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清寺的导游词100字(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清寺的导游词100字(合集)》。
我们脚下的这座小桥叫聚善桥,毫无疑问,凡踏上这座小桥的朋友必定是同心向善之人。桥下的这条无水小溪叫虎溪。据说,开挖此溪并建此聚善桥是仿效庐山慧远僧人送客不过桥的故事。再加上灵岩寺是散布式庭院,与中国大多数寺院的中轴线式庭院建筑不同,僧人送客过此桥、此溪,便犹如将客人送出山门了。可见佛门中人也是十分讲究客套礼数的。
与聚善桥近在咫尺的这座古建筑就是灵岩寺的二山门――天王殿。这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天王殿始建于金末元初,现存建筑为明代遗存,因殿内素有护法四大天王而得名。殿东侧持宝剑者为增夫天王,持琵琶者为持国天王;殿西侧,持伞者为多闻天王,手臂绕龙者为广目天王。据说,四大天王手中所持法器蕴含“风、调、雨、顺”之意,表达着农耕社会中人们的祝愿与期盼。历史上传说,大旱之年,地方官吏都会到灵岩寺祈雨,心到神知,非常灵验。
钟鼓楼在寺院里是不可或缺的,灵岩寺也不例外。天王殿东侧为钟楼。是宋朝政和四年(1114年)至金夏统元年(1141年)间,由妙空和尚营建。后来不断重建翻修,现存古楼为明代建筑。钟是佛教法器,凡住持上堂、道法、说教都要撞钟,所以,钟声又应该是寺院的号令。灵岩寺钟楼上悬挂的铜钟为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用五千斤黄铜铸造而成。钟鸣时,山峦铿锵作应,缭绕荡漾,让人神清气壮,听来荡气回肠。鼓也是佛门法器,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都要击鼓。
各位朋友:
你们好,欢迎来到石门大佛寺,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梁。
石门大佛寺位于石门镇平等场西南长江边上,成渝铁路平等车站东侧500米,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临滚滚东去的长江,背靠着危崖绝壁,藏于茂林修竹之中。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是镶嵌在万里长江边的一颗明珠,寺佛一体,天人合一,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佛,这是长江沿岸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
据《江津县志》中所记载“大佛寺,距城百里,近石门场大江边,古凿大佛手岩上,高十丈许,左有石如净瓶,右如鹦鹉,寺依岩石建筑,高达十余丈,为楼七层。”清道光二十五年秋,里人刘绍宽游大佛寺时,在寺的左侧石壁上题诗一首,概括地叙述了大佛寺的地形,地貌。诗云:“古寺依岩立,秋江进佛清,七层楼阁影,三面雨风声;地僻游人少,山空落叶轻,僧门无佛事,倚檐看船行。”
大佛寺始建于何处,专家颇多争议。根据明万历《蜀中名胜记》中记载:“县西四十里,有石羊驿,其地亦名石门,对壁江上刊大佛,有大佛寺,故相张无尽所创……”,大佛寺造像应建于宋代徽宗年间,又据寺内清同治八年(1896年)"重修大佛寺碑记"记载和造像的形制和雕刻技法,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始建年代应属明代早期。现在我们看到的大佛寺建筑为清乾隆年间改建。清同治八年又对大佛寺进行重修。民国初年,再次对大佛寺进行过维修。
大佛寺地势南低北高,依崖而建。东西各有一条石曲径从崖上到河边与寺院相连。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为厢房,中间是正殿,依次分为送子殿、观音殿、雷神殿,寺内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观音造像。
大佛寺的.山门是仿牌枋楼式4柱庑殿顶建筑。面阔三间4米,其中第一间1米,第二间2米,第三间1米,进深一间3米。围墙与山门平行,仿山门屋顶形式施小屋面。山门屋面设计秀美,共有三重檐十四翼角,翼角均装饰有鸱吻,顶上雕塑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石像。山门门前有十五级垂带式踏道,前面的月形石坝,面积约150平方米。为防游人不慎失足落下陡崖,外面还有高约1.3米的石栏,石栏古朴庄重,结构坚固。
石门大佛寺建筑为七重檐山木结构建筑,是我国清代典型的高层建筑,古寺依山而立,面对长江,层层叠叠,七檐飞翘,气势磅礴。大佛寺及石刻造像是江津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选择建于长江边上,除了其本来的宗教意义外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用来镇压水患,这对研究当时长江水利状况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佛寺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正殿下为上下两段踏道,上殿为七级垂带式踏道,下段为十六级梯式踏道。正殿为七重檐山式顶,琉璃瓦铺顶,正中饰宝瓶,翼角均装饰有鸱吻。抬梁式梁架。正殿面阔三间22.1米,进深两间8米,通高24.84米。左右厢房为石木结构,硬山式顶,小青瓦铺顶,穿斗式梁架,六柱四穿,面阔五间17米,进深一间4米,通高4.5米。整个山门依山崖而建,结构严谨,雄伟壮观。
大佛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佛寺的摩崖造像――脚踏莲花观音造像,座北向南,通高13.5米,肩宽5.9米,胸厚5.2米。造像刻工精湛,细腻,线条流畅,立体感和审美感极强。观音造像慈眉善目,端庄娴静,头戴宝冠,宝冠中有一笑容可掬的罗汉。造像身着天衣绶带,全身贴金彩绘,胸饰缨络,腹部悬挂0,懒座于莲花之上,左脚微抬轻踏荷叶,左手置于左膝上,右手自然下垂,神态安详,雍容华贵中透露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神韵伟岸栩栩如生。这是全国脚踏莲花观音造像中最大的一座。在全国佛像中排位第九。
各位游客朋友们:
家好!欢迎来到神秘而庄严的大佛寺。我是您的导游,接下来,就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一同领略它的风采。
大佛寺,位于中国的一个山水秀美的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莲宫梵宇,焕彩鎏金,佛像庄严,是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
一走进大佛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殿内的佛像高大庄严,栩栩如生,仿佛正在向世人讲述着佛教的博大精深。殿内的壁画色彩斑斓,形象生动,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沿着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佛塔。佛塔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站在佛塔前,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严。
在大佛寺,还有一片清幽的竹林。这片竹林青翠欲滴,与寺庙的.庄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漫步在竹林中,听着竹叶沙沙作响,仿佛能够洗涤心灵,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此外,大佛寺还珍藏着许多佛教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每一件文物都是佛教信仰的见证,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大佛寺,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匠心。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灵性和韵味。
最后,希望大家在参观大佛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珍惜这份文化遗产,共同守护它的辉煌与灿烂。谢谢大家!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避支迦佛陀”简称为“避之佛”(避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宋淳仪五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在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
《息庵禅师道行碑记》,日本和尚邵元为灵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
和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提.明朝时,外僧修方形石室,增门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推荐专题: 自我介绍100字 自我评价100字 国清寺的导游词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