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贵州黄果树瀑布导游词2000(优秀范文三篇)

2024-06-10 13:52:5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黄果树瀑布导游词2000(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黄果树瀑布导游词2000(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贵州的导游词

地理概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DD九龙洞位于城东17公里的漾头镇、六龙山脉北端、锦江南岸大峡谷之中,风景区内山峰林立,重峦叠嶂,溪谷幽深,竹木苍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峥嵘的岩溶洞群,雄奇险秀的锦江峡谷,逶迤秀丽的锦江(漾头)库区,还有考古价值较高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遗址,是一个集观赏和科研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九龙洞是该风景区的主体景点,位于风景区中部,洞内空旷宽敞,气势磅礴,景物众多。(主)洞长2284米,宽100多米,高75―80米,面积7万多平方米。

景点概述

九龙洞风景区主要包括九龙洞、锦江峡谷、锦江库区等景点,现分述如下:

(1)九龙洞

九龙洞是该风景区的主体景点,位于风景区中部,洞内空旷宽敞,气势磅礴,景物众多。(主)洞长2284米,宽100多米,高75―80米,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洞分为8厅和一道暗河,厅又分为两层,上层6厅,下层2厅,上下厅及洞洞之间均有小洞相连,深不可测。洞内有比真物大几倍的.青龙、龙虾、海螺、海龟、开屏孔雀、狮子、驼队、猴群、古刹、神佛、仙女以及簇拥依偎的童翁人群等等,惟妙惟肖;洞内遍布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石瀑、石幔、石花、石针等,有的似云海奔涌,有的似飞禽走兽,有的似奇花异草,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神奇瑰丽。第三厅的三根擎天巨柱高大雄奇,其中最突出的是“九龙盘柱”,高达39.9米,周长13.5米,柱身有九条石龙缠绕,形体遒劲,栩栩如生。

相传,六龙山有六条青龙与锦江三条黄龙相约聚于此,见此洞胜似天宫仙境,都想据为已有,互相争夺,不愿离去,等到鸡鸣天亮时,已经出不了洞,便化作九条石龙盘于洞中石柱之上,九龙洞因此得名。九龙洞左侧一公里处,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冷热二风洞,一洞凉风徐徐,寒气袭人;一洞暖气融融,如沐春风,令人惊赞不已,回味无穷。

(2)锦江峡谷

位于九龙洞风景区内,连绵十里,孤峰林立,洞洞相联,甚为壮观,这里主要介绍峡谷内的集旅游和佛教于一体的观音山和莲台峰。观音山,位于九龙洞右侧,巍峨雄壮,总面积2平方公里,曾建有莲花寺、观音殿、求子祠等古建筑,皆画栋雕梁,凭栏眺望,锦江如带,峡谷流翠,烟波浩渺,云江共舞,景象极为壮丽;莲台峰乃观音山主峰,近可鸟瞰清澈光灿的江水,远能眺望层层群山,及至梵净山金顶。在雨后睛天成雾的早晨,还可遇上浩瀚无垠的雾海和绚丽多彩的“佛光”。

(3)锦江(漾头)库区

从芦家洞水电站顺江而下,至漾头水电站,流程24公里,面积417公顷,两岸翠竹葱笼,湖水晶莹剔透,是一个山水林木交相辉映的人工湖泊。

(4)黄腊洞、青明洞、天鹅洞、鱿鱼洞(已被淹没)等位于九龙洞附近。另一个黄腊洞位于城西南大坪乡内。

第二篇:贵州的导游词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叶。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美丽的黄果树景区。大家要注意,在游览过程中要做一位文明的游客。好了,下面我们就开始游览吧。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黄果树景区,大家仔细听一听,是不是有“哗哗”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那就是瀑布的声音。我们马上就要到瀑布旁了,大家是不是听到了很大的`瀑布声,几乎要把我们的声音盖过了。

现在我们已经在瀑布前了,瀑布激起了很大的水花,犹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高达数千米,落在瀑布右侧的小镇上,这样就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现在请大家跟着我顺着西面的石阶往下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谷底,大家看我们离瀑布非常近,中间只相隔一口小绿潭。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洒到我们脸上非常凉,很舒服。

好,接下来我给你们一小时时间自由游览黄果树景区,时间到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解散。

啊,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游览已经结束了,就又和大家说再见了。如果我们有缘,希望下次,我还能给你们当导游。

第三篇:贵州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今天带你们游览黄果树瀑布的导游,叫我小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风景点是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果树瀑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瀑布距省城贵阳市137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县和关岭县接壤处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从贵阳乘车到黄果树,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今天起的也比较早,请大家在车上稍作休息,养精蓄锐,待会儿一睹黄果树瀑布的风采。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已经到了,下车后请不要走散,我立即去买票,把票发给大家。

进景区后请大家跟着我走。首先我们参观到的是黄果树盆景园。盆景园是黄果树瀑布景区里新近开发的,又一处景观。它离黄果树宾馆仅500米,占地40亩,园内展示盆景3000多盆,姿态各异,争奇斗艳。黄果树瀑布景区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极适宜亚热带植物生长。这里随处可见仙人掌、黄桷兰、白玉兰等多肉植物及其它喜温灌木乔木。除此之外,在南方植物园里常见的栾树、米兰等,也已在此安家。一年四季枝繁叶茂、花团繁簇。

请大家跟着我继续向前走,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黄果树大瀑布了。

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暴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十里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强大冲击力,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侧崖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谓之“银雨洒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绺从岸顶上挂下来,远远望去,那洁白的水帘飘然而下,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数百年来,黄果树瀑布的雄姿一直为许多文人学者所惊叹。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跌落处---犀牛潭。此潭乃因传说有神犀潜藏水底而得名。有没有神犀,谁也没有见过,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驻足潭边,都会浮想联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左右,由于阳光的折射,你还可以透过瀑布冲击时溅起的雨雾,看到从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顿生雄姿盖世,艳丽昭天之感。

这个瀑布为什么起名叫黄果树瀑布,而不叫其它别的什么瀑布呢?据民间传说,是因为瀑布边上有棵高大的黄桷树,按当地的口音,“桷”jué与“果”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黄果树,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农民都喜欢种黄果,瀑布边上就有一大片黄果园,因此就把这个瀑布称之为黄果树瀑布了。与世界上其它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黄果树大瀑布虽然没有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委内瑞拉安赫尔大瀑布那般宽阔、高深和雄伟,但是,黄果树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处,它是世界上处在喀斯特地区最在瀑布,也是最壮观的瀑布。这个大瀑布就像是一块奇异的磁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还吸附着一连串丰姿绰约的景致。其中最神奇的一处,就是隐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于洞外藤萝攀附,水挂珠帘,故曰“水帘洞”。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没有的奇特景观。

女士们、先生们,“水帘洞”已经到了,这个水帘洞全长134米,它由6个洞窗、3个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水帘洞一场戏,就是这里拍摄。

这是第一洞窗,它的位置最低,离犀牛潭水面仅40米,但洞窗则最宽大,有十几米宽,位置在第一、二个瀑布中间,大水时两个瀑布就连成水帘,将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时则次第拉开,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闵像可以随意开合的窗帘。

这是第二洞窗,它离第一洞窗仅4米左右。这是一个静谧的世界,号称水晶宫。它是水帘洞的心脏部分,长11米,高9米,宽3米。路旁有一股泉水,清澈明净,水长年保持在一个水位。洞顶悬挂着许多钟乳石,在麦秆状钟乳石上还有名贵的卷曲石。洞壁上还悬着数不清的石幔、石帘。

这是第三洞窗,它向外突出,很像阳台。这个洞窗有1米高,3米长,外面围有护栏,游人站在护栏后面可以伸手摸到瀑布,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摸瀑台”。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景观是犀牛潭峡谷景观。你们看,从犀牛腰往下,是一道一道相连的跌水,依次是犀牛潭、三道滩、马蹄滩、油鱼井等等。在这一连串滩潭中,为首的自然是犀牛潭,它深17.7米,经常为溅珠覆盖,雾珠淹没。只要有阳光,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

黄果树瀑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黄果树瀑布地处喀斯特地区,是由水流的侵蚀作用造成的。当溯源侵蚀裂点到达上游时,河水沿着喀斯特裂隙冲刷、溶蚀、冲蚀、磨蚀,管道逐渐扩大,形成落不洞及地下河;当地表河注入落水洞后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大,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袭夺,在明流注入落水洞处,就形成落水洞式瀑布。随着水流冲蚀及策略崩塌作用不断加剧,暗河洞穴越来越大,于是沿地表干谷发育了成串分布的竖井及天窗,它们不断扩大,归并,垮塌,就造成了现今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险峻的峡谷。

我希望诸位举起你们的照相机,把黄果树瀑布拍下来,留在你们的记忆中,宣传给更多的人,因为,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今天的游程算是结束了,想休息的朋友可以坐我们的旅游巴士返回宾馆,另外就黄果树瀑布六公里处有石头寨,这里不仅是石头的世界,也是著名的蜡染之乡。您可在这里搭乘旅游专线车或当地“摩的”前往。但此处少数民族居住较多,一定要注意安全!!

推荐专题: 贵州黄果树瀑布导游词2000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