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北介绍导游词(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北介绍导游词(优秀范文五篇)》。
在张家口,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绿色,那就是水母宫。来到了水母宫,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生机,绿意浓浓。由于是爬山,上山的路有些难走,但是扭头看看美丽的景色,就不觉得累了。一棵棵杨柳随风摇晃,是在对游人招手来欢迎吧。想到这里,我也向杨柳招手回应。往深处走,闻着阵阵花香,听着声声鸟鸣,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树叶也演奏着乐曲,小虫也开始伴奏。再往前走,有一个大湖有阵阵微风吹来,墨绿色的湖面上荡起阵阵波纹。
湖中心有个小岛,有两只仙鹤停落在上面,一只低头饮水,一只抬头欣赏美丽的景色。湖旁边有个山洞,里边积满了水,阴森森的,黑漆漆的山洞,有一股冷风从山洞冒出来。该下山了,下山路很好走,不一会儿,就回到了门口。路程结束了,有点对美景恋恋不舍,下次再来吧感受水母宫的美丽,浪漫,神秘吧!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矿产资源较丰富市之一。截至20__年末,张家口市已发现矿产97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33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黑色金属矿产2种、有色金属矿产4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金属矿产1种、冶金辅助矿产5种、化工原料矿产3种、特种非金属矿产1种、建筑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4种。已探明矿产矿产地158处,其中大型23处,中型34处,小型101处。
张家口市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煤炭、风能和太阳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蔚州煤田、宣下煤田和张家口以北煤田,煤炭总储量29.34亿吨。风资源储量约20__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1170万千瓦以上,其中坝上地区风资源储量约17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1030万千瓦以上,坝下地区风资源储量约3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140万千瓦以上。张家口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地域日照时数2756~3062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每平方米1500~1700千瓦时,属于太阳能辐射Ⅱ类区域。
截至20__年底,张家口市土地总面积5519.48万亩(3.7万平方公里)。20__年,全市土地供应总量为332宗,面积1.22万亩,出让金总额63.67亿元;市辖区土地供应总量为40宗,面积2383.77亩,出让金总额11.11亿元。全市共预报土地整治项目78个,预计补充耕地31218亩。完成立项项目46个,新增耕地15036亩;全市已验收项目共50个,新增耕地19197.49亩。
张家口市陆生野生植物共有120科、513属、21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62科、129属、369种。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50多科,300多个种及亚种。其中兽类15科30余种,鸟类26科130余种及亚种,爬行类4科15种,两栖类3科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7种。有森林及果树害虫的天敌17科68种。
张家口市属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分布在张家口市5大水系:大清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滦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内陆河水系。[9]截至20__年底,张家口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9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6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1.91亿立方米(地表、地下重复水量5.53亿立方米)。全市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4.7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48亿立方米。截至20__年底,全市水库共93座,其中按在地原则不归属怀来县管理的官厅水库也列入统计。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82座。全市有塘坝数量170座,窖池2689座。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今天带大家到草原体验草原民俗,用一首诗来介绍就是,说的蒙古话,穹庐为居家。男儿有三艺,妇孺能飞马。进门便是客,渴了喝奶茶。烧火用牛粪,奶肉不分家。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敖包作神拜,户户养牛马。简单的解释一下。蒙古文字就是中间一根棍,两边全是刺,画上一个圈,加上一个点,就是蒙古字。男儿三艺驾驶骑马、射箭、摔跤。后面三句主要介绍的是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热情好客的民风。敖包、牛马一会我会详细介绍啊。一会我们到了景区呢,大家就可以体验一下蒙古族的下马酒,祭敖包,参观一下蒙古包,再介绍几个草原人民的好朋友,说到草原民俗,第一个要介绍的当然就是下马酒了。
下马酒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呼伦贝尔人欢迎宾客都必用美酒相待,以表达自己好客的心情。这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呼伦贝尔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当尊贵的客人来到草原,草原上的主人在献上哈达的同时必奉上一杯下马酒,据说,下马酒是从成吉思汗时代传下来的。蒙古人性格豪爽,喜欢看着客人接过酒后一饮而尽。当然如果你实在不胜酒力,也可用唇抿一下再交还到主人的手中。
下马酒是蒙古族民俗,更是一种文化,从而更能显示出蒙古族是一个豪放勇敢的民族,饮洒也正体现了这个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喝酒讲究礼俗,认为“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酒给宾、主带来了隆重的气氛,带来了欢乐,深深表达着蒙古人对宾客的尊敬和深情厚谊。因此,蒙古人向客人敬献醇香的下马酒,也被当作是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相传,成吉思汗有两件心爱的宝物,一件是象牙做的扳指儿,套在右手大拇指上做射箭时钩弦之用。另一件则是雕花的饮酒杯,喝酒时用。然而,成吉思汗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两件宝物,在一次与他自义的兄弟札木合聚时却救了他的命。札木合见成吉思汗势力大,就想杀了他,就准备和他合聚时杀了他。成吉思汗在三思熟虑后,终于骑马去了,到了那里,成吉思汗接过来迎宾酒,用扳指一蘸,象牙扳指变了色,成吉思汗耐住火,把酒敬了天,札木合又连敬两杯,都有毒,他大怒,拿出银酒杯来干杯,札木合没办法,只好放弃。就这样,成吉思汗逃过了一劫,下马酒也成为时尚,敬自然三杯酒和下马酒就这样传了下来,这个故事也成为传奇。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祖先经常用毒酒害死蒙古部的首领。有一次,女真头人将斟满毒酒的玉杯献给蒙古部首领时,其随从亦达木抢先接过酒杯,将无名指伸进酒杯试验是否有毒再向主人敬献,随从的手指刚伸进酒杯,立即被毒液腐蚀成一根白骨。躲过一死的首领为纪念随从的救命之恩,用随从亦达木的名字命名了无名指,并由此形成了用无名指沾酒弹拨的敬酒习俗。
然而每一个来过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礼仪――下马酒。以示草原人民的热情。其饮法是:首先客人左手端乘酒银碗;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称为“敬天”;然后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地面,称为“敬地”;再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弹,称为“敬祖先”;最后双手端碗,一饮而尽(一饮而尽视为对蒙古族主人的尊敬),意为“苍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乐”之意。喝完下马酒就要去祭敖包了,我在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
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旺年丰。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动中互表爱慕之情。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敖包有盟、旗、苏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每个敖包都有固定的祭祀日期。其数目各地不等,有的单独一个敖包,有的是敖包群,蒙古族地区多在农历七月十三日。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惰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巴彦呼硕敖包?巴彦呼硕敖包被称为天下第一敖包啊。巴彦呼硕敖包是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古老的敖包,是鄂温克草原最大的官祭敖包,敖包的祭祀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原始祭天的方式,每年的农历5月13日,都会在这里举行由喇嘛主持的祭祀敖包活动。12月份,在敖包山下举行冬季那达慕。那达慕有雪地赛马、雪地赛骆驼、马拉雪橇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项目。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的外景地就在这里。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主题歌《敖包相会》也正是从巴彦呼硕敖包唱遍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半个世纪在弹指间流过,人们或许淡忘了影片的情节和人物,但《敖包相会》仍在广泛传唱着,"十五的月亮"仍在升起。为了纪念鄂温克草原上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为了纪念鄂温克草原上土生土长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先生,也为了印证敖包文化从这里扬名,旗政府请《草原上的人们》小说原著作者玛拉沁夫老先生题写了"天下第一敖包"刻在了石碑上。有兴趣的朋友有时间可以去参观一下啊。
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游戏”之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在蒙古族最早的史书《蒙古秘史》中,便记载了人们唱歌跳舞举行集会的盛况。成吉思汗时代,更有每次战胜敌人之后集会庆祝的传统。开始以单纯的歌舞娱乐形式为主,不久便增添了摔跤、射箭、赛马为基本内容的比赛项目。而且竞技在那达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以“男子三项竞技”(摔跤、赛马、射箭)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那达慕,在800多年前形成。在那达慕盛会上,只有竞技项目的优胜男子,才能成为最耀眼的明星。现在的那达慕盛会上,除赛马、摔跤、射箭、蒙古象棋比赛外,又增加了田径、球类、拔河、荡秋千、跳板、射击、自行车和摩托车比赛等项目,还有团体操、武术擒拿和民族服饰等表演。发奖仪式更为隆重,有音乐伴奏,由本地区最高人和高贵的来宾为获奖者进行颁奖。
蒙古包
现在猜一个谜语:圆圆天窗顶子尖,炊烟升起连云天。拱起屋顶像把伞,气象如意伞上现。状围墙能承重,一房只需四五片。三尺七寸低梁门,迎客总在正南边。大家猜出来了么?对,谜底就是蒙古包。
呼伦贝尔草原蒙古族牧民的传统住房是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语称“格日”。说起蒙古包的构造,那真是简单极了。但它是以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了一种极富于表现力的创造。蒙古包建筑奇特、明快,既实用又美观。草原辽阔,风雪大,圆形蒙古包阻风力小,包顶不积雪;由于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蒙古包拆、搭方便,省时省力。蒙古包壁用柳条编制,用皮钉钉成可折叠的“哈那”。一般蒙古包有5个“哈那”。包顶是直径l米的天窗“陶那”,连接“哈那”和“陶那”的是用2米多长的柳条制成的椽子――“乌尼”,各结合处都以皮条紧缚,成为伞架形,外覆毛毡,用牛毛绳缚紧,门向南开。蒙古包里饮炊和取暖用的铁炉,蒙古人称之为“吐勒克”,炉筒从天窗伸出。
蒙古包还有急事的功能啊。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过去很少有钟表,他们创立了自己的蒙古包计时法。蒙古族牧民利用蒙古包上的天窗观察时间。他们根据从蒙古包上的天窗射进蒙古包内的阳光落下的角度,能够准确的断定时间,据说误差不超过5分钟。在蒙古包周围还画有12个生肖图,而且方位是固定的,具有一定的含义。比如,鼠在蒙古包的北部,而且在鼠的图像下放着最值钱的东西。
马头琴
马头琴的琴首雕有纤丽的马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这种弓弦乐器,相传成吉思汗时期就已在蒙古草原流传,因琴头以马头为饰而得名。琴箱用松木制成,蒙马皮或羊皮;弦两根,琴弦和弓弦均用马尾;音量较小。马头琴表现力丰富,善于演奏抒情乐曲,据说有的不给小驼羔吃奶的母骆驼,听到了感情深沉的马头琴声,竟然感动得掉下眼泪去哺育小驼羔。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先生出生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大儿子朱赤的后代,在从事马头琴艺术创作的50余年来,在蒙古民族传统马头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杰出的贡献。为马头琴做了三次革新提高和发展。创作的经典马头琴曲有《草原连着北京》、《草原赞歌》、《万马奔腾》、《初升的太阳》等等,喜欢的朋友有时间可以欣赏一下大师的创作啊。
长调
长调,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几种民歌的总称,也是蒙古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长调之乡就在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虎旗。长调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优秀的长调民歌有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呼伦贝尔的《辽阔的草原》,锡林郭勒的《小黄马》、科尔沁草原的《威风矫健的马》等等。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而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著名的音乐家宝音德力格尔就是长调文化的奠基人啊。
三河牛
三河牛体格高大结实,肢势端正,四肢强健,蹄质坚实。三河牛是多品种杂交后经选育而成的。三河牛产奶性能好,年平均产奶量为4000千克,谢尔塔拉种畜场的8144号母牛,1977年第五泌乳期(305天)的产奶量为7702.5千克,360天的产奶量为8416.6千克,是呼伦贝尔三河牛单产最高记录。三河牛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适合放牧。呼伦贝尔也是很多大企业的奶源基地,比如伊利啦,光明啦,雀巢啦。
三河马
介绍一下草原人民的好朋友,也就是马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曾养育、生存过拓跋、匈奴、鲜卑、金、女真、蒙古等众多马背民族。他们在此发展壮大,或称霸中原,或驰骋欧亚,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这些马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也创造了繁荣的养马业,并培育出了闻名中外的优良马种――三河马。为什么叫三河马呢?因为它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海拉尔河,克鲁伦河,哈拉哈河地区,所以叫三河马。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的乘挽兼用型马。与河曲马、伊犁马并称为三大名马。三河马是俄罗斯后贝加尔马、蒙古马及英国纯种马等杂交改良而成的,后期又相继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马,进一步杂交改良后形成。据说,已有100多年的驯养史的三河马,最多时有14种血统。具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力强、耐粗饲等优点。三河马以外貌俊美、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恋膘、抗病耐粗、性情温顺、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持久力而著称,是国内各马匹品种中的佼佼者,和国外品种亦敢比高低。
呼伦贝尔羊
大家来到呼伦贝尔都品尝过这里的羊肉了么,呼伦贝尔羊是不是很好吃呢?呼伦贝尔草原地处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是世界著名的高原牧场,草原上均为多年生草本优质牧草,无污染,营养丰富,呼伦贝尔羊形成并繁衍于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耐寒耐粗饲,能够抵御恶劣的环境,善于行走采食,保育性强,抓膘速度快,羔羊成活率高,肉质好且无膻味,呼伦贝尔羊产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巴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族自治区旗,数量260万只左右,也是该区产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著名品种之一。呼伦贝尔羊体格强壮,结构匀称,由半椭圆状尾(巴尔虎品系)和小桃状尾(短尾品系)两种品系组成。有这么几句话形容草原上的羊啊,头顶工艺品,脚踩黑宝石,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简单解释一下啊,头顶工艺品就是我们羊的羊头可以做工艺品,脚踩黑宝石就是我们草原的下面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就是说我们草原上的草营养丰富,种类繁多,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连羊都跟着享福,可见这草原羊不但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装饰作用,功能多多呀。的呼伦贝尔羊吃的是草原上的羊草,羊草叶量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各类家畜一年四季均喜食,有“牲口的细粮”之美称。牧民形容说:“羊草有油性,用羊草喂牲口,就是不喂料也上膘。”没吃过的朋友可要抓紧时间了。
忌打狗和对狼的禁忌习俗
在呼伦贝尔草原,凡是游牧的蒙古人家,都养着2个以上的狗,而且这些狗的个头都比较大,样子凶猛。蒙古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尤其在游牧生活中,狗是其主人的好帮手。所以,蒙古人对狗充满了人性化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到牧民家做客或相互串门时,要在蒙古包的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看住狗后再下马,以防狗扑过来咬伤人。不能见狗咬,就骂狗打狗想。这便是打狗要看主人之礼。
在远古时期,狼是部分蒙古人的图腾。所以,呼伦贝尔的蒙古人忌讳直呼其名。蒙古人称狼为“赤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蒙古人都避讳这种叫法。如必须要说到狼,则要用别的词来代替。因而有了“野狗”、“天狗”、“阿布该”(那东西)、“可十白的东西”等各种代名词,现在呼伦贝尔牧区主要称狼为“脑海”(狗)。
敖鲁古雅鄂温克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来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旅游区位于根河市境内,面积40平方公里,分1个主体区、6个分区,主体区位于根河市西郊的敖鲁古雅部落内,
由3个鄂温克猎民家庭组成。现在介绍一下的三少民族之一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为鄂温克语“杨树林茂盛的地方”之意。"鄂温克"在鄂温克语中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分布于、俄罗斯两国的跨国界民族,在境内约有3万人,生活在内蒙古的人数接近90%,其余的散居在黑龙江及新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在300多年以前从列拿河一带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当时有700余人。在列拿河时代,他们就开始驯养和使用驯鹿,后来由于列拿河一带猎物少了,他们便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大兴安岭北麓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受外界影响较少,在解放前基本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阶段。解放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彻底结束了不分冬夏穿兽皮、餐风露宿的原始生活,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人民政府。1965年9月1日,35户鄂温克猎民敖鲁古雅河畔安家,实现了定居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传统上以狩猎为主。由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驯鹿,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使鹿部落"。仙人柱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圆形帐篷,汉语称"撮罗子"。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国最后一个游猎民族的代表者,仍保留着最传统、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地政府将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的森林文化、驯鹿文化、饮食文化、狩猎文化以及传统的“瑟宾节”和宗教活动、婚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等,同现代旅游相结合,开展了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家庭游。“瑟宾节”是什么样的节日呢?“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每年6月18日到19日,鄂温克族自治旗群众都要欢度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瑟宾节”,数以千万计的各族民众兴高采烈地参加节日期间举行的赛马、夺宝、抢枢、搏克、拉棍、拔河和赛骆驼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朋友们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可与猎民同吃同住,还可参与猎民的生产生活,捕鱼、狩猎,饲养驯鹿,在原始自然的生态中居住“撮罗子”,使用桦树皮制作的生活用品,体验真正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生活。,尽情体验鄂温克人生活乐趣,有幸作几日鄂温克猎民家庭的临时成员,真是不负此生!朋友们,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体验鄂温克人的游猎生活,别有风趣,何乐而不为?
现在我们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地鄂温克少数民族分布地。今天我们来看草原。
看,这是内蒙古大草原地小丘与平地,小丘与平地全都是绿地。这里地空气比别处更清鲜,是一个天造地设地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温顺地小绵羊,还有高大地蒙古马,骑上去试跑几圈,你就不忍心下马了。有人说内蒙古草原到处绿色,可实际不是这样,看看河岸边吧!有小花,有红地,有蓝地,有黄地,有紫地,有白地,有粉地,五彩缤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放,还有明如玻璃,清澈见底地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颜六色地花儿,花儿上沾满了河水,其真是别具特色,美不胜收地奇景,内蒙古大草原有多么美,大家知道了吧?
现在我们来到蒙古包里,大家可以品尝品尝内蒙古地特色手抓羊肉,还有加有羊奶酿地奶酒,和奶豆腐,我来介绍一下手抓羊肉,奶茶,还有奶豆腐。这三样蒙古族同胞地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们地蒙古族同胞习惯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地时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们常喝地珍珠奶茶,而是掺和着牛羊奶地茶,是内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地饮料。奶豆腐,当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制成地凝固食品,盛在盘子里用来当招待客人地点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地。这些东西都是内蒙古同胞地特色食品。
好了,今天地旅游就到此结束。
通泰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下承式钢结构悬索拱桥,也是国内第一例主梁为下承式钢结构悬索拱桥。按照“生态-环保-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该桥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以“腾飞”为主题,在桥塔的设计上更独具匠心,整个桥塔由底部旋转上升,造型简洁,使得建成后的大桥像一条龙踏云飞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大桥南承清水河东互通,西接清水河西互通和大境门高架桥,这组庞大的“桥梁群”首尾相连,错落有致,总长度达945米,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向西经西太平山隧道穿山而去,犹如一条纽带,将隔河对峙的东西太平山一线相牵。我们接着往东走。
河的两旁,微风吹拂垂柳摇曳着婀娜的身姿,红花绿叶也跟着轻轻摆动,河水荡起一圈圈涟漪,成了一曲优美的乐章,令人沉醉。
接着我们看到的是建设桥,它跨径150米,桥梁总宽为36—39米,是以“人文历史”为主题,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将设计理念高度概括,建设桥桥塔的设计独具匠心,整个桥塔由底部旋转上升,造型简洁,设计感强,有强烈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像一条龙踏云飞腾,寓意张家口的经济高速发展,为张家口注入新的城市精神,吉祥神圣的形象和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张家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美好心愿,将龙文化永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