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赴景点途中导游词范文河南

2024-05-28 23:01:1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景点途中导游词范文河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赴景点途中导游词范文河南》。

第一篇:河南景区导游词作文

陈家沟,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座落在温县城东去五公里的青风岭上。黄河在村南千古流淌。

青风岭是一道东西蜿蜓数十公里的土岭。说是岭,其实与平地并无二致。只有站在黄河滩,才能看出一点岭的意思,不过三五丈高的样子,雨水顺岭而下,积年累月,将岭坡冲刷成一道道沟壑。土岭虽不高峻,却是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滔滔黄水,保得一方平安。

清风岭上,坡崖生草,沟畔长树,芳草萋萋,林木繁茂——一并随了沟坡起伏。春夏令月,徜徉其中,可闻百鸟和鸣,可见野花斗艳,疑是进了公园,却又比公园来得自然。秋日,这里天高云淡,风爽气清;冬天,一场大雪捂下来,天地一白,不见俗物。

岭南,黄河滩空旷开阔。满滩的庄稼,绿地毯一般铺过去,一眼望不到边,风吹来,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待到庄稼收割,黄土裸露,浓重的黄色涂抹了整个河滩,一派苍凉,又令人顿生天地悠悠、独立大荒的感慨。再往南,但见大河东去,不舍昼夜;对岸邙山青黛,连绵西走。此处原有陈家沟古渡,过河便是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虎牢关西侧,有两座古城堡,一叫霸王城,一叫汉王城,是楚汉相争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对垒的地方。紧挨古城堡,便是伏羲画卦台,台下,黄河洛河二水交汇。相传,伏羲氏见河洛旋汇有感,于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构演阴阳八卦。

岭北,一马平川,土地肥沃,适宜农耕,廛扑地,人烟稠密。特产四种奇物——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俱有防病祛病之功、延年益寿之效。号称“四大怀药”,驰名中外。再往北,便是逶迤磅礴的太行山,但见云雾缥缈,山在有无之间。

陈家沟面虎牢之险,负太行之雄,地势北高南低,背风向阳。村中有三条纵贯南北的大沟,分称东沟、西沟和中沟。小沟没人计数,不知其数。村子不算大,近600户人家,2500多口人,散居在沟沟坡坡之间,约0、5平方公里方圆。街道随沟就坡,不规不则,房屋便也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房是瓦房,墙却有砖砌、有土垒,其间还点缀一座两座茅草屋,显然古风古貌。村里绿树成荫,沟间多柳,坡上多桐树、洋槐树之属,树上小鸟唧啁,春来花开,有蜜蜂嗡嗡,有暗香浮动。人家养鸡、养羊、养猪,间有养狗,一犬咬,群犬吠;一家鸡叫,家家的鸡都叫。

饭时,人们端碗出门,圪蹴在街旁,树荫下就是饭场。菜是时令鲜蔬,饭却是各家各样:中午有卤面、捞面、大米饭;早晚两顿,或玉米粥或小米粥,粥中着土产,或南瓜或山药或红薯。一边呼呼噜噜吃,一边唧唧嘈嘈说,家国新闻,邻里短长,天上神仙事,人间风流话,无所不包,即兴话题,随意发挥。说到高兴处,一个个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那饭便吃不成。话是永远也说不完的,饭场就永远具有吸引力。

这里民风淳朴。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守着脚下的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年复一年。

在陈家沟徜徉,看见田里耕作的农民,街头闲聊的老人,村口玩耍的孩子……,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一个极不起眼的村庄。比起其他村庄,陈家沟的经济似乎还略略滞后,因此,外村人提起陈家沟,褒扬者说:古风依旧。贬抑者嘴角迸出一个字:穷。可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陈家沟小觑不得,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名气!改革开放以来,本县、本省、本国人自不必说,和中国人相像的亚洲人,高鼻子、深眼窝的欧美人,一身炭黑、满口白牙的非洲人,不远万里,不惜钱财,偏偏要往陈家沟来,一批一批的,络绎不绝。在国外,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有个温县,甚至不知道有个河南省,却知道有个陈家沟。这样的村庄,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个?

陈家沟魅力独具。如今,太极拳已经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作为武术,它可以技击自卫;作为运动,它可以强身健体。这个开始泽被人类的拳种,就是从陈家沟走出来的。陈家沟,孕育了奥妙无穷的太极拳。陈家沟,是中外人士向往、游览、拜师学艺的“太极圣地。”

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村庄。当地民谣道:“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个村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几岁孩童,几乎人人会打太极拳。自从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创编了太极拳以来,陈家沟代代相传,名手辈出,傲然屹立于中华武术之林!

陈家沟的习武之风可以追溯到600年前。那时,陈家沟不叫陈家沟,叫常阳村。据《温县志》载:“明洪武初年,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辖八县,温县其一),明兵久攻不下,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民间传说,朱元璋曾经派兵三次血洗怀庆府。明兵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房就烧,使得怀府八县,白骨露于野,千村无鸡鸣,三百里方圆,荒无人烟。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又下了一道圣旨:从山西洪洞县一带向怀庆府境内移民。

有个名叫陈卜的青年,祖籍山西泽州(今晋城)东土河村人氏,因家乡连年干旱,庄稼无收,眼看活不下去,只好扶老拖幼,出外逃荒要饭,辗转来到了洪洞县,不想正赶上移民,陈卜一家,也被官兵胁迫,一路东南,往怀庆府而来。

这陈卜,便是陈家沟陈氏一世祖。

陈卜为人仗义,古道热肠,移民路上,时时扶危救困。来到温县境内,陈卜和一些移民筑土为墙,结草为房,建起一个村庄。村须有名,大家敬重陈卜,便以他的姓名为村名,立村陈卜庄(今温县北冷乡陈卜庄)。如今村仍在,名依旧,村东北隅水井上的石盖,村民传说“是当年陈卜使用过的石碾盘。”住了二年,陈卜嫌陈卜庄地势低洼,又迁居常阳村。

陈卜精于拳械。他发现附近岭中多有土匪,便在村中设立武学社,教授子弟,保卫桑梓。《温县志》载:这个武学社,“开陈家沟世代习武之先河。”

后来,陈家人丁兴旺,在村中渐成大户,陈家武术闻名遐迩,加之村中沟壑纵横,人们便把常阳村渐渐叫成了陈家沟。

汲黄河之膏泽,纳太行之灵秀。明末清初,陈家沟出了一位武学大师,他就是陈卜的九世孙,如今被人们称为“太极始祖”的陈王廷。

陈王廷(1600——1680年),字奏庭。据(温县志)载:“陈王廷于武功一道,出类拔萃;熟读经史,学识渊博。文事武备,皆卓越于一时。……惜乎生不逢时,报国无门,遂隐居乡里,创拳遗世。”

陈王廷时值改朝换代,社会动荡。他久不得志,晚年干脆闭门不出,潜心研究各家各派武术,较其异同,发其精要。时日既久,心得既多,便萌生创新思想。他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取法《河图》《洛书》中的阴阳五行之理,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创编了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特色的新拳种。他名之为“太极拳”。

此后,陈王廷又把太极拳的招式化入各类武术器械中,依照太极拳原理,创编了刀法、枪法、剑法、棍法、锏法和双人推手、双人粘枪等等。也分别以“太极”名之。其中,双人推手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以练习徒手博击的技巧和技术问题。双人粘枪在拼刺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和太极推手,在我国武术史上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下《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种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无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煞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听其自然。那管它世态炎凉,权衡相参。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穿越岁月的尘烟,我们仿佛看到一代宗师轻吟自己写下的长短句《叙怀》,漫步在陈家沟的林木间。他一定神态安详,心境闲适,也有些许的无奈,正如陶渊明。

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传下来了。陈家沟陈氏代代相传,代代出名手。“大河南北言拳法者,必曰陈沟也”。

陈王廷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思想也传下来了。陈氏后人不事张扬,只在族内演练,外界只知道陈家沟有一种拳,名叫太极拳,那拳很厉害,可是难见“庐山真面目”。斗转星移,漫漫100多年,太极拳不出陈家沟。

清道光年间,河北永年人杨露蝉把太极拳带出了陈家沟。他在陈家沟学得了太极拳后,到北京教拳,由此,太极拳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并逐步衍变为杨、吴、武、孙四大流派,誉享九州。说起太极拳,世人只知杨、吴、武、孙,不知有陈。

作为源流的陈氏太极拳,依然蛰伏在陈家沟的沟沟壑壑之间,“养在深闺人未识。”然而,世间凡事,有一失必有一得。惟其如此,陈氏太极拳原汁原味,独独保持了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蓄发相变、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等特色。还有,太极推手中的挽花、定步、活步、大捋、花脚步(乱踩花)五种对练法,唯陈氏太极拳保留全貌。其他流派只练定步一法,其余四法不传。

陈家沟依然故我。人们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来时种田,闲来时练拳。拳练成了,有的便出去走镖,在刀尖上讨生话;老了,便归耕故里,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闲了,人们便说他们的陈家沟,陈家沟的太极拳……

绿树掩藏的陈家沟,两步一个故事,三步一个传说,走上五步,就是一段太极拳历史。在村中盘桓,如同在太极拳历史的隧道里穿行。——东大沟是个清幽的去处,一沟的柳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当年,陈王廷就在这里造拳;村南头有一所故宅遗址,当年陈氏十一世,年方十五岁的孪生兄弟陈恂如、陈申如,从这里出发,夜奔北平皋村,杀得山东几十个响马喊爹叫娘,束手就擒;村西玉皇庙如今红墙黄瓦,一派肃穆。当年,陈氏十二世,八十老翁陈敬柏,在这里被逼无奈,一掌劈死凶僧“黑狸虎”;如今的太极武术馆,当年是陈氏家庙广场,陈氏十三世,耄耋老人陈公兆,为救百姓和官员,奋力掀翻疯牛;还是在家庙广场,当年陈氏十四世陈长兴,站在戏台前看戏,立于千百人中间,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而颓。”时人称他是“牌位大王”;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保镖走山东,力战贼魁,一举全歼,莱州百姓勒石纪念,引得一代枭雄袁世凯派人寻至陈家沟,延他前去教拳;陈长兴的高徒杨露蝉,当年栖身的土屋和窥拳的断壁,至今犹在。他开始是偷学,然后到西大沟的大皂角树下悄悄练习,大皂角树而今虬枝如铁,冠盖如云,据说,上面住有神仙,杨露蝉就是沾上了仙气,才练就了一身太极功夫;“杨露蝉学拳处”的北边街口,就是当年陈氏十六世陈仲甡、陈季甡兄弟大战“大头王”的地方。“大头王”骁勇异常,无人能敌。他率兵前来抢掠,被陈仲甡一枪挑于马下,陈季甡腊木杆一横,捺住头颅,众乡勇一涌而上,取了首级。……

走在陈家沟的街道上,让人感到武风浓郁,好手遍村。低矮的土屋里,曾经住过一位豪杰;简陋的院落内,曾经产生过一位英雄……。甚疑惑,眼前,圪蹴在街旁吃饭的农民,闲坐在村口的老者,会不会就是一个身怀武功绝技的高人呢?解放初期,驻村工作员张北方在陈氏十八世陈照旭家食宿,两人熟了。有一天吃了饭往外走,张北方说:“都说你十分本事,露一手叫咱看看?”陈照旭当时手掂烟袋,脚靸布鞋,说:“我有啥呀。”张北方一转身,陈照旭不见了,一看,他坐在丈把高的门楼上,正悠悠地吸烟呢。

就是这些一身土气的庄稼汉,一旦走出陈家沟,便令世人刮目相看。

1928年,陈氏十八世陈照丕身穿粗布衣,肩背布包袱来到北京,应武林人士之约,在宣武门立擂,连打十七天,逢战必胜,无一败绩。自此,世人方一睹陈氏太极拳的风采,赞叹:“陈家沟人厉害!”1929年,陈氏十七世陈发科,腰别长杆烟袋,在北京与众多武林高手较技,掷放跌打,威力惊人,被北京武术界尊为“拳术大师”,“太极一人”。当时著名武术家杨季子有诗云:“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

改革开放后,世人似乎才发现了陈家沟。有人惊呼,发现了“太极桃花源”!

近三十年来,陈家沟一代太极新人茁壮成长。拳技非凡的陈小旺、当代“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陈正雷、拳传四海的王西安和被誉为新加坡太极拳开山人的朱天才,人称“四大金刚”,蜚声海内外。

还有陈小星、陈世通、陈庆洲、陈长留、陈照森、陈桂珍、陈素英、陈春爱……一大批太极俊彦。名扬中华武坛。

人们更把陈小旺的子侄陈炳、陈自强、陈鹏飞等七人,称为“陈氏七龙。”把陈正雷的三个子女陈娟、陈斌、陈媛媛誉为“太极三星。”……如今,陈家沟陈氏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在国内外大赛和太极文化交流活动中崭露头角。可谓:“世代人才出不尽,纪元新辟有强弓。”

自1981年3月以全日本太极拳协会会长三浦英夫为团长的武术团队访问陈家沟以来,目前,陈家沟已接待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批来访武术团队。

自1983年5月陈正雷、王西安等访问日本以来,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和大批太极好手,频频应邀出国讲学传拳,足迹遍及五大洲,开创了陈氏太极拳走出国门,与国际武术界交流对话的新局面。

目前,全世界习练太极拳者有1亿5000万之众,并且人数还在以强劲的势头增长。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武术运动,已经成为在世界上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民族情结。

发祥于陈家沟的太极拳,真是风光无限。

于是,关于太极拳的研究和讨论,热闹且热烈。

太极拳是什么?有人说是“一种状态”。有人说是“一个过程”。有人说是“一种情绪”。有人说是“一个境界”……。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越是说不清才越有底蕴。——正如一部《红楼梦》。但说太极拳是“哲拳”,乃是所有人的共识。

陈王廷用现象界无所不包的宇宙法则“太极”来命名拳种,已经表明了太极拳的哲学背景。太极本无极,无极即太虚。古人认为,原始混沌的太虚是无极之境,无极之境是静止的,意理行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规律。一套太极拳,刚柔相济、内外协调、上下相通、快慢相间,形意结合、顺逆缠丝,招招势势无不具阴阳之理,顺乎自然。

但是,如果停留在从形与性上来定义或诠释太极拳是“哲拳”,那么,也还是不够。体现太极拳是“哲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它可以陶冶人。蕴含在太极拳中的太极哲理:平衡、和谐、质能互转……以及它在高度矛盾中体现出来的超然化境,久习并领悟,自然也是必然地会溶入习练者的生命轨迹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向更高的人格境界攀升。具体说来,将太极哲理贯穿到自我全人格并引领自我全人格,自会立身中正,虚怀若谷,明事理,识大义……。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拳合一”,“太极精神”。

博大精深、玄奥玄妙的中国传统文化,全在这个越品越有滋味的太极拳里了。

不管外界对太极拳如何宣扬、赞扬,陈家沟始终是平静的,波澜不兴。人们种田便种田,练拳便练拳,一切似乎与他们无关。

陈家沟,依然是陈家沟。

在陈家沟,太极拳,依然是太极拳。

不以物喜,不为势动,这是饱经沧桑后的从容,大彻大悟后的笃定。陈王廷遗风犹存。300多年的太极拳传承,300多年的太极文化积淀,造就了今天的陈家沟。

陈家沟自有独特的风采。学校里不仅有朗朗的书声,更有练拳的身影。体育课,主要内容就是教授太极拳。孩子们放学回家,常被父辈叫过一旁:“走趟架我看看。”练好了,兴许会领几声夸奖;练不好,随时指拨,免不了挨几句数落;家长有脾气躁的,几次纠正不过来,一急,巴掌响到了孩子的屁股上。有女人正做着饭,忽然点手叫丈夫:“这一势该咋个化?”两人比划开了。忽然又是一声叫:“哎呀不好!”一看,饭煮糊了。饭场上,说起拳,满口溅星,一时兴起,放下碗,“刷刷”就是几个动作。在田里干活儿,这个说:“缠腕跌法这一招,轻轻逆缠,借力打力,用个朋劲就中了。”那个说:“不对吧,得用捋劲。”有了争论。“来,葛葛手。”工具一扔,就在庄稼地头,你来我往演试……

夜晚,清风岭上一溜儿几十个村庄,人安枕榻,鸡栖于埘,都睡了。陈家沟却醒着。树林中,沟坡间,院落里,到处都是练拳的身影。那拳柔起来如春溪东去,水流潺潺;刚起来若虎啸山林,龙起渊泽……。拳道深厚的人,一听拳风,便知道练的是二路还是一路,大架还是小架,甚至知道练者达到了几层功夫。

黄河滩则是另一番景象,但见人影憧憧,一对对面对面,手搭手,你进我退,我进你退,有人跌倒了,有人往起爬。这是在练推手。双人推手是检验拳势正确与否、肌肤灵敏程度和徒手博击的有效途径,但是难免摔跟头。滩地的黄沙,软软的,柔柔的,人跌上去,簌簌然压一个坑,不挫皮肉,不伤筋骨,纵然头上脚下栽下去,依然毫发无损,仅沾满头满脸黄沙。不少人直练到夜露降临、雄鸡初啼方回。陈家沟人说:“练拳,还是夜里长功夫。”

一套拳打了300多年。

第二篇:简洁版河南景点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光临国家AAAA级景区云梦山。我是景区讲解员小鹤,衷心的祝愿您能够在我的讲解中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同时,讲解过程中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满意的地方,欢迎多提宝贵建议。

大家抬头看,“云梦山”三个大字,是由原新华社社长穆青老先生1998年游览过云梦山之后留下的墨宝。请大家随我来。

“军”字在大篆中是“马拉战车”的形符,军坛雕塑的寓意就是“军”。它是云梦山的的象征性标志之一。但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直以来,云梦山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因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隐居着一位匡世奇才鬼谷子,鬼谷子晚年曾经在此隐居,著书立说,写出了 《鬼谷子》兵书十四篇,并且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将相之才,像我们所熟悉的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外交家毛遂,仙道家茅蒙等等也都是出自 鬼谷门下,所以云梦山也被后人誉为是“中华第一古军校”。

史料上记载,鬼谷子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同时在数学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大家抬头向左侧看,山壁上所刻的就是鬼谷先生留下的一道算术题《鬼谷算》: “今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胜二,五五数之胜三,七七数之胜二,问物几何?”左边则是明代万历年间数学家程大位以一首诗的形式对这道题的解答,“宾渠”是 程大位的号。“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整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这一问一答,可谓珠联璧合,妙趣横生,大家不妨动动脑筋,看看这个数 到底是多少。

接下来,再向大家介绍一下云梦山的概况。云梦山,又名青岩山,位于淇县城西十五公里的太行山东麓,这里山势险峻,气象万千,云蒸霞蔚,素有“云梦仙境”之 称,景区游览面积26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主景区战国军庠、五里鬼谷、山顶草原三部分,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主景区,游览时间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云梦山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所军政学校--战国军庠所在地。旷世奇人、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是战国时期卫国(淇县)人,原名叫“王蝉”,取“王”姓是随母亲王霞瑞的姓氏,叫 “蝉”,是因为他在夏天蝉鸣季节出生,但后有“禅宗”之说,所以世人也称其为“王禅”;得号“鬼谷子”,是因为他出生于云梦山五里鬼谷,“鬼谷”是地名, “子”字则是后人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像“孔子、孟子”一样后来加上的后缀。鬼谷子在这里写出了一部旷世奇书《鬼谷子》,其思想体系以实用主义为核心,采 诸家学派而形成,不象诸子百家那样具有独创性,但却包容了军事学、外交学、语言学、运筹学等方面的内容。战国时期,虽战事频繁,但文化市场繁荣昌盛,诸子 百家在此时百花齐放、各抒已见,鬼谷子----王禅的纵横术在战国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可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度之后,汉武帝时期经学家董促舒提出过“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历史上,虽又曾经有过几次文化的融化,但鬼谷文化以无助于教化而被儒家所排斥,以向 慕势利而被道家所鄙视,以利口乱法而被法家所弃绝。就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鬼谷文化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而又宝贵的一部分,但在中国封建 社会时期,却没有得到发扬和继承,直至现在改革开放之后,鬼谷文化大放异彩,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国际社会中得到极度的推崇。自魏晋以来,文人墨客也纷纷慕 名前来,凭吊游览,唐代甄济、柳宗元,明代的于谦、孙征兰、李东阳都曾到此游览,并留下了华美的诗篇和墨宝。1984年,淇县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保护、开发 云梦山,景区的面貌也日新月异。尤其是1994年10月由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将军任名誉会长的全国首届鬼谷子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后,许多知名人士纷 纷前来观光游览。我们看到左侧崖壁上刻的“云梦鬼谷,中华瑰宝”八个字就是李德生将军留下的墨宝。“威灵显应”这四大字是明代万历年间窦文留下的。

为更好地弘扬鬼谷文化,加大对云梦山的宣传,20_年拍摄了十六集电视连续剧《鬼谷子》,右侧就是其部分剧照,电视剧的外景全部是在淇县境内拍摄的,该剧以战国七雄为历史背景,展现了鬼谷子精彩传奇的一生。

鬼谷子在这里培养出来了一大批将相之才,真可谓“英雄出少林,将相出云梦”,左前方我们特塑“将坛”以此来纪念鬼谷先生。

继续前边请,我们看到这座城堡式的建筑叫“映瑞门”,上面刻有“迎霞聚瑞”四个字,暗嵌着鬼谷子母亲“王霞瑞”的名字。在映瑞门上有一幅对联“九霄云梦遍山 映瑞呈祥,千里太行独此处卧虎藏龙。”云梦山是九龙聚汇的地方,是藏龙卧虎之地,大家请随我一同到这里边看看到底藏的是什么龙,卧的是什么虎。

看到这一雕塑,是鬼谷子骑青牛像。我们看到这个水池叫映瑞池,又叫“井中洞天”。相传,此井是鬼谷子为怀念其母而凿,所以叫鬼谷井。鬼谷子遵照母亲去逝前的 嘱咐,率弟子在此整整挖了也九九八十一天,挖成了这口井。他当时每天都来此打水,井水中果然能映出母亲容颜,并且是“朝观母亲十八 九,暮观老母鬓如霜”。 天长日久,鬼谷子还发现了另一个奥秘,根据井水的升降,可以洞察天气的变化。井水上升,天阴有雨;井水下降,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叫“水底洞天”。后人 也称这口井为“转运井”。说如果运气不好,可以绕着此井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把运气转过来,运气好的越转越好。我们下山的时候也可以入乡随俗,转转转运 井,把好运带回去。

从这里拾级而上,在此也祝大家步步登高。台阶比较陡,请注意安全。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景区的中心广场,以广场为界,主景区分为南山和北山,南山是中华第一古军校--战国军庠的遗址,北山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上圣庙。我们大家先到古军校内去拜拜老校长鬼谷先生。

在拜鬼谷先生之前,我们先看看他的几个弟子,这里是苏秦洞,此洞为一天然洞窟。苏秦当年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术时住在这里,也可以说是他的单身宿舍。苏秦,战国 时洛阳人,曾拜鬼谷先生为师,倡导合纵之术,主张联合六国即齐、楚、燕、赵、魏、韩一起来抗秦,并身偑六国相印,显赫一时。史料上记载,苏秦出生于一个非 常贫困的家庭,从这里学满毕业之后他首先来到了秦国,想谋求个一官半职,但秦王没有给他发展的机会,一身落魄的苏秦回到家乡,但“妻不以其为夫、嫂不以其 为叔、母不以其为子”,可以说倍受奚落,但苏秦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他反而发奋图强,拿出鬼谷子临下山时送给他的《阴符》一书刻苦攻读,晚上困了的时候就用 锥子刺自己的腿骨,我们所熟悉的“头悬梁,锥刺骨”,其中“锥刺骨”描述的就是苏秦。

接下来我们要去拜访的是苏秦的邻居茅蒙,据史料记载,茅蒙生于战国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因为当时诸候争霸,战祸连绵,出于对世道的不满,所以隐居云梦山随鬼谷子学习养生之术。所以在历史上关于茅蒙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拜过茅蒙之后,我们再去看看苏秦的老对手张仪。

张仪,战国时魏人,曾为秦相数年,他虽和苏秦一块儿拜鬼谷子为师,但他专攻连横术,倡导“事一强而攻众弱”,苏秦主张把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而张仪主张采 用“远交近攻”战略,逐步瓦解六国的合纵盟约,而最后事实证明,张仪计高一筹,战胜了苏秦,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国军校”四个字是 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拿相机的朋友可以在此照像留影。

好,大家随我一同到上边看看鬼谷先生的关门弟子毛遂。这就是毛遂洞,是一天然洞窟,约20平方米,洞顶由钟乳石构成。毛遂,河南原阳人,有胆略,善言辩,是我 国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看到门口这幅对联“活人妙术千秋重,济世灵丹万古扬”是明代留下来的,是后人对毛遂济世救人的功德的高度赞扬。“毛遂自荐”的故事 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熟悉,当时是赵孝成王九年,秦攻赵都邯郸,平原君受命向楚国求援,约文武兼备者二十人同往。已经有十九人,还有一个人未定,毛遂自己推荐 自己,愿与平原君一道同往,平原君与楚王谈论半日不决,毛遂按剑而上,直陈利害,终于说服楚王出兵救赵。后来平原君称赞毛遂:“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 于百万雄师。”毛遂他为什么会住在这儿?我们转过身来看对面的山洞,那是庞涓洞,(手势),说到这儿,各位可能会想,为什么鬼谷子的众多弟子都住在南山, 唯独庞涓住在北山,而且又是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呢?各位都知道庞涓心胸狭窄,嫉妒孙膑的才能,处以膑刑加害孙膑,后被孙膑用计射死在马陵道。传说庞涓死后阴 魂不散,跑回云梦山,鬼谷子恶其为人,不让他进住南山,碍于他苦苦哀求,就说你到北山去和众神仙一起享受人间烟火吧。于是庞涓就选择在这里居住,而毛遂洞 与庞涓洞遥遥相对,据说是鬼谷子特意安排毛遂住在这里昼夜监视庞涓的行踪的。不过很显然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事实上现在人们研究鬼谷文化,也是综合了历 史、宗教和传说三个方面的。

云梦山现在被军事科学院指定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基地”,看对面的题词,“神人斯在”就是原军科院副院长戴怡芳题写的。“听涛”二字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刘炳森留下的墨宝。大家可以看到右侧山谷有水流的痕迹,每年七八月份,水帘洞里涌出的水,在这个地方会形成一道瀑布,我们从这经过的时候也可以来到水涛的 声音。

继续上边请。看,这就是鬼谷祠牌坊,“鬼谷祠”三个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书写的。“鬼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张重 梅先生书写的,讲述了鬼谷子及其弟子在七国争雄的年代纵横捭阖共同演绎了诸多历史奇闻。中间的对联“志匡天下创序育人功垂万世,心怀国是著书立说名播千 秋”是由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周鸿俊先生书写的。我们再到背面看看,中间这副对联“数学、兵学、游学、出世学、学之不尽,军战、心战、谋战、纵横战、战之必 胜”,也是由张海先生书写的,是对鬼谷子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和赞扬。

在鬼谷祠旁边,有一青牛洞,这是当年鬼谷子饲养青牛的地方。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淇县风光展厅,里面共有照片56幅,是系统介绍我县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家可随意看一下。

(手势往上指)各位看到的高高的塑像就是鬼谷先生,好,让我们到上面拜访一下这位旷世奇人,上去时大家可留心查一下这里的台阶,共有3层26步,是后人为纪念 鬼谷先生在农历3月26日仙逝而特意设计修建的。上来之后,看到这幅对联“出水帘跨扶青牛,执拐杖驾起祥云”是明代留下来的。现在已经被载入了《中国楹联 大观》,“威镇山东”则是说鬼谷子和他最得意的弟子孙膑在太行山以东这一带地区威望极高,可以气镇风云。

看到这一尊高3.5米的塑像,就是鬼谷子王禅,他一手握竹简,一手放背后,好像还在为众弟子授书讲课,两侧的对联“心向鬼谷通臆测权谋解世上情故,身居云梦 精揣摩术数晓天下事缘”说的是鬼谷先生虽然深居云梦山,但由于他精通揣摩、术数、臆测、权谋之道,所以依然能够通晓天下大事,了解世上情缘,这幅对联是对 鬼谷子才智的高度赞誉。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就是古军校的自然大教室--水帘洞。在水帘洞口有明代留下来的一首诗:《诣水帘洞有感》。内容是:天开玄窍授名贤,地涌灵泉在里边,万古 水甘帘不卷,有谁读易绝韦编。意思是说,大自然形成了如此神奇玄妙的鬼谷洞,让鬼谷子在这里教出了一大批高徒。洞里边的泉水香甜爽口常年流淌,山顶上流下 的水像帘子一样悬挂在洞口,当今世上又有谁能比得上鬼谷先生这样高深莫测的学问呢?这是明代窦文书写的。我们看“水帘洞”三个大字,右边的六个小字“鬼谷 先生隐处”,也窦文写的。(水帘洞口)我们看到的这些碑文都是元、明、清留下来的摩崖石刻,在20_年6月份,这方摩崖石刻还被国务院公布为了“国家第 六批文物保护单位”,都是无价之宝。大家看这两首诗,是明代御史孙征兰留下来的:《仙洞偶笔》,“盘古谁施开混针,斜穿山腹作仙心。我来洞代仙开口,心似山空古在今。”第二首“洞为仙人万古留,泉滃仙髓带云流,乘云愿洒泉为雨,飞润闫浮四百州。”这 两首诗是赞美鬼谷洞的。接下来我们看的这块石碑是目前云梦山保存最古老的碑,刻于大元大德三年,由曾任翰林学士、中奉大夫也就是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负责 编撰国史的王恽书写的。王恽在游览了云梦山后还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徘徊读尽摩崖记,却笑无能继后踪。”一方面说明当时云梦山的碑刻、摩崖非常多, 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对鬼谷子的敬仰。这块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下边这个贔屃了。传说贔屃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贔屃也是龙的一种,它长有龟 壳、龙头、膺爪、兔尾。但你仔细观察云梦山的贔屃,却可以发现,它是与众不同的,是贔屃。为什么呢?顺着龙头指向的地方,里面是教室,当年鬼谷先生 讲课有声有色,非常精彩,贔屃头向里歪,也听得津津有味,出神入化。日久天长,就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可以说,这也是我们古军校最专心的旁听生了。另外它还 相当于路标,为大家指路呢,里边请吧。大家再看这一块碑,是大明嘉靖四十六年留下的。上有这样一句话:“虽齐鲁燕赵三晋之民(这三个地方分别指山东、河 北、山西),慕其威灵,跻跻跄跄伏首于祠下者,日以万计”。这个“祠”就是“鬼谷祠”,这句话说明了当时云梦山在周围省份的影响之大。

进来之后,看到左边的雕像,就是鬼谷子的母亲,王霞瑞,被称为王老圣母。王霞瑞是淇县北阳乡王庄王员外家的大家闺秀,因食奇谷有了身孕,被父亲赶了家门,跑 到了云梦山。在蝉鸣时节,生下一个儿子,随母姓王,取名王禅。因为王禅是在五里鬼谷出生,所以取道号鬼谷,世称鬼谷子。大家请跟随我一同到这里边看看,灯 光若隐若现,大家请注意安全。水帘洞,又名鬼谷洞,洞高10米,宽6米,进深80余米,是一自然溶洞,冬暖夏凉。走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地上有两道痕迹, 这就是当年鬼谷先生乘坐牛车出入时留下来的车辙印。走到这儿,看到一眼泉,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仙泉”,每到夏天汛期,泉水溢出,在洞外形成一道飞瀑,非常 壮观。作为教室,这时鬼谷子和弟子们不能在这里上课了,所以每逢七、八、九三个月,鬼谷子也会给学生放“水假”,流传到今天,也就是放“暑假”的由来了。 来到这儿,走了一半儿,向里还有三、四十米深,但是在这个洞口有一块石头挡住了,叫试心石。如果有诚心的话,再胖的人也可进去,如果没有诚心,再瘦也是进 不去的。当年鬼谷子是在里边住的,学生在外边,谁要有不懂的问题想向老师请教,也必须弯腰躬背绕过试心石,所以,现在学生们见老师都是要行鞠躬礼,据说也 就是从这里留传下来的。

孙膑洞,也叫洗尘洞,该洞为一天然洞窟,我们看到的石门、石柱、楹联都是明代留下的。(手指)“道讲刑名勋垂渤海,胸罗兵甲气镇风云”和里边的对联“会众英 勘乱天下,扫群魔旋转乾坤”都是对孙膑功勋和学术的高度赞述。我们看到这些石刻共41幅画,19个剧目。经省戏剧研究所有关专家和淇县戏曲老艺人鉴定、辨 认、考证,为明代中期所刻。上面还有三幅画(手势)。看过洗尘洞之后,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老师站在外边,而学生却坐在屋里呢?这里还流传有一个“调师离 位”的故事。鬼谷子为了测试孙膑、庞涓的智力,出了这样一道题:“从今天开始,我坐在屋里三天不动,谁能把我从屋里请出来,就把这个位置让给谁”。庞涓脱 口而出:“这还不好办,我先来”。于是,三天之内庞涓用了“山上来强盗了” 、“厨房失火了”、“师爷去世了”等很多计策,都没有成功。到了第三天黄昏的时候,孙膑对鬼谷先生说:“老师,请你出屋难,但把你请进屋却不难。”鬼谷子 说:“一样难。”孙膑摇着头说:“我不信。”鬼谷子说:“走,试试。”说着师徒二人就迈出了屋门,鬼谷子后脚一跨出门槛,孙膑倒头便拜,说:“师父,我终 于把您请出来了。”鬼谷子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鬼谷子站外边,学生坐屋里。老师站着讲课,学生坐着听课,据说也是源自于此。(照 像)

(快拿慢吃、巧造无烟柴、三文钱堆满屋)

站在青龙背上,我们可以看到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题写的“龙吟”二字。青龙背也叫九龙背,在这儿大家环视一下,云梦山周围是群山环抱,而且不多不少,刚好由九 架山梁和九个山沟汇聚而成,所以被称之为“九龙汇聚”。所以说云梦山是灵气汇聚,所以也难怪鬼谷子会选择此处著书办学。

而在鬼谷子之后,氟教道教也都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此活动。我们看到东边的大殿就是氟教的活动场所--云峰寺。氟教创建于公元前5-6世纪中期的古印度, 创建人是释迦牟尼。他和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基本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信仰,氟教在中国的传播共分为五个时期:两晋、两汉时,氟教开始传入中国 并流传到民间;南北朝时,氟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和青睐;隋唐时,氟教在中国开始融合,形成了氟教的又一兴盛期;盛唐时,是氟教在中国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兴道,氟教元气大伤,渐濒灭亡。其中氟教中的禅宗分为南北两宗,也就是所谓的“南顿北渐”,现在我们看到右侧山体上的“顿悟”二字,就 是南宗的主张。他们不坐禅、不念经,主张佛在心中,我就是佛。作为外来宗教,流传到中国后,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生存和发展,氟教也不例外。比如氟教 中的佛主,在古印度被称为“释迦牟尼”,而中国老百姓却称其为“如来佛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氟教对中国古代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氟教的教义、教 规成为了古代人们约束自己道德、伦理行为的一种标准。进入云峰寺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氟教场所内,禁止喧哗、拍照,不能脚踩门槛,进入大殿也不能用手触 摸佛像和殿堂里的器物。云峰寺由正殿和东西厢房组合而成,正殿供奉的是横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裟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两 座厢房供奉有四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

前边则是道教信仰圣地――上圣庙。提到道教,它被誉为中国的国产教,主要供奉对象是三清、四御、三官等。主要名称有:宫、观、庙等。在中国历代时期和社会都 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道教初创于东汉时期,创建人是张陵,又名张道陵,他是今江苏丰县人,博通五经,精于儒学。曾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晚年感叹治学对于 当时的社会现状毫无用处,于是弃官隐居于今四川的鹤鸣山,改修长生之道。隐居期间,终日闭门不出,著道书24篇,并自称“大清玄元”,得黄帝九鼎丹法。相 传永和六年(141年),太上老君亲传张陵《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并命他为天师。从此张陵及其徒众就根据此道书,用符水、咒语等为百姓治病。由于治病效果 显著,当时的百姓将其奉若神明,拜其为师的不计其数。随着张陵等人在当地影响的不断扩大,张陵就模仿汉代的行政制度,建立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宗教集团,由于 规定入教或治病的民众必须交纳“信米”五斗,带有教众之间互帮互助的性质,所以被称为“五斗米道”。后来奉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的《道德经》为道教经典名 作,历经发展,道教形成了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全真道创派人为王重阳,全真道教众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娶妻生子,并有严格的清规戒律,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正一道为元代形成,正一道教众可以不出家,可以有家室,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不如全真教严格。

上圣庙始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后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成为废墟,七八十年代老百姓捐资重新修复,至现在规模,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位于一条中轴线 上,左右建筑相互对称。三清殿屋顶是重檐歇山顶建筑结构,里边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地位最高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灵宵 宝殿是单檐式歇山顶建筑结构,前面是卷棚顶,里边供奉的是四御之一“玉皇大帝”,老百姓称其为“老天爷”。

接下来,我们可以品尝一下龙泉水。龙泉水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此井仅有两米八深,但一年四季从未干过,是云梦山的主要水源之一。当地百姓也都说:喝了龙泉水,有病治病、没病健身。大家可以品尝一下。

品过龙泉水,我们来看看鬼谷子收徒考试的场所--舍身台。舍身台高13米,宽3米,当年鬼谷先生在云梦山聚徒讲学时,凡来投师学艺者,必须先攀壁而上,再由 台顶往下跳,以测试他们的武功和有无舍身求学的勇气、诚心。如果敢跳下来,鬼谷子就会收他们为徒,否则,就不收。“舍身台”三个字是由我国著名女书法家周 昭怡书写的。

鬼谷子是一位旷世奇人,这不仅是由于他教出了一批出将入相的高徒,更主要的是他的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鬼谷子》兵书,是由我国书法 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书写的。他的汉隶银划铁钩,刚柔相济,笔笔入神,可以说是当代书法的珍品。《鬼谷子》兵书由捭阖、反应、内揵等十四篇组成,这部书阐述 的智谋与技巧在当今社会被广泛运用到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并收到了奇效,对当今社会的外交、经贸、公关等领域也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三个人物也都曾在云梦山隐居。

甄济是唐代定州无极县人,他从小聪颖过人,孤傲好学,品行端庄,文采飞扬,曾隐居云梦山读书十年。唐太宗派到四处寻访贤才的节度使发现了他,并把他举荐入 京,任安禄山手下的范阳掌书记,后来他发现安禄山要密谋反唐,便将此事告诉了卫令齐纪,并谎称病重归隐云梦山。安禄山叛唐以后派节度使蔡希德请甄济出山, 他面对威逼利诱,不动声色,蔡希德被其感动,于是谎报甄济大病在身,无法出山。隶宗即位后,诏甄济进驻三司衙门晋封秘书郎,并让安禄山的手下对其跪拜,以 愧其心。甄济“出云梦、归云梦,鄙视官禄,高风亮节”在历史上成为一段佳话。明代大诗人李东阳曾赋诗《青岩山》赞美,诗中写道:青岩山,甄郎高风不可攀, 禄山使者封刀还,入东京,见黄盖,帝勒伪官皆下拜……

尉缭是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曾应魏惠王的招聘向其陈述兵法,著有《尉缭子》24篇传世。

徐福,战国末年秦国初年齐地人,曾随鬼谷子学养生术,后为当时著名的方士,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先后三次派他到海外求取仙丹,后率500童男童女出海未归,不知所踪。

接下来我们到云梦大草原进行游览。

云梦大草原位于云梦山东侧海拔500多米的山顶之上,游览面积8平方公里,是鬼谷子当年带领学生演兵布阵、习练兵法的场所。现存主要景点有八卦城、南天门、跑马场、剑绣峰、兵书石刻、太阳洞、月亮洞等等。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八卦城。八卦城是台商投资兴建,主要建筑群体按照八卦符号设计修建,所以得名。站在这儿,我们的脚下是一个罗盘,它共分为三层,中间有一 个香炉,香炉的平面和侧面还分别雕刻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标识符号。先天八卦是伏羲创制,他认为乾坤定南北,后天八卦是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进一步 演绎推理而成,他认为坎离定南北。

站在大殿门口,大家也不妨稍作停留。我们看到里边供奉的就是鬼谷仙师——王禅老祖。古有诗圣杜甫、茶圣陆羽,鬼谷子呢,则被后人誉为是“智圣”。这尊塑像总 高8米,重12吨,造价150多万。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鬼谷子面容慈祥,和蔼和亲,眼睛也在对着我们微微笑,眯成了一条缝,但是,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他的 时候,你却还可以发现,他的眼神在发生在微妙的变化。是的,他的眼睛在一点儿一点变大,走到他跟前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笑容可掬的老者,而是非常睿智的一 种神态了。

旁边还有八卦城建筑群体规划图,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来看一下。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南天门。这里的台阶设计非常独特,向上看全都是台阶,而回头看呢,却全部都是平台,行走起来也不会很累,和南京中山陵的台阶设计理念一 样。站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上边有一幅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中间则是九龙壁,九龙壁是一幅抽象的泼墨意会画,上边有九条神龙,大家不防也找 一下。

汉白玉石雕“双龙戏珠”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也可谓石刻艺术中的珍品。

向上看,这里共有台阶55个,也是为了纪念南天门在建国55周年阴历五月初五竣工而特意设计的。登上南天门,可以看到,周围栏杆中间也有许多形态各异、雕工 精细的龙碑。而且,置身其间,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南天门的巍峨壮观,愈发感觉自己的渺小。向东看,“天德”二字赫然醒目,是投资商混元禅师留下的墨宝,古 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嘛!细心的游客可能也有所发觉,其实南天门并不朝南,而是东南方,但它和混元禅师所处的仙佛寺位于一条中轴线上,故名。

站在南天门东侧,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是十里断崖的制高点,俯视脚下,悬崖陡峭,凭栏远眺,沃野千里,云雾迷蒙,好像人间仙境。云梦山是太行山的余脉,而在此 处,它嘎然而止,形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断崖,向东眺望,铁路、公路、火车、汽车、田野、村庄,炊烟袅袅,如诗如画,向南可看到盼子归峰。传说,王禅离别母 亲外出求学,王老圣母思念他的儿子,整天在陡峭的悬崖边思盼,望眼欲穿,晚上还能听到老人呜呜的哭声,日久天长,绝崖处就形成了一位依山老人,人们称她为 “盼子归峰”。

走下南天门,沿环崖步道继续向南行走,大家请注意安全。沿环崖步道有十四座草亭,每一座草亭都以《鬼谷子》兵书十四篇篇名命名,并且还附有碑刻,记载了兵书的精髓概括,咱们边走也可以来领略一下鬼谷文化的高深玄妙。

前边蒙古包,我们可以在那儿品尝奶茶,欣赏别样风情的的蒙古舞蹈,还可以纵马驰骋,体会一下跑马的感觉。

继续前边走,我们可以看到独具风情的山顶草原。这里虽地处海拔500多米的山顶,但土质肥沃,草木茂盛,山势平缓,骏马秋风,一派大漠风光,使您仿佛置身于 蒙古大草原,沿草原向南,您可站在十里绝壁极目远眺牧野古战场,缅怀历史,凭吊先人,体验战火纷飞惊心动魄的战争岁月,体会战争留下的伤痕与苍凉。微风吹 来,掀起层层波浪,不禁有种“人在草原走,身在浪里游”的观感。美国芝加哥大学女教授斯特恩.道特女士曾经赞叹:我到过中国很多很多地方,这里是最美丽最 美丽的地方之一,这里有一种独特的、纯洁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天然的美。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游览草原后也即兴留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你的震撼都是永远而 迷人的,你的风你的云你的阳光你的草甸,特别是在这个夏日的傍晚,在夕阳回望的那一瞬间……” 真可谓“日照山石万点金,风吹草低千层浪”。

草原上最高的山峰是剑绣峰,海拔584.5米,是当年鬼谷子率徒观星象的地方。如“静云如瓦片、天大旱”,“朝看天昏黄、遍地是海洋”,“气旋月、大风 刮”,“气旋阳、沙尘狂”等很多民间谚语都是鬼谷子当时流传下来的。大草原上,鬼谷子当年斩草为马、撒豆为军、点石为兵,带领学生演兵布阵、习练兵法,揣 摩出了诸如八卦阵、握奇阵、蟠龙阵、颠倒八门阵等一个个阵法,神出鬼没、奥妙无穷。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春秋旧中国时期的旷世奇才,都在这里从师于鬼 谷先生,学有所成后,走出云梦,或将千军万马,或运筹帷幄之中,在动荡而辉煌的年代斗智斗勇、合纵连横、叱咤风云,共同演绎出“鬼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 国才出一门”的历史奇闻。大草原上,不仅展示了当年鬼谷先师收徒讲学的生活片断,也是对当代青年进行品德智力教育的一个基地。如鬼谷子要求孙膑、庞涓用简 洁的文字写出中秋夜景,庞涓不假思索提笔写出:明月当空,繁星点点。而孙膑再三斟酌,写出:月朗星稀。

前方是孙庞对弈雕塑,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大家也不难猜出,哪位是孙膑哪位是庞涓。再向前走,还可看到一方大型汉白玉石刻巍然矗立,《鬼谷子》兵书全文跃然石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的汉隶墨宝银笔铁勾,笔笔入神啊!

站在这儿,向东看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向西看,是起伏不断的连绵群山。而在东南方,还可远观到牧野古战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领西方、南方各部落的军 队进入商纣王,战争在商朝都城郊外牧野展开。那时商纣的军队正在同东夷(今山东)作战,来不及调回,就临时把大批奴隶武装起来,开赴前线,奴隶无心恋战, 阵前倒戈,血流漂杵,周军攻入商都朝歌,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太阳洞、月亮洞位于断崖峭壁之下。传说,后弈射日射掉九个太阳,剩下一个太阳躲到洞内才幸免遇难,后来太阳为感谢此洞的救命之恩,从早到晚透过石门石窗把光 线射到洞中,所以得名太阳洞,更加奇特的是,太阳洞顶还有一只自然形成的太阳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月亮洞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站在洞里回望洞口,极像一 弯新月,里边供奉有嫦娥和吴刚。洞口的吴刚捧着桂花酒,欢迎每一位客人品尝,当您登上月亮洞,也真有登上月宫的感受。据说当年鬼谷子也曾率徒在太阳洞、月 亮洞内观日望月,研究天文地理。月亮门上有一幅对联:石洞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对仗工整,内容贴切,意境优美,可谓上上之作。

曾经,在《大河报》上看到过一篇名为《走近云梦大草原》的文章,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是一位游客在游览过大草原之后有感而发,而且文笔流畅,措词优美,情真 意切。其中,最后一段如此写道:行走在草原东侧的环崖步道上,俯视脚下,悬崖陡峭,凭栏远眺,沃野千里,感触天地之造化,令人陶醉在边塞风光独有的中原文 化里,沉湎在浩瀚悠远的历史积淀中,仿佛使人置身于旌旗猎猎的演练场,看到了足智多谋、气宇轩昂的鬼谷王禅,看到了孙膑庞涓斗智斗勇、苏秦张仪合纵连横, 也看到了在国家危亡时刻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自荐说敌的毛遂,还有“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义士荆轲,他们或深谋远虑决胜千里,或唇枪舌战慷慨 陈辞,或阴险狡诈鼠肚鸡肠。夕人已作古,浩气长留存,妒贤嫉能、奸狞虚伪的人终将在人们的不屑不齿中被风吹雨打去,而忠诚睿智、宽宏厚道的志士却受到一代 又一代人们的推崇和膜拜,不断在天地间升华,在历史中永恒。

各位朋友,这里的草原最美,这里的空气最鲜,这里的日光照最长,这里的绿色覆盖面最宽,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最深厚,伯乐识千里马,贵人选好景区。云梦山随时欢迎您的再次光临!

第三篇:河南景区导游词作文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郑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郑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朝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商王仲丁迁都于?(今郑州市区),周武王封叔鲜于管(今郑州市区),表明郑州地区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荥阳一度成为“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管城作为郑州、管州州治,成为郑州地区政治、经济中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和通济渠后,郑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的民族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29年至于1931年郑州曾一度废县设市。1948年月10月22日,正式建立了郑州市,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

第四篇:简洁版河南景点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蒋忠洁。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拱桥就是赵州桥了。这座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的并参加建造的。赵州桥建于公元前620_年,赵州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的美名。

我们脚下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它全长为64.4m,跨径为37.2m,宽为9.6m。你们肯定会想这座赵州桥千年不倒,是不是桥下方有数不清的桥墩,其实不是的,它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很不可思议吧!

好,游客们,大家看过来,大桥洞的左有右两边,还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常,河水从那个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则从两个小桥洞流过,这就是它一直都没有的龙被河水冲垮的原因。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种创举,它既减轻了河水对桥身的冲击性,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15%的重量,而且还节省了很多石料呢!

你们肯定会想这么坚固的桥,应该不美观吧!你们认真看下桥两侧的石栏。发现没有,上面有雕刻有很多精美的图案,而且每一个都不一样呢!栏板上有刻两条好像正在打架的互相缠绕的龙,嘴里还吐出了一颗颗小巧玲珑的小水花;这边这条龙,前爪互相抵着;大家认真看,上面还刻着双龙戏珠呢!接下来的十分钟,大家可以尽情拍照。

好了,今天的游玩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观与支持!谢谢!祝大家接下来旅途愉快!

第五篇:河南旅游导游词

今天我们将登船游览薄山湖风景区,去领略大自然赐予驻马店的瑰宝。

在去景区的途中,我把景区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薄山湖景区距确山县城20公里,占地面积66平方公里,潮水面积22平方公里,她是一个狭长的山谷湖泊,山环水绕,绵延25公里,如果我们从天空向下俯视,薄山湖像一条腾飞的青龙,酣醉于青山峻岭之间。湖两岸有十万亩森林,覆盖景区山峦、岛屿,环绕湖周。

薄山湖景区由朗陵景区、大坝景区、东大山景区、九子沟景区国部分组成。今天我们游览活动主要安排在湖上,其间我们要游览湖心岛、毛竹林、九子沟,游湖还途经灵龟岛、“绿色长城”、大钩潭、禹王治水、处、骆驼岩、将军壁、猴儿崖等,整个游程约15公里,需要3~4小时。

现在,我们站在薄山湖大坝上。它雄伟壮丽,拔地而起,把薄山和李岗山紧紧连接在一起。大坝高48米,长545米,坝顶宽8米,库容6亿2千万立方米。大坝东边这座山叫薄山,古时属朗陵县,西汉高祖四年设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的结合部。西南是连绵起伏、巍峨雄壮的千里桐柏山;西北便是雄伟壮阔的千里伏牛山。薄山即是临近、迫近大别山的意思。

游客朋友,请大家向前看,我们左前方的这个小岛叫湖心岛,小岛呈椭圆形,像一条大鲸鱼,随着湖水水位的升降与南面的小岛若即若离状若母子。人们赞美湖心岛为“山依碧水水绕山,山幽水静鱼鸟欢,世人都晓西湖美,人上湖心赛神仙”。湖心岛以植物景观最具特色,岛的东南面是一个大型自然植物园,有南北植物470多种,其中最珍贵的植物有杜仲、野大豆、南京坷楠树、日本花旗松、野皂英等。这里是植物科普游览的园地。

听景不如看景,好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下船信步湖心岛,走进桃花源吧。大家都知道黄山的迎客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棵树我们叫它薄山迎客梨(棠梨),它以昂扬的姿态欢迎各位的到来。前方这座亭子叫迎曦亭,是观赏湖光山色的眺望点,在这里,正对我们的这座山叫老虎岭,如果是傍晚,夕阳辉映下,就像一幅“一虎来饮水,惊走打鱼船”的泼墨画卷。

大家看左前方湖中一扁圆形的小岛,岛的中部绿树青青,岛的两头芳草菌茵,酷似一只惟妙惟肖的观赏佳品绿毛龟,这就是万年灵龟岛。相传是一只万年灵龟好心救了过海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但是又被粗心的蓝采和误了封仙机会,在这等了三千多年,化作这座万年灵龟岛。好了,现在请大家回到船上,继续我们的游程。

告别了鸟语花香的湖心岛,我们下一个景点是翠竹溪。竹系禾本科多年生植物,我国竹的种类繁多,约250余种,以江西奉新的大毛竹、广西花坪的纺竹、湖南君山的湘妃竹、四川重庆的慈竹、安徽池州的罗汉竹最具特色。毛竹原产我国,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是我国经济价值最高、栽培面积最大的竹种。毛竹竿高通直,竹材坚韧,纹理直,蔑性好,具光泽,是良好的建筑和竹器用材,又是造纸的优质原料,还可制造乐器,工艺品等。我们前方这个港湾通向一条优美的山谷,那就是毛竹林景区。河南信阳、南阳、驻马店市为毛竹栽培的北缘地带,在小地形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成林,您可以感受一下这条山谷的地形与众不同之处。您看这片毛竹有的粗壮,有的稚嫩,满眼弱翠葱茏。

竹以其有节、中空、常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可入诗又可入画,赞美竹子如“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爱竹,他常引用苏东坡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好了,大家照过相后我们就到下一个景点“绿色长城”。随着游船的前行,我们将要到达湾转景变的S型大峡谷了。现在请各位向右前方看那道山脊,您看它像不像咱们驰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呢?这里就是薄山湖“绿色长城”景区。薄山湖还是鸟的王国,主要有鹤鹰、白鹭、灰鹭、雉、莺鹊、啄木鸟、鸥、斑鸠、布谷鸟、百灵、白头翁、画眉等,大家看湖边那些悠闲散步的白鹭,它是鹭科鸟类中最为秀美的一种,有著名的诗句为证:“一行白鹭上青天”。过去只有在千古诗句中才能领略的意境,在眼前的薄山湖却是一幅平常景象。

薄山湖控制流域面积580多平方公里,湖内河汉纵横,四周山峦起伏,植被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些优越久地理环境,形成了湖内适宜多种鱼类迅速生长的有利条条。据不完全统计有墨鱼、黄刺鱼、龟、鳖、黄鳝、虾,蚌、螺等,还有在中原地区不多见的鲳鱼、金色鲤鱼、鳊鱼、白鳝、翅腰等。最好的要算桂鱼了,桂鱼也叫花鲫鱼,体形似鲫鱼,比鲫鱼宽而肥,头部和背部有圆形黑斑,它的肉特别细,特香,吃起来味道独特,是名贵的上等鱼之一。薄山鱼要用薄山湖的水来婉

推荐专题: 赴景点途中导游词范文河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