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明园的导游词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明园的导游词讲解》。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圆明园参观,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小魏,大家在参观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我。现在小魏开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基本情况。
圆明园由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总面积五千多亩,共一百五十多个景点,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年夏天都会来这里避暑、听政和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有没有人知道圆明园是谁建的?圆明园是建于康熙46年,也就是1708年,所以距今也有三百多年了,后来乾隆、嘉庆及道光皇帝都对圆明园进行了改建。
可能部分游客看过“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正像电影里叙述的那样,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大量文物被抢劫一空,并且建筑被大量烧毁,再后来圆明园又遭到国内军阀的巧取豪夺,导致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当然大家现在看到的景点部分进行了修葺。
总得来说,圆明园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还有欧式园林的精华,很值得大家一看。法国大作家雨果把圆明园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各位游客,听了我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圆明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更多的需要大家去亲身体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也可以拍照留念,但是大家一定要爱护环境,遵守游园的规章制度。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小魏也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圆明园参观!
欢迎大家来到素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我是你们的导游。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亭台楼阁25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圆明园是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大园组成,比颐和园大近千亩。你们说圆明园大不大?圆明园,它不仅以园林著称,还是一座皇家博物馆呢!里面收藏非常丰富,几乎整个非洲、欧洲的艺术精制品和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圆明园里应有尽有,怪不得人们都说它是文化宝库。
圆明园的景色也很美,园内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你们说圆明园漂不漂亮?如果想拍照的话,赶快拍吧,1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圆明园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怪不得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圆明园。”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愉快而又难忘的圆明园之旅就要结束了。衷心地祝愿你们快快乐乐,幸福安康!
各位旅游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名叫吴治臣,大家叫我吴导好了 今天由我带大家参观圆明园。
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御苑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总平面呈倒置的品字形。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到乾隆三十五年已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也有所增建。
咸丰十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大肆劫掠园内的陈设和珍宝,放火烧掉了这座闻名世界的园林。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圆明园又遭当地驻军、宫监以及附近的地痞恶霸的洗劫,此后的多年间,残存下来的木料石材、文物雕刻不断地被拆毁、盗运到各地。圆明园汇集江南名胜之景,构筑各类木石桥100多座,园林景区160多处,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现仅存山形水系以及圆明园内的大宫门、正大光明殿、九洲清宴、安佑宫等遗址和万春园的正觉寺、长春园西洋楼的残存石雕。从建筑遗址的平面看,有工字、口字、田字、井字、偃月曲尺等形状的殿宇以及四角、六角、十字、方胜圆檐和流杯等亭。
正觉寺在万春园南面正中,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组建筑物。寺坐北朝南,原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正殿及东西配殿、八角亭和後楼,东跨院有禅堂,现仅存山门、东西配殿、八角亭等。
好,现在自由活动,请不要乱扔垃圾。
明孝陵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孝陵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南京东郊,游览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带兵攻下南京,1368年当他41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称为孝陵。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子他。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22.5公里,纵深达2.5公里。可见孝陵规模之大。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10万余株,饲养有梅花鹿1000余头。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镇压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在大门正面底部,石造须弥座上,可见束腰处有浅雕的石刻碗花。
从这里向南约750米处,即现在的宁杭公路北侧路边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是孝陵大建筑群的入口处。“下马坊”上刻“诸司官员下马”,以示对孝陵的尊重;“神烈山”石碑,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立;“禁约碑”,明代崇祯十四年立,内容是护陵禁约十条,均为明代遗物。明朝一代,孝陵重地,驻兵守卫,设置了孝陵卫,属禁区卫,是明代军事基层组织,孝陵卫辖士兵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官阶为正三品。今孝陵卫一带,即是当年守陵部队驻地,因此得名。到了清代,这里曾是清军江南大营所在地。
从大金门穿棱园路,我们来到了四方城。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称为碑亭。今亭顶已毁,仅存四壁和四个门洞,犹如一个古城堡,所以俗称为四方城。大家所见中间立的石碑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所立。从1376年明孝陵筹建起,至立碑,前后经历了38年之久,孝陵工程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这块碑身高6.7米,碑趺2.08米,是目前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碑文长达2746个字,内容主要是朱棣颂扬其父功德之词。
有心的朋友会问,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立这块“功德碑”呢?这话说来就与朱棣如何夺取皇位的一段历史有关了。朱元璋太子朱标,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只好册立只有16岁的皇太孙朱允晌饰患坛腥恕V煸八篮螅煸杉涛弧K褪抢飞系慕ㄎ幕实邸F涫鄙碓诒本┑闹煸暗谒淖友嗤踔扉Γ浴扒寰唷钡拿澹⒈舷隆>怂哪甑摹熬改阎邸保ハ履暇崛×苏ǎ晌飞嫌忻挠览执蟮邸K灾扉Υ笫樘厥橹煸肮Φ碌谋澈螅翟谑谴笫魈厥髯约旱娜ㄍN耍扉υ仍谀暇┒嫉难羯脚闪送蛎窆た淞艘豢榫薇浔薄⒈怼⒈悠鹄锤叽72米,但因为实在太大无力搬运,加之民心已顺,天下太平,于是也就弃之不用了。后来另找了一块,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功德碑。可是,阳山碑材,至今犹在,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明代遗迹一大景观。
请看碑下石刻。它像是一只乌龟,传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不一样”,这是龙的九子之一,名粒芡灾兀虼顺7旁诨实鄣谋滔隆T诠糯质窃跹颜庋叽蟮氖⒌健肮辍北成系哪兀烤荨段纳撑!芳窃兀髁⒄饪楸保蚬牾锰撸趺匆擦⒉簧先ィ砂压苷庀罟こ痰娜思被盗耍∫惶欤渭袢硕运担骸跋肓⒋吮匦胧埂辍床患床患辍薄P押螅肓艘幌刖兔靼琢恕5搅斯さ睾螅腥嗽送涟选肮辍甭衿鹄矗缓笏惩疗陆先ィ⑵鹄春螅侔淹寥サ簟U馑捣ǎ溆忻孕派剩岸淹练ā笨蠢椿故呛虾蹩蒲У览淼摹
好,出了四方城,过了御河桥,我们走上了神道石像路。请看路中间,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的石兽,它们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每种石兽4只,共24只,分为两组,一立一蹲,南北相对。狮子是百兽之王;獬豸称为法兽;骆驼俗称沙漠之舟;大象是周边国家奉献的贡物;麒麟是祥瑞之物,可以上天;而马比较驯良,可供主人在地上行走。神道上安置这些石兽,意图有这样几点:为了纪念朱元璋的功德;使谒陵的人感到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太平富强;祈望镇妖避邪,以保护陵墓。古代帝王陵墓的神道形式,往往是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再现,就像皇帝出行的仪仗一样,威武雄壮。
石兽设置有蹲有立,体现了建陵者匠心独具。有的朋友说,这些石兽是给皇陵站岗的,站累了蹲着休息,这样好轮流替换。这也许算是一种猜想吧。但是,从景观的美学角度看,石兽有蹲有立,姿态各异,衬以苍山远树,越显出肃穆而庄严。石兽的排列,随地势的转折起伏,错落有致,体现出空间分布的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一种无声的音乐。
再看,石兽虽然形体高大,艺术表现手法写实简练,但又有精雕细刻的局部。请看石象的耳朵:耳廓鼓起,筋脉突露,近于夸张。这些正是孝陵石刻艺术巨大的成功之处。观赏这一组造型生动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石兽,令人对我国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据推算,石兽中的骆驼,高3.68米,以及立象,都需80吨重的整块巨石才能雕成。如此庞大的石材是用什么方法运输到神道来的呢?都是在严冬季节,民工在运输线路上,先泼水成冰,然后用前拉后推的方法,从一、二十公里以外一路运来。可见,这些石兽,无不洒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着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石像路尽头,我们看到神道拐向东北,进入石翁仲路。拐弯处立一对望柱,也就是常说的.华表,高6.25米,上刻云龙纹饰,它在这里作为指示道路的标志。
路右侧有座小山,称梅花山。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又称吴王坟,最早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墓所在,立有一碑:“孙权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1929年始植梅花,每逢初春季节,繁花似锦,暗香袭人,游人如织,已成为全国著名赏梅胜地之一。
神道在这里绕梅花山成弓背形。相传当年筹建孝陵时,有人建议将孙权墓迁走,朱元璋却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他给我守门吧!但是,神道弯曲的真正原因有传说是朱元璋为了加大神道的长度,以增加陵墓的气势,并且笃信从入口处不能一眼望到陵寝的“风水”。所以,孝陵神道的平面布局不取统一的南北中轴线,完全依山势的回旋变化,任其自然,弯曲布置。这确实是朱元璋突破传统的一个创新。明代南京城墙的建造,同样是这样:依山就水,注重军事实用,没有拘泥传统古制的正方或长方形,而成为一个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形状。它周长33.67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大城”。
在石翁仲路中间有四对各高3米的石翁仲(陵墓神道的石人像);两对武将,身披甲胄,手执金吾,雄壮威武;两对文臣,身着朝服,手捧笏板,形象生动。对此,清人有诗写道:“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真是十分传神地描述了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情形。请看这些文臣、武将石刻的面部均庄重、严肃,这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明初,朱元璋实行廷杖制度,凡有大臣惹怒皇帝即要被体罚,受到廷杖,“使天下莫不骇然”。这些翁仲们凝固的表情不正是明代等级森严的封建朝廷和皇威专制的写照吗!岁月悠悠,600多年过去了,人世沧桑,而文物依旧,它们都成了历史的见证和研究工作的宝贵实物。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过棂星门遗迹,在御河桥处越桥向北,游览孝陵的主体陵寝建筑。孝陵后部的主体建筑包括文武方门,御碑亭、享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都是按照中轴线配制,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座北朝南、中轴对称。
首先看到的文武方门,这是孝陵的正门。原有五门,三大两小,圮毁后于同治年间改为一道门。门额青石上刻“明孝陵”阴文,为曾国藩手书。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门是1999年初重新修复的,恢复了大门原貌,五门、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流光溢彩,雄浑庄严。在大门东墙南面,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碑是宣统元年(1909年)所立,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后,到处搜掠和破坏我国名胜古迹,鉴于此,地方官员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刻成碑文,用来重申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进门不远,可见一歇山顶建筑,这就是御碑亭。因为亭中树立有康熙、乾隆皇帝题字的碑刻,因此得名。御碑亭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在它的左边和右边原有御厨、宰牲亭、具服殿等建筑。门已毁,清代在原石须弥座上建了现在这个亭。
亭中陈列着五块碑。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为康熙皇帝手书。碑高3.85米,宽1.42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诏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治国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汉人。他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礼;“治隆唐宋”就是他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所题,并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南织造”郎中曹寅立碑。他是想籍此笼络人心,以缓和汉满矛盾,加强其统治。从中亦可看出康熙的雄才大略。“治隆唐宋”碑左右各有乾隆诗碑一块,碑后东西还有卧碑两块,分别记叙康熙,乾隆谒陵纪事,背面刻的是当时两江总督等人的题名。
御碑亭后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的旧址。可以看到原来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台基高3米,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有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中央踏垛中间的陛石上,还能看到二龙戏珠、日照山河、天马行空六块浅雕。三层须弥座上有殿基,殿中原供奉朱元璋与马皇后神主,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火。现在大殿殿基上还保存着大石础56个。据此可推断当年孝陵殿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建筑。当时享殿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的三间小殿,是清同治年间两次重修的。当时清政府已内外交困,财源枯竭,无力照原样加以恢复,规模与原享殿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现殿已辟为“明孝陵史料陈列室”,室内可以看到朱元璋肖像,肖像上题“太祖遗像”四字,但它既不是明代之物,也不是太祖真像,而是1980年修明孝陵时,按清末的肖像重新复制的。
从这里向北望去,一道山岭沿东西方向绵延,它就是著名的钟山。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宁镇山脉西端,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成弧形。山上林木繁茂,山南麓名胜古迹众多,钟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的主峰北高峰,海拔448米,是宁镇山脉最高峰。明孝陵和中山陵分别位于主峰南坡的西侧和东侧。沿着主峰向西,是钟山第三峰天堡山,海拔250米。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激战于此,至今留有太平天国的天堡城遗迹。现在举世闻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座落在上面。从这里望去,可见天文台金属球形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传说朱元璋登基不久,就召见刘基、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要他们一起来选择建造皇陵的地址,并约定大家各自先用纸条写好墓址,互相不准通气,然后一齐摊出来,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说明对孝陵的陵址,朱元璋是经过一番选择的。那么独龙阜玩珠峰究竟在哪里呢?现在我们从享殿向北,方城后面即是。
经过一道过门,越过大石桥(又称升仙桥),就是方城。从文武方门到方城距离375米。
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正面自须弥座台基至墙面顶端高16.25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5米。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沿方城正中券门入隧道,中间有54级台阶,出隧道为方城与宝顶间的夹道。正面用条石十三层垒筑的宝顶南墙,上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由东西走道折向南拾级而上,登上明楼。明楼现存砖墙四壁,楼顶原是重檐黄瓦,但已在咸丰三年(1853年)的战火中化为灰烬了。
方城的后面修筑在独龙阜玩珠峰上的宝顶,又称宝城,是一个直径325至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城指环绕宝顶周围约1公里多长的砖墙。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王陵墓的先河。只是明代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罢了。
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与马皇后埋葬的玄宫。据史书记载,当时殉葬的宫女有10多人。在宝城东面不远处,还有东陵,是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的墓。
南京民间流传有这样的传说:朱元璋死后,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此说缘于朱元璋生前滥杀无辜太多,生怕被人盗墓。但是,这一传说并无充分根据。原因是孝陵在朱元璋生前已经经营造了20多年,陵墓内设施已建成,马皇后也已葬入孝陵中;据史载,朱元璋死于闰五月底,六月初埋葬,正是南京的夏季,另在别处建陵已来不及;再者,孝陵靠宫城很近,北倚钟山,南有皇墙,守有重兵,其安全程度远远高于别处。因此可以断定,朱元璋的陵寝就在明孝陵。
1999年初南京市文物局组织对明孝陵进行了调查勘探,用高科技精密磁测技术探明,朱元璋的地下玄宫(墓室)就在明孝陵玩珠峰地下数十米处,且保存完好,并未被盗掘过,还探明了玄宫的基本布局。这一工作,科学地破译了历来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
明孝陵建成至今已有600多年,清代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到此谒陵。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明孝陵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朋友,明初有朱元璋、朱允伞⒅扉θ龌实鄱ǘ荚谀暇昂缶50多年,至今留有南京城墙、明故宫遗址、瞻园、莫愁湖胜棋楼、阳山碑材、郑和墓等明代胜迹。欢迎有兴趣的游客参加明初遗迹专线游览,我将十分乐意再次陪同大家。谢谢各位的合作!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的名字叫做么奕森,大家可以叫我小么,欢迎大家来到避暑山庄景区。在这之前告诉大家,不要随便扔垃圾也不要随便采摘花朵。我们闲话少说,现在开始游赏吧!
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避暑山庄正殿门口。大家抬头看一看大门上方康熙帝御笔题写的四个大字,我们会发现“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应该是“辛”字,康熙帝把“辛”字多写了一横,成了错字。好好的字多加了一横,到底是笔误还是另有用意呢?从史料记载来看,康熙帝特意加了一笔,是他认为此是避暑之避,而不是避难之避,所以大笔一挥加了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请大家跟我走进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建于1720__年,占地564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园内亭阁轩榭庙宇等120余组景观,容南秀北雄为一体,集全国名胜为一园。
请大家跟我一起尽兴欣赏博大精深的园林艺术吧!