,前厅和中厅是秀才胡允明修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后厅是一代徽商佼佼者胡大祥于清朝道光年间所建。前厅北向三间,木雕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别致风雅。中厅较为窄小,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通过镂空的裙板把天井里的光借射到太师壁上,扩大了楼层之下的通风采光,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都很少见。中厅通向后厅的堂墙门洞上,石刻有清初书法家黟县人汪士道题写的“桃花源里人家”。后厅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作者黄元治,是黟县西武黄村人。
大家可能会奇怪,西递自古人文荟萃,书法造诣高超者数不胜数,为何要在此悬挂一位并非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呢?原来西递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爱民,开设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课,聘请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黄元治是当地百姓交口称颂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时,被称为“青菜太守”,年年俸禄大部分资助了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归乡,两袖清风,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里。“桃李园”的主人悬挂其书写的作品,是想让后人学习黄元治,做一个忠君爱民的清官。可以说徽州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到“廉政从娃娃抓起”了。
正因为西递自古重视道德教育,所以明清以来从西递走出的数百名封建官员,没有一个是玷污祖宗的贪官污吏。尤其值得一题的是,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8省在京会试的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尚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在一千多位签名者中,安徽举人只有8名,而其中黟县4人里3名就是西递人 (胡殿元、胡嘉楷、胡腾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桃李园”中走出去的学生,或在仕途上春风得意,或在商场上得心应手。
此外,桃李园还向我们展现了清朝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大家可以看到前厅和中厅采用的是圆形支柱,而后厅则是方形支柱,那是因为除清朝初期和道光年间外,清代民居建筑大多使用圆形支柱。(明代盛行天圆地方之说,当时民居建筑多采用方形支柱,清朝初期沿袭了明代的建筑风格。之后,道光年间曾流行复古风格,部分民居建筑又重新采用了方形支柱)
徽派庭院建筑和西园
西园是黟县古民居中一所较为典型的园林式建筑,其绝妙之处在于房子与庭院相呼应,庭院与自然相贯通,造园手法及石雕艺术颇有代表性。西园是胡文照的故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0__年)。胡文照是四品官,曾任河南开封知府,所以这家的门楼为“八字门楼”,这也是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充分显示了主人在此的显赫权势和地位。
西园庭院建筑以漏窗借景传情。进入园内,右侧是三幢楼房一字摆开,它们由一个长方的庭院连为一个整体,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隔开,分为前园、中园、后园,园中栽种花卉,设有假山、鱼池。透过前院的漏窗,隐约可见中院、后院的景物。整个庭院处于“界与未界,隔与未隔”之间,庭院深深,层层相联,这种不让人一览无遗的设计,使得整个狭长的庭院显得幽深雅静。在乡间村居这种“移步换景,借景园外”的建筑格局并不多见。
西园有很多精美的石雕。前院的石条上陈放着“西递”两字石刻,它是古代的村碑,原来放在村口,“__”中被丢置一旁,是现在房屋主人抬放家中保存至今。边上石几、石桌、石凳、石井、石鱼缸给整个庭院增添了北方的阳刚之气,正如人们评论苏州园林那样,“兼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
进入中院的门额上嵌有石刻“西园”二字篆书。中院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是“徽州三雕”中的代表作品。左边是“松石图”,两株奇松斜伸于嶙峋怪石之上,傲然挺拔;右边是“竹梅图”,婆娑幻影与傲立劲梅相错,显得高雅别致。
中院住宅大门门罩上有一块民间极为罕见的石雕,刻着西周时期“周文王访贤”的故事,图中清晰可见姜子牙在河边钓鱼,周文王下马后,由武吉(下跪者)带路,恭敬的拜跪姜子牙并恳请他出山为相,辅佐执政。令人可惜的是,这块雕刻细腻的石雕人物在“__”中被毁掉了头部。
进入后园的门额石雕上刻有 “井花香处”四字,后园有厨房及古井一口,“井花香处”四字,充分体现了主人的品位。再往里走,门洞上方题有“种春圃”,含义是门洞里面是一块菜园,主人把春色播种在小园里,简单的几幅题额诗情画意,足以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揭示一二。
取吉与东园
在徽州古村落,我们常能看到许多建筑小品,一座塔、一幢庙、一根石柱、一块碑或众多不同的雕刻图案。其实它们的象征意义早已大大超过实用价值,这就是取吉或符镇之物。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讲,建房过程中有许多的禁忌,为了解决这些麻烦,风水学生创造了“符镇法”,如树“泰山石敢当”石碑,或写“偈语”或画一张“符”张贴在门罩上,从而达到避凶趋吉的目的。徽州古民居中门罩上的雕刻,本来是避邪的“符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取吉”,雕刻有吉祥物的装饰性图案。家庭的取吉多由图案表现,如以鱼喻“余”,以桂喻“贵”,以猴喻“侯”,以鸡喻“吉”,以蝙蝠喻“福”,以鹿喻“禄”,以喜鹊喻“喜”等。
走进西递村,户户有文化,处处是艺术,“取吉”在东园建筑中就有着充分的运用。
请看,“东园”门罩上方有一“扇”形漏窗,取“善”字的谐音,抬头见善,教育人们要多行善事,乐善好施;东园左侧院墙上镶嵌着“叶”形漏窗,意寓一个上年纪的人要叶落归根,衣锦还乡,安度晚年的愿望。房子对面有题额眉刻,叫“百可园”,体现了主人不信邪、不求神,百无禁忌,心胸广阔,豁达乐观的心态。这些雕刻不仅有它本身的美学价值,又能体现当年房屋主人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东园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公元l720__年),原为朝列大夫胡文照父亲胡尚焘的祖居,现在为明经胡氏二十四祖胡贯三的后裔居住。东园包括凉厅、正厅、前厅三进,正厅为厚光堂,用于接见贵客之用;前厅为接待亲眷内宾,凉厅为书厅,既是主人修身养性的书屋又是主人办私塾的场所。
凉厅左边厢房房门为六边形,右边却是圆形,突破了原传统式的对称建筑结构,而取得了不对称中之对称美的效果。这里“取吉”图案随处可见:六边形门上雕刻“五蝠捧寿”的图案,五只蝙蝠翩翩的展翅意喻多福长寿;右边厢房房门为圆形,是一幅很大的冰梅图(俗称“冰裂”图),冰块棱角分明,香梅花瓣清晰,冰棱寓意“十年寒窗”,香梅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中不难看出主人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儿孙后代要刻苦攻读,积极上进,荣获功名,争气做人。
凉厅天井墙上,嵌着一块碑刻,此碑宽近70厘米,高约30厘米,从右往左刻有行草“结自得趣”四字,为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陈鸿寿所书。“结自得趣”这四个字是引用唐元结的典故书写雕刻的。元结为唐天宝进士,曾向皇帝唐肃宗上书三篇议政,但却未被采纳和重用。元结心灰意懒,一直著书自娱,晚年才当上一个道州刺史。胡星阁居住此屋时,将好友陈鸿寿书写“结自得趣”四字嵌砌在天井墙上,表示自己无意仕途,以书为友,以文为乐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后来房屋易主,为贯三公之后裔胡大康,胡霭溪父子居住,二人均为前清秀才、廪生,他们一生读经著文,设塾为师,可算是继承了“结自得趣”的家风。
宗法制度和敬爱堂
下面,我们再去观赏一下胡氏的总支祠——“敬爱堂”。敬爱堂和徽州宗族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宗族是始祖繁衍下来的若干家庭的结合体,多聚居一村。在“程朱故里”徽州,宗法家族制度发达,各个宗族都将程朱理学奉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程朱理学注重“三纲五常”,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修祠续谱、建坊树碑。徽州六邑,宗祠遍布,并且是当地最宏伟华严的建筑。
徽州祠堂是一个家族的中心,通过开祠祭祀和其他的家族活动,将整个家族牢固地团结起来。封建社会,祠堂按其代表的支族多少,分为宗(总)祠、总支祠、支祠和家祠。祠堂为议商族事之处,也用作族人举办婚嫁喜庆及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当时人们认为“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明代中叶以后,西递胡氏大兴土木,破土建祠共有祠堂34座 。 历经数百年,现保存完好的有总支祠敬爱堂、支祠追慕堂和家祠锄经堂、迪吉堂等。
前面这座高大雄伟的建筑便是“敬爱堂”。它坐落在村庄的中心,始建于明朝万历20__年即公元1620__年,砖木结构,面积1800m2,跨度30米敬爱堂原来是明经胡氏14代世祖仕亨公的住宅,他的三个儿子将其扩建,并在祀厅正中立下巨匾“敬爱堂”,表示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也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族人要互敬互爱。
敬爱堂门廊飞檐似雄鹰凌空展翅,气势恢弘,门前溪流清碧如泉,成弧形绕祠流淌。从中门进入则为祭祀大厅,大厅分上下庭,中间辟有大型天井,下厅两根6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柱与上厅两根直径近2尺的白果木柱相望对称,承托着规整的梁架(敬爱堂内支柱多为银杏木,大梁则多采用香樟木)雄伟壮观。大厅后进是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
祭祀大厅的两壁挂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粗大的堂柱上挂有一副先祖遗训的长对联,后厅正中挂有祖宗遗像,上面悬挂的匾额上写着“百代蒸尝”四个大字,春祭称“祠”,夏祭称“?”(yue),秋祭称“尝”,冬祭称“蒸”,这四个大字表示每年的春复秋冬四时都要祭祀祖宗,而且要代代坚持下去,故叫“百代蒸尝”。正厅的迎面高悬朱熹书写的一个“孝”字。朱熹(1130-1200)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博学多才,对经学、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一定贡献。朱熹原籍徽州婺源,而明经胡氏的老祖宗也是从婺源迁来西递居住。婺源考水原有《明经学院》,据考水的老一辈人说,《明经书院》中原有朱熹所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来拓印放大来到了西递。四个大字中三个毁于__,只留下一个“孝”字。我们回头看中门的上方这个斗大的“孝”字,它苍劲有力,生动的剖析了“孝”字的真正内容。后人分析,此字集字画于一体,寓意深长。将孝字一分为二,右侧象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他头盘发髻意为弱冠之年即已经成年。(宋代男子多用璞头,脑后梳小髻,用璞头包住)而左侧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拳打脚踢父母。这表明了能孝敬长辈的是争气儿孙,应予表彰;反之就是返祖,将自己退化为猴子。“敬爱堂”充分体现了“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优良传统。
大夫第和绣搂
眼前迎街而立的这幢高大宏伟的建筑就是大夫第,它建于清朝初期(1691年),为胡文照祖居,当年胡文照官至知府升为朝列大夫后,改名为“大夫第”。
“大夫第”正厅为四合院二楼,裙板、隔扇均精雕冰梅图案;槛棂、窗花仿明代格调;门窗木雕有变形夔龙和灵芝草图案。
“大夫第”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临街墙的平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亭阁式建筑物,这就是观景楼。阁顶飞檐翅角,三面有栏杆、排窗,显得突兀和别致。这座楼阁原本是用于观景的,取“山花若市”之意,楼檐悬挂的“山市”匾额也说明了这一点。胡文照是当时西递村最有进步性思想的一位文士,他看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是便告老还乡,兴建安度晚年的居所,这个阁楼就是他晚年观景之处。老人回到家中颐养天年,生活悠然自得,闲时登上阁楼,举目环顾,村中人丁兴旺,村外树木浓 郁的景象尽收眼底,好一派桃花源风光,楼檐正挂有“桃花源里人家”匾额。
有趣的是,近人多将观景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的绣楼。抛彩球这种事,屡见小说和戏剧。因为这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因求婚者多,且多有权势,如何抉择左右为难,或者是因小姐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彩球选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求婿者集于楼下,由待字闺中的少女从楼上抛彩球,谁接着便定谁为婿。抛给谁大都是有目标的,但也不排除偶然性。至于其历史真实性究竟如何且不去管它,现在作为一种民俗活动则是很有趣的。
大家看楼下门楣上的五个篆字“作退一步想”,这几个字是胡文照待人处事的座右铭,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他时时勉励自己,凡事要为他人着想,不要斤斤计较。所谓“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在他的建筑上也有体现,厨房比正屋退后了一步,正屋的墙角也被削得无棱无角,方便了路人挑担、推车行车,体现了主人的仁义行善之心。
追慕堂
“追慕堂”位于村中正街,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明经胡氏24世祖胡贯三在清朝甲寅年间所建的支祠,用来奉祀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以表达追思慕念之情,也有激励后代仿效之意。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可是丙培到贯三、积堂这五代人都是乐善好施、造福乡里。如捐款兴建碧阳学院、紫阳书院、修建歙县河西大石桥,休宁的齐云山登封桥等。追慕堂前有高大的三檐四翘门楼,西侧八字墙用整块“黟县青”贴面砌建,气势不凡。门楼前原来置有一对细腻生动、威猛传神的石狮,后被毁。1992年西递村投资重建追慕堂门楼,门楼前安置了有数百年历史的两只古石瓶,大门口两侧还装置抱鼓石一对。
下厅除了“前言”和“百福图”屏风以外,在两侧墙壁上镶嵌了巨幅的石雕。上厅为《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后进厅堂神座上陈列了李世民、李靖和魏征三人的塑像,两侧字屏各挂有展示了李世民的治国之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封建帝王,但他善于纳谏,采取了“安人理国”的根本方针和“抚民以静”的施政方略,不愧为一代“有道明君”。
西递与李世民颇有渊源。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李世民十二世孙唐昭宗李晔之子,唐天佑元年(公元920__年),梁王朱温兵变,胁迫昭宗从长安迁都洛阳,途中皇后产下皇子。昭宗知道此去洛阳凶多吉少,嘱托近侍郎胡三将皇子带回家乡徽州婺源,孩子改姓胡,取名昌翼。公元920__年,朱温篡位,自立梁朝,昭宗一家300余人除昌翼逃走外全部被杀尽。五代时,昌翼考中后唐明经科进士,自称明经胡氏。但是他得知家世后就终生不愿做官,隐居民间。明经胡氏代代相传,所以历史上有“真李假胡”和“义祖大于始祖”的说法。北宋庆历年间(1047年),明经公的五世孙胡仕良看中西递这块风水宝地,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年)全家迁到这里。
结语
西递兴衰都离不开徽商、徽学与徽文化。西递起源于北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西递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史料记载,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西递大兴土木,建有书院、祠堂、文昌阁、魁星楼、庙宇等40多幢,住宅1千多幢,还有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人口1万?五百多人,以至于有“三千烟灶三千丁”之说(封建社会只有成年男性才可以称为“丁”,“丁”中不含女性和异族)。西递的版图在那时达到最高值,总面积是现在的3倍多。
但是西递的衰落同样如此,考察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前两点是客观原因,一是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徽州十年战乱的打击;二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徽商经营的手工业品敌不过外商机器生产的商品,国内买办阶级勾结官绅也成为了徽商的劲敌;同时道光王朝取消了盐业专卖制度,给经济主体是盐业的徽商带来重大损失。第三点是徽商自身的主观原因。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徽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少把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而有的商帮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如宁波商帮在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以后,停止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航运业,甚至组成航运集团获取利润。而徽商却未能与时俱进,仍然在传统行业中苟延残喘,最后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但是,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保护、学习和传承,有形的物质财富体现于众多的古建筑等实物遗存中,无形精神财富体现在徽商的诚信、重视教育、重义轻利、坚忍不拔、造福乡里的“徽骆驼”精神中。当然,我们也要吸取徽商衰落的教训,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被历史所淘汰。
愉快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在这里我就要和各位告别了,很感谢一路来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祝大家万事如意!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黟县还有很多景点……有时间大家不妨多走走、多看看,去领略黟山文化的无穷魅力!
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4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__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5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来到黟县的西递参观、游览。我是安徽旅行社的王萍(兵),很高兴担任大家今天的导游。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西递村,它始建于北宋,有95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村落呈船型,四面环山,三条溪流穿村而过。矗立在村头的这座青石牌坊,叫胡文光刺史坊,建于明万历六年,高12.3米,宽9.8米,四柱五楼,结构精巧,峥嵘巍峨。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很富丽雅致。如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书香四溢,厅堂中的对联写到:“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都彰显了儒商的本色。大夫第是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临街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的亭阁式建筑,飞檐翘角,典雅别致。原本用于观景,现为抛绣球的绣楼了。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年间,分为前中后三进。第三进相当高雅,门额上有“桃花园里人家”石刻,厢房上有草书《醉翁亭记》的木雕,墙上漏窗雕有冰梅图,处处显现儒雅之风。
离开西递,我们又来到了宏村。它始建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村北的雷岗山为牛的头,村口的2棵古树是牛角,错落有致的民居为牛身,人工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村旁的四座桥为牛腿,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间。
履福堂是清代大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为三层楼房,履福堂中左边的陈设,悬挂回壁的楹联,画轴,给整个民居增添上一个古老,典雅的光环。进入后堂,有一用于扇风的板扇悬于半空,一扯动绳子,板扇即轻轻来回摆动,可以想象,当时主人是何等悠闲自在!再看天井两旁各有十二扇门,雕刻了花草、飞禽、走兽,在每扇门中段各雕了一则孝义故事,合起来是一幅《二十四孝图》。
20__年11月,西递作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村、5A级旅游景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
今天的旅游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改进我们的工作。欢迎再次光临!
西递宏村导游词讲解相关文章:★ 西递宏村的导游词
★ 关于安徽西递的导游词5篇
★ 安徽西递导游词五篇
★ 安徽宏村导游词五篇
★ 关于安徽宏村的导游词5篇
★ 安徽宏村导游词经典大全
★ 关于安徽西递宏村导游词
★ 安徽宏村导游词
★ 安徽宏村导游词精选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